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安南屬明時期

指数 安南屬明時期

安南屬明時期(1407年─1427年)本條目的「安南屬明時期」一名,參考自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四編第十一章第二節及附錄大事年表(年表裡將之列為1407年至142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389頁及656頁。,另亦有称为「第四次北屬時期」()或「屬明時期」(),是越南(安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共20年,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在此一期間,明朝消滅越南胡朝,改稱越南為「交址」(又作「交阯」及「交趾」,當時國境相當於現今的中部及北部),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後世歷史學家,如中國的郭振鐸、張笑梅,指出明朝佔領越南之舉實屬「非正義」,不過該時期裡,中越兩國的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对越南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209 关系: 占城占城國占婆史占巴的賴南定省南京市南越国南汉台灣吳士連吳權夏原吉大越大越史記大越史記全書太原省太上皇姚廣孝宦官宋朝山西省 (越南)崒洞之役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丁朝不征之國严从简中华书局中國中国皇帝东京大学三聯書店平吳大誥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乂安乂安省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交州交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云南省五代十国张廷玉張輔張輔 (明朝)佛教後黎朝後陳逸史後陳朝...土司北寧省北京大学北京市北京出版社僧侣制麻奴㐌難制蓬峩嘉平縣喬治·馬司培羅呂毅唐朝儒家冯承钧凌遲商务印书馆元朝国子监四川省四书五经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皇越春秋皇明經世文編王友王通 (明朝)福建簡定帝粟米粵甸幽靈集總兵红河牟復禮隋唐道教順化衞所衛所制裴伯耆西曆驛站諒山许嘉璐谥号貢生越南越南史略越南人越南北屬時期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越南语越共黎康黎利黎隻黎餓黎文休黃冊黃福齊魯書社農曆范師孟范玉胡季犛胡宗鷟胡元澄胡漢蒼胡朝都布按三司都指挥使司郑和下西洋阮廌阮忠彥阮飛卿钦州市蓝山起义蔡東藩鄧悉重光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里甲老挝陳天平陳學霖陳仁宗陳元旦陳睿宗陳煚陳直陳聖宗陳荊和陳裕宗陳興道陳英宗陳洽陳朝 (越南)陳明宗陳旭陳智陈子龙陈仲金陈艺宗柳升提刑按察司李太宗李朝 (越南)李朝刑書東南亞歷史詞典杜希德梁潛楊榮楊渤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武汉市永樂通寶汉朝沐晟河南省 (越南)河內市河靜省法国清化市清化省潘佩珠朝貢體系朱元璋朱能 (明朝)朱文安戴可来户部明史明史演義明实录明宣宗明仁宗明入越明與大虞戰爭明朝明朝君主列表明朝行政區劃明朝治藏歷史明成祖昭和海防省海陽省浙江省文庙支棱之役支棱隘慈廉縣承宣布政使司思明区20世纪 扩展索引 (159 更多) »

占城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占城 · 查看更多 »

占城國

#重定向 占城.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占城國 · 查看更多 »

占婆史

《'''占婆史'''》中譯本書影 《占婆史》(法文:Le royaume de Champa),亦稱《占婆王國》《東南亞歷史詞典 ·「馬斯伯樂,喬治」條》,30頁。,是一部關於占婆國 (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的歷史文獻,由法國人喬治·馬司培羅(又譯馬伯樂)於1910年至1913年間发表。除有關占婆歷史外,該書亦是研究越南歷史的一部重要史書。.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占婆史 · 查看更多 »

占巴的賴

#重定向 占巴的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占巴的賴 · 查看更多 »

南定省

南定省(),是越南的一個省,區屬紅河三角洲,與太平省、河南省、寧平省等省份相鄰,南臨北部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南定省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或南粤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4年至前112年《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时间为元鼎六年冬,元鼎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东百科全书》,第101页。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第28页。肖一亭:《珠海、澳门史前史的重建》,《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第108页。。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使岭南落后于中原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国各土著部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中原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得到了发展。.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南越国 · 查看更多 »

南汉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后失)。971年为北宋所灭。今日廣州頗多南漢開國傳說,北京路有南漢遺跡。.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南汉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吳士連

吳士連(,),越南後黎朝前期的官員、史家。 公元1459年,後黎仁宗被黎宜民所弒,吳士連對黎宜民加以擁護,獲升為都御史。後黎聖宗取得帝位後,吳士連被貶。在此期間,吳士連博覽群書。到公元1471年(洪德二年),獲重新起用,擔任禮部右侍郎、朝列大夫、國子監司業、史官等官職。公元1479年(洪德十年),奉後黎聖宗之命,編修《大越史記全書》。.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吳士連 · 查看更多 »

吳權

吳權(,),越南吳朝的開創者,被稱為前吳王(),亦被稱為吳先主,出身於唐末五代時期交趾地方豪族世家,原為該地自主政權統治者楊廷藝牙將。大有十年(937年),南漢的交州發生兵變,屬將矯公羨殺死了主管官員,交趾統治者楊廷藝,割據一方,另一屬將吳權領兵攻打矯公羨,矯公羨便求救於劉龑,劉龑封兒子劉洪操為交王,然後領兵進攻吳權,結果被吳權打敗,劉洪操陣亡。吳權從此佔有了交州,吳權建立的王朝即越南吳朝。造就越南脫離中國統治,被後世視為古代越南獨立建國的重要人物。.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吳權 · 查看更多 »

夏原吉

夏原吉(),字維喆。祖籍江西德興,居於湖廣行省潭州府湘陰縣縣城夏家橋。明朝初期官員,長期擔任戶部尚書。 夏原吉早年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年间,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靖难之役后,为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此后又相继辅佐明仁宗、明宣宗,政绩卓越。宣德五年(1430年)逝世,赠太师,谥忠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夏原吉 · 查看更多 »

大越

大越(Đại Việt/大越),为1054年到1804年间越南所使用的正式国号(1400年至1428年间被中國明朝統治除外)。 自1054年李朝第三代皇帝李圣宗将国号由「大瞿越」改为「大越」以来,其后的陈朝、後黎朝等亦使用该国号(其中只有胡朝一度于1400年将国号改为「大虞」)。不过,中国、日本等国则普遍以安南、交趾等称呼该国,而大越君主亦接受中国的册封为「安南国王」。到19世纪初阮朝统一越南后,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一度主张将国号改为“南越”,但当时中国清朝政府认为历史上的南越国涵括了华南地区,字面含义与阮氏政权统治范围不符,经交涉最后决定将国号改为「越南」并沿用至今,而阮福映亦被清嘉庆帝正式册封为「越南国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大越 · 查看更多 »

大越史記

《大越史記》(),越南古代史書,越南陳朝學者黎文休於1272年編撰而成,採編年體體例,用漢語文言文寫成,共三十--,內容記載自南越國的趙佗(於楚漢相爭時稱王)至李朝李昭皇(於1225年退位)。該書已散佚,但仍被視為首部越南正史典籍,對後來越南史家有重要影響力。.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大越史記 · 查看更多 »

大越史記全書

《大越史記全書》()是越南的編年體通史,以古汉语文言文編撰完成,也是研究越南歷史最重要的史書。該書從黎聖宗洪德年間(1470-1497),由吳士連編纂,收錄了自鴻龐氏時代以來的傳說及史實,最後於1797年,由西山朝史官吳時任負責增補至昭統帝昭統三年(1789年)的史事,為全書最後修訂本。.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大越史記全書 · 查看更多 »

太原省

太原省()是越南東北部的一个省,與河江省、北𣴓省、永福省、宣光省、諒山省、北江省等省份相鄰。.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太原省 · 查看更多 »

太上皇

太上皇,簡稱上皇,是东亚国家於實行君主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係同一政權的元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姚廣孝

姚廣孝(),幼名天僖,賜名廣孝,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庵號獨庵(獨菴),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通稱姚道衍。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長洲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元末明初政治人物、禪宗僧人、詩人,明成祖靖难之役的謀臣之一。.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姚廣孝 · 查看更多 »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宦官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越南)

山西省(),是越南1831年至1965年之間的一個省份,前後管辖范围變化較大。阮朝自主時期涵蓋今天的河內市西部、和平省東北部、富壽省東部、永福省大部和宣光省南部,法屬以後,僅包括今天河內市西部的山西市社和國威縣、巴位縣、石室縣和福壽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山西省 (越南) · 查看更多 »

崒洞之役

#重定向 崒洞祝洞之戰.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崒洞之役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中国大陆的一家以出版工具书(辞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上海辞书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丁朝

丁朝()是越南歷史的朝代之一,其立國期間為968年─980年。其建立者丁部領先後擊敗了割據越南北部的十二使君勢力,於968年統一全國並稱帝,建國號大瞿越。越南於10世紀以前,長期受北方鄰國中國統治。丁朝開國之後訂立制度,逐漸具有國家規模。外交上,丁朝向中國的宋朝通好,遣使朝貢,並首次被中國承認為藩屬而不是領土。 丁朝歷丁先皇(丁部領)、丁廢帝(丁璿)兩位君主。979年丁部領政變遇害後,繼任的皇帝丁璿年幼,由十道將軍黎桓獨掌朝政。宋太宗得知後,欲趁亂南下攻滅交趾。此事傳至交趾,黎桓被軍隊推戴為帝,丁朝遂被前黎朝取代。此後,黎桓率軍在白藤江之戰中擊退了宋朝的進犯。 後世歷史學者,視丁朝為越南建國的創始階段,史家黎嵩稱「我越正統之君,實自此始」《大越史記全書》卷首(黎嵩《越鑑通考總論》),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87頁。,可見它在歷史發展裡的重要地位。.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丁朝 · 查看更多 »

不征之國

不征之國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所提出的政策,宣佈不會征服十五個鄰近國家,以維繫與這些國家的和睦關係,同時促進各國間貿易發展。.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不征之國 · 查看更多 »

严从简

严从简,字仲可,號紹峰,浙江嘉興人。明朝官员。.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严从简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中国皇帝 · 查看更多 »

