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廓爾喀之役

指数 廓爾喀之役

廓爾喀之役,又稱平定廓爾喀、廓藏戰爭,尼泊尔方面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नेपाल-चीन युद्ध ),是清乾隆年間由廓爾喀(尼泊爾王國)入侵清朝藩屬西藏引發的戰爭。廓爾喀是18世紀統治尼泊爾的部族,以貿易與邊界糾紛為由,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侵入西藏聶拉木、濟嚨(在今西藏自治區吉隆縣)等地。清廷隨即調兵進剿。次年(1789年),駐藏大臣及噶廈官員私自與廓爾喀議和,允諾向廓爾喀償銀贖地,並向朝廷謊報失地收復,奏凱班師。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爾喀派人入藏討要贖地錢財,噶廈官員藉故不與。次年(1791年)夏,廓爾喀以藏官爽約,再次入侵後藏,攻克聶拉木、濟嚨、定日、日喀則等城,洗劫了班禪額爾德尼駐錫地日喀则札什倫布寺。乾隆皇帝派两广总督福康安、海蘭察等領兵入藏增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清軍收復濟嚨,隨後攻入廓爾喀境內。六七月間,清軍逼近廓爾喀都城陽布(今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廓爾喀遣使求和,許諾永不侵犯藏境。八月,福康安--許廓爾喀歸降,啟程返回西藏,史稱“平定廓爾喀”。平定廓爾喀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的最後一役。此戰之後,廓爾喀遣使赴北京朝覲,成為中國的屬國。福康安為整飭西藏吏制,奏請頒行《欽定藏內善後章程》,確立了此後一百餘年間西藏的政治、軍事、賦稅等制度,達賴喇嘛與駐藏大臣的職權更加強化。此後五十年間,西藏地方與周邊邦國相安無事。.

92 关系: 加尔各答加德滿都十全武功吉隆藏布吉隆镇堪布夏瑪巴大学士大小金川之役孫士毅定日县宗 (行政區)尼泊尔尼泊爾王國工部尚书巴哈都爾·沙阿巴都爾薩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中国历史地图集帕坦乾隆乾隆帝广州市代本廓爾喀廓藏戰爭張芝元德楞泰喜马拉雅山脉喇納巴都爾咸丰和珅和琳兩廣總督兵部尚书四川總督噶廈噶倫噶舉派王杰 (清朝)班禅额尔德尼理藩院福康安福长安立冬第十世夏玛巴·却朱嘉措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索伦部紫光閣功臣像綠營...盧比避暑山莊聂拉木县萨迦萨迦寺青海省額勒登保西藏西藏摄政列表駐劄大臣駐藏大臣谭其骧达察活佛达摩达尔·潘德錫金都統阿桂藏語董誥鄂輝英尼战争英属印度英国雍正林爽文之亂格鲁派欽定藏內善後章程歐立德江孜县沙阿王朝清史稿清朝成德 (鈕祜祿氏)戴逸戶部尚書海蘭察日喀則慶桂扎什伦布寺承德拉納·巴哈都爾·沙阿拉萨市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কলকাতা, कोलकाता:Kolkata,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人口4,486,679人,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属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印度第七大城市。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不过,自从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继续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著称,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

新!!: 廓爾喀之役和加尔各答 · 查看更多 »

加德滿都

加德滿都(尼泊尔语:काठमाडौं, काठमान्डु,)是尼泊爾的首都也是尼泊尔最大的城市。加德滿都的海拔約1350米,三面環山,市區即於山間的加德滿都谷地之中,氣候宜人,有“山中天堂”之美誉。.

新!!: 廓爾喀之役和加德滿都 · 查看更多 »

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是指《十全武功記》所提及的中国清朝乾隆帝统治下的乾隆朝中的十次重大戰事。.

新!!: 廓爾喀之役和十全武功 · 查看更多 »

吉隆藏布

吉隆藏布,是恒河支流根德格河支流上游中國境內河段名稱,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則市吉隆縣縣治宗嘎鎮西部。幹流先向東流,滙集諸多支流後於宗嘎鎮轉向南流。流經吉隆鎮後,於熱索附近流入尼泊爾境內,改稱特耳蘇里。 特耳蘇里河於尼泊爾中部注入塞蒂河。塞蒂河流至婆羅多布爾改稱特拉亞尼河,流入印度境內後,改稱根德格河。根德格河最終於帕特納注入恆河。.

新!!: 廓爾喀之役和吉隆藏布 · 查看更多 »

吉隆镇

吉隆镇可以指:.

新!!: 廓爾喀之役和吉隆镇 · 查看更多 »

堪布

堪布(),藏傳佛教稱謂,意為佛學博士,通過特定寺院提供佛學教育的出家僧侶,才可以享有這個稱號。通常被稱為堪布的僧人,同時要兼負寺院的管理職責,其角色與漢傳佛教中的住持類似。 西藏傳統上政教合一,因此堪布也是一種正式的僧官職稱。.

新!!: 廓爾喀之役和堪布 · 查看更多 »

夏瑪巴

夏玛巴(),正式全稱為昆津夏玛巴(旧曾译“沙玛尔巴”),是藏传佛教噶擧派(俗称白教)最高持教法王之一,并且也是最早擁有活佛转世制度的藏传佛教領袖之一。至今,夏玛巴以化身方式轉世了十四次。夏瑪巴和噶玛噶举的领袖嘉华噶瑪巴有互相認證的傳統,已在位的一方與新登位的一方為師徒關係。 夏玛巴(也称红帽喇嘛,后来又称红帽噶玛巴)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宗派一个重要的传承转世者。他的转世传承与噶玛巴有紧密的联系。自第三世噶玛巴起, 夏玛巴就是噶玛噶举派系中位居第二的喇嘛。关于第十一世、第十二世及第十三世夏玛巴的情况鲜为人知,直到现在的第十四世夏瑪巴·米龐確吉羅佐(Künzig Shamar Mipham Chokyi Lodro ,1952年-2014年),在他为第十六世噶玛巴寻找转世及认证泰耶多杰为第十七世嘉华噶玛巴后才再次成为噶玛噶举宗派一位重要人物。他生于德格县(甘孜,四川),四岁时被带到了楚布寺(西藏),在那里被第十六世噶玛巴认证为第十四世夏玛巴。.

