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帕特里斯·卢蒙巴

指数 帕特里斯·卢蒙巴

帕特里斯·盧蒙巴(Patrice Émery Lumumba,),非洲政治家,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首任总理(1960)。1925年7月2日生于开赛省桑库鲁县,1961年1月17日或18日被杀害于加丹加。巴特特拉部族人。.

24 关系: 加丹加国加丹加省基桑加尼导演布鲁塞尔开赛省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理第53屆坎城電影節第三世界约瑟夫·卡萨武布电影盧本巴希莫伊兹·冲伯莫桑比克联合国非洲达格·哈马舍尔德辛巴威蒙博托·塞塞·塞科比屬剛果海地政治家

加丹加国

加丹加國(État du Katanga)是在1960年7月11日,莫伊兹·冲伯在剛果共和國的加丹加省宣布分離獨立建設的一個國家。加丹加是原比属刚果資源最豐富、開發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獨立時得到了和比利時政府密切相關的大企業以及超過6000人的比利時軍隊的支持。但獨立之後政權未能得到當地民眾足夠支持,特別是北部的盧巴族的分離傾向更為顯著。加丹加獨立之後剛果共和國爆發內戰。1963年1月21日,莫伊茲•沖伯宣布投降。現在加丹加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部分。.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加丹加国 · 查看更多 »

加丹加省

加丹加省(法语:Province du Katanga)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的一个省,首府卢本巴希。根据新宪法,该省已于2009年2月被4个较小的省份坦噶尼喀省、上洛马米省、卢阿拉巴省、上加丹加省取代。1960年至1961年期间,该省曾在莫伊兹·冲伯的领导下展开过独立运动,并最终以失败告终。在1971至1997年间,它的官方名称是沙巴省(Shaba)。加丹加省面积为518,000平方公里,比原宗主国比利时大16倍。加丹加高原上的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省的东部则蕴藏著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钴、铜、锡、镭、铀和钻石。.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加丹加省 · 查看更多 »

基桑加尼

基桑加尼(Kisangani)是剛果民主共和國東方省首府,人口682,599 (2004年)。该城在1883年由亨利·莫頓·史丹利建立,故曾稱史丹利城(Stanleyville)。 城市的语言是斯瓦希里语和林加拉语,其次是法语。基桑加尼的官方语言是法语。 离刚果河河口约1,300英里的城市基桑加尼是刚果河最远的通航点。基桑加尼是全国继金沙萨后,最主要的内陆港口,河流和陆地运输和主要的市场推广及分销中心,为国家的东北部一个重要的商业枢纽点。自19世纪后期就已经成为刚果北部的商业之都。.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基桑加尼 · 查看更多 »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导演 · 查看更多 »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Bruxelles;Brussel)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布鲁塞尔市位于布鲁塞尔-首都大区。 在不同的语境中,布鲁塞尔有着不同的外延。她可能代表布鲁塞尔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中最大的地方自治体及首府,常住人口140,000),也可能代表布鲁塞尔-首都大区(据2008年2月1日统计,常住人口为1,067,162),或者也可能用于表示布鲁塞尔城市圈(常住人口1,350,000)。 在歐洲聯盟的四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誉。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的使用者佔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语言被布鲁塞尔的穆斯林广泛使用。.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布鲁塞尔 · 查看更多 »

开赛省

开赛省(法語:Province du Kasaï)是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部的一个省,首府鲁耶波,人口?(1998年),面積96,009 km²。.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开赛省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Россий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是一所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的著名公立大学,1960年在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赫鲁晓夫的最高指令创建,原名为帕特里斯·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им. Патриса Лумумбы),专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年青共产党员。.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 · 查看更多 »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RD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陸地面积約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暨世界第11大的国家。人口超过8100万,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同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首都暨最大都市為金沙薩。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於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因此又別名为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8月1日改國名为剛果民主共和國, Library of Congress。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薩伊(Zaï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领导的攻占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并恢復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因为这场战争涉及了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因此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尽管在2003年签署了和平协定,但战斗仍在在该国东部地区继续。在刚果东部,强奸和其他性暴力的发生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场战争自1998年以来造成54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疟疾、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理

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理,是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首脑。.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理 · 查看更多 »

第53屆坎城電影節

53屆坎城電影節於2000年5月14日(法國當地時間)至5月25日舉行。本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主席是法國導演盧·貝松,金棕櫚獎則由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獲得。.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第53屆坎城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第三世界

