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子午線高原

指数 子午線高原

子午線高原(英文:Meridiani Planum)或譯子午高原、子午線平原,是在火星南緯2度的一個高原,中心位於,位於子午線高地(Terra Meridiani)的最西側部分。這個地區有少見的灰色結晶赤鐵礦。在地球上赤鐵礦常見於溫泉或平靜的湖泊;因此許多科學家相信在子午線高原的赤鐵礦代表了火星古代曾存在溫泉或曾經是液態水存在的環境。赤鐵礦是當地厚度200至800公尺厚沉積岩地層的一部份。其他子午線高原上的地表特徵包含了玄武岩和撞擊坑。.

43 关系: 厄瑞玻斯撞擊坑古瑟夫撞擊坑堅忍撞擊坑奮鬥撞擊坑小獵犬撞擊坑中隕鐵石鹽石膏玄武岩火星火星地理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火星極地著陸者號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硫酸钙硫酸镁磁鐵礦稀土金属維多利亞撞擊坑隔熱罩岩鷹撞擊坑辉石阿尔戈撞击坑阿瑞斯谷赤铁矿藍莓石艾瑪迪安撞擊坑艾里-0艾里撞擊坑 (火星)英语機會號沃斯托克撞擊坑泻利盐溫泉本初子午線海盗号环形山撞击坑2001火星奧德賽號

厄瑞玻斯撞擊坑

厄瑞玻斯撞擊坑(Erebus)是一個機會號火星探測車前往更大撞擊坑維多利亞撞擊坑路圖中探測的火星撞擊坑。該撞擊坑以參加過極地探險的英國皇家海軍厄瑞玻斯號臼砲艦(1826年完成)命名。機會號在到達火星後第550到750火星日(2005年10月到2006年3月)其間在該撞擊坑邊緣探測。.

新!!: 子午線高原和厄瑞玻斯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古瑟夫撞擊坑

古谢夫环形山(Gusev Crater)是火星南半球赤道附近上的一個撞擊坑,直径约170千米,位在175.4°E、14.6°S,以俄國天文學家瑪特威·古瑟夫命名。 2004年1月3日勇氣號火星探測車在此撞擊坑登陸。.

新!!: 子午線高原和古瑟夫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堅忍撞擊坑

堅忍撞擊坑(Endurance)是一個機會號火星車曾於2004年5月到12月間探測過的火星撞擊坑。該撞擊坑是以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組織的大英帝国穿越南极探险中前往南極洲的帆船堅忍號命名。 機會號於任務中第135個火星日(2004年6月15日)進入該撞擊坑中,並於第315個火星日(2004年12月14日)離開。在這段期間機會號穿過了各種障礙、陡坡,並克服了經過細砂地時車輪打滑的狀態。.

新!!: 子午線高原和堅忍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奮鬥撞擊坑

奮鬥撞擊坑(Endeavour,或譯為努力撞擊坑)是一個位於火星子午線高原的撞擊坑,直徑約22公里。.

新!!: 子午線高原和奮鬥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小獵犬撞擊坑

小獵犬撞擊坑(Beagle)是一個位於火星子午線高原,機會號曾經探測過的撞擊坑。機會號在任務的第855火星日(2006年6月20日)在310公尺之外拍下該撞擊坑首張影像。它位於更大的維多利亞撞擊坑周圍被命名為「Victoria Annulus」的噴發物覆蓋層的邊緣。 該撞擊坑以小獵犬號和小獵犬2號命名。.

新!!: 子午線高原和小獵犬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中隕鐵

中隕鐵,也稱為中鐵隕石,是含有大約等量的鐵鎳金屬和矽酸鹽的一種石鐵隕石。它們有著不規則紋理的角礫岩;矽酸鹽和金屬腫塊或卵石經常在在細緻的粒狀紋理中共生著。矽酸鹽的部分包括橄欖石、輝石和富鈣的長石,和類似的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和古銅無球隕石的成分。 它們是一種罕見的隕石,迄2009年6月只發現了145顆(44顆來自南極洲),並且只有7顆是被觀測到的墬落隕石。另一方面,有些中隕鐵是已知最大的隕石。.

新!!: 子午線高原和中隕鐵 · 查看更多 »

石鹽

石盐又名矿盐或岩盐,指在地下或山洞內開採的食鹽。礦鹽的礦物組成與海鹽不同,而且視乎出產地不同亦有所差異。 化学成分为NaCl,一般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往往混有粘土。 File:Halite09.jpg File:ImgSalt.jpg File:Wieliczka.jpg|维利奇卡盐矿.