新!!: 廓爾喀之役和夏瑪巴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廓爾喀之役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大小金川之役

大小金川之役,又稱平定兩金川,是清乾隆年間清軍平定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土司兩次動亂的合稱。第一次金川之役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撫司莎羅奔私自進攻明正土司,清廷調兵征討。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羅奔投降。第二次金川之役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朋楚克襲殺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又幫助小金川土司之子僧格桑侵凌鄂克什、明正等土司。四川官員令其退還土地,大小金川拒不退兵。清廷再次發兵進剿。次年底,清兵攻克小金川官寨美諾(在今阿壩州小金縣美沃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兵攻克大金川噶爾崖寨,索諾木朋楚克出降。.

新!!: 廓爾喀之役和大小金川之役 · 查看更多 »

孫士毅

孫士毅(),字智冶,號補山,浙江仁和縣(今屬餘杭區)臨平鎮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廓爾喀之役和孫士毅 · 查看更多 »

定日县

定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下属的一个县。藏语中意思是“定声小山”。 珠穆朗玛峰在定日县境内。.

新!!: 廓爾喀之役和定日县 · 查看更多 »

宗 (行政區)

宗()是歷史上西藏及其附屬地區的基層行政区,起源於帕木竹巴時期。長官為,每宗置一至二人,相当于中國的县长。「宗」为藏语音译,义为「城堡」、「碉堡」,一般為宗本的驻地。.

新!!: 廓爾喀之役和宗 (行政區)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संघीय लोकतान्त्रिक गणतन्त्रात्मक नेपाल),通称尼泊尔(नेपाल),是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鄰。尼泊爾的土地面積為14万7181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93位,2640万人口则排名世界上第41位。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于尼泊尔境内,包括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此也是登山好手的觀光勝地。 尼泊尔拥有古老的文化遗产,佛教创始人佛陀释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尔。国家主体宗教信仰为印度教,另有少数群体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尼泊尔还以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士兵闻名于世。 18世纪中期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并曾入侵西藏,后成为清朝藩属国。在19世纪初英尼战争后尼泊尔割地予英属印度并与其结盟。尼泊尔原為印度教君主制国家。2006年,国会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新!!: 廓爾喀之役和尼泊尔 · 查看更多 »

尼泊爾王國

尼泊爾王國(尼泊爾語:नेपाल अधिराज्य),前期也稱作廓爾喀王國,存在於1768年至2008年間,为尼泊爾歷史上的國家。 2006年8月,议会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改国号为尼泊尔。2008年5月28日,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廢除長達240年的王室成立共和制,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新!!: 廓爾喀之役和尼泊爾王國 · 查看更多 »

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工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內政部長、交通部長,雅称大司空、冬官尚書、冬官卿、冬官常伯。.

新!!: 廓爾喀之役和工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巴哈都爾·沙阿

巴哈都尔·沙阿(बहादुर शाह)是尼泊尔沙阿王朝的一位王子和摄政王,为沙阿王朝开国之君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的幼子。中国史料称他为巴都尔萨野。 巴哈都尔在政治上是普利特维国王的重要助手,在战场上也是重要将领。相对于父亲迷信怛特罗密教,以及兄长普拉塔爱好奢华,巴哈都尔则是一个守戒律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 1775年,普利特维国王病逝后,巴哈都尔流亡到英属印度的贝特蒂亚。1785年,巴哈都尔被尼泊尔召回,担任摄政王,辅佐年幼的国王拉纳·巴哈都尔·沙阿。 在巴哈都尔执政之下,尼泊爾不斷對外擴張,先後征服祖姆拉、多提、帕爾帕、加瓦爾、庫馬盎等地區。祖姆拉国王逃往西藏,多提国王则逃往英属印度。后来,巴哈都尔与达摩达尔·潘德、阿玛尔·辛格·塔帕一起率军攻灭林布万,并且兼并了锡金。 1788年,尼泊尔与西藏的银钱纠纷,巴哈都尔派人去西藏谈判。在祖姆拉国王的唆使下,西藏方面不仅粗鲁拒绝,还扣留了尼泊尔使者,并威胁要入侵尼泊尔。在第十世夏玛巴·却朱嘉措的建议下,巴哈都尔决定先发制人,派达莫达尔·潘德、巴姆·沙阿兵分两路突袭西藏,洗劫并焚毁了班禅在日喀则驻地的扎什伦布寺。清朝乾隆帝得知后,派八旗进入西藏击退了进攻,随后反击并入侵尼泊尔,此为廓尔喀之役。最终尼泊尔向清廷求和,退出了西藏,并且让锡金和加瓦尔复国。 随着拉纳国王的亲政,巴哈都尔渐渐被疏远并失势,再次退隐到贝特蒂亚。然而,加德满都的阴谋家们却将其视为威胁,把他骗回加德满都,随后被诬陷图谋篡位,被下狱处死。根据历史学家巴布拉姆·阿查里亞的说法,拉纳国王下令用滚烫的油泼向巴哈都尔,把他烫死。 巴哈都尔·沙阿被今日的尼泊尔人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军人和征服者。尼泊尔人认为,尼泊尔能够困扰像中国这样的庞大帝国,又挫败像英国这样的强国,以及把小小的尼泊尔变为大尼泊尔,全归功于巴哈都尔·沙阿的智慧、果敢和远见。《新编尼泊尔史》,150~152页.

新!!: 廓爾喀之役和巴哈都爾·沙阿 · 查看更多 »

巴都爾薩野

#重定向 巴哈都爾·沙阿.

新!!: 廓爾喀之役和巴都爾薩野 · 查看更多 »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縮寫:(EIC),通稱英國東印度公司,又稱「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縮寫:(HEIC),綽號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西元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許狀,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組成。实际上此特许狀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於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新!!: 廓爾喀之役和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歷史地图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学院、国家测绘局、南京大学、云南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地图出版社等单位共同绘制的一套歷史地图集,主编是谭其骧教授,出版单位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集》绘制的地图是目前许多中国历史地图书籍和中国教科书上地图的蓝本。.

新!!: 廓爾喀之役和中国历史地图集 · 查看更多 »

帕坦

阿富汗、印度和尼泊尔都有名叫帕坦的城市:;阿富汗.

新!!: 廓爾喀之役和帕坦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廓爾喀之役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廓爾喀之役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廓爾喀之役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代本

#重定向 藏军#编制.

新!!: 廓爾喀之役和代本 · 查看更多 »

廓爾喀

#重定向 廓爾喀人.

新!!: 廓爾喀之役和廓爾喀 · 查看更多 »

廓藏戰爭

#重定向廓藏戰爭 (1855—1856).

