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女王

指数 女王

女王(Queen regnant),即女性的君主或國王,君主制国家中的君主為女性時,她通常被稱為女王。如果她統治的國家,是一個帝國,則稱為女皇帝(empress regnant),又稱女皇、女帝。 女王擁有政治上的統治權力,但是女王的丈夫通常無法分享她妻子的位階,頭銜或是權力。相較於王后,身為國王的妻子,她通常可以分享國王的位階與頭銜,但不能分享權力。母系氏族时代,女性部落首领非常普遍,但国家出现后,主要文明的君主大多是男性君主,女性君主往往是男性君主的妻子、女儿,从而获得王位,这与父系社会确立以来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关系。 古埃及、朝鲜半岛的新罗,近代的英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都出现过女王。现在世界上在任的女王有二位: 历史上的著名女王(未包括女皇帝):;古埃及.

67 关系: 埃及第十八王朝卡斯蒂利亚卑弥呼古埃及君主君主制夏威夷王國奥地利女兒女皇帝女性女性君主列表妻子威廉明娜 (荷兰)宰努比亚安妮 (大不列颠君主)安眉女王帝国丹麦乌尔丽卡·埃利诺拉伊丽莎白二世伊莎贝拉一世伊莎贝拉二世匈牙利利留卡拉尼女王善德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克娄巴特拉七世克里斯蒂娜女王国家王后玛丽一世 (苏格兰)玛丽一世 (英格兰)玛丽亚·特蕾西亚玛丽亚一世 (葡萄牙)玛丽二世 (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真德女王真聖女王父系制度瑞典瑪麗亞二世 (葡萄牙)瑪格麗特二世 (丹麥)男性荷兰西班牙贝娅特丽克丝 (荷兰)近代...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阿玛拉逊莎阿拉贡王国蘇格蘭葡萄牙葡萄牙王國臺與英国英格兰格陵兰母系制度波希米亚法罗群岛朝鲜半岛朱丽安娜女王新罗托勒密王朝 扩展索引 (17 更多) »

埃及第十八王朝

十八王朝,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第十八王朝所处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约公元前1575年-约公元前1308年),由阿赫摩斯继位开始,到哈伦海布死后传位给拉美西斯一世结束,共经历了近300年和14位法老。 约公元前1575年,第十七王朝法老卡摩斯的弟弟阿赫摩斯继位。阿赫摩斯在位期间成功驱逐了喜克索斯人,并统一了上下埃及,强大的第十八王朝建立了。其间埃及称为帝国,在一个世纪时间内,势力延伸深入亚洲,很多名义上独立的国家都承认埃及为其领主国。位于非洲尼罗河上游第五瀑布的努比亚也归附埃及。埃及人开始与北叙利亚和南部非洲进行频繁的贸易。王朝前几任法老还消灭了国内敌对的地方势力,建立了法老对政治和军事的中央集权。这一集权模式持续了几乎500年未曾改变,并使埃及王朝度过了几个危机,例如图特摩斯一世政变,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摄政等。第十八王朝后期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宗教领袖的影响力变大,严重威胁了法老的权力和统治。由于宗教影响力的增加,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为阿肯納頓)试图更改埃及信仰称为一神总教(仅崇拜太阳神阿顿),但他死后继位的法老,特别是图坦卡蒙,又恢复了埃及传统的宗教和法老统治。穆尔内(William J. Murnane),《古埃及》(The Penguin Guide to Ancient Egypt),英国:企鹅图书公司,1984年约前1308年,任政府官员和大祭司拉美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建立了第十九王朝,第十八王朝结束。.

