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带宽 (计算机)

指数 带宽 (计算机)

带宽(bandwidth)在计算机领域中是指可用或耗用的信息量比特率,通常以测得的每秒数量表示。带宽包括网络带宽、数据带宽、数字带宽等。 该“带宽”的定义与信号处理、無線通訊、调制解调器数据传输、数字通信和电子学中的带宽相反,在那些领域中带宽表示以赫兹测量的信号带宽,意味着满足信号功率中良好信号定义水平的可用最低与最高频率之范围。 而可达成的实际比特率不仅取决于信号带宽,也取决于信道上的噪声。.

37 关系: 吞吐量吉比特以太网寬頻带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平均码率以太网传输控制协议传播媒体信号处理信道容量信息论公平使用原則網頁寄存服務电子学無線通訊物理层计算机网络调制解调器蜂窝网络赫兹電子計算機電腦裝置頻寬列表IEEE 802.11acIEEE 802.11b-1999IEEE 802.11g-2003IEEE 802.11nThunderboltUSB 3.0USB 3.1比特率有噪信道编码定理无穷数据压缩数据传输100吉比特以太网10吉比特乙太網路

吞吐量

在如乙太網路及封包無線電之類的電信網路之中,吞吐量或網路吞吐量是指於一通訊通道上單位時間能成功傳遞的平均資料量,資料可以於實體或邏輯鏈結上傳遞,或通過某個網路節點。吞吐量的單位通常表示為位元每秒(bit/s或bps),有時也可看到封包每秒或封包每時槽等單位。 系統吞吐量或匯集吞吐量是指於一網路內單位時間所有終端傳遞的資料量的總和。 吞吐量可以用等候理論作數學上的分析。其中,單位時間的封包負戴標示為到達率λ,而單位時間的封包吞吐量則標示為離開率μ。 吞吐量實質上同義於數位頻寬消耗量。.

新!!: 带宽 (计算机)和吞吐量 · 查看更多 »

吉比特以太网

吉--比特以太网,或譯十億位元乙太網路(GbE, Gigabit Ethernet,或1 GigE)是一个描述各种以吉比特每秒速率进行以太网帧传输技术的术语,由IEEE 802.3-2005标准定义。该标准允许通过集线器连接的半双工千兆连接,但是在市场上利用交换机的全双工连接所达到的速度才真正符合标准。.

新!!: 带宽 (计算机)和吉比特以太网 · 查看更多 »

寬頻

寬頻(Broadband)在基本電子和電子通訊上,是描述電子線路能夠同時處理較寬的頻率範圍。寬頻是一種相對的描述方式,頻帶的範圍愈大,也就是頻寬愈高時,能夠傳送的資料也相對增加。譬如說在無線電通訊上,頻率範圍比較窄的訊只能傳送摩爾斯電碼,傳送高品質的音樂就需要較大的頻寬。電視天線的寬頻代表能夠接收數量較多的頻道。在資料傳送方面,同樣是以電話線作為訊號傳遞的介質,目前光纖電纜則愈來愈普及,调制解调器只能夠每秒鐘傳送64Kbps的資料,寬頻的ADSL和光纖Modem能夠提供更高的傳送速率。.

新!!: 带宽 (计算机)和寬頻 · 查看更多 »

带宽

带宽(Bandwidth)指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在被用来描述信道时,带宽是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带寬又称为频寬,以赫兹(Hz)为单位。例如模拟语音电话的信号带宽为3400Hz,一个PAL-D电视频道的带宽为8MHz(含保护带宽)。对于数字信号而言,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链路能够通过的数据量。例如ISDN的B信道带宽为64Kbps。由于数字信号的传输是通过模拟信号的调制完成的,为了与模拟带宽进行区分,数字信道的带宽一般直接用波特率或符号率来描述。 带宽在信息论、无线电、通信、信号处理和波谱学等领域都是一个核心概念。.