新!!: 廓爾喀之役和廓藏戰爭 · 查看更多 »

張芝元

張芝元(),四川清溪人。以千總從副將軍明亮征金川有功,積官至越巂營參將。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從成都將軍特成額駐兵江卡,捕夾壩,圍本肯賊寨,燒賊碉堡。四十七年十二月,擢懋功協副將。五十二年,臺灣林爽文為亂,張芝元率屯練降番赴臺參戰。參贊海蘭察等分攻大埔林、中林、大埔尾三莊,張芝元帶兵策應。賊據小半天山,將軍福康安等由前山進;張芝元與領隊大臣普爾普領廣東兵及屯練兵另為一路,夜半先登,繞大山夾攻賊軍後方。黎明時,各路清軍同抵山麓,攀山而上,張芝元先登,斬獲無算,並堵賊軍去路。未幾,林爽文就擒。臺灣平,擢建昌鎮總兵,圖形紫光閣,列前二十功臣。不久,調松潘鎮總兵。廓爾喀掠西藏濟嚨、聶拉木,張芝元率兵破賊。廓爾喀再叛,張芝元偕提督成德督兵攻聶拉木,守拍甲嶺隘口斷賊軍援兵,清軍遂攻下聶拉木;乘勝攻克濟嚨。賊首拉特納布都爾悔罪乞降,廓爾喀平定。五十七年九月,卒。 五十八年,論平定廓爾喀功,再圖形紫光閣,列後十五功臣。.

新!!: 廓爾喀之役和張芝元 · 查看更多 »

德楞泰

德楞泰(z;),伍弥特氏,字敦堂,蒙古正黃旗人,清帝國中期名將,於嘉慶年間,平定白蓮教川楚教亂;60歲卒於西安將軍任內,諡號壯果。.

新!!: 廓爾喀之役和德楞泰 · 查看更多 »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हिमालय IAST:hīmalaya,“雪域”之意;;हिमाल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的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公里。 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中還有一百多座高度超過7200米的山峰,而喜马拉雅山脉以外的最高峰是世界第二高峰、位於喀喇昆仑山脉的喬戈里峰,高度8611米。喜马拉雅山脉對南亞文化有許多的影響,許多山脈中的高山是佛教及印度教的聖地。 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一些較低而走勢平行的山麓,第一山麓在最南邊,高約一千米,稱為西瓦利克山脈,再往北即是高二千到三千米的。 喜马拉雅山脉橫跨了五個國家: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及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在前三個國家的國境內。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方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仑山脉,北邊是西藏高原,南邊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世界上的主要河川中,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下游是布拉馬普特拉河)-都是發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發源自岡仁波齊峰附近,而恆河發源自印度的北阿坎德邦。這些河的流域中居住了約六億人。.

新!!: 廓爾喀之役和喜马拉雅山脉 · 查看更多 »

喇納巴都爾

#重定向 拉納·巴哈都爾·沙阿.

新!!: 廓爾喀之役和喇納巴都爾 · 查看更多 »

咸丰

咸丰可以指:.

新!!: 廓爾喀之役和咸丰 · 查看更多 »

和珅

和珅(a;)钮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宝,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權傾天下紀連海著《歷史上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見馬戛爾尼回憶錄中文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编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大清歷朝實錄》《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其资产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银(其中大部分为其違法工商经营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万顷的土地以及二一九間房产。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条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新!!: 廓爾喀之役和和珅 · 查看更多 »

和琳

和琳(),滿洲正紅旗人,钮祜祿氏,字希齋,清朝權臣和珅弟。 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驍勇善戰,行事節儉,與顧命大臣福康安有深交。 廓爾喀侵擾後藏,將軍福康安往剿匪,乾隆帝命和琳督辦前藏以東臺站烏拉等事。再下命與鄂輝更番照料糧餉,擢升為工部尚書。和琳上疏陳賊酋拉特納巴都爾悔罪狀,朝廷下詔令福康安受降,偕和琳共同妥籌措善後。未幾,授職鑲白旗漢軍都統。又命和琳偕同孫士毅、惠齡覈辦察木多以西銷算事,仍舊處理西藏事務。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予雲騎尉世職。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授四川總督一職。乾隆六十年(1795年),貴州苗石柳鄧叛亂,擾正大、嗅腦、松桃,湖南苗吳半生、石三保響應其亂事,圍攻永綏,乾隆帝命雲貴總督福康安開往剿匪。和琳時方入京,至卬州,松桃匪已闌入秀山境。和琳聽聞示警馳往,督領參將張志林、都司馬瑜擊走賊匪;其後收復敗賊晏農,進攻礮木山黃陂,通道松桃:受賞雙眼花翎。當時福康安已解正大、嗅腦、松桃之圍,攻石柳鄧於大塘汛,和琳率兵與其會師,遂命參贊軍事;攻克蝦蟇碉、烏龍巖,降七十餘寨,封為一等宣勇伯。復攻下巖碧山,朝廷賞上服貂褂。又以降吳半生之軍功,賞黃帶。龍角碉、鴨保、天星諸寨大捷,加太子太保,賞玄狐端罩。嘉慶元年(1796年),攻克結石岡、廖家冲、連峰諸隘,賞用紫韁。正當福康安逝世,命和琳督辦軍務。當時石三保已就虜獲,石柳鄧尚據平隴。奪尖雲山砲臺,收復乾州,賞三眼花翎。同年八月,進軍圍攻平隴,和琳這時於軍中逝世。晉贈一等公爵,年僅43歲。賜諡號「忠壯」,賜祭葬,命配饗太廟,祀昭忠、賢良等祠,准其家建專祠。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受誅,廷臣論議和琳藉勢邀功,嘉慶帝亦追咎其會剿苗匪,牽制福康安,師出無功,命撤出太廟,毀去其專祠,奪其子豐紳宜綿公爵之位,改襲三等輕車都尉。 和琳有一子豐紳宜綿以及女兒二人,長女嫁與質郡王绵庆為嫡福晉。.

新!!: 廓爾喀之役和和琳 · 查看更多 »

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v),始设于中國明朝时期,總管兩廣(即後世廣東,包括今海南省,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清朝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

新!!: 廓爾喀之役和兩廣總督 · 查看更多 »

兵部尚书

兵部尚書,中國古代官職名稱,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職能相當於現代各國的國防部長。俗稱司馬、武部尚書、大司馬、夏官卿。.