东京大学

東京大學(;英語譯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東大(),是日本第一所以現代學制成立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幕末時期創辦的與。1877年改制大学後使用現名,但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再更名為「東京帝國大學」,至1947年復用現名。2004年4月1日起依據《国立大学法人法》改制,以國立大學法人形式運作。.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东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三聯書店

三聯書店是1948年在香港创立的一家书店,原名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三聯書店,第二年总店迁往北京,后经过分分合合,现衍生出3家独立的三联书店,总部分别设在北京、香港和上海。.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三聯書店 · 查看更多 »

平吳大誥

《平吳大誥》(Bình Ngô đại cáo),越南古代的重要政治文告,作者是越南後黎朝的開國功臣兼文人阮廌,以漢語文言文寫成。該文是在明朝佔領越南結束時,抗明勢力中的黎利已擊敗明軍,取得勝利,為宣示大越國(越南)脫離明朝統治、建立後黎朝的統治而寫的。《平吳大誥》全文貫穿著民族情感及去暴安民的思想,既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含義,亦在文學上有相當成就。在越南後世,《平吳大誥》有「千古雄文」、「第二個獨立宣言」等稱譽。.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平吳大誥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乂安

乂安可以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乂安 · 查看更多 »

乂安省

乂安省(),是越南的一個省,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清化省相鄰,南接河靜省,西臨寮國,東臨北部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乂安省 · 查看更多 »

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重定向 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范围在其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常有变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有时还包括現在的中国广东省、海南省。.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交州 · 查看更多 »

交趾

交趾(又作交阯或交址)可以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交趾 · 查看更多 »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重定向 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张廷玉 · 查看更多 »

張輔

張輔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張輔 · 查看更多 »

張輔 (明朝)

#重定向 張輔 (英國公).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張輔 (明朝)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後黎朝 · 查看更多 »

後陳逸史

《後陳逸史》(越南語:Hậu trần dật sử),越南歷史小說,由潘佩珠於二十世紀初採用漢文寫成。本書以後陳朝抵抗明朝統治作為主題,內容及人物大部份為虛構,以及作者聽來的野史故事。作者撰書的目的,是要號召越南人民抗法救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後陳逸史 · 查看更多 »

後陳朝

後陳朝()是安南屬明時期由陳朝後裔建立的抗明政權,被越南歷史學家認為是一個朝代(1407年-1413年)。 1407年,明朝攻滅胡朝,吞併越南。陳藝宗的次子陳頠在謨渡(在今越南寧平省安謨縣安謨村)與陳肇基起兵,自稱「簡定帝」,建元興慶,建立後陳朝。陳頠的軍隊活躍於今寧平省一帶與明軍對抗。不久被明軍擊敗,陳頠逃往清化。次年,原陳朝重要將領、曾經投降明朝的鄧悉前來投軍。因鄧悉在越南人中頗有威望,陳頠的勢力越來越壯大。 隨著實力的壯大,陳頠試著向北發動進攻,並於1409年逋姑一戰中擊敗明軍,明將呂毅陣亡。陳頠計畫將戰線推進到昇龍。但鄧悉堅決反對這麼做,認為此時陳軍勢力依然比明軍弱小,不適合打消耗戰。另一名重要將領阮景真也力諫不應該與仍然控制大部分領土的明朝對立。陳頠拒絕接受他們的意見,並將他們逮捕處決。這導致了陳頠軍隊的軍心渙散。鄧悉之子鄧鎔更是到達清化,找到陳藝宗之孫陳季擴,與阮景異一起在支羅縣(在今越南河靜省)尊立陳季擴為帝,年號重光,與陳頠抗衡。陳季擴趁陳頠進攻明朝之機擊敗並俘虜了他,尊之為太上皇。 1409年,明朝見陳軍出現內亂,遣張輔等人前往鎮壓。陳頠兵敗出奔演州,於美良縣被俘虜,解送金陵,次年被斬首。陳季擴見明軍強大,遣使向明朝求和,並請求冊封。張輔將使者斬首。明軍由黃江、阿江、大安海口至福成江,轉入神投海口,一路勢如破竹,先後多次擊敗陳軍。1413年,明軍攻破清化,陳季擴與相國陳季揝、將軍鄧鎔、阮景異等相繼被擒。陳季擴在解送燕京途中投海自盡。.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後陳朝 · 查看更多 »

土司

土司是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頭目。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後黎朝和阮朝也在其北部少數民族山區設立土司制度,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土司 · 查看更多 »

北寧省

北寧省()是越南的一個省,位於河內東方,區屬紅河三角洲。.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北寧省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是一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性地方出版社,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北京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制麻奴㐌難

制麻奴㐌難(,),越南陈朝、胡朝将领。 制麻奴㐌難是占城国王制蓬莪之子,其早年事迹不详。1389年,制蓬莪北上侵略陈朝时阵亡,此后,占城将军罗皑篡夺王位。制麻奴㐌難担心生命受到威胁,便与弟弟制山拏一起投奔了陈朝。陈朝封制麻奴㐌難为校正侯,封制山拏为亚侯。1400年,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明朝与胡朝关系变得紧张。1402年,占城国王占巴的赖多次骚扰边境,清华安抚使阮景真利用他牵制占巴的赖。 1406年,明朝军队南下入侵胡朝,制麻奴㐌難与黄晦卿一起勤王,被胡季犛封为清华郡王。胡朝为明朝所灭,占城也开始攻击胡朝的领地。制麻奴㐌難与黄晦卿、邓悉等人据化州抵抗,最终他兵败被杀。 Category:胡朝人 Category:占族人 Category:越南郡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制麻奴㐌難 · 查看更多 »

制蓬峩

制蓬--(,),又作制蓬峨,或即占婆歷史傳說裡的比那索爾(占語:Binasuor)占婆歷史傳說裡有「比那索爾」之名(G·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395頁)。,中國明代典籍稱作阿答阿者或阿--阿者,是占婆國(占城)第十三王朝(1318年-1390年)的重要君王,被視為「英雄國君」,約1360年至1390年在位。即位後,制蓬峩矢志收復越南(大越國)以往奪取的占婆土地,整頓國內軍力,利用來自大越國的降叛者,多次發動對越戰爭,曾三度攻陷越都昇龍(1371年、1377年、1378年),擊斃過一位越南君主陳睿宗(1377年)。此外,制蓬峩與中國明朝建立友好旳外交關係,雙方使節往來頻繁。到1390年,制蓬峩最終戰死於對越交鋒中。.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制蓬峩 · 查看更多 »

嘉平縣

嘉平縣()是越南北宁省下辖的一县。面积107.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03100人。县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为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嘉平縣 · 查看更多 »

喬治·馬司培羅

喬治·馬司培羅(Georges Maspéro,),另譯馬斯伯樂、馬伯樂等,法國東方學家,殖民官員。.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喬治·馬司培羅 · 查看更多 »

呂毅

呂毅(),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汴梁路陳州項城縣(今河南省項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呂毅以濟南衛百戶跟从朱棣起兵,累功任都督僉事。与同官黃中充左右副將軍,佐征南將軍韓觀镇守廣西。之后跟随中將兵送故安南王孫陳天平歸國,在抵达芹站时,陳天平被劫走,呂毅因事连坐被夺官。朱棣后免其罪,起用担任鷹揚將軍,從張輔征討安南胡季犛有功,掌管交阯都司事。永乐六年,其与叛军交兵时阵亡。.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呂毅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儒家 · 查看更多 »

冯承钧

冯承钧(),字子衡,湖北汉口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尤精于历史地理学。 冯承钧早年留学比利时,后入法国巴黎大学,1911年获巴黎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深造。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钧通晓法文、英文、德文、弗拉芒文、拉丁文、梵文、蒙古文,毕生从事中外交通史的研究,著译丰富,是中华民国早期重要的历史地理学家。著有《西域地名》、《中国南洋交通史》、《西域史地释名》等,校注作品有《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譯著有《馬可孛羅行記》、《多桑蒙古史》、《西突厥史料》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冯承钧 · 查看更多 »

凌遲

凌遲,或稱寸斬、磔刑,俗称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是最殘酷的死刑之一。凌遲是指劊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數百至數千塊,用小刀逐塊割下來。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數小時的痛楚才會氣絕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傷不正確,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劊子手也可能會受罰。此刑罰主要在中國古代實施,但西方也有類似的記錄。 西方方面,在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曾下令對女巫採用鐵鉤將骨肉分離至死亡的刑罰,類似凌遲。而史上第一位有名氣的女數學家希帕提婭,也被暴民以類似手法殺害。中世紀歐洲有以鐵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紀日耳曼地區仍有實施。 中國从五代開始出現凌遲,凌遲與春秋時期的「醢」處決屍體不同,是以活人執行。元代凌迟120刀為限。至明清時達至頂峰,用刑廣範。明武宗時,宦官劉瑾被施以此刑,據說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罰主要針對叛國者,明成祖朱棣也將許多幫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處凌遲之刑。清朝末年,有至少三次凌遲的行刑過程被駐北京的西方士兵用相機拍了下來,相片傳到西方。 由於凌遲過於殘酷,歷代以來均有不少人主張廢除。包括南宋時的詩人陸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間的英國駐華支使使館參贊威妥瑪等人。最終,在1905年,凌遲和其他極刑一起廢除,唯1907年仍有執行記錄。.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凌遲 · 查看更多 »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由原美北长老会美华书馆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得到长老会美國籍牧师费启鸿的帮助,于1897年2月11日始创于上海,秉承“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之宗旨,为中国现代出版业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对中国现代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商務印書館初期承印商业簿记表冊、帳本、教會圖書等印務,故得名商务。.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商务印书馆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国子监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詩經》、《尚書》、《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禮》、《樂》、《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汉代是否存在至今有争议,《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四书五经 · 查看更多 »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據文溯閣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萬頁,约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包括從西洋傳入中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有部分書籍由於政治或質疑儒家經典的原因而被列为禁书,称之四库禁书,另一方面亦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包括《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爾雅》、《説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歐洲人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四庫全書 · 查看更多 »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是一部在1997年完成的叢書,收錄的是被《四庫全書》列為「存目」的書籍。本叢書共收錄4508種存目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經部收錄734種,分裝220冊;史部收錄1086種,分裝292冊;子部分裝1253種,分裝261冊;集部分裝1435種,分裝426冊;目錄索引1冊;本叢書共1200冊,版本分為「大陸版」與「大陸外版」。 所謂「存目」即是在編四庫全書時被列為「止存書名,不收其書」的書,根據乾隆60年浙江杭州刊本《四庫全書總目》所計,列為存目者達6793種,幾乎是《四庫全書》所收錄的3461種的2倍。 未來還計畫要編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編》,將此次未能列入叢書中的書籍。.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 查看更多 »

