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威廉·狄尔泰

指数 威廉·狄尔泰

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他曾研究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手稿,于1906年发表了《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历史》。最初属于新康德主义,后转向生命哲学,致力于所谓“历史理性的批判”,主张“历史的相对主义”。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生命。通过个人“生活的体验”(Erlebnis)和对生命同情的“理解”(Verstehen),就可认识到文化或历史即生命的体现。强调和不同的生活类型(理性的、情感的、意志的)相应的是不同的宇宙观,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宇宙观为其特征。他同时认为任何一种宇宙观都是相对的,这就是历史主义的要义。 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重要流派,如雅斯贝尔斯的精神病理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伽达默尔尔的解释学都带有狄尔泰论述的烙印;在社会学方面,韦伯、曼海姆等也受到狄尔泰的影响。 著作有《精神科学导言》、《哲学的本质》、《世界观、哲学和宗教》等。.

21 关系: 奥匈帝国威斯巴登人文科學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德国历史生命生命哲學西方哲学解釋學马丁·海德格尔马克斯·韦伯詮釋社會學魯道夫·斯坦納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歷史主義法蘭茲·鮑亞士新康德主义施萊爾馬赫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新!!: 威廉·狄尔泰和奥匈帝国 · 查看更多 »

威斯巴登

威斯巴登(Wiesbaden)是德国中部黑森州的州府,法兰克福之后该州的第二大城市。它同时还是欧洲最老的溫泉水療城鎮之一,有着26个温泉和1个冷泉。 威斯巴登是黑森州的核心城市之一,其与法兰克福、美茵茲、达姆施塔特、美茵河畔奥芬巴赫和哈瑙等城市共同構成萊茵-美茵都會區。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之後,拿紹家族分封在各地的支系因絕嗣而重新統合為拿紹公國,定都在威斯巴登,直到1866年拿紹公國被普魯士併吞為止。 威斯巴登市的人口在1906年突破10万大关,从此成为大城市。.

新!!: 威廉·狄尔泰和威斯巴登 · 查看更多 »

人文科學

人文科學(Human science),對於由人類產生的各種現象,進行的各種科學研究與科學解釋。在這個領域中研究的主題,包括各種與人類相關的經驗,活動,社會建構等。其目的在於闡明與擴展對於人類存在的各項知識,人類與社會,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人類思想的探討。這個領域中研究人類經驗的天性以及歷史性,來了解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人類現象。.

新!!: 威廉·狄尔泰和人文科學 · 查看更多 »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義務主義等諸多流派。 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认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統,並且有為數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作品有系統地分別闡述他的知識學、倫理學和美學思想。《純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學術界重視,標誌著哲學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是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學、法律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也有重要論著。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新!!: 威廉·狄尔泰和伊曼努尔·康德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威廉·狄尔泰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国历史

德意志(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8世纪時期教宗哈德良一世的一份文獻中的Theodiscus一詞,意思是「方言」或「人民的」,开始仅指在法兰克王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不同於羅曼語和凱爾特語的方言。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ße,即法语的查理曼:Charlemagne)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Deutschland一詞源於中古高地德語中的der diutschin lant,diutisc在古高地德語中的意思是"人民的",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兰(Deutschland)。公元920年后,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依然称为东法兰克王国,但称呼国王为非加洛林家族的东法兰克国王,對內自称为條頓人國王(拉丁文: Regnum Teutonicum)。.

新!!: 威廉·狄尔泰和德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生命

生命泛指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并且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簡單來說,也就是具有生命機制的物体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4th edition,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via.

新!!: 威廉·狄尔泰和生命 · 查看更多 »

生命哲學

生命哲學(Lebensphilosophie,在英文當中譯爲「Life-philosophy」 ,有時與人生哲學同樣寫作「Philosophy of life」)是哲學當中將生命意義、價值和目的作爲哲學之中心而强調的一個流派。.

新!!: 威廉·狄尔泰和生命哲學 · 查看更多 »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學(Western philosophy),或稱西洋哲學,是指西方世界、相較於東方世界的主流哲學思想。西方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臘的古希臘哲學,與後來傳入的北美洲、澳洲等地,而是否納入北非與中東、俄羅斯等地的部分地區尚有爭議。 「哲學」(philosophy)一詞源自於古希臘的「φιλοσοφία」,字面意思是「愛智慧」。奧古斯都曾言:惟有愛(philein)才能認識智慧(sophia)的光(phaos),因此便有了「哲學」(philosophia)一詞。 現今的哲學有兩大主要系統: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

新!!: 威廉·狄尔泰和西方哲学 · 查看更多 »

解釋學

解釋學(Hermeneutics),又称詮釋學、阐释学,是关于文本解释的理论,尤其是解释《圣经》等宗教经文、经书典籍、哲学文献。.

