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塞西尔·罗兹

指数 塞西尔·罗兹

塞西尔·约翰·罗兹,PC,(Cecil John Rhodes,),"Death of Mr.

68 关系: 加丹加省加拿大南非坦干依喀湖夏喬士·羅便臣大英帝国大湖地区姆韦鲁湖威特沃特斯兰德巴苏陀兰不列颠南非公司布尔人布拉瓦约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弗雷德里克·羅素·伯納姆开罗开普殖民地总理德蘭士瓦德意志人北罗得西亚哮喘凱撒 (德國)共济会副主教第二次布尔战争粉紅地圖計劃约翰·哈维尔·梅里曼约翰·拉斯金约瑟夫·张伯伦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罗德奖学金結核瓦爾河畢曉普斯托福德盎格魯-撒克遜人莫德爾河馬赫迪戰爭馬托博马克·吐温贝专纳辛巴威辛迪加茨瓦纳人阿非利卡人赞比亚赞比西河赫伯特·貝克赫特福德郡開羅-開普敦鐵路...開普殖民地開普敦葡萄牙人自由党 (英国)金伯利 (北开普省)金馬倫英國樞密院英国英国国会英格兰林波波河根瘤蚜殖民地部澳大利亚戴比尔斯戈登·斯普里格新西兰慶伯利岩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加丹加省

加丹加省(法语:Province du Katanga)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的一个省,首府卢本巴希。根据新宪法,该省已于2009年2月被4个较小的省份坦噶尼喀省、上洛马米省、卢阿拉巴省、上加丹加省取代。1960年至1961年期间,该省曾在莫伊兹·冲伯的领导下展开过独立运动,并最终以失败告终。在1971至1997年间,它的官方名称是沙巴省(Shaba)。加丹加省面积为518,000平方公里,比原宗主国比利时大16倍。加丹加高原上的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省的东部则蕴藏著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钴、铜、锡、镭、铀和钻石。.

新!!: 塞西尔·罗兹和加丹加省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塞西尔·罗兹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塞西尔·罗兹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坦干依喀湖

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是非洲中部的一個淡水湖,位於和之间。是世界第二古老的湖,地質學家研究在100萬年前形成,僅次於貝加爾湖,最深處1470公尺,是世界第二深,也僅次於貝加爾湖。面積32,9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湖。非洲有四個國家都擁有這個湖的一部分,分別是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擁有45%)、坦桑尼亞(擁有41%)和贊比亞。.

新!!: 塞西尔·罗兹和坦干依喀湖 · 查看更多 »

夏喬士·羅便臣

夏喬士·喬治·羅伯特·羅便臣,第一代羅士敏男爵,GCMG,PC(Hercules George Robert Robinson, 1st Baron Rosmead,),早年稱羅便臣爵士,1897年晉封世襲男爵後,改以羅士敏勳爵(,又譯樂善美勳爵)為通稱,並為後世所廣泛採用。羅士敏是一位英國資深殖民地總督,最初在軍隊服役,後來改於愛爾蘭地方政府工作,在當地爆發飢荒期間表現突出,從而受到重視,並獲派到西印度的殖民地政府工作。在1859年,時年僅三十五歲的羅士敏獲委為第五任香港總督,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督。任內,他對政府進行大幅整頓,而且還作出不少革新,包括發行貨幣、郵票和興修水塘、港口,使香港的根基得到穩固確立,為日後的發展作好準備。 羅士敏勳爵的工作得到英廷肯定,使他在此後得以在錫蘭、澳洲新南威爾斯和南非開普殖民地等地繼續擔任總督。在新南威爾斯供職期間,他的親民作風頗得民眾歡迎,但卻曾與當地的責任政府出現磨擦。羅士敏晚年任開普殖民地總督,任內由於成功與特蘭斯瓦波爾人展開談判而頗獲加許;惟後來他又協助當地政壇巨頭塞西爾·羅德斯的殖民主義擴張計劃,結果在英國引起一定的爭議。.