新!!: 子午線高原和石鹽 · 查看更多 »

石膏

石膏是一种礦物名,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CaSO4),主要是古代盐湖或潟湖的沉积物。 石膏用作一种农业肥料,可以改良碱性土壤,用于一般中性或酸性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供给钙和硫成分。广泛用于工业材料、醫學材料和建筑材料。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制作、医用食品添加剂、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骨折固定等,也能做為黑板用的粉筆。 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又称为「生石膏」,经过煅烧、磨细可得β型半水石膏(CaSO4·1/2H2O),即「建筑石膏」,又称熟石膏、灰泥。若煅烧温度为190 °C可得「模型石膏」,其细度和白度均比建筑石膏高。若将生石膏在400~500 °C或高于800 °C下煅烧,即得「地板石膏」,其凝结、硬化较慢,但硬化后强度、耐磨性和耐水性均较普通建筑石膏为好。 工業級和食品級的石膏僅有製造過程上嚴謹度的差別,因此造成其純度的不同。.

新!!: 子午線高原和石膏 · 查看更多 »

玄武岩

武岩(basalt)是一種细粒致密、外觀呈黑色的火成岩,由基性岩漿噴發凝結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大约是45-52%,还含有较高的氧化铁和氧化镁。由于喷发时产生大量气孔,有时是大孔如杏仁状构造,后来中间常被其他矿物充填。玄武岩岩浆的黏度小,易于流动,形成很大的覆盖层,常形成广大的熔岩台地,所以分布很广。 玄武岩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分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高铝玄武岩;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玻璃;按其充填矿物不同可分为橄榄玄武岩、紫苏辉石玄武岩等。 没有被风化的玄武岩是黑色或暗绿色的致密岩石,由于其凝结后产生六方晶体节理,被风化后形成六方柱状,风化厉害可以形成黄褐色的玄武土,如果进一步被雨水淋滤,除去二氧化硅形成铝土矿。有的玄武岩气孔中还充填有铜、钴、硫磺等矿物。.

新!!: 子午線高原和玄武岩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子午線高原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火星地理

火星地理(Geography of Mars,或Areography)為火星的自然地理。.

新!!: 子午線高原和火星地理 · 查看更多 »

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火星全球探勘者號,或翻譯為火星全球測量者號(Mars Global Surveyor, MGS),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衛星,也開啟新一波的火星探測計畫,於1996年11月7日升空,並在2006年11月2日因為失聯結束任務。.

新!!: 子午線高原和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 查看更多 »

火星極地著陸者號

火星極地著陸者號(Mars Polar Lander)是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衛星,也是火星探測98計畫(Mars Surveyor '98 mission)的一部份,於1999年發射。火星極地著陸者號也搭載深太空二號(Deep Space 2)探測器升空,預計登陸火星南極。火星極地著陸者號後來在登陸火星的過程中失去聯絡,任務失敗。失敗原因很可能是程式發生錯誤,所以逆噴射引擎在距離地表40公尺的地方關閉 Youtube - NASA 3: Mission Failures,導致火星極地著陸者號墜毀在火星表面。.

新!!: 子午線高原和火星極地著陸者號 · 查看更多 »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Mars Climate Orbiter)是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衛星,也是火星探測98計畫的一部份(火星極地著陸者號為另一個探測火星的任務),於1999年發射升空。天文學家計畫利用火星氣候探測者號來研究火星大氣層、火星氣候及火星地表,並幫助火星極地著陸者號與地球來通訊。不過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後來在1999年9月23日在進入火星軌道的過程中失去聯絡,最終任務失敗。.

新!!: 子午線高原和火星氣候探測者號 · 查看更多 »

硫酸钙

硫酸钙,化学式为CaSO4,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和工业用化学品。 在实验室中,无水硫酸钙是一种干燥剂,而两水合硫酸钙就是常见的石膏。但含硫酸钙的水就成为了永久硬水。.

新!!: 子午線高原和硫酸钙 · 查看更多 »

硫酸镁

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magnesium sulphate),或無水硫酸镁,是一种含镁的化合物,分子式为MgSO4。无水的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及干燥试剂。但是硫酸镁常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因为它不容易潮解,比无水硫酸镁更容易称量,便于在工业中进行的定量控制。.