新!!: 女王和埃及第十八王朝 · 查看更多 »

卡斯蒂利亚

卡斯蒂利亚(Castilla),或譯作卡斯提爾,是西班牙历史地名,由西班牙西北部的老卡斯蒂利亚和中部的新卡斯蒂利亚组成。历史上的卡斯蒂利亚王国,逐渐和周边王国融合,形成了西班牙王国。现在西班牙的君主就是从卡斯蒂利亚王国一脉相传。 卡斯蒂利亚在很早的时候只是莱昂王国东部的一个郡,到了11世纪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地区。当时卡斯蒂利亚把首都定在布尔戈斯(Burgos),后来又迁至巴利阿多利德。在之后的四百年中,卡斯蒂利亚带领北部的其它基督教国家从自8世纪起就开始控制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的手中重新夺回了西班牙的中部和南部。 在1085年,卡斯蒂利亚攻下托莱多后把它改名为新卡斯蒂利亚。1212年的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Las Navas de Tolosa)宣告了摩尔人失去了在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统治。1230年,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卡斯蒂利亚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1236年)、穆尔西亚(1243年)和塞维利亚(1248年)。在同葡萄牙签订之后,从1460年3月6日开始,加那利群岛也归卡斯蒂利亚所有。 1469年,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聯姻,使这两个王国合并。它们的合并使西班牙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实体。1516年,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孙子查理五世成为了这两个王国的君主。参看西班牙君主列表和西班牙王室家族树。 一般认为卡斯蒂利亚的领土大致是由现在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莱昂、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和马德里这几个自治区组成。 卡斯蒂利亚文化是西班牙的主体文化。由于它对西班牙各地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显得自己的特点不明显。卡斯蒂利亚的语言逐渐成为西班牙的首要语言,它被称为 Castellano(卡斯蒂利亚语),也就是現今所稱的西班牙语。.

新!!: 女王和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卑弥呼

卑彌呼(ひみこ,),古代日本邪馬台國的女王。她是在《三國志》所載和曹魏往來甚密的倭女王,能使鬼道(方術),以妖惑眾,年長不嫁。漢桓、靈年間,倭國大亂,母系社會男主雖有漢綬金印不能服眾,因而造成倭國之亂,而卑彌呼以鬼道平定内亂登上王位,時年17歲。卑彌呼不參與政事,由弟弟辅佐治理国家。女王居住深宫,僅由一男子出入供奉飲食,有侍婢千人常在其左右。彌生時代日本列島大小諸候國30多個,卑彌呼女王為了鞏固邪馬台政權,花費巨大代價交接曹魏,明帝曹叡則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授其金印。卑彌呼在位七十多年,於九十多歲高齡去世。死後大作冢,四周長百餘步,殉葬奴婢百人。.

新!!: 女王和卑弥呼 · 查看更多 »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新!!: 女王和古埃及 · 查看更多 »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新!!: 女王和君主 · 查看更多 »

君主制

君主制(Monarchy)是指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的擔任與政權掌控,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

新!!: 女王和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王國

夏威夷王國是在1810年由歐胡、茂伊、莫洛凱、拉奈及夏威夷等島嶼的小型獨立部落在經過一場直接且血腥的戰爭後所統一成立的王國。領導戰爭且統一夏威夷群島的酋長,後被尊為卡美哈梅哈大帝。卡美哈梅哈受到暴風雨的阻礙,未能把握住在考艾島的勝利。然而考艾的酋長後來也臣服於卡美哈梅哈的統治。夏威夷王國的統一終結了夏威夷群島各部族的封建社會,轉型為一個具有現代雛型的、獨立的,與歐洲各帝國相仿的君主立憲體制。 至今仍有不少夏威夷原住民主張恢復夏威夷王國。.

新!!: 女王和夏威夷王國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女王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女兒

女兒,是家庭中的成員,由父母所生的子女中的女性孩子,當然女兒也可能是繼女,即是配偶與前妻、前夫或其他人所所生的女兒。 一些父權社會中,女兒(尤其是已婚的)沒有繼承權,在出嫁後會被視為另一家庭的成員。在東亞傳統一夫多妻家庭中,正妻所生之女兒為嫡女,妾所生的女兒為庶女。 「千金」一詞也有被用作對他人之女兒的客氣稱呼。.

新!!: 女王和女兒 · 查看更多 »

女皇帝

女皇帝,即女性的皇帝,是君主为皇帝的君主制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女性时的称号,一般简称女皇,在中国和日本也可简称为女帝。开创日本飞鸟时代的女天皇推古天皇(西元592年登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這個存在一定爭議,因为根据确切的记载,日本自天武天皇才開始改稱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稱號應為大王),若不把天武天皇之前的日本天皇列入計算,则日本持統天皇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整个世界历史上被普遍承认的只有19位女皇帝(包括天武天皇之前的两位女天皇),远远少于男性皇帝,且女天皇必須仍為父系子女,这与父系社会确立以来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关系。.

