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孔雀王朝

指数 孔雀王朝

孔雀帝國(梵语:मौर्य राजवंश,约前324年至约前185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孔雀王朝擴張所形成的帝國,阿育王為當時主要推廣佛教的領導者,在歷史上具有一席之地。.

30 关系: 卡纳塔克邦印度-雅利安语支印度历史古代史君主制婆羅門教孟加拉灣孔雀巴特那巴連弗邑巽伽王朝帝国三钵罗底亚历山大大帝佛教德干高原國教玄奘达沙拉沙舍利输迦阿富汗阿育王阿拉伯海難陀王朝耆那教恒河提婆伐摩梵语旃陀罗笈多 (孔雀王朝)摩揭陀

卡纳塔克邦

卡纳塔克邦(卡纳达语:ಕರ್ನಾಟಕ,印地语:कर्नाटक,拉丁字母转写:),位於印度南部。作爲印度的資訊工業重地,該邦首府班加羅爾有“印度矽谷”之稱。 卡纳塔克邦有人口超過6000萬,是印度十个人口最高的邦之一;仅是班加羅爾就有超過450萬人口,但邦內其他城市的人口都不足100萬。.

新!!: 孔雀王朝和卡纳塔克邦 · 查看更多 »

印度-雅利安语支

印度-雅利安语支(Indo-Aryan languages)是印度-伊朗语族的分支,属于印欧语系的一部分,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是雅利安人在前20世纪带到南亚的语言。 這個语族的語言有超過200種,其中使用人数多于1千万的语言,就包括了印地语、孟加拉语、马拉地语、西旁遮普语(Lahnda)、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奥里亚语、东旁遮普语、博杰普尔语、迈蒂利语、信德语、阿瓦德语、尼泊尔语、阿萨姆语、吉大港语(Chittagonian)、西莱基语(Siraiki)、僧伽罗语、哈里亚纳语(Haryanvi)、马尔瓦里语(Marwari)、摩揭陀语(Magadhi)、恰蒂斯加尔语(Chhattisgarhi)和塞海蒂语(Sylheti)等。 现代的大部分雅利安语言源自梵語,只有克什米尔语和信德语保留少数比梵語还要原始的特征。.

新!!: 孔雀王朝和印度-雅利安语支 · 查看更多 »

印度历史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新!!: 孔雀王朝和印度历史 · 查看更多 »

古代史

古代世界,或者古代史一詞,用法相當模糊。.

新!!: 孔雀王朝和古代史 · 查看更多 »

君主制

君主制(Monarchy)是指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的擔任與政權掌控,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

新!!: 孔雀王朝和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婆羅門教

#重定向 吠陀宗教.

新!!: 孔雀王朝和婆羅門教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在印度洋的位置 孟加拉湾(、、)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西临印度半岛,东临中南半岛,北临缅甸和孟加拉国,南在斯里兰卡至苏门达腊岛一线与印度洋本体相交,经马六甲海峡与暹罗湾和南海相连。宽约1600公里,面积217万平方公里;水深2000-4000米,南部较深;盐度30-34‰。 沿岸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印度和缅甸的一些主要河流均流入孟加拉湾,著名的大河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克里希纳河等等。孟加拉湾中著名的岛屿包括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普吉岛等。 孟加拉湾沿岸贸易发达,主要港口有:印度的加尔各答、金奈、本地治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缅甸的仰光、毛淡棉、泰国的普吉、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印度尼西亚的班达亚齐、斯里兰卡的贾夫纳等等。 Category:印度洋海湾 Category:南亚地理.

新!!: 孔雀王朝和孟加拉灣 · 查看更多 »

孔雀

孔雀(学名:Pavo),是一种鸟类,属鸡形目,雉科,又名越鸟、南客。孔雀有三种,绿孔雀和蓝孔雀属于该属,而刚果孔雀单独成属。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雄鸟羽毛为宝蓝色,富有金属光泽,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國雲南省,此外,蓝孔雀还有白孔雀和黑孔雀两种变异种。 孔雀最早见于《山海经》的《海内经》:“有孔雀。”东汉杨孚著《异物志》记载岭南的孔雀:“孔雀,其大如大雁而足高,毛皆有斑纹彩,捕而蓄之,拍手即舞。”.

新!!: 孔雀王朝和孔雀 · 查看更多 »

巴特那

巴特那(,पटना,ਪਟਨਾ),又譯帕特納,为印度比哈尔邦首府,隶属于巴特那县,古稱华氏城,2001年人口1,376,950,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外交家麦加斯梯尼在其著述的《印度志》(Indica)曾载:巴特利普特那(Pataliputra,巴特那古名)位于恒河与Arennovoas二河交汇处,长9英里、宽1.75英里。他说此地有七种职业的人,哲学家地位最高,而且不可交換工作。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现代城市巴特那位于加格拉(Ghagra)、宋河(Son)与甘达克(Ganda)三水交汇处,城区规模发展到15公里长,5到7公里宽;恒河流淌到这里看起来更像大海,气势恢宏,奔流不息。.