皇越春秋

皇越春秋()是越南的歷史演義小說,分成初、中、下三集,每集二十回,共六十回,作者姓氏年代無考,內容講述天聖元年(1400年)胡氏篡陳至順天元年(1428年)黎利復國稱帝期間越南人民與明朝抗爭的故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皇越春秋 · 查看更多 »

皇明經世文編

《明經世文編》原名《皇明經世文編》,專輯明代以來奏疏有關國事者。由陳子龍、徐孚遠、宋徵壁等選輯,崇禎十一年(1638年)定稿,凡五百卷,補遺四卷。 《明經世文編》共收428家、奏疏文章3300餘篇。本書刊行之時,明朝已接近亡國,在清代又列為禁書,故很少流傳。清朝有賀長齡《皇朝經世文編》、葛士濬《皇朝經世文續編》、盛康《皇朝經世文續編》、陳忠倚《皇朝經世文三編》 、麥仲華《皇朝經世文新編》 、邵之棠《皇朝經世文統編》很明顯都是仿《明經世文編》的續作。.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皇明經世文編 · 查看更多 »

王友

王友(),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中興路(今湖北省江陵縣)人,明朝軍事將領、靖難之役人物。清遠侯。 其繼承父親燕山護衛百戶職位。靖難之役時,與朱棣起兵后攻佔南京。論功因為侯爵,但卻驕縱而改授都指揮僉事。丘福等人上議后,改封清遠伯。次年,擔任總兵率領海軍清剿倭寇。永樂四年,征討交阯,并與指揮柳琮合兵攻破籌江柵等地,斬首三萬七千人。永樂六年,晉升爲侯爵,世代鐵券。次年,再進交阯。永樂八年,與明成祖北征,督軍中軍。后因避戰而被朱棣指責,其兵權交給張輔。后回師議罪,得赦免。永樂十二年,因誹謗罪被奪爵,未幾去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王友 · 查看更多 »

王通 (明朝)

王通(),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咸寧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明朝军事将领,成山侯。.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王通 (明朝)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簡定帝

簡定帝(,),名諱陳頠()是越南後陳朝的第一位君主。明軍入越後,他起兵試圖重建陳朝,但最後被明軍俘獲殺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簡定帝 · 查看更多 »

粟米

粟米、粟可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粟米 · 查看更多 »

粵甸幽靈集

《粵甸幽靈集》(Việt Điện U Linh Tập),又名為《越甸幽靈集》,越南古代神話傳說著作,以漢語文言文寫成。它的成書年代及作者都眾說紛紜,傳世版本亦多,一般認為由陳朝人李濟川撰。本書原為一卷,二十八篇故事,到後黎朝則有阮文質續加四篇故事,後來亦有其他補作。書中內容為記載越南各地神靈祠廟的靈驗異事,並往往為史學家所參照引用,具有相當的史料參考價值。.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粵甸幽靈集 · 查看更多 »

總兵

總兵,正式的名稱為總兵官,為中國明清兩朝的武官官職軍階名稱,實施期間約為14世紀末至20世紀初。該名稱於明朝為武職虛銜差遣,由勳爵兼任,公侯超品;相對文官虛銜為總督,為部堂官的差遣。清朝則通常為正二品;比敘今之軍長。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總兵 · 查看更多 »

红河

红河(,Sông Cái),又名珥河(),为中国、越南跨境水系,也是越南北部最大河流;由于流域多红色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故称“红河”。红河呈西北-东南流向,全长1280公里,越南境内长508公里,流域面积75700平方公里;中国境内长627公里,流域面积76276平方公里。 在中国境内有干流红河(元江)及其最大支流李仙江(把边江),二江在越南境内越池市汇合,之后经越南首都河內及北部湾入南海。.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红河 · 查看更多 »

牟復禮

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美国儒學學者、漢學家、中國學家、東亞學家。牟復禮的中文名得自《論語》中的孔子言曰“克己復禮”,亦與本名Frederick諧音。 1943年在美國空軍服役時,牟復禮便成爲中國文史方面的學生,並被送往哈佛大學學習。1944年到中國,曾在成都、北平、天津擔任軍官。二戰結束后,考入金陵大學(1952年和南京大學合併)歷史學系,師從貝德士、王繩祖、陳恭祿等人,學習中國歷史,194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學士學位,也曾問學於向達、啟功、王崇武等人。後返美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繼續學習中國文史,1954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在國立臺灣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次年到荷蘭萊頓大學任Fulbright交流基金講師。195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任中國歷史與文明學助教,1959年任副教授,1963年任教授。1969年創辦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系。2005年2年10日去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牟復禮 · 查看更多 »

隋唐

隋唐(581年-907年),是对中国古代的隋朝和唐朝的合称,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後的两个大一统皇朝。是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大统一,有学者认为隋唐宋构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也有学者认为隋至盛唐为中国第二次一元体制。日本學者杉山正明將隋唐歸於拓跋國家中。 雖然隋唐皆被視為漢族皇朝,但其實兩朝皇帝多少帶有異族血統或受異族影響,故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战乱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朝在其后期经过八年的隋末民变,唐朝建立。所以史学家常把“隋唐”并称。在这三百多年间,中国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這一百六十七年是中國的另一個盛世。另外,由于唐朝初期的文治武功和國際聲望都十分強盛,故人们亦常将它与同样被认为曾经很强盛的汉朝放在一起而合称为漢唐。 與秦漢相比,隋唐同樣是前一個統一皇朝國祚短,而後一個統一皇朝能建立百餘年盛世的大帝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隋唐 · 查看更多 »

道(Taoor Dao),是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中国哲学的信念之一。 认为道决定了事物“有”或“无”、以及生物“生”或“死”的存在形式;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和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是万事万物在道协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 有兩種解釋,主流是當時的「自然(itself)」不是今日的「自然(Nature)」,而是「自然而然」,“道”雖是生長萬物的,卻是無目的、無意識的,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主宰和支配萬物,而是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發展著。後代禪宗則解釋為「道」效法「自然」(今日用語),應為誤解。另一种解释,坚信人受地的制约、地受天的制约、天受道的制约,道受自然的制约;奉行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价值观。 此一信念,不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為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另外,道家的道是非人格神,道教的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老子。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並從道家思想中完善了道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神是人格神,後兩者宗教經典中英文的word也被翻譯成中文的道(英文原文:word),《聖經》里提到「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原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伊斯蘭教的《古兰经》里也提到「不信道而且妨碍主道的人们,真主将使他们的善功无效。.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道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順化

順化可以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順化 · 查看更多 »

衞所

#重定向 衛所制.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衞所 · 查看更多 »

衛所制

衛所--為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為明太祖所創立,其構想來自於隋唐時代的府兵制。 明政權在與元朝及元末群雄爭戰期間,軍制不定。其按照軍隊的來源區分,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征),有元兵及群雄敗兵歸附成軍,有獲罪而謫發的罪人成軍,而最主要的來源則是由戶籍中抽丁成軍,稱為籍選,亦即垛集軍。垛集法传承自元代的正軍、貼户制,為按人口一家五丁或三丁抽一之原則所徵之兵。除此之外尚有簡拔、投充及收集等其他軍制方式;明朝中期以後又有的方式,不過都屬於少數;就有明一朝而言,衛所制是明朝廷最主要的軍制。.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衛所制 · 查看更多 »

裴伯耆

裴伯耆(,)是越南陈朝时期的一位将领。 裴伯耆出生在宁江镇下洪州扶内村(在今海阳省青沔县),原为陈朝重要将领陈渴真麾下的一名裨将。1399年,陈渴真被权臣黎季犛所杀,裴伯耆逃往明朝。不久黎季犛改名胡季犛,篡夺皇位,建立胡朝。裴伯耆逃到燕京(今中国北京),自称是陈朝的忠义之臣,要求明朝出兵讨伐胡季犛。 1404年,有一位名叫陈添平的人士来到明朝,自称是陈朝王室子孙,也要求明朝出兵讨伐胡季犛。明成祖问裴伯耆是否认识此人,裴伯耆说不认识。明成祖决定派兵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问陈添平需要多少人,答复称只需不过数千人而已。但裴伯耆说不可,明成祖大怒,将他流放陕西、甘肃安置。 陈添平被胡朝击败俘杀之后,明成祖召还了裴伯耆,并承诺要立陈氏子孙为王。裴伯耆信以为真,便加入了明军,被授予土官右参议的官职。在明朝入侵胡朝期间,他不干预同僚衙门事务,仅仅居住在横驿,大量收留流离失所的安南官员。 明朝灭胡朝之后,声称陈氏子孙被胡季犛诛杀殆尽,便以其地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进行直接统治。不久,东潮县土豪范振起兵反明,推戴陈氏子孙陈月湖为王。明廷怀疑他与陈月湖勾结,将其逮捕,押送金陵(今中国南京)。《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九》.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裴伯耆 · 查看更多 »

西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西曆 · 查看更多 »

驛站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就有傳遞訊息的記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驛站 · 查看更多 »

諒山

諒山可以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諒山 · 查看更多 »

许嘉璐

許嘉璐(),中国当代训诂学家、语言学家,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淮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教授。1987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即被增补为第七届中央常委;随后,连任第八至十一届民进中央常委。曾任第九届民进中央副主席,第十、十一届民进中央主席;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院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监及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联合国际学院校监。.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许嘉璐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貢生