新!!: 塞西尔·罗兹和夏喬士·羅便臣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統治的全球帝國,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帝國,最大領土面積曾達3,400萬平方公里。 16世紀,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1500年到1600年,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輸給了法國,所以在歐陸幾乎沒有發言權;但是憑藉著其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歐洲第一個殖民國家葡萄牙,成為繼西班牙、荷蘭之後第三大的海軍強國,同時也擁有了面積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時,英國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國西班牙、歐陸最強國法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者奧地利三國,但是已經成為在二流國家當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法國發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年-1815年),與當時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爭奪歐洲以外的海外霸權;這也是英國從不插手歐洲事務、轉向積極干涉歐洲的起點。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的單一戰爭,而是多次歐洲戰爭的集合體,其中英國刻意奉行“不斷幫助法國的敵人、只要是法國的敵人就是英國的盟友”這一政策,導致這些零碎的反法戰爭加總起來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又由於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衰弱姿態,於是英國趁機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殖民地。英國先是在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有著貿易和資本,但是軍隊實力並不是很強大的荷蘭;再接受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進思想;同時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軍上”英国已經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同時,英國也在海外戰爭中嘗到了第一次失敗,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輸給了美國。不過總體來說,勝遠遠多於敗,英國的殖民地還是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英國的國際地位也能和法國、奧地利等舊列強平起平坐,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超越了原本比較強大但是已經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波蘭-立陶宛等中型歐洲國家。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藉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跃成为歐陸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也因為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20世紀,重新統一的德意志帝国打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陸軍第一強國,而德意志帝國和美國所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衝擊了原本英國在科技領域的最高地位,導致英國國力有所下降。但是雖然在軍力和科技上顯示出落後的跡象,但是在殖民地領域英國和她的老對手法國則擴張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佔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積。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後的1921年,由於戰爭的摧殘,英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美國,但因為英國是對付德國的主要勝利國之一,根據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國的殖民地,而達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當時英國的國土覆蓋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廣的国家”。大英帝國在世上傳播英國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學、商業、語言,帝国霸權幫助英国本土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也導致了世界性國際語言——英語的通行。 在一戰和二戰的“戰間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國對執行地採取民主議會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漸開,接受了英國民主思想的各個殖民地開始反思英國的統治,並且謀求完全的獨立。随着英國本土的民主發達,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領也是)的受到英國教育的非歐洲人民想要自己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来,包括議會全面選舉。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亞洲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農業產品)的供應者,所以這些國家即使在從英國獨立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藉著英聯邦架構接受英國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漸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以印度獨立為開始,英國的所有舊殖民地現在幾乎都已獨立,但獨立後的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仍然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而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無論殖民地如何,英國都會宣揚她的議會民主制的優越性、并推薦給殖民地人民,但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亞、辛巴威、烏干達)。今天,英國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组成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英國無法在政治、外交及經濟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聯邦的其他成员,英國與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亦是平等,英國女王僅僅是英聯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聯邦成員甚至憑著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對、否決、對抗英國的決定。 到了21世紀,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國,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雖然英國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優先考量,也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礎建設,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產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稳定,同時因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複雜性,在殖民地時,英國會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棄對當地民族問題的解決而離開,使得像愛爾蘭共和国、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韋、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圭亞那和斐濟等國家在獨立後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衝突。最後,大英帝國的形成是4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

新!!: 塞西尔·罗兹和大英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湖地区

大湖(英语:Great Lakes)是指东非大裂谷中和裂谷周围一系列湖泊的总称。这些湖泊中包括世界水面面积第二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还有世界容积第二大和第二深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大湖共有七大,包括(括号中是其水面积/最深度):.

新!!: 塞西尔·罗兹和大湖地区 · 查看更多 »

姆韦鲁湖

姆韦鲁湖(Lake Mweru)位于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边境,面积约5,120平方公里。 姆韦鲁(Mweru)在班图语中意为“湖”。 Category:非洲跨國湖泊 Category:東非大裂谷湖泊 Category:贊比亞湖泊 Category:刚果民主共和国湖泊 Category:剛果河 Category:剛果民主共和國-贊比亞邊界.

