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廣東道

指数 廣東道

廣東道(Canto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一條主要道路,跨越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3個區域,南面連接梳士巴利道,北面則與荔枝角道連接,路線大致與彌敦道平行,今日部份路段並不連接,被斷開成五段: 第一段連接梳士巴利道天星碼頭巴士總站,經海防道、九龍公園徑、柯士甸道,至佐敦道渡船街交界; 第二段由第一段之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分岔,連接至寶靈街; 第三段連接佐敦道41至43號(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正門對面),經南京街、寧波街、西貢街、西貢街遊樂場、北海街、甘肅街,至眾坊街; 第四段連接東莞街43至45號,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小學和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中間,至油麻地果欄貨車停泊處; 第五段連接窩打老道休憩花園,經碧街、咸美頓街、登打士街、豉油街、山東街、奶路臣街、亞皆老街、快富街、旺角道、弼街、雅蘭街、太子道西,至荔枝角道。 廣東道擁有九龍區以門牌號碼編號最大的號碼,地址是旺角廣東道1239號。.

68 关系: 南京街 (香港)坎顿太子道奶路臣街官涌市政大廈寶靈街尖沙咀山東街中國客運碼頭中港城九廣鐵路九龍九龍南綫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九龍公園徑九龍倉九龍倉碼頭九龍西選區广州市广东省亞皆老街弼街佐敦道彩星集團大廈彌敦道快富街北京道1號北海街咸美頓街元朝碧街窩打老道眾坊街甘肅街玉器市場登打士街百老匯電影中心荔枝角道西鐵綫西貢街香港香港小巴香港島香港巴士香港總督駿發花園豉油街麥當奴麥當勞道雨傘運動雨傘革命佔領區...The Austin柯士甸站柯士甸道梳士巴利道油尖旺區油麻地油麻地警署油麻地果欄渡船街 (香港)港鐵港景峯海防道海港城新港中心旺角旺角道旺角街市1881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南京街 (香港)

南京街(Nanking Street)是香港油麻地的一條東西走向街道,西起廣東道,東至志和街。南京街為一西向東行雙線單程行車道路,全條街道被彌敦道分成兩節。第一節由廣東道穿炮台街、新填地街、上海街、廟街、吳松街及白加士街至彌敦道。第二節則由彌敦道直至志和街。其中上海街到白加士街的一段全日都是行人專用區。南京街前稱第五街,1909年香港政府整頓街道名稱時,才把第五街之名改為南京街。.

新!!: 廣東道和南京街 (香港) · 查看更多 »

坎顿

廣東省城(即广州市)的傳統英文名是「Canton」。「Canton」源自法語,解作鄉區,被多個國家廣泛採用。現時瑞士、法國、比利時、黎巴嫩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等的城區都稱作「Canton」。 不少美國城市亦取「Canton」之名,惟部分城市(如俄亥俄州的Canton)從廣州取名而來,中文譯法則為坎顿。 有關廣州市傳統英文名稱的資料,參見廣州地名。.

新!!: 廣東道和坎顿 · 查看更多 »

太子道

太子道(Prince Edward Road)是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的一條主要道路,貫穿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及觀塘區三個行政區域。道路由大角咀東部開始,經旺角、九龍塘、九龍仔、九龍城、馬頭圍及新蒲崗,到達牛池灣經彩虹交匯處接駁觀塘道、清水灣道或龍翔道。.

新!!: 廣東道和太子道 · 查看更多 »

奶路臣街

奶路臣街(英文:Nelson Street),是香港九龍旺角的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整條奶路臣街被朗豪坊及朗豪酒店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從砵蘭街至西洋菜南街一處不可行車,並屬港鐵旺角站E1及E2出口所在地,整天人流量都處於高峰。而西段為街市,尤其是賣海鮮。 該街名稱取自英國著名海軍統帥納爾遜(Horatio Nelson)。.

