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意为“好空氣”),当地華人常略稱為布宜諾市或布市。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直譯:銀之河)南岸、南美洲东南岸、對岸為烏拉圭(東方);2014年,在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Gran Buenos Aires)有常住人口17,180,000,是拉丁美洲第二大都会区,仅次于大圣保罗地区(2012年19,956,590人)。布宜諾斯艾利斯為拉丁美洲最歐洲化的城市。七月九日大道(La Avenida 9 de Julio)是世界最寬的馬路,有約130公尺寬(超過16车道)。有名的阿根廷探戈的发源地就在布市的博卡区(La Boca)。 2007年布宜諾斯艾利斯被评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查看 奥尔加·奥罗兹科和作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查看 奥尔加·奥罗兹科和阿根廷
拉潘帕省
拉潘帕省(La Pampa)為南美國家阿根廷二十三省之一,位於阿根廷南部,該省首府為圣罗莎(Santa Rosa)。 L.
另见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校友
- 伊波利托·伊里戈延
- 克洛林多·特斯塔
- 切·格瓦拉
- 卡洛斯·佩列格里尼
- 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
- 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
- 塞西莉亚·格里尔森
- 奥尔加·奥罗兹科
- 拉蒙·卡斯蒂略
- 曼努埃尔·普伊格
- 曼努埃尔·金塔纳
- 爱德华多·杜阿尔德
- 玛丽亚·罗莎·莉达·德·马尔基尔
- 胡利奥·科塔萨尔
- 葆拉·帕雷托
- 薩斯基雅·薩森
- 贝尔纳多·奥赛
- 阿古斯丁·佩德罗·胡斯托
- 阿道弗·罗德里格斯·萨阿
- 雷蒙多·利达
- 露柯希亞·馬泰
義大利裔阿根廷人
- 丹尼尔·肖利
- 佐治·森柏奧利
- 何塞·波拿巴
- 利昂内尔·斯卡洛尼
- 劳尔·阿尔韦托·拉斯蒂里
- 卡洛斯·瑞特曼
- 卢齐欧·封塔纳
- 哈维尔·马斯切拉诺
- 奥尔加·奥罗兹科
- 奥斯瓦尔多·普格列斯
- 安迪·馬希提
- 方濟各 (教宗)
- 曼努埃尔·普伊格
- 曼努埃尔·贝尔格拉诺
- 毛里西奧·馬克里
- 祖安·安東尼奧·比斯
- 納韋爾·培瑞茲·比斯卡亞
- 罗伯托·爱德华多·比奥拉
- 胡安·J·坎帕内拉
- 胡安·裴隆
- 胡安·达里恩佐
- 艾內士多·薩巴多
- 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
- 葆拉·帕雷托
- 西萨·佩里
- 费尔南多·德拉鲁阿
- 赫拉多·马蒂诺
- 迭戈·西蒙尼
- 阿古斯丁·佩德罗·胡斯托
- 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
- 阿斯托尔·皮亚佐拉
- 雷纳尔多·比尼奥内
- 鲁道夫·比亚吉
超现实主义作家
- H·G·威尔斯
- J·G·巴拉德
- 伊恩·班克斯
- 傑佛瑞·尤金尼德斯
- 儒勒·凡尔纳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 哈罗德·品特
-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 奥尔加·奥罗兹科
- 布莱姆·斯托克
- 库尔特·冯内古特
- 弗吉尼亚·吴尔夫
- 彼得·史超伯
- 托馬斯·肯尼利
- 李察·麥森
- 爱伦·坡
- 胡利奥·科塔萨尔
- 詹姆斯·乔伊斯
-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 费德里柯·费里尼
- 馬丁·艾米斯
超现实主义诗人
- 伊恩·班克斯
- 休·赛克斯·戴维斯
- 保尔·艾吕雅
- 卓斯坦·查拉
- 奥克塔维奥·帕斯
- 奥尔加·奥罗兹科
- 安德烈·布勒東
- 安托南·阿尔托
- 巴勃罗·聂鲁达
- 弗吉尼亚·吴尔夫
- 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
- 艾梅·塞泽尔
- 让·阿尔普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亦称为 Olga Oroz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