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小行星118401

指数 小行星118401

118401 LINEAR (臨時編號) 是一顆主帶小行星和主帶彗星 (176P/LINEAR) ,它是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 (LINEAR) 位於新墨西哥州索柯洛的1米望遠鏡在1999年9月7日發現的小行星:(118401) 林尼爾,並且在2005年9月7日被亨利·謝和大衛·朱維特在夏威夷追蹤計畫中使用位於毛納基山的雙子北8米望遠鏡發現它也是一顆彗星狀的天體,並且在2005年12月24-27日和12月29日分別得到夏威夷大學的2.2米 (88英吋) 望遠鏡和雙子星望遠鏡的證實。史匹哲太空望遠鏡估計 (118401) 林尼爾的直徑大約是4.0±0.4公里。 主帶彗星的獨特之處是軌道平坦 (在行星軌道平面內)、接近圓形 (離心率低)、像小行星的軌道,並且不是細長的,而所有其它彗星軌道的特徵經常是傾斜的。由於 (118401) 林尼爾可以生成彗髮 (離開彗星的沸騰蒸氣),它必須是冰凍的小行星。當一顆典型的彗星接近太陽時,冰會受熱昇華 (直接從冰成為氣體),排洩出氣體和塵埃進入太空,創造出一條尾巴和使物體的外觀變得模糊。遠離太陽時,昇華停止,剩餘的冰再度凍結,直到彗星下一次再度接近太陽。與此相反,小行星帶上的天體本質上有著接近圓形的軌道,並且被約束在太陽系的內側,預料大部份的冰都已經被烤乾了。 因此,認為 (建議) 主帶彗星是太陽系內近期碰撞的證據,使得內部的冰曝露在太陽的輻射下。一個很好的問題是:"主帶彗星的彗髮可以維持多久?",估計短週期彗星在它們的冰昇華和進入休眠之前,可以維持10,000年的活動。 另外4顆在分類上暨是小行星又是彗星的天體是:(2060) 凱龍 (95P/開朗)、(4015)威爾遜-哈靈頓 (107P/威爾遜-哈靈頓)、 (7968) Elst-Pizarro (133P/Elst-Pizarro)、和(60558) Echeclus (174P/Echeclus)。作為雙重狀態的天體,對 (118401)林尼爾的天體測量觀測,必須使用小行星名稱提出報告。 (118401)林尼爾在2011年7月2日通過近日點。.

35 关系: 千克升华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司理星族大衛·朱維特天体测量学天文學臨時編號天文單位太陽小行星小行星2060小行星4015小行星60558小行星帶小行星序號主帶彗星彗髮彗星彗星133P儒略年儒略日冒纳凯阿火山立方厘米熱力學溫標軌道軌道離心率雙子星天文台Giga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气体新墨西哥州拱點

千克

--( → ,,單位符号kg),又称--,国际单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在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中,千克是唯一一個带有词头的基本單位。 目前,千克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唯一仍使用实物进行定义的单位,即被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2011年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会议原则性同意以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并计划于2018年会议上做出最终决定。.

新!!: 小行星118401和千克 · 查看更多 »

升华

昇華是指一种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与昇華相反的过程称做凝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這樣的例子有結霜。 昇華是吸熱的反應,所需的焓是汽化熱和熔化热之和。.

新!!: 小行星118401和升华 · 查看更多 »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缩写为SST),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2003年发射的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

新!!: 小行星118401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司理星族

司理星族是平山清次在主帶外側部分發現的小行星族(有相似軌道要素小行星),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3.13天文單位,是成員較多的一個小行星族。它有一個被明確定義的核心,較大的小行星區域周圍被許多較小的小行星環繞著。核心群包括在1853年4月5日被義大利天文學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發現的司理星(之後以它為名)。 司理星族的小行星共享下列的軌道要素:.

新!!: 小行星118401和司理星族 · 查看更多 »

大衛·朱維特

大衛·朱維特(David C. Jewitt,),生於英國的美國天文學家。他曾在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擔任教授,現任教於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

新!!: 小行星118401和大衛·朱維特 · 查看更多 »

天,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个核心,狹義僅指與地相對的天;廣義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的是最高之神,稱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即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玉皇上帝(玉皇大帝);又稱為蒼天、上天、上蒼、老天、老天爺等。實際應用的例子有「天意」、「蒼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運」、「天譴」、「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爺」、「我的天啊!」等。.