貢生,俗称“明经”。是指明清兩朝秀才(又稱生员)成績優異者,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贡士不同於貢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至於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貢生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史略

《'''越南通史'''》(《'''越南史略'''》中譯本)書影 《越南史略》(Việt Nam Sử Lược),又譯作《越南通史》,越南史書,由越南法屬時代的历史学家陳仲金(又譯作陳重金,1882年-1953年)於1917年初,用越南語寫成。.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史略 · 查看更多 »

越南人

越南人可以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人 · 查看更多 »

越南北屬時期

越南北属时期(),是指越南历史上被中国朝代统治的时期。越南(古称交州或交趾等)被中国统治开始于前207年的秦朝末年或前111年的西汉时期。这两种说法的争议主要在于如何看待南越国(越南称为趙朝)的地位。从前207年或前111年开始,越南在长达千年的时间内几乎连续地被中国统治,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走向独立。由于中间存在较短时间的中断,故历史学家将10世纪以前中国对越南的统治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第二次北屬時期(43年-544年)和第三次北屬時期(603年–939年)。在五代十国时越南从中国独立后又过了几百年,期間曾抵抗蒙古與元朝的併吞,之後越南再次短暂被中国的明朝所统治,称为安南屬明時期(1407年–1427年),共20年。此后越南再也未被中国统治过,當時清朝曾派大軍來襲又被越南人擊退勸和,維持獨立直到被法國殖民為止。 中国对越南长达千年的统治对越南留下了重大的影响,包括大量中华文化的输入,尽管越南在历次北属时期时中国实际上只占领过现代越南的北部和中部,而从未占领过现代越南之南部地区。越南即使独立后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与中国的册封关系,并将来自中国的汉字作为其官方文字,同时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古代中国的制度,如科举等,类似于古代朝鲜半岛的情况。不过随着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这些地区都出现了去中国化运动,最终成为现今的主权独立国家。.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北屬時期 · 查看更多 »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

#重定向 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該時期的越南受中國的隋、唐等王朝統治,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此一時期的起迄時間,越南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定為603年至939年;另有定為602年-905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隋朝及唐朝統治,並過渡至獨立建國的時期。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將劉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勢力,將今越南北部直接置於隋朝的統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並繼續統治安南,並設置都護府(曾稱作交州總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護府、鎮南都護府等)及節度使等軍政官署,管轄當地。在第三次北屬期間,該地曾爆發多起民變,並受環王國(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闍婆(位於爪哇)、南詔國(位於中國西南)的侵擾。到唐末五代時期,曲承裕成為靜海節度使,其後,越南人士逐漸取得自主權力,標誌著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 查看更多 »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統治的一個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前111年,西漢攻滅南越國後,設南越舊地為交州,並置九個郡縣:南海郡、合浦郡、蒼梧郡、鬱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為了便於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漢廷非常關注在肥沃的紅河三角洲的統治。在前1世紀時,漢朝在交州的統治十分寬鬆,雒越的君長在自己的部族裡依舊保持著他們世襲的權力。然而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執行同化政策,鼓勵越人與漢人通婚,並加強了稅收,將越南直接置於漢朝統治之下。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 查看更多 »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43年-544年,)是越南歷史上一段被中國統治的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公元40年,在徵氏姐妹的領導下,交州爆發了反漢的起義。43年,漢伏波將軍馬援領兵平叛,殺死二徵。交州重歸漢朝管轄,第二次北屬時期開始。 在這一時期,今越南地區曾先後被置於東漢、交州士氏政權、東吳、曹魏、晉朝、劉宋、南齊、南梁的統治之下。541年,交州爆發了李賁起義。544年,李賁稱帝,建立萬春國政權,標誌著第二北屬時期的結束。.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 查看更多 »

越南语

越南語()又稱越語()、京語()及國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代少用的前法國殖民地名稱安南語()。 越南語是越南的國家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曾經使用漢字與喃字表記(即漢喃文),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書寫。.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南语 · 查看更多 »

越共

越共可以指的是:.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越共 · 查看更多 »

黎康

黎康(,),是越南后黎朝開國皇帝黎利的侄子、第十五代皇帝黎英宗的高祖《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十六·黎皇朝紀·英宗峻皇帝》:「初,太祖第二兄除,贈藍國公,。除生康,贈葵國公,。康生壽,。壽生維紹,。維紹生維絖,。維絖娶東山縣布衛郷人,生帝。」。 黎康是藍國公黎除的兒子,但其事蹟不詳,並未與他的兄弟參與蓝山起义,只知道後來被追封葵國公()。 他和黎氏愛生下黎壽,其曾孫就是黎维邦。顺平八年(1556年),二十二岁的中宗黎暄驾崩,没有儿子。权臣郑检拥立黎除的後裔黎维邦做皇帝(英宗)。黎维邦追尊黎康为顯功王(),諡恭簡《歷朝憲章類誌·卷二十一》,陵墓号俸村陵《黎朝帝王事業·黎朝列聖睿號陵所忌辰》,黎氏愛為敦懿太妃,諡貞慎。.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黎康 · 查看更多 »

黎利

黎利(,),越南後黎朝開國君主,后人称為黎太祖()。他起兵驅逐了明朝的驻军,使越南(當時“大越”國土相當於今越南中、北部)最终取得獨立地位。 黎利生于越南清化地區,在他的青年時期,陳朝被權臣胡季犛所篡,中國明朝籍此於1407年出兵佔領越南(當時國土相當於現今中、北部),設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之成為中國轄地。與此同時,越南群雄並起,黎利亦於1418年發動藍山起義,從而展開了抗明十年戰爭。結果,明宣宗決定罷兵,黎利稱帝,使越南重獲獨立,開創後黎朝(1428─1789年)。另外,黎利獲明朝承認其對越南的統治,以保持中越的邦交關係。.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黎利 · 查看更多 »

黎隻

#重定向 阮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黎隻 · 查看更多 »

黎餓

黎餓()安南属明时期的反明领袖。 黎饿是水棠撞泾人,本是陳天賫的家奴,相貌颇美,尝游四方,莫不供养。他得知鄭公證、陳太沖、范玉、范善等人相继起兵的消息,便心怀异志。 1420年(永乐十八年),黎饿带了一群人前往谅山府丹巴县,改名扬龚,自称是自老挝逃回国内的陈睿宗玄孙,起兵反明,称天上皇帝,纪元永天。其部众有万余人。陳天賫前往投奔,发现是自己的家奴,不愿下拜,便逃出去,移檄各县,自称兴运上侯,以兵攻打黎饿,被黎饿杀死。 明朝丰城侯李彬前往征剿,剿灭黎餓。黎饿趁夜逃跑,不知所踪,就剩下黎利依然坚持抗明。.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黎餓 · 查看更多 »

黎文休

黎文休(,亦有文獻寫成黎休黎崱《安南志略》卷第十五,北京中華書局,354頁。,),號修賢,越南陳朝官員及歷史學者,著有越南較早的一部編年體正史《大越史記》。.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黎文休 · 查看更多 »

黃冊

黃冊又稱賦役黃冊,是明代戶籍與賦役之法的制度。.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黃冊 · 查看更多 »

黃福

黃福(),字如錫,号後樂,諡忠宣,中書省益都路濰州昌邑縣(今山東省昌邑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黃福為工部尚书。安南屬明時期,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贈太保。.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黃福 · 查看更多 »

齊魯書社

齊魯書社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創建于1979年春,是一家以出版文史古籍和学术著作为主的古籍出版社。 齊魯出版社以出版古籍聞名。如查繼佐《罪惟錄(明書)》點校本、《王士慎全集》、《二十五別史》、《孔子家語注》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齊魯書社 · 查看更多 »

農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農曆 · 查看更多 »

范師孟

范師孟(,),越南陈朝官员、儒学学者、诗人。 出生在京门府峡石县(今海阳省荆门县)。原名范度,因避陈守度讳,改名范師孟。范師孟为越南大儒朱文安的学生,有文采和学问。1345年,元朝派王士衡出使陈朝,问马援铜柱之事。范師孟奉命出使元朝前往辩解。翌年,被任命为掌簿書兼樞密參政。在职期间,与--一起主张更改赋税、差役制度,被陈明宗拒绝。 1359年,受封为入內行遣知樞密院事,不久调任行遣。1362年,又以行遣官职知樞密院事。 范師孟也是陈朝著名的诗人,他以边塞诗和咏史诗而知名,著名边塞诗有《关北》、《上嶅》、《桄榔道中》,咏史诗有《乌江项羽庙》与《和大明使余贵》诗二首。著有《峡石集》一卷。 Category:越南陳朝官員 Category:越南儒學學者 Category:越南詩人 S.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范師孟 · 查看更多 »

范玉

范玉(),是安南属明时期的涂山寺僧,永乐十五年,称天降印剑,自称罗平王,在安老起兵反明,纪元永宁。范善、吴中、黎行、陶承等都投奔他,被任命为相国、司空、大将军,攻掠城邑。明朝丰城侯李彬东西征剿,日不暇给。最后,剿灭范玉,就剩下黎利依然坚持抗明。.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范玉 · 查看更多 »

胡季犛

胡季犛(,),本名黎季犛(),即位后又改名胡一元(),字理元(),越南胡朝开国君主。年号聖元 。 他本是陳朝的一位權臣和外戚,1400年篡奪了皇位,改國號為大虞。不久讓位給次子胡漢蒼,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1407年胡朝在同明朝的戰爭中滅亡,他同親屬一同被俘虜,被明軍執送京師應天府。 胡季犛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和詩人,他對越南的民族文字喃字的發展起著重要貢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胡季犛 · 查看更多 »

胡宗鷟

胡宗鷟(),越南陳朝時期文學家、官員。.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胡宗鷟 · 查看更多 »

胡元澄

胡元澄(,,原姓黎名元澄,胡朝開國後改為胡元澄,又稱胡澄,降附明朝後改為黎澄),字孟源,號南翁。本為越南權貴及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長子,曾任陳朝司徒、胡朝左相國等職。後來被明軍俘獲,在明朝工部任職。著有關於越南史文的《南翁夢錄》傳世。另外,又因他善長兵器,成為一代兵器家,被明代軍士奉為「火器之神」。.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胡元澄 · 查看更多 »