新!!: 塞西尔·罗兹和姆韦鲁湖 · 查看更多 »

威特沃特斯兰德

威特沃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是南非豪登省和西北省的一座低矮山脉的名称,也是该山脉附近以约翰内斯堡为中心的兰德金矿产区的统称。简称为“兰德”(Rand)。南非货币兰特亦得名于此。 “威特沃特斯兰德”一词来自阿非利堪斯语,意为“白水分水岭”。该地区原属德兰士瓦共和国,在1884年首次发现金矿。其黄金储量占世界黄金总储量的40%。第二次布尔战争后,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作为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领土被英国吞并。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之后属德兰士瓦省。南非取消种族隔离后分属西北省和比勒陀利亚-威特沃特斯兰德-弗里尼欣省(该省后改名为豪登省)。 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的主要城市有约翰内斯堡、克鲁格斯多普、卡勒敦维尔、兰德方丹。 Category:南非山脉 Category:西北省 (南非) W.

新!!: 塞西尔·罗兹和威特沃特斯兰德 · 查看更多 »

巴苏陀兰

巴蘇陀蘭是基於開普殖民地無法有效控制該地,而於1884年建立的皇家殖民地。它被分為七個行政區: Berea、Leribe、Maseru、Mohales Hoek、Mafeteng、Qacha's Nek及Quthing.

新!!: 塞西尔·罗兹和巴苏陀兰 · 查看更多 »

不列颠南非公司

不列颠南非公司(英文: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縮寫:BSAC或者BSACo),由塞西尔·罗兹通过合并中央研究协会和探索有限公司建立,是一家拥有皇家特许权的特许公司。公司是效仿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建立的,目标是殖民、开发南非、中非,和其他国家一起瓜分非洲。亚伯康公爵(Duke of Abercorn)和阿尔弗雷德·拜(Alfred Beit)等名人都是公司的董事。.

新!!: 塞西尔·罗兹和不列颠南非公司 · 查看更多 »

布尔人

布尔人,為居住于南非境內荷兰、法国與德国白人移民後裔,所形成的混合民族。語源為荷兰语Boer(IPA:)一词,意為農民。 现已基本不用“布爾人”一名,改称Afrikaaner,汉譯為阿非利卡人或阿非利堪人。.

新!!: 塞西尔·罗兹和布尔人 · 查看更多 »

布拉瓦约

布拉瓦约(英语:Bulawayo)是津巴布韦继首都哈拉雷之后的第二大城市,位于马塔贝莱兰,哈拉雷之西南方约439千米。.

新!!: 塞西尔·罗兹和布拉瓦约 · 查看更多 »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国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殖民地軍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总统(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擔任支持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在1783年回到他在維農山的莊園恢復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憲會議。会议制定現在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谋求續任。 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作为大奴隶主,华盛顿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蓄黑奴316人)。故有人对其评价为“一个不完美的神”。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新!!: 塞西尔·罗兹和乔治·华盛顿 · 查看更多 »

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ən,),第十六任美国总统,1861年3月就任,直至1865年4月遇刺身亡。林肯领导美国经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和最为严重的道德、宪政和政治危机——南北战争。經由此役,他维护联邦的完整,废除奴隶制,解放所有奴隸,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并推动经济的现代化。也因此美国学.

新!!: 塞西尔·罗兹和亚伯拉罕·林肯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羅素·伯納姆

弗雷德里克·羅素·伯納姆,DSO(Frederick Russell Burnham,),美國偵查兵與世界旅遊冒險家。他以服役於不列顛南非公司最為著名,接者則在非洲殖民地的英國陸軍服役,然後在地區為羅伯特·貝登堡教導技術。他對於國際童軍運動的啟發有莫大的幫助。.

新!!: 塞西尔·罗兹和弗雷德里克·羅素·伯納姆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塞西尔·罗兹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开普殖民地总理

#重定向 開普殖民地.

新!!: 塞西尔·罗兹和开普殖民地总理 · 查看更多 »

德蘭士瓦

德兰士瓦(南非語:Transvaal,意为“越过瓦尔河”)是一个地理名词,指在如今南非的瓦尔河以北或更远处的土地。历史上许多国家或行政区划均以其为名。.

新!!: 塞西尔·罗兹和德蘭士瓦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或中譯德國人(die Deutschen)這個術語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種含義。.

