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国国家人民党

指数 德国国家人民党

德国国家人民党(,簡寫DNVP),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保守右派政党。在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SDAP)兴起之前,它是魏玛德国主要的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政党。它是民族主义者、反动君主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反犹分子的联盟,并得到泛德联盟的支持。 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该党由德国保守党的残余,自由保守党,德国祖国党和国家自由党的右翼分子组建。该党强烈反对魏玛宪法和凡尔赛条约,目标是恢复君主制,废除强制性的和平条约,重新获得所有失去的领土和殖民地。 1929年后,国家人民党与纳粹党合作,1931年在一些州组建联合政府,支持希特勒在1933年1月被任命为总理。起初,国家人民党在希特勒政府中有很多部长,但很快就失去了影响力,最终在1933年6月解散,让位于纳粹的一党专政。.

18 关系: 十一月革命反犹太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德国国旗保守主义凡尔赛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纳粹党魏玛宪法魏瑪共和國钢盔前线士兵联盟武装力量比例代表制1920年德国国会选举1930年德国国会选举1932年11月德国国会选举1932年7月德国国会选举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选举

十一月革命

#重定向 德国十一月革命.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十一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反犹太主义

反犹太主义是一種意識型態,對於对仇恨犹太人或犹太教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反犹太主义在世界各地有犹太人生活的地方皆存在,在歐洲、亞洲及阿拉伯也有。 「反猶太主義」的原文(Antisemitism、Anti-Semitism 或 anti-semitism)直譯為反閃族主義。在字面意義上,反閃族主義是對於所有閃族的反感情緒,虽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但是這個名詞在歐洲特指對於猶太人的仇恨情緒。這個名詞在1873年首次在德國出現,同義詞是「仇恨猶太人者」(Judenhass,Jew-hatred)。.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反犹太主义 · 查看更多 »

右翼民粹主义

#重定向 右翼民粹主義.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右翼民粹主义 · 查看更多 »

德国国旗

德國國旗是由三條等寬的分別為德國國家代表色「黑、紅、金」色的橫條組成的三色旗。 黑、紅、金三色旗最早出現於19世紀早期,開始正式使用是在1848年德國革命。短命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1848–1850)提議使用三色旗為民主化德國聯邦的旗幟。一戰之後建立的威瑪共和國也使用三色旗為德國國旗。世界大戰後的東西德都將三色旗作為自己的國旗,直到1959年東德在三色旗上加上國徽前這兩個國家的旗幟是完全相同的。從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後,黑、紅、金三色旗再次成為德國國旗。 德國國旗也並非總是使用黑、紅、金三色作為其基色。1866年的普奧戰爭之後,普魯士王國領導的北德意志邦联採用黑、白、紅三色旗為聯邦旗。黑-白-紅三色旗後來也成為1871年德意志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旗,並一直使用到1918年一戰結束。1933年開始納粹德國也曾短期的使用過黑、白、紅三色旗。 三基色黑、紅、金和黑、白、紅在德國歷史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常常獲得不同的解釋。現在黑、紅、金代表二戰後的共和民主政體體制,現在的德國聯邦和自由的聯合體:不僅僅是德國的自由,還包含了德國人民的民主自由。.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德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学。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和徹底的顛覆,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其特色為重視已建立之體制並加以維護或者小修小補,並且尊重傳統為不同時代所累積智慧結晶而非累贅。 保守主義者隨著在地區、時代等性質的不同,彼此抱持的觀點或關注的議題可能不同或甚至對立。如英美現今保守主義政黨通常傾向於小政府、自由市場的經濟架構,以及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對抗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或僅僅只是大政府的左派價值觀),甚至是反全球化,例如退出不必要的國際組織等。英美的部分進步保守主義者可能相對的支持有限度市場管控和社會福利政策,改以法律約束公平競爭的型態;現在歐洲國家的保守派跟大洋洲國家的保守派在對待外來移民的議題方面,比北美洲國家的保守派採取更為開放的態度所以相對而言對於外來文化上是可能比較開放,雖然他們也會關心商業活動的發展,不過他們也較少反對或有限度支持福利國家政策的相關目標。.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保守主义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凡尔赛条约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魏玛宪法