新!!: 子午線高原和硫酸镁 · 查看更多 »

磁鐵礦

磁铁矿为一种具有亚铁磁性的矿物,其富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分子量为231.54)。 产于变质矿床和内生矿床中,氧化后变为赤铁矿或褐铁矿,是炼铁的主要原料。.

新!!: 子午線高原和磁鐵礦 · 查看更多 »

磷(Phosphorum,化学符号:P)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5。.

新!!: 子午線高原和磷 · 查看更多 »

稀土金属

土金属,或称稀土元素,是元素週期表第Ⅲ族副族元素钪、钇和镧系元素共17种化学元素的合称。钪和钇因为经常与镧系元素在矿床中共生,且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被认为是稀土元素。 与其名称暗示的不同,稀土元素(钷除外)在地壳中的豐度相当高,其中铈在地壳元素豐度排名第25,占0.0068%(与铜接近)。稀土元素並不稀有,但其傾向於兩兩一起生成合金,且難以將稀土元素單獨分離。另外,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分佈相當分散,很少有稀土元素集中到容許商業开采的礦床。人类第一种发现的稀土矿物是从瑞典伊特比村的矿山中提取出的,许多稀土元素的名称正源自于此地。.

新!!: 子午線高原和稀土金属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撞擊坑

維多利亞撞擊坑(Victoria)是位於火星子午線高原,座標 2.05°S, 5.50°W 的撞擊坑,机遇号火星探测漫游者探測過。直徑大約 730 公尺,幾乎是堅忍撞擊坑的八倍。機會號探測車自登陸後第 951 個火星日開始探測該撞擊坑,到第 1630個火星日結束。它的命名由來常被非正式地認為是來自於首位環繞世界的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船隊中的維多利亞號帆船,實際上是來自於塞席爾的首都維多利亞港(參見行星命名法)。在這個撞擊坑的邊緣有許多類似突出的岬和凹陷海灣的地形,這種連續性的地形被麥哲倫發現,並被命名為海岬與海灣(Headlands and bays)。 機會號探測車行駛了21個月,2006年9月26日(第951個火星日)到達維多利亞撞擊坑邊緣,該地底被命名為 "Duck Bay"。在機會號探測車附近的地質特徵被命名為 "No Name"、"Duck Crater"、"艾瑪迪安"、"Maid of the Canyon" 和 "Kitty Clyde's Sister"。有些探測車附近的凹陷被非正式命名為"維德角" 和 "夫里奧岬"(Cabo Frio),一個小的明亮撞擊坑稱為小獵犬撞擊坑則位於維多利亞撞擊坑另一端。.

新!!: 子午線高原和維多利亞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隔熱罩岩

熱罩岩是機會號於2005年1月在火星上發現的一顆籃球大小的鐵鎳隕石。在2005年10月,這顆隕石由火星學會正式命名為子午線平原隕石 (隕石總是以發現所在地的地點來命名)。.

新!!: 子午線高原和隔熱罩岩 · 查看更多 »

鷹撞擊坑

鷹撞擊坑(Eagle)是火星上的一個小撞擊坑,也是机遇号火星探测漫游者於2004年1月登陸火星後開始探測的起點;位於火星子午線高原,座標 1.95°S, 354.47°E,直徑22公尺,深度3公尺。科學家們對於機會號降落在該撞擊坑相當高興,因為該撞擊坑的岩石露頭經過機會號探測以後進一步證明子午線高原古代曾經是海床。.

新!!: 子午線高原和鷹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辉石

辉石是一种重要的硅酸盐矿物,是辉石类矿物的总称,常在火成岩和变质岩中被发现。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辉石可被分为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两个亚族,前者属于单斜晶系,后者属于斜方晶系。辉石类矿物的共同特点是其晶体中含有硅氧四面体形成的单链结构。.

新!!: 子午線高原和辉石 · 查看更多 »