新!!: 女王和女皇帝 · 查看更多 »

女性

女性,是指雌性的人類,與雄性人類即男性作區別。女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侯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女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X染色體。相較於男性胚胎,女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雌激素.較少雄激素。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女性和男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雌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女人」通常是專指成年的女性,與男人相對;但當「女人」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時,則泛指任何年齡的女性。「女孩」是年輕未成年的女性,或者剛成年的年輕女性。.

新!!: 女王和女性 · 查看更多 »

女性君主列表

女性君主列表,各国存在女皇帝、女王、女大公、女公,主要包括在位的君主,不包括称制、摄政的女性皇室成員。正統性有異説的加*。.

新!!: 女王和女性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妻子

妻,是婚姻中對女性配偶的稱謂,与夫相对应。.

新!!: 女王和妻子 · 查看更多 »

威廉明娜 (荷兰)

威廉明娜女王(Wilhelmina,全名为威廉明娜·海伦娜·葆琳·玛丽,Wilhelmina Helena Pauline Marie),(),荷兰女王(1890年至1948年)和太上女王(公主头衔,1948年到1962年)。.

新!!: 女王和威廉明娜 (荷兰) · 查看更多 »

宰努比亚

#重定向 芝诺比娅.

新!!: 女王和宰努比亚 · 查看更多 »

安妮 (大不列颠君主)

#重定向 安妮 (英国女王).

新!!: 女王和安妮 (大不列颠君主) · 查看更多 »

安眉女王

安眉女王(;),柬埔寨女王,安赞二世次女。她是柬埔寨第97代君主,1835年至1841年在位。越南史料中稱她為玉雲郡主。 安赞二世死后无子,越南阮朝皇帝明命帝派大将张明讲扶持安眉为柬埔寨女王,其姊妹封為縣君。安眉女王即位后被幽禁在宫中,越南人不准她参与政事,成为事实上的傀儡女王。越南人將柬埔寨的首都烏棟改名為鎮西城,金边为南荣府,全境分為32個府和兩個縣,設立將軍、參贊大臣等職務直接管理其事務。1840年,又派遣黎文德為欽差大臣、尹蘊為副大臣,前往柬埔寨丈量土地、制定稅收並檢察過往的商船。 1841年,安眉女王被越南人废为美林郡主,拘禁在越南的嘉定城(今胡志明市),柬埔寨变为越南的一个省。柬人憤怒,紛紛起兵反抗越南人的統治。后在泰国人扶持下,安东国王打回柬埔寨,重新恢复了柬埔寨的独立。 Category:柬埔寨君主 Category:柬埔寨君主女儿 Category:亚洲女性君主 Category:亚洲废君 Category:越南郡主.

新!!: 女王和安眉女王 · 查看更多 »

帝国

帝國,原指国家元首或统治者称为皇帝或女皇的君主制国家,但通常亦泛指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往往统治或支配多个民族或邦国的强盛一时的国家。现在有些大的企业或被一个人控制的政治实体也被称为帝国,如商业帝国。.

新!!: 女王和帝国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女王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乌尔丽卡·埃利诺拉

乌尔丽卡·埃利诺拉(Ulrika Eleonora,),瑞典女王(1718年-1720年)和瑞典王后(1720年- 1741年)。 她是卡爾十二世的妹妹。1718年卡爾十二世在对挪威的战争中阵亡,乌尔丽卡·埃丽奥诺拉遂继承王位。她在位期间,极力否定彼得大帝在瑞典的既得利益,招致俄国贵族的反感,结果引发了俄国对瑞典新一轮的作战。此时瑞典正陷入对挪威的作战不能自拔,俄国的打击对瑞典来说是致命的。乌尔丽卡·埃丽奥诺拉女王试图通过外交渠道与瑞典的老对手英格蘭结成同盟,虽然该目的最终达到了,但英瑞两国的同盟舰队最终被俄罗斯舰队击败,瑞典丧失了最后的据点。1720年乌尔丽卡·埃丽奥诺拉被推翻,普法尔茨王朝灭亡,由丈夫弗雷德里克一世繼任為瑞典國王。而俄国则通过《尼斯塔德條約》得到了波罗的海的出口,从此瑞典一蹶不振,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E Ulrika E E E Category:斯德哥爾摩人.