新!!: 塞西尔·罗兹和德意志人 · 查看更多 »

北罗得西亚

#重定向 北羅德西亞.

新!!: 塞西尔·罗兹和北罗得西亚 · 查看更多 »

哮喘

--(英語:asthma,又稱--)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常见症状表现为喘息 、咳嗽、胸腔紧迫、胸闷和呼吸困难。 普遍認為哮喘是因為基因和共同导致的。環境因素通常包含:暴露於空氣汙染和过敏原(allergen) 。 其他可能的誘發因子包含阿司匹林和β受體阻斷藥之類的藥物。 对哮喘的诊断通常基于症状的类型、不同时间下对治疗的反应,及。医学上对哮喘的分类依据是发病频率、一秒内用力呼吸量()和呼气流量峰值來分類。哮喘也可以分为(外来的)或非特应性(固有的),此处特应性指的是向类别1型超敏性反应发展的倾向。。 當前氣喘無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遠離氣喘誘發因子,例如:過敏原和刺激物,並且規律的吸入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對於控制病情十分有幫助。急性症状的治疗通常是通过短效β2激动药(例如沙丁胺醇,英文名稱:salbutamol)和口服皮质类固醇。在极其严重的病例中,才可能需要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硫酸镁和住院治疗。症状可以通过避免触发物来阻止,如过敏原和刺激物,和吸入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引用吸入皮质激素。 在哮喘症状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LABA)或作为对吸入皮质激素的补充。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哮喘病已经广泛的流行。到2011年,全球有2.35亿至3亿人受到影响,大约25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新!!: 塞西尔·罗兹和哮喘 · 查看更多 »

凱撒 (德國)

凱撒(Caesar)在德文(Kaiser)之中意為「君主」,德意志族裔的君主都會用這個稱呼。俄裔君主沙皇使用Tsar都是自凱撒而來。女性君主使用「Kaiserin」一詞。 Category:神聖羅馬皇帝 Category:德意志 Category:君主称谓 Category:皇帝.

新!!: 塞西尔·罗兹和凱撒 (德國) · 查看更多 »

共济会

共濟會(Freemasonry),亦稱美生會,出现于18世纪西欧,自从1717年成立英格兰第一个总会所,至今其已经遍布全球。会员包括眾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有些要求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有些則接受無神論者申请。 共济会是一种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自由、慈善,追求提升个人精神内在美德以促进人类社会完善。陰謀論者認為,共济会是富人和权贵的阴谋组织,其有着不为人知的统治世界秘密计划,比如「新世界秩序」。.

新!!: 塞西尔·罗兹和共济会 · 查看更多 »

副主教

副主教是一個在施行主教制的教會內之行政職位,沒有治理權。.

新!!: 塞西尔·罗兹和副主教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布尔战争

二次布尔战争(Second Boer War;Tweede Boerenoorlog;Tweede Vryheidsoorlog/Tweede Boereoorlog;1899年10月11日-1902年5月31日),是一场英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之间的战争。.

新!!: 塞西尔·罗兹和第二次布尔战争 · 查看更多 »

