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指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縮寫為 OSPF)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採用戴克斯特拉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它使用“代价(Cost)”作为路由度量。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用来保存当前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器上属于同一区域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是相同的(属于多个区域的路由器会为每个区域维护一份链路状态数据库)。OSPF分为OSPFv2和OSPFv3两个版本,其中OSPFv2用在IPv4网络,OSPFv3用在IPv6网络。OSPFv2是由RFC 2328定义的,OSPFv3是由RFC 5340定义的。 OSPF协议是大中型网络上使用最为广泛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协议。节点在建立邻接,接受链路状态通告(Link-state Advertisement,LSA)时,可以通过MD5或者明文进行安全验证。 OSPF提出了“区域(Area)”的概念,一个网络可以由单一区域或者多个区域组成。其中,一个特别的区域被称为骨干区域(Backbone Area),该区域是整个OSPF网络的核心区域,并且所有其他的区域都与之直接连接。所有的内部路由都通过骨干区域传递到其他非骨干区域。所有的区域都必须直接连接到骨干区域,如果不能建立直接连接,那么可以通过虚链路(virtual link)和骨干区域建立虚拟连接。 同一个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的路由器或者一个点对点(Point To Point)连接的两端的路由器,在发现彼此的时候,建立邻接(Adjacencies)。多路访问网络以及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的路由器会选举指定路由器(Designated Router, DR)和备份指定路由器(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BDR),DR和BDR作为网络的中心负责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降低了网络中的信息流量。OSPF协议同时使用单播(Unicast)和组播(Multicast)来发送Hello包和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Updates),使用的组播地址为224.0.0.5和224.0.0.6。与RIP和BGP不同的是,OSPF协议不使用TCP或者UDP协议而是承载在IP协议之上,IP协议号为89,工作在OSI模型的传输层。.

30 关系: 帧中继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广播域令牌环以太网异步传输模式内部网关协议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拓扑点对点点分十进制EIGRP路由信息协议路由器路由表默认路由边界网关协议自治系统逻辑處理器IEEE 802.1aqIP地址IPv4IPv6MD5X.25接口最短路徑樹戴克斯特拉算法思科系统

帧中继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于1992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公用数据网通讯协议,1994年开始获得迅速发展。帧中继是一种有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它可以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应用中快速而低廉的传输数位信息。它可以使用于语音、数据通信,既可用于局域网(LAN)也可用于广域网(WAN)的通信。每个帧中继用户将得到一个接到帧中继节点的专线。帧中继网络对于端用户来说,它通过一条经常改变且对用户不可见的通道来处理和其他用户间的数据传输。 主要特点:用户信息以帧(frame)为单位进行传送,网络在传送过程中对帧结构、传送差错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出错帧直接予以丢弃,同时,通过对帧中地址段DLCI的识别,实现用户信息的统计复用。 帧中继是一种封包交换通信网络,一般用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中的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永久虚拟电路PVC是用在物理网络交换式虚拟电路(SVCs)上构成端到端逻辑链接的,类似于在公共电话交换网中的电路交换,也是帧中继描述中的一部分,只是现在已经很少在实际中使用。另外,帧中继最初是为紧凑格式版的X.25协议而设计的。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是用来标识各端点的一个具有局部意义的数值。多个PVC可以连接到同一个物理终端,PVC一般都指定承诺信息速率CIR和额外信息率EIR。 帧中继被设计为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物理资源,由于绝大多数的客户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利用数据服务,因此允许可以给电信营运商的客户提供超过供应的数据服务。正由于电信营运商过多的预定了带宽,所以导致了帧中继在某些市场中获得了坏的名声。 电信公司一直在对外出售帧中继服务给那些在寻找比专线更低廉的客户,根据政府和电信公司的政策,它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 帧中继正逐渐被ATM、IP等协议(包括IP虚拟专用网)替代。.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帧中继 · 查看更多 »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读作“i-sys”)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是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标准的IS-IS协议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IEC 10589:2002 所规范的。但是标准的IS-IS协议是为无连接网络服务(CLNS)设计的,并不直接适合于IP网络,因此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制定可以适用于IP网络的集成化的IS-IS协议,称为集成IS-IS,它由RFC 1195等RFC文档所规范。由于IP网络的普遍存在,一般所称的IS-IS协议,通常是指集成IS-IS协议。.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 查看更多 »

