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密特拉教

指数 密特拉教

羅浮宮博物館) 密特拉教(Mithraism),也被稱為密特拉密教、密特拉秘儀(Mithraic mysteries),是一支以主神密特拉斯(Mithras)為信仰中心的秘密宗教,大約西元一世紀至西元四世紀盛行於羅馬帝國境內。宗教靈感來自波斯人對主神密特拉(,原始印度-伊朗語寫法為Mitra)的敬拜,雖然希臘的密特拉斯(Mithras)是與一個新的和獨特的(宗教)形象聯繫著,並且在波斯與希腊、罗马之間信仰傳播階段的连续性是被(學者)所讨论著。Beck, Roger (2002-07-20).

221 关系: AnatoliaAnaxyridesAsia Minor加里恩努斯加濟安泰普努米底亞Attis埃及 (羅馬行省)埃塞俄比亚原始印度-伊朗語卢浮宫印度-伊朗語族口头传统古希臘神廟古希臘神廟列表古罗马古罗马文学古羅馬宗教史學方法史料双子座双耳瓶參宿四吠陀文化塞勒涅塗鴉墨丘利大不列顛島大犬座大马士革大英博物馆天蝎座天龍座太陽外道奧利振奧菲斯蛋奧菲斯教奧斯提亞安提卡奇里乞亚宗主教宇宙安德洛墨達安条克一世安條克一世 (科馬基尼)密特拉密特拉寺小犬座尤利安尼禄...屠牛像居鲁士二世巨爵座巨蛇座巫覡 (古希臘)巴比伦上日耳曼尼亞不列顛尼亞 (羅馬行省)帝烏斯主格主教冠希臘羅馬密教希臘英雄崇拜帕薩爾加德三角座亚历山大大帝康茂德五車二以利亞仲夏節伊西斯伊朗伊朗歷史弗里吉亚无边便帽彌勒菩薩佛日山脈御夫座俄刻阿诺斯圣诞节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國際標準期刊號刻赤喜帕恰斯哈德良长城冥界 (希臘神話)凯撒 (头衔)商神杖公雞克里米亞克洛诺斯国际标准书号BCEBridegroomCorax石榴石火炬火星獵戶座珀耳修斯琐罗亚斯德琐罗亚斯德教祭壇福玻斯秘法家科馬基尼王國第十五阿波罗军团米坦尼米特里達梯六世米特拉達梯戰爭維也納綜攝维吉尔维纳斯罗马罗马共和国美茵茨羅馬帝國羅馬元老院羅馬重標槍猶太 (羅馬行省)父親特土良狮子座狄奧多西一世白羊宮DoiDura Europas莎草纸遺物聖彼得聖經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聖額我略·納齊安聖餐禮菲亚诺罗马诺萨图尔努斯馬可·奧里略角宿一黃道十二宮黃道帶默西亞 (羅馬行省)迪堡錫比烏阿卡狄奧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阿契美尼斯阿尔达希尔二世阿庇安阿弥陀佛阿胡拉·馬茲達阿里曼阿提斯阿斯克勒庇俄斯赫利俄斯赫耳墨斯赛达 (黎巴嫩城市)鑲嵌藝術蒂嫩释迦牟尼至點金牛座金星釋聖嚴镰刀长蛇座色诺芬苏达辞书英仙座雅各布·伯克哈特雅利安人雙輪戰車考泰斯與考托佩斯HinduismJSTORLionManicheism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MitraPhrygian capSicSoldierTimișoara柏拉图主义查士丁尼一世柯羅諾斯柴樂諾波恒星杜拉歐羅普斯梨俱吠陀梵语梅斯歐內斯特·勒南歲差 (天文)歷史學家比利時高盧油灯泰恩河畔纽卡斯尔法厄同法尤姆法鼓山法涅斯渡鴉游斯丁漢斯·迪特爾·貝茨朱庇特月球月相戴克里先戈耳工海螯蝦海豚新郎早期基督教摩尼教摩德納教父 (基督教歷史)慈悲托加拜火教普魯塔克 扩展索引 (171 更多) »

Anatolia

#重定向 安那托利亞.

新!!: 密特拉教和Anatolia · 查看更多 »

Anaxyrides

#重定向 褲.

新!!: 密特拉教和Anaxyrides · 查看更多 »

Asia Minor

#重定向 安那托利亞.

新!!: 密特拉教和Asia Minor · 查看更多 »

加里恩努斯

普布里烏斯·利奇尼烏斯·埃格納提烏斯·加里恩努斯(Publius Licinius Egnatius Gallienus,約218年-268年),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在253年-260年與父親瓦勒良成為帝國的共治者;在瓦勒良兵敗波斯被俘之後,260年-268年為帝國的皇帝。 加里恩努斯面對羅馬帝國在三世紀危機高潮,帝國發生分崩離析的現象:261年高盧帝國分裂,267年巴爾米拉王國實值獨立;各地層出不窮的篡位事件,以及蠻族的不斷入侵。在他當政期間,政軍分離原則確立,國家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致使羅馬面臨生產力低落的情況。268年,軍人發動政變,加里恩努斯在米蘭被殺。.

新!!: 密特拉教和加里恩努斯 · 查看更多 »

加濟安泰普

加濟安泰普(Gaziantep),又名安泰普,是土耳其的一座城市,也是仍有人居住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可追溯到前3650年。截至2010年,加濟安泰普的城市圈范围包括整个加濟安泰普省,人口达到130万,由此也成为土耳其第六大城市。 加濟安泰普位居土耳其城市阿达纳东北185公里和叙利亚城市阿勒颇以北127公里处。由於鄰近敘利亞邊境,它成為了聯合國接收敘利亞難民的第一線城市。.

新!!: 密特拉教和加濟安泰普 · 查看更多 »

努米底亞

努米底亞(前202年-前46年)是一個古羅馬時期的柏柏爾人王國,如今這一國家已經消亡。其領土大約相当于現今的阿爾及利亞东北以及突尼西亞的一部分(皆位於北非)。當時以出產精銳騎兵聞名。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就是以努米底亞騎兵打下早期多場戰爭的勝利,後來也因努米底亞騎兵投向羅馬而戰敗。其後,努米底亞先後成為了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和附庸國。努米底亞王國具體的位置是在現今的阿爾及利亞東部邊境地區。其領土西端與羅馬帝國的另一行省毛里塔尼亞接壤(即現今的阿爾及利亞),東端則與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行省(迦太基故地,即現今的突尼斯)接壤,其領土北臨地中海,南接撒哈拉沙漠。其民族構成為努米底亞人。.

新!!: 密特拉教和努米底亞 · 查看更多 »

Attis

#重定向 阿提斯.

新!!: 密特拉教和Attis · 查看更多 »

埃及 (羅馬行省)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在击败其劲敌马克·安东尼,废除克麗歐佩特拉七世埃及女王之位后,吞并了托勒密埃及,并将其纳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作为罗马行省的埃及包括了除西奈半岛之外现今埃及的大部。埃及行省西邻克雷塔和昔兰尼加行省,东接犹太行省(后为阿拉伯行省)。埃及行省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谷物生产地。.

新!!: 密特拉教和埃及 (羅馬行省) · 查看更多 »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የኢትዮጵያ ፈደራላ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通称埃塞俄比亚(ኢትዮጵያ,,),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立特里亚接壤,東部與吉布提及索马里接壤,西部與苏丹及南苏丹接壤,南部與肯尼亚接壤。埃塞俄比亚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以及繼尼日利亚以后,人口最多的非洲國家,有接近1億居民。埃塞俄比亚土地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亚的斯亚贝巴。 19世紀末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勢力,保护並維持其君主制國统的非洲國家。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推翻以後,衣索比亚廢除君主制,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的军政府,并成為名义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直至1990年才宣布放棄社会主義制度。1991年,亲阿尔巴尼亚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通过武装斗争上台,执政至今。非洲联盟总部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在1980年代以前,埃塞俄比亚居住着大量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稱為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國後,他们便逐渐離開埃塞俄比亚移居以色列。.

新!!: 密特拉教和埃塞俄比亚 · 查看更多 »

原始印度-伊朗語

原始印度-伊朗語(PII)是重構的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祖語。假定講這個語言的人生活在前3千年,并聯繫於早期的安德罗诺沃文化考古範圍界限。 原始印度-伊朗語是噝音語言,可能晚於后期的原始印歐語不到一千年,早於后來的梨俱吠陀的吠陀梵語不到一千年。它是印度-雅利安語支、伊朗語支、達爾德語支和奴利斯塔尼语支的祖先語言。.

新!!: 密特拉教和原始印度-伊朗語 · 查看更多 »

卢浮宫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边,原是法国的王宮,现在是卢浮宫博物馆,常年展出的展品数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艺术作品与考古文物。.

新!!: 密特拉教和卢浮宫 · 查看更多 »

印度-伊朗語族

#重定向 印度-伊朗语族.

新!!: 密特拉教和印度-伊朗語族 · 查看更多 »

口头传统

口头传统是一种由口头来一代代传播的文化资料及传统。Vansina, Jan: Oral Tradition as History, 1985, James Currey Publishers, ISBN 0-85255-007-3, 9780852550076; at page 27 and 28, where Vasina defines oral tradition as "verbal messages which are reported statements from the past beyond the present generation" which "specifies that the message must be oral statements spoken, sung or called out on musical instruments only"; "There must be transmission by word of mouth over at least a generation".

新!!: 密特拉教和口头传统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神廟

位於希臘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 希臘神廟(古希臘語:ὁ ναός,ho naós,“居所”;語義有別於拉丁文templum以及英文“temple”(“神廟、寺廟、廟宇”),也名為希臘神殿。在古希臘宗教中的希臘聖所內是為安座眾神神像的神聖建築結構。神廟內部不是做為集會的空間,因為奉獻給諸尊神明的供奉與儀式是在神廟外面舉行得。神廟常常必須使用到祈願奉獻物()。在希臘建築中祂們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及很廣泛普及的建築形式。此外西亞以及北非在希臘化時代中的王國,一座神廟搭建完成的宗教意向通常是為了延續遵循著當地的文化傳統。甚至連在當地的一個希臘人所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力也是明顯可見得,像這樣的建築結構一般認為是與希臘神廟分屬不同的建築系統。這些神廟建築採納的典範方面,譬如說,關於希臘─帕提亞(Graeco-Parthian)以及巴克特里亞的神廟即是,或是關於埃及托勒密之典範,埃及托勒密時代的神廟祂是遵循古埃及宗教(Ancient Egyptian religion)的傳統。還有很多傳統的希臘神廟方位都是朝向著東方的天象。.

新!!: 密特拉教和古希臘神廟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神廟列表

本條目主旨在於介紹各地區的希臘神廟,如欲詳細了解神廟內部建築規模請參閱古希臘神廟條目。 雅典奧林匹斯宙斯神廟(Temple of Olympian Zeus, Athens,公元前174年到公元132年);以及帕德嫩神廟(Parthenon,公元前447年到公元前432年)的景觀。 這裡所陳述的古希臘神廟列表是希臘人由西元前六世紀到西元二世紀之間的神殿建築,這眾多神廟遍佈於希臘大陸以及愛琴海諸島(Aegean Islands)、小亞細亞(Asia Minor)、西西里島(Sicily)還有義大利等處的希臘城鎮;無論如何,凡是古希臘殖民地必定為希臘文化所及之處,當地一定會建立神廟作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的中心。 古希臘建築有他自己相當標準的規格體系,建造規格是(Post and lintel)。柱樑結構有三種明確的格式: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遍及在全希臘、西西里島與義大利,是希臘最早發展的樑柱格式;這款格式的特點是樸實,圓柱巨大但沒有柱礎,以及擁有一個寬闊、樸素的柱頂。圓柱有凹槽設計,但是與其他柱式相比凹槽深度比較不深。Stokstad, p. 165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源自小亞細亞,也成為希臘建築的典範;此柱式特點是柱身纖細、柱子高聳,柱頂造型優雅。愛奧尼柱式高度比例是他的柱礎直徑的9倍(多立克柱式的比例則是5½比1)。柱子的凹槽比較深而且凹槽與凹槽之間的距離接近加上從圓柱平面突起的所謂“帶狀裝飾(fillets)”。圓柱直立於帶有美麗雕飾的柱礎上還有最具特色的象徵在於柱頂刻有雙螺旋紋路裝飾,渦捲式造型被比喻像是牡羊角或是棕櫚樹的葉子。此名為渦形裝飾(volutes)。Stokstad, p. 165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是從西元前600年開始發展的。另外加上第三種樑柱是從愛奧尼柱式變化而來且最為瑰麗的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這款柱式在將近西元前450年左右開始發展,Stokstad, pp.

新!!: 密特拉教和古希臘神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新!!: 密特拉教和古罗马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学指纪元前后繁荣于古罗马政权(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治下的文学。其主要语言是拉丁语。尽管古罗马共和国诞生于公元前510年(摆脱伊特鲁利亚王朝的统治),但按照惯例,真正意义上的古罗马文学则从公元前240年算起。.

新!!: 密特拉教和古罗马文学 · 查看更多 »

古羅馬宗教

古罗马宗教指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合法宗教之前罗马人的宗教信仰。罗马人相信,每样东西都由神支配,宗教的目的是获得神协助和垂怜。用祈祷和奉献来博取神的好感,往往在专为具体某些神设的寺庙里进行,并由祭祀主持。罗马主祭祀是国家宗教的领袖,称为大祭司;在其他祭司集团中显要的是占卜师。最早的罗马诸神是天神朱庇特、战神马尔斯、以及基林努斯。许多其他的神借自古希腊宗教或与希腊诸神有关,编入罗马神话中的故事往往直接取自希腊神话。.

新!!: 密特拉教和古羅馬宗教 · 查看更多 »

史學方法

史學方法(Historical method)為歷史研究的方法學,是任何一位從事歷史研究工作者必須學習的課程。它是帶領一個研究者能夠正確掌握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訓練,也因此許多學術單位相當重視史學方法。史學方法有一個特點,這種訓練的方式往往會和哲學思想所領導,也因為這一原因,哲學思想體系的境界,往往會決定歷史研究結果的不同。史學方法的核心在於考証的學問,因為歷史的主旨在於實事求是,因此研究歷史必須建立在真正的史料基礎上,如此的研究價值才有意義。.

新!!: 密特拉教和史學方法 · 查看更多 »

史料

史料即可據以研究或討論歷史的東西。史料的形式和分類非常廣泛,也沒有一定的形式,某事物是否為史料、或其史料價值高低,通常必須由歷史學家依其專業知識自行判斷。.

新!!: 密特拉教和史料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

双子座(Gemini,天文符号:♊)黄道带星座之一,面积513.76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1.245%,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三十位。双子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47颗,最亮星为北河三(双子座β),视星等为1.14。每年1月5日子夜双子座中心经过上中天。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和他的妹妹卡罗琳·赫歇尔在双子座H附近发现天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在双子座δ附近發现冥王星。美国的双子星座计划就是以双子座来命名的。.

新!!: 密特拉教和双子座 · 查看更多 »

双耳瓶

双耳瓶是一类陶瓷瓶,具有两只把手以及细长的颈部结构。双耳瓶首先在前15世纪出现于今叙利亚地区,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被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用于运送与存储葡萄、酒、橄榄油、食用油、谷物、橄榄、鱼类等。后来,人们生产了一些高品质的手绘双耳瓶,用于大量社会礼仪用途。这些双耳瓶不同于其他强调功能的双耳瓶,装饰更具艺术性,常被用作奖励。.

新!!: 密特拉教和双耳瓶 · 查看更多 »

參宿四

参宿四(Betelgeuse),也就是拜耳命名法中著名的獵戶座α(α Orionis或α Ori),是全天第九亮星,也是獵戶座第二亮星,只比鄰近的参宿七(獵戶座β)暗淡一點。它有著明顯紅色的半規則變星,視星等在0.2至1.2等之間變化著,是變光幅度最大的一等星。這顆恆星標示著冬季大三角的頂點和冬季六邊形的中心。 在分類上,参宿四是一顆紅超巨星,並且是已知最大和最亮的恆星之一。如果它位於太陽系的中心,它的表面會超越小行星帶,並可能抵達並超越木星的軌道,完全地席捲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但是,在上個世紀對参宿四的距離估計從180光年至1,300光年不等,因此對其直徑、光度和質量的估計是很難被證實的。目前認為参宿四的距離大約是640光年,平均的絕對星等是-6.05。 而事实上,有关参宿四的质量始终有争议,有的资料显示它的质量不过太阳的14至15倍,但也有的资料认为它的质量达到太阳的18至19倍甚至20倍的,而这种质量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测量距离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在1920年,参宿四是第一顆被測出角直徑的恆星(除太陽之外)。從此以後,研究人員不斷使用不同的技術參數和望遠鏡測量這顆巨星的大小,而且經常產生衝突的結果。目前估計這顆恆星的視直徑在0.043~0.056角秒,作為一個移動的目標,参宿四似乎周期性的改變它的形狀。由於周邊昏暗、光度變化(變星脈動理論)、和角直徑隨著波長改變,這顆恆星仍然充滿了令人費解的謎。参宿四有一些複雜的、不對稱的包層,引起巨大的質量流失,涉及從表面向外排出的龐大冠羽狀氣體,使事情變得更為複雜。甚至有證據指出在它的氣體包層內有伴星環繞著,可能加劇了這顆恆星古怪的行為。 天文學家認為参宿四的年齡只有1,000萬年,但是因為質量大而演化得很快。它被認為是來自獵戶座OB1星協的奔逃星,還包含在獵戶腰帶的参宿一、参宿二、和参宿三等0和B型晚期恆星的集團。以現行恆星演化的晚期階段,預料参宿四在未來的數百萬年將爆炸成為II型超新星,並變成一顆中子星。.

