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裂唇嗅反應

指数 裂唇嗅反應

裂唇嗅反應(flehmen response),意指翻起上唇。裂唇嗅為上唇翻起之特殊行為,可見於有蹄類動物、貓科動物及其他哺乳類動物(如:熊貓)。此行為有利於信息素與其他氣味傳遞至犁鼻器。動物行裂唇嗅時將唇部後翻使其臉部狀似「扭曲」。用於探察其他同類動物或獵物留下之氣味,並幫助犁鼻器曝露及接收氣味。也用於探察其他種類動物及獵物留下之氣味,如:尿液。動物藉此行為判斷許多狀態因子,如動情期的出現、生理機能狀態或其他動物離去時間的長短。目前已認可的是當雄馬嗅知發情母馬的氣味時會出現此行為。 該詞源自於德文動詞 flehmen ,裸露上排牙齒之意;或是上盎格魯德語方言 flemmen ,形容面目可憎的樣子。.

2 关系: 信息素犁鼻器

信息素

一隻工蜂正在釋放奈氏腺費洛蒙以吸引其同伴進入一個空的蜂巢 --(pheromone,音译作費--洛蒙),也稱做--,指的是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通過嗅覺器官(如副嗅球、犁鼻器)察觉,使后者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心理或生理机制改变的物质。它具有通讯功能。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证明有信息素的存在。1959年發表雌蠶蛾會分泌性費洛蒙,是科學界首次證明了性費洛蒙是存在的。費洛蒙一詞源於希臘文的「」(意指「我攜帶」)與「」(意指「刺激」),合起來意思是「我攜帶刺激物」的意思。 費洛蒙一詞是於1959年,由科學家彼得·卡森()與馬林·路丘()共同提出的,用來形容動物利用化學分子傳遞訊息的溝通方式。1980年代,科學家大衛·白林納()以及其科學團隊首次探索人類是否也具有與昆蟲及動物相同的神奇溝通能力。直到1991年,他的科學團隊才在類固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期刊上發表其研究成果:發現了可能的人類費洛蒙雄二烯酮與雌四烯醇的存在,並發現人類費洛蒙也具有男女的性別區分,對人類負責性行為與內分泌的下視丘具有活化作用,自此開啟了人類性費洛蒙研究的序幕。2000年大衛·白林納進行犁鼻器神經電位的檢定以及對電生理的影響,確定只要極低劑量,約10皮克(10-11g)的人類費洛蒙就可以啟動犁鼻器的電位反應並造成生理現象的改變。.

新!!: 裂唇嗅反應和信息素 · 查看更多 »

犁鼻器

鋤鼻器(vomeronasal organ (VNO)、Jacobson's organ、或稱 茄考生氏器)是一種輔助嗅覺感覺器官,在多種動物中均能找到。這器官是由菲德里·勒伊斯()率先發現,其後在1813年,路德威·賈可布森()也发现了這一器官。 如同其他嗅覺系統,化學分子藉由與G-蛋白受器結合而產生訊息。鋤鼻器的神經元受器可分為三類:V1R,V2R及FPR。每種受器都是獨有的,種類相當多,但都是從主要嗅覺系統衍生而來。 根據廣泛研究,很多動物都有鋤鼻器,大量研究亦顯示鋤鼻器對繁殖與社交行為至為重要,但人類鋤鼻器的功能尚有爭議,大部分研究認為人類的鋤鼻器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產生回退現象(退化)。因為許多跟鋤鼻器有關的基因在動物中有作用;但在人類的卻沒有作用。雖然人類的鋤鼻器中有一些化學訊息溝通的功能,但不代表犁鼻器具有與其他動物一樣的作用。.

新!!: 裂唇嗅反應和犁鼻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佛勒門反應弗勒門反應弗萊敏反應裂唇嗅反应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