新!!: 廓爾喀之役和兵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

新!!: 廓爾喀之役和四川總督 · 查看更多 »

噶廈

噶廈(),一作“噶沙”,為噶倫辦理政事之所,是清代西藏的行政中心。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置。噶廈駐地在拉薩大昭寺,長官為噶倫,秉承達賴喇嘛(實際上為攝政活佛)旨意辦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駐藏大臣撤離,達賴喇嘛土登嘉措返藏並掌握西藏軍政實權。1912年至1959年間,噶廈成為實際上的西藏政府。1959年,十四世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废除噶厦,籌建西藏自治區。部分噶廈官員隨達賴喇嘛流亡印度。西藏流亡政府将其设立的內閣稱為噶廈。財團法人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新!!: 廓爾喀之役和噶廈 · 查看更多 »

噶倫

噶倫(),一作噶布倫、噶卜倫、噶隆,是清代西藏官府噶廈的長官,“綜理藏務”。首席噶倫稱為噶倫赤巴。 吐蕃時即有“大貢論”(論茝)等諸“論”之官。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將準噶爾蒙古兵逐出西藏,並護送達賴喇嘛轉世靈童格桑嘉措進入拉薩。同時廢除第巴官職,置噶倫三員,共同輔佐達賴喇嘛掌政。雍正元年(1723年),噶倫員額改為五人。雍正三年(1725年),封噶倫康濟鼐為貝子,命其總理藏內事務,由噶倫阿爾布巴等協理。然而各噶倫之間明爭暗闘,各自為政。雍正五年(1727年),康濟鼐為阿爾布巴、隆布鼐一黨所殺。另一噶倫頗羅鼐平定了阿爾布巴之亂,被乾隆皇帝封為札薩克郡王,主持藏政。但頗羅鼐死後,其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心懷異志,被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斬殺,其黨羽遂後發動叛亂。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軍入藏平定珠爾默特那木札勒之亂,並颁布《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条,正式設立噶廈衙門,定噶倫員額為四人,三俗一僧,正三品。噶廈始置時的四噶倫為輔國公班第達、札薩克台吉策棱旺札勒、色裕特塞布騰、喇嘛尼瑪嘉木燦。此後,西藏大部分地方的日常行政事務,由噶倫擬定後呈送駐藏大臣及達賴喇嘛批准施行。噶倫的任命是由噶廈提名四五人,達賴喇嘛通常從中選擇。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將軍福康安領兵擊退廓爾喀入侵。為整治西藏吏制,乾隆皇帝下諭頒行福康安所奏《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定噶倫年俸為白銀一百兩、大緞四匹,並撥給公田。如遇出缺,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於噶廈四品官(即戴琫、仔琫、商卓特巴)中揀選,並奏請朝廷補放。。噶倫權位頗重,號稱“四相”。 民國以後,昌都總管由噶倫中的一位兼任。192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與九世班禪矛盾激化,班禪出走內地,日喀則附近原屬班禪額爾德尼的幾個宗也歸噶廈管理。1951年,噶倫阿沛·阿旺晉美代表噶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簽訂《十七條協議》,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後,噶廈官制被廢除。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的流亡噶廈中仍設噶倫一職。.

新!!: 廓爾喀之役和噶倫 · 查看更多 »

噶舉派

噶举派()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故“噶举派”一词可理解为口传宗派。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俗称“白教”。噶举派是后弘期西藏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马尔巴创立,承传至今。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实行活佛(朱沽或祖古)转世制度的派别,最早的再來人(活佛)即噶玛噶举派的噶玛巴。 其在西藏以不重著述而重视实际的修行最具特色,强调刻苦的修行,造就了如密勒日巴等众多实践苦行修炼的高僧。 噶举派所最核心的修法是《那洛六法》与显、密两种大手印的教授,其中尤以大手印教授最为著名。.

新!!: 廓爾喀之役和噶舉派 · 查看更多 »

王杰 (清朝)

王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韓城縣人。清朝乾隆后期名臣。 王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状元。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新!!: 廓爾喀之役和王杰 (清朝) · 查看更多 »

班禅额尔德尼

班禅喇嘛(),又称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轉世傳承的領袖,與达赖喇嘛並稱。班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禅是藏文“欽波”(;意为大)的简称。班禅喇嘛与同属西藏的达赖喇嘛、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活佛。 1645年,蒙古固始汗入藏,封四世班禅为“班禅博克多”,「博克多」是蒙古語(;意即睿智英武),即为第一班禅。格鲁派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门徒克珠杰为一世班禅,索南却朗为二世班禅,罗桑丹珠为三世班禅。班禪作為活佛,其影響力略遜于達賴,在藏傳佛教學者中已成為共識,扎什倫布寺的輝煌程度也遠不及布達拉宮。 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a)是满语的蒙古语借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跸地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班禅的影响主要在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

新!!: 廓爾喀之役和班禅额尔德尼 · 查看更多 »

理藩院

藩院(z)是清朝時處理外藩事務的部門,始創於清朝皇太極年間,在順治年間由附屬於禮部改為獨立部門,並在清初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前兼領對俄羅斯事務。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清末新政中因改革官制,理藩院改爲理藩部。在清亡後,再無藩屬的概念,理藩部被撤銷。.

新!!: 廓爾喀之役和理藩院 · 查看更多 »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新!!: 廓爾喀之役和福康安 · 查看更多 »

福长安

福長安(a;),字誠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傅恆之子,孝賢純皇后之姪。福長安在清高宗時期官至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因平定臺灣、廓爾喀戰役有功圖形紫光閣,封一等侯,嘉慶四年,高宗崩,被指責與和珅同黨,逮下獄,奪爵,籍其家,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屢坐事譴謫。二十一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二十二年,卒。 福長安同他的哥哥福康安一樣,自幼被乾隆養育宮中,後自藍翎侍衛累遷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武備院卿,領內務府。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以工部右侍郎福長安、為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十月,署理工部右侍郎事務。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命在軍機處學習行走,五月,賞紫禁城騎馬。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馳驛前往奉天一帶,查辦工程事件。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補戶部左侍郎。 乾隆四十九年五月,為鑾儀衛掌衛事大臣。六月,加恩補授內大臣。七月,甘肅石峰堡逆回平,軍機大臣梁國治、董誥、福長安、並軍機章京之勤勞出力者,一併交部議敘,俱加軍功三級。 乾隆五十一年閏七月,戶部尚書員缺。著福長安補授。兵部尚書慶桂出差之缺。著綽克托署理。行在兵部事務。仍著福長安帶管。十二月,以正白旗漢軍副都統福長安、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喀甯阿、對調。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臺灣平。以福長安夙興夜寐、一體宣勤,交部議敘。三月,調鑲紅旗蒙古都統福長安、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崇文門稅務由福長安接管。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大學士王傑、尚書彭元瑞、董誥、胡季堂、福長安、將軍保甯或簡任綸扉。綜理部務。或出膺閫帥。宣力邊疆。宜錫宮銜。用昭優眷王傑、著加太子太保。彭元瑞、董誥、胡季堂、福長安、保寧、俱著加太子少保。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爾喀平。諸功臣畫像紫光閣,福長安皆與焉。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調正紅旗滿洲都統福長安、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蕩安樂坪賊巢、生擒首逆王三槐,福長安日直樞禁。勞績倍著。自辦理軍務以來。一體始終其事。加恩賞封一等侯爵,照例承襲。 嘉慶四年(1799年),高宗崩,他以阿附大學士和珅,下獄奪爵,籍其家。諸大臣議用朋黨律坐立斬,上命改斬監候,而賜和珅死,使監福長安詣和珅死所跪視。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就遷員外郎。 嘉慶六年(1801年),以請還京,奪職,發盛京披甲。旋自驍騎校屢遷:再為圍場總管,一為馬蘭鎮總兵,再署古北口提督。屢坐事譴謫。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 嘉慶二十二年(1817),卒。.