新!!: 密特拉教和參宿四 · 查看更多 »

吠陀文化

吠陀文化(约前16世纪—前7世纪)是指吠陀經典所记载和反映的印度历史时期文化。透過吠陀經典的古梵文史料,所謂的吠陀經典即指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闥婆吠陀,加上梵書和奧義書又稱六吠陀。古代印度由奧族、达罗毗荼人及古印度人等多族,逐漸形成其思想與文化。當時,由古印度婆羅門主宰的社會形成吠陀文化,並延續古婆羅門教。吠陀文化反映當時印度人日常生活的寫照以及人們對神靈天上的美好嚮往,後期的吠陀思想出現提倡酒的文化,開始鼓勵人們飲酒,後期婆羅門教徒的祭司們甚至認為,飲酒可以讓人獲得解脫、重新回到大梵天與梵天合一的最佳方法。 Category:印度文化.

新!!: 密特拉教和吠陀文化 · 查看更多 »

塞勒涅

塞勒涅(Σελήνη,月亮)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她的对应者是卢娜。.

新!!: 密特拉教和塞勒涅 · 查看更多 »

塗鴉

塗鴉指在公共、私有設施或牆壁上的人為和有意圖的標記。塗鴉可以是圖畫,也可以是文字。未經設施擁有者許可的塗鴉一般屬违法或犯罪行為。 「塗鴉」一詞除了作為"Graffiti"的中譯外,中國書法的題字,也有在下款署以「某某塗鴉」代替「某某題」的做法,以示謙卑(習慣上,書法到了一定水平的才能署以「某某題」)。 塗鴉早於一些文明古國如古希臘和羅馬帝國便有存在。如果把塗鴉定義得再廣一些,史前時期的人們在洞穴中塗上的壁畫也可算是塗鴉。 時至今日,「塗鴉」在一定程度上為這種街頭藝術賦予一定認受性。不然,這些作品的稱呼將會是「亂畫」「畫狗屎」或「塗污」。 塗鴉在英語中是以複數Graffiti表示。其單數詞為graffito。兩字均由意大利文借用得來,並且都是起源於希臘文γραφειν(graphein),意指「書寫」。關於這個字何時和如何改為代表「塗鴉」的意思,歷史學家並沒有定論。.

新!!: 密特拉教和塗鴉 · 查看更多 »

墨丘利

墨丘利(拉丁語:Mercurius)是罗马神话中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耳墨斯(Hermes)。他的形象一般是头戴一顶插有双翅的帽子,脚穿飞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飞。墨丘利是丘比特和迈亚的儿子,是医药、旅行者、商人和小偷的保护神。 此外,由於水星在天上運行的速度很快,所以亦用了他的名字而命名。 M M M Category:詭計神.

新!!: 密特拉教和墨丘利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Breatainn Mhòr;Prydain Fawr;Breten Veur)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屿,面積,是全世界第九大岛屿,也是欧洲最大的岛屿。2008年中统计人口共5,960万,在各岛屿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印尼的爪哇岛和日本的本州岛。 整个岛屿都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统治,并且联合王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在大不列颠岛,所以“大不列颠”有时被用来指代整个联合王国。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它们的首府伦敦、爱丁堡及加的夫都在岛上。 安妮女王时期的1707年5月1日,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合并组成了大不列颠王国,直到1801年大不列颠王国又和爱尔兰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从中独立,王国又变成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新!!: 密特拉教和大不列顛島 · 查看更多 »

大犬座

大犬座(Canis Major)是一个位于天球南部的星座,是现代88个星座和托勒密定义的48个星座之一。它在拉丁文中的名字是大犬(great dog),与之对应的是小犬(lesser dog),分别指大犬座和小犬座。此外,银河经过了大犬座区域,其边界内有好几个疏散星团,最著名的是M41。 大犬座内有天狼星,由于其距离太阳系较近(8.6光年),并且自身也具有一定亮度(绝对星等1.42),因此是地球上夜空中最亮的恒星。相比之下,该星座内其他较亮的恒星则是距离较远的高亮度恒星。 视星等为1.5的弧矢七(大犬座ε)是大犬座内第二亮的恒星,也是夜空中最强的极紫外辐射来源。 接下来较亮的是视星等为1.8的黄-白F型超巨星弧矢一(大犬座δ),视星等为2.0的蓝-白巨星军市一(大犬座β),视星等为2.4的蓝白超巨星弧矢二(大犬座η),视星等为3.0的白色光谱联星孙增一(大犬座ζ)。 该星座内还有红色特超巨星大犬座VY,是已知的最大的恒星之一,而同样位于该星座内的中子星 半径仅为5公里。.

新!!: 密特拉教和大犬座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新!!: 密特拉教和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是一座於英國倫敦的綜合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博物馆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汉斯·斯隆(1660至1753年)爵士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收藏家,1753年他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1000件,还有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根据他的遗嘱,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这些藏品最后被交给了英国国会。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的资金後,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伦敦市区附近的蒙塔古大楼(Montague Building)成立並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倾向于收集自然历史标本,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到了19世纪初,蒙塔古大楼已经显得不敷使用了。于是1824年博物馆决定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並在1840年代完成,舊蒙塔古大楼不久後便被拆除。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裡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 由于空间的限制,1880年大英博物馆将自然历史标本与考古文物分离,大英博物馆专门收集考古文物。1973年,博物馆再次重新劃分,将书籍、手稿等内容分离组成新的大英图书馆。 大英博物馆历史上除了1972年的几个月外,一直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2002年博物馆面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由于馆员抗议裁员,博物馆甚至被迫关闭了几天。几个星期后,一个希腊雕像失窃,主要原因是保安人员的缺乏。.

新!!: 密特拉教和大英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天蝎座

天蝎座(Scorpius,天文符号:♏),是一个位于南天球的黄道带星座之一,面积496.78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1.204%,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三十三。每年6月3日子夜天蝎座中心经过上中天。天蝎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62颗,最亮星为心宿二(天蝎座α),视星等为0.96,是全天第十五亮星。.

新!!: 密特拉教和天蝎座 · 查看更多 »

天龍座

#重定向 天龙座.

新!!: 密特拉教和天龍座 · 查看更多 »

太陽

#重定向 太阳.

新!!: 密特拉教和太陽 · 查看更多 »

外道

外道(梵文:tirthika;巴利文:titthiya)為一個佛教的翻譯名詞,與被稱為內道的佛教裡佛陀所說的教法相對,取名源於其所傳真理異於佛教的宗教組織。.

新!!: 密特拉教和外道 · 查看更多 »

奧利振

俄利根(Ὠριγένης Ōrigénēs.,Origenes Adamantius,),或譯奧利金、奧利振,生於亞歷山大港,卒於該撒利亞,是基督教中希臘教父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亞歷山太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為神学家和哲学家。在神學上,他採用希臘哲學的概念,提出「永恆受生」的概念來解說聖父與聖子關係,對基督教影響至今。他的著作對基督教神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他的數項神學主張被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中被定為異端,因此包括天主教會與東方正教會皆未將他列為聖人。.

新!!: 密特拉教和奧利振 · 查看更多 »

奧菲斯蛋

#重定向俄耳甫斯蛋.

新!!: 密特拉教和奧菲斯蛋 · 查看更多 »

奧菲斯教

#重定向 俄耳甫斯教.

新!!: 密特拉教和奧菲斯教 · 查看更多 »

奧斯提亞安提卡

奧斯提亞安提卡(Ostia Antica)是位於義大利中部拉齊奧大區羅馬市奧斯提亞的一座古羅馬時期的港灣都市遺跡。由於砂石堆積,現在奧斯提亞安提卡距離海岸線已有3公里。在神話記載中,這裡在西元前7世紀時就已經有城市 。但按照實際考古記錄,這座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西元前4世紀初期。在西元前3世紀至2世紀時,這裡曾是羅馬海軍的主要據點。2世紀時,城市發展達到鼎盛時期。但由於砂石堆積導致港口淤塞,城市人口逐漸減少。羅馬帝國末期,奧斯提亞安提卡被廢棄。.

新!!: 密特拉教和奧斯提亞安提卡 · 查看更多 »

奇里乞亚

奇里乞亞(希腊语:Κιλικία、Kilikya),又譯基利家(新教)、基里基雅(天主教),也被称作小亚美尼亚,位於今日土耳其東南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塞浦路斯以北,東至旁非利亞,北至托魯斯山脈,地處於前往地中海的通道上,曾經是羅馬帝國一個貿易非常繁盛的地區。基督教使徒保羅出生於當時西利西亚的首府塔尔苏斯。 15世紀起,奇里乞亞受奧斯曼帝國統治。今天奇里乞亞分屬土耳其梅爾辛省、阿達納省和奧斯曼尼耶省。.

新!!: 密特拉教和奇里乞亚 · 查看更多 »

宗主教

宗主教(Πατριάρχης;Patriarcha),东正教在中文传统上习惯翻译为牧首,是實施主教制度的基督教宗派的一種神職人員職稱。 最初,宗主教是一位作为家父(pater familias)对某个扩展家庭行使专制的权力的男人。该种由年长男性对家庭进行支配的体系被称为父权(patriarchy)(Πατριάρχης)。这是一个希腊文词汇,由πατήρ (pater,意为“父亲”)和ἄρχων (archon,意为领导leader,首领chief,统治者ruler,国王king,等等) 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格被提及为三位以色列人的族长(patriarch,天主教中文译译法,或为“圣祖”),而他们生活的时期即被称为“族长时代”(Patriarchal Age)。它最初是在圣经的七十士譯本中获得了其宗教上的含义。 该词主要具有特殊的教会的多种含义。特别是,東方正教會、罗马天主教会(高于大总主教(Major Archbishop)和首席主教(primate))、东方亚述教会中最高等级的主教均称为“patriarchs”。此位patriarch的办公地以及教会的征役(由一个或更多的教省组成,尽管在他自己的(总)教区之外他经常没有可实施之司法权)被称为“宗主教区”(patriarchate)。从历史上说,宗主教可能经常是一个充当行政长官(Ethnarch)的合理人选,后者可在一个信奉其他教义的国家或帝国内代表由其宗教团体所形成的社区(如在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 宗主教是早期基督教在一些主要城市的主教的称号,他们的威望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其中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港、安条克、耶路撒冷等五個首要主教所領導的教會,又合稱為「五大宗主教區」(Pentarchy;亦稱為「五牧首聯合治理教會」)。当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方正教会分裂时,罗马的宗主教成为天主教的教宗,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为东正教普世大牧首。现今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现一至数名宗主教/牧首,特别是在历史形成的宗教中心更是如此,比如亚历山大宗主教。.

新!!: 密特拉教和宗主教 · 查看更多 »

宇宙

宇宙(Universe)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它包含了行星、恆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宇指空間,宙指時間。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其距離大約為;而整個宇宙的大小可能為無限大,但未有定論。物理理論的發展與對宇宙的觀察,引領著人類進行宇宙構成與演化的推論。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曾經提出宇宙學、天體演化學與,解釋人們對於宇宙的觀察。最早的理論為地心說,由古希臘哲學家與印度哲學家所提出。數世紀以來,逐漸精確的天文觀察,引領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以太陽系為主的日心說,以及經約翰內斯·克卜勒改良的橢圓軌道模型;最終艾薩克·牛頓的重力定律解釋了前述的理論。後來觀察方法逐漸改良,引領人類意識到太陽系位於數十億恆星所形成的星系,稱為銀河系;隨後更發現,銀河系只是眾多星系之一。在最大尺度範圍上,人們假定星系的分布,且各星系在各個方向之間的距離皆相同,這代表著宇宙既沒有邊緣,也沒有所謂的中心。透過星系分布與譜線的觀察,產生了許多現代物理宇宙學的理論。20世紀前期,人們發現到星系具有系統性的紅移現象,表明宇宙正在;藉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察,表明宇宙具有起源。最後,1990年代後期的觀察,發現宇宙的膨脹速率正在加快,顯示有可能存在一股未知的巨大能量促使宇宙加速膨脹,稱做暗能量。而宇宙的大多數質量則以一種未知的形式存在著,稱做暗物質。 大爆炸理論是當前描述宇宙發展的宇宙學模型。目前主流模型,推測宇宙年齡為。大爆炸產生了空間與時間,充滿了定量的物質與能量;當宇宙開始膨脹時,物質與能量的密度也開始降低。在初期膨脹過後,宇宙開始大幅冷卻,引發第一波次原子粒子的組成,稍後則合成為簡單的原子。這些原始元素所組成的巨大星雲,藉由重力結合起來形成恆星。 目前有各種假說正競相描述著宇宙的終極命運。物理學家與哲學家仍不確定在大爆炸前是否存在任何事物;許多人拒絕推測與懷疑大爆炸之前的狀態是否可偵測。目前也存在各種多重宇宙的說法,其中部分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著與現今宇宙相似的眾多宇宙,而現今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新!!: 密特拉教和宇宙 · 查看更多 »

安德洛墨達

安德洛墨達(古希臘語:Ἀνδρομέδα),希臘神話人物,衣索比亞公主。她的母親卡西俄珀亞曾驕傲地說安德洛墨達比所有的海中神女都美,因而觸怒海神波塞冬之妻安菲特里忒,安菲特里忒要波塞冬帮她报仇。波塞冬派出海怪刻托(鲸鱼座)摧毁衣索比亚。其父亲克普斯为此感到愤怒却别无他法,只能请求神谕。神谕揭示解救衣索比亚的方法就是献上安德洛墨达,為此她被拴在海岸邊一塊岩石上準備獻給刻托。碰巧珀耳修斯經過此地,用美杜莎的人头(据说任何生物对上她的眼就会石化)將她救出,之後兩人成為夫妻。仙女座的传说由此而来。.

新!!: 密特拉教和安德洛墨達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一世

安条克一世(救主)(希腊语:Αντίοχος ό Σωτήρ,),塞琉古帝国国王,前294年至前261年在位。 安条克一世是塞琉古帝国的建立者“胜利者”塞琉古一世和王后阿帕瑪的儿子。约从前294年至前281年,他与父亲共同统治帝国,前281年父亲去世后开始独自统治,安条克一世在位期間,帝國接連陷入與馬其頓王國安提柯二世的戰爭、安那托利亞的獨立、托勒密王朝的敘利亞戰爭、加拉太人入侵和敘利亞境內叛亂,使安条克不得安寧。 安条克一世即位後,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境內接連發生叛亂,安条克不得不停止與殺父仇人托勒密·克勞諾斯作戰,被迫放棄色雷斯等地,也無法掌控對比提尼亚和卡帕多細亞波斯王公的控制。 安条克一世致力發展東方貿易,曾派遣地理學家勘查裡海周圍地區,並继续执行使东方希腊化的帝國政策,在叙利亚等地建立了大批城市。當遊牧民族掠奪帝國東方領地後,安条克修復被入侵者破壞的設施,重建了三座都市。安条克一世与印度王公们保持和平,对孔雀王朝统治中亚予以默认;他(或者是其父塞琉古)曾向印度派出一位名叫代马库斯的使节,受到印度人的友好接待(接待这位使节的孔雀朝国王大概是宾头娑罗)。 前279年,東歐的凯尔特人(也许是来自高卢)。開始入侵希臘,安条克一世隨與凯尔特人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兩年後兩萬名凯尔特人進入小亞細亞,騷擾塞琉古帝國,前275年,安条克一世在戰場上最終在印度戰象投入下,才打败了侵入亚洲的凯尔特人(稱之為“加拉太人”,使愛奧尼亞的希臘城邦免於加拉太人的侵犯,而得到"救主"的稱號。當加拉太人入侵時,他鼓勵希臘人遷入帝國內,並在小亞細亞修建許多新城市,也在中亞修建城市(今梅爾夫),重新命名為安条克,來防禦帕提亚對帝國東部的威脅。 前279年,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二世侵占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前276年又入侵敘利亞北部,之後安条克一世把入侵者逐出,在托勒密二世與阿爾西諾伊二世結婚後,從前274年至前271年,托勒密王朝再與安條克一世作戰,即所谓第一次敘利亞戰爭。结果安條克一世被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打败。安条克一世被迫割让柯里敘利亞,塞琉古帝国因此失去了米利都和腓尼基。安条克一世企图吞并比提尼亚的计划也没有成功。 从前263年起,安条克一世与拍加马王國国王欧迈尼斯一世为争夺安纳托利亚而长期征战。而安條克一世本人則在前261年病逝。.