新!!: 廣東道和奶路臣街 · 查看更多 »

官涌市政大廈

官涌市政大廈(英文:Kwun Chung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由王歐陽(香港)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是香港一座多元化綜合功能的市政大樓,官涌市政大廈座落於九龍官涌寶靈街17號。南面為寶靈街、東面為官涌街、西面及北面為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內有室內體育館(5至6樓)、油尖區環境衞生辦事處(3至4樓)、熟食中心(2樓)及官涌街市等。 官涌體育館佔地5,530平方米,於1991年1月2日啟用。設施包括多用途主場、舞蹈室、健身室及多用途活動室等。 值得一提的是,官涌市政大廈現已成爲當地僅有仍然保留使用傳統地名「官涌」命名的建築物和公共設施,自地鐵荃灣線佐敦站於1979年啓用後,香港市民和媒體多將「佐敦」當作地名使用,至今絕大部分區外市民更已遺忘「官涌」之名。.

新!!: 廣東道和官涌市政大廈 · 查看更多 »

寶靈街

寶靈街(Bowring Street)是香港街道,位於九龍油麻地佐敦南部,香港著名市集之一,以售賣成衣為主。 寶靈街以第四任香港總督寶靈命名,亦是九龍半島首條以港督作命名的街道;道路西接廣東道近柯士甸站,東接彌敦道近港鐵佐敦站,與柯士甸道與佐敦道大致平行。道路穿越官涌街、上海街、廟街、吳松街、白加士街及庇利金街。 寶靈街於1887年建成時,曾稱為第八街,1909年3月政府整頓九龍街道名稱時改為現稱。.

新!!: 廣東道和寶靈街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新!!: 廣東道和尖沙咀 · 查看更多 »

山東街

山東街(英文:Shantung Street),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東西向行車道路,與奶路臣街和豉油街等街道平行,以山東省命名。山東街與多條主要道路交匯,如上海街、彌敦道、西洋菜南街、通菜街和花園街等。.

新!!: 廣東道和山東街 · 查看更多 »

中國客運碼頭

中國客運碼頭(China Ferry Terminal),俗稱中港客運碼頭、中港城碼頭或中港碼頭,位於香港九龍西尖沙咀中港城,是香港第二個跨境渡輪碼頭,於1988年啟用,提供往來香港與廣東省多個港口及澳門的高速客輪服務。碼頭設有出入境設施,成為九龍和新界前往澳門的最大樞紐。 碼頭剛啟用時,因為中國內地陸路交通還很不方便,空運班次因受中英兩國飛行協定所限,造就香港的定期跨境船務的繁榮。除了深圳(蛇口)、虎門、台山、新會、順德等鄰近城鎮外,船務還開展至廣州(洲頭咀)、肇慶、海豐、陸豐、汕頭,甚至遠至廣西梧州、廈門、泉州和上海。其中廣州(洲頭咀)、海豐、陸豐、汕頭、廈門和上海航線使用大型客輪航行。後來陸上交通漸成方便(廣深高速公路和深汕高速公路通車),香港回歸後中港空運班次增加,跨境船務開始減少。 現時使用中國客運碼頭的公司包括:珠江客運、噴射飛航、金光飛航、早興船務。.

新!!: 廣東道和中國客運碼頭 · 查看更多 »

中港城

中港城(China Hong Kong City)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33號,是一項綜合性物業,於1988年落成啟用,其獨特的金色幕牆及中國客運碼頭及旅客設施,令它享有「通往中國的黃金之門」的美譽;並且榮獲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最大的金色玻璃幕牆建築物。中港城包括五座海景高智能寬頻主幹寫字摟、購物商場、皇家太平洋酒店、中國客運碼頭、巴士和的士總站及大型停車場。中港城臨近九龍公園,主要的交通工具均能直達中港城,步行往來天星碼頭和尖沙咀站、柯士甸站只需數分鐘。.