新!!: 廓爾喀之役和福长安 · 查看更多 »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6-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農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則需抢种晚茬冬麦,趕紧移栽油菜,南部則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此時開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新!!: 廓爾喀之役和立冬 · 查看更多 »

第十世夏玛巴·却朱嘉措

却朱嘉措(;),西藏扎西孜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白教”)第十世夏玛巴(“红帽喇嘛”)(清代稱為“沙瑪爾巴”)。曾唆使廓爾喀入侵後藏,畏罪自杀後被乾隆帝禁止转世。.

新!!: 廓爾喀之役和第十世夏玛巴·却朱嘉措 · 查看更多 »

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

罗桑班丹益西贝桑布(;),简称班丹益西,1738年出生,1741年坐床为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 六世班禅生于西藏日喀则香昌札希孜。幼时喜玩法器,厌恶烟酒,手持书卷,被七世达赖认定为五世班禅之转世灵童。1740年六月初四,被迎入札什伦布寺,拜七世达赖为师。七岁受沙弥戒,法名班禅罗桑班丹益西。二十岁受比丘戒。二十二岁在布达拉措钦大殿得章嘉大师亲授时轮金刚大灌顶。1765年,乾隆帝赐以金册、金印。1779年六月,率三大堪布及高僧百余人,晋京与乾隆皇帝祝寿。1780年七月至热河,于避暑山庄庆贺高宗七十寿辰。清高宗特为他在热河仿扎什伦布寺修建須彌福壽之廟。后至北京,居西黄寺,在雍和宫、黄寺等地讲经传戒。乾隆帝颁赐玉印玉册。十一月初一,染天花患痘疾,于北京黄寺圆寂。逝世时年43岁。乾隆命人在黄寺内用赤金制作班禅肖像一尊,又赐赤金七千两造金塔一座,以供佛身,亲临致祭。1781年,由各大堪布扶灵回藏,乾隆皇帝亲往祭送。在札什伦布寺新建楼阁,制大银塔一座,内装乾隆所赐赤金宝塔。1782年,在黄寺之西建清净化城塔,藏其经咒衣履,立碑刻有高宗御制塔记。他的兄弟仲巴呼图克图因霸佔大量遗产,夏玛巴未能分润,遂前往廓尔喀唆使入侵。 06.

新!!: 廓爾喀之役和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 · 查看更多 »

索伦部

索伦部(v)是清代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數民族的统称,有時特指鄂溫克族。他们共同信奉萨满教,具有相互联姻的近亲关系。「索伦」是达斡尔人对鄂伦春人的稱呼,意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温克人英勇善战,所以其周边部族同被称为索伦部。索伦部并非一个具體民族,而是生活在東西伯利亞、外興安嶺、中國東北周边各通古斯系民族的统称,很多索伦人在清朝进入了满洲八旗而成为了满族,其他的索伦人编入布特哈八旗和索伦八旗。著名人物有乾隆時期的海蘭察。.

新!!: 廓爾喀之役和索伦部 · 查看更多 »

紫光閣功臣像

紫光閣功臣像,是清代懸挂在中南海紫光閣內的功臣畫像。这些画像均为立轴式,上方为题赞,下方绘功臣像。此外,当今收藏界还流传着其他类似草稿性质的手卷本若干以及油画。.

新!!: 廓爾喀之役和紫光閣功臣像 · 查看更多 »

綠營

綠營是清朝的正規軍,由漢人編成,部分是為滿足京衛滿族生計,被強制出旗的漢軍旗人、下五旗旗鼓包衣、開戶人、抱養民子、旗下家奴。主要負責彌補八旗的不足和守衛國土。這些漢軍因使用綠色軍旗,故稱為綠營。在清朝大部分的時間裡它都是清軍的主力。.

新!!: 廓爾喀之役和綠營 · 查看更多 »

盧比

盧比(英文:rupee)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和毛里求斯所使用的貨幣名稱。.

新!!: 廓爾喀之役和盧比 · 查看更多 »

避暑山莊

#重定向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新!!: 廓爾喀之役和避暑山莊 · 查看更多 »

聂拉木县

聂拉木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部的一个县;藏语中意思是“颈道”。.

新!!: 廓爾喀之役和聂拉木县 · 查看更多 »

萨迦

萨迦可以指:.

新!!: 廓爾喀之役和萨迦 · 查看更多 »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

新!!: 廓爾喀之役和萨迦寺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新!!: 廓爾喀之役和青海省 · 查看更多 »

額勒登保

額勒登保(v;),瓜爾佳氏,字珠軒,滿洲正黃旗人,清朝中期名將。世代為吉林珠戶,隸屬打牲總管。.

新!!: 廓爾喀之役和額勒登保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新!!: 廓爾喀之役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西藏摄政列表

西藏摄政(),于1757年(第十三饶迥火牛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圆寂后开始摄政,在八世至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前代其行使西藏政教大权。 清朝汉文官方文献称西藏摄政为“掌办商上事务”或“掌办布达拉商上事务”,称代理摄政为“协理商上事务”。.