新!!: 孔雀王朝和巴特那 · 查看更多 »

巴連弗邑

孔雀王朝時期一座大殿的柱石 巴連弗邑(天城文:पाटलिपुत्र,),又稱波吒釐、華氏城,印度古地名,位於恆河河岸,即今天印度巴特那。前490年,阿闍世王在恆河邊興建小型城堡(梵文:Pāṭaligrāma),之後巴連弗邑逐步發展為大城。稍後,它成為十六大國中摩揭陀國的首都,取代了原有首都王舍城。.

新!!: 孔雀王朝和巴連弗邑 · 查看更多 »

巽伽王朝

巽伽王朝(शुंग राजवंश)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國的一個王朝。建於前185年,亡於前73年。其主要范围包括印度東北部恆河下游地區。巽伽王朝共歷10帝,首都位於華氏城。 前185年,孔雀王朝最後一任國君坚车王(或译为巨车)為手下將軍华友(或译为差友)刺殺,孔雀王朝被巽伽王朝取代。王朝初,华友壓制佛教,致力復興婆羅門教。另外,他亦一改孔雀王朝的親塞琉古帝国立場。巽伽王朝的统治范围远远小于孔雀王朝,而且据说孔雀王朝仍然有后代在摩揭陀作为藩王留存下来。在玄奘访问印度的时代(627年—645年),摩揭陀地区有一个叫满胄王的小王公据说就是孔雀王朝的末裔,虽然可信度很低(因为当时有许多王公都冒充孔雀家族后代)。 前73年,巽伽王朝為甘婆王朝取代。.

新!!: 孔雀王朝和巽伽王朝 · 查看更多 »

帝国

帝國,原指国家元首或统治者称为皇帝或女皇的君主制国家,但通常亦泛指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往往统治或支配多个民族或邦国的强盛一时的国家。现在有些大的企业或被一个人控制的政治实体也被称为帝国,如商业帝国。.

新!!: 孔雀王朝和帝国 · 查看更多 »

三钵罗底

三钵罗底(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15年在位)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位君主阿育王的孙子,鸠那罗的儿子。他继承了堂兄达沙拉沙的王位,成为孔雀帝国第五任君主,统治着几乎整个南亚次大陆。 鸠那罗是阿育王的首席王后Padmavati的儿子。鸠那罗年轻时即被父王指定为继承人,但却在一次阴谋中被刺瞎双眼。于是他的侄子达沙拉沙便取代了他的继承权。传说鸠那罗成为王储多年后,一次带着自己的儿子三钵罗底觐见阿育王,阿育王感到不能将王位传给盲眼的鸠那罗,又看到小孙子三钵罗底不仅勇武健壮而且善于管理,于是决定让三钵罗底在达沙拉沙死后继承王位。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公元前224年,达沙拉沙死,三钵罗底正式登基。公元前215年,王位传于舍利输迦。 三钵罗底和他母亲以及孔雀家族的先祖一样,是个耆那教教徒,并且致力于其宗教的传播。据耆那教传说,三钵罗底在位长达53年,用三年半时间在全国建立了12.5万座耆那教寺庙,可以功盖阿育王。目前在邬阇衍那以及古吉拉特邦等地还留存有三钵罗底所建的庙宇。他的影响所及体现在公元2世纪的南印度克里希纳河谷地Vadamänu地方的Samprati Vihär。 Category:印度君主 Category:孔雀王朝.

新!!: 孔雀王朝和三钵罗底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孔雀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孔雀王朝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位于印度中部和南部,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一部分,是有名的熔岩高原。海拔平均为500-600米,地质主要是白垩纪的玄武岩。德干高原东边以东高止山脉相连,西边与西高止山脉相接。 德干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棉花的主要产区。 “德干”这个名称来自梵文“南边、右边”。.

新!!: 孔雀王朝和德干高原 · 查看更多 »

國教

国教或官方宗教、官方信仰,是指由国家确立的特定宗教,具有高於其它宗教地位的宗教。国教往往负担着通过宗教宣扬国家指導思想的任务。.

新!!: 孔雀王朝和國教 · 查看更多 »

玄奘

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譯經師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識宗创始人,師承那蘭陀寺的戒賢大師,並靠雙腳行遍古老印度。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记》中心人物唐三藏(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是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其弟子將其口述之《大唐西域記》,書寫為書,呈給唐朝之唐太宗。.

新!!: 孔雀王朝和玄奘 · 查看更多 »

达沙拉沙

达沙拉塔(梵语:दशरथ मौर्य)是古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32年至公元前224年在位)。达沙拉沙是阿育王的孙子,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时,达沙拉沙年仅20岁左右。阿育王生前曾指定其儿子、达沙拉沙的叔父鸠那罗为王位继承人,但鸠那罗很早就双目失明。因此,大臣们便拥戴达沙拉沙为王。8年后,达沙拉沙死,由鸠那罗的儿子三钵罗底即位为王。 达沙拉沙在位时曾经向婆罗巴岩(Barabar Caves)布施。 Category:印度君主 Category:孔雀王朝 Category:前224年逝世.