新!!: 密特拉教和安条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一世 (科馬基尼)

安條克一世(希臘語:о Αντίοχος Θεός Δίκαιος Επιφανής Φιλορωμαίος Φιλέλλην, 約, 前70年-前38年在位),是科馬基尼王國(位於現今土耳其東南部)最著名的國王。.

新!!: 密特拉教和安條克一世 (科馬基尼) · 查看更多 »

密特拉

密特拉(原始印度-伊朗語主格形式為*mitras,現代波斯語為میثره)是一個古老的印度-伊朗神祇。这一神祇原是阿利安人萬神殿裡共有的崇拜對象,在伊朗-阿利安人和印度-阿利安人分化之後,開始向著不同特徵發展。.

新!!: 密特拉教和密特拉 · 查看更多 »

密特拉寺

密特拉寺(Mithraeum,拉丁文複數寫作:Mithraea,Mithraeum有時拼寫為Mithreum;中文多翻譯為太陽洞、太陽洞穴、太陽式洞穴),乃是一座大型或是小型的密特拉密教神廟,是由密特拉斯(Mithras)的信奉者在古典時代所建築的。.

新!!: 密特拉教和密特拉寺 · 查看更多 »

小犬座

小犬座属于现代八十八现代星座,也是托勒密48星座之一。 象征着猎户座的猎犬之一,另一条猎犬是大犬座。小犬座包含中国古代的南河、水位星座。.

新!!: 密特拉教和小犬座 · 查看更多 »

尤利安

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尤利安努斯(Flavius Claudius Julianus,),英文作朱利安(Julian),君士坦丁王朝的羅馬皇帝,361年-363年在位。有時候他被稱為尤利安二世,以與193年在位的狄圖斯·尤利安努斯區分。 他在位期間,由於他對希臘哲學的熱愛,讓他贏得了哲學家尤利安( Julian the Philosopher)的稱號。尤利安出生就受洗,在嚴格基督教教育下長大,但後來卻轉向希臘羅馬的傳統多神信仰。他師承於新柏拉圖主義,崇信神秘儀典,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反對將基督教信仰視為國教,因此被基督教會稱為背教者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他在位期間努力推動多項行政改革,是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多神信仰的皇帝。.

新!!: 密特拉教和尤利安 · 查看更多 »

尼禄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又名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杜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羅馬帝國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尼祿被他的叔公收養並成為他的繼承人。54年,在克勞狄死後,尼祿繼承為古羅馬帝國的皇帝。 尼祿在位期間,他的注意力大部份集中在外交及貿易上,以及提高帝國的文化素质。他下令建造劇院和促進競技運動。在他統治期間,日耳曼軍團長官科爾布洛在帕提亞的戰役上取得勝利以及和帕提亞帝國達成和談。不列顛軍團長官保利努斯粉碎了發生在不列顛的暴亂。此外,羅馬帝國還吞併博斯普魯斯王國,以及首次與猶太爆發戰爭。 64年,羅馬城發生大火,城市被大面積燒毁。當時許多人認為,這場大火是尼祿派軍隊去做的。尼祿被認為是想利用這場大火,將大量地方燒成白地,以便他可以興建富麗堂皇的金宮。68年,溫代克斯在高盧發起叛亂,以及加爾巴在西斯班尼亞的推波助瀾,直接將尼祿趕下台。最終尼祿在逃難過程沒逃過暗殺的威脅,於68年6月9日自殺身亡。 他執行多宗處決而為人所知,其中包括殺害他的母親,以及謀殺他的養父克勞狄之子:不列塔尼庫斯,逼迫著名斯多亞學派哲學家、授業恩師塞內加自殺。 尼祿因為羅馬發生大火時,在一旁嘲笑人民而惡名昭彰,並使他廣為後人批評;然而史學家後來認為此事純屬謠言。他亦被指控為早期基督教的迫害者,有記載指稱他曾在後花園燃燒基督徒,用以作為照明。多位使徒包括聖保羅和聖彼得在其在位期間被處決。這些資訊主要依據塔西佗、蘇埃托尼烏斯及狄奥·卡西烏斯等羅馬史學家的著作,它們都在尼祿統治期間寫成並遺留至今。 在倖存的歷史文獻當中,很少有著作對尼祿作出正面評價,尼祿的統治往往被連帶專制以及鋪張浪費。儘管如此,某部份的文獻,包括一些上面提及過的,依然會將尼祿描述為一個廣受羅馬人,特別是受東方人歡迎的君主。 後世對他的史料與創作相當多,但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例如他在20歲時與母親亂倫。.

新!!: 密特拉教和尼禄 · 查看更多 »

屠牛像

盧娜。 屠牛像(Tauroctony,或譯為屠牛神像)是一個特定用於羅馬密特拉密教中心的現代學術名詞。該聖像描繪了密特拉斯(Mithras)屠殺一頭公牛,因此英文中的tauroctony的名稱是隨著希臘文拉丁轉寫的字彙tauroktonos(希臘文:ταυροκτόνος;英譯:“bull killing”;中譯:“屠牛”)命名而來的。 儘管這一名稱,該(屠牛)場景是象徵性的,並沒有證據表明羅馬崇拜的庇护人(patrons)曾經行使這樣的儀式。像所有的希臘羅馬密教一樣,密特拉秘儀式僅限於入教者而已,並且外人與今人對有關於這宗教的膜拜信仰或者是宗教習俗知之甚少。然而,公牛的幾個圖像包括了一個蓋在動物背部的(dorsuale)緞帶或者是毯子,這是一個羅馬的習俗以確認一個獻祭的動物,所以它相當確定的是屠戮公牛是意味著一種獻祭的行為,不過這是屬於原始自然神崇拜的一個範疇,在具備尊重眾生生命、以慈悲心救渡眾生的東方宗教中卻嚴格禁止這麼做的。還有,因為主要的屠牛場景往往伴隨著對太陽、月亮和星宿的明確描繪,所以這個場景還具有占星術的內涵也是相當確定的。但是儘管有許多關於這個主題的理論,卻沒有得到廣泛的接受。雖然基本的屠殺形像似乎是從勝利女神尼刻(Nike)的類似描述中所(擷取)採用的,而且可以確定的是屠牛的象徵和其他輔助因素共同講述了一個故事(也就是崇拜的神話、崇拜的奧秘〔mystery〕,只限於告訴入教者),那個故事已經佚失了現在是未知的。在數十年旋繞著日益令人費解的理論之後,研究密特拉密教的學者現在普遍不願意做出推測性的學說了。 另外,屠牛像不應該與“(taurobolium,音譯為陶羅波林姆、多羅波利姆)”混淆,而牛祭是由大母神(Magna Mater,或譯為眾神之母;音譯為玛格那玛特)秘密宗教的入教者所行使的實際屠牛的祭儀行為,並且這牛祭是與密特拉秘儀是無關的,還有佛教和另一个不杀生的宗教耆那教都拒绝动物祭祀,又佛教主张“放生”,主张对动物采取保护,所以牛祭無論是在愛護生命的立場上以及在不殺生的戒律之下是絕對不容許的。“沒有證據表明著〔密特拉秘儀的入教者〕曾經行使這樣的儀式〔也就是說實際的屠牛〕,並且先验的考慮建議一座密特拉寺—任何一座密特拉寺—將是一個最不切實際的場所嘗試這種儀式了。(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ever performed such a rite, and a priori considerations suggest that a mithraeum – any mithraeum – would be a most impractical place to attempt it.)”由此可見,屠牛像並非表示在屠殺公牛而是有他們教派的奧秘存在著。.

新!!: 密特拉教和屠牛像 · 查看更多 »

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Kūruš;کوروش بزرگ;Κύρος;)即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中文《新旧约聖經》译为古列,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国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国王(前549年—前529年在位)Schmitt Achaemenid dynasty (i. The clan and dynasty)。在他的统治下,帝国不仅囊括了古代近东的所有文明国家,还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亚,和一部分中亚及高加索地区。他的帝国从西边的赫勒斯滂到东边的印度河,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国。他的称号的全称为大帝,波斯国王,安善国王,米底国王,巴比伦国王,苏美尔和阿卡德国王,四方之王。他还通过居魯士圓柱宣布了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人权宣言(大约在公元前539年到530年之间)。 居鲁士大帝在位的时间大约在29到31年间。他首先征服了米底王国,然后是呂底亞王国,紧接着是新巴比倫王國。大约在征服巴比伦前后,他领导了一次到中亚的远征,在远征中摧枯拉朽,“毫无例外的征服了每一个国家”。居鲁士大帝没有机会進入埃及,因为他在公元前530年12月死在了沿锡尔河攻打马萨格泰的战役中。Cyrus's date of death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last two references to his own reign (a tablet from Borsippa dated to 12 August and the final from Babylon 12 September 530 BC) and the first reference to the reign of his son Cambyses (a tablet from Babylon dated to 31 August and or 4 September), but a undocumented tablet from the city of Kish dates the last official reign of Cyrus to 4 December 530 BC; see R. A. Parker and W. H. Dubberstein, Babylonian Chronology 626 B.C. – A.D. 75, 1971.

新!!: 密特拉教和居鲁士二世 · 查看更多 »

巨爵座

巨爵座(Crater,意思是杯子)是现代88星座和托勒密划分的48星座之一。不包含亮于4等的星。包含中国古代星座翼宿。.

新!!: 密特拉教和巨爵座 · 查看更多 »

巨蛇座

巨蛇座是现代88个星座和托勒密定义的48个星座之一。分成两部分:“蛇头”(Serpens Caput)和“蛇尾”(Serpens Cauda),蛇夫座位于两部分中间。拜耳命名法中把两部分的星一起按亮度排序。包含中国古代星座:天市右垣、天乳、列肆、天市、左垣、市楼。 只有巨蛇座α的视星等大于三等,象征蛇头,位置接近的巨蛇座δ是距离地球27光年的双星系统。蛇尾部的巨蛇座θ也是双星。.

新!!: 密特拉教和巨蛇座 · 查看更多 »

巫覡 (古希臘)

巫覡(Iatromantis),音譯:艾亞托曼帖斯,英文中的Iatromantis來源於希臘字,依照原文的字義之解釋多明確得描述為“醫師-先知(physician-seer)”或是“、神醫(medicine-man)”。Iatromantis(漢語可意譯為巫覡)是來自希臘的巫覡宗教,並且與其他半神話(semimythical)人物有所關連,如:阿巴里斯(Abaris)、阿里斯提亞斯(Aristeas)、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以及(Hermotimus of Clazomenae)。在古典時期,埃斯庫羅斯(Aeschylus)使用Iatromantis這詞彙指稱阿波羅 或者是阿波羅之子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 依據學者(Peter Kingsley)所述,古希臘時代的巫覡(Iatromantis)應該是屬於一個更廣泛的希臘與亞洲之薩滿(Shamanic)傳統,同時是起源於中亞地區。一項最主要基本的在於入神(ecstatic)狀態,這些治療師-先知(healer-prophets)的冥想實踐方式就是(incubation,ἐγκοίμησις,希臘文拉丁轉寫:enkoimesis)。這不僅僅是一項醫療技術,據悉神鬼入夢是容許人類經歷不同於睡眠、作夢,或者是一般的之第四意識狀態:這狀態金斯利描述為“意識本身(consciousness itself)”並且將之比比擬成印度瑜伽傳統的(turiya)或者是三摩地(samādhi)。金斯利確認出希臘前蘇格拉底時代(pre-Socratic)的哲人巴門尼德(Parmenides)就是一位巫覡。牛津大學的學者米歇爾·米勒(Mitchell Miller)認為這項確認是“引人入勝的(fascinating)”但也作為“非常難以評定為真實的斷言(very difficult to assess as a truth claim)”。.

新!!: 密特拉教和巫覡 (古希臘)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新!!: 密特拉教和巴比伦 · 查看更多 »

上日耳曼尼亞

上日耳曼尼亞(Germania Superior;Obergermanien;Upper Germania),是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因為位處下日耳曼尼亞的上游地區而得名,包括萊茵河中游、現今的瑞士西部、法國侏羅與亞爾薩斯地區、德國南部,以日耳曼長城為邊界,東南方與阿爾卑斯山山區省份拉埃提亞接壤,重要城市有首府美因茨、貝桑松、史特拉斯堡及威斯巴登。.

新!!: 密特拉教和上日耳曼尼亞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尼亞 (羅馬行省)

不列颠尼亞行省(Britannia;Roman Britain)是指從43年至410年羅馬帝國佔領大不列顛島的範圍,包括英格蘭的大部分與威爾士。羅馬帝國入侵前,鐵器時代的不列顛已經與歐洲本土有着經濟和文化聯繫。羅馬入侵者從歐洲引進的農業、都市化、工業和建築新發展今天仍然有跡可尋。 第一次入侵前的歷史記載很少,不過有不少羅馬歷史學家都略略提及不列顛尼亞行省。現代學術界對羅馬時期不列顛大部分的認識都是從考古學,特別是對碑銘研究後所得的。.

新!!: 密特拉教和不列顛尼亞 (羅馬行省) · 查看更多 »

帝烏斯

帝烏斯(Dyēus也寫作為*Dyḗus Ph2tḗr ,或者拼寫為dyēws)被認為是在史前原始印歐民族社會信仰中的一尊主要神靈(眾神之王)。乃是偉大萬神之殿(或音譯:潘提翁)譜系的一尊神祇,祂是照明天空之神,並且祂的地位可能反映了在原始印歐民族社會裡族長或是君主的地位。 這尊神靈不是直接表明出來的;相反的,學者們是從後來的印歐民族,像是希臘人、拉丁人,以及印度雅利安人的語言和文化中來重現這尊主要的神靈。根據這種學術重建,帝烏斯被名為Dyeus Ph2ter,字面意思是“、天父(sky father)”或者是“閃耀之父(shining father)”,如反映在拉丁文之中的Iūpiter、Diēspiter,可能是Dis Pater(中文翻譯為、冥界之父)和deus pater,在希臘文之中的Zeu pater,梵文之中的。隨著與相關的個別神系之神話的發展演變,帝烏斯的神格屬性似乎已經被重新分配給其他的神靈了。在希臘語羅馬神話之中,帝烏斯仍然是主神;然而,在吠陀神話之中,帝烏斯的詞源延伸成為了一尊非常抽象的神明,並且祂的原始神格屬性以及對其他眾神的統御似乎已經轉移到諸如阿耆尼(Agni)或者是因陀羅(Indra)這二尊神明了。.

新!!: 密特拉教和帝烏斯 · 查看更多 »

主格

主格(casus nominativus; nominative case)是指名词的语法的格。主格通常表示动词的主语。 主格在拉丁语和古英语中都有。现在的英语中仍然存在于与宾格相反的主格代名词:I(宾格为me)、we(宾格为us)、he(宾格为him)、she(宾格为her)以及they(宾格为them)。古英语的用法包括ye(宾格为you)以及单数第二人称代词thou(宾格为thee)。.

新!!: 密特拉教和主格 · 查看更多 »

主教冠

主教冠(又稱主教冕、法冠或禮冠;拉丁語:mitra;希臘語:μίτρα)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宗等基督宗教高級神職人員(即主教)在禮儀上配戴的帽子。 西方教會用的主教冠頂部是尖形的,象徵五旬節聖靈的火舌,後有兩條垂帶。而東方教會用的主教冠形狀一般與世俗國王的王冠沒有分別。 天主教教宗除了小瓜帽、絨帽、以及自被若望·保祿一世放棄的三重冕外,亦會戴主教冠。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牧徽上首次棄用三重冕而用了主教冠,並附加代表教皇的羊毛披帶(Pallium)。.

新!!: 密特拉教和主教冠 · 查看更多 »

希臘羅馬密教

Varrese Painter(Varrese Painter,約西元前340年)所描繪當時厄琉息斯的情景。 秘密宗教(Mystery religions)、神聖的奧秘(sacred mysteries)或單純直接的名之為奧義、秘密(mysteries),為(Greco-Roman world)的宗教教派,是由一群信徒參與的隱密神聖或秘儀 (initiates or mystai)。主要的特色是這的一宗派是秘密的聚會並舉行著啟蒙禮與宗教儀式,他們的教儀未必會向外人透露。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最具著的秘密宗教為厄琉息斯秘儀。.