新!!: 廣東道和中港城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1910年起連接香港九龍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接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 在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新!!: 廣東道和九廣鐵路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廣東道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南綫

九龍南綫(Kowloon Southern Link)前稱九龍南環綫,是香港港鐵西鐵綫的延伸路綫,從南昌站開始,向南延伸,經過西九龍,連接現有的尖東站,全長3.8公里,共3個車站。現在,港鐵西鐵綫由屯門站直接連到紅磡站。九龍南綫工程於2005年開始,於2009年8月16日通車,紅磡站成為現時東鐵綫和西鐵綫的終點站,尖東站改為隸屬西鐵綫。工程由當時的九廣鐵路公司規劃、批出合約及出資,但因兩鐵合併關係,該綫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前身為地鐵有限公司)負責監督建造及營運,亦是最後一個使用九鐵工程合約編號的項目。.

新!!: 廣東道和九龍南綫 · 查看更多 »

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英文: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 Kowloon,原名:King George's Field)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九龍官涌一帶,位置為佐敦道以南,廣東道以東,港景峰及官涌市政大廈以北及上海街以西。鄰近西南面有私人屋苑The Austin及港鐵柯士甸站。.

新!!: 廣東道和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九龍公園徑

九龍公園徑(Kowloon Park Drive),是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條道路,位於九龍公園西側,南起梳士巴利道近舊尖沙咀消防局及香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北接廣東道近中港城。道路部份為高架設計,跨越海防道。 九龍公園徑是於1970年代初政府把威菲路軍營改為九龍公園時修築的,4線南北雙向行車。九龍公園徑開發於1970年代初,當九龍公園開闢後,當局才在公園旁開一條捷徑,來往九龍公園,故有九龍公園徑之命名。 File:Kowloon Park Drive north end.jpg|九龍公園徑北端近中港城 File:Kowloon Park Drive north section.jpg|九龍公園徑近香港文物探知館 File:Kowloon Park Drive South End.jpg|九龍公園徑南端近1881 Heritage.

新!!: 廣東道和九龍公園徑 · 查看更多 »

九龍倉

九龍倉可以指:.

新!!: 廣東道和九龍倉 · 查看更多 »

九龍倉碼頭

九龍倉碼頭是香港開埠初期的貨倉碼頭,由保羅·遮打先生成立的香港九龍碼頭及貨倉有限公司(今九龍倉集團)與怡和洋行於1886年設立,位於九龍尖沙咀西部海旁,為當時九龍規模最大的碼頭。 1963年,九龍倉碼頭獲香港政府資助,將原有的第一號碼頭重建為樓高四層的海運大廈,成為當時罕見的集商場及郵輪碼頭於一身的建築物。1965年,九龍倉碼頭的部份地段改建為馬可孛羅香港酒店及海運戲院。到了1970年代,隨著葵涌貨櫃碼頭啟用,九龍倉碼頭的地位被取代,碼頭便拆卸重建,發展成由商業大廈、酒店及商場組成的海港城建築群。.

新!!: 廣東道和九龍倉碼頭 · 查看更多 »

九龍西選區

九龍西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包括整個九龍半島和新九龍西部以及地理上處於九龍東的啟德,即包括九龍城區、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新!!: 廣東道和九龍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廣東道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廣東道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亞皆老街

亞皆老街(Argyle Street)是一條貫穿香港九龍西油尖旺區和九龍城區的主要道路。除新填地街至西洋菜南街一段外,道路四線雙程行車,大致為東西走向,西面由大角咀渡船街開始,穿過彌敦道、窩打老道及公主道等多條道路,最後於九龍城南部啟德機場一帶的世運公園結束,西起櫻桃街,東接太子道西。這條道路的名稱取自19世紀末的一艘英國商船亞皆老號,而亞皆老 Argyle 是 Argyll 的舊有拼寫。.

新!!: 廣東道和亞皆老街 · 查看更多 »

弼街

弼街(Bute Street)是香港九龍旺角區的一條街道。從西面的大角咀塘尾道開始,通過彌敦道在內的多條街道,至旺角洗衣街止。 旺角弼街巴士站,位於旺角彌敦道介乎弼街至旺角道之間,是一個路邊北行單向中途站。此站為多條過海路線常規短途班次及大型活動特別過海路線的終點站。.