胡漢蒼

胡漢蒼(,),《明實錄》和《明史》稱之為胡,是越南胡朝的末代君主,1401年至1407年在位。.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胡漢蒼 · 查看更多 »

胡朝

胡朝(Nhà Hồ),是越南史上一个仅有7年存在时间的短暂王朝,其经历了两代皇帝的治理,初代皇帝胡季犛于1400年废陈朝的陈少帝自立,立国号为大虞,年号聖元,定都西都城。同年底传位于子胡汉苍,其自1400年至1407年在位。传位于指定的皇子(而非惯例上的传位长子)的情况同先前的陈朝较为相似,都是为了避免兄弟相争。胡季犛的长子胡元澄之后成为了胡朝的军事首领。因该朝君主姓胡,故历史上称为胡朝。.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胡朝 · 查看更多 »

都布按三司

都布按三司是明朝设于各中国本部省級行政區的三個平行的組織,分別為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其中都指揮使司掌軍事,布政使司掌民政事務,按察使司掌刑獄。明代在地方設這三個官屬,以使之分權,不致顧地方官權力過大。.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都布按三司 · 查看更多 »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中國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 明初,废元朝枢密(樞密院)、平章(同平章事)、元帅、总管、万户诸武官号,统兵五千人者授指挥,以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不等。度山川形势,分设卫所(衛所制)。大致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人为千户所、百人为百户所。.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都指挥使司 · 查看更多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指中国明代早期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東亞地區、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及東非各地,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项目。从1405年(明永樂三年)到1433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餘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這段時期是在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七十年前及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八十年前;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航航海项目。郑和船隊七次下西洋的總航程達到七萬多海里,長度相當於地球圓周的三倍有餘。 郑和船隊曾经航行至東海、南海、泰國灣,繞過馬六甲海峡進入安達曼海及孟加拉灣,再繞過整個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湾,從亞丁灣進入紅海,亦有航行至東非馬達加斯加北部更远的海域,到达沿海三十多個國家及島嶼,包括東南亞的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暹羅;印度的古裏、榜葛剌;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東非的木骨都束、莫桑比克贝拉港。郑和舰队的七次遠洋有六次是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2年至1424年)開始,而最後的第七次远航是在明宣宗宣德元年(1425年至1435年)開始。前三次远航最远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而第四次最远航行至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最后,船队远航至阿拉伯半岛和东非肯尼亚。 《鄭和航海圖》是世界現存最早的航海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郑和下西洋 · 查看更多 »

阮廌

阮廌(,),號抑齋,藍山起義勝利後受後黎皇室賜姓,故又名「黎廌」,是越南後黎朝開國君主黎太祖黎利的策士與摯友,也是越南著名的政治家、儒學者以及文學家,亦通漢文。他輔佐黎利成功脫離中國明朝的統治,使越南取得再度獨立,是後黎朝的主要開國功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阮廌 · 查看更多 »

阮忠彥

阮忠彦(,),字邦直,号介轩,越南陈朝官员。 阮忠彦原名阮鶻,自幼即有天赋,时人称他为神童。1304年参加科举考试,中黄甲,成为太学生,与莫挺之是同年。1314年,与范邁一起奉命出使元朝。他与陳時見、段汝諧、杜天觀、莫挺之、阮愈、范邁、范遇、黎括、范師孟、黎維、張漢超、黎居仁等人被当作是陈朝的贤良之臣。陈英宗御重光宫,有出家之意,製招隱詩賜忠彥,忠彥辞不奉命。1321年,任御史臺侍御史。 1324年,元泰定帝派馬合謀、楊宗瑞出使安南,宣告自己的继位,并授時憲曆。两位使臣乘馬至西透池橋槈道,不下马步行。陈明宗派通晓汉语的人前去奉旨接话,从辰时到午时,二位使臣怒气越来越大。最后明宗派阮忠彦前去,以理折之。二人理屈词穷,被迫捧诏下马步行,事后陈明宗大悦。然而不久之后因为犯事被左迁为炎朗州通判。后来因为有政绩,擢為僉知聖慈宮事。 時保武王賜皂衣上位侯,忠彥注擬,反在紫衣之列。本应该降罪,但陈明宗怜惜他的才能,且事出过误,因此不降罪处罚,出其为清化安抚使。1329年,陈宪宗受禅继位。上皇陈明宗来到沱江道,親征牛吼蠻,僉知阮忠彥随军编修實錄。 1332年三月,担任內密院副使,掌官朝內省籍。七月,知審刑院事兼清化安撫使。在任期间设立平允堂来判决案件,没有产生一件冤案。1334年上皇陈明宗至乂安道,親征哀牢,以阮忠彥充清化發運使。陈明宗刚到黔州,哀牢人望风而遁,便命阮忠彦勒石记功而还。此石刻即《摩崖紀功文》,在今乂安省境内。 1337年,阮忠彦被任命为乂安安撫使兼國史院監修國史,行快州路漕運使。他上奏建議立漕倉貯田租以賑饑民,得到准许。1341年,被封为京師大尹。同年宪宗崩,与张汉超一起奉命編定皇朝大典考撰,刊書頒行。 陈裕宗继位之后,任命阮忠彦为行遣、知樞密院事,领禁军。他選諸路丁壯充禁軍,缺額定為籍簿。1350年,调任入內行遣,仍知樞密院事。1355年,受封諒江鎮經畧使、入內大行遣、尚書有弼、兼知樞密院事、侍經筵大學士、柱國、開縣伯。1370年病逝。 Category:越南陳朝官員 Category:阮姓.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阮忠彥 · 查看更多 »

阮飛卿

阮飞卿(,),原名阮应龙,号蕊溪,越南胡朝官员、诗人。 阮飞卿是上福縣(今屬河內市常信縣)人,出身寒门,自幼即以才华出名。宗室陈元旦所看中他的文采,命他教自己的女儿陈氏太。阮应龙用喃字诗歌挑逗陈氏太,便与陈氏太私通。教习陈元旦另一个女儿陈氏台的阮汉英,也效仿他的方法。后来陈氏太怀孕,阮应龙逃去。陈元旦问阮应龙去了哪里,家人答复称已经畏罪逃跑。陈元旦派人将他们召回,赦免了他们的罪,并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来勉励他们。二人感恩戴德,发奋读书,中进士,在殿试中被定为榜眼。但后来陈艺宗得知了阮应龙的此事后,心中厌恶,认为他以下犯上,因而罢黜不用。阮应龙郁郁不得志,写下了许多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1400年,胡季犛篡夺陈朝皇位后,知他有才能,将他改名为阮飞卿,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辅佐胡汉苍。后来历任同章大夫、大理寺卿兼中书侍郎、国子监司业等职。 1407年明朝军队南下入侵胡朝,阮飞卿参加了抗明战争。在咸子关(位于今越南兴安省文江县咸子社)一役中,胡朝军队主力遭遇明军的埋伏而全军覆没,阮飞卿被迫投降。安南被明朝吞并后,阮飞卿与胡季犛、胡汉苍以及一众胡朝官员被明军俘虏到了金陵(今中国南京)。其子阮廌送他至南关隘口(今友谊关),恸哭不愿返回。阮飞卿劝他回去,要他将来为父报仇、为国雪恨。阮廌听从了,后来辅佐黎利反抗明朝统治,开创后黎朝。 1429年,阮飞卿病逝于中国。著作有《溪诗集》一卷,此外《全越诗录》中保存有其诗作77首。 Category:胡朝人 Category:越南詩人 Category:河內人 Category:阮姓 Category:越南進士.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阮飛卿 · 查看更多 »

钦州市

钦州市(邮政式拼音:Yamchow、Yen Chow)位于廣東西端,广西南部,北部湾沿岸。西界防城港市,北接南宁市,东邻玉林市,南临北海市及北部湾。前身是廣東下四府八鄉之一的欽縣。1965年後被當局劃廣西管轄,現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地处桂南台地丘陵区,北有罗阳山,东北为六万大山,西北为十万大山。钦江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市区后出北部湾。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320.93万。钦州为区内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南防铁路、钦北铁路和钦防铁路于市区交汇,钦州港为北部湾重要港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钦州市 · 查看更多 »

蓝山起义

蓝山起义(),也称蓝山蜂起(),是公元1418年至1427年发生在越南的一次反抗中国明朝统治的民族起义。 公元1400年越南陈朝的陈少帝被权臣胡季犛逼迫禅让,胡季犛继位,建立胡朝。中国明朝趁越南政权更迭之际,于1407年出兵侵略打败了胡朝,侵佔越南(当时国土相当于现今中、北部),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明朝采取了暴力征服、压迫剥削与屠殺、分化、同化等手段治理越南,引起了越南人民的不满,各地相继爆发暴动起义。1418年2月7日,来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豪族黎利,在蓝山发动起義,自称“平定王”。明军获悉黎利起義,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明军到洛水(清化锦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从1419年至1424年,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为主要据点,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1424年,黎利听从少尉阮只的建议,制定了“先取茶隆(在今越南乂安省),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资其财力,然后返斾东都”的方略,在越中地区日渐坐大,包围西都,进占顺化、新平等地,明廷也不得不多派兵员赴越增援。1426年,黎利军进迫河内,在崒洞之役(Trận Chúc Động)大败明军。1427年明廷派柳升再加兵十万前来增援,黎利又在支棱之役中大败明军,击杀柳升。随后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其所立的傀儡君主陳暠为王。明朝最终决定退兵。明封陈暠为“安南国王”,征夷将军王通先前就已领兵逃離越南,蓝山起義勝利结束。.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蓝山起义 · 查看更多 »

蔡東藩

蔡东藩(),名郕,字椿寿,号东藩,中国清朝至民国年间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蔡東藩 · 查看更多 »