新!!: 密特拉教和希臘羅馬密教 · 查看更多 »

希臘英雄崇拜

Sagalassos(Sagalassos)。 英雄崇拜(英文:Hero cults)是古希臘宗教眾多鮮明特色之一。在荷馬時代希臘語中,指的是於特洛伊戰爭期間中希臘與特洛伊任何一方參戰之男子。英語中的“hero”源自於古希臘語“ἥρως”,而古希臘語轉寫成拉丁文為“”,透過了關於特洛伊這段歷史時期的典故,無論如何,這單字成為了明确表示一位“已逝”的男子之意思,人們對祂們的崇敬與請求息災是位於祂們的陵墓或是在一座特定的神龕,因為在祂還活著的期間之名望或是非凡的辭世態度賜給了祂力量可以去協助與保佑在世的人們。一位英雄的地位是超越於人類但是卻尚未及於一尊神明,還有各類超自然的人物後來都被同化成為英雄的位階;一名英雄與一尊神明之間的區別是前者等級小於後者,尤其是在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情況,這是最突出的,但卻不是典型的英雄。 從青銅時代所留下來宏偉的遺址以及古墓(tumuli)賜予西元前十世紀到西元前九世紀前文字(pre-literate)時期之希臘人一個偉大還有消失年代的觀感,由偉大遺址與古墓反映出了口頭,而《伊利亞特》(Iliad)便是史詩傳統的結晶。豐富更新的奉獻物開始被成為一種象徵,在經過了一個年代的间断之後,像是位在(Lefkandi)的地點,即使是已經過隆重葬禮的死者之名字也幾乎難以記得。“故事開始被告知對於賦予獨特個性的人士們他們現在被認為是是埋葬於古老與雄偉的地點/位址,(Stories began to be told to individuate the persons who were now believed to be buried in these old and imposing sites,)”羅賓·萊恩·福克斯(Robin Lane Fox)陳述著。.

新!!: 密特拉教和希臘英雄崇拜 · 查看更多 »

帕薩爾加德

帕薩爾加德(波斯語: پاسارگاد、英語:Pasargadae)位於伊朗境內,為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首都之一,目前被列為世界遺產,是伊朗目前8個世界遺產的其中之一。.

新!!: 密特拉教和帕薩爾加德 · 查看更多 »

三角座

三角座(Triangulum, )是一個北天星座,面积131.85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0.320%,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七十八位。三角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12颗,最亮星为天大将军九(三角座β),视星等为3.00。每年10月23日子夜三角座中心经过上中天。它是現代88個星座中的其中一個,也是被托勒密列出的48個星座之一。.

新!!: 密特拉教和三角座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密特拉教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康茂德

康茂德,全名魯基烏斯·奧雷里烏斯·柯莫杜斯·安東尼奴斯(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其名字又譯為柯摩達、科莫德斯、高摩達、柯姆德斯、康莫都斯、科莫都斯等),是公元二世紀末的羅馬帝國皇帝,180年—192年在位。 康茂德雖然是有名的哲學家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的親生兒子,但他執政的十二年期間普遍不得元老院與一般人民的喜愛,同時代的史學家卡西烏斯·迪歐將其視為另一位暴君的典範,並結束了過去帝國五賢君時代的繁華。 但當康茂德遇刺身亡後,羅馬帝國便陷入了一連串混亂的內戰之中。.

新!!: 密特拉教和康茂德 · 查看更多 »

五車二

五車二 (御夫座α)是御夫座最亮的恆星,也是全天第六亮星,在北半球僅次於大角星和織女星,是北天第三亮星。它的英文名稱源自拉丁文,原意是小山羊。拜耳命名法指定它是α星,縮寫為α Aurigae、α Aur或Alpha Aur。雖然以裸眼看它似乎只是一顆恆星,但它實際上是一個恆星系統,是由4顆恆星組成的兩對聯星。第一對的兩顆暨大且亮,是G-型巨星,每顆的直徑都是太陽的10倍,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5倍,在很靠近的軌道上互繞著。這兩顆星各自的名稱是五車二Aa和五車二Ab,未來也都會逐漸冷卻和膨脹,演化成為紅巨星。第二對,與第一對相距大約10,000天文單位,且兩顆都是黯淡、低質量、和相對較低溫的紅矮星。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五車二H和五車二L,而從C到G和I到K,則是在同一個視野中,但其實毫無關連性的其它恆星Capella HL, T. R. Ayres, pp.

新!!: 密特拉教和五車二 · 查看更多 »

以利亞

以利亞(אֵלִיָּהוּ eliyahu)是《聖經》人物之一,是一位先知。以利亞名字的意義為“耶和華是神”。 以利亞出生於公元前9世紀,當時以色列王國 (前期)進入南北分裂時期,分為以色列王國 (後期)及南猶大。《聖經》紀載,以利亞按照神的旨意,警告亞哈王,如果繼續崇拜偶像,神將審判以色列,讓以色列經歷旱災。以利亞寄住撒勒法的寡婦家時,也施行了救活寡婦兒子的神蹟及油與麵不短缺的神蹟。以色列經歷三年的旱災後,以利亞再次與亞哈王見面,並約好在迦密山,透過獻燔祭,確認哪邊敬拜的神才是真神。結果以利亞的祭壇興起降火的神蹟,讓所有人不得不承認"耶和華才是真神!"並解除了三年旱災的窘境。後來以利亞仍被以色列王室逼迫。最後在約旦河乘旋風升天去了,後來由以利沙繼承以利亞先知的使命。.

新!!: 密特拉教和以利亞 · 查看更多 »

仲夏節

典语Midsommardagen或英语Midsummer应翻译为“中夏節”,“仲”是“第二”的意思,与原义不符。 仲夏節是夏至來臨時的慶祝活動,在北歐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仲夏節在丹麥、芬蘭及瑞典都是公眾假期。仲夏節是歐洲北部地區居民的重要傳統節慶活動,在東歐、中歐、英國、爱尔兰、冰島等地也有慶祝仲夏節,但北歐與英國尤甚。在一些地方,當地居民會在這一天豎立仲夏柱(Maypole)。有分析稱仲夏節在北歐當地成為一個慶祝的重要節日,和當地偏寒冷的氣候有關係。 而在葡萄牙前殖民地澳門,也有慶祝聖若翰洗者節,但並不是與夏至有關,而是慶祝1622年6月24日,荷蘭試圖入侵失敗。此日在澳門回歸前稱為「城市日」。.

新!!: 密特拉教和仲夏節 · 查看更多 »

伊西斯

伊西斯(Ἶσις;原埃及语发音更像 Aset 或 Iset)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中的一位女神,对她的崇拜传遍了整个希腊-罗马世界。她被敬奉为理想的母亲和妻子、自然和魔法的守护神。她是奴隶、罪人、手工业者和受压迫者的朋友,她也听取富人、少女、贵族和统治者的祷告。R.E Witt, 《伊西斯在古代世界》, 第7页, 1997年, ISBN 978-0-8018-5642-6伊西斯经常被描述为是鹰头战神荷鲁斯的母亲和保护者(尽管某些传说讲荷鲁斯的母亲是哈托尔),也被称作亡灵和幼童的保护神。 伊西斯名字的含意是“王座”,其头饰就是一宝座。作为王位的化身,她是法老王权的重要体现。法老被说成是她的孩子,坐在她提供的御座上。对她的崇拜风靡整个埃及,但她最主要的神庙是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拜赫贝特·埃尔-哈格”(Behbeit El-Hagar),位于上埃及的菲莱岛上,起始于奈科坦尼布一世在位期间(公元前380-362年)。 在有关她的经典神话中,她是大地之神盖勃与天神努特的大女儿,出生在第四个闰日。嫁给了哥哥奥西里斯,并怀下了荷鲁斯。伊西斯对奥西里斯的复活起了关键作用。当奥西里斯被赛特杀害并肢解后,她收集散落在大地上的尸块,应用魔法让他重新复生。维若尼卡·艾恩斯, 《埃及神话》, 保罗·哈姆林, 1968年, ISBN 978-0-600-02365-4在伊西斯所有的功绩中,最有名的是她施计诱骗塞特,在九元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过,以及发现了拉神的真名。 在希腊-罗马时期这一神话变得更为重要。例如人们相信,每年尼罗河洪水的泛滥,就是伊西斯哭泣奥西里斯所流下的悲伤泪水。人们每年都要举行再现奥西里斯死亡和重生的仪式。对伊西斯的崇拜最终蔓延至整个希腊-罗马,一直延续到异教文化受到抑制的基督教时代。但,伊西斯给荷鲁斯喂奶的形象,在公元五世纪初被基督教演化为圣母玛丽娅怀抱襁褓中的耶稣。Loverance, Rowena (2007).. 马萨诸塞州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第117页. ISBN 978-0-674-02479-3.

新!!: 密特拉教和伊西斯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密特拉教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伊朗歷史

伊朗历史與大片地域的歷史糾纏在一起,該地域西起底格里斯河,東至印度河及錫爾河,北起高加索、裡海及鹹海,南及波斯灣、阿曼灣與埃及。 伊朗高原的埃蘭自青銅時代初期起便是古代近東歷史的一部份。嚴格來說,波斯帝國是從鐵器時代開始的,伴隨著伊朗人的影響,他們建立了米底、阿契美尼德帝國、帕提亞以及古典時代的薩珊帝國。 自從其成為超級大國的一部份時起, 波斯便一直擁有此稱呼,其領域範圍及佔有者數世紀來一直在變化。儘管她先後為希臘人, 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入侵并佔領并常常捲入更加強大的國家的事務中,波斯卻一直保持其國家認同,并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及文化實體。 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故鄉,其歷史及聚居點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 retrieved 1 October 2007 米底在公元前625年將伊朗統一為一個國家,并成為了一個帝國。http://www.britannica.com/ebc/article-9371723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Article: Media 阿契美尼德帝國(前550–330)是伊朗人首次統治中東及中亞。之後由塞琉古帝國、帕提亞帝國及薩珊王朝繼承,其時間跨度約達千年。 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633–656)及薩珊帝國的滅亡是伊朗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伊朗的伊斯蘭化發生於八至十世紀,導致了祆教在波斯的最終衰退。然而,之前的波斯文化傳統並沒有失去,而是被新的伊斯蘭政權及其文明大量吸收。 在經歷了數個世紀的異族統治及短命的地方王朝之後,伊朗于1501年為薩非王朝所再次統一,再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該王朝將什葉派作為國教,R.M. Savory, Safavids, Encyclopedia of Islam, 2nd edition是為伊斯蘭歷史最重要的轉折點。, retrieved 1 October 2007伊朗由沙王或皇帝統治,該制度幾乎無間斷地延續至了1979年四月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該革命將伊朗政體改為伊斯蘭共和國。 23 January 2008.

新!!: 密特拉教和伊朗歷史 · 查看更多 »

弗里吉亚无边便帽

弗里吉亚无边便帽(Phrygian cap)又称自由之帽,本為古代小亚细亚的弗里吉亚人所戴,是一種与头部紧密贴合的软帽,其帽尖向前弯曲,典型的颜色是红色。 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中,弗里吉亚帽是东方的象征。在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中,弗里吉亚帽成为自由和解放的标志而广为传播;例如在名画《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中,自由女神就佩戴着弗里吉亚帽。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玛丽安娜也戴着弗里吉亚帽。弗里吉亚帽还出现在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哥伦比亚、巴拉圭、古巴等国的国徽上。卡通画中的《-zh-tw:藍色小精靈;zh-hans:蓝精灵-》(Schtroumpf)也戴着弗里吉亚帽。.

新!!: 密特拉教和弗里吉亚无边便帽 · 查看更多 »

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梵文:मैत्रेय ;巴利文:),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 三世佛又稱三寶佛、縱三世佛之一未來佛彌勒佛 在大乘佛教中稱他現為等覺菩薩,也有稱為妙覺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以《瑜伽師地論》為代表,而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新!!: 密特拉教和彌勒菩薩 · 查看更多 »

佛日山脈

佛日山脈(Massif des Vosges)是法國東北部的山脈。跨越亞爾薩斯・洛林兩地。 由北北東向南南西,和法國・德國國境的萊茵河並行。東邊是沿萊茵河的亞爾薩斯平原(萊茵地溝帶),西邊是洛林台地。海抜約1千公尺,北邊至德國是丘陵。南邊隔貝爾福付近的低地和侏羅山脈北部相對。 盛行農業和牧畜,特別是亞爾薩斯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相當有名。 Category:法國山脈 Category:大東部大區.

新!!: 密特拉教和佛日山脈 · 查看更多 »

御夫座

御夫座在猎户座和金牛座的北面天区,由一个特别醒目的五边形组成。有一半沉浸在美丽的银河之中。.

新!!: 密特拉教和御夫座 · 查看更多 »

俄刻阿诺斯

俄刻阿诺斯(古希腊语:Ὠκεανός;Oceanus),又譯歐開諾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泰坦,大洋河的河神。所谓大洋河是希腊人想象中环绕整个大地的巨大河流,代表世界上的全部海域。 在最原始的荷马史诗里,俄刻阿诺斯是原始神之一,与其妻忒堤斯一起为其他所有神的始祖。而后来被广为接受的赫西俄德的体系则把他划为由原始神产生的第二代神,为地母蓋亚与天神乌拉诺斯之子。按照赫西俄德,俄刻阿诺斯的妻子是他的妹妹忒堤斯,两人生下了3000个儿子和3000个女儿,这就是世界各地的河神与大洋神女(“俄刻阿尼得斯”)。 在泰坦战争爆发时,俄刻阿诺斯明智地置身事外,因此在奥林帕斯神推翻泰坦的统治后仍得以保有自己的全部权利。奥林帕斯神的首领宙斯的第一个妻子就是俄刻阿诺斯的女儿墨提斯(大洋神女之一)。埃斯库罗斯把俄刻阿诺斯描写成一个开明的人,他曾徒劳地试图使宙斯与普罗米修斯和解。在古典时代的希腊神话中,俄刻阿诺斯作为海洋主宰的地位被波塞頓取代。 在大多数欧洲语言里,“海洋”一词來自俄刻阿诺斯的名字。.

新!!: 密特拉教和俄刻阿诺斯 · 查看更多 »

圣诞节

聖誕節是基督教用來紀念耶稣降生的节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古羅馬的農神節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佈置,更是重要的商業活動時令;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新!!: 密特拉教和圣诞节 · 查看更多 »

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

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Muzeul Național de Istorie a României)是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座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所在建築在過去曾是郵局,因此內也有一座集郵博物館。博物館面積超過8,000平方公尺,內有60個展示室。2012年開始,博物館開始維修工作,只開放部分展示室。.

新!!: 密特拉教和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際標準期刊號

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簡稱ISSN)是一种类似于國際標準書號的期刊出版物代码。由于期刊出版物名称和内容的不定性,所以相对國際標準書號来说,國際標準期刊號只是一串单一的数字集,没有像國際標準書號包含了出版社和出版地等一系列信息。.

新!!: 密特拉教和國際標準期刊號 · 查看更多 »

刻赤

刻赤(Керч;Керчь;Keriç;古东斯拉夫语: Кърчевъ; 古希腊语: Παντικάπαιον Pantikapaion; Kerç)為克里米亞城市,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東側的刻赤半岛上,人口为147,033(2014)。 2,600年前,由希腊人来到这里并殖民(参见),这是希腊人在克里米亚最早的据点之一。刻赤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迅速。二战期间,刻赤成为了苏德之间的主要战场(刻赤半岛战役)之一。 如今,刻赤是克里米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刻赤海峽中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半岛中重要的工業、運輸與旅遊中心之一。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乌克兰和俄罗斯均主张为自己领土。.

新!!: 密特拉教和刻赤 · 查看更多 »

喜帕恰斯

喜帕恰斯(ίππαρχος,Hipparkhos,),或译希帕求斯,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有“方位天文学之父”之稱。 公元前134年,他繪製出包含1025颗恒星的星图,并创立星等的概念,亦发现了岁差现象。。喜帕恰斯也被認為是三角函數的創始者。.

新!!: 密特拉教和喜帕恰斯 · 查看更多 »

哈德良长城

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Vallum Aelium),是一条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横断大不列颠岛的防御工事,由罗马帝国君主哈德良所兴建。公元122年,哈德良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护已控制的不列颠岛的人民安全,开始在今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后人称为“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 长城十分重要的一段至今尚存,并且可以沿着国家步道领略它的风采。哈德良长城是英格兰北部最受欢迎的景区,并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密特拉教和哈德良长城 · 查看更多 »

冥界 (希臘神話)

冥界,在希臘神話中,是人類在死後的靈魂所去的另一個世界,在冥界生活的神和靈魂統稱克托尼俄斯。类似于中國民間信仰中的陰間,此处也是古希臘人原有的的信仰內涵。當人的生命結束後靈魂會脫離軀體,但依然採取著生前的模樣,並且被送到通往至冥府(Hades)的入口。 關於冥府的描述是祂位在大洋的邊界或者是地底下的最深處或者是大地的盡頭。它與奧林匹斯山的光輝明亮相對照之下這裡是被認定為幽闇之處,並且是亡者國度那裡是與神之國度相對應的世界。冥府對於活著的人而言是無形與看不見的空間,並且祂是獨自為死者所設立的。.

新!!: 密特拉教和冥界 (希臘神話) · 查看更多 »

凯撒 (头衔)

凱撒(Caesar),源自於Cæsar,是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之一。從羅馬共和政體轉型為帝國的過程中,在身為獨裁官的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前102年-前44年)死亡之後,幾位古羅馬掌握實權的領導人,都宣稱自己繼承了凱撒家族的名號(與其合法的統治地位)。於是「凱撒」一詞便成了羅馬皇帝的眾多頭銜之一。在羅馬帝國的四帝共治時期,戴克里先正式將「凱撒」一詞重新定位為「副帝」,為「正帝」頭銜奧古斯都的副手與指定繼承人。.

