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多食症

指数 多食症

多食症(polyphagia或hyperphagia),也作食欲过旺,是指极度的饥饿或食欲的增加。.

22 关系: 塔拉里巴德-畢德氏症候群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低血糖內分泌學克萊恩-萊文症候群神經性暴食症精神病学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前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焦慮過胖暴食症非典型抑郁障碍食欲不振饥饿迷走神经进食障碍醫學徵象查尔斯·多默里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塔拉里

塔拉里(Tarrare或Tarare,約1772年-1798年)是位法国军人和艺人,以异乎寻常的饮食习惯闻名。他总是饥肠辘辘,能够吃下海量的肉类。由于父母实在供养不起,所以他十几岁时就离开了家。他与一帮小偷和妓女走遍法国,以招摇撞骗为生。他能吞下软木塞、石头、活的动物,以及满满一篮苹果。凭着这样的“技艺”,塔拉里到达巴黎,成为街头艺人。 第一次反法同盟建立后,塔拉里加入法国革命军。由于军粮无法满足胃口,他会吃掉排水沟甚至垃圾堆中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但即便如此,他的情况还是随饥饿恶化。精疲力尽之下,塔拉里住进医院,工作人员开展一系列医学实验来研究他的食量。在此期间,他一顿就能吃掉15人量的食物,还吃掉了活猫、活蛇、活蜥蜴和小狗,甚至根本没嚼一口就吞掉一条鳗鱼。虽然食量惊人,但塔拉里的体型正常,而且除精神萎靡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精神类疾病迹象。 亚历山大·德·博阿尔内将军打算充分利用塔拉里的“才能”充当法国军队信使,先让他吞下文件,穿过敌军战线到达安全地点后再把文件从粪便中拉出来。不幸的是,塔拉里不会说德语,首次上路就被普鲁士军队所擒,受尽折磨后才回到法国军队。 经历这次教训后,塔拉里决定采取任何手段纠正自己的食欲问题,先后服用鸦片酊、烟丸、葡萄醋和水煮蛋。但这些治疗都以失败告终。医生无法让他控制饮食,饥饿的塔拉里会设法溜出医院,在水沟、垃圾堆以及屠夫的商店外搜寻下水,甚至意图喝下医院中其他病人的血,或是吃掉太平间的尸体。院方怀疑他吃掉了一个孩子,因此将塔拉里赶了出去。四年后,他出现在凡尔赛镇,患上严重的肺结核,之后又患上严重腹泻,于不久后去世。.

新!!: 多食症和塔拉里 · 查看更多 »

巴德-畢德氏症候群

巴德-畢德氏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出生後會有肥胖、多指、視網膜萎縮、性腺發育不全、腎臟畸形及學習困難等問題。但除視網膜外,大部分症狀都具有高度的異質性,即便在同一家族,患者臨床表現的差異也極為明顯。 其發生率為於各地有不同數字,如北美約為1/100000,瑞典約為1/160000,但科威特地區因近親通婚比例較高而達至1/13500,而紐芬蘭島可能因為共同祖先,盛行率也有1/17500。 遺傳方面,其遺傳方式為致病基因有14個,傳統上認為其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但也可能為較複雜的「三等位基因遺傳」,即指在某個BBS對偶基因產生兩個突變外,還需要再加上另一個BBS基因的突變才會造成異常。.