新!!: 女王和乌尔丽卡·埃利诺拉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新!!: 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莎贝拉一世

#重定向 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

新!!: 女王和伊莎贝拉一世 · 查看更多 »

伊莎贝拉二世

伊莎贝拉二世(Isabel II de Borbón,全名:Maria Isabel Luisa de Borbón y Borbón-Dos Sicilias,玛丽亚·伊莎贝拉·路易莎·德·波旁—波旁-两西西里,)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女王(1833年~1868年在位)。.

新!!: 女王和伊莎贝拉二世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女王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利留卡拉尼女王

利留卡拉尼女王(夏威夷语:Liliʻuokalani,Queen Liliuokalani of Hawaii;),原名為莉迪亞·卡瑪卡依哈(Lydia Liliʻu Loloku Walania Wewehi Kamakaʻeha),登基後改用皇室名利留卡拉尼,之後又跟隨夫姓改名為莉迪亞·多明尼斯(Lydia Kaolupoloni Dominis),是夏威夷王國末位君主和唯一女王。.

新!!: 女王和利留卡拉尼女王 · 查看更多 »

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선덕여왕,),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性格寬仁明敏。她是真平王金白淨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勝之女),在真平王及聖骨出身的王族男子都過世後,德曼繼承了王位,成為新羅及韓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首位女王。.

新!!: 女王和善德女王 · 查看更多 »

哈特谢普苏特

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或Hatshepsowet;约前1508年-前1458年1月16日),或译哈特舍普苏特、赫雀瑟或哈塞普蘇,在古埃及語的意思为“最高貴的女士”。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479年-约公元前1458年在位)也是古埃及第二位可考的女性法老,是古埃及一位著名的女法老。.

新!!: 女王和哈特谢普苏特 · 查看更多 »

克娄巴特拉七世

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篤愛父親者)(Κλεοπάτρα Φιλοπάτωρ,又譯克婁巴特拉七世、克利歐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Walker, p. 129.

新!!: 女王和克娄巴特拉七世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娜女王

克里斯蒂娜女王(Drottning Kristina,),即克里斯蒂娜·奧古斯塔(Kristina Augusta),是1632至1654年間的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是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與王后勃兰登堡的玛利亚·伊丽欧诺拉所生唯一存活的合法繼承人。在國王於三十年戰爭呂岑會戰中陣亡後,當時6歲的克里斯蒂娜便以假定繼承人的身份繼承了王位,到18歲的年紀時她開始實際的統治。 克里斯蒂娜最為人所知者,就是她被認為是1600年代最博學多聞的女性。她喜愛書籍、手稿、繪畫、以及雕塑。由於其對宗教、哲學、數學、與鍊金術的興趣使然,她吸引了想要讓斯德哥爾摩成為「北方雅典」的許多科學家。她才思敏捷而喜怒無常;她不願臣服於自己的女性角色。當她做出了不婚的決定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在1654年退位後,她改信天主教會,並且將自己的名字從"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瓦莎"(Kristina Augusta Wasa)改為"克里斯蒂娜·亚历珊德拉"(Christina Alexandra)。 在28歲時,這位「北方的智慧女神」搬到了羅馬 。當時的教宗描述克里斯蒂娜是一位「沒有領土的女王、沒有信仰的基督徒、以及不知羞恥的女人」。儘管如此,她仍然成為了一位神學與音樂領域的領導人物,並且支持了許多巴洛克藝術家、作曲家、與音樂家。 她是一共五代教宗所招待的貴客也是反宗教改革派的重要人物,她是少數幾位死後葬於聖伯多祿大殿的女性。她超乎常人的生活方式、陽剛的打扮與行為,在許多的小說、戲劇、或電影中被傳頌。在克里斯蒂娜的所有傳記中,關於她的性別與文化認同,都是很重要的內容。.