新!!: 密特拉教和凯撒 (头衔) · 查看更多 »

商神杖

商神杖(Κηρύκειον;Kerykeion),為了與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區別,亦稱雙蛇杖。其由一根刻有一雙翅膀的金手杖和兩條纏繞手杖的蛇組成,被視為商业和国际贸易的象征,它是希腊神话中商神赫尔墨斯所拿的手杖。 由于赫尔墨斯在拿着這支手杖進行貿易時很賺錢,所以他的手杖也被稱為商神杖,又稱神使双蛇杖。 雙蛇杖具有催眠的作用,有一次宙斯吩咐赫尔墨斯將看守情婦的百眼巨人阿古斯(Argus)催眠,用的就是這根魔杖。 Unicode将商神杖的图案收录于U+2624(☤)。.

新!!: 密特拉教和商神杖 · 查看更多 »

公雞

公鸡指的是鸡形目中的雄性鸟,一般指雄性的鸡。 在英语中,雄性的鸡小于一岁一般叫做“cockerel”。“rooster”一词起源于美国, "Why Do We Say...? Rooster", American Heritage, Aug./Sept.

新!!: 密特拉教和公雞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亞

#重定向 克里米亚.

新!!: 密特拉教和克里米亞 · 查看更多 »

克洛诺斯

克洛諾斯(Κρόνος;Kronos,Cronus)是第一代提坦十二神的領袖,也是泰坦中最年輕的。然而人們通常把他和古希臘的時間之神柯羅諾斯(Chronos)混淆。 他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和大地之神蓋婭的兒子。他推翻了他父親烏拉諾斯的殘暴統治並且領導了希臘神話中的黃金時代,直到他被他自己的兒子宙斯推翻。其他的第一代泰坦神大多被關在地底的塔耳塔罗斯之中,而他自己卻逃走了。.

新!!: 密特拉教和克洛诺斯 · 查看更多 »

国际标准书号

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缩写为ISBN),是國際通用的圖書或獨立的出版物(定期出版的期刊除外)代碼。出版社可以通過國際標準書號清晰地辨認所有非期刊書籍。一個國際標準書號只有一個或一份相應的出版物與之對應。一本書的每一版或其他的變化,能夠申請到一個新的國際標準書號。新版本如果在原來舊版的基礎上沒有內容上太大的變動,在出版時不會得到新的國際標準書號。當一本書同時有平裝本與精裝本出版時,平裝本的國際標準書號不得用於精裝本,反之亦然。.

新!!: 密特拉教和国际标准书号 · 查看更多 »

BCE

#重定向 公元.

新!!: 密特拉教和BCE · 查看更多 »

Bridegroom

#重定向 新郎.

新!!: 密特拉教和Bridegroom · 查看更多 »

Corax

#重定向 渡鴉.

新!!: 密特拉教和Corax · 查看更多 »

石榴石

石榴石(Garnet),是一組在青銅時代已經使用為寶石及(Abrasive)的礦物。常見的石榴石為紅色,但其顏色的種類十分廣闊,足以涵蓋整個光譜的顏色。英文來自拉丁文"granatus"("grain",即粮食、穀物),可能由"Punica granatum"("pomegranate",即石榴)而來,它是一種有紅色種子的植物,其形狀、大小及顏色都與部分石榴石結晶類似。 常見的石榴石因應其化學成分而確認為數種種類,分別為(Pyrope)、(Almandine)、錳鋁榴石(Spessartite)、鈣鐵榴石(Andradite)、(Spessartine)、(Grossular,變種有(tsavorite)及肉桂石(hessonite))及(Uvarovite)。 石榴石形成兩個固溶體系列:.

新!!: 密特拉教和石榴石 · 查看更多 »

火炬

火炬,又称火把,是一种用来照明和传送火的工具。一般为木棒一端绑上易燃的物品(如浸有油脂或沥青等的破布)制成。在建筑内部使用的时候可以插在墙上的架子裡,野外使用则为手擎。传统上火炬象征着光明、启蒙。 火炬也是雜技丟擲技中使用的道具之一。在黑暗的背景下,飞动的火焰后面会拖曳一条光亮的痕跡,因而格外引人注意。.

新!!: 密特拉教和火炬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密特拉教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獵戶座

獵戶座(Orion)是一個非常顯著的星座,也許是夜空中最出名的一個。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它那些分佈在天赤道上耀眼的星,也是各地人都認得的星座,也因此獵戶座一直有著「星座之王」的美譽,形如獵人俄里翁站在波江座的河岸,身旁有他的兩頭獵犬大犬座和小犬座,與他一起追逐著金牛座。一些其他的獵物如天兔座都在他的附近。.

新!!: 密特拉教和獵戶座 · 查看更多 »

珀耳修斯

耳修斯(希腊语:Περσεύς;拉丁文:Perseus),又译作帕(耳/尔)修斯、珀尔修斯、珀修斯等, 是希腊神话中宙斯和达那厄的儿子。.

新!!: 密特拉教和珀耳修斯 · 查看更多 »

琐罗亚斯德

瑣羅亞斯德(),又名查拉圖斯特拉,(希臘語译名:Ζωροάστρης;阿維斯陀語:Zaraθuštra,意为“拥有骆驼者”),琐罗亚斯德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宣称阿胡拉·马兹达是创造一切的神,因此他后来成为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該教延續了二千五百年,至今仍有信徒。他還是瑣羅亞斯德教經典《阿维斯塔》(即“波斯古经”)中《迦泰》的作者。另传其生卒更早。该教古经中自称“阿胡拉教”、“马兹达教”,因其信奉至高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故。.

新!!: 密特拉教和琐罗亚斯德 · 查看更多 »

琐罗亚斯德教

瑣羅亞斯德教(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又得名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教」或「白頭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论,有學者認為它對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以及印度的佛教的宗教之中,现今西方圣诞节即为密特拉节。目前此教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又譯作巴斯人)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此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聲稱受到神的启示,破斥当时的多神教,宣说拜火教,但受到当时的多神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說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瑣羅亞斯德教也非他首创,有源自更遠古的繼承。.

新!!: 密特拉教和琐罗亚斯德教 · 查看更多 »

祭壇

祭壇,或稱為祭台、神壇,是用來進行祭祀、敬拜等宗教儀式的設施,通常也是宗教場所中最重要的設施。 祭壇最早代表人類對「大自然不可解釋」的敬畏和崇拜,後來祭拜先人也用祭壇,以示尊敬。神壇往往在神殿裡發現,可說是最早的建造物之一,他們出現在許多文化在全世界,特別是在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神道教、道教等宗教,例如部分基督教宗派的教堂內,會以祭台做為整個教堂的視覺中心。 神壇(希伯來文:מזבח,mizbe'ah,"一個地方的犧牲"),神壇一般豎立在顯眼的地方。最早的祭品一般都是用人,將人活生生的宰殺或活埋,今日許多原始部落仍然包含著活人器官的祭品。 中華民族是好禮的民族,儒教为中華历代国教,原始时代的神职者就被称之为儒,世代經營禮法維生。 明朝末年洪承疇投降。洪承疇降後,明朝不知道他已經變節,明思宗聞之大震,崇禎輟朝三日,為以为已经死難的洪承疇大設祭壇,親撰祭文,賜祭壇十六個,祭到第九壇的時候,又得到軍報,說洪承疇降清了,北京大嘩。.

新!!: 密特拉教和祭壇 · 查看更多 »

福玻斯

福玻斯(希腊语:Φοίβος)在希腊神话中,是阿波罗作为太阳神时的一个别名。在希腊语中,Φοίβος的字面意思是“发光的,灿烂的”。不要把他与恐惧之神福波斯(Φόος)的名字弄混。 现代研究者认为,太阳神并不是阿波罗最初的角色(阿波罗崇拜可能源自亚洲而非希腊,而希腊人本身也没有崇拜太阳和月球的习惯);因此福玻斯被当做阿波罗的别名也是后来才出现的事情,很可能是在阿波罗作为奥林匹斯系神祇排挤掉了古老的提坦女神福柏之后。福柏的名字(Φοίβη)与福玻斯非常近似。 在罗马神话中,福玻斯(拉丁语:Phoebus)也是用来指太阳神,但不一定是指阿波罗。 福玻斯(在现代希腊语中读音为“菲比斯”)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一对吉祥物之一(另一个是雅典娜,两个都采用了希腊神话中重要神祇的名字)。.

新!!: 密特拉教和福玻斯 · 查看更多 »

秘法家

一幅古典的“秘法家(mystagogue)”藝術描寫圖解。 請注意,為了防止翻譯過程中原意流失,本條目涉及到有關文獻引用將采取保留譯文與原文兩部分以供參照。 一位秘法家(mystagogue,字彙源出於μυσταγωγός,希臘文拉丁轉寫:mystagogos,英譯的意思是“person who initiates into mysteries”;中譯則為“讓入教者進入秘儀或者是秘密宗教的人士”)是倡導著讓他人(入教者)進入神秘信仰人,並且是了解著信仰體系之中的教育家或人士,所以他還传授著深奧秘密給予新入教的教徒。正因為如此,對於mystagogue(秘法家)在英文中有另一個尊稱的字彙是hierophant(中譯為:),在塔羅牌22張大秘儀中的第五張牌出現的人物與牌底下是註明著Hierophant這一字彙,而且在中文塔羅牌術語裡這Hierophant是被翻譯為“教皇”的。 在古代的秘密宗教之中,一位秘法家將會負責引導一名入教者進入秘密宗教的秘密教義和儀式之中。這入教者通常都是被蒙上眼睛的,並且秘法家會照字面地(literally)“引導”著他進入神聖的空間。 在早期的基督教教會裡,這個同樣的概念被用來描述主教的角色,主教角色是負責見證著慕道友(catechumens)准備好正當地進行洗禮。秘法家的訓誡(homilies),或者是(homilies)這都是與教會的聖禮一起施予給信眾的,是在為教會全體成員準備的最後階段給予的。有些時候這些秘法家的教導是不會給予的,必須直到在慕道友受洗之後才有資格領受。這些秘法家的著作最有名的是(St.

新!!: 密特拉教和秘法家 · 查看更多 »

科馬基尼王國

科馬基尼王國(前163年-72年),是位於安那托利亞接近安條克的一個希臘化王國,原為塞琉西帝國的一個部落省,其後在前163年成為獨立王國,最終在72年被羅馬吞併。.

新!!: 密特拉教和科馬基尼王國 · 查看更多 »

第十五阿波罗军团

十五阿波罗军团(Legio XV Apollinaris)古罗马军队建制名称。由屋大维于公元前41年(一说公元前40年)建立并存在至5世纪。该军团曾先后参加犹太战争、达契亚战争、罗马-波斯战争等一系列相关军事活动 ,具有重要地影响与积极意义。.

新!!: 密特拉教和第十五阿波罗军团 · 查看更多 »

米坦尼

米坦尼王國極盛時期疆域(以深黃色標示),約西元前1400年 米坦尼(Mitanni)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古老國家,由胡里特人(Hurrians)在大約前1500年所建立,領土範圍在現在的美索不達米亞,於前14世紀國力達到頂峰,當時佔有目前的土耳其東南部、敘利亞北部與伊拉克北部,首都瓦舒戛尼(Washukanni)的位置則尚未確定。在亞述的國王亞述尼拉里五世時期,米坦尼被亞述人所攻陷,成為亞述王國的一部份。.

新!!: 密特拉教和米坦尼 · 查看更多 »

米特里達梯六世

米特里達梯六世(Μιθριδάτης Ευπάτωρ Διόνυσος,拉丁化:Mithridates Eupator Dionysos;)或译为密特里达提六世,是本都王国的一位国王,前121年至前63年在位。他的外号“Ευπάτωρ”的意思是“出身高贵的”,另一个外号“Διόνυσος”则是酒神的名字。米特里達梯六世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罗马最著名的敌人之一;他与罗马之间为争夺安纳托利亚而进行的三次战争,历史上称为“米特里达梯战争”。.

新!!: 密特拉教和米特里達梯六世 · 查看更多 »

米特拉達梯戰爭

米特拉达梯战争(Bella Mithridatica)指的是罗马共和国与本都王国之间的三次战争。其名字来源于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 前1世纪,罗马和本都先后爆发了三次战争:.

新!!: 密特拉教和米特拉達梯戰爭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新!!: 密特拉教和維也納 · 查看更多 »

綜攝

綜攝(syncretism,又稱融合主義)指的是調和或統合信念(如宗教上)的衝突,也可指對於調和或統合所做的努力,例如宗教混合的客觀過程。兩個以上的宗教在接觸與和解後,發展出彼此文化特質的交流現象,藉由宗教教義的交互體現,達到多元活動內容與豐富的融合現象。 英語的「綜攝」(Syncretism)一詞最早出現在1618年的《牛津字典》,但事實上在公元前的宗教演化過程中,就已出現多起。例如古希臘。之後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東亞的儒教、佛教、道教(三教)與民間信仰,甚至現代新興宗教,綜攝現象均成為宗教發展中無可避免的過程。.

新!!: 密特拉教和綜攝 · 查看更多 »

维吉尔

普布利乌斯·维吉利乌斯·马罗(Publius Vergilius Maro,),英語化為维吉尔(Vergil或Virgil),是奥古斯都时代的古罗马诗人。其作品有《牧歌集》(Eclogues)、《农事诗》(Georgics)、史詩《埃涅阿斯纪》(Aeneid)三部傑作。《维吉尔附录》可能也是他的作品。 维吉尔被奉为罗马的国民诗人、被当代及后世广泛认为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因在《牧歌集》中预言耶稣诞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其《埃涅阿斯纪》影响了包括贺拉斯、但丁和莎士比亚等许多当代与后世的诗人与作家。《埃涅阿斯纪》在中世纪被当作占卜的圣书,由此衍生出“维吉尔卦”。在但丁的《神曲》中,维吉尔也曾作为但丁的保护者和老师出现。.

新!!: 密特拉教和维吉尔 · 查看更多 »

维纳斯

维纳斯(拉丁語:Venus)是羅馬神話裡的愛神、美神,同時又是執掌生育與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蘿黛蒂(Aphrodite)。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祂。 維納斯是從海裏升起來的。據說世界之初,統管大地的蓋婭女神與統管天堂的烏拉諾斯結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後來夫妻反目,蓋婭盛怒之下命小兒子克洛諾斯用鐮刀割下其父陽具丢入大海。陽具和海融合後生出泡沫,维纳斯就這樣誕生了。希臘語中“维纳斯”的意思就是泡沫,而且維納斯還生下一個女兒依洛絲、一個兒子邱比特。 在罗马,维纳斯的纪念日定在每年的四月,帝国时期的罗马对维纳斯的崇拜尤为盛行。凯撒大帝自称埃涅阿斯后裔,尊维纳斯为罗马人祖先。.

新!!: 密特拉教和维纳斯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密特拉教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新!!: 密特拉教和罗马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美茵茨

#重定向 美因茨.

新!!: 密特拉教和美茵茨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密特拉教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 密特拉教和羅馬元老院 · 查看更多 »

羅馬重標槍

羅馬重標槍(單數型pilum,複數型為pila)是被古羅馬軍隊廣為使用的一種標槍。一支這種標槍大約有2公尺長,鐵桿的直徑有7公釐,鐵桿包含菱形的槍尖則有60公分長。鐵桿會再插到一個木製握桿上。.

新!!: 密特拉教和羅馬重標槍 · 查看更多 »

猶太 (羅馬行省)

猶太(יהודה/,يهودا,Ἰουδαία,IVDAEA),中國大陸的出版經常依其英語發音音譯作「朱迪亞」,是羅馬帝國東部的一個行省,傳統以來都是猶太人生活聚居的地方。 据《圣经》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大卫占领了耶路撒冷,建立以色列王国。大卫王死后,其子所罗门即位。所罗门王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北为以色列地,南为犹太山地。公元前722年,亚述人消灭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太山地,将大批犹太人虏至巴比伦。公元前538年巴比伦被波斯消灭。之后波斯王居鲁士允许被虏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公元前281年,亚历山大大帝部将所建立的塞琉古帝国统治了耶路撒冷,推行希腊文化。公元前168年至前143年,马卡比大起义爆發,犹太人建立了独立的哈斯蒙尼王朝。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羅馬帝國的格奈烏斯·龐培占领,设犹太行省。保留犹太人国王,作为傀儡,由罗马方面设置总督。 公元66年和132年,為了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當地猶太人發起了猶太戰爭以及巴爾柯赫巴起義,但均遭到罗马军队的镇压。公元135年,罗马拆除耶路撒冷圣殿,并把所有犹太人驱逐出犹太行省,同時将該地重新命名為「巴勒斯坦」(Palestine)。 J R.

