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萨米·索萨

指数 萨米·索萨

萨穆埃尔·“萨米”·佩拉尔塔·索萨(Samuel "Sammy" Peralta Sosa,),前美國職棒大聯盟選手,主要擔任外野手,目前為自由球員。 索沙的大聯盟生涯開始於1989年的德州遊騎兵隊,之後陸續在芝加哥白襪隊、芝加哥小熊隊和巴爾的摩金鶯隊打球。2005年結束,他累績了生涯588支全壘打,暫居生涯全壘打第4名。在2006年休息一年後,索沙和遊騎兵隊簽約並在2007年回到大聯盟,擔任該隊的指定打擊。2007年6月20日,對小熊隊的比賽,擊出生涯第600支全壘打,成為史上第5位達成此紀錄的球員。索沙也提到,他將在2009年為多明尼加打完世界棒球經典賽後退休。 索沙穿的21號球衣,來自他少年時的英雄,羅伯托·克萊門特。.

25 关系: 多明尼加外野手巴尔的摩金莺休士頓太空人德州遊騎兵全壘打美國職棒大聯盟美國職棒明星賽前全壘打紀錄羅伯托·克萊門特羅傑·克萊門斯芝加哥小熊芝加哥白襪芬威球場聖地牙哥教士華盛頓國民費城費城人辛辛那提紅人杰森·马奎斯波士頓紅襪指定打擊打點打擊率30-30俱樂部500全壘打俱樂部50全壘打俱樂部

多明尼加

多米尼加共和國(República Dominicana),通稱多米尼加,是位於加勒比海的島國,與西側的海地共處於西班牙島,陸地面積48,670平方公里,首都與最大都市為聖多明哥,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貨幣為多米尼加比索。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2013年人均生產總值(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約為9700美元。 多米尼加原為泰诺族等阿拉瓦克人世居之地,哥倫布於1492年踏上西班牙島後,現今多米尼加的部分被西班牙統治了三百多年,並在1795年至1801年間被法國統治。1821年11月30日,多米尼加脫離西班牙統治,宣佈獨立;才過了9星期,於1822年2月卻被島上西邊的海地吞併。不過兩者的差異太大而難以聯合,多米尼加人於1844年重新脫離海地統治,再度宣佈獨立。1865年,擊退西班牙入侵。現任總統是达尼洛·梅迪纳。.

新!!: 萨米·索萨和多明尼加 · 查看更多 »

外野手

外野手(Outfielder,通常簡寫成OF)是棒球與壘球運動中的一個守備位置或該守備位置運動員的統稱。外野手分為左外野手、中外野手與右外野手三種,通常負責棒球或壘球場上遠離本壘的地區即外野的防守。 由於防守範圍廣大,因此外野手多半必須擁有一定的腳程。此外,由於距離本壘相當遙遠,一旦發生失誤便可能造成失分,因此必須對來球有良好的判斷力。也因防守位置離本壘及各壘包皆有一定距離,故外野手的傳球臂力亦會受到一定的要求,但並非每位外野手皆有強大的傳球臂力,因而陣有臂力較弱的外野手的球隊,球團會儘可能派用轉接轉傳能力佳的內野手配合守備。 Category:棒球術語.

新!!: 萨米·索萨和外野手 · 查看更多 »

巴尔的摩金莺

巴爾的摩金鶯(Baltimore Orioles),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之一,屬地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球隊隸屬於的美國聯盟東區。自起,主場進駐金鶯公園至今。球隊的名字來源於馬里蘭州的州鳥。媒體常慣稱O's或Birds。 金鶯於1894年創隊,是美國聯盟初創八隊之一,當時球隊根據地為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時名密爾瓦基釀酒人。1902年時,球隊遷移到聖路易,易名為聖路易棕人隊(亦譯為聖路易布朗隊,Saint Louis Browns)。1954年,球團將球隊再遷移至巴爾的摩,球隊再更名為巴爾的摩金鶯。.