新!!: 廣東道和弼街 · 查看更多 »

佐敦道

佐敦道(Jorda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西起海寶路,東至加士居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九龍站)及伊利沙伯醫院一帶。此道路於1887年建成時原名第六街,1909年3月區內街道名稱重整時改為現時的名稱,同年5月再將加士居道南一併列入佐敦道。根據《南華早報》於1909年5月31日刊登的一篇讀者來函指出,與區內其他以英國外交官命名的街道一樣,佐敦道是以時任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爵士(即佐敦爵士)命名。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以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佐敦道所處的地方原名官涌。1970年代,香港地鐵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有關路段現屬荃灣綫),並在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處設一車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為佐敦站。從此以後,該區亦被慣稱為佐敦。 佐敦道食店林立,是吃飯的好地方。而在附近的寶靈街、上海街等街道,是步行往尖沙咀的途徑之一。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佐敦道以南,除西區海底隧道外,禁止公共小巴進入。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新!!: 廣東道和佐敦道 · 查看更多 »

彩星集團大廈

彩星集團大廈(英文:The Toy House),是香港一座商業大廈,位於九龍尖沙咀廣東道100號,於1994年落成。大廈由彩星集團持有,樓高23層,低層為商場,高層則為寫字樓。大廈西面是太子酒店,東面是九龍公園徑及九龍公園。 2011年中,市場流傳蘋果公司的Apple Store以巨額承租位於大廈地庫、地鋪至三樓,合共3,8859方呎,租金約1100萬元,作為Apple Store九龍區第二間分店的選址,該分店於2015年7月30日開業。其特色在於店外的巨型單塊玻璃幕牆沒有任何支撐結構,屬全球獨有,並新增全亞洲獨有的音響區。.

新!!: 廣東道和彩星集團大廈 · 查看更多 »

彌敦道

彌敦道(Nathan Road)位於香港九龍,連接旺角與尖沙咀兩大主要商業區,為香港最著名的道路之一,以港督彌敦爵士命名。道路南北走向,南起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及大埔道,經過佐敦及油麻地一帶,是九龍油尖旺區的骨幹道路,全長約3.6公里。港鐵觀塘綫及荃灣綫太子站至尖沙咀站段均通過此路地下。 彌敦道連同大埔道的九龍段是九龍半島的中軸線。香港歌手洪卓立有一首歌曲以「彌敦道」為名。.

新!!: 廣東道和彌敦道 · 查看更多 »

快富街

快富街(英文:Fife Street),是一條在香港九龍旺角的行車道。名字來自英國蘇格蘭城市快富。快富街呈東西走向,由廣東道至洗衣街,中途經過新填地街、上海街、砵蘭街、彌敦道、旺角中心、西洋菜南街、通菜街及花園街等。 介乎砵蘭街與彌敦道之間的一段不准行車,旺角站A2出入口亦位於此。東段有一條大型行人天橋,能夠通到旺角東站行人平台。 平日快富街經常人車爭路,並有大量食肆和商店。另外,波鞋街、女人街就在快富街附近。 Category:旺角街道.

新!!: 廣東道和快富街 · 查看更多 »

北京道1號

北京道1號(英文:One Peking)是香港一座辦公室大廈,位於九龍尖沙咀北京道1號,處於尖沙咀西部繁忙商業區,由旭日集團發展,樓高30層(160米),2004年落成,為一甲級商業大廈,鄰近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廣東道及海港城。 北京道1號前身為九龍街市,其所在地於1998年4月22日在政府的土地拍賣中,期間共有四個競投者,包括明珠興業、僑福、鷹君集團及旭日競投,最後由旭日集團以12億4,000萬元投得。.

新!!: 廣東道和北京道1號 · 查看更多 »

北海街

北海街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一條街道,位於油麻地西南部,西起廣東道,東至加士居道與志和街交界,與其北面的甘肅街及其南面的西貢街大致平行。北海街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命名。 北海街原名第二街,但因香港島已有同名的第二街,故於1909年3月改為現稱。.