新!!: 小行星118401和天 · 查看更多 »

天体测量学

天体测量学或測天學(Astrometry)是天文学中最古老也是最基礎的一個分支,主要以測量恆星的位置和其他會運動天體的距離和動態。他是傳統科學中的一個子科目,後來發展出以定性研究為主體的位置天文學。天文測量學的歷史,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依巴谷(Hipparchus),他編輯了第一本的星表,列出了肉眼可見的恆星並發明了到今天仍沿用的視星等的尺標。現代的天體測量學建立在白塞耳的基本星表上,這是以布拉德雷在西元1750至1762年間的測量為基礎,提供了3,222顆恆星的平均位置。 除了提供天文學家基本的參考座標系作為她們在天文觀測報告之用外,天文測量學也是天體力學、恆星動力學和星系天文學等學門的基礎。在觀測天文學中,天文測量的技術協助鑑別出各種天體獨特的運動。他的設備也用於守時(keeping time),因為協調世界時(UTC)是在確切觀測地球自轉的基礎上,以閏秒的調整與原子時間取得協調與一致。天文測量學也與極端複雜的宇宙距離尺度有所關聯,因為他用於建立視差以估計銀河系內恆星的距離。.

新!!: 小行星118401和天体测量学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臨時編號

天文學臨時編號是天體在被發現后即時給予的命名。當計算出可靠的軌道資料后,臨時編號就會被一個正式编号取代。但由於小行星被發現的數量太多了,因此絕大部分在發現之後的短時間(數年至數十年)內都不會計算出軌道,因此會有很長的時間都使用臨時的名稱,而不會有正式的命名。.

新!!: 小行星118401和天文學臨時編號 · 查看更多 »

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縮寫的標準符號為AU,也寫成au、a.u.或ua)是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曾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把天文单位固定为149,597,870,700米。新的天文单位以公尺来定义,而公尺的定义来源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就是说,天文单位现在不再与地球與太阳的實際距离挂钩,而且也不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虽然天文单位最初的来源就是日地平均距离)。 國際度量衡局建議的縮寫符號是ua,但英語系的國家最常用的仍是AU,國際天文聯合會則推薦au,同時國際標準ISO 31-1也使用AU,后来的國際標準ISO 80000-3:2006又改成了ua。通常,大寫字母僅用於使用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單位符號,而au或a.u.也可以是原子單位或是任意單位;但是AU被廣泛的地區使用作為天文單位的符號。以1天文單位距離的值為單位的天文常數的值會以符號A標示。.

新!!: 小行星118401和天文單位 · 查看更多 »

太陽

#重定向 太阳.

新!!: 小行星118401和太陽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小行星118401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060

2060 凱龍 (,或是Χείρων),是查爾斯·科瓦爾在1977年於外太陽系發現的小行星(回溯發現影像已追溯到1895年),它是第一顆被發現軌道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的新族群半人馬小行星的一員。 雖然他最初被分類為小行星,稍後發生它究竟是小行星還是彗星的爭議。如今,它被分在這兩類當中,做為彗星的名稱是 95P/開朗 。 凱龍是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半人馬-zh-hans:喀戎;zh-hk:奇倫;zh-tw:凱隆;-(英文:Chiron)命名的。在1978年發現的冥王星衛星名為凱倫(英文:Charon),不要將兩者搞混了。.