圖中三種不同顏色分別表示屬於冷战时期「三個不同世界」的國家。 '''藍色''':第一世界國家,'''紅色''':第二世界國家,'''綠色''':'''第三世界'''國家 第三世界通常指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其所指涉的國家和區域,雖然沒有絕對明確的界定,但一般指一些在政治、经济、社会現代化進程中比较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大眾文化中,因對三種世界定義缺乏認識,而任意泛用第三世界一詞,去指稱世界上發展落後、甚至是蠻荒狀態(如傳染病肆虐、巫覡與私刑氾濫)的地區,帶有強烈的貶意。 傳統觀點是將世界諸國區分為第一世界:資本主義陣營的西方國家、第二世界:共產主義陣營的東方國家,以及第三世界:發展中的南方國家。.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第三世界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卡萨武布

约瑟夫·卡萨武布(Joseph Kasa-Vubu,),舊剛果共和國(又稱「利奧波維爾剛果」(Congo-Léopoldville),今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身)政治人物,也是該國獨立後的首任总统。卡萨武布在1950年代创立阿巴科党,争取民族独立。1960年6月30日,剛果共和國独立,他被选为总统。1965年11月24日,他被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塞塞·塞科发动的政变推翻。 在今日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夏沙市中心南側,存在一個以卡薩武布命名的,以紀念曾在1957年時擔任金夏沙市長的卡薩武布。.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约瑟夫·卡萨武布 · 查看更多 »

电影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影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中看起來連續的畫面,是由一幀幀單獨的照片構成的,至於關於電影中運動的感知,是因為人們因為視覺上的飛現象(Phi phenomenon),使得對一連串靜態圖片卻會造成移動的錯覺。傳統對電影中運動感知的理解是因為視覺暫留,使得圖像離開後,仍能在眼睛保留「視像」約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腦感覺到圖像是「運動」的。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國心理學家(Hugo Münsterberg)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運動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證明了外觀運動絕不是影像滯留(即視覺暫留)的結果,而是(但不僅僅是)對運動的連續階段的感知。 電影製作本身是藝術也是。電影可以由電影攝影機拍攝真實影像再製作而成,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動畫技巧繪製圖畫再拍攝圖畫而成,甚至可以利用電腦成像及计算机动画製作電影,也可以在電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術及其他視覺效果。電影技術發展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現時電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圖像作放映標準。 路易斯·普林斯于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来由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Ricciotto Canudo),他在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第六艺术的誕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將電影放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之後,他後來又加入了早在電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為第七藝術。也有一些說法是將早在電影問世前就有的戲劇放在电影之前,以此方法來算,電影就成為第八藝術。 如今,許多電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記錄到膠捲上的攝影機來拍攝。膠卷經過沖洗之後,再用放映機來運行膠卷。放映機可以發出光線,透過膠卷,這樣影像就在銀幕上顯示出了。自從有聲電影發明以來,大多數的電影都是有聲電影。最近許多電影都用數碼攝像機來拍攝,放映的時候,可以用數位放映機,也可以把數位影像轉置到傳統的膠片上。这种方法可避免膠片長時間存放的失真。.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电影 · 查看更多 »

盧本巴希

盧本巴希(Lubumbashi),舊稱伊丽莎白城,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第二大城市,人口約179萬。是該國東南部的重心、上加丹加省(旧省:加丹加省)首府。也是舊日(1960-1963)莫伊茲·沖伯領導建立的加丹加共和國的首都。 盧本巴希在卢阿普拉河支流卡富布河左岸,位居沙巴高原南部,海拔1290米左右,附近有色和稀有金属矿藏丰富。盧本巴希屬热带草原气候,各月平均气温17~24℃,年降水量1240毫米,雨、旱季分明,降水97%集中于11月至翌年4月。 扎伊尔开发最早的矿区。1908年比利时殖民者设厂炼铜,1910年建为铜矿居民点。1942年设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矿业规模扩大而迅速发展。1950~1970年人口由 9.8万增至31.8万。现为全国最大矿业中心,郊区大量开采铜、钴、锌、锗、镉等多种金属矿,并有大型铜、钴冶炼企业,素有“扎伊尔铜都”之称。 工业有水泥、食品、化学、车辆和机械修配、印刷、水电等部门。為扎伊尔南部运输枢纽。利卡西、科卢韦齐、基普希等地矿产品集运中心。 北与东、西开赛和基伍区有公路相通。铁路北达伊莱博、金杜后转扎伊尔河航道或经邻国通海。城郊有国际机场。沙巴区文化中心,有博物馆、美术研究院、师范学院和扎伊尔国立大学分校等。.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盧本巴希 · 查看更多 »