新!!: 廣東道和北海街 · 查看更多 »

咸美頓街

咸美頓街(Hamilton Street)是香港九龍油麻地北部的一條東西走向街道,連接廣東道及彌敦道,與其北之登打士街及其南之碧街平行。該道路以首任北愛爾蘭總督咸美頓公爵(James Hamilton, 3rd Duke of Abercorn)命名。.

新!!: 廣東道和咸美頓街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廣東道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碧街

碧街(Pitt Street),名稱是由歷史上最年輕英國首相 William Pitt 小威廉·皮特 來命名,他獲任首相,時年24歲,時至今日,仍然是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香港油麻地的一條街道,西接渡船街,經過彌敦道後東接窩打老道,與咸美頓街及登打士街等街道平行。全線除上海街與彌敦道之間一段碧街外,只准東行。。--> 由於彌敦道南行車輛不--左轉入窩打老道,因此碧街就成了彌敦道南行車輛前往窩打老道的捷徑,車流不少。亦因該處鄰近油麻地及旺角的購物區,以及是港鐵油麻地站的出口座落點,人流甚豐,以彌敦道以東的一段人流最多。據說碧街是戰前最早賣棺材的街道。.

新!!: 廣東道和碧街 · 查看更多 »

窩打老道

窩打老道(Waterloo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部份路段為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1號幹線部分位於九龍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至九龍何文田的公主道,連接位於油麻地麗翔道及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全線為3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窩打老道沿途植有樹木,是香港市區主要道路中較為罕見的。此外,窩打老道亦有很多路口與小路交匯。.

新!!: 廣東道和窩打老道 · 查看更多 »

眾坊街

坊街(Public Square Street,舊譯公眾四方街)是一條位於香港油麻地的東西走向街道,由渡船街天橋伸展至京士柏山邊的石壁道,中間與澄平街、新填地街、上海街、廟街、鴉打街及彌敦道交匯。.

新!!: 廣東道和眾坊街 · 查看更多 »

甘肅街玉器市場

油麻地玉器小販市場(Yau Ma Tei Jade Hawker Bazaar),普遍稱甘肅街玉器市場,又稱油麻地玉器市場,一般簡稱玉器市場。是香港玉器和寶石交易的集中地,位於九龍油麻地甘肅街,夾在新填地街和炮台街之間。.

新!!: 廣東道和甘肅街玉器市場 · 查看更多 »

登打士街

登打士街(英文:Dundas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著名街道,位於九龍油麻地及旺角交界。道路東接窩打老道,西接渡船街,與豉油街及碧街等街道平行。傳統上,登打士街亦是油麻地和旺角的分界線,以南屬油尖區,以北屬旺角。.

新!!: 廣東道和登打士街 · 查看更多 »

百老匯電影中心

老匯電影中心(Broadway Cinematheque)是香港百老匯院線旗下的戲院之一,位於九龍油麻地眾坊街駿發花園,於1996年11月20日開幕,是除了舊有的灣仔影藝戲院外,香港少數播映非主流電影的商業戲院,定期舉行特別放映、電影節、影展等。.

新!!: 廣東道和百老匯電影中心 · 查看更多 »

荔枝角道

荔枝角道(英文:Lai Chi Kok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其定線與長沙灣道平行,都是連接深水埗、長沙灣及荔枝角一帶。道路南端連接旺角彌敦道,北端連接葵涌道,全長約3.6公里,由西九龍走廊至荔枝角大橋的一小段屬於5號幹線的一部份。.

新!!: 廣東道和荔枝角道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新!!: 廣東道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西貢街

西貢街(英语:Saigon Street)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街道分成兩段,位於彌敦道兩邊,有行人隧道連接,但不能通車。西貢街東段連接志和街、彌敦道等道路,西段連接白加士街、渡船街等道路,與鄰近的北海街及寧波街大致平行。 街道原名第三街(英语:Third Street),後為免與其他道路混淆,於1909年3月更名為西貢街。路名與香港新界的西貢區無關,而是以越南城市西貢(今胡志明市)命名。.