新!!: 多食症和巴德-畢德氏症候群 · 查看更多 »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Toxic diffuse goiter),又稱格里夫氏症(Graves' disease),為一種主要侵犯甲狀腺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此病為導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見的原因,且會導致甲状腺肿大。症狀及徵象可能包含急躁易怒、肌肉無力、睡眠障礙、心跳过速、怕熱、腹瀉,以及體重減輕 -->。其他症狀可能包含,以及造成的。約25%至80%的患者具有眼睛的問題。 目前造成此病的機轉仍未明朗,可能與遺傳或環境因素有關。家族中有罹患該病者的罹病機率較大。若雙胞胎其中一人罹病,另一人罹病機率可能高達30%。該疾病的發作原因可能包含壓力、感染,或是分娩。患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者如1型糖尿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罹患此病的機率也較高。抽菸會增加罹病機率,且可能使眼部疾病惡化。造成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自體抗體稱為甲狀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hyroid stimulating immunoglobulin,TSI),與促甲状腺激素(TSH)功能相仿 -->。TSI會導致甲狀腺製造過多甲状腺激素。該疾病能透過血液檢測與碘同位素的吸收狀況來檢測。通常血液測試會發現血中T3和T4升高,TSH則下降,碘同位素攝取量及TSI則上升。 治療方法有三種:碘-131、藥物,以及甲狀腺手術 -->。放射治療會讓患者口服碘-131,由於甲狀腺具有濃縮碘的功能,藉此殺死過盛的甲狀腺 -->。摧毀甲狀腺後所造成的甲狀腺機能低下症需藉由額外補充甲状腺激素治療 -->。其他治療藥物包含β受体阻断药,以及等等可以緩解部分症狀 -->,另外也可以選擇手術移除甲狀腺 -->。疾病造成的眼部問題需額外治療。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大約發生於0.5%的男性以及3%的女性,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7.5倍。疾病好發於40至60歲,但其實有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該疾病在美國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最主要的原因(約五至八成)。該疾病的別名格里夫氏症乃紀念1835年描述此疾病 -->,但其實更早之前就有相關紀錄。.

新!!: 多食症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 查看更多 »

低血糖

低血糖(英語:Hypoglycemia、low blood sugar)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糖),特别是血浆中的,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一般是治疗糖尿病时的并发症,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并导致一系列临床的综合症状,就是低血糖症(Hypoglycemia)。低血糖可能會導致動作笨拙、說話困難、迷亂、、癲癇或死亡,也可能會感覺到飢餓、流汗、顫抖或虛弱等症狀。通常低血壓的症狀會快速發作。 低血壓的常見病因為服用胰島素、磺醯脲類、雙胍類等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吃得比平時少、動得比平時多以及平常在喝酒的糖尿病患者,會提升低血糖的風險其他病因包含腎功能衰竭、特定腫瘤、、甲狀腺機能低下症、饑饉、遺傳性代謝缺陷、敗血症、與服用包含酒精在內的藥物或毒品。健康嬰兒如果數小時沒有進食,也可能會引發低血糖症狀。 用來定義低血糖的血糖濃度標準,會因狀況不同而有所改變。以糖尿病患者而言,低於3.9 mmol/L(70 mg/dL)可確診為低血糖。以未罹患糖尿病的成人而言,必須以是否出現低血糖相關症狀、該症狀是否在個案血糖低落時出現、以及血糖恢復時的症狀恢復情形進行診斷。否則,可能會以空腹或運動後的血糖值低於 2.8 mmol/L(50 mg/dL)作為診斷方式以新生兒而言,如果出現低血糖相關症狀,會以血糖低於3.3 mmol/L(60 mg/dL)作為診斷標準,如果沒有則以2.2 mmol/L(40 mg/dL)作為標準。血液中的胰島素與濃度等其他檢驗,可用來測定低血糖發生的原因。高血糖的診斷則與低血糖相反。 對於糖尿病患,選擇適合的食物、充足運動與藥物使用能預防低血糖。如果病患感到血糖低落時,會建議進行。部分病患可能一開始就出現低血糖的症狀,此時會建議進行低血糖的頻繁常規檢驗。低血糖的治療方式包括食用有大量糖份的食物或是攝取葡萄糖,若無法用口進食,則可以用點滴補充葡萄糖。若低血糖的問題和糖尿病無關,治療時也要處理其潛在的問題,以及其缺之均衡飲食的問題。血糖有時會誤用來指,這是一種爭議的疾病,出現在飯後,但血糖濃度仍然偏低。.

