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正民主

指数 大正民主

大正民主(大正デモクラシー)意指1912年-1926年,日本大正年間所推行,符合現代民主的政治體制與政策。在第一次大正政變後這期間,日本內閣多為政黨政治的互動,內政上以民意所趨為主,外交則採取對中國內政不干涉、日蘇友好等策略(幣原外交)。 另外,在殖民地經營方面,則更尊重民族自決意旨,多為政策開明。以台灣為例,台灣總督改由文官出任。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台灣工友總聯盟等各種政治、社會運動勃興;.

87 关系: 加藤高明原敬台灣工友總聯盟台灣總督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吉野作造大山巖大正大正天皇大正政變大日本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國憲法大政翼贊會天皇機關說女性參政權宇垣一成富山縣尾崎行雄山縣有朋岡田啓介岩波書店中央公論东京大学九一八事變二二六事件五一五事件井上馨伊藤博文伍德罗·威尔逊众议院 (日本)俄国内战军国主义內大臣府元老 (日本)倒幕運動犬養毅皇姑屯事件皇道派社會運動立憲民政黨立憲政友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經濟大蕭條美濃部達吉田中义一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干涉西園寺公望...西鄉從道高桥是清議會制貴族院黑田清隆齋藤實近衛文麿鈴木喜三郎鈴木貫太郎薩摩藩藩閥關東大地震自由主义自由民權運動臺灣農民組合长州藩若槻禮次郎虎之門事件松方正義桂太郎樞密院 (日本)殖民地民族自決江户幕府清君侧清浦奎吾濱口雄幸明治天皇明治维新昭和天皇昭和金融恐慌日俄战争日本政黨政治政治運動1918年米骚动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扩展索引 (37 更多) »

加藤高明

加藤高明(),為日本明治、大正期間的外交家、政治家,第24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首相)。.

新!!: 大正民主和加藤高明 · 查看更多 »

原敬

原敬(),號一山,出生於岩手郡本宮村(即現在岩手縣盛岡市),日本已故政治家、第19任日本首相,歷任遞相、內相、內閣總理大臣。打破薩長藩閥政治,成功組織日本第一次的政黨內閣,但是在任內遇刺身亡。 原敬是記者出身,曾經擔任過外交官。之後成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的社長。他亦是日本政黨立憲政友會(政友會)的創會會員,並在政友會執政期間歷任遞相、內相,及成為政友會的總裁。1918年(大正7年)米騷亂之後,原來的寺內內閣為事件負責而集體總辭,於是原敬接任。由於一直推辭加封爵位,因此被譽為「平民宰相」。 1921年11月4日,原敬正按原訂計畫前往關西出席政友會活動時,在東京站丸之內南口大堂被曾任職大塚站員的右翼青年中岡艮一襲擊身亡,終年65歲。逝世後獲追授大勳位菊花大綬章,葬於故鄉盛岡市的大慈寺。.

新!!: 大正民主和原敬 · 查看更多 »

台灣工友總聯盟

#重定向 臺灣工友總聯盟.

新!!: 大正民主和台灣工友總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總督

#重定向 臺灣總督.

新!!: 大正民主和台灣總督 · 查看更多 »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重定向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新!!: 大正民主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文化協會

#重定向 臺灣文化協會.

新!!: 大正民主和台灣文化協會 · 查看更多 »

吉野作造

吉野作造是一名大正時期的日本思想家、政治學者,大正民主的重要奠基者,外號為「古川學人」。.

新!!: 大正民主和吉野作造 · 查看更多 »

大山巖

大山巖(,天保13年-大正5年),字「清海」,雅號「赫山」、「瑞岩」,諱名「弥助」,是日本武士、政治家、軍人、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公爵。他在大日本帝國陸軍創立初期至日俄戰爭期間活躍。 大山巖在日俄戰爭時擔任滿洲軍總司令官,與联合舰队司令官東鄉平八郎一起被稱為「陸上大山海上東鄉」。大山國葬時,俄國派員前往日本,以「全俄國陸軍」之名弔唁。.

新!!: 大正民主和大山巖 · 查看更多 »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新!!: 大正民主和大正 · 查看更多 »

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諱嘉仁,日本第123代天皇,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在位。 他是現任天皇之祖父、昭和天皇之父親,生母典侍柳原愛子。.