粉紅地圖計劃

粉紅地圖計劃()是一份由葡萄牙在19世紀末期所提出的計劃。在該文件中葡萄牙聲稱自身對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之間的土地擁有主權。該文件宣稱之範圍大約是今天贊比亞、津巴布韋和馬拉維的部分或全部疆土。粉紅地圖計劃跟塞西爾·約翰·羅德斯爵士所提出的“ 開普敦到開羅紅線”相衝突。英國與葡萄牙兩國對這些地區的領土衝突導致英國向葡萄牙發出最後通牒。葡萄牙被迫讓步,造成對葡萄牙王室形象的嚴重損害,以及引發隨後興起的共和運動。 19世紀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葡萄牙已失去其在南美洲的全部領土,在亞洲亦只保留為數不多的據點。在這一環境下,葡萄牙殖民主義的重點是擴大在非洲的勢力範圍到洲際規模,以便與其他歐洲列強競爭。當時葡屬非洲的範圍,包括今日的佛得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紹、安哥拉和莫桑比克。 葡萄牙逐步壓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腹地,1877年探險家亞歷山大‧德塞爾帕‧平托、埃梅內希爾多爾梅‧卡佩盧和羅伯托‧伊文思是第一批橫向穿越非洲的歐洲人。粉紅地圖計劃,作為連接兩個葡屬殖民地(安哥拉及莫桑比克)的項目,是葡萄牙在19世紀下半葉的主要計劃。然而,英國是不能接受這種想法的。因為英國希望從開羅到開普敦 兩城之間都有自己的領土,因為開羅在北非的埃及,開普敦在南非,塞西爾·約翰·羅德斯爵士的計劃即等於要從非洲中畫一條縱貫線;而葡萄牙的粉紅地圖計劃卻希望葡屬非洲的領土呈橫線地將非洲分割。此衝突迫使英國在1890年發出最後通牒。而該最後通牒最終亦能迫使葡萄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作出讓步,令粉紅地圖計劃正式結束。而國王對最後通牒的懦弱反應被共和黨人所利用,以突顯葡萄牙王室的不濟。在葡萄牙王室威信不斷下降之時,卡洛斯國王和王儲路易斯‧菲利佩在1908年里斯本一場弒君行動中被殺,路易斯菲利佩的弟弟,曼努埃爾,接任為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二世。然而兩年後,葡萄牙亦難逃革命命運而成為共和國。 Category:葡萄牙歷史 Category:非洲殖民 Category:安哥拉歷史 Category:莫桑比克歷史.

新!!: 塞西尔·罗兹和粉紅地圖計劃 · 查看更多 »

约翰·哈维尔·梅里曼

约翰·哈维尔·梅里曼(John Xavier Merriman) 南非政治家、总理(1908—1910年)。1849年随家人由英国移居开普殖民地。1869—1910年为开普众议院议员,曾两次参加开普内阁(1875—1878和1881—1884)。他反对成立联邦的计划,并曾试图说服英国宣布西南非洲为保护国。他主张英布合作,1890—1893年在密友塞西尔·罗得斯的内阁中任职。但在詹姆森袭击德兰士瓦事件(1895年12月29日)发生之后,与罗得斯决裂。1898年加入威廉·施赖纳内阁,努力为避免南非战争(1899—1902)奔走,但没有成功。1900年辞职。他反对帝国主义,有亲阿非利堪人思想。1908年2月出任总理,努力恢复战后经济和通过南非宪法。他是1909年赴伦敦递交《联邦法案》的代表团的成员。南非联邦建立时未能任总理,失望之余,他拒绝加入路易·博塔的内阁,但在联邦议会中支持博塔和扬·史末资的政府。1924年退休,1926年去世。.

新!!: 塞西尔·罗兹和约翰·哈维尔·梅里曼 · 查看更多 »

约翰·拉斯金

约翰·羅斯金(John Ruskin,)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主要的艺术评论家之一,他还是一名艺术赞助家、制图师、水彩画家、和杰出的社会思想家及慈善家。他写作的题材涵盖从地质到建筑、从神话到鸟类学、从文学到教育、从园艺学到政治经济学包罗万象。他的写作风格和体裁同样多变。拉斯金写过从随笔到专著、从诗歌到演讲、从旅行指南到说明书、书信甚至到童话。早期較為刻意精雕的寫作風格,後來由較為平順的風格取代,以便能夠更有效率地傳遞他的思想。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无一不在强调自然、艺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他本身亦为天才而多产的艺术家,以描述細節的水彩和素描研究岩石、植物、鳥類、風景、建築結構和裝飾。 羅斯金在19 的上半葉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都具有高度的影響力。之後經歷一段影響力下滑的時間後,到1960年代,在許多羅斯金學術作品的出版和研究後,他的影響力又重新建立。羅斯金的著作第一次受到重視是因為Modern Painters (1843)第一卷的出版,在此出版中羅斯金認為特纳的藝術宗旨為「自然的真實」。從1850年代起,他推崇受受他思想深厚影響的前拉斐爾學派藝術。從「致後來人」(Unto this Last, 1860, 1862) 開始,他將注意力放到政治和社會焦點。從186年開始,他在牛津大學成為了第一位Slade Professor of Fine Art也在牛津成立了羅斯金繪圖學校(Ruskin School of Drawing)。在1871 年,他開始了名為Fors Claviegera(1871-1884)的寫作。這部極度個人化和複雜的作品,他稱之為「寫給英國工人的信」,羅斯金建構了他理想社會的原理原則,最後,羅斯金建立了關心藝術、和鄉村經濟生活的,該基金會今日仍運作中。.