新!!: 萨米·索萨和巴尔的摩金莺 · 查看更多 »

休士頓太空人

休士頓太空人(Houston Astros)是一支位於德州休士頓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隸屬美國聯盟西區,於2017年世界大賽對決洛杉磯道奇隊,7戰4勝,拿下隊史第一座世界大賽冠軍。.

新!!: 萨米·索萨和休士頓太空人 · 查看更多 »

德州遊騎兵

#重定向 德克薩斯遊騎兵.

新!!: 萨米·索萨和德州遊騎兵 · 查看更多 »

全壘打

棒球運動中,全壘打是一種打者可環繞所有壘包一周的安打。除了打者跑到終點本壘時,可自力得到一分之外,所有已經在壘包上的跑者每人皆可得到一分。 棒球進攻隊伍的球員必須依序經過四個壘包才能得分,在其他情況下,打者上壘成為跑者之後,必須藉由其他隊友的幫助推進才能得分。但是若擊出全壘打,計分板上分數立刻就增加了,因此全壘打一向是棒球運動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環。 1920年12月15日國家聯盟公佈了一項數據告訴大家為什麼最近幾年全壘打開始暴增。1919年國家聯盟的比賽總共用了10,248個球,1920年用了27,924個,更早之前是把球打到不能再打時才換球,因此,在這之前的打者全壘打都不多。 最偉大的打者通常很會打全壘打。美國曾有句諺語說:「鳥槍開福特,重砲手開凱迪拉克。」("Singles hitters drive Fords, and home run hitters drive Cadillacs.")還有個傳說是:有次有個記者訪問美國球星貝比·魯斯,談到他的薪水比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還高一事,魯斯回答:「那要看他去年打多少支全壘打囉?」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胡佛競選總統時,魯斯是他的對手艾爾·史密斯的支持者。出處:Marshall Smelser的《The Life That Ruth Built》一書。 在台灣,全壘打又稱為「紅不讓」,這是日文棒球術語ホームラン音譯為漢語而成,而日文又是從英語全壘打「Home Run」音譯而來。.

新!!: 萨米·索萨和全壘打 · 查看更多 »

美國職棒大聯盟

#重定向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

新!!: 萨米·索萨和美國職棒大聯盟 · 查看更多 »

美國職棒明星賽前全壘打紀錄

以下列表是在明星賽之前打出30支以上全壘打的美國職棒球員。 注意: 美國職棒明星賽直到1933年才舉行。 此外,明星賽不在球季中(第81場)舉行。 通常每個球季都是在第90場比賽才舉行。 最近幾年,由於新增跨聯盟比賽,在季中第90場比賽才舉行。.

新!!: 萨米·索萨和美國職棒明星賽前全壘打紀錄 · 查看更多 »

羅伯托·克萊門特

羅伯托·克萊門特·沃克(Roberto Clemente Walker,)為波多黎各的棒球選手之一,曾經效力於美國職棒大聯盟匹茲堡海盜隊。.

新!!: 萨米·索萨和羅伯托·克萊門特 · 查看更多 »

羅傑·克萊門斯

威廉·羅傑·克萊門斯(William Roger Clemens,),外號"火箭人"(Rocket),是一位活躍於1980年代至2000年代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投手,被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投手之一。他一共贏得七座賽揚獎,為史上贏得該獎項最多回的大聯盟投手。 克萊門斯崛起於波士頓紅襪隊,並在紅襪隊效力十三個球季,1996年時,該隊總經理Dan Duquette公開宣稱克萊門斯的職業生涯已經開始走下坡。於是1997年克萊門斯轉而投效多倫多藍鳥隊,在接下來的兩個球季中,克萊門斯連續贏得兩次三冠王及兩次賽揚獎。1999年球季,克萊門斯被交易到紐約洋基隊,並第一次贏得世界大賽。在2003年球季中,克萊門斯的生涯勝場數超越三百次,為近代投手難以達成的成就。他也是史上少數三振數超過4,000的投手。2003年球季結束後,克萊門斯宣布退休,但2004年時,克萊門斯改變心意重新回到大聯盟,並加入休士頓太空人隊,當年並再度拿下賽揚獎。 退出大聯盟賽場後的克萊門斯則飽受禁藥問題糾纏,自2007年米契爾報告公開後,他和禁藥的關聯性一直是眾所矚目的議題,也有親近克萊門斯的人士與前隊友指稱他使用禁藥。2010年在禁藥案中更因一項妨礙國會調查、三項不實陳述以及兩項偽證等罪名,遭到美國聯邦大陪審團起訴。但在法律上,克萊門斯遭指控的偽證等罪名,於2012年最終獲判無罪。.