新!!: 大正民主和大正天皇 · 查看更多 »

大正政變

大正政變指前一年末的憲政擁護運動(第一次)導致的1913年第三次桂內閣倒閣事件。廣義來說,指從第二次西園寺內閣倒閣,經過第三次桂內閣到第一次山本內閣的時代為止的事件大久保(1964)。.

新!!: 大正民主和大正政變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 大正民主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憲法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君主立憲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在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帝國宪法”或“明治宪法”。相对於现行日本国宪法,也被称作“旧宪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部宪法的名称中带有“大日本帝国”的文字,但当时并不是日本正式的国号,一直到昭和11年(1936年)日本的国号才正式统一称为“大日本帝国”。.

新!!: 大正民主和大日本帝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大政翼贊會

大政翼贊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政治團體,於1940年10月12日宣告成立,1945年6月13日解散。其以推動政治權力集中的「」作為主要目標,將既有的政黨解散成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組織,以一黨專政的模式統治日本。 由於當時任何形式的結社自由均被管制,大政翼贊會因而自稱是一種為了公共目的而成立的「公事結社」。雖然自身認為是一個超越黨派的組織,但戰後被廣泛被認為是與同時代之納粹黨、法西斯黨相似的獨裁政黨,較不同之處是大政翼贊會採取多數決,與上述政黨多為個人獨裁相異。除了位於首都東京的中央本部外,在全國各地設有道府縣支部、大都市支部、市區町村支部、町内會、部落會等分支機構。 大政翼贊會成立後,曾與許多功能類似的團體合併、也成立許多外圍團體,例如1942年5月26日成立的「日本文學報國會」、1942年12月23日成立的「大日本言論報國會」等。在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情勢下,以大政翼贊會為中心、對軍部的方針給予支持的政治體制,被稱為「翼贊體制」,無論是政府運作、公共政策、產業發展、文化教育等各種國政事務,均在這種體系下被大政翼贊會及其外圍團體緊密掌握。 1945年3月30日,其旗下肩負議會政黨職責的改組為「大日本政治會」,大政翼贊會本身則在同年6月被解散併入因應本土決戰而成立的「國民義勇隊」。.

新!!: 大正民主和大政翼贊會 · 查看更多 »

天皇機關說

天皇機關說,大日本帝國憲法下的學說之一,主張統治權歸屬於國家這個法人,日本天皇只是憲法下的最高統治機構。這個學說基於國家法人說而提出,主要提倡者為美濃部達吉。在日本大正年間,這個學說與天皇主權說形成日本憲法學界的兩大主流,被認為是大正民主的基石之一。1935年發生天皇機關說事件,主張天皇機關說的學者受到日本軍方的壓迫。.

新!!: 大正民主和天皇機關說 · 查看更多 »

女性參政權

女性參政權(Women's suffrage,Woman suffrage),又稱婦女參政權,意指在民主社會中,允許女性擁有平等參與選舉投票以及擔任候選人的政治權利。在人類歷史的多數時期中,女性大多都不被允許參與政治。在法國大革命之後,伴隨民主理念與女權主義理念的興起,歐洲開始有人推動讓女性擁有同等的投票權,被認為是婦女權利的一部份。19世紀開始,隨著兩性教育平等的推廣,更多女性懂得投入推動女性參政權的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推廣到全世界。.

新!!: 大正民主和女性參政權 · 查看更多 »

宇垣一成

宇垣一成(庆应4年阴历6月21日(1868年8月9日) - 昭和31年(1956年)4月30日)、日本的陸軍軍人、政治家。 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長州出身的陸軍实权派“宇垣阀”首脑。三次任陆军大臣之职,1931年因为三月事件被迫辞职,6月17日编入预备役。曾被天皇下令组阁,但因陆军反对而受挫。后外放任朝鲜总督,在第一届近卫内阁中任外务大臣兼拓务大臣,此后引退,战后以85高龄当选为参议院议员,1956年4月30日去世。.

新!!: 大正民主和宇垣一成 · 查看更多 »

富山縣

富山縣()是日本的一个縣,位于本州中部日本海沿岸的北陸地區,轄區範圍相當於令制國時的越中國。縣廳所在地为富山市。富山縣地形一面環海三面環山,縣內高低差極大。富山縣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五箇山,兼具信仰聖地和豐富自然生態景觀的立山等著名景點。擁有、魚津市至滑川市的海岸地區以海市蜃楼現象而著稱。富山縣還是北陸工業地域的中心地區,是日本海沿岸縣中工業較發達的縣,醫藥產業的歷史尤為悠久。 岐阜縣北部的飛驒地區距離太平洋沿岸地區較遠,富山縣反而是距該地最近的出海口,使得兩地在經濟、文化上關係密切,有時合稱為「飛越地區」。.

