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彼得·威廉·波塔

指数 彼得·威廉·波塔

彼得·威廉·波塔(Pieter Willem Botha,)南非國民黨政治家,外号“大鳄鱼”(南非荷兰语:“Die Groot Krokodil”),从1978年至1984年任南非总理,从1984年至1989年任南非总统,執政十一年,他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坚定维护者。.

28 关系: 南非南非種族隔離南非总理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奧蘭治自由邦安哥拉安哥拉内战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中風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同盟以色列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心脏病共产主义国民党 (南非)紧急状态纳尔逊·曼德拉纳米比亚美国莫桑比克非洲人国民大会西開普省言論自由马雷·维尔容英国英联邦核武器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南非種族隔離

南非種族隔離(南非語:Apartheid)為1948年至1994年間南非共和國在南非國民黨執政時實行的一種種族隔離制度,當時佔大多數的黑人,其包括集會、結社的各項權利受到大幅限制,維持歐洲移民的阿非利卡人的。 南非的種族隔離早在荷蘭統治時就已經開始。十九世紀的英裔南非商人塞西爾·羅德斯在取消黑人及有色人種的權利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設立了第一個種族隔離的法案。種族隔離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倡導,主要是為了治安的原因,當時執政黨就是以阿非利卡人為主的南非國民黨,也在當地由南非託管的西南非實施,一直到1990年西南非獨立成為納米比亞共和國為止。在時開始成為正式的政策。政府將居民分為四個種族:黑人、白人、有色人種及印度人,而有色人種及印度人又有更細的分類,各種族住在不同的區域中。在1960年至1963年,350萬非白人的南非人被驅離他們原來的家園,被迫進入隔近被分隔的區域中,這是近代史上大型的驅離行動之一,當時南非政府計畫搬遷人口之後要把這些地方逐出南非獨立,所以這樣的分化政策1970年起達到高峰,甚至廢除非白人的部分政治權利,那時也開始剥夺黑人的南非公民身份,在法律上他們成為地方分權的十個班圖斯坦中的公民,將其政治權限縮在「國中國」內,其中四個成為名義上的獨立國家。南非政府在教育、醫療、海灘及其他公共服務都實行種族隔離政策,而黑人得到的服務往往會比白人要差。 種族隔離帶來國內明顯的及暴力,也因此國際長期對南非禁運(包括)。自1950年代起,一系列的黑人民眾起義及抗議事件,使得反種族隔離被禁止,反種族隔離領袖入獄。隨著抗議的擴散,越來越軍事化,政府的回應是壓制及暴力。國際組織更對南非制裁,南非政府的處境也更加艱難。1980年代由於經濟的壓力,白人政府開始改革種族隔離政策,但爭議仍在。總統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自1989年開始取消一些種族隔離的相關法令,並在10月起開始釋放曼德拉及其他政治犯。1990年開始。在1991年時種族隔離政策及一些尚未廢止的相關法令被正式廢除,不過非白人在1993年才有資格投票,最後在1994年多民族的民主選舉中,由曼德拉帶領的非洲人國民大會勝出。一般將1994年的民主普選視為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正式結束。.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南非種族隔離 · 查看更多 »

南非总理

南非总理(英語:Prime Minister of South Africa;南非荷兰语:Premier or Eerste Minister van Suid-Afrika),是南非在1910年和1984年之间的政府首脑,由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南非总理 · 查看更多 »

南非总统

根据南非宪法相关规定,南非共和国总统是南非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1961年至1994年的白人時期,国家元首被称为「国家总统」。 一直以来,南非总统都是由国民议会下院从议会议员当中选举产生。因此,议会当中最大党派的领导人通常会当选总统一职,1984年廢除總理職位後,總理的職權轉移至總統,總統由國會選出,掌握國家的實權。 1994年4月27日,南非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大选。纳尔逊·曼德拉成为南非新宪法生效后选出的首任总统。南非宪法第五章第88条对总统任期做出了限制,总统在每届议会选举之后就任,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南非总统 · 查看更多 »

塔博·姆贝基

塔博·姆贝基(南非荷兰语:Thabo Mbeki,),南非政治家,曾任南非副总统、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南非总统。.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塔博·姆贝基 · 查看更多 »

