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 关系: 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体操锦标赛,体操,俄罗斯,马德里,苏联,欧洲,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运动员
- 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得主
- 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运动员
-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运动员
- 列宁共青团奖获得者
- 苏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得主
- 苏联奥运体操运动员
- 苏联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
- 蘇聯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得主
- 蘇聯奧林匹克運動會銀牌得主
- 蘇聯奧林匹克運動會銅牌得主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奧林匹克運動會(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Jeux olympiques、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奧運,是國際上最主要的綜合型體育賽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後因有別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举行一次(從1987年起,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分開,每兩年交替舉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於古希腊,因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但隨著古希臘的沒落,奧運停办了近1,500年,直到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自1896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間中断过3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6日的傳統。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世界体操锦标赛
世界體操錦標賽是國際體操聯合會主辦及其所屬的一個體操協會所承辦的世界性體操賽事。主要分為競技體操和藝術體操錦標賽分別舉行。其歷史僅次於奧運會體操賽。.
体操
体操是类运动项目的总称,在国际体操联合会中分为几个单项,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特技體操、有氧體操。.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马德里
德里(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市區。市內人口約340萬,都会区人口則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其建城於9世紀,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於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為往後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運籌中心,現今則與巴塞罗那並列為西班牙的兩大對外文化窗口。.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72年8月26日至9月11日在联邦德国慕尼黑设计独特的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
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举行。.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奥运会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其主会场是莫斯科的中央列宁体育场。.
另见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运动员
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得主
- 中山彰規
- 中村祐造
- 乌尔丽卡·克纳普
- 佐藤哲夫
- 克劳斯·迪比亚西
- 兰尼·巴沙姆
- 关根忍
- 加藤澤男
- 南将之
- 古川牧子
- 吉姆·布鲁尔
- 哈特穆特·布里泽尼克
- 塚原光男
- 大古诚司
- 奥列格·布洛欣
- 尼古拉·安德里亚诺夫
- 尼古拉·马丁内斯库
- 山下规子
- 山崎八重子
- 岡本真理子
- 岩原豐子
- 嶋岡健治
- 川口孝夫
- 彼得罗·保罗·门内亚
- 德怀特·琼斯
- 拉塞·维伦
- 施米特·帕尔
- 木村宪治
- 格热戈日·拉托
- 森田淳悟
- 横田忠义
- 汤姆·亨德森
- 汤姆·麦克米伦
- 深尾吉英
- 滨惠子
- 猫田胜敏
- 田口信教
- 監物永三
- 米莱娜·杜奇科娃
- 约翰·赖特
- 维尔弗雷德·哈通
- 蒂姆·麦基
- 西本哲雄
- 迈克·班图姆
- 道格·科林斯
- 野口泰弘
- 野村丰和
- 饭田高子
- 马克·斯皮茨
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运动员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运动员
列宁共青团奖获得者
- 亚历山大·拉古林
- 列夫·列先科
- 叶夫根尼·列昂诺夫
- 尤里·奥加涅相
-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 尼古拉·安德里亚诺夫
- 尼基塔·米亥科夫
- 弗拉基米尔·安东诺维奇·卓里奇
- 德米特里·卡巴列夫斯基
- 愛德華·希爾
-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 瓦季姆·尤苏波维奇·阿布德拉希托夫
- 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
-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 鲍里斯·潘金
- 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
苏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得主
苏联奥运体操运动员
苏联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
蘇聯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得主
- 亚历山大·拉古林
- 列夫·耶辛
- 叶卡捷琳娜·戈蒂耶娃
- 塔季扬娜·古楚
- 妮诺·萨卢克瓦泽
- 尼古拉·安德里亚诺夫
- 彼得·科羅爾
- 拉里莎·拉特尼娜
- 斯维特兰娜·博金斯卡娅
- 歐雷格·普羅托波波夫
- 納塔利婭·林伊丘克
- 维亚切斯拉夫·扎伊采夫
- 维克托·尚布尔金
- 维克托·弗拉索夫
- 莱昂尼德·塔拉年科
- 谢尔盖·格林科夫
- 金瓊淑
- 阿列克桑德·季佳京
- 阿列克謝·烏拉諾夫
- 阿尔卡季·沃罗比约夫
- 阿维达斯·萨博尼斯
- 露德米拉·別洛烏索娃
- 鮑里斯·沙赫林
蘇聯奧林匹克運動會銀牌得主
蘇聯奧林匹克運動會銅牌得主
亦称为 安德里亞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