新!!: 小行星118401和小行星206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015

威爾遜-哈靈頓彗星是一顆週期彗星 (指定的形式為107P/威爾遜-哈靈頓)。 很少有其它的彗星有這樣的區分,事實上它也是小行星 (4015) 威爾遜-哈靈頓。順便一提,它也是目前英文名字最長的小行星 (共有17個字母)。 在1949年11月19日,艾伯特·喬治·威爾遜和羅柏特·G·哈靈頓在帕洛瑪天文台發現時它被歸類為彗星,但只獲得三次的攝影觀測,這顆彗星就失蹤了 (觀測的精確度不足以獲得軌道,以確定彗星未來的動向。參見失蹤的彗星)。 在1979年11月15日,帕洛瑪天文台的埃莉諾·F.·何琳 發現一顆越火星小行星,它被賦予1979 VA的臨時名稱,然後在1988年12月20日再被觀測到後,被賦予正式編號為4015。 在1992年8月13日,(4015) 1979 VA被報導與107P/威爾遜-哈靈頓是同一顆天體。當時,已經累積了足夠的小行星觀測資料,可以獲得精確的軌道,並搜尋舊的攝影乾片,從1949年的乾版中再發現丟失的彗星影像。 儘管1949年的影像顯示出彗星的容貌,但之後所有的影像顯示的都只是恆星的圖像,這表明可能是處於非活動狀態的彗星,只有很少的噴出物。 0.624的離心率,遠高於典型的小行星帶小行星,而比較像典型的週期彗星。 還有4顆在分類上暨是小行星又是彗星的天體是:(2060) 凱龍 (95P/開朗)、(7968) Elst-Pizarro (133P/Elst-Pizarro))、(60558) Echeclus (174P/Echeclus)、和(118401) 林尼爾 (176P/林尼爾)。作為雙重狀態的天體,對 (4015) 威爾遜-哈靈頓的天體測量觀測,必須使用小行星名稱提出報告。.

新!!: 小行星118401和小行星401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0558

60558厄開克洛斯 (或 ,來自),是在外太陽系的半人馬小行星,它是太空監視在2000年發現的,最初被分類為小行星,臨時名稱是 (也可以寫成2000 EC98)。在2001年,法國貝桑松 (Besançon) 天文台的魯斯洛 (Rousselot) 和佩蒂特 (Petit) 的研究沒有發現彗星活動的證據,但是2005年12月下旬和2006年初發現有彗星的彗髮 。小天體命名委員會 (CSBN) 給了它彗星的名稱: 174P/厄開克洛斯 (Echeclus)。.

新!!: 小行星118401和小行星6055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帶

#重定向 主小行星帶.

新!!: 小行星118401和小行星帶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序號

小行星序號適用於小行星和矮行星,由國際天文聯合會設置的分支機構小行星中心處理。它們最後的完整格式包含三個部份:依據發現的先後順序配賦的文字與數字,軌道確定後給予的編號,以及由發現者所指定或臨時的名字,,語法上則是--(數字) 名稱,像是(50000) Quaoar和(90377) Sedna;也有將括號省略,直接記為50000 Quaoar和90377 Sedna,完全依據天文學家或學報的選擇。然而,在實際上,數字可能是作為編目和詞條最合理和有效的選擇,並且也許完全被採納了。 自從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之後,小行星的衛星 (像是(87) Sylvia I Romulus) 的名稱,就斷斷續續的使用羅馬數字來標示。 彗星的名稱也由小行星中心處理,但是彗星使用另一套大同小異的編目系統。.

新!!: 小行星118401和小行星序號 · 查看更多 »

主帶彗星

主帶彗星是在主要的小行星帶內的天體,但在部分的軌道上會呈現出彗星的活動和特徵。噴射推進實驗室定義主帶小行星是轨道半長軸大於2天文單位,但不超過3.2天文單位的小行星,而近日點 (最接近太陽的距離) 不小於1.6天文單位。.

新!!: 小行星118401和主帶彗星 · 查看更多 »

度在中文中常用作单位,可以指:.

新!!: 小行星118401和度 · 查看更多 »

彗髮

彗髮,是環繞在彗核周圍的雲狀物。彗星在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轉,當接近太陽時,太陽的熱力會使彗核物質熔解並昇華為氣體,就形成了彗髮;但要--意的是,彗髮並不包括彗尾(下段另述)。 彗髮的成分通常是冰與塵埃。 当彗星处于距离太阳的3-4个天文单位内时,从彗核流出时的挥发物中的水占据比例高达90%。在H2O母体分子主要是通过光解和一个更小的程度上被破坏。相比光化学,太阳风在水的破坏起到一个小角色。大的塵埃顆粒會沿著軌道散佈,而小的顆粒會被來自太陽的光壓推離,成為拖曳在後的彗尾。 彗髮使得彗星的外觀在望遠鏡的觀測下呈現「模糊」的容貌,因而很容易與恆星區別。美國的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星塵號太空船曾經深入威爾德二號彗星探測,並帶回彗髮中的顆粒樣本。.