新!!: 女王和克里斯蒂娜女王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女王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王是一個領袖的頭銜,一般是君主的稱號,即「國王」。皇是一朝的主庭、王上之王。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製使用的,後來一些藩屬國,例如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君主也被中國皇帝封為國王。亦可以是不同部落的首領。 除了指君主之外,亦可是一些地方的首領,例如諸侯王、藩王。亦可以是沒有統治實權的爵位,即王爵,如親王、郡王等等。.

新!!: 女王和王 · 查看更多 »

王后

王后是王、國王正妻的頭銜,當君主不能稱為皇帝或其他相當的頭銜時,其正室只能稱為王后而不能稱皇后,有些甚至只能稱更次一等的王妃。王后與皇后同樣簡稱為--。.

新!!: 女王和王后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苏格兰)

玛丽一世(英语:Mary I;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亦称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或苏格兰人的女王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于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24日统治苏格兰。 玛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父亲去世后,仅有六天大的玛丽继承了王位。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法兰西度过的,而苏格兰则由摄政统治。1558年,她嫁给了法兰西海豚弗朗索瓦。1559年,弗朗索瓦登上法兰西王位,是为弗朗索瓦二世,玛丽也一度成为法兰西王后,直至丈夫在1560年12月去世。玛丽在寡居后返回苏格兰,于1561年8月19日抵达利斯。四年后,她嫁给了她的大表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但两人婚姻并不美满。1567年2月,一场爆炸摧毁了达恩利的住所,而死于谋杀的达恩利则在花园里被发现。 第四代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被通常认为精心策划了达恩利的死,但他于1567年4月获判无罪,并在翌月迎娶玛丽。反对这对夫妇的起义爆发之后,玛丽被囚禁在列文湖城堡。1567年7月24日,她被迫逊位给她与达恩利所生的一岁儿子詹姆斯六世。玛丽意欲夺回王位,失败后逃往南方,向其大表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寻求保护。玛丽一度声称伊丽莎白的王位应属于自己,包括称为北方崛起的反抗者在内的许多英格兰天主教徒视玛丽为英格兰合法君主。伊丽莎白视她为威胁,把她囚禁在英格兰内陆的各种城堡和庄园里。经过十八年半的监禁,玛丽被判在1568年密谋暗杀伊丽莎白,并于翌年被斩首。.

新!!: 女王和玛丽一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英格兰)

麗一世(Mary I,),是英格蘭和爱尔兰女王、都铎王朝第四位和倒数第二位君主(1553年7月6日-1558年11月17日,实际上任日為7月19日)。 她於其同父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死後繼承其王位,並再次於英格蘭內恢復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盎格魯教派(新教),過程中,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宗教異端人士,得名「血腥瑪麗」。 最終,瑪麗苦心經營的羅馬天主教在她死後,被繼任的伊莉莎白一世以新教所取代。.

新!!: 女王和玛丽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特蕾西亚

玛丽亚·特蕾西亚·沃尔布加·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哈布斯堡君主国史上唯一女性统治者,亦为哈布斯堡王朝末代君主,统治范围覆盖奥地利、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波希米亚、特兰西瓦尼亚、曼托瓦、米兰、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奥属尼德兰及帕尔马。通过婚姻,其亦为洛林公爵夫人、托斯卡纳大公夫人及.

新!!: 女王和玛丽亚·特蕾西亚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一世 (葡萄牙)

虔誠的女人瑪麗亞一世(),1777年至1816年担任葡萄牙布拉-干-薩王朝女王。.

新!!: 女王和玛丽亚一世 (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玛丽二世 (英格兰)

麗二世(Mary II,),自1677年11月4日起出任奧蘭治王妃,自1689年2月13日起出任英格兰、苏格兰與爱尔兰女王,至逝世时为止。玛丽的羅馬天主教父亲詹姆斯二世及七世在光荣革命中遭废黜,未几同为新教徒的玛丽与夫婿兼表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登基分别成为女王和国王,并在不久后签署《權利法案》。瑪麗在1694年死後,威廉便成了英伦的單一統治者。史學界普遍將夫妻倆的共治稱做「」。 瑪麗並不熱衷於統治,當丈夫威廉留在英格蘭時,她總是退居幕後,把大部分的權力讓與威廉;然而,當威廉到海外忙於軍事戰役時,瑪麗仍舊得獨自統治英伦,事實證明她是一位強大、果決、有力的統治者。當威廉動員英伦人物力進行反法的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時,他發現自己在英伦的合法性不足,只有依靠廣受人民愛戴的瑪麗,才能夠有效地在議會發揮影響力,進行擴軍加稅。瑪麗身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統治者,對國教會的事務十分積極、活躍;她以自身品行作出良好表率,改善了1660年代以來的不良風俗。史學家認為,儘管她與丈夫共有王位,瑪麗主要仍是獨自行使其權力。.