新!!: 大正民主和富山縣 · 查看更多 »

尾崎行雄

尾崎行雄(),号咢堂,日本政治家,有「憲政之神」、「議會政治之父」之稱。 他自1890年起擔任眾議院議員,至1953年止,歷時共63年。1898年曾短暫擔任文部大臣,1903年至1912年任東京市長,1914年至1916年任司法大臣。 他反對軍國主義,爭取所有成年男子享有選舉權,這於1925年實現。 Category:日本文部大臣 Category:日本司法大臣 Category:東京市長 Category:自由民權運動人物 Category:日本記者 Category:神奈川縣出身人物 Category:三重縣出身人物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890–1891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892–189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894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894–1897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89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898–190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0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0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04–190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08–191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12–1914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15–1917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17–1920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20–1924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24–192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28–1930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30–193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32–1936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36–1937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37–194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42–1945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46–1947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47–194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49–195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2–1953.

新!!: 大正民主和尾崎行雄 · 查看更多 »

山縣有朋

山县有朋(),幼名辰之助、狂介,号椿山庄主。长州藩(今山口县)下级武士出身。曾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将、元帅、元老。在日军和日本政府中势力庞大,號稱是日本陸軍之父,開啟了長州藩軍人控制陸軍的習慣。據說山縣自恃權重,曾經干涉皇太子裕仁 (後來的昭和天皇)之婚事,時稱宮中某重大事件。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公爵。.

新!!: 大正民主和山縣有朋 · 查看更多 »

岡田啓介

#重定向 岡田啟介.

新!!: 大正民主和岡田啓介 · 查看更多 »

岩波書店

株式會社岩波書店是一家日本出版社,以學術研究及佛學書籍的出版起家。書店總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隔鄰是一橋出版集團(一ツ橋グループ)的小學館與集英社。公司標誌取材自法國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的畫作《播種者》。 該書店以往的薪資水準為日本出版業界公認最高,但現在只與中堅水準的出版社相近。.

新!!: 大正民主和岩波書店 · 查看更多 »

中央公論

《中央公論》是一份在明治時代創刊,經過大正、昭和、平成發行至今的一份月刊(綜合雜誌)。現在由中央公論新社發行。該雜誌於1999年起是讀賣新聞集團成員刊物,立場被認為傾向右翼且親美。 該雜誌的前身是西本願寺旗下普通教校(龍谷大學的前身)學生自發組織「反省會」的官方雜誌《反省會雜誌》,創刊於明治20年(1887年),後期改名為《反省雜誌》。明治32年(1899年)1月,《反省雜誌》改名為《中央公論》。1916年1月,《中央公論》內針對女性讀者企劃製作的特輯獨立創刊為《婦人公論》。.

新!!: 大正民主和中央公論 · 查看更多 »

东京大学

東京大學(;英語譯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東大(),是日本第一所以現代學制成立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幕末時期創辦的與。1877年改制大学後使用現名,但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再更名為「東京帝國大學」,至1947年復用現名。2004年4月1日起依據《国立大学法人法》改制,以國立大學法人形式運作。.

新!!: 大正民主和东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新!!: 大正民主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發生於日本東京的一次失敗政變,日本陸軍的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率領數名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中的「統制派」意識形態對手與反對者進行刺殺,最終政變遭到撲滅,直接參與者多判死刑,間接相關人物亦非貶即謫,皇道派因此在軍中影響力削減,而同時增加了日軍主流派領導人對日本政府的政治影響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亂行動,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義發展的重要事件。 1936年2月26日,數位青年軍官率領士兵分別前往東京各地展開刺殺,並取得相當成果(其中有兩名前首相遇害身亡),還一度佔領了東京市中心。然而叛軍並未成功殺害時任首相岡田啟介和佔領皇居,他們也並未成功爭取到高級將領的支持,加上昭和天皇對於本次政變行動的憤怒等因素,進而導致叛軍無法實現政權的替換,最終於2月29日繳械投降。 有別於先前數次類似的青年軍官刺殺政府要員的從輕發落判例,二二六事件中的主謀起事者多受處重刑。在歷經一系列的非公開審判後,共有19名叛軍領導人物處以死刑,另有40人得到監禁判決。日本陸軍中的「皇道派」勢力就此衰落,日本國內曾一度流行以刺殺方式達到政治訴求的活動也就此終止,軍方對於政府決策的影響力也大增。.