莫伊兹·冲伯

莫伊兹·卡奔达·冲伯(Moise Kapenda Tshombe,),刚果民主共和国政治家、军阀。 冲伯出生于隆达部族,自小在一家美国传教士开设的学校中接受教育。1950年代,冲伯在加丹加省开设了一系列的商店,并涉足政治,创立“加丹加部族联盟”,简称科纳卡特党(CONAKAT),代表隆达部族利益,鼓吹建立独立的联邦制的刚果共和国。 1960年,刚果宣布独立。在大选中,科纳卡特党获得了加丹加省的控制权。7月11日,在比利时的支持下,冲伯宣布加丹加从刚果独立,引发了著名的刚果危机。在危机中,冲伯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并同刚果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的部队,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对抗。 1960年9月,卢蒙巴在政变中被推翻,12月1日他本人在逃往东方省的途中被蒙博托·塞塞·塞科的部队抓获。次年1月17日,卢蒙巴被蒙博托转交给冲伯,而冲伯则不顾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等人的呼吁,立即处决了卢蒙巴。 1963年,加丹加被联合国维和部队占领,冲伯被迫经北罗得西亚流亡西班牙。1964年6月30日,冲伯再度回国出任总理。但是次年,他被总统约瑟夫·卡萨武布解职。1966年,蒙博托·塞塞·塞科在确立了在刚果的独裁地位后,控告冲伯犯有阴谋罪,迫使其再度流亡西班牙。 1967年,冲伯被缺席判处死刑,6月30日,他的座机被劫至阿尔及利亚,在那里他被软禁,直到两年后因心脏衰竭逝世。.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莫伊兹·冲伯 · 查看更多 »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舊譯作莫三鼻給,位於非洲南部,临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以葡萄牙语作為官方語言,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2017年普查人口為28,861,863人(初步數字)。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其經濟低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再加上曾為社会主义國家,國內經濟等數值常被拿來與人口相似的朝鲜比較。.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莫桑比克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达格·哈马舍尔德

达格·亚尔马·昂内·卡尔·哈马舍尔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瑞典外交家和作家,从1953年4月到逝世前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他於1954年起接替其父親獲選為瑞典學院成員第17席,並於1961年獲追授諾貝爾和平獎。哈馬舍爾德在前往停火談判途中墜機身亡,是唯一一位在任內殉職的聯合國秘書長。.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达格·哈马舍尔德 · 查看更多 »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辛巴威 · 查看更多 »

蒙博托·塞塞·塞科

蒙博托·塞塞·塞科·库库·恩关杜·瓦·扎·邦加(Mobutu Sésé Seko Kuku Ngbendu wa Za Banga,),简称为蒙博托(Mobutu)或蒙博托·塞塞·塞科(Mobutu Sésé Seko),原名约瑟夫-德西雷·蒙博托(Joseph-Désiré Mobutu)。1972年1月10日自己改名蒙博托·塞塞·塞科·库库·恩关杜·瓦·扎·邦加,恩格班迪族语的意思为:“以耐力和毫不动摇的意志,从征服走向征服,在身后留下一片火海的无敌战士”。 蒙博托1965年至1997年期间曾擔任刚果民主共和国總統(1965年-1971年)和扎伊尔共和国总统(1971年-1997年)前後长达32年之久,他通过政变上台,在第一次刚果战争中被推翻。1997年9月7日,病死於摩洛哥。 蒙博托在任上以腐败、裙帶關係及在任上侵吞40亿至150亿美元而臭名昭著,更一度乘协和飞机赴巴黎购物。在主政国家三十余年间,蒙博托有“典型的非洲独裁者”之称。.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蒙博托·塞塞·塞科 · 查看更多 »

比屬剛果

比屬剛果(法文:Congo belge)是比利時在1908年至1960年在今日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殖民地。 在1885年,歐洲各國舉行了柏林西非會議。德國政府在會議當中把剛果交予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以作為其私人領地,並將之稱為剛果自由邦。而到了1908年,剛果正式被轉交予比利時政府,並改稱為比屬剛果。而剛果最富庶的地方 - 加丹加省也被比利時幾家公司共同開發了。 比屬剛果趁剛果危機發生時,在1960年6月30日取得獨立。但比利時政府卻仍與扎伊爾(即今刚果民主共和国)保持特殊的關係,有一定的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力。.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比屬剛果 · 查看更多 »

海地

海地共和国(République d'Haïti;Repiblik Ayiti)通称海地(Haïti,;海地語:Ayiti,),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島國。全境位於加勒比海第二大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又稱海地島)西半部,東与多明尼加共和国接壤。 海地人的原生種族為阿拉瓦克人,自西班牙入侵後原住民急速減少到已經滅絕,殖民主為了補充勞力並自非洲引進大量黑奴,海地從此變成黑人國家,開展農業經濟。在2012年,海地更宣布其有意尋求在非洲聯盟的準會員地位。海地为世上第一個非裔黑人主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和加勒比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地區。海地也是美洲唯一以黑人為主體民族(95%以上)的共和國。然而,該國與隔壁拉丁裔為主的多明尼加發展上卻有著天壤之別;海地是美洲唯一的極度貧窮國家,2015年人均年收入804美元、處於低人類發展指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2歲。.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海地 · 查看更多 »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新!!: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卢蒙巴卢蒙巴,P.H.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