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孔多塞侯爵

指数 孔多塞侯爵

利·讓·安托萬·尼古拉·德·卡里塔,孔多塞侯爵(Marie Jean Antoine Nicolas de Caritat, marquis de Condorcet,)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和哲学家。1782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他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重要奠基人,并起草了吉伦特宪法。他也是法国革命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公开主张女性应该拥有与男子相同的财产权、投票权、工作权以及接受公共教育权的人之一。1793年7月,执政的雅各宾派于1793年7月以“反对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的密谋者”为罪名追捕孔多塞,9个月后遭逮捕,於1794年3月在狱中死亡。 而在9个月的逃亡生涯中,孔多塞在最后朝不保夕的时刻,完成了自己的思想绝唱,即《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他所表述的进步史观,不仅成为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遗产,并对后来的思想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恩格斯将其与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并列,成为“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

18 关系: 卢梭吉伦特派孟德斯鸠孔多塞悖论乌托邦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伏爾泰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啟蒙時代全球通史共和主义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里布蒙L·S·斯塔夫里阿诺斯枫丹白露法国法国大革命法国科学院

卢梭

卢梭(Rousseau)通常是指:.

新!!: 孔多塞侯爵和卢梭 · 查看更多 »

吉伦特派

吉倫特派或吉倫特黨人,是指在法國大革命從1791年到1795年期間,源自於吉倫特省的一個政治派別。有時也稱“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長棍麵包派”(Baguettes)。吉倫特派由國民立法議會和國民公會的議員組成,代表為當時信奉自由主義的法國工商業資產階級。它由一群有着私人友谊的人们組成的沙龙一般的鬆散團體,而不是一個有組織的政黨。“吉伦特派”在國民立法議會中第一次非正式的出现,用于描述來自法國西南部吉倫特省代表們提出的独树一帜的觀點得支持者们。在1847年阿爾方斯·德·拉馬丁的出版之後就成為广为接受的名稱。。 吉倫特派的大部分成員都參加了雅各賓俱樂部,同时也是雅各賓社會運動支持者。但隨後他們和雅各賓俱樂部抱持激進主張的山嶽派发生衝突,从而最終導致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暴動吉倫特派的成員們被集體處決从而导致其覆滅,同时这也象征着雅各宾派恐怖統治的开始。 吉倫特領導人雅克·皮埃爾·布里索曾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軍事計劃,以输出革命---後被拿破崙實現。他呼籲國民公會在1795年----通过征服德國西部萊茵河兩岸的土地,和支持波蘭和荷蘭的独立來控制西歐,并建立支持共和主义的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并将其纳入共和國势力范围。由此看出,在1792年至1793年期間吉倫特派是积极的主戰派。吉倫特派其他著名的人物包括和他的妻子羅蘭夫人。他們的盟友是英裔美国激进民主主义派思想家湯瑪斯·潘恩。布里索和羅蘭夫人被處決,然后逃亡的讓羅蘭,也因得知自己行被蹤洩漏而自殺。之后潘恩被捕,并險遭處決。名作馬拉之死中的讓-保爾·馬拉,也正是被吉倫特派支持者夏綠蒂·科黛刺殺的,但隨後夏綠蒂·科黛也被處決。.

新!!: 孔多塞侯爵和吉伦特派 · 查看更多 »

孟德斯鸠

夏尔·路易·德·塞孔达,拉布雷德暨孟德斯鸠男爵(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是法国启蒙時期思想家、律師,也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與伏爾泰、盧梭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

新!!: 孔多塞侯爵和孟德斯鸠 · 查看更多 »

孔多塞悖论

#重定向 投票悖论.

新!!: 孔多塞侯爵和孔多塞悖论 · 查看更多 »

乌托邦

烏托邦(utopia,国际音标:/juˈtoʊpiə/)也稱「理想鄉」(和製漢語,曾為魯迅《華蓋集》中使用),「無何有鄉」(無何有之鄉、此句出自《莊子》逍遙遊篇),是一个理想的群体和社会的构想,名字由托马斯·摩尔的《烏托邦》一书中所写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国“乌托邦”而来。意指理想完美的境界,特別是用於表示法律、政府及社會情況。托马斯·摩尔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大西洋上的小岛,小岛上的国家拥有完美的社会、政治和法制体系。这个词用来描述一种被称为“意向社群”的理想社会和文学虚构的社会。这个概念也引申出了其他的概念,最突出的概念就是反乌托邦。.

新!!: 孔多塞侯爵和乌托邦 · 查看更多 »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英文:Sketch for a Historical Picture of the Progress of the Human Mind )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数学家和哲学家马奎斯·孔多塞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是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亡生涯间完成的,写于1794年,去世后出版。.

新!!: 孔多塞侯爵和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 查看更多 »

伏爾泰

伏尔泰(Voltaire,,),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時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與盧梭、孟德斯鳩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天主教教會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伏尔泰的著作和思想与托马斯·霍布斯及约翰·洛克一道,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响。.