新!!: 大正民主和二二六事件 · 查看更多 »

五一五事件

五一五事件是1932年(大日本帝國昭和7年)5月15日以大日本帝國海軍少壯派軍人為首,闖入总理大臣官邸,刺殺了護憲運動領導者犬養毅首相的暴亂事件。.

新!!: 大正民主和五一五事件 · 查看更多 »

井上馨

井上 馨( 天保6年-大正4年)是、幕末以及明治時代时的活跃人物。幼名勇吉、从藩主拜受的名字是「闻多」。号惟精(korekyo)。乃大隈重信内阁先后任外务大臣、农商务大臣、第二次伊藤博文内阁时的内務大臣。从一位大勋位侯爵、元老。.

新!!: 大正民主和井上馨 · 查看更多 »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元老,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安重根击毙。.

新!!: 大正民主和伊藤博文 · 查看更多 »

伍德罗·威尔逊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美国第28任总统。此前,他曾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新泽西州州长等职。 作为进步主义时代的一个领袖,19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由于前總統西奥多·罗斯福和時任總統威廉·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共和党选票,他最終以四成普選票及四十州的選舉人票,以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成為1897年至1933年為間唯一一位民主黨總統。迄今为止,他是唯一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律博士衔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总统以前曾在新泽西州担任公职的美国总统。 在第一个任期中,威尔逊支持民主党控制的议会通过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联邦农田贷款法案(Federal Farm Loan Act),还通过新的收入法在联邦一级开征收入税,以及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但他同时因为支持在联邦政府机构中实施种族隔离,导致大批黑人员工被解职,而遭到当时民权团体的批评。 1916年美国总统选举勉强胜出后,威尔逊第二个任期的中心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他在竞选时打出“他让我们远离战争”(he kept us out of the war)的口号,美国的中立政策却未能持久。德国经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发送给墨西哥、保证其若两国结盟德国将帮助墨重新获得被美国占领之北方数州的电报,以及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促使威尔逊多次对德国给予警告,并最终于1917年4月要求国会宣战。不过威尔逊主要是关注参战的外交和财政面,而把作战任务交给军事部门。在大后方,他于1917年发动美国历史上首次实际有效的征兵,通过建立自由公债(Liberty Bonds)筹集数十亿战争资金,设立战争工业委员会(War Industries Board),促进工会运动,通过史密斯-莱佛法案(Smith-Lever Act)监督农业和食品生产,控制铁路运输,通过首个联邦级致幻药物取缔法案,并镇压反战运动。此外在他的任期内普遍实现妇女选举权。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威尔逊亲自主导对德交涉和协定停火。他发表十四点和平原则,从中阐述他所认为的能够避免世界再遭战火的新世界秩序。1919年赴巴黎筹建国际联盟以及拟定凡尔赛条约,并尤其关注自战败帝国中建立新国家的问题。后主要由于他对创建国联的贡献,于1920年被授予1919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在与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围绕美国加入国联一事而进行激烈斗争时,因中风而昏倒。由于拒绝妥协,威尔逊最终未能使加入国联案在参院通过。尽管没有美国的加入,国联还是于1920年成立。威尔逊所秉持的国际主义,也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主张美国登上世界舞台来为民主而战斗。这成为以后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颇有争议的理念,持久地为理想主义者所效仿,却为现实主义者所排斥。.

新!!: 大正民主和伍德罗·威尔逊 · 查看更多 »

众议院 (日本)

議院()是日本國會的下議院,最早在於1890年隨著《大日本帝國憲法》的施行而成立,為日本原帝國議會兩個議院之一;1947年之後則依照《日本國憲法》而改為現制。現在有465席,每四年改選一次,但有中途解散的制度。自1976年起都以解散結束任期。.