新!!: 萨米·索萨和羅傑·克萊門斯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小熊

芝加哥小熊(Chicago Cubs)是一支在伊利诺州芝加哥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隸屬國家聯盟中區。 1870年成立时是一个独立职业俱乐部。1871年加入国家联合会。在1876年以创始成员加入国家联盟。.

新!!: 萨米·索萨和芝加哥小熊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白襪

芝加哥白襪(Chicago White Sox)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隊之一,球隊位置在伊利諾州的芝加哥。白襪隸屬於美國聯盟中區,主場保證率球場(Guaranteed Rate Field)是從1991年啟用到現在。每年在芝加哥,白襪都會和同城隊伍芝加哥小熊(隸屬於國家聯盟)展開風城大戰。 白襪上一次贏得世界大賽冠軍是在2005年,以直落4橫掃休士頓太空人拿下冠軍。.

新!!: 萨米·索萨和芝加哥白襪 · 查看更多 »

芬威球場

芬威球場(Fenway Park),位於美國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頓,是供棒球比賽使用的球場。目前是美國職棒大聯盟波士頓紅襪隊的主場。此球場落成於1912年,為現今大聯盟所使用中的最古老場地。.

新!!: 萨米·索萨和芬威球場 · 查看更多 »

聖地牙哥教士

#重定向 圣迭戈教士.

新!!: 萨米·索萨和聖地牙哥教士 · 查看更多 »

華盛頓國民

華盛頓國民(Washington Nationals)是一支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隸屬國家聯盟東區。在棒球運動裡面最早在華盛頓的球隊是在華盛頓參議員,不過本球隊和當時的球隊並沒有關係。國民是在1969年大聯盟擴充時成立的隊伍,球隊當時的位置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婁城市,當時球隊名字為蒙特婁博覽會。博覽會第一個使用的場地是賈瑞公園體育場(Jarry Park Stadium),遷移前最後的主場是蒙特婁奧林匹克體育場。球隊最高的勝率是在1994年(0.649),但當時因為罷工事件而沒有舉行季後賽。在這之後一直到2001年為止,勝率都在五成以下。在2002年和2005年之間,博覽會換新的老闆,並在2005年改名為華盛頓國民,這是1972年華盛頓參議員改為德克薩斯遊騎兵以後,再度回到華盛頓的球隊。球隊參加過的季後賽是在1981年國家聯盟冠軍賽以及2012年國家聯盟分區賽。2008年球隊搬到新建立的國民球場,結束使用三年的RFK體育場(Robert F. Kennedy Memorial Stadium),新的球場可以看到美國國會大廈 。.

新!!: 萨米·索萨和華盛頓國民 · 查看更多 »

費城費城人

費城費城人(Philadelphia Phillies)是一支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市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他們是一支擁有多年歷史的球隊,從球隊1883年成立至今一直待在費城。費城人隸屬國家聯盟東區。自2004年開始,球隊的主場變成是位於南費城的市民銀行球場。 費城人一共獲得兩次世界大賽冠軍(1980年擊敗堪薩斯市皇家和2008年的坦帕灣光芒)和七次國家聯盟冠軍,第一次獲得的冠軍是1915年所獲得的國家聯盟冠軍。此外,他們也是大聯盟史上首支達成一萬敗的球隊,也是大聯盟所有球隊裡面,敗場數最多的。.