广播域

广播域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逻辑划分。广播域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可以在数据链路层通过广播的方式到达任意一个节点。广播域可以被部署在同一个局域网或者被桥接到其他的局域网。 根据目前的流行技术,任意连接到同一个以太网中继器或者交换机的电脑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并且任意连接到同一个互相链接的中继器或交换机的集合的电脑也是属于同一个广播域的。而路由器和其他的网络层设备会在广播域间形成隔离。 与广播域相对的是冲突域。冲突域中所有节点都链接到同一个被交换机和学习型网桥划分的相互连接的中继器集合。冲突域一般来说小于或者包含在广播域中。 一些处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能够划分冲突域,但是广播域只能由像路由器或者网络层交换机这样的网络层的设备来进行划分。虚拟局域网设备也能划分广播域,但是它们只能在网络层的功能下提供这些子域的网络方法。.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广播域 · 查看更多 »

令牌环

令牌环(權標環)(Token-Ring)是定义在IEEE 802.5标准中的一种局域网接入方式。 令牌环网络結構圖 令牌环网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令牌(代表發訊號的許可)来避免网络中的冲突,它与使用冲突检测算法CSMA/CD的以太网相比能提高网络的数据传送率。此外,它還可以設定傳送的優先度。一个4M的令牌环网络和一个10M的以太网数据传送率相当,一个16M的令牌环网络的数据传送率接近一个100M的以太网。但这种网络不可复用,导致网络利用率低下。当网络中一个结点拿到令牌而使用网络后,不管此结点使用多少带宽,其他结点都必须等待其使用完网络并放弃令牌后才有机会申请令牌并使用网络。此外,网络中还需专门结点维护令牌。 令牌环也暗示了除了使用令牌外,这还是一个环形网络拓扑。令牌环是一个OSI 7层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协议。除了4Mbps、16Mbps外,IEEE 802.5还定义了100Mbps和1Gbps的数据传输率,不过后两者极少被用到。 令牌环网络是1980年代中期由IBM开发,很长一段时间是IBM的网络标准、被IBM生产所有的计算机支持。令牌环可以用橋接器或路由器連接其他網路。令牌环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是“环”形网络,只不过由于使用所谓多站接入单元设备而可以实现星形布线。这样的设备具有一定智能,会将不用的端口环接起来,使令牌畅通。IEEE 802.5标准主要基于IBM的令牌环网络,但也有一些细微差别。.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令牌环 · 查看更多 »

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EEE組織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减少冲突,將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交换机(Switch hub)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如此一來,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即載波多重存取/碰撞偵測)的总线技术。.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以太网 · 查看更多 »

异步传输模式

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又叫信元中继。ATM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它以信元(cell)为单位。每个信元长53字节。其中报头占了5字节。 ATM能够比较理想地实现各种QoS,既能够支持有连接的业务,又能支持无连接的业务。是宽带ISDN(B-ISDN)技术的典范。ATM為一種交換技術,在傳送資料時,先將數位資料切割成多個固定長度的封包,之後利用光纖或DS1/ DS3傳送。到達目的地後,再重新組合。ATM網路可同時將聲音、影像及資料整合在一起。針對各種資訊型態,提供最佳的傳輸環境。.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异步传输模式 · 查看更多 »

内部网关协议

內部網關協定(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縮寫為IGP)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部所使用的一种路由协议。 与此相对,外部网关协议用来在自治系统之间确定网络可达性、并通过內部網關協定来解析某个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内部网关协议 · 查看更多 »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光纖分散式數據介面(英文: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FDDI)是美國國家標準學會制定的在光纜上發送數字信號的一組協議。雖然FDDI邏輯上是基於令牌环架構,但不是以IEEE 802.5協定為基礎定義的,取而代之的是衍生自IEEE 802.4協定。.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 查看更多 »

网络拓扑

網絡拓撲,指構成網絡的成員間特定的排列方式。分為物理的,及真實的、或者邏輯的,即虚擬的兩種。如果兩個網絡的連接結構相同,我們就説它們的網絡拓撲相同,儘管它們各自内部的物理接綫、節點間距離可能會有不同。.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网络拓扑 · 查看更多 »

点对点

#重定向 對等網路.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点对点 · 查看更多 »