新!!: 大正民主和众议院 (日本) · 查看更多 »

俄国内战

俄国内战(Г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 в Росси́и),后来又称為苏联国内战争或對蘇干涉戰爭,是於1917年11月到1922年10月,在前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是红军和由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组成的松散的联合力量白军,还有多国出兵干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外蒙古和波斯。苏联官方称法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红军于1919年在乌克兰击败白军,并在西伯利亚击败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的武装。随后彼得·弗兰格尔领导的白军于1920年秋在克里米亚被击败。 许多独立运动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崩溃和战争的进行而发起。其中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成为主权国家。前俄罗斯帝国的其余领土在战后成立苏联。.

新!!: 大正民主和俄国内战 · 查看更多 »

军国主义

軍國主義(Militarism),是一種認為軍事力量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並將保證軍事力量視作為社會最重要目標的意識形態。.

新!!: 大正民主和军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內大臣府

内大臣府是日本曾經設立以輔佐天皇、負責宮廷之文書等事務之政府機關。創立於1885年,1945年廢止。其最高長官為內大臣,并不等同于日本古代律令制度下的同名太政官职位。.

新!!: 大正民主和內大臣府 · 查看更多 »

元老 (日本)

元老,是一种非官方的称呼,指的是二戰前日本处于隐退状态的资深政治家,共有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县有朋、松方正义、井上馨、西乡从道、大山严、桂太郎、西园寺公望共九人,除來自公家的西园寺公望外,四名来自萨摩,四名来自长州,他們大多功在倒幕和促成明治維新。 尽管在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但元老负责答复天皇咨政,另外,在内阁更迭之际,也参与讨论后继内阁总理大臣的人选等国家最高决策过程。自大正时代以后,由于受到舆论的批评,其影响有所减退。进入昭和时代后,仅剩下西园寺公望一人,1940年在其逝世后,元老这一特定称呼也就成为了历史。.

新!!: 大正民主和元老 (日本) · 查看更多 »

倒幕運動

倒幕運動,又名討幕運動,主要指的是江戶幕府末期,為了打倒江戶幕府而發起的政治運動。狹義來說,以武力打倒江戶幕府的革命運動稱作「討幕運動」;廣義的意義來說,避免軍事衝突、而經由談判來使政權和平轉讓的事業被稱作「倒幕運動」。 另外,鎌倉幕府末期由後醍醐天皇主導的打倒鎌倉幕府的行動(正中之變與元弘之變)也被稱作「倒幕運動」。.

新!!: 大正民主和倒幕運動 · 查看更多 »

犬養毅

养毅(),日本政治家。第29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立宪政友会第6任总裁。通称仙次郎。号木堂。.

新!!: 大正民主和犬養毅 · 查看更多 »

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铁路上被暗殺的事件。 1928年6月4日5点30分,张作霖乘坐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皇姑屯车站三孔桥时,火车被预埋的炸藥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案發皇姑屯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當時在日本國內,由於沒有公佈兇手,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代稱。.

新!!: 大正民主和皇姑屯事件 · 查看更多 »

皇道派

皇道派,是日本帝国陸軍内部存在的一個政治派系,其主要受北一輝等的思想影響,主张尊皇、在天皇親政下對日本進行國家改造(其稱之昭和維新)为目标,以暴力革命打倒日本国内资本财阀,並視蘇聯為國家敵人。皇道派中心人物包括被奉为首领人物的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與核心人物小畑敏四郎、鈴木率道、满井佐吉等,其勢力與以永田鐵山、東條英機和池田纯久等人為核心的統制派相對立。值得注意的是,兩派系皆無明確的組織或統一的行動。.

新!!: 大正民主和皇道派 · 查看更多 »

社會運動

会运动(Social movement)是一种社會群體行動與政治现象,其基本特征是在于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推動或阻止社會變革。.

新!!: 大正民主和社會運動 · 查看更多 »

立憲民政黨

立憲民政黨(りっけんみんせいとう)是日本昭和時代的政黨。通稱「民政黨」。 1927年6月1日,由憲政會和政友本黨合併成立。組織濱口內閣・第2次若槻內閣,和立憲政友會(政友會)共同實現兩黨制。1940年8月15日,解散,和立憲政友會合流為大政翼贊會。.

新!!: 大正民主和立憲民政黨 · 查看更多 »

立憲政友會

立憲政友會(りっけんせいゆうかい)是戰前日本第一個正式的政黨,1900年(明治33年)9月15日結黨,1940年(昭和15年)7月16日,正統派・統一派解散,同年7月30日,革新派解散,通稱「政友會」(せいゆうかい)。.

