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行星321901 || || 2005年8月28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02 || || 2009年5月27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03 || || 2005年8月31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04 || || 2006年6月18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05 || || 2007年12月19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06 || || 2002年1月1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07 || || 2003年10月1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08 || || 2010年10月1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321909 || || 2010年10月1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321910 || || 2006年10月1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11 || || 2005年8月27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12 || || 2007年3月20日 || 安德森台地 ||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 |- | 小行星321913 || || 1994年10月6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14 || || 2005年12月26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15 || || 2008年3月5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16 || || 2005年4月4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17 || || 2005年3月8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18 || || 2005年4月3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321919 || || 2008年2月26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20 || || 2002年4月12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21 || || 1998年2月2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22 || || 2000年10月5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23 || || 2005年3月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24 || || 2003年1月5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321925 || || 2009年4月20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26 || || 1999年11月9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321927 || || 2008年4月5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28 || || 2009年3月16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29 || || 2001年9月2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321930 || || 2005年10月30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31 || || 2008年2月13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32 || || 2004年1月17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321933 || || 2006年9月30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34 || || 2003年10月19日 || 阿帕契點 || 史隆數位巡天 |- | 小行星321935 || || 2010年9月6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36 || || 2006年10月18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37 || || 2008年4月1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38 || || 2003年9月19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321939 || || 2003年11月26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40 || || 2006年11月25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41 || || 2006年11月24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42 || || 2006年12月12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43 || || 2006年11月16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44 || || 2007年1月28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45 || || 2007年3月11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46 || || 2005年12月4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47 || || 2008年2月28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321948 || || 2000年8月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321949 || || 2007年12月19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50 || || 2007年11月17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51 || || 2003年10月19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321952 || || 2009年4月1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53 || || 2003年10月2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54 || || 2008年2月1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55 || || 2002年3月13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321956 || || 2006年11月13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57 || || 1997年10月2日 || 科索尔 || OCA-DLR小行星巡天 |- | 小行星321958 || || 2003年3月9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59 || || 2006年11月17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60 || || 2002年2月20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61 || || 2009年2月26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62 || || 1997年7月6日 || 科索尔 || OCA-DLR小行星巡天 |- | 小行星321963 || || 2008年5月8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64 || || 2001年2月18日 || 茂宜岛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321965 || || 1995年9月18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66 || || 2001年10月17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67 || || 2005年10月25日 || 莱蒙山 || 萊蒙山巡天 |- | 小行星321968 || || 1996年3月19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321969 || || 2001年12月12日 || 拉帕尔玛岛 || T.