新!!: 廓爾喀之役和西藏摄政列表 · 查看更多 »

駐劄大臣

劄大臣,也寫作駐--大臣、駐--大臣,是清代駐紮於外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藩部地區的頭銜。駐劄大臣有將軍、都統、參贊大臣、辦事大臣、領隊大臣等職銜,皆為武職。將軍、副將軍為統轄一地之軍政長官;參贊大臣、都統協助將軍辦事,“掌佐劃機宜”,並管轄其下各路大臣;辦事大臣管轄一城之軍政事務,略同於專城副都統;領隊大臣分管遊牧部落事務。駐劄大臣一般由滿洲、蒙古人充任,也有漢人。清代官員初次被任命為駐劄大臣時,多以正二品副都統銜上任,級別大致相當於內地的總督。 駐劄大臣通常長駐一城,管轄該城及其附屬地區的軍事及重要行政、司法事務。日常性的行政事務一般由當地官吏(如伯克、札薩克、噶倫)自行管理。駐藏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庫倫辦事大臣、伊犁將軍、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還負責一部份外交事務。道光以後,駐紮大臣多由宗室、貴戚出任,官員素質下降,任期普遍縮短,侵漁百姓、倦怠公務之事時有發生,造成清代中後期嚴重的邊疆危機。光緒九年(1883年),清廷籌建新疆省,始裁撤新疆各路駐紮大臣,僅保留伊犁將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三省建省,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將軍也被裁撤。至宣統末年,僅外蒙古、青海、西藏仍保留駐紮大臣。.

新!!: 廓爾喀之役和駐劄大臣 · 查看更多 »

駐藏大臣

藏大臣(;简称:)是清代西藏的軍政長官、駐紮大臣。全稱為欽差駐藏辦事大臣或欽命總理西藏事務大臣,又稱西藏辦事大臣。另設副職一員,稱幫辦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置。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監理西藏政務,並代表朝廷主持並監管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及西藏各大呼圖克圖之轉世、坐床等事宜。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地位平等,後兩者上書皇帝須經駐藏大臣轉奏。1912年末任駐藏大臣離職,中華民國政府改設西藏辦事長官及蒙藏事務局管理西藏事務。.

新!!: 廓爾喀之役和駐藏大臣 · 查看更多 »

谭其骧

谭其骧,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

新!!: 廓爾喀之役和谭其骧 · 查看更多 »

达察活佛

达察活佛(又称功德林活佛,)清朝封为呼图克图,称濟嚨呼圖克圖或濟隆呼圖克圖等等;中华民国时期,续封呼图克图,称濟龍呼圖克圖;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称功德林活佛。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驻锡八宿桑珠德青岭(又称甘丹桑珠岭,简称八宿寺、巴克硕寺或同卡寺),后又驻锡拉萨功德林(永安寺)。土呷,昌都清代的四大呼图克图,中国藏学2001年4期.

新!!: 廓爾喀之役和达察活佛 · 查看更多 »

达摩达尔·潘德

达摩达尔·潘德(दामोदर पाँडे,)是尼泊尔沙阿王朝时期的一位政治、军事人物,于1799年至1804年期间担任尼泊尔首相。在中国史料里被称作旦姆达尔邦里。 达摩达尔·潘德在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国王东征期间作战勇敢,为著名的廓尔喀战士之一。他在1788年担任将军讨伐满清,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立下赫赫战功。 1799年,拉纳·巴哈都尔·沙阿国王的宠妃逝世。拉纳·巴哈都尔国王非常悲伤,让位给年仅两岁的儿子吉尔凡·尤达·比克拉姆·沙阿,退位到瓦拉纳西出家,任命达摩达尔为首相,辅佐年幼的国王。 达摩达尔摄政期间,一直试图禁止拉纳·巴哈都尔参政。1804年3月4日,拉纳·巴哈都尔在比姆森·塔帕等人的支持下返回加德满都,发动政变,逮捕了达摩达尔。达摩达尔在桑寇特(Thankot)被斩首。 Category:尼泊尔政治人物.

新!!: 廓爾喀之役和达摩达尔·潘德 · 查看更多 »

錫金

#重定向 锡金邦.

新!!: 廓爾喀之役和錫金 · 查看更多 »

都統

都統是中國古代武官名。十六國前秦始置。清代以後常置,在武職中秩品僅次於駐防將軍。中華民國在北洋政府時期則沿用之。.

新!!: 廓爾喀之役和都統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新!!: 廓爾喀之役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藏語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族使用的主要語言。藏语使用区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若干区域。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藏语使用者分布。 藏文是藏语的文字书写系统,在藏语各方言间通用,是根據古典藏語發音而制定的文字。关于藏文的起源,佛教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的重臣吞弥·桑布扎创制的。受梵文拼写影响。苯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写法。爲了翻譯佛教梵文咒語,藏文字母與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對應關係。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文是唯一可以还原梵文的语言文字。其他语言,如西夏文、缅甸语的文字创制时间比较晚。 藏语的分支语言为卫藏方言(如拉萨话)、康方言(如昌都话)、安多方言三大方言。這三種語言可能同樣源自古书面藏語,其中只有安多方言沒有區別意義的聲調,保持了古藏語的特色。藏族不同方言的通话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藏文。現代最通行的標準藏語源自衛藏方言中的拉薩方言。 藏语文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学之一。藏语文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完整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藏文中记载和保存。除了藏传佛教的大藏经(包括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还有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集等,都是世界文學遺產中不朽的經典。.

新!!: 廓爾喀之役和藏語 · 查看更多 »

董誥

董誥(),字雅倫,號蔗林。浙江富陽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廓爾喀之役和董誥 · 查看更多 »

鄂輝

鄂輝(v,),滿洲碧魯氏,滿洲正白旗人。 鄂輝自前鋒分發四川試用守備。七遷建昌鎮總兵。跟從大學士阿桂平定蘭州回亂,授予法什尚阿巴圖魯名號。再遷為成都將軍。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署理四川總督。將軍福康安征討臺灣亂民林爽文,乾隆帝命令鄂輝率領四川屯練降番濟師。再授職參贊,跟從渡海救援嘉義。鄂輝屯兵東莊溪橋,攻克牛稠山竹柵,嘉義圍遂解。逐賊匪至大排竹後殲滅。大軍攻打斗六門,賊匪自山下撲出,鄂輝督兵衝截,賊匪奔逸,鄂輝攻克大埔林、大埔尾二莊,賊匪遂潰。林爽文自所居大里杙奔內山番界,鄂輝逐之至集埔。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春天,詗知爽文所匿地為東勢角,福康安督師鄂輝及舒亮追捕,自歸仔頭至麻著社,分軍,鄂輝自撲仔離東山路進,舒亮直取東勢角。是役遂俘林爽文,暴亂因此而定。乾隆帝命臺灣嘉義立諸將帥生祠,鄂輝亦與有此榮耀。大軍退兵,將鄂輝之圖形紫光閣,賜雙眼孔雀翎、雲騎尉世職。鄂輝朝熱河行在。 廓爾喀入侵西藏,佔據濟嚨、聶拉木諸地。乾隆帝促使鄂輝回四川,與提督成德帥師赴援,又命侍郎巴忠往按。巴忠先前曾為駐藏大臣,學習西藏事務,示意噶布倫,令他賄賂廓爾喀交回入侵之地。鄂輝等遂與議和,上疏陳善後事。尋授職四川總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爾喀背盟,再次入侵濟嚨、聶拉木諸地。乾隆帝命將軍福康安督師征討廓爾喀,責令鄂輝誤用巴忠之議致令復生事,奪去其官職,授予副都統之職銜駐守西藏,聽從福康安指揮,福康安下令鄂輝督餉。工部尚書和琳彈劾鄂輝得到廓爾喀貢表不上奏,命令奪去他副都統職銜,逮赴前藏荷校以示懲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命令他罷師回京,授拜唐阿。加員外郎銜,遷為熱河總管。 嘉慶元年(1796年),命以侍衛之職到荊州跟從剿滅白蓮教教匪,立下戰功,以都統銜加太子少保,授職湖南提督。屢次大破賊匪,與額勒登保等攻克石隆山,斬殺賊匪首領石柳鄧,受封三等男爵。嘉慶二年(1797年),擢升雲貴總督。嘉慶三年(1798年),逝世,賜諡號「恪靖」,入祀賢良祠。其子鄂彌善承襲爵位。嘉慶四年(1799年),被追議在湖北軍中收受餽贈白金四千両之罪,鄂輝因此被撤出賢良祠不准入祀。.