新!!: 女王和玛丽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女王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新!!: 女王和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真德女王

真德女王();姓金名勝曼,是新罗國的第28代君主。真平王同母弟真安葛文王金國飯與月明夫人--氏之女,即真平王的姪女,善德女王的堂妹。《三國史記》記載她姿質豐麗,長七尺,垂手可過膝。 元年(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即位。二年改元太和,派遣伊飡金春秋(武烈王)到唐国請攻百濟,三年正月始号令全国服中國衣裳,四年織錦作五言《太平頌》遣使獻給唐高宗,並开始行中國永徽年號。在位八年,無嗣,群臣請伊飡閼川攝政,閼川固讓曰:「臣老矣,無德行可稱,今之德望崇重莫如春秋公,實可謂濟世英傑。」遂奉立金春秋为王。.

新!!: 女王和真德女王 · 查看更多 »

真聖女王

真聖女王();姓金名曼,一作垣,是新罗国君主,定康王同母妹妹。887年7月5日即位,891年10月憲安王庶子弓裔叛于鐵原京,第二年甄萱(李姓)據武珍州自稱後百濟,895年10月立憲康王庶子金嶢爲太子。 真圣女王三年(889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爆发。元宗、哀奴率领起义农民占据沙伐州(今庆尚北道尚州),北原(今江原道原州)梁吉的声势最为浩大,占据附近十几个郡县。896年西南地区又发生赤裤军起义,直至首都庆州附近的牟梁里。897年6月真圣女王被迫禪位于太子嶢,12月去世后被火葬。她在位十一年,她的丈夫大角干金魏弘被追封为惠成王。.

新!!: 女王和真聖女王 · 查看更多 »

父系制度

系社会或男系社会的氏族制度,是按父系(男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二阶段。男性在生存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后,由母系制度过渡而来的社会制度。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中的世袭制就是以父系氏族制度为基础的。.

新!!: 女王和父系制度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女王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瑪麗亞二世 (葡萄牙)

瑪麗亞二世()生於里約熱內盧,卒於里斯本。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亦即葡萄牙国王佩德罗四世)的长女。是葡萄牙和阿爾加威第二位女王,第二十九位(一些學者認為是第三十位,如果把佩德罗三世计算在内)葡萄牙君主。 在位期間,於1845年11月20日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及於1846年派遣亞馬留到達澳門就任總督。1853年,玛丽亚生下第十一个孩子后,死于难产。 M Category:葡萄牙君主女儿 Category:巴西君主女儿 M M Category:澳門中外交流史 M Category:奥地利裔巴西人 Category:玛丽亚·路易莎皇后勋章得主 Category:死于难产的人.

新!!: 女王和瑪麗亞二世 (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瑪格麗特二世 (丹麥)

玛格丽特二世(Hendes Majestæt Dronning Margrethe II,登基前名为瑪格麗特·亞歴山德琳·托希爾杜爾·英格麗德(Margrethe Alexandrine Þórhildur Ingrid),)是现任丹麦女王。她以平易近人而称誉于北欧,並廣受丹麥人民的愛戴。.

新!!: 女王和瑪格麗特二世 (丹麥) · 查看更多 »

男性

男性,是指雄性的人類,與雌性人類即女性相對。男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侯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男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相較於女性胚胎,男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雄激素.較少雌激素。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雄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男人」通常是專指成年的男性,與女人相對;但當「男人」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時,則泛指任何年齡的男性。「男孩」是年輕未成年的男性,或者剛成年的年輕男性。.