新!!: 大正民主和立憲政友會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大正民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大正民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經濟大蕭條

#重定向 大萧条.

新!!: 大正民主和經濟大蕭條 · 查看更多 »

美濃部達吉

美濃部達吉(美濃部 達吉,),是日本著名宪法学及行政法學家、前貴族院議員。.

新!!: 大正民主和美濃部達吉 · 查看更多 »

田中义一

中义一(),日本大正、昭和期間的政治家及軍人,第26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27年-1929年)。.

新!!: 大正民主和田中义一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大正民主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干涉

西伯利亚干涉(Siberian Intervention)是1918年至1922年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的一部分,主要由日本和美国领头的协约国军队在俄国远东海岸登陆,直接武装支援沙俄白军推翻在远东布尔什维克地方政权。1920年协约国其他国家撤离后,日军则单独留在俄国远东直到被苏联红军击败,并于1922年终于撤出俄国。.

新!!: 大正民主和西伯利亚干涉 · 查看更多 »

西園寺公望

西园寺公望(),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日本在明治到大正時期、戰前的政治元老,号陶庵。宫廷贵族清华家出身。德大寺公纯次子,过继西园寺师季。20世纪初期与桂太郎交替出任首相。逝世后举行了国葬。.

新!!: 大正民主和西園寺公望 · 查看更多 »

西鄉從道

西鄉從道是日本近代的軍人、政治家、元老。其兄為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兄弟二人在倒幕運動、維新運動中十分活躍。.

新!!: 大正民主和西鄉從道 · 查看更多 »

高桥是清

桥是清()是第20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第7届日本银行总裁。在冈田启介内阁任大藏大臣时,因反对为扩军而增加财政支出而被日本陆军所嫉恨,二二六事件被陆军兵变士兵暗杀。 1941年,東京赤坂的高橋邸,改建為高橋是清翁紀念公園。.

新!!: 大正民主和高桥是清 · 查看更多 »

議會制

議會制又稱內閣制、議會民主制,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特點是「」,政府首脑(總理或首相)權力來自議會,授權有兩種途徑:第一是議會改選後的多數議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腦贏得議會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屬政党未能贏得議會大選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必須提出辭職,而未能通過議會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也必須辭職,由議會席位居多數的黨派中協商選舉產生新的首腦與內閣。議會制下政府的行政權與立法權不完全分離,確保其所領導的政府具民意基礎。.

新!!: 大正民主和議會制 · 查看更多 »

貴族院

貴族院()是昔日日本帝國議會的兩個議院之一,從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至1947年(昭和22年)5月2日間設置,略稱「貴院」。和眾議院同格,但是眾議院擁有預算先議權『事典 昭和戦前期の日本』 37頁。。由非民選的皇族議員、華族議員、勅任議員所構成,不實施解散制度,議員多數是終身任期。貴族院廢止後,其地位由參議院取代。.

新!!: 大正民主和貴族院 · 查看更多 »

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小名為仲太郎、了介。曾任第二代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在職期間:1888年4月-1889年10月),元老。萨摩藩人。軍階為陸軍中將。位階勳等爵位為從一位大勳位伯爵。.

新!!: 大正民主和黑田清隆 · 查看更多 »

齋藤實

齋藤 實()是日本一名政治家及海軍將領,最終軍階為海軍大將。從政時曾任內閣總理大臣(第三十任,1932-1934年)、海軍大臣(5任)、朝鮮總督(2任)等官職,從一位,並獲授大勳位、功二級、子爵等。卸任總理後,進宮擔任內大臣,1936年2月26日在二二六事件中被射殺,終年78歲。.

新!!: 大正民主和齋藤實 · 查看更多 »

近衛文麿

近衞文麿(),日本昭和時代前期的政治人物。上世纪初時曾三度出任日本首相。日本大政翼赞会的創始人之一,该会被广泛被认为是与同时代之德国纳粹党、法西斯党相似的独裁政治社团。 歷任;貴族院議員、副議長(第10任)、議長(第9任),第34、38、39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外務大臣,拓務大臣,農林大臣(臨時代理),司法大臣,國務大臣等職銜。 出身于宮廷貴族五攝家之一『近衛家』第30任宗主,後陽成天皇的12世裔孫。近衞笃麿公爵长子。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初期的内阁总理大臣,大戰中日本核心人物之一,日本投降時仰藥自盡。 其外孫細川護熙曾於1993年至1994年出任內閣總理大臣,成為二战之後日本首位非自民黨出身的首相。.