新!!: 萨米·索萨和費城費城人 · 查看更多 »

辛辛那提紅人

辛辛那提紅人(英語:Cincinnati Reds)是一支位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隸屬國家聯盟中區,亦是美國大聯盟中最早成立的一支球隊。紅人創立於1882年,當時的球隊的名稱為辛辛那提紅長襪,因為名字太長而英文簡寫成Reds,最後變成紅人。在1890年紅人加入國家聯盟。紅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之間有些時期球隊是非常強盛。紅人隊史的第一座冠軍是在1882年所獲得,而球隊於1919年獲得首座世界大賽冠軍,但當時發生了有名的黑襪事件,在這之後紅人有一段時期球隊一直積弱不振,直到1939年才獲得國家聯盟冠軍,隔年1940年獲得世界大賽冠軍,但是在這之後紅人的成績又開始往下掉,直到1961年才獲得國家聯盟冠軍,這一年世界大賽輸給紐約洋基。 1970年-1979年是紅人隊史最強盛的時期,總計拿下4座國家聯盟冠軍,並在1975年和1976年,紅人連續兩年拿下世界大賽冠軍。紅人上一次拿下世界大賽冠軍是在1990年,之後開始長期積弱不振,在1991年之後一直到2009年,球隊只有1995年有進入季後賽,但是在國家聯盟冠軍賽輸給亞特蘭大勇士。 2010年紅人順利拿下分區進入季後賽,首輪遇到費城費城人,但最後卻是直落3被橫掃。.

新!!: 萨米·索萨和辛辛那提紅人 · 查看更多 »

杰森·马奎斯

杰森·斯科特·马奎斯(Jason Scott Marquis,)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曼哈塞特,是美国职棒投手,目前是自由球員。他曾效力于亚特兰大勇士、圣路易红雀、芝加哥小熊、科罗拉多落矶、華盛頓國民、亞利桑那響尾蛇、聖地牙哥教士、明尼蘇達雙城及辛辛那提紅人。 马奎斯12岁时曾在少年棒球联盟世界大赛投出过无安打比赛,并和球队一起获得第三名。他也是少数参加过世界少棒大赛和大联盟世界大赛的球员。高中时期他和球队连续获得纽约州的冠军。高中毕业後被当时的世界大赛冠军亚特兰大勇士在第一轮选中,马奎斯以21岁的年纪首次登上大联盟。 从起马奎斯连续六个赛季先发28场以上,并拿到11胜以上的成绩。他在至期间拿到的65胜在国联投手中排名第七。作为一名投手,马奎斯的打击出色,生涯迄今为止一共击出过5支全垒打,并在获得过国联投手银棒奖。.

新!!: 萨米·索萨和杰森·马奎斯 · 查看更多 »

波士頓紅襪

波士顿红袜(Boston Red Sox),是一支职业棒球队,隶属于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美国联盟东区。其主场自后即位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的芬威球场。“红袜”这个名字是在左右由球队当时的老板泰勒所取,队徽也是应此名字而设计。 红袜队是全联盟客场平均观众人数最多的球队之一,而因为芬威球场观众人数的限制,使得他们总上座率无法在联盟名列前茅。但擁有大聯盟滿場最長紀錄,自5月15日至4月10日長達794場滿座,包含季後賽則是820場。.

新!!: 萨米·索萨和波士頓紅襪 · 查看更多 »