新!!: 女王和男性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女王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女王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贝娅特丽克丝 (荷兰)

碧翠斯(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 ,),全名贝娅特丽克丝·威廉敏娜·阿姆加德,曾任荷蘭女王(为荷兰王国所含4国的国家元首)。.

新!!: 女王和贝娅特丽克丝 (荷兰) · 查看更多 »

近代

近代可以指:.

新!!: 女王和近代 · 查看更多 »

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

-- 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一世(Juana I de Castilla,),人称疯女(La Loca),出生于托莱多,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之次女。她是卡斯蒂利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之母。她幼妹即阿拉贡的凯瑟琳,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

新!!: 女王和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阿玛拉逊莎

阿玛拉逊莎(Amalasuntha),又称为:阿玛娜·希莎(Amalasuentha)(公元495年 - 535/534年4月30日)是526年至534年东哥特人女王,狄奥多里克大帝的第三个女儿。 公元515年她嫁给了曾居住于西哥特伊士班尼亚的东哥特阿马尔(Amal)贵族直系后裔,维德里希(Widerich,生于公元450年)的儿子、贝里斯蒙德(Berismund,生于公元410年)的孙子、公元400年东哥特人国王(死于公元400年后)的重孙,(公元480年-522年)。 婚后七年,她的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孩子,阿塔拉里克和(公元517年-550年后,公元550年嫁给了(germanus))。公元526年,她的父亲狄奥多里克大帝去世后,她的儿子接替东哥特王位,而她作为摄政而掌握实权。由于她深受古罗马文化的浸透,在对儿子的教育或个人感情上,均偏重东罗马而非哥特,与大臣们的关系也愈益紧张,她自己意识到处境危急,已怀疑有三家哥特贵族暗地里反对她的统治,随时可能被放逐并处死。于此同时,她开始了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谈判,表达了愿归顺君士坦丁堡的愿望,但534年她儿子的逝世使計劃突遭劇變。 兒子過生後,阿玛拉逊莎女王让她的表弟 登上王位 (因当时狄奥达哈德的妻子仍活着,她無法以身相許,二人仍以表姐弟相称),她自己繼續垂簾聽政保持現有地位。但事后证明该选择非常不明智,因为狄奥达哈德更加引起了东哥特人的不满。為平民憤,不久在他的命令或授意下,阿玛拉逊莎被囚禁到托斯卡纳博赛纳湖中的玛塔纳 (Martana)岛上,并于公元534/535年春季的4月30日,在洗澡时遇刺被勒死。 阿玛拉逊莎的首席大臣兼文学顾问卡西奥多罗斯 的信件以及普罗科匹厄斯和约尔丹尼斯的历史著作,為後人能得知有关阿玛拉逊莎性格的主要資料。 年轻的卡洛·哥尔多尼以阿玛拉逊莎悲剧的一生为蓝本,写下了第一部戏剧,并于1733年在米兰上演。 小行星650-“阿玛拉逊莎”,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新!!: 女王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阿拉贡王国

阿拉贡王国(Reino de Aragón)是1035年-1707年时伊比利半岛东北部阿拉贡地区的封建王国。阿拉贡位於西班牙东北部,因阿拉贡河(Río Aragón)而得名。9世纪,法蘭克人驱逐此地的阿拉伯勢力,建立阿拉贡伯爵領。925年并入纳瓦拉王国。中世纪时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主要基督教国家之一。1035年纳瓦拉王国国王桑乔三世死后,拉米罗获得阿拉贡,成为独立王国,称拉米罗一世。1104年阿方索一世当政,王国疆界向南扩展,直达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1137年拉米罗二世将其女儿与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四世联姻,导致阿拉贡同加泰罗尼亚合并。1229年海梅一世进占马略卡岛。不久又征服巴伦西亚。1276年佩德罗三世继位后征服了西西里与撒丁岛,使阿拉贡王国成为地中海的强国。1416—1458年阿方索五世在位时,阿拉贡王国征服了那不勒斯,王国的版图扩大到意大利半岛。后来,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西班牙另一主要基督教国家卡斯蒂利亚的继承人伊莎贝拉结婚,使两国合并,从而形成了今日西班牙的主体部分,但仍然保有部分政治權力。1707年《新基本法令》實施後,阿拉貢王國的殘餘機構解散,阿拉貢王國正式走入歷史。.