新!!: 廣東道和西貢街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廣東道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新!!: 廣東道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廣東道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新!!: 廣東道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廣東道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駿發花園

駿發花園(Prosperous Garden)是香港房屋協會的綜合性發展計劃,包括了乙類出租屋邨及「市區改善計劃」屋苑,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新填地街、東莞街、澄平街及眾坊街交界。 駿發花園由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第一百三十四期(1,2及5座)由天順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第二期(3及4座)由有利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屋苑共有五座,其中四座作出售用途,提供896個單位,與其他「市區改善計劃」的出售單位一樣,可於自由市場中買賣,不設任何申請資格和轉讓限制。另外一座作乙類出租屋邨用途,提供668個單位。.

新!!: 廣東道和駿發花園 · 查看更多 »

豉油街

豉油街(英文:Soy Street)是一條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旺角的街道。西起德昌街,橫跨多條主要道路,如上海街、彌敦道、西洋菜南街等,東至窩打老道。介乎砵蘭街與西洋菜南街之間的一段被劃作行人專用區,下有行人隧道橫越彌敦道地下。豉油街最繁忙的一段是介乎彌敦道與花園街之間,假日及晚間都擠得水洩不通。.

新!!: 廣東道和豉油街 · 查看更多 »

麥當奴

麥當奴爵士,KCMG,CB(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六任港督。麥當奴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其後加入殖民地部工作,期間歷任英國殖民地贊比亞、西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的新斯科細亞等地總督,有殖民統治的行政和管理經驗。1872年任滿回國,被封爵士。1881年去世。.

新!!: 廣東道和麥當奴 · 查看更多 »

麥當勞道

麥當勞道(舊稱麥當奴道,於1957年改名)位於香港港島金鐘半山區。道路西端連接花園道,東端則連接堅尼地道。道路以第六任香港總督麥當奴命名,跟美式快餐店麥當勞無關,而此街道亦沒有該快餐店。 麥當勞道最有名的是麥當勞道2號聖約翰大樓,它的名字跟花園道33號的聖約翰大廈相似,所以前者多被稱為「麥當勞道2號」,或者以其用途名之「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總部」。 麥當勞道是人稱的高尚住宅區,中環名校網區。名校包括有香港名人輩出的聖保羅男女中學。 途經此道路的公共交通有連接太平山的山頂纜車,來往中環及金鐘的城巴12A線,以及來往中環香港站的小巴1A線。 該處有一座「麥當奴道公廁」,於1911年建成,有過百年歷史。.

新!!: 廣東道和麥當勞道 · 查看更多 »

雨傘運動

#重定向 雨傘革命.

新!!: 廣東道和雨傘運動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佔領區

#重定向 雨傘運動佔領區.

新!!: 廣東道和雨傘革命佔領區 · 查看更多 »

The Austin

The Austin,位於香港九龍渡船角匯翔道8號及柯士甸道西9號,為會德豐、新世界發展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的項目。項目為港鐵柯士甸站C及D地盤,於2009年底推出招標,2010年3月由會德豐及新世界發展聯手投得,合共補地價約117.07億元。項目於2012年8月份獲批動工,分兩期發展。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設計,協興建築承建。第一期由4幢23至27層高(在兩層地庫及三層基座上)建築組成,涉及約54.4萬方呎,共提供575個住宅單位,於2015年4月入伙,第2期已定名為Grand Austin,於2015年10月落成。 其所在地前身分別為佐敦道碼頭(第1期)及廣東道政府合署(第2期)。.

新!!: 廣東道和The Austin · 查看更多 »

柯士甸站

柯士甸站(Austin Station)是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佐敦西部渡船角,匯民道旁的港鐵西鐵綫車站,於2008年4月30日平頂,2009年8月16日對外啟用。柯士甸站是兩鐵合併後第二個港鐵負責營運的車站。車站位於已拆卸的佐敦道碼頭,服務西九龍一帶居民,即未來西九文化區附近。車站設有行人天橋連接佐敦道行人天橋、九龍站及其上蓋物業,以及佐敦道行人隧道。 本站工程由當時的九廣鐵路公司規劃、批出合約及出資,但因兩鐵合併關係,該綫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前身為地鐵有限公司)負責監督建造及營運。.

