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国物理学会

指数 德国物理学会

德国物理学会(德语:Deutsche Physikalische Gesellschaft,缩写DPG)是一家国际性的物理学者专业协会,总部位于德国巴特洪内夫(Bad Honnef,波恩附近),是一家非盈利性的协会。德国物理学会成立于1845年,目前有会员约62000人(2012年6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和最大的物理专业学会。 德国物理学会每年举办一届年会和在不同的城市举行多次春季会议,介绍和讨论研究的新成果,也举办当今物理领域热门课题的通俗公开讲座。.

26 关系: 古斯塔夫·赫兹奖奥托·哈恩奖巴特洪内夫弗里德里希·帕邢弗里茨·哈伯彼得·德拜德国德语保罗·克鲁岑克劳斯·冯·克利青理论物理学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马克斯·冯·劳厄马克斯·普朗克马克斯·普朗克奖章诺贝尔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鲁道夫·穆斯堡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柏林格尔德·宾宁波恩法兰克福

古斯塔夫·赫兹奖

古斯塔夫·赫兹奖(Gustav-Hertz-Preis)是一个以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古斯塔夫·赫兹的名字命名的著名奖项,1992年合并德国物理学会颁发的物理奖(1942年—1992年)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物理学会颁发的古斯塔夫·赫兹奖(1977年—1991年)而成,颁发给杰出的青年科学家,1993年起古斯塔夫·赫兹奖每年颁发给年轻物理学家新近完成的杰出研究成果。古斯塔夫·赫兹奖包含一份证书和7500欧元奖金。.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古斯塔夫·赫兹奖 · 查看更多 »

奥托·哈恩奖

奥托·哈恩奖(德语:Otto-Hahn-Preis)以核化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托·哈恩的名字命名,2005年由德国化学学会(Gesellschaft Deutscher Chemiker)、德国物理学会和法兰克福市重新设立,由“奥托·哈恩化学和物理学奖”和“法兰克福市奥托·哈恩奖”合并而成。奥托·哈恩奖每两年在法兰克福颁发一次,授予化学、物理学和应用工程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物理学和化学隔届轮换,2005年的奥托·哈恩奖获得者是德国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获奖者被授予一枚金质奖章和5万欧元的奖金,奖金额的一半来自法兰克福市,四分之一来自德国化学学会,四分之一来自德国物理学会。.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奥托·哈恩奖 · 查看更多 »

巴特洪内夫

巴德霍内夫(德语:Bad Honnef)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4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326人,其中男性11937人,女性13389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526人/平方公里。.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巴特洪内夫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帕邢

路易斯·卡尔·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帕邢(Louis Carl Heinrich Friedrich Paschen,),德国物理学家,1889年建立帕刑定律,1908年发现了氢原子光谱的帕邢系。.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弗里德里希·帕邢 · 查看更多 »

弗里茨·哈伯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犹太裔德国化学家,由于发明从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工业哈柏法,荣获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哈柏法对于制造化肥和炸药很重要。全球一半人口的食品生产目前依赖于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肥料。哈伯和玻恩共同提出了玻恩-哈伯循环作为评估的离子固体晶格能的方法。 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开发和部署氯气和其他毒气的化学武器工作,他也被称为“化學武器之父”。.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弗里茨·哈伯 · 查看更多 »

彼得·德拜

彼得鲁斯·约瑟夫斯·威廉默斯·德拜(Petrus Josephus Wilhelmus Debije,)后改名为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Peter Joseph William Debye),荷兰物理学家与物理化学家,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彼得·德拜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保罗·克鲁岑

保罗·约泽夫·克鲁岑 (Paul Jozef Crutzen,),荷兰大气化学家,因「他們對大氣化學的研究工作,特別是臭氧的形成與分解」,與馬里奥·莫利納、弗蘭克·舍伍德·羅蘭共同獲得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 保罗于1933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73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位于德国美因茨的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大气化学部工作。 克鲁岑是以研究臭氧层的破坏机理而闻名的,其研究兴趣为研究“平流层和对流层臭氧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中的作用”。他也是核冬天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保罗·克鲁岑 · 查看更多 »

克劳斯·冯·克利青

克劳斯·冯·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德国物理学家。 他因于1980年2月5日在格勒诺布尔高强度磁场实验室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而获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克劳斯·冯·克利青 · 查看更多 »

理论物理学

论物理学(Theoretical physics)通过为现实世界建立数学模型来试图理解所有物理现象的运行机制。通过“物理理论”来条理化、解释、预言物理现象。 豐富的想像力、精湛的數學造詣、嚴謹的治學態度,這些都是成為理論物理學家需要培養的優良素質。例如,在十九世紀中期,物理大師詹姆斯·麥克斯韋覺得電磁學的理論雜亂無章、急需整合。尤其是其中許多理論都涉及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的概念。麥克斯韋對於這概念極為反對,他主張用場論來解釋。例如,磁鐵會在四周產生磁場,而磁場會施加磁場力於鐵粉,使得這些鐵粉依著磁場力的方向排列,形成一條條的磁場線;磁鐵並不是直接施加力量於鐵粉,而是經過磁場施加力量於鐵粉;麥克斯韋嘗試朝著這方向開闢一條思路。他想出的「分子渦流模型」,借用流體力學的一些數學框架,能夠解釋所有那時已知的電磁現象。更進一步,這模型還展示出一個嶄新的概念——電位移。由於這概念,他推理電磁場能夠以波動形式傳播於空間,他又計算出其波速恰巧等於光速。麥克斯韋斷定光波就是一種電磁波。從此,電學、磁學、光學被整合為一統的電磁學。.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理论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

