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屯田

指数 屯田

屯田是可以是下列意思:.

5 关系: 屯田司屯田制工部軍屯曹操

屯田司

屯田司,工部官署名称。 西晋始置屯田曹,隋朝改为屯田司,为工部四司之一,设侍郎、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屯田郎、屯田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屯田郎中、屯田员外郎的旧名。屯田郎中从五品上,屯田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全国屯田、京官职田、诸司公廨田。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田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田大夫、司田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屯田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屯田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无职掌。屯田郎中为五品寄禄官,屯田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屯田郎中从六品、屯田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建炎三年(1129年),兼管水部司事务。金朝、元朝工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屯田部,设屯田郎中正五品、屯田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屯田清吏司。管理设置屯垦,增益军储,抽分征商,伐薪烧炭,和四司工匠工食。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南京工部设郎中一人,主事一人。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屯田清吏司,设郎中五人,满洲四人,汉族一人;主事五人,宗室一人,满洲二人,汉族二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所属有都吏科、准支科、拒科、杂科、匠科。管理检查监督四司匠役,审核海、苇、煤课和本衙门汉官的升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掌管的事务归于民政部。.

新!!: 屯田和屯田司 · 查看更多 »

屯田制

屯田制,是中國東漢末年三国时期曹操采纳部下枣祗和韩浩等的建议而施行的土地制度,对三国以及之后很长时间的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军队戍边屯田,西汉时就常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汉文帝时,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漢武帝時,趙充國建議「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和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時亦不白花人力,乃一舉兩得之構想。但是直到东汉末年,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 而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则是曹操麾下的枣祗,此外还有韩浩 ,而实行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時期的鄧艾等。曹操与他奠基的曹魏政权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早在随曹操镇压黄巾军餘部时,枣祗就对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兴趣,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推行。.

新!!: 屯田和屯田制 · 查看更多 »

工部

工部為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長官為工部尚書。.

新!!: 屯田和工部 · 查看更多 »

軍屯

军屯是指驻屯的军队,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 軍屯是「寓兵於農」的政策。鄭成功论军屯为:“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6年),初置张掖郡、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並以六十万人戍田。曹操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府兵制也是一種軍屯,最初府兵实行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 元朝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姚演主持在“涟、海等州募民屯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月,“定涟、海等屯田法”,“以江淮间自襄阳至于东海多荒田,命司农司立屯田法,募人开垦,免其六年租税并一切杂役”。元朝的军屯遍及全国,从首都周围到边疆地区,“皆立屯田,以资军饷”,並设立屯田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屯田所用耕牛、农具和种子,大多由国家供给,“由是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黑龙江口奴儿干地区還设有征东元帅府的屯田,属下的水达达路管辖。元代后期,由于军屯官吏贪污,屯军大量逃亡,大多数军屯名存实亡。 明代军屯的规模之大實历代从未有过,为了促进军屯的发展,朝廷调拨耕牛、农具和种子,初期土地不征收税粮。洪武六年(1373年)各地军屯月粮完全自给且有盈余,朱元璋曾夸口:“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卫所是明代兵制的核心编制单位,明代卫所制保留了府兵制的特点,就地解决军队粮饷问题,“天下卫所州县军民皆事垦辟。”。明代軍屯分为常操军、屯军两種。,就地区分布而言,有边屯有营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凉州等十一卫有屯军33500人,屯地16300余顷。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后,有军队180万人以上,到了永乐二年(1404年),“天下通计,人民不下一千万户,官军不下二百万家”。同年,又一次公布屯田法:“守城军士视其地之夷险要僻,以量人之屯守为多寡。临边而险要者则守多于屯,在内而夷僻者则屯多于守。地虽险要而运输难至者,屯亦多于守。”宣德以后,屯粮的作用越来越小,军饷要靠户部库银支给。嘉靖年间,梁材指出:“军饷不敷,一切仰给有司;有司不敷,近又仰给内帑;内帑不敷,将来何所仰给乎!”嘉靖時,屯军破产流亡,嘉靖九年(1530年)由於土地荒废严重,方日乾建议南京镇南等卫“荒芜屯田,不拘军民僧道之家,听其量力开耕,待成熟之后照旧纳粮,令永远管业,不许补役复业者争告”。 军屯有其負面影響。军屯屯地的来源有多种:官田、没官田、废寺田、牧马场、废田、荒田、空地、绝户田等。明朝初年,官田的数量庞大。军官豪强侵占良田,侵害百姓利益,所謂“邑人惧其暴,屯田惧其扰”。弘治六年(1498年),兵部尚书马文升说,“卫所官旗势豪侵占盗卖十去五六”。.

新!!: 屯田和軍屯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屯田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漢魏屯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