点分十进制

点分十进制是一个表达数字数据的形式。其形式为用句点(.)分隔的多个十进制数。 点分十进制最常用于信息技术中用十进制记录以八位分组的数字,其中以表达IPv4地址最为常见,例如常见的回环地址的二进制表达为: 将其每8位分为一组,转换为十进制,分别得到127、0、0和1,再将这四个十进制数之间以句点连接,即为127.0.0.1。 Category:进位制.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点分十进制 · 查看更多 »

EIGRP

#重定向 加強型閘道間選徑協定.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EIGRP · 查看更多 »

路由信息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缩写: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為最早出現的距離向量路由協定。屬於網路層,其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可靠性要求较低的网络,可以通过不断的交换信息让路由器动态的适应网络连接的变化,这些信息包括每个路由器可以到达哪些网络,这些网络有多远等。 虽然RIP仍然经常的被使用,但是由于收敛慢和支持的广播网络规模有限等缺点,许多人认为它将会而且正在被诸如OSPF和IS-IS这样的路由协议所取代。当然,我们也看到EIGRP,一种和RIP属于同一基本协议类但更具适应性的路由协议,也有被使用。.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路由信息协议 · 查看更多 »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又稱路徑器)是一种電訊网络设备,提供路由與轉送兩種重要機制,可以決定封包從來源端到目的端所經過的路由路徑(host到host之間的傳輸路徑),这个过程称为路由;將路由器輸入端的封包移送至適當的路由器輸出端(在路由器內部進行),這稱為轉送。路由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例如网际协议(IP)。.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路由器 · 查看更多 »

路由表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表(routing table)或称路由择域信息库(RIB, Routing Information Base),是一个存储在路由器或者联网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文件)或类数据库。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定网络地址的路径(在有些情况下,还记录有路径的路由度量值)。路由表中含有网络周边的拓扑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选择。 在现代路由器构造中,路由表不直接参与数据包的传输,而是用于生成一个小型指向表,这个指向表仅仅包含由路由算法选择的数据包传输优先路径,这个表格通常为了优化硬件存储和查找而被压缩或提前编译。本文将忽略这个执行的详细情况而选择整个路径选择/传输信息子系统作为路由表来说明。.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路由表 · 查看更多 »

默认路由

-- --路由(Default route),是对IP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找不到存在的其他路由时,路由器所选择的路由。目的地不在路由器的路由表里的所有数据包都会使用默认路由。这条路由一般会连去另一个路由器,而这个路由器也同样处理数据包: 如果知道应该怎么路由这个数据包,则数据包会被转发到已知的路由;否则,数据包会被转发到默认路由,从而到达另一个路由器。每次转发,路由都增加了一跳的距离。 当到达了一个知道如何到达目的地址的路由器时,这个路由器就会根据最长前缀匹配来选择有效的路由。子网掩码匹配目的IP地址而且又最长的网络会被选择。用无类别域间路由标记表示的IPv4默认路由是0.0.0.0/0。因为子网掩码是/0,所以它是最短的可能匹配。 当查找不到匹配的路由时,自然而然就会转而使用这条路由。同样地,在IPv6中,默认路由的地址是::/0.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默认路由 · 查看更多 »

边界网关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英文: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是互联网上一个核心的去中心化自治路由协议。它通过维护IP路由表或‘前缀’表来实现自治系统(AS)之间的可达性,属于矢量路由协议。BGP不使用传统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的指标,而使用基于路径、网络策略或规则集来决定路由。因此,它更适合被称为矢量性协议,而不是路由协议。 BGP是为了取代外部网关协议(EGP)协议而创建的,允许运行一个完全分散的路由系统,从ARPANET模型的核心路由系统过渡到包括NSFNET骨干网及其相关区域网络的分散系统。这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真正的分权制度。自1994年以来,第四版本的BGP在互联网上使用,所有以前的版本现在已经过时不可用。在第4版主要的增强功能是通过支持无类别域间路由和路由聚合来减少路由表的大小。第4版是在早期的 RFC 1771 第4版的基础上编纂,通过20多个草案修改,最终在2006年1月通过形成 RFC 4271 。RFC 4271版本纠正了一些错误,澄清模糊之处,带来了更接近工业级应用标准的RFC行业惯例。 大多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必须使用BGP来与其他ISP建立路由连接(尤其是当它们采取多宿主连接时)。因此,即使大多数互联网用户不直接使用它,但是与7号信令系统(SS7)相比,即通过PSTN的跨供应商核心响应设置协议,BGP仍然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协议之一。特大型的私有IP网络也可以使用BGP。例如当需要将若干个大型的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网络进行合并,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本身又无法提供这种可扩展性时。使用BGP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能为多宿主的单个ISP(RFC 1998)或多个ISP网络提供更好的冗余网络。.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边界网关协议 · 查看更多 »