鄧悉

鄧悉(,),越南陈朝末期以及胡朝、后陈朝的将领。 邓悉是乂安州人,仕陈朝为将。1391年,化州(今顺化)的守将潘猛、朱秉珪商讨起兵杀死黎季犛之事,被邓悉和黄晦卿秘密报告给了黎季犛,致使潘、朱二人被诛杀。事后邓、黄二人都被升官。 1406年,明朝南下侵略胡朝,胡季犛派黄晦卿至南方安抚占城,黄晦卿以邓悉和乂安土官范世矜作为心腹。翌年,胡朝为明朝所灭,邓悉投降,被任命为化州大知州。不久,得知陈朝宗室陳頠(即简定帝)起兵建立后陈朝以抗明,便杀死明朝官员响应,率兵至乂安会合,使简定帝的势力得以壮大。邓悉也把一个女儿嫁给了简定帝。1408年,邓悉率兵击败并斩杀安南降将范世矜于日丽海口,后陈朝占据了乂安以南的地区。简定帝会师于清化。明廷得知后,派四万军队进入安南镇压。简定帝与邓悉、邓容等人在逋姑之战中大破明军,斩杀明将吕毅。此战之后,简定帝便计划乘胜攻取东关城(今河内市)。然而邓悉和参谋阮景真却提出反对,认为要等待各路军队会合完毕后再出击。简定帝怀疑他们有异心,将他们逮捕处死。邓悉之子邓容、阮景真之子阮景异愤而率部叛离,另立重光帝与之对抗。 Category:胡朝人 Category:後陳朝人 Category:邓姓.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鄧悉 · 查看更多 »

重光帝

重光帝(,)名陳季擴(),是越南後陳朝的第二位君主。1409年至1413年在位。 重光帝是陳朝宗室莊定王陳𩖃的兒子,陳𩖃則是陳朝皇帝陳藝宗的兒子。1407年,簡定帝起兵反明,封陳季擴為侍中。1409年,簡定帝聽信了阮夢莊的讒言,殺死了大將鄧悉和阮景真。鄧悉之子鄧容和阮景真之子阮景異,因父親無故被殺而憤憤不平,率軍來到清化,迎陳季擴至乂安。農曆三月十七日(1409年4月2日),陳季擴在支羅縣(在今越南河靜省)被擁立為帝,封阮帥為太傅,阮景異為太保,鄧容為同平章事,阮章為司馬。 當時簡定帝正在御天城與明軍對陣,重光帝派遣阮帥襲破該城,俘虜了簡定帝。簡定帝的太后與行遣黎截、黎元鼎等人,圖謀在渴江襲擊重光帝,被重光帝發覺,將黎截、黎元鼎處死。簡定帝被押解到了乂安,重光帝尊之為太上皇。仍與其一致對抗明軍,二人分兵行動,簡定上皇進軍下洪,重光帝領軍至平灘。 同年下半年明朝遣張輔前往討伐,水陸並進,從黃江、阿江、大安海口、福成江轉入神投海口,一路勢如破竹,抵達清化。簡定帝逃往演州,不久被擒。重光帝與張輔戰於平灘,亦敗,命鄧容守鹹子關,隊伍返回乂安。 第二年開始(1410年)重光帝雖得到一些本地人起兵相應,卻多是散兵遊勇,仍不能與張輔的勢力抗衡。明軍於1413年攻陷清化,重光帝與鄧容、阮景異、阮帥、阮表等先後被俘。次年,重光帝在被明軍解送燕京的途中投水自盡,阮帥也投水殉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重光帝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商務印書館,簡稱臺灣商務或商務印書,是一家臺灣的出版零售業者,其前身是1947年10月在臺灣臺北市設立的「商務印書館臺灣分館」。.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臺灣商務印書館 · 查看更多 »

里甲

里甲為14世紀創立之中國戶籍單位或行政區劃,後來轉為繇役組織或體制。日本後來仿造此制度,亦在台灣實施。視為保正制度之濫觴。里至今仍為台灣最小之行政區劃,不過繇役功能已喪失,僅維持部分衛生、治安的功能。.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里甲 · 查看更多 »

老挝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拉丁化:Sathalanal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Populaire Lao),簡稱寮國(ເມືອງລາວ,--),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家。鄰國有西北部的緬甸、中國,東部的越南,南部的柬埔寨與西部的泰國。2015年10月人口約707萬人,首都永珍。 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国的一部分。14至18世纪是南掌王國,之后分裂成三個王國,並受暹罗和越南入侵。189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日本佔領結束時曾短暫獨立,但不久即恢復法國統治。1949年獲得自治,1953年成為獨立國家。 寮國目前是聯合國會員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老挝 · 查看更多 »

陳天平

#重定向 陳添平.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天平 · 查看更多 »

陳學霖

陳學霖(),知名美籍華裔歷史學家、漢學家,專攻宋朝、金朝、元朝和明朝歷史。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並且取得碩士學位,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畢業後,曾經擔任奧克蘭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等。 2011年6月1日於美國西雅圖逝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學霖 · 查看更多 »

陳仁宗

陳仁宗(,)是越南陳朝第三代君主,1278年至1293年在位。名陳昑(),《元史》作陳日燇。他是陳聖宗的長子,元聖天感皇后所生。 1278年接受父親陳聖宗的禪位,稱孝皇,尊奉父親為太上皇。 1280年,沱江道鄭角密發動叛亂,陳仁宗命昭文王陳日燏前去招安。鄭角密投降,入京朝見了陳仁宗,並留其子為人質。1281年,派遣宗室陳遺愛出使元朝,元朝以陳朝皇帝「不請命而自立」為由,立陳遺愛為安南國王,派柴椿以兵千人護送歸國。 1282年,陳朝殺死陳遺愛及其同黨。元朝以此為藉口,遣安南行省右丞唆都領兵五十萬,進攻諒山。陳仁宗同太上皇一起來到陳舍灣指揮抗元。副都統軍、仁惠王陳慶餘擊敗了元軍。此後,越軍又於1284年和1288年兩次擊退了元軍的進攻。 1290年,因牛吼蛮在哀牢(老挝)支持下不服陳朝統治,陳仁宗御駕親征討伐哀牢。1293年,陳仁宗禪位給皇太子陳烇,是為陳英宗。其本人則出家,研究佛學,但仍執掌朝政。英宗即位後,尊仁宗為憲堯光聖太上皇帝。元朝遣兵部尚書梁曾至越,要求陳仁宗入朝。仁宗託病,遣陶子奇出使元朝。元朝又欲進攻越南,但因忽必烈的逝世而放棄了出征的計畫。 1308年,陳仁宗病逝。諡號法天崇道應世化民隆慈顯惠聖文神武元明睿孝皇帝,葬德陵。 陳仁宗愛好詩詞。他對佛學也頗有造詣,自稱竹林大士,人稱佛皇。他是越南禪宗流派竹林安子的開創者。禪僧法螺是他的弟子。.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仁宗 · 查看更多 »

陳元旦

元旦(,),越南陈朝大臣、宗室。 陳元旦為昭明王陳光啓的後代,封章肅國上侯。1369年,陈裕宗驾崩,杨日礼继位。杨日礼乃恭肃王陈元昱之假子,没有陈朝宗室血统,因而被陈朝宗室普遍看不起。翌年,太宰恭靖王陳元晫反抗,兵败被杀。恭定王陳暊逃到沱江鎮(嘉興),与恭宣王陳曔、章肅國上侯陳元旦、天寧公主陳玉瑳會清化府大吏江起兵。陳暊推翻杨日礼继位,是为陈艺宗,陈元旦被封为司徒。1375年,命其知廣威鎮軍事。 黎季犛(即后来的胡季犛)逐渐掌握陈朝大权之后,陈元旦有远见,认为他必将篡位。曾作《十禽诗》一首献给陈艺宗,暗示要警惕黎季犛权势过大,陈艺宗却对此无动于衷。陈元旦无可奈何,最终决定与黎季犛结为姻亲。陈元旦把儿子陈梦与托付给黎季犛,黎季犛便把已故宗室陈仁荣的女儿黄中公主嫁给陈梦与。太尉庄定王陳𩖃得知后对其非常鄙视,作汉诗和喃字诗来讽刺他。季犛篡位后,陈梦与被封为东宫判首,陈元旦的另两个儿子叔瑶、叔琼分别担任将军。 1385年,陈元旦致仕。1390年病逝。著有《冰壶壑集》一卷。.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元旦 · 查看更多 »

陳睿宗

陳睿宗(,)为陳朝第10代皇帝,1373年至1377年在位。諱陳曔(),《明史》作陳日煓。他是陳朝第5代皇帝陳明宗的兒子,也是第9代皇帝藝宗之弟。 1372年,在其兄藝宗禪位後,陳睿宗即位。1376年,不顾朝臣的谏言,睿宗坚持与宿敌占婆国决战,并率领号称12万大军親--占婆,然而战争失败,其本人没于陣中。.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睿宗 · 查看更多 »

陳煚

陳煚(,;另又作陳日煚;對蒙古帝國上表奉貢時名為陳光昺;初諱陳蒲),越南陳朝開國皇帝。陳煚原出生於李朝末年的權貴家庭,從叔陳守度把持國政。陳煚被安排侍奉李昭皇(李朝末代女帝),不久後李昭皇退位,陳煚登基,開創陳朝。陳煚在位33年,其間成功抵禦蒙古帝國入侵;於1258年讓位予兒子陳晃,自稱上皇,仍然影響國政,於1277年去世,享壽60歲,後世稱之為陳太宗()。.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煚 · 查看更多 »

陳直

陳直(),字遂初,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直 · 查看更多 »

陳聖宗

陳聖宗(;)是越南陳朝的第二代君主,初代君主陳太宗的兒子,諱陳晃(),《元史》作陳日烜或陳威晃,年號紹隆和寶符。 1258年父親太宗讓位,因而即位。但事實上,作為太上皇的父親仍然大權在握。 元世祖忽必烈要求陳朝向元朝稱臣,聖宗拒絕,並向元朝擺出抗戰的姿勢。1278年聖宗讓位與兒子仁宗,退居太上皇,仁宗為他上尊號光堯慈孝太上皇帝。但陳聖宗的政治生涯並未完結。他在四年後的1282年披甲上陣,指揮抵抗入侵元軍的战争,這無論在蒙古、中國或是周邊國家都是非常罕見的,他有两个儿子:陈仁宗和佐天大王陈德诘。 1290年陳聖宗駕崩,諡號玄功盛德仁明文武宣孝皇帝。.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聖宗 · 查看更多 »