指定打擊

指定打擊(Designated Hitter,簡稱DH)是按照打序輪到投手進攻時,代替投手上場打擊的打者。這名打者只需在己隊進攻時上場打擊,不需在敵隊進攻時擔任守備。 傳統上,棒球每個守備位置的球員也都必須上場打擊,包括投手在內。許多投手在學生棒球時期也是有名的強打者。但球員在進入職業棒球後,因為到了職業層級,分工精細,投手通常只被要求有好的投球表現即可,打擊方面並不十分重視,甚至也會被要求放棄練習打擊。因此除了少數例外,通常投手的打擊能力都相當弱。 為了讓比賽的打擊表現更精彩,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美國聯盟於1973年首度採用了指定打擊制度,而日本職棒的太平洋聯盟則於1975年跟進使用。優點是可使打擊強悍但守備欠佳或沒有守備位置的球員有上場機會,或是正常輪值球員在某場比賽只需上場打擊而不需守備,減少他守備的疲勞又不至於喪失他在場上的火力,短處是上場球員會多一人造成人力浪費外,另一短處是指定打擊的出場特性具有強制性,因為指定打擊是代替投手上場打擊的打席,故球員不能上場守備,若當時擔任指定打擊的球員因教練調度關係上場守備、并且原本於轉任守備位置守備的選手退場,依規則,下一輪打擊開始,投手就必須上場打擊至比賽結束(只須將指定打擊接替該守備位置,其棒次不更動)。換句話說,指定打擊有時會有球員調度過於複雜之虞。另外一個缺點是如果某支球隊相當依賴指定打擊的火力,而該球員的守備能力偏弱,這時就會面臨是否要冒險讓指定打擊上場守備,增加失分的危險。 球隊可以單獨安排一位球員專任指定打擊,或是將這個位置讓其他球員輪流擔綱來減輕球員的壓力。 採用指定打擊制度的賽事:.

新!!: 萨米·索萨和指定打擊 · 查看更多 »

打點

打點(RBI,Run Batted In)在棒球統計數字中是指打者藉由每次打席使壘包上的跑壘者或打者本身都跑回本壘得分。 其中包含球員被四壞保送或觸身球而上壘、打出高飛犧牲打使壘上跑者得分。 但以下情形並不計打點: 假如球員打出雙殺打而得分、打擊時因守備失誤而得分、投手暴投或捕手捕逸而得分、或者因投手犯規而得分;则不计打点。 此外,假如球員打出全壘打而壘包有兩個人,打點則計為3分打點(因為打擊者和兩名跑者都得分)。.

新!!: 萨米·索萨和打點 · 查看更多 »

打擊率

打擊率是棒球運動中,評量打者(擊球員)成績的重要指標,其計算方式為選手擊出的安打數除以打數。一般而言,職棒選手的打擊率在.280以上,被認為是一個稱職的打者,.300以上是一個優秀的打者,而打擊率.400以上,則被認為是一名偉大的打者。由於打擊率頗能反映出打擊者的打擊能力,在不論短期賽或長期職棒賽,都把該隊打擊率最高的球員視作打擊王,並設獎項鼓勵。近年來棒球統計不斷發展,打擊率在評量打者優劣的指標上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不少。 AVG.

新!!: 萨米·索萨和打擊率 · 查看更多 »

30-30俱樂部

30-30 俱樂部是指美國職棒球員在正規賽達成30次盜壘和30支全壘打的紀錄。.

新!!: 萨米·索萨和30-30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500全壘打俱樂部

在美國職棒中,500全壘打俱樂部是指生涯全壘打超過500支以上或者更多的打者,而貝比·魯斯是第一位達成此紀錄的人。雖然,日本職棒沒有這個用法;但也有30位超過500支以上全壘打的球員,因此也將其列出參考。.

新!!: 萨米·索萨和500全壘打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50全壘打俱樂部

在大聯盟,50全壘打俱樂部是一個非正式的術語,適用於球員在單一球季打出50支或50支以上全壘打。 50全壘打俱樂部由貝比·魯斯創立於1920年。 在那時,他成為第一位在單一球季打出50支全壘打的球員,並打破1919年他創下的29支單季全壘打紀錄。打出單季50支全壘打最多球員,目前是山米·索沙、馬克·麥奎爾跟貝比·魯斯三人並列,一共是四個球季。 說到較少發生的60全壘打俱樂部和70全壘打俱樂部,分別只有5位會員和2位會員。 這個"俱樂部"在1998年球季成為最熱門項目,同年看到兩位60全壘打的會員。 這一年,馬克·麥奎爾打出單季70支全壘打的紀錄並成為70全壘打俱樂部的創始會員。目前僅貝瑞·邦茲和馬克·麥奎爾各打過一次70支以上全壘打。山米·索沙分別在1998、1999、2001年擊出單季60支以上全壘打,為史上最多季的紀錄。.

新!!: 萨米·索萨和50全壘打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山米·索沙薩米·索薩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