自治系统

在互联网中,一个自治系统(英文:Autonomous system, AS)是指在一个(有时是多个)实体管辖下的所有IP网络和路由器的全体,它们对互联网执行共同的路由策略。参看中更新的定义。 最初时,该定义要求一个自治系统由一个单一实体管辖,通常是一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或一个拥有到多个网络的独立连接的大型组织,其遵循一个单一且明确的路由策略。参看,边界网关协议(BGP)的初始定义(现已废止)。由于多个组织可使用各自私有的自治系统编号来与同一个将它们连接到互联网的ISP之间运行BGP协议,因此得到较多应用的是中较新的定义。尽管ISP支持了这多个自治系统,但对互联网来说只能看到该ISP的路由策略。所以ISP必须具有一个公开且正式登记的自治系统编号(ASN)。 用于BGP路由中的每个自治系统都被分配一个唯一的自治系统编号(ASN)。对BGP来说,因为ASN是区别整个相互连接的网络中的各个网络的唯一标识,所以这个自治系统编号非常重要。互联网地址分派机构将64512到65535的ASN编号保留给(私有)专用网络使用。.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自治系统 · 查看更多 »

逻辑

邏輯(λογική;Logik;logique;logic;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logica),又稱理則、論理、推理、推論,是对有效推論的哲學研究。邏輯被使用在大部份的智能活動中,但主要在哲學、心理、学习、推论统计学、脑科学、數學、語義學、 法律和電腦科學等領域內被視為一門學科。邏輯討論邏輯論證會呈現的一般形式,哪種形式是有效的,以及其中的謬論。 邏輯通常可分為三個部份:歸納推理、溯因推理和演繹推理。 在哲學裡,邏輯被應用在大多數的主要領域之中:形上學/宇宙論、本體論、知識論及倫理學。 在數學裡,邏輯是指形式逻辑和数理邏輯,形式逻辑是研究某個形式語言的有效推論。主要是演繹推理。 在辯證法中也會學習到邏輯。数理邏輯是研究抽象邏輯关系和数学基本的问题。 在心理、脑科学、語義學、 法律裡,是研究人类思想推理的处理。 在学习、推论统计学裡,是研究最大可能的结论。主要是歸納推理、溯因推理。 在電腦科學裡, 是研究各种方法的性质,可能性,和实现在机器上。主要是歸納推理、溯因推理,也有在歸納推理的研究。 从古文明开始(如古印度、中國和古希臘)都有對邏輯進行研究。在西方,亞里斯多德將邏輯建立成一門正式的學科,並在哲學中給予它一個基本的位置。.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逻辑 · 查看更多 »

處理器

處理器可以指:.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處理器 · 查看更多 »

IEEE 802.1aq

IEEE 802.1aq(Shortest Path Bridging,缩写作 SPB),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术语。802.1aq 在增加链路带宽、实现链路传输弹性和工程冗余等方面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802.1aq 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升级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802.1aq 的功能包括 802.1s, 802.1w, 802.1ax(链路聚合), MC-LAG, 802.1ak.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IEEE 802.1aq · 查看更多 »

IP地址

網際網路協定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网际协议地址),縮寫為IP地址(IP Address),是分配給網路上使用網際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的裝置的數字標籤。常見的IP位址分為IPv4與IPv6兩大類,但是也有其他不常用的小分類。.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IP地址 · 查看更多 »

IPv4

网际协议版本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又稱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四版,是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的版本。IPv4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其後繼版本為IPv6,直到2011年,IANA IPv4位址完全用盡時,IPv6仍处在部署的初期。 IPv4在IETF于1981年9月发布的 RFC 791 中被描述,此RFC替换了于1980年1月发布的 RFC 760。 IPv4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操作在使用分组交换的链路层(如以太网)上。此协议会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包,意即它不保证任何数据包均能送达目的地,也不保证所有数据包均按照正确的顺序无重复地到达。这些方面是由上层的传输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处理的。.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IPv4 · 查看更多 »