新!!: 带宽 (计算机)和带宽 · 查看更多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中国教育网或教育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缩写:CERNET)始建于1994年,是全球最大的学术互联网,也是中国最大的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还是中国四大骨干网之一。中国教育网由中国教育部投资并管理,清华大学等高校承担建设和运行。.

新!!: 带宽 (计算机)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 查看更多 »

平均码率

平均码率通常是指数字音乐或者视频的平均码率,可以简单的认为等于文件大小除以播放时间。例如常用的RMVB在压缩电影时常常设定视频平均码率为450kbps,则平均每秒占用约55千字节,这样可以估算10分钟的视频大小约为55KB*60*10.

新!!: 带宽 (计算机)和平均码率 · 查看更多 »

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EEE組織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减少冲突,將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交换机(Switch hub)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如此一來,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即載波多重存取/碰撞偵測)的总线技术。.

新!!: 带宽 (计算机)和以太网 · 查看更多 »

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縮寫為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新!!: 带宽 (计算机)和传输控制协议 · 查看更多 »

传播媒体

传播媒体簡称传媒,一般使用上常稱為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或機構的总称,如印刷品領域的书籍、杂志、报纸,以及電子產品領域的电影、电视、電台、各種廣播媒體等,可以代指大眾媒體或新聞媒體,也可以指用于任何目的传播任何信息和数据的传播工具或機構。.

新!!: 带宽 (计算机)和传播媒体 · 查看更多 »

信号处理

在计算机科学、药物分析、电子学等学科中,信号处理(signal processing)是指对信号表示、变换、运算等进行处理的过程。 信号处理可以用于沟通人类之间,或人与机器之间的联系;用以探测我们周围的环境,并揭示出那些不易观察到的状态和构造细节,以及用来控制和利用能源与信息.例如,我们可能希望分开两个或多个多少有些混在一起的信号,或者想增强信号模型中的某些成分或参数。 几十年来,信号处理在诸如语音与資料通訊、生物医学工程、声学、声呐、雷达、地震、石油勘探、仪器仪表、机器人、日用电子产品以及其它很多的这样一些广泛的领域内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 带宽 (计算机)和信号处理 · 查看更多 »

信道容量

在電機工程學、電腦科學、資訊理論中,--(Channel capacity,又譯--)是指在一個信道中能夠可靠地傳送資訊时可达速率的最小上界。所谓可靠传输指的是可以以任意小的错误率传递信息。根据有噪信道编码定理,信道容量是可以误差概率任意小地达到的给定信道的极限信息率。信道容量的单位为比特每秒、奈特每秒等等。 香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出信息论,為--提了定义,並且提供了计算信道容量的数学模型。香农指出,--是信道的输入与输出的互信息量的最大值,而相应的输入分布称为最佳输入分布。.

新!!: 带宽 (计算机)和信道容量 · 查看更多 »

信息论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是应用数学、電機工程學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涉及信息的量化、存储和通信等。信息论是由克劳德·香农发展,用来找出信号处理与通信操作的基本限制,如数据压缩、可靠的存储和数据传输等。自创立以来,它已拓展应用到许多其他领域,包括统计推断、自然语言处理、密码学、神经生物学、进化论和分子编码的功能、生态学的模式选择、热物理、量子计算、语言学、剽窃检测、模式识别、异常检测和其他形式的数据分析。 熵是信息的一个关键度量,通常用一条消息中需要存储或传输一个的平均比特数来表示。熵衡量了预测随机变量的值时涉及到的不确定度的量。例如,指定擲硬幣的结果(两个等可能的结果)比指定掷骰子的结果(六个等可能的结果)所提供的信息量更少(熵更少)。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道编码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信息论的基本内容的应用包括无损数据压缩(如ZIP文件)、有损数据压缩(如MP3和JPEG)、信道编码(如DSL))。这个领域处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神经科学和電機工程學的交叉点上。信息论对航海家深空探测任务的成败、光盘的发明、手机的可行性、互联网的发展、语言学和人类感知的研究、对黑洞的了解,以及许多其他领域都影响深远。信息论的重要子领域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算法复杂性理论、算法信息论、資訊理論安全性和信息度量等。.