新!!: 孔多塞侯爵和伏爾泰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國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新!!: 孔多塞侯爵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查看更多 »

啟蒙時代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Aufklärung),又稱啟蒙時代(Siècle des Lumières;Age of 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指在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地區發生的一場哲學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的“启蒙”,開啟现代化和现代性的發展歴程。德意志哲學家康德以「Sapere aude」(拉丁語,意為Dare to know,敢於求知)的启蒙精神來闡述人类的理性担当。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 啟蒙時代不同於過往以基督教神學權威為主作為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而是相信理性並,認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的理性發展可以改進人類生活。承接17世紀的科學宇宙觀及以理性尋找知識的方法,啟蒙運動相信普世原則及普世價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對傳統存有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制以理性方法檢驗並改進,產生出啟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 啟蒙時代後期,約18世紀末前後,浪漫主義接續並取代啟蒙運動思維成為19世紀的主流。不同於啟蒙運動相信知識及理性進步觀,有鑑於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的部份負面後果,浪漫主義思維主張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過了頭:藝術及科學等知識的發展並未帶給人類福祉,人類有了知識改變了自然反而使人類變得更墮落、社會不公並且忽略了心之真誠。.

新!!: 孔多塞侯爵和啟蒙時代 · 查看更多 »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是加拿大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世界历史著作,初版发行于1970年,1998年12月推出最后一版,即第7版,是很多学校的历史教材。本书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

新!!: 孔多塞侯爵和全球通史 · 查看更多 »

共和主义

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是一个模糊的政治概念,指通过创建共和国来治理的社会,其中最关键的几个特征为:1.人民不是君主或独裁者的附属品。2.人民意识形态上认知国家事务为公共事务。3.有某种有实际效力的法律限制政府权力,并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力Mortimer N. S. Sellers.

新!!: 孔多塞侯爵和共和主义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

克西米连·弗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家,雅各賓專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他曾是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國民議會代表和雅各賓俱樂部的成員,主張及對常見食品實施價格管制,並於1794年成功的在法國殖民地廢除奴隸制。受到18世紀啟蒙時代知識分子盧梭和孟德斯鳩等人的影響,羅伯斯比走左派資產階級路線,反對。他堅定地遵守和捍衛他的主張,在當時一度贏得了「不可腐蚀者」的綽號(l'Incorruptible)。法國歷史學家在20世紀20年代把羅伯斯比的名聲推至頂點,將他塑造成窮人和被壓迫者的辯護人、保皇黨和腐敗政客的敵人、法蘭西共和國的守護者。 但實際上羅伯斯比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在他被政治盟友喬治·丹敦提命為握有重權的公共安全委員會委員後,他在1793年3月鎮壓了左翼的埃貝爾派。主張處決國王路易十六的也是他。連走溫和路線的喬治·丹敦也被他指控腐敗,導致丹敦在1794年4月5日遭處決。同年7月27日熱月政變發生,次日羅伯斯比被逮捕處決,反雅各賓派政客掌權,視羅伯斯比為恐怖統治的元兇。至今羅伯斯比的地位仍然是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學家們激烈辯論的議題。.

新!!: 孔多塞侯爵和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 · 查看更多 »

里布蒙

里布蒙(Ribemont)是法国皮卡第大区埃纳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圣康坦区里布蒙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孔多塞侯爵和里布蒙 · 查看更多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1913年2月5日-2004年3月23日),加拿大出生的希腊裔美国历史学家,早年专攻巴尔干史,后致力于全球史观的通史编纂,1971年出版《全球通史》一书。.

新!!: 孔多塞侯爵和L·S·斯塔夫里阿诺斯 · 查看更多 »

枫丹白露

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是法国巴黎大都会地区内的一个市镇,位于巴黎市中心东南偏南55公里(34.5英里)处。枫丹白露属于塞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区,该区下属87个市镇,枫丹白露是区府所在地。枫丹白露是法兰西岛最大的市镇,也是该地区仅有的比巴黎市还大的市镇。 枫丹白露与毗邻的4个市镇组成了拥有36,713名居民的市区,是巴黎的卫星城之一。 枫丹白露有不少吸引人的去处。枫丹白露森林因面积大和景色优美而著名,是巴黎人喜爱的周末度假地。历史悠久的枫丹白露宫,世界最顶尖的商业学院之一——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ESIGETEL工程师大学校等均坐落在此。 Fontainebleau一词意为“美丽的泉水”。枫丹白露的居民被称为“Bellifontains”。.

新!!: 孔多塞侯爵和枫丹白露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孔多塞侯爵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孔多塞侯爵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国科学院

法国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是法兰西学会下属的五个学院之一。它集中了最出色的法国科学家和与法国有联系的外国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不同,法国科学院不设研究机构。.

新!!: 孔多塞侯爵和法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