新!!: 廓爾喀之役和鄂輝 · 查看更多 »

英尼战争

英尼战争(Anglo-Nepalese War;नेपाल अंग्रेज युद्ध)又称廓尔喀战争(Gorkha War),指的是英国在19世纪初期发动的一场侵略廓尔喀(尼泊尔)的战争。 1814年,由于廓尔喀(尼泊尔)与英属印度的边境领土纠纷,英属东印度公司发动了侵略廓尔喀的战争。1816年2月,英军将领大卫·奥克特洛尼(David Ochterlony)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廓尔喀军,迫使廓尔喀求和。双方于12月签订《苏高利条约》,廓尔喀将锡金(包括大吉岭)、库马盎、加瓦尔在内的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割让给了英属印度。.

新!!: 廓爾喀之役和英尼战争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新!!: 廓爾喀之役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廓爾喀之役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廓爾喀之役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林爽文之亂

#重定向 林爽文事件.

新!!: 廓爾喀之役和林爽文之亂 · 查看更多 »

格鲁派

格鲁派(),為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西藏班智達-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师於十四世紀所创立,为阿底峽尊者噶當派的后裔之一,故又称作噶丹派(Ganden)。格魯,意為“善規”,亦稱黃教,在藏区有很大的影响。格鲁派主張中觀應成。.

新!!: 廓爾喀之役和格鲁派 · 查看更多 »

欽定藏內善後章程

《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又稱《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或《新訂西藏章程二十九條》,是中国清朝政府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正式颁布的整顿西藏各项事务的章程。此章程也是清朝治理西藏的重要依據。.

新!!: 廓爾喀之役和欽定藏內善後章程 · 查看更多 »

歐立德

歐立德(Mark C. Elliott),美國知名漢學家,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總監和哈佛大學亞洲歷史教授,現為新清史的旗手之一。主要研究領域為晚期帝制與現代中國史、中國與內亞關係史,關注議題包括族群、軍事、文化與制度等面向。早年於耶魯大學取得歷史系本科和硕士学位,1993年於柏克萊加州大學在魏斐德的指導下取得博士學位。並曾向臺灣著名清史學者莊吉發學習,他曾在2016年師大主辦的「旗人與國家制度工作坊」時表示其深受莊吉發的影響。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

新!!: 廓爾喀之役和歐立德 · 查看更多 »

江孜县

江孜(),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的喜马拉雅山脚下,原称“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市。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江孜是西藏历史上地位仅次于拉萨、日喀则的第三重镇,是连接前藏和后藏的枢纽。城市的核心是位于古城中央的宗山。九世纪时,吐蕃王朝的后裔认为这里地形殊异,具有祥兆,便在山上建立了城堡。十四世纪萨迦王朝时,当地首领重修了宫殿和城堡,并起名为“杰卡尔孜”,藏语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江孜即为其简称“杰孜”的藏语变音,后来成为地名。清朝时,设置江孜宗政府于宫堡内,于是这座山便被叫作“宗山”。1904年,为抵抗英国军队进犯而在半山上修建了炮台等防御工事,但面对实力远强于己的英军,据守此地的军民最终只能弹尽粮绝、跳崖而死。江孜县于1960年设立,目前隶属于日喀则市,并与名城桑珠孜区相毗邻。 除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外,江孜境内还有白居寺、帕拉庄园等名胜古迹。其中白居寺始建于十四世纪末,规模宏大。寺内有多个僧学院,分属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三大教派,极为罕见。 江孜坐落于西藏中南部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山谷内,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流经县境。全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物产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后藏粮仓”之称。当地织造的藏毯,极富盛名,已风行1200年之久,至今不衰。.

新!!: 廓爾喀之役和江孜县 · 查看更多 »

沙阿王朝

沙阿王朝(शाह वंश ),又称廓尔喀王朝,是尼泊尔历史上的一个王朝,也是尼泊尔王国最后一个朝代。 1559年,沙阿家族在今日尼泊尔西部甘达基河沿岸的廓尔喀王国,是为沙阿王朝。最初实力比较弱小,后来逐渐通过战争扩大领土。1768年,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攻灭马拉王朝,占领加德满都,统一尼泊尔各地。此后国力强盛、国土不断扩大。其最强盛的时期为巴哈都爾·沙阿摄政至比姆森·塔帕摄政期间的这一段时期,尼泊尔先后征服、、、加瓦爾、库马盎等地区,领土西迄萨特莱杰河,东至提斯塔河,这些地区被后来的人们统称为“大尼泊尔地区”。此外,还曾入侵过西藏。1814年,尼泊尔与英属印度发生战争,大败,被迫割让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46年,忠格·巴哈杜尔·拉纳将军夺取首相大权,建立首相世袭王朝——拉纳王朝。此后沙阿王朝国王没有实权,仅为名义上的元首,直到1950年,狄里布凡国王才重新夺回实权。1923年,尼泊尔脱离英国保护,成为独立国家。 2001年6月1日,加德满都纳拉扬希蒂王宫发生枪击事件,国王比兰德拉、王储狄潘德拉等众多王室成员被杀。事后,国王的弟弟贾南德拉继承王位。但贾南德拉施行独裁统治,引起尼泊尔人的不满,引发尼泊尔民主化运动。2006年4月,贾南德拉的实权被议会终止,仅为象征性元首。2008年5月28日,尼泊尔议会宣布废黜国王贾南德拉,成立联邦共和国,沙阿王朝覆灭。 沙阿王朝的君主奉印度教为国教,其国王出身于卡斯人的切特里种姓,自称是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第十一個化身。.