新!!: 多食症和低血糖 · 查看更多 »

內分泌學

內分泌學,研究荷爾蒙,處理內分泌系統失調及其疾病的醫學分支。 1849年最早建立內分泌學,是由德國哥廷根的柏爾陶德(A·A·Berthold)发表了一篇题为《睾丸的移植》的论文,通過精巢的移植,使閹割過的公雞恢復原狀,他得到結論睾丸是可移植的器官,不依赖局部的神经支配,由此可证明了睾丸是内分泌腺体。1856年,法国著名医学家在布朗-塞卡(C.E.Brown-Sequard,1817—1894)证实切除两则肾上腺必定导致死亡。1859年由 C.Bermard创立了“内环境”及内分泌的概念。1902年英國兩位生理學家貝里斯(W.M.Bayliss)和史達靈(E.H.Starling)將動物的十二指腸的內膜,加入酸性溶液,再注入另一隻實驗狗的靜脈,狗的胰臟就分泌了大量胰液,定名為「胰泌素」(secretin),他們發現不同器官之間,有互相調控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以血液輸送。1905年6月20日,史達靈在英國皇家醫學會的克魯年講座(Croonian Lecture)的演講中首次提出激素(hormone)一名詞,音譯則是「荷爾蒙」,他在演講中提到:「生物體持續出現的生理需求,必然決定了這種物質的不斷生成以及在全身的循環。」。 1921年,格次茨大學藥物學教授奧托(Otto Loewi)觀察青蛙心臟的跳動,首次發現神經激素,並且發現了副交感神經的神經介質為乙酰膽鹼。 Category:內分泌系統 Category:医学院所教科目 Category:希腊语外来词.

新!!: 多食症和內分泌學 · 查看更多 »

克萊恩-萊文症候群

克莱恩-莱文综合症(Kleine-Levin syndrome,简称为KLS),或俗稱睡美人病,是一種罕見的神经系统异常。主要特征为嗜睡,患者會連續睡上好幾周,甚至是好幾個月,沉睡期間除了自己醒來吃東西、喝水之外,任何事都叫不醒他。待這段沉睡期過了之後,患者會不記得這段期間發生的事。很多患者说道,他们对所有事失去注意力,对声音和光非常敏感。女性患者中有部分会产生抑郁.

新!!: 多食症和克萊恩-萊文症候群 · 查看更多 »

神經性暴食症

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又譯心因性暴食症或者神經性貪食症,一般簡稱為暴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其特徵為患者會嘗試在後試圖進行淨空行為 -->。暴飲暴食代表在極短時間內攝取巨量食物,而淨空行為則是盡其所能消除所吃下的食物 -->,例如透過嘔吐或服食瀉藥來達成,也可能透過使用利尿劑、興奮劑、持續禁食或過度運動來努力減重;不過,大部分患者的身高體重指數在正常值內。如此強制性的嘔吐行為,可能導致關節皮膚增厚及牙齒破損 -->。暴食症經常與其他精神病相關,如抑鬱、焦慮、藥物與酒精成癮等,亦有高風險的自殺與自殘傾向。 如果近親有暴食症症狀,其家族內較普遍有其他暴食症患者;遺傳導致暴食症的風險比例約為30%至80%。其餘導致患病的風險因素包含、對於標準身型的社會文化壓力、自尊低落和肥胖症等。生活環境中若有家長擔心體重的狀況或推廣節食的文化價值觀,也有風險導致罹患暴食症。通常會基於個人病史來診斷是否罹患暴食症,但若患者否認有暴飲暴食與淨空行為時則難以確診。如果病人曾被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則應依照此診斷。其他類似的疾病包括過胖暴食症、克萊恩-萊文症候群和邊緣性人格障礙等。 認知行為療法是暴食症主要的治療方式。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SSRI) 或 三環類抗抑鬱藥類抗抑鬱藥物通常具有一定療效 。儘管神經性暴食症患者較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相比預後較佳,但患者的死亡風險較健康人群高。約五成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十年後狀況完全改善。 女性的暴食症發病率約為男性的9倍 -->,其中年輕婦女患病率最高 。 1979年,暴食症由英國精神科醫師首次命名並描述.

新!!: 多食症和神經性暴食症 · 查看更多 »

精神病学

精神醫學目前是一門醫學專科,內容是關於心智及精神疾病的預防、甚至壽命。精神疾患因為容易慢性化及復發,患者常需要長期或終生接受治療。如何採取有效的治療,常因不同的患者及情境而有不同的考量。 在中文裡,醫療院所中的精神科也可能會被稱身心科、身心醫學科;然而在德國,身心科與精神科則屬於兩種不同疾患。而兒童精神科也可能被稱兒童心智科或兒童心理科。 精神醫學與神經醫學從數十年前分開,神經醫學處理如中風等腦部疾患,精神醫學則治療心智疾患(mental illness);隨著神經科學進展,這兩個研究中樞神經疾病的臨床範圍於近年互有涵蓋。.