新!!: 威廉·狄尔泰和解釋學 · 查看更多 »

马丁·海德格尔

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德國哲學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在現象學、存在主義、解構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政治理論、心理學及神學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新!!: 威廉·狄尔泰和马丁·海德格尔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韦伯

克西米利安·卡爾·艾米爾·韋伯(Maximilian Emil Weber,),小名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是德国的政治經濟學家、法學家、社会学家、哲學家,他被公認是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韋伯最初在柏林洪堡大學開始教職生涯,並陸續於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他對於當時德國的政界影響極大,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談判,並且參與了魏玛共和国憲法(即魏玛宪法)的起草設計。 韋伯的主要著作圍繞於社會學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領域上,但他也對经济学領域作出極大的貢獻。他的知名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他對宗教社會學最初的研究,韋伯在這本書中主張,宗教的影響是造成東西方文化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並且強調新教倫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權威的發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然而近代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紀登斯指出韋伯並未提出足夠的證據實例證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發展有關,許多不以基督教為主要信仰的國家經濟發展一樣很出色。韋伯並將國家定義為一個「擁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壟斷地位」的實體,這個定義對於西方現代政治学的發展影響極大。他在各種學術上的重要貢獻通常被通稱為「韋伯命題」。.

新!!: 威廉·狄尔泰和马克斯·韦伯 · 查看更多 »

詮釋社會學

詮釋社會學是建立在馬克斯·韋伯的社會學概念及方法論上發展出來的社會研究路徑(approach)之一,中心概念是理解(Verstehen)。其基本主張可略述如下:.

新!!: 威廉·狄尔泰和詮釋社會學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斯坦納

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是一位奧地利的哲學家、改革家、建築師和教育家,也是華德福教育的始創人。.

新!!: 威廉·狄尔泰和魯道夫·斯坦納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是一名德國哲學家。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国19世紀观念论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於柏林,去世时是柏林大學(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學)的校長。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新!!: 威廉·狄尔泰和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 查看更多 »

歷史主義

一些人認為必須研究與解釋人類歷史發展,基於這些解釋才能認真了解社會與政治。這樣的見解被卡爾·波普爾稱為歷史主義。在这里,「人類歷史」一詞與「人類發展」或「人類發展史」相通,即是英語History的廣義,而不是「記錄往事」的意思。.

新!!: 威廉·狄尔泰和歷史主義 · 查看更多 »

法蘭茲·鮑亞士

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或译法蘭茲·鮑亞士,是德國裔美國人類學家,現代人類學的先驅之一,享有“美國人類學之父”的名號。他也是语言学家,美国语言学研究的先驱。他开创了人类学的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以及文化人类学。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39265/346507如同許多當年的先驅者,他的學科訓練來自其他學科;他获得物理學博士,並從事地理學的博士后研究。他將科學研究方法運用於人類文化與社會的研究,這個領域先前植基於圍繞著奇聞軼事的巨型理論論述。.

新!!: 威廉·狄尔泰和法蘭茲·鮑亞士 · 查看更多 »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Neo-Kantianism;Neukantianismus)是伊曼努尔·康德的哲学思想在18世纪的复兴。新康德主义受到阿瑟·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以及其他后康德哲学家,如雅各布·弗里德里克·弗里斯和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等人对康德哲学批评的影响。在这之后的德国哲学一定程度上都关涉到新康德主义。.

新!!: 威廉·狄尔泰和新康德主义 · 查看更多 »

施萊爾馬赫

#重定向 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

新!!: 威廉·狄尔泰和施萊爾馬赫 · 查看更多 »

文学理论

文學理論是指詮釋文學與文學批評的相關理論(或哲學)。各種文學理論派別會以不同的方式詮釋理解文學文本,並採用不同的研究方式來看待文學。 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新!!: 威廉·狄尔泰和文学理论 · 查看更多 »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或文學評論(Literary criticism)乃是对文学的研究、评价和解读。现代文学批评经常受到文学理论的影响,而后者专注于对文学的技巧和目标进行哲学性的探讨。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文学批评家未必总是理论家。 文学批评究竟是从文学理论中分野出来的独立一支,或者是植于具体的文学及其批判?这还颇有争议。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文学思想和批评指南》(Johns Hopkins Guide to Literary thinking and Criticism)描述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间就没有区别,而且几乎都是使用两个术语来描述相同的概念。一些评论家认为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实践,因为批评总是直接处理文学作品,而理论可能更为一般而抽象。 文学批评往往呈现为文章或专著。学术型的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系任教,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流行的批评者则在大众期刊上发布他们的批评,例如《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纽约时报书评》、《纽约书评》、《伦敦书评》、《国家》、《纽约客》。.

新!!: 威廉·狄尔泰和文学批评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狄尔泰,W.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