新!!: 孔雀王朝和达沙拉沙 · 查看更多 »

舍利输迦

舍利输迦,古印度孔雀王朝第六任君主(前215年-前202年在位),于前215年继承三钵罗底成为国王。据传舍利输迦偏袒耆那教,是一个暴君。前202年,王位传给提婆伐摩。 Category:印度君主 Category:孔雀王朝.

新!!: 孔雀王朝和舍利输迦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孔雀王朝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育王

阿輸柯·孔雀(,IAST:,约),常被簡稱為阿育王(अशोक,,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帶來佛教的繁榮,后世稱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是印度偉大的國王之一。在100次的戰爭之後,阿育王在西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間統治了印度次大陸大部份的土地。王朝的版图擴張到現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達到伊朗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南方則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鄔闍衍那及巴連弗邑。.

新!!: 孔雀王朝和阿育王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بحر العرب)為印度洋的一部分。位于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同印度半岛之间。北部为波斯湾和阿曼湾,西部经亚丁湾通红海。面积为386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性交通要道。.

新!!: 孔雀王朝和阿拉伯海 · 查看更多 »

難陀王朝

難陀王朝(Nanda Dynasty)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國的一個王朝。建於前424年,亡於前321年,其創建者為摩訶帕德摩·难陀(意译为大红莲难陀)。 難陀王朝成立後﹐摩訶帕德摩大力擴充軍隊﹐並将北印度恆河沿岸大部份地區纳入其治下。此外﹐他設立了稅收制度﹐又興建運河和其他水利工程。摩訶帕德摩死後﹐馬其頓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攻入印度河平原。前321年﹐以旃陀羅笈多為首的起義軍(即後來的孔雀王朝)擊潰了馬其頓軍﹐並推翻了難陀王朝。.

新!!: 孔雀王朝和難陀王朝 · 查看更多 »

耆那教

耆那教(जैनधर्म ;சமணம் ;Jai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 ,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創始人為伐達摩那(Vardhamana,又稱摩訶毘羅,意為大雄,Mahavira,前599年—前527年),是沙門思潮中「六師外道」之一的尼乾陀若提子,他比佛教的創始人释迦牟尼早出生,耆那教的中心教義主要由他建立。耆那教教義對現代印度的影響,大於同様起源自印度的佛教,甘地就受到耆那教的許多影響。目前耆那教有四五百萬信徒,大部分生活在印度。.

新!!: 孔雀王朝和耆那教 · 查看更多 »

恒河

恒河(गङ्गा,गंगा,گنگا(Ganga);கங்கை,গঙ্গা Gônga,玄奘譯為殑伽河)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恒河源头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发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分流注入孟加拉湾,其中一条是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另外一条是进入孟加拉国的博多河,博多河进入孟加拉国后,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其以上部分不算在内,恒河长为2,510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达印度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恆河也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恆河流域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共有4億以上人口居住於恆河流域,人口密度達每平方英里1000人以上。 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也是河流周邊居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脈。印度教中也有稱為「恒河女神」的神祇。許多過去的省會及帝國首都曾設於恆河沿岸,如巴连弗邑、曲女城、瓦拉納西、安拉阿巴德、穆尔斯希达巴德、蒙格埃尔、巴哈拉姆普尔、加爾各答等。 恆河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瓦拉納西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 The Economist, 27 July 2008.

新!!: 孔雀王朝和恒河 · 查看更多 »

提婆伐摩

提婆伐摩 (Devavarman或Devadharman)是孔雀王朝第七任君主(约前202-约前195年在位)。根据往世书,他继承了舍利输迦的王位,并统治了七年。其后,萨塔陀拉继承了王位。.

新!!: 孔雀王朝和提婆伐摩 · 查看更多 »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新!!: 孔雀王朝和梵语 · 查看更多 »

旃陀罗笈多 (孔雀王朝)

旃陀羅笈多·孔雀(चन्द्रगुप्त मौर्य,,古希腊文:Sandrokottos,),又称月护王、旃陀羅崛多,是印度孔雀王朝开国君主,首次將印度次大陸大部分地區統一於一個政權之下。他于前320年至前298年间在位。,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其孫阿育王促成佛教從印度向外傳播。.

新!!: 孔雀王朝和旃陀罗笈多 (孔雀王朝) · 查看更多 »

摩揭陀

摩揭陀(梵语:मगध,Magádha,或译为摩揭、摩竭陀、摩羯陀)古代中印度的一个重要王国。佛陀一生多半在摩揭陀:佛教史上的王舍城结集,华氏城结集,都在摩揭陀,因此摩揭陀是印度重要佛教圣地之一。唐朝貞觀年间,高僧玄奘往印度取经,曾路经此地,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专辟二卷详述。.

新!!: 孔雀王朝和摩揭陀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孔雀帝國孔雀帝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