鈾(Uranium)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化學元素,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的錒系,化學符號為U,原子序為92。每個鈾原子有92個質子和92個電子,其中6個為價電子。鈾具有微放射性,其同位素都不稳定,并以鈾-238(146個中子)和鈾-235(143個中子)最为常见。鈾在天然放射性核素中原子量第二高,仅次于钚。其密度比鉛高出大約70%,比金和鎢低。天然的泥土、岩石和水中含有百萬分之一至百萬分之十左右的鈾。採礦工業從瀝青鈾礦等礦物中提取出鈾元素。 自然界中的鈾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鈾-238(99.2739至99.2752%)、鈾-235(0.7198至0.7202%)、和微量的鈾-234(0.0050至0.0059%)。鈾在衰變的時候釋放出α粒子。鈾-238的半衰期為44.7億年,鈾-235的則為7.04億年,因此它们被用于估算地球的年齡。 鈾獨特的核子特性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鈾-235是唯一自发裂變的同位素。鈾-238在快速中子撞擊下能夠裂變,屬於增殖性材料,即能在核反應爐中經核嬗變成為可裂變的鈈-239。鈾-233也是一種用於核科技的可裂變同位素,可從自然釷元素製成。鈾-238自發裂變的機率极低,快中子撞擊可诱导其裂變;鈾-235和233可被慢中子撞击而裂变,如果其质量超过临界质量,就都能夠維持核連鎖反應,在核反应过程中的微小质量损失会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这一特性使它们可用于生产核裂变武器与核能发电。耗尽后的鈾-235发电原料被称为貧鈾(含238U),可用做钢材添加剂,製造贫铀弹和裝甲。.

新!!: 子午線高原和鈾 · 查看更多 »

阿尔戈撞击坑

阿尔戈撞擊坑(Argo Crater)位于火星子午线高原,火星车机遇号在任務開始第360个火星日时經過这座撞擊坑,位于机遇号降落時分離的隔热板及一旁的隔热板岩石以南大约300公尺处。.

新!!: 子午線高原和阿尔戈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阿瑞斯谷

阿瑞斯谷(Ares Vallis),或戰神谷,位於火星克里斯平原東南方。名字由來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神阿瑞斯。該峽谷有被水流侵蝕的特徵,代表水可能曾經存在於火星(見火星水文)。.

新!!: 子午線高原和阿瑞斯谷 · 查看更多 »

赤铁矿

赤铁矿,是氧化铁的主要矿物形式,铁主要由赤铁矿冶炼。.

新!!: 子午線高原和赤铁矿 · 查看更多 »

藍莓石

藍莓石是一種在火星發現的球狀小石,在某種赤鐵礦地形附近四散。藍莓石的形成是火星含有水分的一個證明。.

新!!: 子午線高原和藍莓石 · 查看更多 »

钍(Thorium,,舊譯作釖、鋀)是原子序数为90的元素,其元素符號為Th,屬锕系元素,具有放射性。其拉丁文名称來自北欧神话的雷神索尔(Thor)。 钍-232会通过吸收慢中子而变成可作核燃料之用的铀-233。钍、铀两种元素是核能发电厂最重要的燃料。.

新!!: 子午線高原和钍 · 查看更多 »

酸(有时用“HA”表示)的传统定义是当溶解在水中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大于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化合物。换句话说,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水的pH值(25℃时为水的pH值是7)。酸一般呈酸味,但是品尝酸(尤其是高浓度的酸)是非常危险的。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作用,生成水和盐。酸可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两种。.

新!!: 子午線高原和酸 · 查看更多 »

艾瑪迪安撞擊坑

艾瑪迪安撞擊坑(Emma Dean)是位於火星子午線高原上的一個撞擊坑,機會號火星車曾經在任務的第929到943火星日探測該撞擊坑。更大的維多利亞撞擊坑位於該撞擊坑東方約100公尺處。 艾瑪迪安撞擊坑撞擊坑位於維多利亞撞擊坑的撞擊噴發物覆蓋層上,因此可能出露一些來自維多利亞撞擊坑深處的物質。 該撞擊坑以约翰·威斯利·鲍威尔在科羅拉多大峽谷探險時的其中一艘船命名。.

新!!: 子午線高原和艾瑪迪安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艾里-0

艾里-0(Airy-0)是一個火星撞擊坑,它是火星本初子午線的起始點。其直徑約 0.5 公里,位於子午線灣中較大的艾里撞擊坑內。 該撞擊坑以知名英國皇家天文學家喬治·比德爾·艾里(1801年-1892年)命名;他在1850年於格林尼治建立了子午環,該望遠鏡的位置之後被選定是地球本初子午線的起點。 該撞擊坑是於1969年被科學家默頓·戴維斯(Merton Davies)基於水手6號和水手7號影像選定為火星本初子午線起點。.

新!!: 子午線高原和艾里-0 · 查看更多 »

艾里撞擊坑 (火星)

艾里撞擊坑(Airy)是火星表面一個撞擊坑,以知名英國皇家天文學家喬治·比德爾·艾里(1801年-1892年)命名。該撞擊坑直徑約 40 公里,座標 0.1°E 5.1°S,位在子午線高原內。該撞擊坑內一個更小的撞擊坑艾里-0被指定為是火星本初子午線的定義點。.