新!!: 多食症和精神病学 · 查看更多 »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缩写为DMs,简称diabetes)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它的特徵是患者的血糖長期高於標準值。高血糖會造成俗稱「三多一少」的症狀:、 、及體重下降。對於第一型糖尿病,其症狀會在一個星期至一個月期間出現,而對於第二型糖尿病則較後出現。不論是哪一種糖尿病,如果不進行治療,可能會引發許多併發症。一般病徵有視力模糊、頭痛、肌肉無力、傷口癒合緩慢及皮膚很癢。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酸血症與;嚴重的長期併發症則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慢性腎臟病、、以及視網膜病變等。 糖尿病有兩個主要成因:胰臟無法生產足夠的胰島素,或者是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全世界糖尿病患人數,1997 年為 1 億 2,400 萬人,2014年全球估计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由於糖尿病患人數快速增加及其併發症,造成財務負擔、生活品 質下降,因此聯合國將每年的 11 月 14 日定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

新!!: 多食症和糖尿病 · 查看更多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簡稱為DKA),是一种可致命的糖尿病併發症。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痛、、排尿量增加、全身乏力、神智不清,嚴重者或會昏迷。患者的呼氣中亦可能会存在一種显著的氣味。症狀的发展期通常是較為快速。在一些病例中,患者在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後才得悉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發生於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但某些情況下,它亦可在患上其它類型的糖尿病的人身上發生。可能的誘發因素包括感染、不正確地使用胰島素、中風以及某些藥物,如類固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患者體內胰島素不足,身體轉而消耗脂肪和產生酮酸而導致。它可經由這一些檢查中所發現的跡象診斷:在血糖測試中所發現的高血糖水平、血液的pH值相對較低,以及在血液或尿液測試中發現酮酸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療程序是静脉输液以及注射胰島素。可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以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兩種方式之一去進行胰島素治療。治療過程中通常還需要補鉀,以預防低鉀血症。在治療期間,應定期檢查血糖和血鉀的水平。若患者出現潛在性感染,則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若患者的血液的pH值嚴重過低,則可能會施予碳酸氫鈉;然而,碳酸氫鈉的使用效果尚不明確,因此通常不推薦使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發率因地區而異。在英國每年約有4%的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马来西亚則為約2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種醫療上的應急情況,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致死。它最早在1886年被文獻描述;在1920年代胰島素應用於治療前,基本上一旦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便会使患者死亡。現在若得到適當和及時的治療,其死亡率則約在1%-4%之間。高達1%病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兒童併發腦水腫。.

新!!: 多食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查看更多 »

经前综合症

經前綜合症(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有時被稱為經前緊張症(PMT),是在女性月經來潮之前一至二週出現的生理及心理相關症狀 -->。症狀的程度因人和時間而異,約在月經出現時結束 --> 。常見症狀包括粉刺、乳房壓痛、腹脹、容易疲倦、易怒及情緒上的改變 --> 。症狀一般會持續六天 -->。多数育龄妇女(约80%)都有一些经前综合征的症状,而美国家庭医生学將把經前綜合症限定为具有“严重妨碍某些方面的生活功能”症状。同一位女性其經前綜合症的症狀或是出現的時間也會隨時間而改變。在懷孕時或是更年期不會有經前綜合症的症狀。 造成經前症候群的原因不明 -->,但若不斷攝取高鹽、高酒精與高咖啡因食物則會使得症狀加劇 --> ,目前認為造成病徵的根本原因和賀爾蒙的改變有關,例如雌激素在經期後半段會顯著的減少,這樣的供應中斷會造成心理變化。診斷方式需要持續記錄在月經前的情緒以及生理狀況,直到因此疾病造成的變化開始影響正常生活 -->,這些病徵不會是在月經一開始就出現的。若有一張保持記錄每月病況的清單,將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在確診前,必須排除其他有可能造成相似症狀的疾病。 減少食鹽、咖啡因的攝取,並且減少壓力的產生還有增加運動量,就是醫師會給予因經前症候群而苦惱的病患之建議,在某些時候,補充鈣質還有維他命D也會有些許幫助。例如奈普生之類的抗發炎藥物可以緩解生理上的症狀。對於那些病況更嚴重的患者,避孕藥或是安達通(一種利尿劑)可有部分助益。 研究顯示,有8成在生育年齡的婦女月經前會有些微的經前症候群症狀。在這些婦女當中,約有2至3成確診患有經前症候群,而更有2至8%的她們,其病徵已達嚴重程度。(PMDD)則是經前症候群中的另一種疾病,且有更明顯的情緒、精神性病徵。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類的抗憂鬱藥物可以作為治療經期憂鬱症患者的非常手段。.