新!!: 小行星118401和彗髮 · 查看更多 »

彗星

彗星(Comet,有時也被誤記為慧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他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會超過16公里。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週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 。長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歐特雲,這是在古柏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週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著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只在於存在著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髮(在中央包圍著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電漿和光壓作用,從彗髮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著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94顆,其中大約有1,500顆是克魯茲族彗星和大約484顆短週期彗星,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氣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古代也有彗星出现的记录,古人一般認為彗星是凶兆。.

新!!: 小行星118401和彗星 · 查看更多 »

彗星133P

彗星133P(133P/Elst-Pizarro),是一顆週期彗星。 於1979年發現,最初認為是小行星,臨時名稱為1979 OW7,其後編為7968。它的軌道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離心率為0.165。但在1996年,由天文學家艾瑞克·怀特·埃尔斯特和Pizarro拍得的照片顯示,該天體在通過近日點時出現彗尾。 除此彗星外,尚有四顆天體同時列入小行星和彗星的名單中,分別為(2060)開朗.

新!!: 小行星118401和彗星133P · 查看更多 »

儒略年

儒略年(符號:a)是天文學中測量時間的測量單位,定義的數值為365.25天,每天為國際單位的86400秒,總數為31,557,600秒。這個數值是西方社會早期使用儒略曆中年的平均長度,並且是這個單位的名稱。然而,因為儒略年只是測量時間的單位,並沒有針對特定的日期,因此儒略年與儒略曆或任何其他的曆都沒有關聯,也與許多其他型式年的定義沒有關聯。.

新!!: 小行星118401和儒略年 · 查看更多 »

儒略日

儒略日(Julian Day)是在儒略週期內以連續的日數計算時間的計時法,主要是天文學家在使用。 儒略日數(Julian Day Number,JDN)的計算是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中午開始,包含一個整天的時間,起點的時間(0日)回溯至儒略曆的西元前4713年1月1日中午12點(在格里曆是西元前4714年11月24日),這個日期是三種多年週期的共同起點,且是歷史上最接近現代的一個起點。例如,2000年1月1日的UT12:00是儒略日2,451,545。 儒略日期(Julian date,JD)是以格林威治標準時中午12:00的儒略日加上那一天的瞬時時間的分數。儒略日期是儒略日添加小數部分所表示的儒略日數"Resolution B1" 1997.

新!!: 小行星118401和儒略日 · 查看更多 »

冰,也就是凍結成固態的水。取決於冰內含的雜質(如土壤或氣泡顆粒),冰可以是透明的、或著帶有一點不透明的藍白色。 在太陽系中冰的含量非常豐富。從最接近太陽的水星,到離太陽極遠的歐特雲,都會生成冰。在太陽系以外的地方,英文稱“凍結成固態的水”為"interstellar ice"(星際冰)。冰在地球表面存量極大 - 尤其是在極地地區和雪線以上- 而且,作為地表沉澱物和沉積物的一種常見形式,冰在地球的水循環和氣候上起著關鍵的作用。它可能以雪花、冰雹、霜、冰錐或冰柱......等形式出現。 冰分子可依溫度和壓力,表現出高達十六種不同的形態(分子堆疊形狀)。當水被迅速冷卻後,根據其經過的壓力和溫度,可生成多達三種不同型態的“冰”。當水慢慢冷卻,到達20K以下(約−253.15℃)時,量子穿隧效應可能引起宏觀的量子現象。幾乎所有在地球表面和大氣層裡的冰,都是六角形晶體結構; 相較之下,地表只會產生微量的立方體形冰。其中最常見的生成方式為:當液態水在標準大氣壓(1atm)下冷卻到低於0°C(273.15K,32°F)時,產生六角形晶體冰。冰也可通過水蒸汽直接沉積(凝華),如霜的形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冰變成水的過程被稱為熔化,而從冰直接變成水蒸的過程則被稱為昇華。 冰在各種地方都被廣泛地運用著,包括製冷、冬季運動、和做成冰雕等。.