新!!: 廣東道和柯士甸站 · 查看更多 »

柯士甸道

柯士甸道(Austin Road)是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條主要道路,通常被視為尖沙咀與佐敦的分界線。道路為東西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道路由接駁暢運道與漆咸道南交界開始,中途與彌敦道等道路相交,至廣東道為止。道路於1870年代興建,並以當時香港輔政司柯士甸命名。柯士甸任內鼓勵在香港任職的英國公務員學習中文和華語,改善官員與市民溝通不便的問題。 1998年,隨著西九龍填海工程完成,柯士甸道以西興建了一條新道路,稱為柯士甸道西,它將原有柯士甸道向西伸延至雅翔道,即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一帶,並設有預留位可繼續西延。隨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西九龍站工程接近尾聲,柯士甸道西近連翔道一段成為地下行車路之一。.

新!!: 廣東道和柯士甸道 · 查看更多 »

梳士巴利道

梳士巴利道(舊譯疏利士巴利道;Salisbury Road),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咀海旁,是香港著名道路之一。道路西端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連接名店林立的廣東道,然後沿著尖沙咀海濱花園,東面連接康莊道紅磡站及紅磡繞道。全長2公里。.

新!!: 廣東道和梳士巴利道 · 查看更多 »

油尖旺區

油尖旺區(Yau Tsim Mo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處九龍半島西南部。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油尖旺區的人口有342,970人。油尖旺區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

新!!: 廣東道和油尖旺區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

油麻地(Yau Ma Tei),本名油蔴地,是位於香港九龍西部的地區,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其傳統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南至柯士甸道接尖沙咀和佐敦。而區內的廣華醫院亦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的出生地。.

新!!: 廣東道和油麻地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警署

油麻地警署 (官方名稱:油麻地分區警署)是香港警務處於西九龍總區油尖警區的油麻地分區警署,屬於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於2016年4月至5月期間搬遷。並於2016年5月22日,位於九龍油麻地友翔道3號的新警署正式投入服務。.

新!!: 廣東道和油麻地警署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果欄

油麻地果欄(Yau Ma Tei Wholesale Fruit Market),原名為九龍水果批發市場(Kowloon Wholesale Fruit Market),亦常簡稱作「果欄」,是香港主要水果批發市場,位於九龍油麻地,北臨窩打老道,南抵石龍街,西為渡船街,東為新填地街。.

新!!: 廣東道和油麻地果欄 · 查看更多 »

渡船街 (香港)

渡船街(Ferry Street)位於香港九龍西近油麻地渡船角一帶,是連接旺角、尖沙咀及紅磡的主幹道。北接旺角奶路臣街、塘尾道及櫻桃街的街口,南接佐敦道及廣東道的街口。昔日的渡船街位於舊油麻地避風塘海邊。西九龍未填海前,這裡是九龍的海旁。.

新!!: 廣東道和渡船街 (香港)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廣東道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港景峯

港景峯(The Victoria Towers),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188號,廣東道與柯士甸道交界,由3幢樓高62層的住宅組成,共提供988個單位,為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及中信泰富的住宅項目;而此項目由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嚴迅奇)設計。港景峯設有5萬呎的住客會所,此外還設有停車場,以及基座設有17,000平方呎的購物商場,名為「港景匯商場」。.

新!!: 廣東道和港景峯 · 查看更多 »

海防道

海防道(Haiphong Road)是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條街道,街道呈東西走向,西起自廣東道,東止於彌敦道,街道全長約345米。而海防道亦是一條單程行車路,車輛只可由西面的廣東道駛往東面的彌敦道。.