新!!: 带宽 (计算机)和信息论 · 查看更多 »

公平使用原則

公平使用原則是指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會透過減慢其網路速度以對數據用量超出指定上限的客戶施加限制。香港電訊管理局現已對公平使用原則作出管則。 Category:網絡.

新!!: 带宽 (计算机)和公平使用原則 · 查看更多 »

網頁寄存服務

網頁寄存服務()利用數據中心的電腦群和貯存裝置為用戶提供免費或收費服務。寄存公司通常會提供一個界面,讓用戶遠端上載網頁內容,然後其他人就可以透過公司來存取用戶所寄取的網頁。.

新!!: 带宽 (计算机)和網頁寄存服務 · 查看更多 »

电子学

电子学(Electronics),作用于包括有源电子元器件(例如真空管、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和与之相关的无源器件电路的互连技术。有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和控制电子流动的能力能够放大微弱信号,并且电子学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通信和信号处理。电子器件的开关特性使处理数字信号成为可能。电路板、电子封装等互连技术和其他各种形式的通信基础元件完善了电路功能,并使连接在一起的元件成为一个正常工作的系统。 电子学有别于電機(Electrical)和機電(Electro-mechanical)科学与技术,电气和电机科学与技术是处理电能的产生、分布、开关、储存和转换,通过电线、电动机、发电机、电池、开关、中继器、变压器、电阻和其他无源器件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1897年,約瑟夫·湯姆森發現電子的存在,这是電子學的起源。早期的電子學使用真空管來控制電子的流動,但其存在成本高及體積大等缺點。现如今,大多數电子设备都使用半导体器件来控制电子。真空管至今仍有一些特殊应用,例如、阴极射线管、专业音频设备和像多腔磁控管等微波设备。 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和相关技术是固体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电子电路的设计和搭建来解决实际问题却是电子工程的范围。本文专注于电子学的工程方面。.

新!!: 带宽 (计算机)和电子学 · 查看更多 »

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指多個節點間不經由導體或纜線傳播進行的遠距離傳輸通訊, 利用收音機、無線電等都可以進行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包括各種固定式、移动式和便携式应用,例如、手機、个人数码助理及無線網路。其他无线电無線通訊的例子還有GPS、、無線滑鼠等。 大部份無線通訊技術會用到无线电,包括距離只到數公尺的Wi-fi,也包括和航海家1號通訊、距離超過數百萬公里的深空網路。但有些無線通訊的技術不使用无线电,而是使用其他的電磁波無線技術,例如光、磁場、電場等。.

新!!: 带宽 (计算机)和無線通訊 · 查看更多 »

物理层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层。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建立、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 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皆屬第1、2層。.

新!!: 带宽 (计算机)和物理层 · 查看更多 »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通常也简称網路,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的硬件、軟件及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简单的说即连接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进行通信的系统。.

新!!: 带宽 (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 · 查看更多 »

调制解调器

--(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的英文縮寫)是一个将数字信号調變到類比信号上进行传输,并解调收到的類比信号以得到數位訊號的电子设备。它的目标是产生能够方便传输的類比信号并且能够通过解码还原原来的數位訊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數據機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段来传送類比信号,比如使用光纤,射频无线电或电话线等。 使用普通电话线音频波段进行数据通信的电话數據機是人们最常接触到的調變解调器。在口語中,根據英語發音,很多人取首音節将电话調變解调器稱爲“貓”,或是稱為「魔電」。 其他常见的調變解调器还包括用于宽带数据接入的有线电视电缆调制解调器、ADSL调制解调器和光纤调制解调器。數位式移动电话实际上也是一种无线方式的调制解调器。現代电信传输设备是为了在不同的介质上远距离的传输大量信息,因此也都以调制解调器的功能为核心。其中,微波调制解调器速率可以达上百万比特每秒;而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光调制解调器可以达到几十Gbps以上,是现在电信传输的骨干。.