新!!: 小行星118401和冰 · 查看更多 »

冒纳凯阿火山

冒纳凯阿火山(Mauna Kea,意為「白山」)是位于夏威夷群島的一座火山,是形成夏威夷島的五座火山之一,冬季這里山頂有積雪。从位于水下的山脚到顶峰高度为10,203公尺,山上有13個天文台。 位于一州立公园(面积202公顷)中心的休眠火山冒纳凯阿峰,海拔4,207.3公尺,冒纳凯阿意为“白色山峰”,因其顶部常年积雪而得名。圆形山顶跨度为48公里,有无数火山锥。冒纳凯阿峰流出的熔岩覆盖了其西北科哈拉山的南面山坡,而其自身的西面和南面山坡却被从附近冒纳罗亚活火山流出的熔岩所掩埋。在冰川时代,一座厚约75公尺的冰川覆盖山峰,在3,970公尺的高度形成了怀奥湖。山坡高3,780公尺处,有若干洞穴,古代夏威夷人曾从这些洞穴中采掘玄武岩用于制作扁斧和其他切割工具。波哈库洛阿(2,440公尺)有滑雪和狩猎营地。.

新!!: 小行星118401和冒纳凯阿火山 · 查看更多 »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或稱--(英式Cubic Centimetre,美式Cubic Centimeter,CC),為体积或容积的计量单位。用於体积时,符号通常写作\mbox^3;用於容积时,符号通常写作\mbox。 1立方厘米相当于一个长、宽、高皆為1厘米的立方体的体积。.

新!!: 小行星118401和立方厘米 · 查看更多 »

熱力學溫標

#重定向 热力学温标.

新!!: 小行星118401和熱力學溫標 · 查看更多 »

軌道

軌道可以指:.

新!!: 小行星118401和軌道 · 查看更多 »

軌道離心率

在天文動力學,架構在標準假說下的任何軌道都必須是圓錐切面的形狀。圓錐切面的離心率,軌道離心率是定義軌道形狀的重要參數,而且定義了絕對的形狀。離心率可以解釋為形狀從圓形偏離了多少的程度。 架構在標準假說下,離心率(偏心率,e\,\!)是嚴格的定義了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並且有如下的數值:.

新!!: 小行星118401和軌道離心率 · 查看更多 »

雙子星天文台

雙子星天文台(有譯雙子座望遠鏡)是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智利、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国共同建造的两台位于不同地点、完全相同的望远镜,口径为8.1米。其中一台位于北半球的夏威夷,称为北双子望远镜,另一台位于智利海拔2950米的帕穹山,称为南双子望远镜。 北双子望远镜也称为Frederick C. Gillett望远镜,位于美国夏威夷的毛納基山山顶,海拔4200米,于1999年6月建造完成,2000年投入使用,控制中心位于夏威夷大学在希罗(Hilo)的校园内。 南双子望远镜位于智利的帕穹山,海拔2950米,于2000年开始使用,控制中心位于智利拉希雷納(La Serena)的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内。 兩架望遠鏡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天區。双子望远镜主镜的厚度为20厘米,表面镀了在红外波段具有良好反射能力的银,观测室的内表面涂了铝反射层,目的是获得稳定的热环境。望远镜还安装了主动光学、自适应光学、激光导星系统,整个计划耗资为1.84亿美元,其中美国投资50%,英国25%,加拿大15%,智利5%,阿根廷和巴西各占2.5%,并根据所占份额向各国分配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具体管理工作由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负责实施。.

新!!: 小行星118401和雙子星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Giga

Giga可以指代:.