新!!: 密特拉教和猶太 (羅馬行省) · 查看更多 »

父親

親簡稱父,或稱爸爸,爹地,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男性的稱呼。父親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親屬關係之一,通常具有親密關係。 一般指參與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即生父);但在有些狀況下,僅養育小孩,或再婚配偶、結誼長輩,或是僅提供精子讓卵子與之結合(例如捐精等),但並未親自進行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也可如此稱呼。.

新!!: 密特拉教和父親 · 查看更多 »

特土良

昆圖·塞普蒂米烏斯·佛洛倫特·特爾土良諾(Quinto Septimius Florente Tertuliano),英語化後被稱為特土良(Tertullian ,,),或譯戴都良、特图里安、德爾圖良,北非柏柏爾人,生於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迦太基城,為基督教會主教,是早期基督教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护教士。 特土良出身柏柏爾人,終身都生活在迦太基,因理论贡献被誉为拉丁教父和西方基督教神学鼻祖之一。特土良所使用的神學方法,主要以寫作思辯性的基督教神學與反對異端的著作為主。有人稱特土良是「希臘最後一位護教士」,亦有人說他是「第一位拉丁教父」。 特土良對於三位一體與基督的神人二性,這二個教義的闡明,為後來東方與西方兩個教會的正統教義奠定了基礎。因他首先發現理性有極限,人在衝破這個極限的時候,就應該有信仰做指南,發展人生的未來,他以為在人性的能力中,除了感官之外,還有理性,在理性之上,還有信仰,人的感觀所不能達到的極限,由理性可以補足,在理性所不能達到的極限,便由信仰可以補足。當他在世上的年日,那些新約書信的原本仍然存在,他稱基督宗教的經典為《新約》。他的著作中曾引用《新約》一千八百多處,有消極反對當時的異端又有「護教學」,積極的為教會的學說辯護,將自己的信仰用希臘哲學,羅馬辯論的形式表現出來。.

新!!: 密特拉教和特土良 · 查看更多 »

狮子座

子座(Leo,天文符号:♌)黃道帶星座之一,面积946.96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2.296%,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十二位。狮子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52颗,最亮星为轩辕十四(狮子座α),视星等为1.35。每年3月1日子夜狮子座中心经过上中天。.

新!!: 密特拉教和狮子座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西一世

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47年-395年1月17日)又譯為狄奧西亞一世或杜多思一世,也被称作作狄奧多西大帝,是羅馬帝國皇帝(379年-395年),392年起統治整個羅馬帝國。他是晚期古典至中世紀這段過渡時期羅馬帝國的君主,並將基督教定為國教。.

新!!: 密特拉教和狄奧多西一世 · 查看更多 »

白羊宮

白羊宫是占星术黃道十二宫之第一宫,黄经从0°到30°,原对应的星座是白羊座(牡羊座),在希臘傳統指綿羊,但由于岁差,现已移到双鱼座。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是春分,所以春分又叫“白羊宫第一点”,指的出生日期為3月21日-4月20日。白羊宫的附庸星(也門占星學)為太陽,代表萬物之源。而在密宗占星學中,白羊宫的神秘守護星為水星,層次守護星為天王星。.

新!!: 密特拉教和白羊宮 · 查看更多 »

Doi

#重定向 DOI.

新!!: 密特拉教和Doi · 查看更多 »

Dura Europas

#重定向 杜拉歐羅普斯.

新!!: 密特拉教和Dura Europas · 查看更多 »

莎草纸

莎草纸(Papyrus)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莎草紙消亡以後,製作莎草紙的傳統技術也因缺乏記載而失傳。 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20世紀工程師哈桑拉贾(Hassan Ragab)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經過無數測試,於1962年重新發明了新的莎草紙製法。成為現在大眾所知的莎草紙製程。.

新!!: 密特拉教和莎草纸 · 查看更多 »

莲(学名:Nelumbo nucifera)是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出水植物,又称荷花、蓮花、荷,古称芙蓉、菡萏、芙蕖。荷花原产于中国,在水中生活,通常被种植于池塘之中。花一般盛开于夏季,荷花也因而成为夏日之风物。 荷花的根茎种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叶挺出水面。故說蓮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在伸出水面几厘米的花茎上长着花朵單朵,少數花莖上長著雙朵或更多。荷花一般长到150厘米高,横向扩展到3米。荷叶最大可达直径60厘米。引人人注目的莲花最大直径可达20厘米。 荷花有超过800个栽培品种,花色从雪白、黄色到淡红色及深黃色和深紅色,其外還有分灑錦等等的花色。 莲花可以用种子或根茎繁殖。特别的是,其种子莲子可以存活上千年。有科学家培育了一些有千年历史的莲子,繁殖出来的荷花依然生机盎然 。大连市普兰店区曾出土过千年前的古莲子。在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两枚古莲子,……遗址中出土的还有许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如石制的斧、铲、刀、镰等,还发现了高粱、莲子等种子和纺轮等纺织工具。,有超过3000年历史,但是过于珍贵,未进行栽培试验。,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 野生莲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列为保护植物, 品种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八.

新!!: 密特拉教和莲 · 查看更多 »

遺物

遺物是古代人类或死者遗留下来的物品。.

新!!: 密特拉教和遺物 · 查看更多 »

聖彼得

#重定向 彼得 (使徒).

新!!: 密特拉教和聖彼得 · 查看更多 »

聖經

《聖經》(ביבליה;Βίβλος;Biblia; Bible,原意「書」)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的經典。猶太教的圣经是《塔納赫》(被基督宗教称为旧约)。基督宗教的圣经是舊約與新約。.

新!!: 密特拉教和聖經 · 查看更多 »

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

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 (Marcellino e Pietro;後者有時被稱為 驅魔者伯多祿;Alban Butler, Kathleen Jones, Paul Burns, Butler's Lives of the Saints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1997), 14.) 是公元四世紀羅馬的兩位基督徒殉道者。.

新!!: 密特拉教和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 · 查看更多 »

聖額我略·納齊安

圣额我略·纳齐安(Γρηγόριος ὁ Ναζιανζηνός,330年,小亚西亚阿里安祖特斯-389年1月25日,阿里安祖特斯),或译格列高利·纳齐安、拿先素斯的貴格利,漢譯额我略·纳齐安,新称国瑞‧纳祥,是4世纪教会教父、加帕多家教父的第二號人物。在天主教内与圣巴西流的纪念日同为1月2日,并且两人都为捍卫三位一体教义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 密特拉教和聖額我略·納齊安 · 查看更多 »

聖餐禮

聖餐是基督徒的重要禮儀。基督徒認為,聖餐的直接根據來自《新約聖經》。聖經中記載,耶穌基督在被釘十字架上死的晚上當時以色列是以天黑為一天的開始,到第二次天黑之間為一天,所以為同一天的晚餐。用現代以0:00為一天開始,24:00為結束的觀點來看,是前一天晚上。,與十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 在基督教會建立之後,舉辦聖餐禮逐漸制度化。根據聖經的記載,哥林多教會在領聖餐時的態度不夠嚴謹,使徒保羅立即加以糾正() 。 天主教將聖餐稱為聖體聖事,為七件聖事之一,並相信無酵餅和葡萄酒在神父祝聖時化成基督的體血(神學術語中稱之為「」,Transsubstantiation)。基督新教徒一般不認同此觀點。.

新!!: 密特拉教和聖餐禮 · 查看更多 »

菲亚诺罗马诺

菲亚诺罗马诺(意大利语:Fiano Romano)是意大利拉齐奥大区罗马省的一个镇,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8,313人(2001年)。 F.

新!!: 密特拉教和菲亚诺罗马诺 · 查看更多 »

萨图尔努斯

萨图尔努斯(拉丁語:Saturnus),又譯作撒頓,是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 萨图尔努斯本来是罗马最古老的神祇之一,但从前3世纪开始,他与希腊神话中的克罗诺斯混同。关于克罗诺斯的一些神话,如吞食亲生子女等等,被加到有关萨图尔努斯的神话裡。萨图尔努斯的儿子就是罗马神话中的主神朱比特。神话描写萨图尔努斯在被朱比特推翻后逃到了拉丁姆,并教会了那里的人民耕种土地;这就是罗马农业的由来。 纪念萨图尔努斯的节日叫农神节(萨图尔纳利亚),时间在每年的12月17日到12月23日,在這七天之中,也是當時奴隸階級唯一可以能夠獲得部分自由參與慶祝的節日。 土星和星期六的拉丁名得自于萨图尔努斯。.

新!!: 密特拉教和萨图尔努斯 · 查看更多 »

馬可·奧里略

#重定向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新!!: 密特拉教和馬可·奧里略 · 查看更多 »

角宿一

--一(α Vir / 室女座α /英语:Spica)位於室女座,是全天空第十五亮的恆星,也是室女座最明亮的恆星。北半球的觀測者在春季夜晚,可以在東南方向的天空看到这颗明亮的1等星。想要找到角宿一,觀測者只需要沿着位于大熊座的北斗七星的斗柄和牧夫座的大角连成的曲线方向往下就可以看到它。角宿一是一顆藍巨星,屬於仙王座β型變星。角宿一距離地球有260光年之遥。.

新!!: 密特拉教和角宿一 · 查看更多 »

黃道十二宮

在西洋占星術之中,黃道十二宮是描述黃道帶上人為劃分的十二個隨中氣點移動(與實際星座位置不一致)的均等區域,以數學方式的劃分為十二個30°的扇區,並且在占星術領域上則使用這些區域分別充當實際天文學上的黃道星座。從(vernal equinox)開始的(黃道與赤道的交叉點之一),也稱為白羊宮的第一點。 黃道十二宮的順序依次為: 01.

新!!: 密特拉教和黃道十二宮 · 查看更多 »

黃道帶

黃道帶(希臘語:ζῳδιακός, zōdiakos),是天文學的名詞,指的是在黃道上的星座組成的環帶,不僅是太陽每年在天球上所行經的路徑,月球和行星的路徑也大略都在黃道的附近,因此也全部都在黃道帶的星座內。在占星術,黃道帶被人爲劃分為十二個隨中氣點移動(與實際星座位置不一致)的均等區域,各自都有符號。因此,黃道帶是一個天球座標系統,或是更具體的說是一個黃道座標系統,以黃道做為緯度的基準平面(原點),並且以太陽在春分時的位置作為經度的原點。 在羅馬時代已經有黃道帶了,這是繼承自希臘天文學並可追溯至巴比倫天文學和迦勒底人時代(西元前的千禧年中期)的概念,其中,還導出了一個更早期列出的黃道周圍恆星表,在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西元2世紀)已經有黃道結構的描述。 黃道帶這個名詞也可以代表行星在天球上移動路徑的區域,它涵蓋了黃道上下各8度的範圍。對應於不同的行星,黃道帶也有不同的寬度,例如,"月球的黃道帶"是黃道上下5度的區域。再擴大範圍,"彗星的黃道帶"可以包括大部分短周期彗星的路徑。 黃道帶的英文,zodiac,起源於拉丁文的zōdiacus,而這個字又是從希臘文的ζῳδιακὸς κύκλος(zōdiakos kuklos)演變而來的,原意為"動物圈(獸帶)",是從ζώδιον(zōdion)轉變來的,指的是小型的"動物"ζῶον(zōon)。這種詞意上的轉換是基於在傳統希臘的黃道帶原本就有一半以上是動物(除了兩個是神話創造的。)。 天文學除了使用赤道座標系統外,也使用以黃道帶為基礎的黃道座標系統,同時這些名詞和12個符號的名稱也被用在占星術的天宮圖中。.

新!!: 密特拉教和黃道帶 · 查看更多 »

默西亞 (羅馬行省)

西亚(希腊语:Μοισία,拉丁语:Moesia),巴尔干半岛历史上的地区名,位于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境内。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曾为帝国在东南欧的一个行省。 该地区得名于居住在这里的默西人,他们是一支色雷斯人部落。.

新!!: 密特拉教和默西亞 (羅馬行省) · 查看更多 »

迪堡

迪堡(德语:Dieburg)是德国黑森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3.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319人,其中男性7826人,女性7493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664人/平方公里。.

新!!: 密特拉教和迪堡 · 查看更多 »

錫比烏

錫比烏(羅馬尼亞語:Sibiu;德語:Hermannstadt,赫尔曼施塔特;匈牙利語:Nagyszeben)為羅馬尼亞錫比烏縣的首府,位於特兰西瓦尼亚南部,橫跨著奧爾特河(Olt)的支流奇濱河(Cibin)。.

新!!: 密特拉教和錫比烏 · 查看更多 »

阿卡狄奧斯

弗拉维斯·阿卡狄乌斯·奧古斯都(Flavius Arcadius Augustus; Ἀρκάδιος。公元377年1月1日 – 公元408年5月1日)是从公元395年到公元408年间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作为狄奥多西一世与妻子(Aelia Flaccilla)的长子,他是西部皇帝弗拉维斯·霍诺留(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的兄长。学术界一般认为,他是个较为文弱的皇帝,在皇位上的他一直活在权臣和妻子艾丽娅·尤多西娅(Aelia Eudoxia)的阴影之下。.

新!!: 密特拉教和阿卡狄奧斯 · 查看更多 »

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古代波斯语: ;现代波斯语:شاهنشاهی هخامنشی ;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領土擴張到大部份中亞和西亚領域的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极盛时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亚细亚、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亚、努比亚和阿比西尼亚。公元前480年的波斯帝国,领土面积约为600万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约为1800万。.

新!!: 密特拉教和阿契美尼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契美尼斯

阿契美尼斯(古波斯语: ,现代波斯语:هخامنش;希腊语:)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祖先、波斯人的部落首领、波斯王国的建立者(约西元前705年或者可能更早至前675年Dandamayev在位)。.

新!!: 密特拉教和阿契美尼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达希尔二世

阿尔达希尔二世(Ardashir II,?—约383年)是伊朗萨珊王朝的第十位国王(379年—383年在位)。一些学者认为他是沙普尔二世之弟(也有文献认为,他是沙普尔二世的儿子)。 可以肯定的是在沙普尔二世统治时期,阿尔达希尔是阿迪亚波纳的一个藩王,曾在那裏迫害當地的基督徒。但是他对基督徒的迫害与他在他的臣民心目中的印象正好相反,他被看作是萨珊王朝中最慈祥和美德的统治者。据说他在统治的四年中不向他的臣民征税,因此获得了他们的爱戴。.

新!!: 密特拉教和阿尔达希尔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庇安

阿庇安(Appianus,95年-165年),古罗马历史学家。代表作为《羅马史》(Πωμαικα),该书原24卷,约有一半的文字存世。他的风格简洁生动,是后世研究罗马史的主要依据,比如其中有古代历史著作仅有的对斯巴达克个人的详细记述。.

新!!: 密特拉教和阿庇安 · 查看更多 »

阿弥陀佛

阿彌陀佛(अमिताभ,),意為無量光佛,另名無量壽佛(अमितायूस्,),又稱為甘露王如来,在華人地區習慣作彌陀佛、彌陀等簡稱;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在唐朝,善導大師楷定淨土宗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

新!!: 密特拉教和阿弥陀佛 · 查看更多 »

阿胡拉·馬茲達

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Ahuramazda)又譯阿胡拉·馬--達。另稱歐馬茲特(Ormazd)、阿馬茲(Aramazd)、阿茲山卓(Azzandara),名稱來自阿維斯陀語,是古波斯的神名,公元前1200年前後,瑣羅亞斯德(Zoroaster)宣稱它是創造一切的神,將阿胡拉·馬茲達奉為“唯一真正的造物主”,因此後來成為瑣羅亞斯德教的最高神。瑣羅亞斯德宣揚,是阿胡拉·馬茲達使人們看到了光明,所以他常常被塑造成太陽的形象。然而太陽和月亮有時會被形容成他的雙眼。 阿胡拉·馬茲達是《波斯古經》中最常被提到的神名,古伊朗的至高神和智慧之神,被尊為“包含萬物的宇宙”,它是全知的神,但並非全能。在善惡二元論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與代表黑暗的惡神阿里曼(Ahriman)進行長期的戰鬥,最後獲得勝利。.