IPv6

网际协议第6版(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縮寫:IPv6)是网际协议(IP)的最新版本,用作互联网的網路層協議,用它来取代IPv4主要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不过它也在其他很多方面对IPv4有所改进。 IPv6的设计目的是取代IPv4,然而长期以来IPv4在互联网流量中仍占据主要地位,IPv6的使用增长缓慢。在2017年7月,通过IPv6使用Google服务的用户百分率首次超过20%。.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IPv6 · 查看更多 »

MD5

MD5訊息摘要演算法(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密碼雜湊函數,可以產生出一個128位元(16位元組)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MD5由美國密碼學家罗纳德·李维斯特(Ronald Linn Rivest)設計,於1992年公開,用以取代MD4演算法。這套演算法的程序在 RFC 1321 中被加以規範。 将数据(如一段文字)运算变为另一固定长度值,是雜湊算法的基础原理。 1996年後被證實存在弱點,可以被加以破解,對於需要高度安全性的資料,專家一般建議改用其他演算法,如SHA-2。2004年,證實MD5演算法無法防止碰撞(collision),因此不適用於安全性認證,如SSL公開金鑰認證或是數位簽章等用途。.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MD5 · 查看更多 »

X.25

X.25 是一个使用电话或者ISDN设备作为网络硬件设备来架构广域网的ITU-T网络协议。它的實體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1-3层)都是按照OSI模型来架构的。在国际上X.25的提供者通常称X.25为分封交换网(Packet switched network),尤其是那些国营的电话公司。它们的复合网络从80年代到90年代覆盖全球,在现在仍然应用于交易系统中。.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X.25 · 查看更多 »

接口

接口是port或socket的譯名時,可以指:.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接口 · 查看更多 »

最短路徑樹

最短路径树,是一种使用最短路径算法生成的数据结构树。.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最短路徑樹 · 查看更多 »

戴克斯特拉算法

戴克斯特拉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又译迪杰斯特拉算法)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茲赫尔·戴克斯特拉在1956年提出。戴克斯特拉算法使用了廣度优先搜索解决赋权有向图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该算法存在很多变体;戴克斯特拉的原始版本找到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但是更常见的变体固定了一个顶点作为源节点然后找到该顶点到图中所有其它节点的最短路径,产生一个最短路径树。该算法常用于路由算法或者作为其他图算法的一个子模块。举例来说,如果图中的顶点表示城市,而边上的权重表示城市间开车行经的距离,该演算法可以用来找到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 该演算法的輸入包含了一個有權重的有向圖 G,以及G中的一個來源頂點 S。我們以 V 表示 G 中所有頂點的集合。每一個圖中的邊,都是兩個頂點所形成的有序元素對。(u, v) 表示從頂點 u 到 v 有路徑相連。我們以 E 表示G中所有邊的集合,而邊的權重則由權重函數 w: E → 定義。因此,w(u, v) 就是從頂點 u 到頂點 v 的非負权重(weight)。邊的权重可以想像成兩個頂點之間的距離。任兩點間路徑的权重,就是該路徑上所有邊的权重總和。已知 V 中有頂點 s 及 t,Dijkstra 演算法可以找到 s 到 t 的最低权重路徑(例如,最短路徑)。這個演算法也可以在一個圖中,找到從一個頂點 s 到任何其他頂點的最短路徑。 最初的戴克斯特拉算法不采用最小优先级队列,时间复杂度是O(|V|^2)(其中|V|为图的顶点个数)。通过斐波那契堆实现的戴克斯特拉算法时间复杂度是O(|E|+|V|\log|V|) (其中|E|是边数) 。对于不含负权的有向图,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快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戴克斯特拉算法 · 查看更多 »

思科系统

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是互联网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者,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司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师夫妇,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主任列昂纳德·波萨克(Leonard Bosack)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德拉·勒纳(Sandy Lerner)。 夫妇二人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用于斯坦福校园網路(SUNet),将校园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这个联网设备被认为是联网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 思科主要产品与业务包括包括宽带有线产品、网络管理、光纤平台、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安全产品与VPN设备、网络存储产品、协作终端、视频会议系统、IP通信系统、无线产品、超融合基础架构、全数字化网络架构等,致力于为制造、医疗、教育、交通、政府等广泛的行业与部门提供网络与全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社会实现安全互联,把握未来的数字化机遇。.

新!!: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和思科系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