新!!: 带宽 (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 · 查看更多 »

蜂窝网络

--(Cellular network),又稱--(mobile network)是一种移动通信硬件架構,分为模拟蜂窝网络和数字蜂窝网络。由于构成网络覆盖的各通信基地台的信号覆盖呈六边形,从而使整个网络像一个蜂窝而得名。 常见的蜂窝网络类型有:GSM网络(有些国家叫pcs-1900)、CDMA网络、3G網絡、FDMA、TDMA、PDC、TACS、AMPS等。 蜂窝网络的组成:蜂窝网络组成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移动站,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移动站就是我们的网络终端设备,比如手机或者一些蜂窝工控设备 。基站子系统包括我们日常见到的移动基站(大铁塔)、无线收发设备、专用网络(一般是光纤)、无数的数字设备等等的。我们可以把基站子系统看作是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之间的转换器。.

新!!: 带宽 (计算机)和蜂窝网络 · 查看更多 »

赫兹

赫兹(符号:Hz)是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内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赫兹是以首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命名的,常用于描述正弦波、乐音、无线电通讯以及计算机时钟频率等。.

新!!: 带宽 (计算机)和赫兹 · 查看更多 »

電子計算機

--,亦稱--,计算机是一种利用数字电子技术,根据一系列指令指示其自动执行任意算术或逻辑操作序列的设备。计算机遵循被称为“程序”的一般操作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执行极其广泛的任务。 计算机被用作各种工业和消费设备的控制系统。这包括简单的特定用途设备(如微波炉和遥控器)、工业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通用设备(如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设备)等。尽管计算机种类繁多,但根据图灵机理论,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计算机,应当能够完成任何其它计算机能做的事情。因此,理论上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都应该可以完成同样的作业(不考虑时间和存储因素)。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下一代计算机总是在性能上能够显著地超过其前一代,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作“摩尔定律”。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互相连接,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速度,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21世纪的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了。 自古以来,简单的手动设备——就像算盘——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在工业革命初期,各式各样的机械的出现,其初衷都是为了自动完成冗长而乏味的任务,例如织机的编织图案。更复杂的机器在20世纪初出现,通过模拟电路进行复杂特定的计算。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出现于二战期间。自那时以来,电脑的速度,功耗和多功能性不断增加。在现代,机械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完全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 计算机在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计算机的体积足有一间房屋的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计算机可能比一副扑克牌还小。当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体积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为特别的科学计算或面向大型组织的事务处理需求服务。比较小的,为个人应用而设计的称为微型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在中國地區简称為「微机」。我們今天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一词时通常也是指此,不过现在计算机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却是嵌入式,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相对简单、体积小,并被用来控制其它设备——无论是飞机、工业机器人还是数码相机。 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技术」指的是将计算--机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所派生的诸多技术性和经验性成果的总合。「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不同在于前者偏重于实践而后者偏重于理论。至於由数据为核心的研究則称為信息技术。 传统上,现代计算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通常是中央处理器(CPU))和某种形式的存储器。处理元件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并且排序和控制单元可以响应于存储的信息改变操作的顺序。外围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操纵杆等)、输出设备(显示器屏幕,打印机等)以及执行两种功能(例如触摸屏)的输入/输出设备。外围设备允许从外部来源检索信息,并使操作结果得以保存和检索。.

新!!: 带宽 (计算机)和電子計算機 · 查看更多 »