新!!: 子午線高原和艾里撞擊坑 (火星)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子午線高原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機會號

#重定向 机遇号.

新!!: 子午線高原和機會號 · 查看更多 »

沃斯托克撞擊坑

沃斯托克撞擊坑(Vostok)是一個機會號火星車在登陸後第399火星日(2005年3月8日)探測的火星撞擊坑。該撞擊坑位於子午線高原,堅忍撞擊坑南方約1200公尺處。沃斯托克撞擊坑大部分區域已經被埋在風搬運的沙塵之下。該撞擊坑以前蘇聯的東方計劃命名。.

新!!: 子午線高原和沃斯托克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泻利盐

泻利盐,又名七水鎂礬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它属于不含异样正离子的水合硫酸盐。它的化学成分是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结晶时它呈斜方晶系,往往形成粒状或者皮状的晶体,很少也形成细小的针状或者纤维状的晶体。晶体的颜色是白色的,稍微带有黄色、绿色或者粉色。也有无色的泻利盐。.

新!!: 子午線高原和泻利盐 · 查看更多 »

溫泉

溫泉(hot spring)是一種由地下自然湧出的泉水,其水溫較環境年平均溫高攝氏5度,或華氏10度以上。在學術上,湧出地表的泉水溫度高於當地的地下水溫者,即可稱為溫泉。溫泉的形成是泉水從地殼升上來的地下水經由地熱加熱而產生。地殼上有很多地方偏佈地熱溫泉。某些溫泉的水溫是適合人們泡澡,如果太熱的溫泉若浸泡可能會造成燙傷或死亡。.

新!!: 子午線高原和溫泉 · 查看更多 »

溴,是一個化學元素及一種鹵素;元素符號Br,原子序35。溴分子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是有揮發性的紅棕色液體,活性介於氯與碘之間。纯溴也称溴素。溴蒸氣具有腐蝕性,并且有毒。在2007年,約有556,000公噸的溴被製造。Jack F. Mills "Bromine"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Wiley-VCH Verlag; Weinheim, 2002.

新!!: 子午線高原和溴 · 查看更多 »

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即0度經線,亦稱格林威治子午線、格林尼治子午線或本初經線,是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條經線(亦稱子午線)。本初子午線的東西兩邊分別定為東經和西經,於180度相遇。 不像緯度起點(即赤道)可由地球自轉軸決定,理論上任何一條經線均可定為本初子午線,故此在歷史上曾對此線有不同定位。1851年御用天文學家艾里(Sir George Airy)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設置中星儀,並以此確定格林威治子午線。因為當時超過三分之二的船隻已使用該線為參考子午線,在1884年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上正式定之為經度的起點。來自25個國家共41位代表參與了會議,但法國代表在投票時棄權,在1911年之前法國仍以巴黎子午線做為經度起點。 從北極開始,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馬利、布吉納法索、多哥和迦納共8個國家,然後直至南極。 除了定義經度,格林尼治子午線亦曾作為世界時間標準使用。理論上來說,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正午是指當太陽橫穿格林尼治子午線時的時間。然而因為地球自轉速度並不規則,現在的世界標準時間基準已由協調世界時取代。.

新!!: 子午線高原和本初子午線 · 查看更多 »

海盗号环形山

海盗号环形山是火星上的一座环形山。火星車機會號曾經在2005年3月探測過這個撞擊坑。位於子午線高原,埃里伯斯撞擊坑以北,沃斯托克撞擊坑以南。.

新!!: 子午線高原和海盗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新!!: 子午線高原和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2001火星奧德賽號

2001火星奧德賽號(2001 Mars Odyssey)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衛星,由洛克希德·馬丁製造衛星,花費約2.97億美金。主要任務是尋找水與火山活動的跡象,同時也是火星探測漫遊者和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和地球通訊的中繼衛星。於2001年升空。這次任務的名稱是根據電影《2001太空漫遊》來命名的。 2001火星奧德賽號在2001年4月7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三角洲二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2001年10月24日2:30 a.m. UTC到達火星軌道,進行氣阻減速以進入環繞火星軌道。2002年1月氣阻減速完成,同年2月19日開始科學任務。.

新!!: 子午線高原和2001火星奧德賽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