奧蘭治自由邦

奧蘭治自由邦(南非語:Oranje Vrystaat; 英語: Orange Free State)是十九世紀下半期位於非洲南部的一個獨立國家,後來成為了南非的省份。它是自由邦省的前身。它的開拓者在離開英國管治的好望角州後,把這個在奧蘭治河與瓦爾河中間的地帶,建立成一個自由的國家,後來在1848年被英國入侵。英國於1854年2月17日承認獨立的奧蘭治自由邦,此國家在2月23日簽署奧蘭治河協定後正式獨立,而川斯瓦共和國亦在兩年後得以獨立。 雖然奧蘭治自由邦一開始發展成一個政治經濟上都非常成功的共和國,但後來它經歷了和英國的長期戰爭(詳見布爾戰爭),直至它在1900年被英國殖民,成為奧蘭治河殖民地。於1910年,它加入了南非聯邦。這個共和國的名字有一部份是源自奧蘭治河(正如川斯瓦共和國的名字源自瓦爾河),但兩個名字都是荷蘭新教拓荒者以荷蘭執政家庭--奧蘭治家族的名義賜予的。.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奧蘭治自由邦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國(葡語:República de Angola,剛果語:Repubilika ya Ngola),為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國家,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安哥拉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内战

安哥拉內戰從1975年持續至2002年結束為止,長達27年。1975年葡屬安哥拉獨立,同年爆發內戰。內戰被認為是冷戰的一部分。.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安哥拉内战 · 查看更多 »

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

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Balthazar Johannes Vorster)(),通常被称为约翰·沃斯特(John Vorster),南非国民党右翼政治家、南非共和国总理(1966—1978),1978年当选总统,翌年因政治丑闻被迫辞职。一个富裕的布尔人养羊业者的第13个孩子 ,在斯泰伦博斯大学学习,斯泰伦博斯大学被称为“南非白人民族主义的摇篮”,7个南非总理的6个出身于这所大学,沃斯特积极参与学生政治,并作为国民党学生领袖而受到重视.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 · 查看更多 »

中風

中風(stroke),又稱作腦血管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簡稱CVE)、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簡稱CVA)、腦血管病變(cerebrovascular incident,CVI)、或腦病突發(brain attack),是指腦部缺血造成的腦細胞死亡 -->。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一种是由出血所造成的 -->。 不論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腦中風都會造成腦功能異常。 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無法移動單側的肢體或者是一邊的身體沒有感覺、無法理解別人的話、、暈昡、等等。 --> 中風的症狀通常在發生後很快就會出現 -->,如果症狀在二十四小時內消失,有時會稱它為「暫時性腦缺血(英語: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或小中風。 If symptoms last less than one or two hours it is known as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or mini-stroke.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中風 · 查看更多 »

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同盟

#重定向 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同盟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1998)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extual Reasoning, Vol.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以色列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

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南非共和國政治家,该國迄今为止的最後一任白人總統,也是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推手。.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 · 查看更多 »

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心脏病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国民党 (南非)

国民党(英語:National Party;南非语:Nasionale Party),缩写为NP,其党员簡称为Nationalists或Nats,是南非共和国于1915年至1997年存在的一个重要政党。.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国民党 (南非) · 查看更多 »

紧急状态

緊急狀態是指一個國家陷入或即將陷入危機,有可能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及存亡,由國家元首使出超過平常法治範圍的特別措施。現在多數先進國家會將權力下放至國會,讓國會通過實施緊急狀態,再由國家元首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危機程度的不同,所採取的緊急狀態的辦法也不同。 所謂的危機的代表如外國武力攻擊、內戰、暴動、恐怖攻擊、大規模災害等,近些年来因為禽流感等疾病以及暴雪、低温等恶劣气候而發布緊急狀態的例子也開始增多。 緊急狀態時所採行的措施主要包含動員國家的公務員(包含警察及軍隊)、徵收派發國家的公共物品、發布政令、檢查訊問和搜索民宅等行為。碰到內戰時,會特別限制集會自由和組黨結盟等限制市民權利的措施,因此緊急狀態和戒嚴的性質其實相當接近。.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紧急状态 · 查看更多 »

纳尔逊·曼德拉

納爾遜·羅利拉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科薩語發音:;.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纳尔逊·曼德拉 · 查看更多 »

纳米比亚

納--米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靠赞比亚和安哥拉,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尽管与津巴布韦无领土接壤,但两国在赞比西河河岸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該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 納米比亞1990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2011年人口约210万,人口增长率0.873%。.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纳米比亚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舊譯作莫三鼻給,位於非洲南部,临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以葡萄牙语作為官方語言,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2017年普查人口為28,861,863人(初步數字)。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其經濟低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再加上曾為社会主义國家,國內經濟等數值常被拿來與人口相似的朝鲜比較。.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莫桑比克 · 查看更多 »

非洲人国民大会

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简称非国大(ANC),是目前南非最大的政党。1994年5月起,该党同南非共产党和南非工会大会组成的执政联盟“三方联盟”一直掌握全国政权。该党现有党员约70万人。.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非洲人国民大会 · 查看更多 »