新!!: 多食症和经前综合症 · 查看更多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腺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簡稱甲亢,是一种由于体内过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 四碘甲腺原氨酸(T4,也即甲状腺素)造成的临床症状。而甲狀腺毒症(Thyrotoxicosis)是因為任何原因,甲狀腺激素過多所造成的症狀,當然也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不過有時這二個詞語也會混用 。其症狀及體徵因人而異,可能包括煩躁、肌肉無力、無法入睡、心跳过速、、腹瀉、甲状腺肿以及體重減輕 -->。年紀較大或是懷孕中的婦女症狀較不典型。 有一種少見的併發症稱為甲狀腺風暴,其中也會因為感染使病情惡化,會有意識不清、發高燒等症狀,甚至會導致死亡。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是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相反的疾病,是指甲狀腺無法分泌足夠的甲狀腺激素。 美國甲狀腺亢進的病例中,約有50%至80%是因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而造成。其他的病因包括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碘食用過量,以及過量的合成甲狀腺激素。也有可能是因為導致,但這比較少見 -->。甲狀腺亢進可以針對疑似的症狀及體徵進行診斷,再經由血液檢查來確認 -->。典型的血液檢查結果會有過低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偏高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及四碘甲腺原氨酸(T4) -->。讓甲狀腺攝取放射性碘、甲狀腺掃描或是TSI抗體都有助於甲狀腺亢進的診斷。 病患的治療方式取決於病因與疾病的嚴重程度 -->。目前有三種主要的治療方式:放射性碘治療、藥物治療及甲狀腺手術 -->。放射性碘治療的方式是藉由口服碘-131,使其集中放射線並破壞甲狀腺,療程大約數週至數月不等 -->。至於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是使用合成的甲狀腺素進行治療 -->。藥物治療如β受體阻斷劑可能可以控制症狀,在其他治療效果較差時,像等藥可以暫時對病患有所幫助 -->。另一種治療方式是手術去除甲狀腺,此方式可用於甲狀腺腫大嚴重或甲狀腺癌的患者。 -->在美國,甲狀腺機能亢進影響了大約1.2%的人。此病症的患者,女性發生率約在2至10倍。患者的發病年齡常見於20至50歲,但在60歲以上更為常見。.

新!!: 多食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查看更多 »

焦慮

慮(英語:anxiety)意指由於情緒或心理上產生內在衝突,進而引發非理性的憂慮或恐懼感受。焦慮可能在特定情況下產生;也有可能是慣性或是常見與普遍的一種感受。焦慮通常與佛洛伊德對於壓抑感受與衝動所提出的論點有關;此外,亦與習得或制約反應機制的概念相關。反應機制的概念提到,某些事件或刺激如果在過去曾經造成恐怖或緊張的經驗,就會引發焦慮。 焦虑有很多形式,有社交方面的情绪焦虑,自我强迫,外伤后的压力,甚至是恐惧症。焦虑给身体带来极大负影响,例如,呼吸急促,头痛,心悸,四肢无力等等。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所给与的惊吓与自身的抗压能力不能形成一定平衡。杏仁核和海马体是参与焦虑形成的神经部位。 一種心理狀態,指人平常的情緒受某事物的負面影響,持續時間與該事物的發展時間正相關。 沒有不必要的焦慮與恐懼,是健全的心理包含的特性之一。.