電腦裝置頻寬列表

這是一個電腦裝置頻寬列表,列出一般電腦裝置的信道容量,即轉輸數據的 (理論上) 最高轉送速度,以千位元每秒(kbit/s/kbps)、百萬位元每秒(Mbit/s/Mbps)、十億位元每秒(Gbit/s/Gbps)或兆位元每秒(Tbit/s/Tbps)表示。以下每按裝置的功能分組,按信道容量由小至大排列。 為方便非技術人員比較頻寬的大小,每類頻寬都有一個公用單位,例如電話頻寬為 1.2 kbit/s,其中一種舊式數據機的頻寬為 56 kbit/s。使用位元每秒 (bit/sec) 或位元組每秒 (Byte/sec) 則視乎一般人慣用哪一個。慣用的單位在列表中以粗體表示。一般來說,并行通訊介面用位元每秒 (bit/sec),串行通訊則用位元組每秒 (Byte/sec)。至於類似數據機的裝置中,基於用作分隔每一位元組 (Byte) 的 和 Stop bit,一位元組可能含有超過八個位元 (bit),以下的列表已經有考慮這一點。而如果有像乙太網路、SATA,與PCI Express等使用到調變技術的通道,列出的頻寬速度則是表示調變後的訊號速度。 很多以下的數據只是例出理論上最快的傳送速度,有很多的因素都會令傳送速度減低。同時以下數據只表示半雙工傳送速度,可能與生產商聲稱的全雙工度有所出入。 附註:以下所有數據單位以公制 (以10為基數) 表示:.

新!!: 带宽 (计算机)和電腦裝置頻寬列表 · 查看更多 »

IEEE 802.11ac

IEEE 802.11ac是802.11家族的一項無線網路標準,由IEEE標準協會制定,透過5GHz頻帶提供高通量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俗稱5G WiFi (5th Generation of Wi-Fi)。理論上它能夠提供最少1Gbps頻寬進行多站式無線區域網通訊,或是最少500Mbps的單一連線傳輸頻寬。 2008年年底,IEEE 802標準組織成立新小組,目的是在於建立新標準來改善802.11-2007標準。包括建立提高無線傳輸的速度的標準,使無線網路的能夠提供與有線網路相當的傳輸效能。 802.11ac是802.11n的繼承者。它採用並擴展了源自802.11n的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概念,包括:更寬的RF頻寬(提升至160MHz),更多的MIMO空間串流(spatial streams)(增加到 8),下行多使用者的 MIMO (最多至4个),以及高密度的調變(modulation)(達到 256QAM)。.

新!!: 带宽 (计算机)和IEEE 802.11ac · 查看更多 »

IEEE 802.11b-1999

802.11b标准,全称为IEEE 802.11b-1999是对802.11原始标准物理层上的一个修订。802.11b工作在2.4G信道上,物理层速率提升至11Mbps。该规范在世界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相关的修改已经集成进IEEE 802.11-2007,成为802.11协议的一部分。.

新!!: 带宽 (计算机)和IEEE 802.11b-1999 · 查看更多 »

IEEE 802.11g-2003

802.11g标准,全称为IEEE 802.11g-2003是对802.11原始标准物理层上的一个修订。802.11g工作在2.4G信道上,物理层速率提升至54Mbps。该规范已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修改已经集成进IEEE 802.11-2007和后续版本,成为802.11协议的一部分。.

新!!: 带宽 (计算机)和IEEE 802.11g-2003 · 查看更多 »

IEEE 802.11n

IEEE 802.11n-2009,對於IEEE 802.11-2007無線區域網路標準的修正規格。它的目標在於改善先前的兩項無線網路標準,包括802.11a與802.11g,在網路流量上的不足。它的最大传输速度理論值為600Mbit/s,與先前的54Mbit/s相比有大幅提升,傳輸距離也會增加。2004年1月时IEEE宣布组成一个新的单位来发展的新的802.11标准,于2009年9月正式批准。 对802.11n的后续研究正在IEEE 802.11ac草案中进行,预计可以于2014年2月正式发布,将提供8xMIMO,最高160MHz带宽和最高866.7Mbit/s的理论速度。.