新!!: 小行星118401和Giga · 查看更多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coln Near-Earth Asteroid Research,LINEAR) 計畫是由美國空軍、美國太空總署及麻省理工大學的林肯實驗室所組成,而其簡稱多譯為「麗妮兒或林尼爾」。該小組成立於1998年,其目的是尋找及記錄對地球存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從1998年起,很負責的檢測出大部份的小行星,直到被卡特林那巡天系統超越。迄2007年12月31日,LINEAR已經檢測到226,193顆新天體,其中包括2019顆近地小行星和236顆彗星。LINEAR所有的發現都是使用機器人望遠鏡。 最初的測試場所可以回溯到1972年,而在1980年代初期,原型建設完成,林肯實驗室的實驗測試系統:ETS(新墨西哥州,MPC天文台代碼704)。1996年,LINEAR計畫開始運作一個近地天體(NEO) 的發現裝置,使用1米口徑的地基光電深空監控(Ground-based Electro-Optical Deep Space Surveillance,GEODSS)望遠鏡。這種廣角的光學望遠鏡是空軍設計來觀察地球軌道上的太空船。LINEAR計畫使用的GEODSS是林肯實驗室實驗測試網站位於新墨西哥州索柯洛白砂導彈靶場的儀器,然後資料送至位於麻塞諸塞州列星頓漢斯科姆空軍基地的林肯實驗室。 在1997年3月至7月,一個1024 × 1024 像素的電荷耦合元件(CCD)檢測器進行視野測試,而這個探測器的視野僅約望遠鏡視野的五分之一,就發現了4顆近地天體。在1997年10月,一個由1960 X 2560像素構成的CCD,完整的涵蓋了望遠鏡2平方度的視野,在使用中共成功的發現9顆新的近地天體。從1997年11月至1998年1月的,在這兩個大型和小型的CCD檢測器的使用期間,又增加了5顆近地天體。 從1999年10月開始,第2架1米望遠鏡也加入搜尋的工作。在2002年,第3架口徑0.5米的望遠鏡被加入線上以提供這兩架1米望遠鏡發現天體的後續追蹤。目前,LINEAR望遠鏡每天晚上沿著黃道觀察預測中最可能有近地天體進入的區域五次,以搜尋這些區域內的近地天體。CCD的靈敏度,和相對快速的資料輸出,使LINEAR每個夜晚的檢測都可以覆蓋大部份的天空。目前,LINEAR計畫仍然負責近地天體的主要發現。 這個計畫的首席研究員是格蘭特·斯托克,共同研究員包括珍妮佛·埃文斯和埃里克·皮爾斯。 除了發現數以萬計的小行星(迄2007年12月31日為225,957顆小行星),LINEAR也發現、共同發現或再發現一些週期彗星,包括:11P/坦普爾-斯威夫特-林尼爾彗星、146P/Shoemaker-LINEAR、148P/Anderson-LINEAR、156P/Russell-LINEAR、158P/Kowal-LINEAR、160P/林尼爾(LINEAR 43)、165P/林尼爾(LINEAR 10)、和176P/LINEAR(LINEAR 52,118401 LINEAR:在分類上暨是彗星也是小行星的5顆天體之一)。.

新!!: 小行星118401和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 · 查看更多 »

气体

气体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其他三种分别为固体、液体、等离子体)。气体可以由单个原子(如稀有气体)、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如氧气)、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分子(如二氧化碳)等组成。气体混合物可以包括多种气体物质,比如空气。气体与液体和固体的显著区别就是气体粒子之间间隔很大。这种间隔使得人眼很难察觉到无色气体。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沒有固定。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 氣體的特性介於液體和等离子体之間,氣體的溫度不會超過等离子体,氣體的溫度下限為簡併態夸克氣體,現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高密度的原子氣體冷卻到非常低的低溫,可以依其統計特性分為玻色氣體和費米氣體,其他相態可以參照相態列表。.

新!!: 小行星118401和气体 · 查看更多 »

新墨西哥州

新墨西哥州(納瓦霍語:Yootó Hahoodzo;New Mexico;Nuevo México)是美國西南方的一州,它曾是墨西哥的一省。該州有許多西班牙裔的居民,亦有不少的美國原住民。因此具有相當獨特的文化。它也是美國唯一官方州名有兩個語言的州份。該州郵政簡寫為NM,它的首府是聖菲。.

新!!: 小行星118401和新墨西哥州 · 查看更多 »

拱點

拱點(apsis,複數為apsides)是指一个物体的运动轨道的极端点;在天文學中,这个词是指在橢圓軌道上運行的天體最接近或最遠離它的引力中心(通常也就是系統的質量中心)的點。 最靠近引力中心的點稱為近拱點(periapsis)或近心點(pericentre),而距離最遠的點就稱為遠拱點(apoapsis)或遠心點(apocentre)。連接近拱點和遠拱點的直線稱為拱點線,是橢圓的長軸,也是橢圓內最長的直線段。 連接近拱點與遠拱點的直線稱為拱點線。橢圓的長軸與拱點線同線。 以下是用於辨識橢圓軌道的項目:.

新!!: 小行星118401和拱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176P/林尼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