陳荊和

荆和,字孟毅,号苍崖,研究越南历史和华侨历史的专家。生于台湾台中市,祖籍福建漳州,幼年移居日本东京。.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荊和 · 查看更多 »

陳裕宗

陳裕宗(,)是越南陳朝第七代君主,1341年至1369年在位。名陳暭(),《明史》作陳日煃。 陳暭是陳明宗之子,也是陳憲宗的同父異母弟。1341年,憲宗逝世,太上皇陳明宗立暭為帝,是為陳裕宗。裕宗即位後,仍尊明宗為太上皇,讓他繼續執掌朝政。1357年明宗死後,裕宗開始親政。 越南官修史書《大越史記全書》稱,陳裕宗「至性聰睿,學問高明,武備文修,四夷賓服」。但根據史料記載可以推斷裕宗是一位昏庸無能的皇帝,他統治的末期更是荒淫無度,陳朝走向衰落,皇室陷入了混亂之中,並最終導致了陳朝的覆亡。.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裕宗 · 查看更多 »

陳興道

陳興道(,),名陳國峻(),因受封為「興道王」()而得名陳興道。越南陳朝南定美祿縣即墨鄉人,皇族出身,並且是陳朝重要將領。他曾於13世紀率領陳朝軍隊,成功擊退蒙古軍隊的兩次入侵,成為越南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此外,陳國峻對於古代越南的軍事學甚有建樹,撰有《檄將士文》、《兵書要略》等軍事作品。.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興道 · 查看更多 »

陳英宗

陳英宗(,)是越南陳朝第四代君主,1293年至1314年在位,年號興隆。名陳烇(),《元史》作陳日㷃、陳日𤊞。 陳英宗在位期間,致力於與元朝修好外交關係,使得大越與元朝之間長期保持和平。他同時幾次對占城和哀牢用兵,並取得了勝利。 1314年,在禪位給兒子陳明宗之後,英宗被尊為太上皇,並繼續執政六年直至逝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英宗 · 查看更多 »

陳洽

陳洽,字叔遠。南京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 陳濟之弟,幼年穎慧,明洪武年間,以善書法被引薦任兵科給事。朱元璋賜金織羅衣。建文時,茹瑺薦起文選郎中。累擢吏部左侍郎。永樂五年,赴廣西參謀軍務,代掌交趾布按司事。改任大理寺卿。成山侯王通與參將馬瑛合兵討黎利,陳洽參贊軍務。之後升爲兵部尚書。 宣德元年十一月,至應平之寧橋,王通不聽部將勸阻,下令冒雨渡河而陣,行泥濘中,遭黎利軍伏擊。陳洽多處負傷,左右欲扶還,陳洽怒目吼道:“吾為國大臣,食祿四十年,報國在今日,義不苟生。”遂自刎死,死者三萬餘人。追贈少保,賜諡節湣,民間稱節憫公。.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洽 · 查看更多 »

陳朝 (越南)

陳朝(Nhà Trần),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1225年底(或1226年初),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禪位給陳煚,建立了陳朝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至1400年終結,国号「大越」,首都位於昇龍(今河內)。因该朝君主姓「陳」,故历史上称为「陳朝」。 陳朝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被史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國至1293年、第二階段為1293年至1341年、第三階段為1341年至1400年。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階段裡在陳守度、陳太宗、陳聖宗、陳仁宗等統治者的經營下,內政得以鞏固及調整,採取太上皇主政的方式,以及近親通婚,以妨大權落入外戚之手;學術文教亦得以發展,如科舉的沿用、越南首部官方史籍《大越史記》的編撰等等。對外方面,蒙古帝國(元朝)於13世紀曾三度出兵攻越(分別為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1287年至1288年),但在陳朝君主及名將陳興道等人的奮力抵抗下,成功撃退蒙古軍,陳朝與元朝保持朝貢關係,元封越南君主為安南國王。第二階段裡,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等保持祖業,但亦未能化解國內的社會分歧,時治時亂。在第三階段,陳裕宗縱情享樂,朝綱紊亂,其後出現楊日禮被立及被廢內亂局面。陳藝宗、陳睿宗、陳廢帝時長期受占城國王制蓬峩的侵寇,國家元氣衰弱。陳朝晚期適值中國明朝建立,明廷繼續冊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陳順宗、陳少帝時,權臣黎季犛把持朝政。最後,在1400年,黎季犛廢少帝,自立為新君主,建立胡朝,陳朝遂亡。.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朝 (越南) · 查看更多 »

陳明宗

陳明宗(,)是越南陳朝第五代君主,1314年至1329年在位。名陳奣(),《元史》作陳日爌。陳明宗是陳朝太平盛世的最後一位皇帝,他任命了一些優秀的士人執掌朝政。 在禪位給兒子陳憲宗之後,陳明宗被尊為太上皇,執掌朝政。1341年憲宗逝世,裕宗繼位。明宗繼續執政,直至1357年逝世。陳明宗是陳朝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太上皇,共執政29年。他的逝世標誌著139年太平盛世的結束,陳朝衰弱時期開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明宗 · 查看更多 »

陳旭

旭可以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旭 · 查看更多 »

陳智

陳智(),字孟機,湖北咸寧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永樂四年(1406年)丙戌科二甲第十二名進士,后授監察御史,巡按福建等地,有善政,升陝西按察使。后官至右都御史。.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陳智 · 查看更多 »

陈子龙

陳子龍(),字卧子,号轶符,晚号大樽,明末政治人物、诗人,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陈子龙 · 查看更多 »

陈仲金

仲金(;),一译陈重金。越南历史学家和政治人物。1945年曾任保大帝的越南帝国首相。同年由于胡志明发动的八月革命下台。其主要著作《越南史略》、《儒教》等,都是用國語字寫成,為越南國語字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陈仲金 · 查看更多 »

陈艺宗

陳藝宗(,,在位:1370年-1372年),名陳暊(),中國明代典籍作陳叔明。越南(大越國)陳朝第九位君主,第五位皇帝明宗之子,封恭定王()。1370年,朝臣廢黜楊日礼(陳朝第八位君主),擁立陳暊即位。1372年,讓位于其弟睿宗,成为太上皇。當時,越南政局困難重重,內有朝中重臣離心及叛乱,外受占婆入侵。為此,陳暊為帝時曾肅清叛亂者,其後亦採取相應措施,以適應時局。而他的外戚黎季犛(日後的胡朝皇帝)在此時逐渐掌握大权。陳暊支撐了大越國政局達四分之一世紀,綜觀這段時期裡,陳朝處於快速衰落的狀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陈艺宗 · 查看更多 »

柳升

柳升(),一作柳--,字子漸,南直隸安慶府懷寧縣(今安徽省安慶市怀宁县)人,明朝军事将领,封爵為安遠侯。死後谥襄愍。.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柳升 · 查看更多 »

提刑按察司

提刑按察司是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后改肃政廉访司)、明朝(改稱提刑按察使司)、清朝(改稱按察使司)三代设立在省一级的司法部門,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也是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主管為提刑按察使或稱為按察使。简称臬台、臬司,官位為三品。 提刑按察使在明代与承宣--布政使並为一省最高长官,入清,则与布政使并为巡抚所制,虽名为同僚,实乃属官。.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提刑按察司 · 查看更多 »

李太宗

李太宗(;),名李佛玛(),又名李德政(),越南李朝第二代君主,1028年—1054年在位,庙号太宗,尊号开天统运尊道贵德圣文广武崇仁尚善政理民安神符龙见体元御极亿岁功高应真宝历通玄至奥兴龙大定聪明慈孝皇帝此尊號見於《大越史記全書》。《越史略》中“尚善”作“上善”,“龍見”作“龍現”,“興龍”作“興隆”。。.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李太宗 · 查看更多 »

李朝 (越南)

李朝(Nhà Lý),是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因该朝君主姓李而得名,历经九代君主,凡217年。 李朝開創於1009年。該年農曆十一月,前黎朝的左親衞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即李太祖)奪取帝位李公蘊即位的時間,據陳朝時編成的《越史略》記載在己酉年(西曆1009年)十一月。後黎朝編成的《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己酉年十月辛亥日(即十月三十日、西曆11月19日),前黎朝臥朝帝去世,李公蘊於「是月癸丑日」即位。然而該年農曆十月並無癸丑日,十一月二日方為癸丑日。見《越史略》卷中,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578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黎紀·臥朝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1-202頁。中西曆轉換見。,次年改元順天,定都昇龍(今稱河内)。李朝建國後,採取唐朝和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聖宗、仁宗四代君主的百餘年間,越南進入了政治集中、國家統一、國勢強盛的時期。李朝的治國政策包括興建昇龍城,分封中央軍政諸臣職位,改組地方政治機構,發展佛教,實行科舉制度,改革土地和稅收制度,制定《刑書》以改良法律,對外採取擴張政策等。李朝前半段時期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生戰爭,佔領了大片領土。1054年,李圣宗改国号为「大越」,并成为此后越南数个朝代的国号。李英宗時,獲中國宋朝冊封為安南國王,越南從此亦被稱作安南國。李朝在中葉以後逐漸衰弱,國內封建諸侯相互交戰,爭奪權力。李朝晚期,發生了「范猷之亂」、「郭卜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的場面。最後權臣陳守度趁李昭皇年幼,於1225年年底(或1226年初)安排從姪陳煚(陳承之子)「受禪」,取代李氏帝位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建立陳朝。.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李朝 (越南) · 查看更多 »

李朝刑書

越南李朝的《刑書》(越南語:Luật Hình thư),共三卷,是一部刑律匯編,於1042年由李太宗下令制定。李朝的《刑書》是越南歷史上最早的成文刑書,原書雖佚,但卻影響了日後越南封建王朝的刑法制度,在越南法權史具有重要地位。.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李朝刑書 · 查看更多 »