新!!: 带宽 (计算机)和IEEE 802.11n · 查看更多 »

Thunderbolt

Thunderbolt(中国大陆民间译名为“雷电”,苹果公司中文网站译名为“雷雳”)是由英特爾發表的連接器標準,目的在於當作電腦與其他裝置之間的通用匯流排,第一代與第二代接口是與Mini DisplayPort整合,較新的第三代開始改為與USB Type-C結合,并能提供电源。 早期由英特爾獨立研發,使用光纤傳輸;后來在一次科技展示會場上,苹果公司看到了早期光纤傳輸的原型後,主動對英特爾表示興趣並給予開發上的建議,致使正式發表的第一代從光纤改用铜線和苹果的Mini DisplayPort外形。 第三代改為使用USB Type-C介面。由於二合一的整合特點,因此它既能以双向 40 Gbit/s传输数据(20 Gbit/s + 20 Gbit/s,特別是針對外接高速網路時),即能兼容Mini DisplayPort设备直接连接Thunderbolt接口传输视频与声音信号,也可连接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直接同时输出视频、声音与数据,且不用如傳統使用多條連接線。.

新!!: 带宽 (计算机)和Thunderbolt · 查看更多 »

USB 3.0

USB 3.0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第二個修訂版本,USB 3.0支援全雙工,比USB 2.0多了數個觸點,並採用發送列表區段來進行數據發包。USB 3.0暫定的供電標準為900mA,且理论上有支援光纤传输的潜力。USB 3.0設計的「Super Speed」傳輸速度為5Gbit/s,理论数据传输速度为625MByte/S。USB 3.0的设计兼容USB 2.0与USB 1.1版本,并採用三級多層電源管理技術,可以為不同設備提供不同的電源管理方案。Intel的xHCI已经可以支持USB3.0的接口,且向下兼容USB2.0的接口。USB 3.0採用新的封包路由傳輸技術,線纜設計8條內部線路,除VBus和GND作為電源提供線外,剩餘3對均為數據傳輸線路其中保留D+與D-兩條兼容USB 2.0的線路,新增SSRX與SSTX專為新版所設的線路。USB 3.0的Standard-A接口繼續採用與早先版本一樣的尺寸方案,外观以蓝色区分,只是內部觸點有變化,新的觸點將會並排在目前4個觸點的後方。.

新!!: 带宽 (计算机)和USB 3.0 · 查看更多 »

USB 3.1

USB 3.1(SuperSpeed+,官方全名:SuperSpeed USB 10 Gbps)是基於USB 3.0改良推出的USB連接介面的最新版本,此技術其中在生活上應用最出名的是USB Type-C接口。 標準的Type-A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USB介面,Type-B主要用於印表機和傳真機等設備,而Type-C用於更輕薄、更纖細的手持設備。2017年後推出的智慧型手機,其充電傳輸接口幾乎都從之前的microUSB改為USB Type-C。.

新!!: 带宽 (计算机)和USB 3.1 · 查看更多 »

比特率

在电信和计算领域,比特率(Bit rate,变量R)是单位时间内传输送或处理的比特的数量。比特率经常在电信领域用作连接速度、传输速度、信息传输速率和数字带宽容量的同义词。 在数字多媒体领域,比特率是单位时间播放连续的媒体如压缩后的音频或视频的比特数量。在这个意义上讲,它相当于术语数字带宽消耗量,或吞吐量。 比特率规定使用「比特每秒」(bit/s或bps)为单位,经常和国际单位制词头关联在一起,如「千」(kbit/s或kbps),「兆」(百萬)(Mbit/s或Mbps),「吉」(Gbit/s或Gbps)和「太」(Tbit/s或Tbps)。 虽然经常作为“速度”的参考,比特率并不测量“‘距离’/时间”,而是被傳輸或者被处理的“‘二進制碼數量’/时间”,所以应该把它和传播速度区分开来,传播速度依赖于传输的介质并且有通常的物理意义。 毛比特率或粗比特率是每秒物理传送的总数量,包括了有效的数据和协议头。而净比特率或有效比特率是在物理层上的一个参考点来测量的,不包括底层的协议头,比如冗余的信道编码(前向错误纠正)。.

新!!: 带宽 (计算机)和比特率 · 查看更多 »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在信息论,有噪信道编码定理指出,尽管噪声会干扰通信信道,但还是有可能在信息传输速率小于信道容量的前提下,以任意低的错误概率传送数据信息。这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有时候被称为信息原理基本定理,也叫做香农-哈特利定理或香农定理,是由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于1948年首次提出。 通信信道的信道容量或香农限制是指在指定的噪音标准下,信道理论上的最大传输率。.