西開普省

西開普省是南非共和国的一个省,位于南非的西南端。是南非的第四大省,面積129,449平方公里(49,981平方英里),人口580万。另外有三分之二的居民生活在首府開普敦。1994年从原开普省分离出来。.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西開普省 · 查看更多 »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一種基本人權,指一國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報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van Mill, Davi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2 Edition), Edward N. Zalta(ed.)。它通常被理解為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當中包括以任何方式尋找、接收及發放傳遞資訊或者思想的行為。言論自由的權利在任何國家通常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發表誹謗中傷、猥褻、威脅傷人、煽動仇恨或者侵犯版權等言論或者資訊的一系列涉嫌侵犯他人人权的行為都被禁止,而表達意見時也需要注意時間、地點和禮儀。 一些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国家政权对言论自由的限制程度甚至逾越了人权法案的红线。 《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言保障言論自由的權利,確認言論自由的基石重要性,也一方面突顯其脆弱需受保障的面向。《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國際人權法》中亦確認言論自由為一項人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指“人人有權在不受干涉下持有意見及主張”及“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發表主張和意見,此項權利包括尋找,接收和傳遞資訊和思想的自由,而不分任何媒介和國界。”第19條亦指出,這些權利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行使時必須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確保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不受影響。.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言論自由 · 查看更多 »

马雷·维尔容

雷·维尔容(Marais Viljoen),南非政治家,1979年6月19日成为南非共和国第5届总统。 出身开普省一个农民家庭,是六个孩子中的最小一个。4岁成为孤儿。就读于开普敦大学,18岁时在邮政局做实习报务员。1937年转入新闻界,在一家新创办的南非荷兰语报纸《Die Transvaler》当记者。当时这家报纸由后来的总理亨德里克·弗倫施·維沃爾德主编,維沃爾德任总理后,任命他担任其第一个内阁职务。 维尔容作为一个多年的、有能力的党的组织工作者,于1949年当选为德兰士瓦省参议会议员,4年后当选为国会议员。在担任了一期劳工部和矿业部副部长(1958—1961)后,历任劳工、矿业、有色人种事务、移民、教育、内政和邮电诸部副部长、部长。在职期间,维尔容被视为一个相对温和的国民党成员,他坚决支持国民党所奉行的种族隔离政策。1976年起任参议院议长。 1979年接替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为南非总统,在这段时间的国家总统是一个礼仪性职务,直至1984年9月大大地扩大总统权力的新宪法生效时为止。彼得·威廉·博塔担任根据新宪法产生的第一任国家总统。 维尔容卸任总统职务后退休,但仍保持着对政治的兴趣。2007年1月4日因心脏衰竭去世。2007年1月13日,南非为他举行国葬。。.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马雷·维尔容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联邦

--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國際組織,由53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内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基於其歷史淵源,雖然其正式名稱直譯是“國家聯邦”,漢語中一般仍稱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或“--”(臺灣)或“--”(新馬地區)。英語裏,一般通稱為“the Commonwealth”(“聯邦”),此外在非英聯邦國家亦稱為“British Commonwealth”(“不列顛聯邦”),用以區分世界其它聯邦或邦聯。部分人士认为英联邦是大英帝国体系的继承,但是英国在英联邦裏的影响力远不及19世纪和20世纪其对殖民地的影响力。 2018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於大英國協高峰會中提到下一任大英國協元首繼任者希望是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在53個會員國領袖討論之下同意下一任大英國協由查爾斯王子接任。.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英联邦 · 查看更多 »

核武器

--,也叫--或原子武器,簡稱核武,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電磁脈衝、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来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核分裂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弹)和核融合武器(亦稱為氫彈,分为两級及三級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弹)。 除此以外,核武器還可以根據用途而細分為戰略核武器及戰術核武器,前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核武器範疇,為大當量的核武器和遠射程,後者則屬於小當量和近射程。其中,後者可用於戰爭前線。戰術核武器的概念以及發展相對戰略核武器為遲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多年才逐步形成的,而戰術核武器需要對核能技術的要求亦較高以及複雜,其前提是要擁有戰略核武器。 有紀錄的核武器的研發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率先提出方案,美國方面的計畫則晚了數個月。但由於當時錯誤的實驗方向與發展,令希特勒認為開發核武器的費用將會過於龐大,加上原先德國有興趣的是核子反應所能提供的能源而並非核武,因此放棄開發核武器。 當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後,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分散至各國持續研究,進一步幫助了西方國家與蘇聯在核能方面的技術發展。.

新!!: 彼得·威廉·波塔和核武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Pieter Willem Botha博塔彼得·威廉·博塔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