《魏玛宪法》()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年—1933年)的宪法,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实現民主制度的宪法。它建立了一个议会民主制、联邦制的共和国。现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德国基本法》仍保留着魏玛宪法的少許條文。 1919年1月19日,德国举行国民议会选举。1919年2月6日帝国议会举行,由于首都柏林时局动荡,帝国议会改在魏玛召开,共和国的非正式国名和宪法的名称由此而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宪法。191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以262人支持、75人反对、84人缺席通过魏玛宪法。1919年8月11日魏玛宪法正式生效,8月11日因此被定位魏玛共和国的国庆日,用以纪念「德国民主诞生之日」。.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魏玛宪法 · 查看更多 »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钢盔前线士兵联盟

钢盔前线士兵联盟(Stahlhelm, Bund der Frontsoldaten),简称“钢盔”(Der Stahlhelm)是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准军事组织之一。在魏玛共和国末期是的武装组织。1933年纳粹党掌权后,这一组织在一体化进程中被重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前线战士联盟”(Nationalsozialistischer Deutscher Frontkämpferbund),其大部被吸纳进冲锋队中。.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钢盔前线士兵联盟 · 查看更多 »

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Armed forces)意為在政府支持下,一個國家拥有武器与兵力的组织性力量。武装力量與軍隊(military)經常被認為是同義詞,但严格意义上来说,這兩者間仍有所不同:武裝力量除了正規軍隊之外,還包括了非正規的準軍事部隊。武裝力量的存在,主要是作為政府達成政治目標的手段之一。 對於武裝力量的研究,稱為軍事學。.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武装力量 · 查看更多 »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PR),是議會選舉中分配議席的主要兩種方法之一,另一則是多數制。.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比例代表制 · 查看更多 »

1920年德国国会选举

1920年德国国会选举(德语:Reichstagswahl vom 6.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1920年德国国会选举 · 查看更多 »

1930年德国国会选举

1930年德国国会选举发生于当年的9月14日 & Philip Stöver (2010) Elections in Europe: A data handbook, p762 。尽管失去了十个议席,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SPD)仍是第一大党,获得了下院577席的143席;而纳粹党则由此前的12个议席激增至107个议席。 在本次选举中,执政的两大政党,即社民党和中央黨, 都没有表现平平,而它们的盟友德国人民党遭遇惨败。而在选举中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德国纳粹党和德国共产党,其中德国纳粹党首次获得超过100个议席,德国共产党比上次选举多出23个议席。.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1930年德国国会选举 · 查看更多 »

1932年11月德国国会选举

1932年11月德国国会选举于1932年11月6日在德国举行。这次选举中,纳粹党在选票中标志性地落后,而共产主义势力和代表民族保守主义的德国国家人民党得票上升。这是在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掌权之前全德国最后一次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接下来的1933年3月选举中几乎伴随着大规模镇压,尤其是针对共产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政治家。下一次自由选举是西德在1949年举行的选举;而全德国的自由选举则是在1990年两德统一以后。 1932年选举的结果使纳粹党人极为失望。虽然他们再一次成为第一大党,但比之前的席位少了,并且无法在国会中组建联合政府。 Category:1932年德国 Category:1932年政治事件 Category:德國選舉 Category:魏玛共和国政治事件 Category:1932年11月.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1932年11月德国国会选举 · 查看更多 »

1932年7月德国国会选举

1932年7月德国国会选举于1932年7月31日在德国举行,紧接着魏玛共和国国会的提前解散。 在这次国会选举中,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迅速崛起,第一次成为了议会的最大党派。加上德国共产党仍旧很强,反共和主义的党派占据着国会的大部分席位,虽然两个主要的反威瑪共和党派——纳粹党和德国共产党彼此勢成火水,不可能结盟,但也使亲共和派即使一致合作也不可能組成一個多數派政府。 Category:1932年德国 Category:1932年政治事件 Category:德國選舉 Category:魏玛共和国政治事件 Category:1932年7月.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1932年7月德国国会选举 · 查看更多 »

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选举

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选举于1933年3月5日在德国举行。此次国会选举在1月纳粹党掌权之后,而选举的六天前发生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纳粹冲锋队发动暴力事件,镇压共产党、左翼人士、工会主义者、社民党人士以及中间偏右的基督教中央党人士。 Category:1933年德国 Category:1933年政治事件 Category:德國選舉 Category:魏玛共和国政治事件 Category:1933年3月.

新!!: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选举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