新!!: 多食症和焦慮 · 查看更多 »

過胖暴食症

過胖暴食症,簡稱暴食症,是一種精神疾病。.

新!!: 多食症和過胖暴食症 · 查看更多 »

非典型抑郁障碍

非典型憂鬱症(Atypical Depression)屬於慢性憂鬱症(輕鬱症)與憂鬱症的亞型。非典型憂鬱症患者与抑鬱型憂鬱(Melancholic depression)患者不同,前者能體驗正面事物帶來的心情改善,而后者縱使有好事發生也不能感受到正面的情緒。此外,非典型憂鬱症會出现反植物性症狀(Reversed vegetative symptoms),即暴飲暴食與睡眠過度。 尽管它被稱為「非典型」,事實上它是最常見的憂鬱症亞型-高達40%的憂鬱人口數都可歸類於患有非典型憂鬱症。.

新!!: 多食症和非典型抑郁障碍 · 查看更多 »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Anorexia),也作食欲减退、食欲缺乏,民间常称“没胃口”,是指食欲降低的一种症状。虽然在许多非科研出版物中该词也可指代神经性厌食症,但是食欲不振的成因却多种多样,有的对人基本没有什么害处,但有的却会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或者为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新!!: 多食症和食欲不振 · 查看更多 »

饥饿

--,是动物的一种感受,产生的原因是肝的糖原水平下降到低于一个阈值。这种不快的感觉是在下丘脑产生,由肝和胃的感受器感应。一般人可以超過30天不进食而不至于死亡,但在缺水的情况下则只能维持三天。 胃部的填充对饥饿感的减除只起到一小部分的作用。大量的进食-zh-hans:沙拉;zh-hk:沙律;zh-tw:沙拉;-并不一定能够产生饱的感觉。只能等到血糖水平升高,饥饿感才会被消除。.

新!!: 多食症和饥饿 · 查看更多 »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vagus nerve)是腦神經,故亦稱第十對腦神經(tenth cranial nerve), 编号X。 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經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組神經,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迷走神经出延髓,从颅顶穿出后,沿着食道两旁,纵贯颈部和胸腔,經位於橫膈上T10高度的食道裂孔入腹部;支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和心脏等器官的感觉、运动和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會引起循环、呼吸、消化等功能失调。.

新!!: 多食症和迷走神经 · 查看更多 »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英文:Eating disorder),又称摄食障碍,是一種精神病,它指的是會影響當事人的生理與心理的異常進食習慣。進食障礙包括短時間大量進食的「狂食症」;吃得太少導致體重偏輕的「厭食症」;大量進食後再想辦法吐出來的暴食症;會去吃非食物物品的「異食癖」,以及會將食物吐出再食入的反芻症候群。肥胖症本身並不是一種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的成因並不明朗,遺傳與環境因子都可能有影響。患者所處文化對纖瘦體態的追求也可能會催生進食障礙,舉例而言,有約12%的舞者患有此症。性虐待的受害者也比較容易患有進食障礙。異食癖與反芻疾候群則較常在智能障礙患者上看到。在同一時間,一個人只會被診斷出一種進食障礙。 治療對許多進食障礙都有可能有效,方式包含諮商、適切的飲食,和對催吐行為的控制,偶爾也需要住院治療。藥物可以用來控制一些進食障礙的伴隨症狀。在發病五年後,大約70%的厭食症患者會康復,而狂食症患者也有50%會在五年後復原。暴食症患者的復原情形較不確定,估計在20%到60%之間。患有厭食症或狂食症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在 发达国家,每年有1.6%的女性及0.8%的男性患上暴食症。有0.4%的年輕女性會得到厭食症,另外1.3%則得到狂食症。在女性的一 生中,得到厭食症的機會是4%,狂食症與暴食症都是2%。厭食症與狂食症在女性身上較為常見,發病率約為男性的十倍,發病的時間點大多是在童 年晚期或是剛成年時。其他的進食障礙的發生率較不明朗。相對於已開發國家,发展中国家的進食障礙盛行率似乎較低。.

