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

指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о́льфович Жирино́вский;),生於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俄罗斯政治家,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创始人、主席,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 日里诺夫斯基早年在莫斯科国立大学亞非研究所就讀,主修土耳其研究。日里诺夫斯基随后前往第比利斯服兵役。退役后他获得法律学位,并在多個国家委员会工作。1988年他被莫斯科国立大学授予哲學博士学位。其博士論文題目為《俄羅斯民族的過去/現在/未來》(Прошлое, настоящее и будущее русской нации)。 1990年他成立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其第一次政治生涯之突破,是於1991年俄羅斯第一次總統選舉中得到600多万张选票,得票率為7.81%,排名為第三位。199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選舉,自由民主黨取得23%之得票率。儘管並非俄羅斯第一大黨,卻被視為俄羅斯政壇不可忽視之影響力。 其人以極端民族主義之主張見稱。其他國家一般都對日里諾夫斯基不予好評,認為他是現代俄羅斯極權主義和軍國主義的代表。 Category:俄國政治人物 Category:猶太政治人物 Category:莫斯科国立大学校友 Category:俄國猶太人 Category: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获得者.

15 关系: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伊戈尔·列别捷夫俄罗斯俄罗斯国家杜马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俄罗斯正教会俄羅斯人哈萨克斯坦军国主义国家杜马第比利斯莫斯科国立大学阿拉木圖極權主義沙文主义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орден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前身是俄羅斯帝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在1725年頒授的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帝國勳章(орден Святого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用以表揚對國家有傑出貢獻─主要是政治或軍事上─的俄羅斯市民。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提及聖弗拉基米爾勳章及聖安德烈勳章是更高榮譽的勳章。 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帝國勳章在1917年被廢止,但蘇聯在1942年7月29日恢復頒授,只是去掉了聖及帝國二字,並頒發給數百名在二次大戰有貢獻的人作為軍事榮譽,從而喚醒人們對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與條頓騎士團戰爭的回憶。在大戰期間,蘇聯頒發該勳章給超過42,000蘇聯軍人、約70名外國將軍與官員、以及超過1,470個軍事單位將勳章顯示在旗幟上。自此,人們視該勳章為軍事獎章。 這星型勳章戴在右襟。緞帶是藍白色,中央有一紅條。勳章重40.8±1.7 克,含銀37.056±1.387克。 Category:蘇聯勳章 蘇 Category:1942年建立的獎項 Category:以人名命名的奖项.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列别捷夫

伊戈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列别捷夫(Игорь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Лебедев,1972年9月27日生于莫斯科),俄罗斯国家杜马中自由民主党及自民党青年团议组主席,右翼民族主义政治家。其父亲为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俄自民党主席及创始人。.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伊戈尔·列别捷夫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国家杜马

#重定向 国家杜马.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俄罗斯国家杜马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Либерально-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России)由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于1989年创建,总部位于莫斯科。 1990年代初期的政党宗旨是同时反对共产主义和“粗野”的资本主义,虽然该党意识形态反对共产主义,但该党却在八一九事件中支持蘇聯共產黨内的強硬派成員为挽救苏联崩溃而作出的最后努力,因此在1993年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取得70席。 在2007年的选举中,自民党获得了8.14%的选票,获得了40个席位。政党形象和组织均以党领导人为核心。自民党通常以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和对法律与秩序的关注而示人。 该党派自称为中间派的亲改革民主党派,呼吁实施混合经济体制和俄罗斯力量的复兴,實際上奉行排外的極端民族主義路線。.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俄罗斯自由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正教会

俄罗斯正教会(Русская 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Церковь),又称“莫斯科宗主教区”(Московский Патриархат/Moscow Patriarchate)。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教會自主教會。在東正教各自治教會的排名中僅次於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條克及耶路撒冷四大古教會。列第五。 公元988年的羅斯受洗普遍被視為羅斯正教會的開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其後管轄了羅斯教會六個世紀。基輔及全羅斯都主教的職位處於普世牧首的管轄下直到1686年。 與俄正教會頗有淵源的美國正教會不是俄正教會的一部分,雖然其教會的建立源自18世紀俄正教會傳教團在阿拉斯加的傳教。但美國正教會已经於1970年成為東正教自治教會(儘管并沒有受到完全承認)。 在外俄羅斯正教會是俄羅斯正教會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總部位於紐約,於1920年由當時在蘇聯控制以外的俄羅斯正教信徒組成。其拒絕了俄羅斯正教會谢尔盖一世領導。直到2007年5月17日,雙方正式和解。目前該教會為俄羅斯正教會下的半自治教會。俄羅斯正教會下還有白俄羅斯正教會、乌克兰正教会 (莫斯科宗主教圣统)、中國正教會、日本正教會等。.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俄罗斯正教会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人