新!!: 大正民主和近衛文麿 · 查看更多 »

鈴木喜三郎

铃木喜三郎(鈴木 キサブロー、)是日本青森县弘前市出生的流行音乐作曲家及吉他手。.

新!!: 大正民主和鈴木喜三郎 · 查看更多 »

鈴木貫太郎

铃木贯太郎(),日本海军大将,曾任天皇侍从武官长,在二二六事件中被重伤。在日本战败前夕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45年4月-1945年8月),對於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策具有主要影響。.

新!!: 大正民主和鈴木貫太郎 · 查看更多 »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新!!: 大正民主和薩摩藩 · 查看更多 »

藩閥

藩閥 (羅馬字日文: hambatsu),是日本在明治時期產生的一個統治階級。.

新!!: 大正民主和藩閥 · 查看更多 »

關東大地震

東大地震,又稱關東大震災()是一場在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日本時間上午11時58分,發生在日本關東平原的地震災害,矩震級高達8.1,震源深度15千米,震央位於神奈川縣相模灣的伊豆大島,屬於上下震動型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影響範圍包括了東京府(今 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以及靜岡縣,又稱為東京大地震。這次地震持續的時間眾說紛紜,介於4至10分鐘。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時間12時1分與3分又分別發生規模7.3與7.2的餘震,這三次地震合計持續5分鐘以上。 這次地震對東京、橫濱這兩個日本大城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受災範圍廣及整個關東地方。關東大地震的破壞力相當驚人,將93公噸重的鎌倉大佛塑像震移,該地距離震央超過60公里,導致塑像向前滑動大約兩英尺。 關東大地震死亡人數估計大約介於100,000至142,000人(包括大約40,000人失踪,被推定均已死亡)之間。是大日本帝國期間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根據鹿島建設的研究報告顯示,直到2005年9月為止,總共有105,000人證實死於關東大地震。.

新!!: 大正民主和關東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新!!: 大正民主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權運動

自由民權運動,是在日本明治時代發生的一場政治及社會運動。自1874年民撰議院設立建白書遞交以來,該運動的分子就向明治政府提出一系列開設議會、減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條約、保障言論自由與集會自由等等的要求。直至1890年帝國議會開設後,該運動仍繼續。.

新!!: 大正民主和自由民權運動 · 查看更多 »

臺灣農民組合

臺灣農民組合起源於鳳山農民組合,由於簡吉協助了鳳山農民組合的抗爭,故被推為組合長。之後他又協助成立了「臺中大甲農民組合」、「雲林虎尾農組支部」、「臺南曾文農民組合」、「嘉義農組支部」。.

新!!: 大正民主和臺灣農民組合 · 查看更多 »

长州藩

长州藩(),歷史可溯至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位于日本本州最西(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幕末,藩廳移轉至周防山口的山口城(山口政事堂),所以稱周防山口藩(すおうやまぐちはん)。一般將萩藩・(周防)山口藩時代總稱「長州藩」。 幕末時期,长州藩與萨摩藩組成萨长同盟,为讨幕运动的中心。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政治家形成了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長州閥」。時至現代,长州山口縣出身的政治家仍長期把持日本政府。例如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晉三等,山口縣出身的內閣總理大臣達9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

新!!: 大正民主和长州藩 · 查看更多 »

若槻禮次郎

若槻禮次郞(),日本第25、28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是大正及昭和天皇在位時皆擔任過首相的唯一一人。.

新!!: 大正民主和若槻禮次郎 · 查看更多 »

虎之門事件

虎之門事件(とらのもんじけん)是1923年(大正12年)12月27日,發在在日本東京虎之門外的社會主義者難波大助狙撃皇太子・攝政宮裕仁親王(後之昭和天皇)的事件。導致第2次山本內閣總辭。.

新!!: 大正民主和虎之門事件 · 查看更多 »

松方正義

松方正义(),幼名金次郎。通称助左衛門。号海東。明治維新时期政治家、财政改革家,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公爵。萨摩藩武士出身。其财政改革在1880年代稳定和加强了日本财政,为日本提供了现代化的资金。.