新!!: 廓爾喀之役和沙阿王朝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廓爾喀之役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廓爾喀之役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成德 (鈕祜祿氏)

成德(),鈕祜祿氏,清朝政治人物,歷任駐藏大臣。為孝全成皇后之曾祖父。 初入锐健营为前锋。乾隆二十六年,任藍翎長。次年,升任副前鋒校。乾隆二十九年,任前鋒校。乾隆三十二年,任委署前鋒參領。乾隆三十五年,任四川城守營參將。乾隆三十七年,任貴州定廣協副將。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川川北鎮總兵。乾隆四十一年,任領隊大臣。乾隆四十四年,署四川提督。乾隆四十六年,任四川提督。征准噶尔、叶尔羌、缅甸、大小金川立功,赐号赛尚阿巴图鲁。乾隆五十三年,隨鄂輝巴忠征討後藏巴勒布。乾隆五十五年,任成都將軍。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駐藏大臣。廓尔喀入侵后藏,成德率兵抵抗获胜。乾隆五十九年,署杭州將軍。嘉慶元年,署荊州將軍。諡威恪。 有子鈕祜祿艾圖布、鈕祜祿德克金布、鈕祜祿穆克登布。.

新!!: 廓爾喀之役和成德 (鈕祜祿氏) · 查看更多 »

戴逸

戴逸(),原名戴秉衡,江苏常熟人,中国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清史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

新!!: 廓爾喀之役和戴逸 · 查看更多 »

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戶部的最高長官,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雅称“司徒”、“司農”、「民曹」、「地官」。.

新!!: 廓爾喀之役和戶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海蘭察

海蘭察(a;),多拉爾氏,鄂溫克族人,面鐵色,生有神力,鑲黃旗滿洲人,世居黑龍江,生於呼倫貝爾阿荣旗霍尔奇镇,乾隆中後期名將;卒諡武壯。清朝慣例,陣亡者方能入祀昭忠祠,乾隆御准海蘭察加恩入祀,旌揚戰功。.

新!!: 廓爾喀之役和海蘭察 · 查看更多 »

日喀則

#重定向 日喀则市.

新!!: 廓爾喀之役和日喀則 · 查看更多 »

慶桂

慶桂(),字樹齋,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尹繼善子。清朝官员。 乾隆二年(1737年)生。以廕生授戶部員外郎,充軍機章京,超擢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充庫倫辦事大臣,遷理藩院侍郎。三十六年,授軍機大臣。歷任伊犁參贊大臣、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四十二年,授吏部侍郎。調烏里雅蘇臺將軍,授正黃旗漢軍都統,因病回京。四十七年,授盛京將軍,歷任吉林將軍、福州將軍。四十九年,入覲,授工部尚書,仍直軍機,調兵部尚書。五十年,署黑龍江將軍。時陝甘總督福康安赴阿克蘇,上命慶桂帶欽差關防,暫署陝甘總督。尋授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五十一年,召授兵部尚書。五十七年,廓爾喀平定,慶桂為功臣之一,圖形紫光閣。 嘉慶四年(1799年),授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復直軍機。授內大臣,監修《高宗實錄》,加太子太保。拜文淵閣大學士,總理刑部。十七年,晉太保。因年老,罷直軍機處,仍授內大臣。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卒,諡文恪。.

新!!: 廓爾喀之役和慶桂 · 查看更多 »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则市最大的寺庙,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區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朱巴(根敦主)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琼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最初兴建扎什伦布寺。开始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被根敦珠巴改成现在的名字,历时12年建成。 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扎什伦布主持时,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四世班禅是第一个被册封的班禅喇嘛,从此扎什伦布成了历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历代班禅对扎什伦布寺均有扩建。尼泊爾在乾隆五十六年出兵後藏,抄掠至扎什伦布,搜掠一空。 寺内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代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藏语为“强巴康”,中间供奉着1914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强巴佛,即弥勒佛的坐像。7座历世班禅灵塔大小不一,有的灵塔供奉几个班禅,有的只供奉一个。塔内藏有历世班禅的舍利肉身,包括十世班禅确吉坚赞。.

新!!: 廓爾喀之役和扎什伦布寺 · 查看更多 »

承德

#重定向 承德市.

新!!: 廓爾喀之役和承德 · 查看更多 »

拉納·巴哈都爾·沙阿

拉纳·巴哈都爾·沙阿(रण बहादुर शाह Rana Bahadur Shah;)尼泊爾王國沙阿王朝第三代國王,1777年至1799年在位。中國史料稱之爲喇納巴都爾。 他是前任國王普拉塔·辛格·沙阿的兒子。登位之時由於年幼,由母親拉金德拉·拉克希米攝政。1785年太后死去,由叔父巴哈都爾·沙阿攝政。在巴哈都爾·沙阿執政期間,尼泊爾不斷對外擴張,先後征服祖姆拉、多提、帕爾帕、加瓦爾、庫曼等地區。祖姆拉國王逃亡中國;多提國王則逃亡英屬印度。 1788年,尼泊爾入侵錫金和中國清朝統治之下的西藏,引發了清與廓爾喀戰爭。最初尼泊爾節節勝利,但清朝派遣八旗軍隊抗擊之後戰局完全得到扭轉。攝政巴哈都爾·沙阿向海得拉巴邦的英國執政者詹姆斯·阿基琉斯·克爾帕特里克尋求武器支持,但遭到拒絕。尼泊爾被迫於1792年同清朝達成和解。 1794年,拉納·巴哈都爾·沙阿國王將執政的叔父巴哈都爾·沙阿囚禁,獨掌大權。1799年,拉納國王的寵妃逝世。國王非常悲傷,依照慣例,將王位傳給年幼的兒子吉爾凡·尤達·比克拉姆·沙阿,退位到瓦拉納西出家,任命达摩达尔·潘德为首相摄政。达摩达尔摄政期间,一直禁止拉納·巴哈都爾参政。1804年,在比姆森·塔帕的支持下,拉纳·巴哈都尔发动政变,诛杀达摩达尔,自任首相。1806年4月25日,被同父異母弟舍爾·巴哈都爾·沙阿刺殺。.

新!!: 廓爾喀之役和拉納·巴哈都爾·沙阿 · 查看更多 »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廓爾喀之役和拉萨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