俄罗斯人(русские)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族群,主要生活在俄罗斯及其邻国,在中国东北又被称作老毛子。 俄罗斯人也可以不论其民族泛指所有俄罗斯国民。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俄罗斯民族占俄罗斯总人口约80%。.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俄羅斯人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军国主义

軍國主義(Militarism),是一種認為軍事力量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並將保證軍事力量視作為社會最重要目標的意識形態。.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军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国家杜马

国家杜马(Gosudarstvennaya Duma)是俄羅斯的下議院,為俄羅斯聯邦會議(國會)兩個構成機構之一,有450個議席。國家杜馬是俄羅斯的常設立法機構,主要負責起草和制定國家法律。參加議員的資格為最少21歲以上的公民,任期五年。.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国家杜马 · 查看更多 »

第比利斯

比利斯(格鲁吉亚语:თბილისი,拉丁轉寫:T'bilisi,中国史書中有則譯為提弗利司或梯弗里斯),是今日格鲁吉亚的首都,也是外高加索地區的著名古都。據2010年統計數字,第比利斯人口1,485,293人,市區人口則達1,152,500人。.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第比利斯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国立大学

莫斯科国立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а),简称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大學(МГУ),是俄罗斯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于1755年建校。2004年该大学有约4000名讲师、31000名大学生和7000名进修生。.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莫斯科国立大学 · 查看更多 »

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或譯阿爾馬地(Алматы;Алма-Ата)是哈萨克斯坦的一座直辖市,也是该国的第一大城市。坐落在哈薩克東南部的山區,鄰近吉爾吉斯。 阿拉木圖在1929年到1991年之間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府。苏联解体之后,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首都。1997年,哈萨克斯坦首都被搬迁到了阿斯塔纳,但阿拉木图仍是该国主要商業和文化中心,也是中亚最大的一座城市。 阿拉木图早年盛產蘋果,因此有「蘋果城」之稱(Алма為蘋果之意)。.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阿拉木圖 · 查看更多 »

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极权政体、全能政体、总体统治、全体主义)或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并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之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之概念在形成之初有著積極的含義,由威瑪德國法學家、納粹學者卡爾·施米特與一些在1920年代提出。施米特在其有關全能(all-powerful,即統治一切)政府之合法性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品中使用了「Totalstaat」一詞。 冷戰時期,這一概念在西方反共政治論述中尤為著名,通常被用以強調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國家與蘇聯共產黨之間的相似性。 其它運動與政府組織亦會被定性為極權主義。歷史上一個叫做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領袖就曾經宣告其目的是「為西班牙帶來真正的統一、全新的靈魂、極權的政體」,並且稱「民主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國家征戰四方的手段。當時機來臨,要麼國會屈服,要麼我們將消滅國會。.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極權主義 · 查看更多 »

沙文主义

沙文主义(; )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也是一种民族主义)。如今的含義也囊括其他領域,主要指盲目熱愛自己所處的團體,並經常對其他團體懷有惡意與仇恨。 词源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有可能是位文藝上杜撰的)士兵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他由于获得军功章对拿破仑感恩戴德,对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征服其他民族的政策狂热崇拜。而“沙文主义”这个名词則首先出现在法国的一部戏剧“三色帽徽”中,以讽刺的口吻描写沙文的这种情绪。後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如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等,還曾被女权运动的领袖用於“男性沙文主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大男子主义”)。英語中有一個對等的詞,是Jingoism。所以經過演变,如今“沙文主義”這個詞在英語中更多場合中指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尤其是後者。 沙文主义者一般都是过于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团体、民族感到骄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国家、民族和团体,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

新!!: 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和沙文主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