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

指数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

彭萨勒马·奥其尔巴特(Пунсалмаагийн Очирбат,),蒙古国总统(1990年-1997年)。 1990年3月-9月任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1990年9月至1997年之間起任总统。同时兼任武装力量总司令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成為蒙古共產政權解體後首位領導人。1993年6月宣布退出蒙古人民革命党,加入蒙古社会民主黨。 2007年1月曾應邀訪問臺灣參加全球新興民主論壇。 奧其爾巴特榮獲蒙古國內及國際上許多獎項,包括:世界和平獎最高榮譽獎、成吉思汗勳章、、勞動紅旗獎章、人民革命50週年紀念章、60週年紀念章、80週年軍事勳章、大蒙古國成立800週年紀念章及蒙古民主革命20週年紀念勳章。.

7 关系: 姜巴·巴特蒙赫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黨蒙古国蒙古国总统那楚克·巴嘎班迪臺灣

姜巴·巴特蒙赫

姜巴·巴特蒙赫(Жамбын Батмөнх,)蒙古族,今蒙古国乌布苏省夏尔嘎斯县(Khyargas)人,蒙古政治家。曾任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Sanders, Alan J. K.,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ongolia, 2010.

新!!: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和姜巴·巴特蒙赫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黨

蒙古人民黨(Монгол Ардын Нам),成立于1921年3月1日,曾用名蒙古人民革命黨(1925年至2010年),是蒙古人民共和國时期的唯一合法政黨。目前,该党是执政党和蒙古国兩大主要政党之一。.

新!!: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和蒙古人民黨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总统

蒙古國總統(Монгол Улсын Ерөнхийлөгч, Mongol Ulsyn Yerönkhiilögch)是蒙古國的國家元首,也是蒙古人民团结的象征,每届任期4年。由於蒙古國施行議會制,故其主要行使國家禮儀的角色。 蒙古國也曾有副總統一職,在1992年憲法成立後廢除,Radnaasümbereliin Gonchigdorj是蒙古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副總統。.

新!!: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和蒙古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那楚克·巴嘎班迪

那楚克·巴嘎班迪(Нацагийн Багабанди,)蒙古族,蒙古国扎布汗省雅鲁县人,蒙古国政治家,1997年至2005年任蒙古总统。.

新!!: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和那楚克·巴嘎班迪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