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Johannes Bednorz,),德国物理学家,因在发现陶瓷材料中的超导电性(高温超导)所作的重大突破,与卡尔·米勒共同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家

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研究範疇可細至構成一般物質的微細粒子,大至宇宙的整體,不同的範圍都會有相對的專家。對應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物理学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况下,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爾溫·薛丁格、尼爾斯·波耳、楊振寧等;而若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法拉第、亨利·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馬克斯·馮·勞厄、約瑟夫·湯姆森、歐內斯特·勞倫斯、吳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等。.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物理学家 · 查看更多 »

特奥多尔·亨施

特奥多尔·亨施 (Theodor Wolfgang Hänsch,),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海德堡。因为对光学梳形频谱技术等激光精确光谱学发展上的贡献,与约翰·霍尔共同获得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的一半,另一半授予了罗伊·格劳伯。特奥多尔·亨施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量子光学)的理事,也是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大学实验物理学和激光光谱学教授。 在海德堡获得博士学位后,1972年到1986年,亨施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任教授。苹果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就是他的学生。1986年,亨施回到德国,主持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量子光学研究所。1988年,他荣获德国科学基金会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2005年,他又获得德国化学学会及物理学会颁发的奥托·哈恩奖。 亨施的学生卡尔·威曼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特奥多尔·亨施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冯·劳厄

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马克斯·冯·劳厄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普朗克

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並在1918年獲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最大的贡献是首先提出了(舊)量子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與次原子的认识,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这两个理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 波耳、愛因斯坦與普朗克被稱為舊量子論的奠基者。.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马克斯·普朗克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克斯·普朗克奖章(德语:Max-Planck-Medaille)是1929年起每年由德国物理学会颁发给理论物理学领域杰出贡献的奖项,是德国最重要的物理学奖项之一,获奖者被授予证书和一枚马克斯·普朗克肖像的金质奖章。.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诺贝尔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Nobelpriset i kemi)是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從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根據诺贝尔的遺囑,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诺贝尔化学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穆斯堡尔

鲁道夫·穆斯堡尔(Rudolf Mössbauer,),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效应(伽马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现象)的发现者,196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鲁道夫·穆斯堡尔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或譯亞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创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也是質能等價公式()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愛因斯坦在職業生涯早期就發覺經典力學與電磁場無法相互共存,因而發展出狹義相對論。他又發現,相對論原理可以延伸至重力場的建模。從研究出來的一些重力理論,他於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持續研究統計力學與量子理論,導致他給出粒子論與對於分子運動的解釋。在1917年,愛因斯坦應用廣義相對論來建立大尺度結構宇宙的模型。 阿道夫·希特勒於1933年開始掌權成為德國總理之時,愛因斯坦正在走訪美國。由於愛因斯坦是猶太裔人,所以儘管身為普魯士科學院教授,亦沒有返回德國。1940年,他定居美國,隨後成為美國公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在一封寫給當時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裏署名,信內提到德國可能發展出一種新式且深具威力的炸彈,因此建議美國也盡早進行相關研究,美國因此開啟了曼哈頓計劃。愛因斯坦支持增強同盟國的武力,但譴責將當時新發現的核裂变用於武器用途的想法,後來愛因斯坦與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共同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強調核武器的危險性。 愛因斯坦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愛因斯坦被誉为是“現代物理学之父”及20世紀世界最重要科學家之一。他卓越和原創性的科學成就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格尔德·宾宁

格尔德·宾宁(Gerd Binnig,),德国物理学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格尔德·宾宁 · 查看更多 »

波恩

波恩(Bonn),官方称波恩联邦市(Bundesstadt Bonn),是德國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南部莱茵河畔的一个城市,前西德的首都,位於科隆以南约30公里,科布伦茨以北约60公里,人口約30万,为北威州十大城市之一,至今仍是德國重要的政治中心。 拥有2000年历史的波恩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曾是科隆公国的首都,直至18世纪末。1770年12月16日作曲家贝多芬出生在这座城市。 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遷移到柏林前仍是政府所在地。当前波恩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在此也仍有办事机构,这使得波恩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1996年开始联合国的环境和发展事务组织也驻在这里,2006年11月「UN-Campus」在前政府区正式落成,成为13个联合国驻波恩机构的办公地。除此之外,前政府区目前还设有一些德国大型跨国企业的总部,例如德国电信和德国邮政,以及德国之声电台和波恩国际会议中心。.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波恩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福

#重定向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新!!: 德国物理学会和法兰克福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