新!!: 大正民主和松方正義 · 查看更多 »

桂太郎

桂太郎(),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曾任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1913年),是日本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元老之一。 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半島,推動日韓合併。 台灣協會學校(今拓殖大學)的創立者及初代校長。.

新!!: 大正民主和桂太郎 · 查看更多 »

樞密院 (日本)

日本的枢密院,是由枢密顾问(顾问官)组成的天皇的谘询机构。因为处理了许多宪法问题,也被称为“宪法的守护者”。1888年设立,在1947年被废止。简称为枢府,议长被称为枢相。.

新!!: 大正民主和樞密院 (日本)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大正民主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民族自決

民族自决是指,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在没有外部压迫或干扰的情况下,人民可以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自決的權利稱為民族自決權,而其所依据的原则,称为民族自决原则;但其并没有说明自决权的实现方式,或者自决后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果:从原国家独立、与原国家组建联邦、成为保护国、某种程度上的自治亦或者与原国家完全同化。也没有说明,民族之间的界限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组成一个民族。事实上,关于哪些种群有合法的权利实行自决权,现在的法律条文和定义仍然有着太多的矛盾。Betty Miller Unterberger,,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2002.

新!!: 大正民主和民族自決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新!!: 大正民主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清君侧

清君侧是古代汉字文化圈的一個政治性名詞,其主要涵義為「清除国君身旁的乱臣贼子」,最早發源於中國。該名詞最早见于中國經書《公羊传》中“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通常作為政變起事者強化其正當性使用。清君側也稱「凊(音同淨)君側」,意為「清除君王身旁的的奸邪小人」。然而从历史上来看,相当一部分打着“清君侧”旗号的起事,结果都是“君”和“侧”同时被清除。.

新!!: 大正民主和清君侧 · 查看更多 »

清浦奎吾

清浦圭吾(),日本政治家,第23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歷任司法官、貴族院議員、司法大臣、農商務大臣、樞密院議長等職務。1924年出任日本首相,但由於其閣員均由貴族院議員出任,因而遭致護憲派人士的強烈批評,上任僅五個月便辭職,他出任首相的時代也正是大正民主風氣最盛的時代。.

新!!: 大正民主和清浦奎吾 · 查看更多 »

濱口雄幸

濱口雄幸(),日本大正、昭和初期政治人物,日本第27任內閣總理大臣。.

新!!: 大正民主和濱口雄幸 · 查看更多 »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新!!: 大正民主和明治天皇 · 查看更多 »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新!!: 大正民主和明治维新 · 查看更多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新!!: 大正民主和昭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昭和金融恐慌

昭和金融恐慌是日本1927年3月昭和天皇在位時發生的經濟恐慌。金融恐慌本是指一個抽象的經濟現象,但在日文中提到金融恐慌這個詞通常就代表1927年發生的昭和金融恐慌為多數。另外昭和恐慌跟昭和金融恐慌兩者是不同的事件。.

新!!: 大正民主和昭和金融恐慌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大正民主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大正民主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政黨政治

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一种形式。狭义上专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上还包括了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以及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政党为实现其党纲而作出的一切活动。.

新!!: 大正民主和政黨政治 · 查看更多 »

政治運動

政治運動,又叫政治活動、社會運動、社會政治運動,是一種改變政治體制的一種行為。在民主國家,政治運動多由民眾或社会团体發起,以示威遊行、靜坐等方式,迫令執政當局屈服,以達到社會變革;在極權主義國家與共产主义国家,則多由執政當局發動,內容與執政者的意識形態相關。政治運動多有其發起口號,以吸引更多民眾參與。.

新!!: 大正民主和政治運動 · 查看更多 »

1918年米骚动

,亦称为米暴动,是指1918年7月至9月於日本发生的一系列骚动,这次骚动直接导致寺內正毅的內閣垮台。.

新!!: 大正民主和1918年米骚动 · 查看更多 »

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一屆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指的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在1935年11月22日舉行的第一次台灣殖民地選舉,也是台灣統治者舉辦的第一次民主選舉。是台湾在台湾日治时期所举办的2次直接民选的總選舉之一。1935年4月台湾总督府正式发布地方制度改革相关法令,确立选举制度。于同年11月22日举行。该次选举选出了一半市会议员及街庄协议会会员(另一半由州知事派任)。.

新!!: 大正民主和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正之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