新!!: 廣東道和海防道 · 查看更多 »

海港城

海港城(英文:Harbour City)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是香港最大面積的購物中心及名牌集中地,屬九龍倉置業旗下的物業。九倉於1987年,將海洋中心、海運大廈、馬哥孛羅香港酒店商場和港威商場所有廣東道物業統稱為海港城購物區。商場部份佔地200萬平方呎,包括約50間食肆、1間大型電影院、3間酒店以及約450間零售商店。而寫字樓部份佔地440萬平方呎。其他部份則佔地600萬平方呎,包括3間高級酒店、有500個房間的服務式住宅、一個私人會所(九龍太平洋會)及2000多個泊車位。海港城是由4個部份組成的建築群,分別為海運大廈、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海洋中心和港威大廈。海港城由九倉發展,由九龍倉碼頭分階段重建而成。最早的部份海運大廈於1966年落成,附設郵輪碼頭。整個建築群則於1980年代成形。 海港城(包括酒店部分)在2016年營業額為102.4億港元,按年升4%,營業盈利則升4%至81.82億元。租戶零售銷售總額達至277億元,下跌9.9%。整個物業項目在2016年底的估值為1728.54億元,酒店及會所營業額下跌2%至至12.86億元,服務式住宅營業額增加5%至至3.16億元,寫字樓營業額則升5%至24.37億元。商場營業額增長4%至62.07億元.

新!!: 廣東道和海港城 · 查看更多 »

新港中心

佔地25萬平方呎的新港中心(Silvercord)是香港一個商場連寫字樓的物業,位於九龍尖沙咀廣東道30號,由鄰近尖沙咀港鐵站A出口,沿海防道方向步行前往只需2分鐘。基座為新港中心商場,樓高4層,連地庫的兩層,共有6層。新港中心由長實、置地及中藝等合作發展興建,於1983年落成。其後長實將寫字樓拆散出售,置地將商場樓面售予華人置業。2014年華人置業向大股東劉鑾雄出售新港中心部分商舖以及地庫車位;另外華潤創業亦持有新港中心部分商舖以及地庫車位。.

新!!: 廣東道和新港中心 · 查看更多 »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新!!: 廣東道和旺角 · 查看更多 »

旺角道

旺角道(Mong Kok Road)是香港九龍旺角區的主要道路,呈東西走向。西面由大角咀晏架街、福全街及塘尾道交匯的路口開始,穿過長旺道、廣東道、新填地街、上海街、康樂街(前雀仔街)、砵蘭街、彌敦道、西洋菜南街、通菜街(女人街)和花園街,東面終點與洗衣街交匯。彌敦道以西路段只准向東單程行駛;而彌敦道以東路段因為人多擠逼,出現人車爭路、甚至有車輛在與彌敦道交界的路口上的黃格停留的情況,因此香港政府沿旺角道興建了行人天橋連接新世紀廣場以疏導地面的人潮。每星期有不同的社會組織在路上進行各種活動。.

新!!: 廣東道和旺角道 · 查看更多 »

旺角街市

旺角街市(Mong Kok Market),原名芒角咀街市(Mong Kok Tsui Market),是香港著名及歷史悠久的街市,位於九龍旺角西部,屬於油尖旺區。由於街市位置昔日地名為芒角咀,故名。 旺角街市早於1925年開始營運香港華字日報, 1925-12-30 第7頁,位於亞皆老街以西、櫻桃街以東—帶;是一處露天的傳統市場,像以前的墟市一樣,售賣肉類、蔬果、海鮮以及日用品。 至於由傳統街市(街邊市集)環繞的是旺角街市大廈,樓高三層,建築風格屬包浩斯風格,建於1977年;已於2010年3月1日封閉,而原街市租戶大部份遷至花園街市政大廈繼續經營。.

新!!: 廣東道和旺角街市 · 查看更多 »

1881

1881(1881 Heritage)前身為水警總區總部,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廣東道2號A,1884-1996年期間為水警總區總部,1994年成為香港法定古蹟。該建築物2000年代由長江實業改建為酒店,設有小型商場,命名為1881,2009年11月11日正式開幕。.

新!!: 廣東道和1881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勿當拿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