新!!: 密特拉教和阿胡拉·馬茲達 · 查看更多 »

阿里曼

阿里曼(Ahriman),即安哥拉.曼纽(Angra Mainyu)。瑣羅亞斯德教(祆教)中善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的宿敌,一切罪恶和黑暗之源,居住在深渊之中。瑣羅亞斯德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终将击败并驱逐阿里曼,所有人将得到审判和救赎,并升入天国。 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認為,世界乃善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與惡神阿里曼不斷爭鬥之場所。有傳說阿里曼較阿胡拉.瑪茲達力弱,亦有傳說兩者勢均力敵,眾說紛紜。但無論如何,阿胡拉.瑪茲達於將創造世界時,定然認為將這名敵對者放置不睬有所不妥。於是以咒語將阿里曼困縛了3000年,並趁此時創造了世界。之後解除咒縛的阿里曼心中大怒,轉而反擊。他創造了毒蛙、毒蛇、毒蜥蜴、毒蠍,以及1萬種病魔,將它們放諸於世。此後,善神同惡神的鬥爭直至今日依​​舊不息。 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的异端“扎尔万派”认为,奥尔马兹达(ohrmazd)和阿里曼是一对双胞胎,是“永恒存在”之神(真正的最高神扎爾萬)的儿子。神曾发誓:要赐给先出生的儿子统治一切的权利。于是本该后出生的阿里曼竭尽全力挤了出来,代替他的兄弟成了先出生的儿子。无奈的神只能在洗礼奥尔马兹达之后,将权柄交给了阿里曼。虽然阿里曼一时得逞,但最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阿里曼是一切邪魔的主人,統馭以六大惡魔(加上阿里曼為七大魔王)為首的無數德弗(Daeva,泛稱古伊朗神話傳說中的魔怪,與善神為敵)造惡無數,他的德弗(Daeva)手下包括Druj(谎言的象征)、Naonhaithyeh(傲慢的象征)、Sauru(混乱的制造者)、Aka Manah(邪恶的化身)、Nasu(腐烂的化身)、Apaosha(干旱的化身)、Jahi(诱惑的女魔)以及艾什瑪Aesma(愤怒的恶魔)......他同时也是三首毒龙“阿兹.达哈卡(Azhi Dahaka)”的创造者。偶爾會化為人類接近諸國國王,教以奢侈令王墮落。阿里曼於國王墮落後用計親吻國王雙肩,令國王兩肩各生出一對蛇。可怕的是,這對蛇每日各需吃食一個活人的腦子。《王者之书》记载,他诱使扎哈克王子(Zahak)堕落,使其双肩长出两条毒蛇。.

新!!: 密特拉教和阿里曼 · 查看更多 »

阿提斯

阿提斯(Ἄττις或Ἄττης,Attis)。弗里吉亚职司农业神祇之一。为大地之神丘贝雷切断的男根化为杏树之种而与河神桑卡利俄斯的女儿拉娜相结合而出生。约公元前1250年出现于今穆拉特盖迪兹巴山一带。公元前4世纪后期于古希腊地区闻名。其形象于相关艺术作品中得到广泛反映。.

新!!: 密特拉教和阿提斯 · 查看更多 »

阿斯克勒庇俄斯

阿斯克勒庇厄斯(希腊语:Ἀσκληπιός,拉丁化:Asklēpió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医神,在古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埃斯库拉庇乌斯(拉丁语:Aesculapius),他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子,形象為手持蛇杖。他的女儿许癸厄亚 (Hygieia)、伊阿索(Iaso)、阿刻索(Aceso)、阿格萊亚(Aglaea)、帕那刻亚 (Panacea)则是主管清洁、医疗和医药的女神。 相傳古希臘醫師、被譽為「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為阿斯克勒庇俄斯之後裔。據說冥王黑帝斯以天雷殺死阿斯克勒庇厄斯後,宙斯將其靈魂升上天空,化身成蛇夫座。.

新!!: 密特拉教和阿斯克勒庇俄斯 · 查看更多 »

赫利俄斯

赫利俄斯(希腊语:Ήλιος,英文:Helio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相对应于古羅馬神話中的索爾(拉丁语:Sol)。他是提坦神许珀里翁之子,黎明女神厄俄斯和月亮女神塞勒涅的兄弟。他是阿波罗的前任驾驶日车的车手。 赫利俄斯每日都會乘四马金车在天空中奔驰,从东到西,晨出晚没,用光明普照世界。在许多神话中,他同阿波罗混为一体。.

新!!: 密特拉教和赫利俄斯 · 查看更多 »

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古希腊语:,),又译--或--。他是宙斯与迈亚的儿子,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法國時裝品牌愛馬仕(Hermès H不發音,重音在第二音節)的命名取源於和品牌創辦者姓氏相同的此神。.

新!!: 密特拉教和赫耳墨斯 · 查看更多 »

赛达 (黎巴嫩城市)

赛达(阿拉伯语:صيدا ar)又名西顿、天主教會稱為漆冬,是黎巴嫩南部省的一座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 赛达是腓尼基人的主要城市之一,和泰爾齊名。後來西頓的居民向外殖民,建立迦太基等若干城邦。.

新!!: 密特拉教和赛达 (黎巴嫩城市) · 查看更多 »

鑲嵌藝術

鑲嵌藝術,又音译为马赛克(mosaic,應源於「musa」,即希臘语中,掌管科學及詩歌藝術等九女神之名),平面作品又稱鑲嵌畫、鑲嵌細工或碎錦畫,是一种装饰艺术,通常使用许多小石块或有色玻璃碎片拼成图案,在教堂中的玻璃藝品,又稱為花窗玻璃。現今該詞(马赛克)泛指這种類型五彩斑斕的視覺效果。.

新!!: 密特拉教和鑲嵌藝術 · 查看更多 »

蒂嫩

蒂嫩(荷兰语:Tienen, 法语:Tirlemont)是位於比利时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31,835人(2006年)。.

新!!: 密特拉教和蒂嫩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新!!: 密特拉教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至點

二至點(亦稱至點)可以是太陽在一年之中離地球赤道最遠的兩個事件中的任何一個,英文的字源(solstice) 來自拉丁文的太陽(sol)和保持直立(sistere),因為在至點時太陽直射的地球緯度是他能抵達的最南或最北的極值,而至點所在之日是一年之中日夜長短差異最大的一天。至點和分點通常與季節有關,在一些區域他們被做為季節的起點或分界點,有些區域則將之作為中間點。例如在北半球的英國,在六月至點前後的一段時期被稱為仲夏,而仲夏日被訂為夏至之後2或3日的6月24日。.

新!!: 密特拉教和至點 · 查看更多 »

金牛座

金牛座(Taurus,天文符号:♉)黃道帶星座之一,面积797.25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1.933%,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十七。金牛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98颗,最亮星为毕宿五(金牛座α),视星等为0.85。每年11月30日子夜金牛座中心经过上中天。 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就是1801年元旦之夜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金牛座天区发现的。.

新!!: 密特拉教和金牛座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密特拉教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釋聖嚴

法師(Sheng-Yan,),俗名張保康,出生於江蘇南通,臺灣佛教出家人,佛學弘法師兼教育家,為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 聖嚴法師於少年出家為沙彌,法名常進。1949年,因戰亂還俗,加入中華民國陸軍,隨軍抵達台灣,以張採薇為名。在退伍後,於1960年皈依於東初法師門下,剃度出家,法名聖嚴,法號慧空,承繼臨濟宗與曹洞宗法脈。此外,又接受靈源法師禪悟印可,承繼臨濟宗法脈,法名知剛,法號惟柔。 後來,他前往日本留學並自立正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是中華民國第一位赴日攻讀博士並順利完成所有學分的出家比丘。 1998年5月1日至3日和藏傳佛教精神領袖與紐約進行三日的文殊菩薩法會,堪稱是吐蕃僧諍記後的第二次漢藏討論。 在東初老人圓寂後,他承繼為農禪寺住持,並創立法鼓山。.

新!!: 密特拉教和釋聖嚴 · 查看更多 »

镰刀

刀是一種收割的工具,由一片彎曲的刀片(刀刃在內)和手柄組成。用時一手持手柄,刀片放平,一手持農作物禾草等,镰刀向內用力。.

新!!: 密特拉教和镰刀 · 查看更多 »

长蛇座

长蛇座 是现代88星座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托勒密所列48星座之一。包含中国古代星座:柳宿,外厨,星宿,张宿,平,翼宿,青邱,陣車。.

新!!: 密特拉教和长蛇座 · 查看更多 »

色诺芬

Willing obedience always beats forced obedience.

新!!: 密特拉教和色诺芬 · 查看更多 »

苏达辞书

《蘇達辭書》(中世紀希臘語:Σοῦδα,Souda或Suda;亦作Σουΐδας,Suidas)是10世紀末由拜占庭學者編纂的一本百科全書性質的辭書,以希臘語寫成,收辭約三萬條。「蘇達」意為「城堡」或「要塞」。跟中國的《永樂大典》一樣,該書保存了大量已散失的古籍的內容,成為後世的重要史料。.

新!!: 密特拉教和苏达辞书 · 查看更多 »

英仙座

英仙座跨越了秋季的银河,所以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不管是使用双筒望远镜还是其他望远镜,这裡都是搜寻天体的好地方。这个星座有很多耀眼的亮星。即使是在市郊也能看见该星座轮廓。银河在该星系不像在旁边的天鹅座那样明亮,这使得人们能够看见很多亮星团,气体星云和行星状星云。这个星座有两个梅西耶天体:M34与M76(见下)。.

新!!: 密特拉教和英仙座 · 查看更多 »

雅各布·伯克哈特

#重定向 雅各·布克哈特.

新!!: 密特拉教和雅各布·伯克哈特 · 查看更多 »

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Aryan),雅利安人一般指印度西北部的一支族群。而在當今學術界,這個術語在大多數情況下指“印度-伊朗人”或“印歐人”,即講“印度-伊朗語族”或印歐語系語言的人;現在“雅利安”幾乎僅用於語言學術語印度-雅利安語支中,“雅利安人”就是講這個語支的語言的人。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t is now used in linguistics only in the sense of the term Indo-Aryan languages, a branch of the larger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二十世紀初,纳粹德国把使用優生政策創造的優等民族(Herrenrasse)稱為雅利安人,幾乎是另一個概念。.

新!!: 密特拉教和雅利安人 · 查看更多 »

雙輪戰車

雙輪戰車(Quadriga),位於德國柏林勃蘭登堡門上,是古羅馬用四匹馬拉起的馬戰車,常出現在當時的奧運會上。 圖中此架戰車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為紀念和平而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 它在二戰遭到嚴重損壞,而在戰後的兩德時期則被旁邊的柏林牆圍住。這個區域在1989年柏林牆倒下時受到了媒體極大的關注,在1990年兩德統一時也是。 普魯士在1806年輸掉了耶拿會戰後,拿破崙成為了第一個在勃蘭登堡門舉辦勝利遊行的人,他同時也把雙輪戰車運到巴黎去。拿破崙於1814年戰敗,普魯士在佔領巴黎期間把雙輪戰車運回柏林,並把此門再設計成普魯士的凱旋門。此門於2000年至2002年期間進行整修,成為了現今的模樣。.

新!!: 密特拉教和雙輪戰車 · 查看更多 »

考泰斯與考托佩斯

地區考古博物館(Museo Archeologico Regionale)裡面,位於義大利的巴勒莫(Palermo)境內。 考泰斯與考托佩斯(Cautes and Cautopates)是在古羅馬密特拉教所崇拜的聖像中描繪著伴隨主神密特拉斯的一對火炬手,作為屠牛像(Tauroctony)而讓世人所知。考泰斯將祂握的火炬上舉著,並且考托佩斯將祂握的火炬指向下方。.

新!!: 密特拉教和考泰斯與考托佩斯 · 查看更多 »

Hinduism

#重定向 印度教.

新!!: 密特拉教和Hinduism · 查看更多 »

JSTOR

JSTOR(Journal STORage、期刊存储,创立于1995年)是一个收集学术期刊的在线系统。它提供了对发表在数百本知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的电子版全文搜索。 这些学术期刊最早可以追溯到1665年。JSTOR设在纽约,是由安得鲁梅伦基金会(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创立的,现在是一个独立的和非营利性机构。 建立JSTOR的最初设想是为了解决图书馆,特别是学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存放的学术期刊数目的增长。由于成本和所需空间的增加,许多图书馆发现保持期刊的完整性和多样化的开销相当大。JSTOR允许图书馆外包学术期刊的储存资源并且让图书馆对期刊的长期可利用性有信心。 在线浏览和全文搜索功能大大提高了期刊的可访问性。到2007年3月为止,数据库共容纳了706本期刊标题和超过162,616册个体期刊发行本,总计2345.4万个文章页面。.

新!!: 密特拉教和JSTOR · 查看更多 »

Lion

#重定向 狮.

新!!: 密特拉教和Lion · 查看更多 »

Manicheism

#重定向 摩尼教.

新!!: 密特拉教和Manicheism · 查看更多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重定向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新!!: 密特拉教和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查看更多 »

Mitra

#重定向 密特拉.

新!!: 密特拉教和Mitra · 查看更多 »

Phrygian cap

#重定向 弗里吉亚无边便帽.

新!!: 密特拉教和Phrygian cap · 查看更多 »

Sic

sic(sīc, sic erat scriptum)是一个从拉丁语衍生出的词汇,它在拉丁语中原意为“所以、这样、就像那样”。在英语中,sic 用于表示引用的句子中不正确或不常用的拼写、短语或标点用法,为引述者在引用时后加上的片语,一般翻译成中文为“原文如此”。通常在书写时用方括号包含,且用斜体,成为“ ”的形式。该词的拉丁语原读音类似于英文的 seek(IPA /'sik/),中间为长元音(sīc);不过在英语中,这个词一般读作 /'sɪk/,类似英文 sick 一词。.

新!!: 密特拉教和Sic · 查看更多 »

Soldier

#重定向 士兵 (軍銜).

新!!: 密特拉教和Soldier · 查看更多 »

Timișoara

#重定向 蒂米什瓦拉.

新!!: 密特拉教和Timișoara · 查看更多 »

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学派(Platonism,大写P),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 是泛指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或是其他来源于并具有紧密联系的哲学体系。在狭义范围内,所谓的柏拉图主义(platonism,在中采用小写p), 是指肯定某一种的存在, 区别于意识所在的内在世界和感受到的外在世界,这种目标被指出“存在”于所谓的“第三维度内”, 与唯名论形成对立观点。" Philosophers who affirm the existence of abstract objects are sometimes called platonists; those who deny their existence are sometimes called nominalists.

新!!: 密特拉教和柏拉图主义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希腊语: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约)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27年到565年。由於他收復了許多失土,重建聖索菲亞教堂,並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功不可沒,因此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比如他于542年废除了执政官这个从罗马共和国遗留下来的官职(可能出于费用的考虑)。他还加强了皇帝作为神在地上的代表的地位,这一举动彻底破坏了罗马帝国中皇帝被视为首席执行官、“国家之父”,“第一公民”的形象。但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就已经对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是今天对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研究最重要的一手资料。.

新!!: 密特拉教和查士丁尼一世 · 查看更多 »

柯羅諾斯

柯羅諾斯(古希臘語:;Chrono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原始神,代表著時間。不少人會把柯羅諾斯和提坦之一克洛諾斯混淆。 柯羅諾斯是無實體的神祇,又或者以蛇的形象出現——擁有三顆頭:人頭、牛頭及獅子頭。他與配偶阿南刻圍著原始世界卵盤繞,然後將之分開,形成了大地、海與天空的有序宇宙。 在希臘羅馬的馬賽克藝術作品中,他被描述成一個轉動黃道帶的神,名字是「伊恩」(Aeon,意為「永恆」)。而在近代藝術作品中,他通常以手執鐮刀的老人形象出現。.

新!!: 密特拉教和柯羅諾斯 · 查看更多 »

柴樂諾波

柴樂諾波(Ζηνόβιος)希臘,於哈德良皇帝時期得羅馬教導修辭學。。.

新!!: 密特拉教和柴樂諾波 · 查看更多 »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新!!: 密特拉教和恒星 · 查看更多 »

杜拉歐羅普斯

杜拉歐羅普斯(Dura-Euopos)以“东方庞贝”著称,是位于中东叙利亚幼发拉底河畔,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之间,建于公元前三百年的帕提拉商队中心。杜拉歐羅普斯也與基督教的教堂傳統有很直接的关联,至今有稽可考的最早的一座圣堂建于公元二百五十年左右的杜拉欧罗普斯城。 在杜拉欧罗普斯发掘的犹太教堂中壁画堪与大马士革国立博物馆的大厅媲美,包括已知有关摩西的最早的一组图画(公元245~256年)。12世纪后才出现雄伟的摩西单人塑像。 在安息帝国时代,塞琉古帝国弃守美索不达米亚,安息帝国命令驻守在巴比伦尼亚的希墨罗斯进攻由许斯鲍希尼斯(Hyspaosines)统治查拉塞尼王国,希墨罗斯战败,巴比伦尼亚在前127年反遭许斯鲍希尼斯入侵,塞琉西亚被攻陷。前122年,米特里达梯二世迫使许斯鲍希尼斯撤退巴比伦尼亚,查拉塞尼王国成为安息帝国的附庸国。前113年,米特里达梯二世进一步向西扩张,攻占杜拉欧罗普斯,并卷入了与亚美尼亚王国的战争。 1930年代,考古学家在杜拉欧罗普斯城的一个地道里发现很多罗马士兵的尸体。英国莱斯特大学西蒙·詹姆斯博士 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这些士兵是在公元大约256年驻守在杜拉欧罗普斯城,即位于现在的中东叙利亚幼发拉底河畔,保卫罗马帝国的一个大部队的部分成员。当时萨珊波斯帝国(Sasanian Persian Empire)对他们发起的猛烈围攻。考古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对这里进行挖掘后得到了新的历史解释,西蒙·詹姆斯波斯敌军将一种混合气体输入地道,杀死了罗马士兵,这应该称得上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战。他们是一座城市要塞的驻军,用挖地道来反击围城的波斯人。与此针锋相对,波斯人为了攻破这座城市的城墙,也采用挖掘地道的方法。现场留下的迹象表明,这些人挖地道的时候,波斯伏兵静静地等待着时机,当罗马人刚刚挖通两方地道的时候,波斯人立刻把硫磺晶体和沥青制成的混合毒气输入到他们的地道里,在数分钟内将地道里的所有罗马士兵都杀死。 有人将织布机归属于中国古代发明,某些学者則推测其为古叙利亚的发明,此乃因在杜拉欧罗普斯(Dura-Europos)城遗址所发现的织布机纤维被认为是256年之前之作。.