新!!: 带宽 (计算机)和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 查看更多 »

无穷

無窮或無限,來自於拉丁文的「infinitas」,即「沒有邊界」的意思。其數學符號為∞。它在科學、神學、哲學、數學和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同的概念。通常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並不涉及它的更加技術層面的定義。 在神學方面,根據書面記載無窮這個符號最早被用於某些秘密宗教,通常代表人類中的神性,而書寫此符號時兩圓的不對等代表人神間的差距,例如神學家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的著作中,上帝的無限能量是運用在無約束上,而不是運用在無限量上。在哲學方面,無窮可以歸因於空間和時間。在神學和哲學兩方面,無窮又作為無限,很多文章都探討過無限、絕對、上帝和芝諾悖論等的問題。 在數學方面,無窮與下述的主題或概念相關:數學的極限、阿列夫數、集合論中的類、、羅素悖論、超實數、射影幾何、擴展的實數軸以及絕對無限。在一些主題或概念中,無窮被認為是一個超越邊界而增加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數。.

新!!: 带宽 (计算机)和无穷 · 查看更多 »

数据压缩

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论中,数据压缩或者源编码是按照特定的编码机制用比未经编码少的数据位元(或者其它信息相关的单位)表示信息的过程。例如,如果我们将「compression」编码为「comp」那么这篇文章可以用较少的数据位表示。常見的例子是ZIP文件格式,此格式不仅仅提供压缩功能,还可作为归档工具(Archiver),能够将许多文件存储到同一个文件中。.

新!!: 带宽 (计算机)和数据压缩 · 查看更多 »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数字传输,或数字通信是数据(数码比特流)在一个点对点或点对多点通信的物理传输管道。這樣的管道包括双绞线、光纤、无线通信频道、存储设备及電腦匯流排。数据本身以一種电磁信号代表,如电压、无线电波、微波或红外线信号。 模拟通信用于传输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数字通信则用于传输离散消息。运用一个数字调制方法,离散消息可表示为一系列脉冲通过一个线路码(基带传输),或一组有限的连续变化波形(通带传输)。通带调制与相应的解调(也被称为检出)通过调制解调器设备实现。依照数字信号最常见的定义,通常以基带与通带两种信号表示的比特流被认为是数据传输。另一种定义中则只考虑到基带信号,而数据的通带传输作为一种形式的数模转换。 数据传输可以是从数据源始发的数字信息,例如一台计算机或一个键盘。也可以是将一个模拟信号如电话或视频信号数字化至一个比特流,例如使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或更进一步的数据压缩(数模转换与数据压缩)方案。这种信源的编解码是通过编解码器设备所进行的。.

新!!: 带宽 (计算机)和数据传输 · 查看更多 »

100吉比特以太网

40吉比特以太网(40GE),或100吉比特以太网(100 Gigabit Ethernet,(100GE)是一种以太网的传输标准。IEEE在在2010年6月通過,成為 IEEE Std 802.3ba。它規範了以40 Gbit/s 或者 100 Gbit/s 的速度來傳輸的乙太網路,仅支持全双工方式连接。.

新!!: 带宽 (计算机)和100吉比特以太网 · 查看更多 »

10吉比特乙太網路

10吉比特乙太網路(10 Gigabit Ethernet,縮寫為10GE、10GbE、10 GigE或10GE),也譯為10吉位以太网、万兆以太网,一種乙太網路的傳輸標準,最初在2002年通過,成為 IEEE Std 802.3ae-2002。它規範了以 10 Gbit/s 的速率來傳輸的乙太網路,因为速率是吉比特以太网的十倍,因此得名。 10 Gigabit 乙太網路,以全雙工方式連接到網路交換器等网络设备,并不支援半雙工模式與CSMA/CD。.

新!!: 带宽 (计算机)和10吉比特乙太網路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