新!!: 女王和阿拉贡王国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女王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女王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王國

葡萄牙王國(葡萄牙語:Reino de Portugal)為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1139年至1910年。這個王國在15世紀以後通常被稱為“葡萄牙帝國”,但這個名稱只是指其殖民帝國。這個王國經歷了五個王朝,分別是勃艮第王朝(Borgonha)、阿維什王朝(Avis)、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o)、布拉干薩王朝(Bragança)及布拉干薩-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Bragança-Saxe-Coburgo-Gota)。.

新!!: 女王和葡萄牙王國 · 查看更多 »

臺與

臺與(),《三國志·魏志倭人傳》中繼承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之位的女性。卑彌呼死後有人更立男王,由於國中有人不服,死了千人,遂復立臺與。.

新!!: 女王和臺與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女王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女王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新!!: 女王和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母系制度

母系制度,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继承的親屬制度。因為早期人類社會中,不知其父者多,因而養育孩子的母系社會自然形成,但文明形成後逐漸被父系系統取代,今日特別是在簡單群落中比較常見。但有些雄性大量死亡的情況,例如經歷戰爭的父系社會,母系制度會回歸一部分。.

新!!: 女王和母系制度 · 查看更多 »

波希米亚

波希米亚(Čechy;Czechy;Böhmen;Bohemia)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广义上,尤其是有关波希米亞王國的历史文献中,也常指代包括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在内的整个捷克地区。波希米亚是古中欧国家,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王国,随后成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波希米亚曾经南临奥地利,西抵巴伐利亚,北接萨克森和卢萨蒂亚,东北与西里西亚为邻,并與东部的摩拉维亚接壤。1918年至1939年以及1945年至1992年,波希米亚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993年之后成为组成捷克共和国的主要部分之一。 如今的波希米亚拥有52,065平方公里的疆域,捷克共和国1030万居民中有约600万人生活在波西米亚地区。现今的波西米亚地区西与德国接壤,北邻波兰,东部为古摩拉维亚地区,南部则与奥地利为邻。波希米亚地区山峦环绕,分别通过波希米亚森林,厄尔士山脉,克尔科诺谢山和蘇台德山脈等与其他地区接壤。其中最高峰位于蘇台德山脈内。.

新!!: 女王和波希米亚 · 查看更多 »

法罗群岛

法羅群島(法羅語:Føroyar,丹麥語:Færøerne)是北歐國家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地理位置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處於挪威到冰島之間距離一半的位置。 法羅群島陸地面積1,399平方公里,由17個有人島和若干個無人島組成,居民共49,192人,官方語言為法羅語和丹麥語。 法羅群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位處北方,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溫長年在零度以上。 法羅群島居民通過投票選出自治議會成員,繼而由自治議會選出總理,丹麥政府會向法羅群島派出高級專員監察自治政府運作,代表女王,並協助處理群島的對外事務。.

新!!: 女王和法罗群岛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女王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朱丽安娜女王

朱丽安娜女王(Juliana Louise Emma Marie Wilhelmina,),全名朱丽安娜·路易丝·艾玛·玛丽·威廉明娜,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的母亲。1948年9月登基,任荷兰女王,1980年4月內禪让位给女儿贝娅特丽克丝。.

新!!: 女王和朱丽安娜女王 · 查看更多 »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 女王和新罗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朝(希腊语:Πτολεμαίος),是由马其顿君主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將軍托勒密一世所開創的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主要統治埃及,是埃及的一個朝代。首都在-zh-cn:亚历山大港;zh-hk:亞歷山大港;zh-tw:亞歷山卓-。第一代君主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最後的君主是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和其兒子托勒密十五世·小凱撒。這王朝的諸位君主都被埃及歷史上認爲是法老。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繼任人亞歷山大之同父異母弟腓力三世無能和遺腹子亞歷山大四世年幼。前323年,托勒密被任命為埃及總督。前305年,托勒密自立為埃及王;此後托勒密一裔鞏固了對埃及的統治至羅馬帝國在前30年入主。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 另外,嚴格來說馬其頓王國還有一個相當短命的托勒密王朝。.

新!!: 女王和托勒密王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