新!!: 多食症和进食障碍 · 查看更多 »

醫學徵象

醫學徵象(Medical sign),又稱體徵、病徵,醫學術語,指在進行身體檢查或病理檢查時,能夠提供醫生對醫療進展及疾病狀況的跡象及指標,通常是可客觀測度得到的。 「體徵」與「症狀」或「徵狀」不同,「症狀」或「徵狀」來自於病患主觀的感受,例如麻痹;但「體徵」則是可客觀觀察到的,例如肌肉紅腫。有些體徵對病人來說可能是無意義,甚至自己察覺不到的,例如高血壓;但是對於醫生診斷病人病情發展,及提供醫療照顧方面,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新!!: 多食症和醫學徵象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多默里

查尔斯·多默里(Charles Domery),又名查尔斯·多默兹(Charles Domerz),出生于1778年,逝世时间和地点不详,是一位以异常大的胃口而知名的波兰军人。于对抗法国期间在普鲁士皇家陆军服役时,他发现军中口粮供应不足,于是选择开小差加入法国革命军来换取食物。在法军服役期间,他虽然总体上身体还算健康,但在食欲上卻無法節制,会吃掉任何能够吃到的食物。驻扎在巴黎附近时,他创下了一年吃掉174只猫的纪录。虽然不喜欢吃蔬菜,但要是没能找到其他食物,他会每天吃掉4至5磅(1.8至2.3公斤)的草。在法国护卫舰奥什号(Hoche)上服役期间有船员被炮火炸断了腿,多默里甚至试图要将之吃掉,直到被别的船员抢走并扔进了大海。 1799年2月,奥什号被英国军队俘虏,船上包括多默里在内的船员都被拘留在利物浦。多默里贪婪的食欲让英国人大为震惊,虽然提供给他的口粮定量已经是其他犯人的十倍,但他仍然在不停地找“食物”,他吃掉了监狱里的猫,还有至少20只老鼠进了他的囚室后就再也没出现过,监狱里的蜡烛也被他吃了一支又一支。多默里的事迹引起了“照顾伤病水手与照顾和治疗战俘委员会”(The Commissioners for taking Care of Sick and Wounded Seamen and for the Care and Treatment of Prisoners of War)的关注,并为弄清其食量而做了次实验。在一天的时间里,多默里吃掉了共计7.3公斤的牛乳房、牛肉和牛脂,并且都是生食,还有4瓶波特啤酒,他不但把这些全部都吃了下去,而且这一整天都没有排便和排尿或呕吐。.

新!!: 多食症和查尔斯·多默里 · 查看更多 »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俗稱小胖威利症,英文名Prader-Willi syndrome,PWS)是一種肇因於特定基因功能喪失的 。新生兒患者會出現包括、進食不良及發育遲緩的症狀 。患者從童年開始即會不斷的有飢餓感,並常因過度進食而導致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 ,也常伴隨著輕至中度的智力障礙和行為異常問題 。患者在外觀上常見前額狹窄、手腳短小、身高矮小、淺膚色等特徵,且無法生育 。 統計顯示約有74%的患者的父系染色體有部分缺失 ,另25%的患者則是出現2條母系染色體,但無父系染色體 。 因為母親的第15號染色體有部分功能是關閉的,故患者最後獲得的基因無法發揮作用 。此症通常不會遺傳,而是在卵子、精子或胚胎早期發育的過程中發生突變 ,目前沒有已知的風險因子。育有罹患此症子女的父母下一胎再生下相同子女的機率不到1%。 天使症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的致病機制與此症相似,是自母親處遺傳了有缺陷的第15號染色體,或是直接從父親處遺傳到了2條第15號染色體。 此症無法治癒 。但接受治療可以改善病情,尤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新生兒患者的餵食困難可以使用餵養管輔助,3歲開始即需接受長期的嚴格飲食控制以及運動課程,使用生長激素也有助改善預後。接受諮詢和藥物治療可能有助於解決患者的部分行為問題。患者成年後,通常需要居住在相關的照護機構內 。 在美國,約每1至3萬人中有一人罹有此症 ,男女患者的比例相同 。此症的名稱是取自Andrea Prader、Heinrich Willi及Alexis Labhart等3名瑞士兒科醫師的姓名,他們在1956年詳述了此症 。而更早的記錄則是在1887年由英國兒科醫師John Langdon Down所寫下 。.

新!!: 多食症和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