新!!: 密特拉教和杜拉歐羅普斯 · 查看更多 »

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ऋग्वेद 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由 “歌颂”和 “知识”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词),漢譯名稱為《歌詠明論》,是吠陀经中最早出現的一卷,成文於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是除了赫梯语的文献外,在印欧语系语言中最古老的书籍。与其他文明的古老文献不同,它是以口传方式保存下来的。.

新!!: 密特拉教和梨俱吠陀 · 查看更多 »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新!!: 密特拉教和梵语 · 查看更多 »

梅斯

梅斯(Metz,IPA:),法国洛林地區首府,位於洛林大區摩泽尔省。.

新!!: 密特拉教和梅斯 · 查看更多 »

歐內斯特·勒南

约瑟夫·歐內斯特·勒南(Joseph Ernest Renan )法国研究中东古代语言文明的专家、哲学家、作家。他以有关早期基督教及其政治理论的历史著作而著名。勒南曾与奥古斯特·孔德相识。.

新!!: 密特拉教和歐內斯特·勒南 · 查看更多 »

歲差 (天文)

歲差(axial precession,字面意義為「(自轉)軸進動」),在天文學中是指一個天體的自轉軸指向因為重力作用導致在空間中緩慢且連續的變化。例如,地球自轉軸的方向逐漸漂移,追蹤它搖擺的頂部,以大約25,800年的週期掃掠出一個圓錐(在占星學稱為大年或柏拉圖年)。「歲差」這個名詞通常只針對長期運動,其他在地軸準線上的變動 -章動和極移- 規模要小了許多。 在歷史上,地球的歲差被稱為分點歲差,這是因為 分點沿著黃道相對於背景的恆星向西移動,與太陽在黃道上的運動相反。在非技術的討論中仍沿用此一名詞,這點在詳細的數學中是不存在的。在歷史上,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Planetarium, accessed 30 December 2008,記載喜帕恰斯發現分點歲差,雖然確實的時代和日期並不清楚,但由托勒密認為是他所做的天文觀測推測,期間在西元前147年至127年。 在19世紀的前半世紀,由於對行星之間引力計算能力的改進,人們發現黃道本身也有輕微的移動,在1863年之際這稱為行星歲差,而占主導地位的部份稱為日月歲差(lunisolar precession)。它們合起來稱為綜合歲差,並且取代了分點歲差。日月歲差是太陽和月球對地球赤道隆起的引力作用造成的,引發地軸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轉動。 行星歲差(actually an advance)是由於其它行星對地球和軌道面(黃道)的引力有小角度造成的,導致黃道面相對於慣性空間的移動。日月歲差比行星歲差強大了500倍。除了月球和太陽,其它行星也會造成地軸的運動在慣性空間中產生微小的變化,在對比時會造成對日月歲差和行星歲差的誤解,所以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年將主要的部分重新命名為赤道歲差,而較微弱的成份命名為黃道歲差,但是兩者的合稱仍是綜合歲差。.

新!!: 密特拉教和歲差 (天文) · 查看更多 »

歷史學家

#重定向 史家.

新!!: 密特拉教和歷史學家 · 查看更多 »

比利時高盧

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是古羅馬地區的稱呼,位於今日的尼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德國的西部地方。今天的比利時國名就是源自於此一古稱,雖然羅馬時期對比利時所涵蓋的範圍比今天大得多。比利時高盧一名可以從凱撒的《高盧戰記》中見到,當時羅馬人將高盧分成數個地區,比利時高盧是其中之一。古代居住在這個區域的凱爾特人、日耳曼人通常被稱為「貝爾吉(Belgae)」。按照古羅馬人的定義,比利時高盧的西界位在今日法國的塞納-馬恩省,東界則是位在今日德國的萊茵河。 公元一世紀,羅馬在高盧地區建立行省。原來的廣大的比利時高盧地區,將東方的萊茵河流域分出新的日耳曼行省,比利時高盧東北部劃為下日耳曼行省,而比利時高盧的南方則重劃歸為上日耳曼行省向西延伸的一部分。建省後的比利時高盧以蘭斯城為中心,包括今日法國東北部、比利時全境、以及荷蘭德國的國境地帶。.

新!!: 密特拉教和比利時高盧 · 查看更多 »

油灯

油燈是照明用具,依靠燃烧液体脂肪发光。 由三部分组成:盛油容器、油和导油的燈芯。容器一般为金属或陶瓷等耐热材料制作,形狀很多,最簡單的是用小缽加上油和捻子製成的。地中海地区传统使用橄榄油、中亚使用酥油、中国传统使用豆油等。捻子类似蜡烛的芯,为多孔的纤维质地,通过毛细作用吸油,本身则燃烧得很慢。中国传统有用禾本目灯心草科的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干燥的茎髓做捻子的。.

新!!: 密特拉教和油灯 · 查看更多 »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

泰恩河畔紐卡素(Newcastle upon Tyne 英式发音: ;本地发音: ),简称纽卡素,又名纽卡斯尔,英國英格蘭東北區域泰恩-威尔郡的都市自治市、城市。纽卡素曾屬诺森伯兰郡,毗鄰桑德兰和北泰因赛德。纽卡斯尔在泰恩河的北岸,建城于罗马帝国时代,当时的名字叫做Pons Aelius,是由罗马帝国哈德里安皇帝修建的。至今仍能在纽卡斯尔部分地区看到这些旧时的城墙,尤其是沿西路(West Road)一带。 著名的新堡大学坐落在市中心,该市也是泰恩河畔拥有卫星城市的集合城市中最大的一個。纽卡素是英格兰核心城市(English Core Cities Group)之一。纽卡素和其周边地区的人通常被叫做“高地人”(Geordies)。紐卡素在工業革命時期是英國重要工業都市,造船業和鋼鐵產業尤其發達。現在主要產業則已轉換為服務業。.

新!!: 密特拉教和泰恩河畔纽卡斯尔 · 查看更多 »

法厄同

法厄同(Phaëthon)在希腊神话中一般认为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儿子。也有说是曙光女神厄俄斯与刻法罗斯的儿子,后被阿佛羅狄忒偷来看护她的神庙。 传说中,法厄同对人夸耀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别人不信。他去向父亲太阳神请求,得后者发誓给他想要的任何东西。他于是要求:驾驶父亲的太阳车一天,从东方天边日出处到西方日落处。太阳神百般劝解说你没有这个能力,这样反会给自身和人类带来祸害。法厄同不听。结果到了那天,他慌乱中失去了对拉车白马的控制。太阳车先是升得太高,大地骤然变冷;然后又突然降低,烧焦了地上的草木,非洲的大片地方变为沙漠,把埃塞俄比亚居民的皮肤烧黑。最后,宙斯不得不亲自动手,用闪电把法厄同击死。法厄同的尸体掉进一条大河(天上的波江座或意大利的波河)。 他的密友Cycnus悲伤不已,神同情之下把他变成了一只天鹅。他的姐妹们也被变成了赤杨树,其眼泪成了琥珀。.

新!!: 密特拉教和法厄同 · 查看更多 »

法尤姆

法尤姆(阿拉伯语:)位于埃及中北部,是法尤姆省的首府。法尤姆位于开罗西南方130公里,占据了古城克罗科第洛坡里遗址的一部分。该城建于约公元前4000年,是埃及以及非洲最古老的城市。.

新!!: 密特拉教和法尤姆 · 查看更多 »

法鼓山

,為中華民國的佛教團體,在台灣佛教四大山頭裡面評價優等。 創辦人為聖嚴師父,對人類與宗教有不可抹滅的影響力,也曾代表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發表宗教大同的世界和平宣言。 法鼓山的祖廟是東初老人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當時,東初老人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並每年皆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1977年,聖嚴法師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住持,除承繼東初老人之志業之外,更將佛法簡化為國人能夠理解、接受與運用的觀念及其修行法門,接著展開弘法利生的大菩薩行儀。隨後由於農禪寺與中華佛學研究所信眾與學生與日俱增,遂於1989年因緣購得今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的一塊土地,聖嚴法師將之命名為「法鼓山」,故以「法鼓山」為名之成立財團法人,從事社會教化,心靈輔導及關懷弱勢等公益活動。.

新!!: 密特拉教和法鼓山 · 查看更多 »

法涅斯

Francesco de' Rossi(Francesco de' Rossi)在十六世紀所描繪的法涅斯聖畫。 法涅斯(Phanes,Φάνης),亦名為原始神(Protogonos,古希臘語:Πρωτογόνος,英譯:“First-born”,英譯:primeval god;漢譯:“初生”。),乃為神祕古老的生育新生代之神,祂是由俄耳甫斯教傳入希臘神話中的神明,祂的別名在古典希臘時期的俄耳甫斯宗教觀中為厄利克帕奥(Ericapaeus,Ἠρικαπαῖος或是Ἠρικεπαῖος,英譯:“power”,漢譯:“力量”。)與墨提斯(英譯:“thought”,漢譯:“思想”。)來代表。.

新!!: 密特拉教和法涅斯 · 查看更多 »

渡鴉

渡鴉(學名:Corvus corax)是一種全身黑色的大型雀形目鴉屬鳥類,俗称为胖头鸟。分佈於北半球,是所有鴉科中分佈最廣泛的一類。目前已知有八個亞種,不同亞種之間在外表上只有些許不同,但在遺傳學上差異則較明顯。 渡鴉是最大的兩種烏鴉之一,可能與厚嘴渡鴉(C.

新!!: 密特拉教和渡鴉 · 查看更多 »

游斯丁

殉教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天主教惯译犹斯定),是公元2世紀基督教的護教士之一,於公元165年前在羅馬殉教。天主教相信他是哲学家的主保圣人。正教會與普世聖公宗也尊他為聖人。.

新!!: 密特拉教和游斯丁 · 查看更多 »

漢斯·迪特爾·貝茨

漢斯·迪特爾·貝茨(Hans Dieter Betz,),生於德國莱姆戈,新約學者,專長於新約研究,早期基督教會歷史,現為芝加哥大學教授。他在對使徒保羅《加拉太書》,山上寶訓及早期基督教會希臘文獻的研究上,有卓越貢獻。.

新!!: 密特拉教和漢斯·迪特爾·貝茨 · 查看更多 »

朱庇特

朱比特(Iuppiter),又译--,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眾神之王,相对应于古希腊神话的宙斯(希腊语:Ζεύς),西方天文学对木星的称呼以其命名。另外拉丁语中的“星期四”这个词也起源朱比特的名字,后来影响了许多西方语言。.

新!!: 密特拉教和朱庇特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密特拉教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相

月相,是由地球上所觀看之月光形態。月球本身不發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之部份反射太陽光,才可見發亮,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之陰暗面。根據天文學,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相對位置不斷規律地變化,使觀測者從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陽照明之部分,造成月相盈虧圓缺之變化。 月相盈虧周期平均是29.53日,曆法中之朔望月源於此。.

新!!: 密特拉教和月相 · 查看更多 »

戴克里先

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原名為狄奧克萊斯(Diocles),羅馬帝國皇帝,於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結束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235年—284年),建立四帝共治制,使其成為羅馬帝國後期的主要政體。其改革使羅馬帝國對各境內地區的統治得以存續,最起碼在東部地區持續了數個世紀。.

新!!: 密特拉教和戴克里先 · 查看更多 »

戈耳工

戈耳工(Gorgon,或者译作蛇发女妖,意为可怕的,另有人谓为高声咆哮的),是一種长有尖牙,头生毒蛇的女性怪物。戈爾貢最早出現在希腊神话中,指的是三姊妹斯忒諾、歐律阿勒和美杜莎,據說她們是海神福耳庫斯與女神刻托之女品達.《Pythian Ode》,12.20Nonnus《Dionysiaca》;Book 25.58。.

新!!: 密特拉教和戈耳工 · 查看更多 »

海螯蝦

#重定向 海螯蝦科.

新!!: 密特拉教和海螯蝦 · 查看更多 »

海豚

| color.

新!!: 密特拉教和海豚 · 查看更多 »

新郎

一般來說,新郎一詞專指對於確立婚姻關係的男女,在結婚儀式中男方的稱呼,又稱新郎官。在結婚時,新郎一般會穿上專門的禮服,經過婚禮儀式或法律程序後就成為女方的丈夫。一般新郎也會有一至多位伴郎(或男儐相)的陪同。.

新!!: 密特拉教和新郎 · 查看更多 »

早期基督教

在基督教歷史中,早期基督教(Early Christianity),又稱原始基督教,指耶穌死後,使徒開始傳播其教義,形成初代基督教會後,一直到325年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之間這段時期,是基督教形成的最初期階段。一般又被區分為使徒時代與前尼西亞時期。.

新!!: 密特拉教和早期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摩尼教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明教,為西元三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所創立。這是一種將瑣羅亞斯德教(祆教)與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基督教的耶稣崇拜、佛教的轮回观念、马吉安主义对于旧约的否定、犹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诺斯底主义的“灵知”思想,创造了二宗三际论体系。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合流,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初際時,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人類世界因此產生。後際時,恢復到初際時相互對立的狀態,但黑暗已被永遠囚禁。物質是黑暗的產物,精神則是光明的產物,因此摩尼教否定物質世界,希望利用虔诚的信仰和严格的戒律获得灵知,回归光明世界。有學者認為摩尼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宗教,更被譽為真正世界性完美宗教的唯一代表。 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琐罗亚斯德教的迫害,教主摩尼被處決,聲勢下降。其后,駐錫于巴比倫的宗教中心又受到穆斯林的強力打击,今日在波斯已经完全消失。歐洲的摩尼教因與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不同理解和对《旧约》的态度而被认定为异端,受到基督徒的猛攻,在10世纪后渐趋沒落。中亚地区的摩尼教势力一度较为兴盛,在唐代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并藉助回鶻勢力進行傳播,後來在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宋代以後,成為體系的摩尼教組織基本消失,或者混入佛教,甚至連教主摩尼的塑像都被視為釋迦牟尼佛。唯一尚存的是本土化的摩尼教“明教”。.

新!!: 密特拉教和摩尼教 · 查看更多 »

摩德納

摩德納(Modena ;伊特拉斯坎語: Mutna; Mutina),意大利北部城市,位於波河的南岸,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摩德納省省會。 摩德納是一座古城,是总主教驻地,现在以「引擎之都」而著稱,因為有許多意大利著名的跑车製造商如法拉利、De Tomaso、藍寶堅尼、帕加尼及瑪莎拉蒂將工廠設立於此,而且除藍寶堅尼之外,它们的总部也都设在摩德納市内或附近。藍寶堅尼的总部设在毗邻的博洛尼亚省的聖阿加塔-博洛涅塞。.

新!!: 密特拉教和摩德納 · 查看更多 »

教父 (基督教歷史)

教父(Church Fathers,或 Fathers of the church),又譯為基督教早期教父(Early Church Fathers),是基督教會早期宗教作家及宣教師的統稱。他們的著作被認定具備權威,可以作為教會的教義指引與先例。他們包括許多著名的教會神學家、主教和護教士,但是不一定是教會認定的聖人,有些教父甚至被教會判定為“異端”。.

新!!: 密特拉教和教父 (基督教歷史) · 查看更多 »

慈悲

慈悲,佛教術語,為慈與悲二者的合稱,為佛教基本教義之一,也是四無量心的基礎。大乘佛教中,菩薩以追求慈悲及智慧為最高目標。.

新!!: 密特拉教和慈悲 · 查看更多 »

托加

托加长袍(Toga,τήβεννος,简称托加,或称罗马长袍)是最能体现古罗马男子服饰特点的服装。它是一段呈半圆形长约6米,最宽处约有1.8 米的羊毛制兼具披肩、饰带、围裙作用的服装。穿着时一般在内穿一件麻制的丘尼卡(Tunica),然后将托加搭在左肩并围绕全身。托加也是罗马人的身份象征,只有男子才能穿着,而女子只能穿斯托拉(Stola)及帕拉(Palla),而没有罗马公民权者更是被禁止穿着托加。.

新!!: 密特拉教和托加 · 查看更多 »

拜火教

#重定向 琐罗亚斯德教.

新!!: 密特拉教和拜火教 · 查看更多 »

普魯塔克

普魯塔克(希臘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約46年─125年),生活於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以《比較列傳》(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常稱為《希臘羅馬名人傳》或《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一書留名後世。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蒙田對他推崇備至,莎士比亞不少劇作都取材於他的記載。.

新!!: 密特拉教和普魯塔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密特拉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