试AI
目录
10 关系: 基特峰国家天文台 ,史隆數位巡天 ,安德森台地 ,帕洛马山天文台 ,科索尔 ,萊蒙山巡天 ,近地小行星追踪 ,茂宜島 ,阿帕契點天文台 ,洛厄爾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 。
基特峰国家天文台(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缩写为KPNO)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西南90公里的基特峰峰顶,海拔为2096米(6880英尺),是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的一部分。主要研究设备有4米口径的梅耶尔望远镜、3.5米口径的WIYN望远镜,以及口径分别为2.1米、1.3米、0.9米和0.4米的反射望远镜。除此之外还有隶属于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的、世界上最大的太阳望远镜——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以及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ARO12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1953年,在美国各大学天文教授们的呼吁和国会的支持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了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国家光学天文台、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等国家级天文研究机构,标志着美国国家力量进入天文学研究,为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经费,美国天文学得到迅速发展。 1958年3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基特峰峰顶被选为国家天文台台址,这个决定是经过3年时间在6个候选地点进行评估后作出的。由大学天文研究协会负责管理。1962年11月2日,口径2米的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落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望远镜。1964年9月15日,口径2.1米的大型光学望远镜启用,当时在世界上排名第5。1973年2月27日,口径4米的望远镜正式启用,同年以曾于20世纪60年代担任台长的梅耶尔(Mayall)博士的名字命名。1994年10月15日,装备了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3.5米口径WIYN望远镜启用,分辨率达到0.45角秒,标志着美国天文学进入了新技术望远镜的时代。.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基特峰国家天文台
斯隆数字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縮寫為SDSS)是使用位於新墨西哥州阿帕契點天文台的2.5米口径望遠鏡进行的红移巡天项目。该项目开始于2000年,以阿爾弗雷德·史隆的名字命名,计划观测25%的天空,獲取超过一百萬個天體的多色测光资料和光谱数据。斯隆数字化巡天的星系样本以紅移0.1為中值,对于紅星系的紅移值達到0.4,對于類星體紅移值则達到5,並且希望探测到紅移值大于6的類星體。 2006年,斯隆数字化巡天进入了名为SDSS-II的新阶段,进一步探索銀河系的結構和组成,而斯隆超新星巡天计划搜寻Ⅰa型超新星爆发,以测量宇宙学尺度上的距离。 2008年10月31日,SDSS-II发布了最后一次数据。 斯隆数字化巡天第三期工程SDSS-III已经于2008年7月启动,将持续至2014年。.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史隆數位巡天
安德森台地(英語:Anderson Mesa)或安德森平頂山位在亞利桑那州旗桿鎮東南20英里,東方及北方,亞利桑那州可可尼諾縣境內。 這塊海拔高度介於6200和7200英呎之間的平頂山,自1959年成為洛厄爾天文台的位址,也因其非常平坦,該平頂山之所在地。.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安德森台地
帕洛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亚哥东北的帕洛马山的山顶,海拔1706米。是在美国天文学家喬治·海爾的领导下,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于1928年建成的。 该天文台拥有口径5.08米(20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海尔望远镜。还有一台口径为1.86米/1.22米施密特望远镜,负责寻找射电源的光學对应物及超新星爆发。1970年安装一台1.52米(6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用来观测暗天体。 1969年,为纪念美国天文学家海爾,帕洛马山天文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合并成为海爾天文台。.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帕洛马山天文台
科索尔(Caussols)是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的一个市镇,属于格拉斯区(Grasse)卢河畔勒巴县(Le Bar-sur-Loup)。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科索尔
#重定向 萊蒙山天文台.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萊蒙山巡天
近地小行星追踪英文全稱Near Earth Asteroid Tracking(簡稱NEAT),是美國太空總署及噴氣推進實驗室搜索近地小行星的計劃。該計劃於1995年12月正式啟動。首位首席研究員為Eleanor F. Helin,副研究員為Steven H. Pravdo及David L. Rabinowitz。 NEAT獲美國空軍准許使用於夏威夷海勒卡拉火山的GEODSS(Ground-based Electro-Optical Deep Space Surveillance地面光電深空監測)望遠鏡,此闊視場望遠鏡是空軍用來觀測人造衛星的。NEAT小組為它設計了一台電荷耦合器件照相機和電腦系統,該照相機像素為4096×4096,視場達1.2°×1.6°。 由2001年4月開始,帕洛馬山天文台1.2米口徑的塞繆爾·奧斯欽(Samuel Oschin)望遠鏡亦投入了服務,此望遠鏡配備了112顆2400×600像素的CCD。小行星夸歐爾、塞德娜及矮行星厄里斯,皆是由這台望遠鏡發現的。 除了發現數以千計的小行星外,NEAT亦發現很多彗星(因此現時有很多叫「尼特」的彗星),甚至高自行速度的蒂加登星。 為表揚這計劃的貢獻,小行星64070便是以NEAT來命名的。.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近地小行星追踪
茂宜岛(又作毛伊岛,the island of Maui,)是美国夏威夷州的第二大岛,面积为727.2平方英里(1,883平方公里,在美國岛屿中排名第17位)。 茂宜岛是夏威夷州的知名观光地,也是茂宜县四个岛屿中最大的岛屿。2010年该岛人口为144,444人,在夏威夷群岛中排名第三,次于欧胡岛和夏威夷岛。茂宜岛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居民点位于卡胡路伊,该处在2010年的人口为26,337人。瓦伊鲁库是茂宜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岛上第三大居民点。其他主要的地区包括基黑(包括瓦伊里和马克纳,是岛上第二大居民点);拉海纳(包括卡纳帕利和卡帕卢阿);马卡瓦奥;帕伊亚;谷拉;海库以及哈纳。.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茂宜島
阿帕契點天文台(APO)是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克勞德克洛福特南方18英里的森史波特薩克拉門托山頂的一個天文台。這個天文台由屬於天文物理研究聯盟(ARC)所有,並由新墨西哥州立大學(NMSU)管理。望遠鏡和建築物的參訪是受到限制的,但民眾可以參觀廣場的部分。.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阿帕契點天文台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LONEOS)是NASA和洛厄尔天文台共同執行的發現近地小行星計畫。計畫開始於1993年,主要的研究員是特德·鮑威爾。 LONEOS是被設計來發現掠地小行星(ECAs)和彗星,共同稱為近地天體(NEOs)的系統。這些天體偶爾可能會與地球碰撞而造成破壞性的結果,發現大的近地天體是避免碰撞的第一步。估計大約有1,600個直徑超過1公里的近地天體,但目前已經知道的僅有100個左右。感謝LONEOS計畫的效率,由於CCD攝影機和數據處理軟體的升級,在1990-200年發現的近地天體數量已經明顯的增加。.
查看 小行星列表/321901-322000和洛厄爾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