東南亞歷史詞典

《東南亞歷史詞典》由中國大陸上海辭書出版社於1995年出版,採用簡體字,收錄了東南亞文萊、緬甸、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及地區的歷史條目共4950條,是鑽研東南亞歷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書。.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東南亞歷史詞典 · 查看更多 »

杜希德

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又译“崔瑞德”,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隋唐史,与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费正清共同主编《剑桥中国史》。 杜希德出生於1925年9月2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他曾於1946-47年就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後於剑桥大学就讀,1950年獲博士学位。1960年-1968年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汉学講座教授;1968年-1980年任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1980年-1994年 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汉学教授。 1967年2月选为英國國家學術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杜希德 · 查看更多 »

梁潛

梁潛(),字用之,江西行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其中鄉試举人,授四川蒼溪訓導。后举荐任四會知縣,改为陽江、陽春知县,皆以廉平稱道。永乐元年,召入修《明太祖實錄》。書成,擢翰林院修撰。之后兼右春坊右贊善,代鄭賜總裁《永樂大典》。之后陪同朱棣北巡。有陳千戶者,擅取民財,令旨謫边交阯。数日后念其有軍功,貸還。当时有人进谗说:“皇上所謫罪的人,都由皇太子曲宥了。”朱棣听后大怒,杀陳千戶,并牵连至梁潛与司諫周冕,后两人均被杀。梁潛妻子楊氏认为不公,绝食而死。 其子梁楘由正统元年进士出身,官至浙江布政使。.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梁潛 · 查看更多 »

楊榮

杨荣(),原名子荣,字勉仁,號東楊,谥文敏,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建寧府建安縣(今福建建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與楊士奇、杨溥共稱“三楊”,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了凡四訓》言楊榮祖父有大恩于民,後世繁榮昌盛,連綿不絕。.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楊榮 · 查看更多 »

楊渤

楊渤(),字啔隆,江西臨江府清江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江西鄉試第三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五十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楊春、祖父楊括壽,父亲楊廷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楊渤 · 查看更多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是越南重要史籍之一,53卷,採編年體,用漢語文言文編寫。於越南阮翼宗嗣德八年(1856年),由潘清簡(,1796年–1867年)開始修撰,其後數次續修,至阮簡宗建福元年(1884年)始行刊布。.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永樂通寶

永樂通寶是明成祖在位時所鑄的年號錢,形式為小平錢,光背無文(日本仿製的永樂錢,錢背則有「治」、「木」等字;相對於中國鑄造的永樂通寶日本仿鑄的永樂通寶由於鑄造量不多導致其收藏價值相對較高),直徑2.5厘米。.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永樂通寶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沐晟

沐晟(),字景茂,明朝开国大将沐英次子,沐春弟、沐昂兄,祖籍安徽定遠,明朝军事人物。 沐晟早年继承其兄西平侯爵位。永乐年间,同张辅進攻并佔領安南,改其為交阯。正统年间,率军讨伐麓川叛乱战败,退军后病逝。.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沐晟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越南)

河南省()是越南的一省,區屬紅河三角洲,與河内市、海陽省、太平省、寧平省、南定省等省份相鄰。.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河南省 (越南) · 查看更多 »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河內市 · 查看更多 »

河靜省

河靜省()是越南中北沿海地區的58省中的一個省。.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河靜省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清化市

清化市()越南清化省省莅。全市面积146.77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河。市区面积61.45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435298人。.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清化市 · 查看更多 »

清化省

清化省()位區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山羅省、和平省、寧平省相鄰,南接乂安省,西為寮國,東為北部灣。.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清化省 · 查看更多 »

潘佩珠

潘佩珠(,),原名潘文珊(),因避維新帝諱,改名潘佩珠,別名是漢(),號巢南(),是20世紀初期越南的民族主義革命家,也是越南的愛國志士。.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潘佩珠 · 查看更多 »

朝貢體系

#重定向 朝貢.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朝貢體系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朱能 (明朝)

朱能(),字士弘,懷遠(今屬安徽)人。明朝軍事人物。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朱棣征漠北,骁勇善战。靖难之役时,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十万人,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病死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朱能 (明朝) · 查看更多 »

朱文安

朱文安(,),又作朱安,字靈徹(),號樵隱先生,越南陳朝時著名的儒學家、教育家、醫學家。原籍清潭縣光烈社文村(今屬河內市青池縣清烈社)。其一生從事儒學思想的教育與傳播。他的學生有陳朝大臣、著名儒生范師孟、黎適等。.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朱文安 · 查看更多 »

戴可来

戴可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戴可来 · 查看更多 »

户部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長官為户部尚书。 起源於三国,时设有度支尚书,掌财政。隋代以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民部即户部前身,唐代以避太宗李世民名諱改称户部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ISBN 978-7-5326-0083-0。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历代相沿。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比如戶部江南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戶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遂废。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戶部,其首長為戶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戶曹,首長改稱戶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戶部的機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户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明朝.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史演義

#重定向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明史演義.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史演義 · 查看更多 »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宣宗章皇帝實錄》“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1435年1月31日),或稱宣德帝,明仁宗皇长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 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6歲。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高煦之亂,和其父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過,他也開啟此後宦官干政的局面。.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宣宗 · 查看更多 »

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或稱洪熙帝,明成祖長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達外孫,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年間,被封為燕世子。靖難之役中,仁宗負責鎮守北平,并成功抵禦李景隆率領的中央軍圍攻。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屢次北伐中,擔任監國職位,實際負責國家政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繼承皇位,年號“洪熙”,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與調整,國家富足。仁宗與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称善,史稱“仁宣之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仁宗 · 查看更多 »

明入越

明入越,越南稱之為明與大虞戰爭(),指的是明永樂四年至五年 (公元1406年至1407年) 期間明成祖进攻越南胡朝(大虞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入越 · 查看更多 »

明與大虞戰爭

#重定向 明入越.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與大虞戰爭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君主列表

本表列出明朝时期各政权君主:包含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及不被广泛承认的君主;亦包括明朝灭亡后,其皇族与官员南迁后所建立的,统称“南明”的各政权君主。.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行政區劃

明朝行政區域劃分,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中書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了全面改革。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省府州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明初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撫制度接掌,巡撫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明朝治藏歷史

明朝治藏歷史是指朱元璋1368年建明朝於南京,至1644年清兵入關,於北京建立清朝前這期間內與西藏的關係史。據《明史·志第十六》記載,明朝疆域「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文中「西據吐番」的「吐番」是宋、元、明等時期的史籍中對青藏高原及當地土著的慣稱。 明朝對藏政策主要形式為洪武年間在藏內設置羈縻性質的都司、衛所等軍政機構,封授當地僧俗首領擔任官員,永樂至正德以冊封僧俗首領為主,受冊封者定期朝貢,明朝則給予豐厚回賜。該段歷史具體時間始於洪武五年(1372年)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降明受封,終於崇禎三年(1630年)烏思藏僧人三旦多只等十五人入朝班貢,歷200餘年。黃玉生,《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97頁有明一代,元朝扶持的薩迦政權勢力逐漸衰微,噶舉派的帕木竹巴政權大體掌握了藏中的政治大權,後期格魯派勢力在固始汗的扶持下不斷坐大,西藏內部各宗派勢力競相發展而鮮有明朝參與。明朝治藏政策常被中國學者概括為「多封眾建、因俗以治」,索文清、雍繼榮,《》學者對明朝是否统治西藏、明朝对于西藏的统治程度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議。.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朝治藏歷史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昭和 · 查看更多 »

海防省

#重定向建安省.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海防省 · 查看更多 »

海陽省

海陽省()為越南的一個省,位於紅河三角洲上,省莅海陽市。東距首都河內57公里,西距海防市45公里。 海陽省的綠豆糕比較知名。.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海陽省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文庙

文庙,指的是供奉掌管文运及考试的神仙的庙宇,起源于中国,扩展至东亚各地。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指的是北方通常以孔子爲文帝,而在南方通常以文昌帝爲文帝,因此文庙可以指以下内容:.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文庙 · 查看更多 »

支棱之役

#重定向 支棱昌江之戰.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支棱之役 · 查看更多 »

支棱隘

#重定向 支棱關.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支棱隘 · 查看更多 »

慈廉縣

慈廉縣()是越南首都河内市曾經下辖的一个縣。面積75.32平方千米,2010年總人口55萬。2013年12月27日,慈廉縣被拆分為南慈廉郡和北慈廉郡。 文进勇的故居位於古芮社。.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慈廉縣 · 查看更多 »

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為中国明清两朝的省级地方行政機關。 明朝時,承宣布政使司為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辖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俗稱「行省」、「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合称为「都布按三司」,皆為省级行政区最高機關,都布按三司職權相当于元朝的「某地等处行中书省」,但非行中书省此種中央軍事控制;三司品阶以都指挥使司最高,其首长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布政司次之,左、右布政使均为从二品,提刑按察使司之长官提刑按察使为正三品。 清朝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只設一員布政使,並在布政使之上設置固定制的總督、巡撫掌管全省軍民事務。布政使成為巡撫屬官,專管一省或數個府的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官員考核、溝通督撫與各府縣。 越南後黎朝倣傚明制,設立“承宣”,其長官曰“承政”,故又稱“承政司”;阮朝後期倣傚清制,設立省,長官為巡撫、總督、布政使。 民國時廢除布政司制度,設省,中國首次出現以“省”為正式通名的行政區劃。.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思明区

思明区(Su-bêng-khu)是福建省厦门市所辖的一个区,是厦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位于厦门岛南端,包括厦门本岛南部及鼓浪屿,北面与湖里区毗邻。现有人口约929998人(其中户籍人口约634117人)。.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思明区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安南屬明時期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安南屬明期安南属明时期屬明屬明時期第四次北屬第四次北屬時期第四次北属時期越南屬明時期越南第四次北屬越南第四次北屬時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