新!!: 塞西尔·罗兹和约翰·拉斯金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张伯伦

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英国政治家。与当时其他政治家不同的是,张伯伦是一个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白手兴家的商人。.

新!!: 塞西尔·罗兹和约瑟夫·张伯伦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新!!: 塞西尔·罗兹和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罗德奖学金

羅德獎學金(又譯:羅德斯獎學金 或 羅氏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是一個於1902年設立的國際性研究生獎學金項目,每年挑選各國已完成本科的菁英生(得獎者獲稱為「羅德學人」或「羅德學者」;英語:Rhodes Scholars)前往牛津大學進修。其獲《時代雜誌》、耶魯大學出版社、《麥基爾報導》及《美聯社》等多個公眾媒體譽為“世界最久負盛名的獎學金項目”,也享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美譽.

新!!: 塞西尔·罗兹和罗德奖学金 · 查看更多 »

結核

#重定向 结核病.

新!!: 塞西尔·罗兹和結核 · 查看更多 »

瓦爾河

瓦爾河 (Vaal)是南非橘河最大的支流,瓦爾河的源頭在姆普馬蘭加省的龍山山脈,在金伯利与橘河汇流。海拔1829公尺,全長約1120公里。 Vaal在荷兰语中为灰色之意,因河水泛滥时的颜色而得名。 Vaal.

新!!: 塞西尔·罗兹和瓦爾河 · 查看更多 »

畢曉普斯托福德

曉普斯托福德(Bishop's Stortford)是英國英格蘭的一座城市,位於哈特福郡的東哈特福區。畢曉普斯托福德是倫敦的衛星城市之一,倫敦前往劍橋的鐵路線也途徑這裡。2010年時,畢曉普斯托福德有人口38,202人。畢曉普斯托福德也是一座非常富裕的衛星城市。.

新!!: 塞西尔·罗兹和畢曉普斯托福德 · 查看更多 »

盎格魯-撒克遜人

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 是個統稱,通常用來形容5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征服之間,生活於大不列顛東部和南部地区,語言和种族相近的民族。 他們使用非常近似的日耳曼方言,歷史學家比德認為其是三個強大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蘭半島的盎格魯人和朱特人、以及來自之後稱作下薩克森地區的撒克遜人的後裔。盎格魯人有可能來自半岛,比德描述他們的整個國家都來到了不列顛,留下他們空空的古老大地。 地名顯示出一些其他的日耳曼民族曾經來到:弗里斯蘭人在 弗蘭斯漢(Fresham)、弗瑞斯頓(Freston)和弗理斯頓(Friston);佛蘭芒人在佛蘭普頓(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在士瓦弗漢(Swaffham);或許法蘭克人在法蘭克頓(Frankton)和法蘭克雷(Frankley)。 可能在麥西亞國王奧發(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871年-886年在位)與他的繼承者之下,盎格魯-撒克遜的數個王國陸續建立。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統治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形成英格蘭。.

新!!: 塞西尔·罗兹和盎格魯-撒克遜人 · 查看更多 »

莫德爾河

莫德爾河(Modder River)是位於南非的河流,它成為北開普省和自由邦省接壤邊境的一部分。在1899年至1902年第二次波耳戰爭期間,英國軍隊把受污染的莫德爾河河水用作飲用水,結果在兵營中爆發傷寒,奪去多名士兵性命。.

新!!: 塞西尔·罗兹和莫德爾河 · 查看更多 »

馬赫迪戰爭

赫迪战争(Mahdist War,亦称为马赫迪起义),又名英苏战争或苏丹马赫迪起义,英国称这场战争为苏丹战役,是19世纪晚期的一场殖民战争。战争最初在马赫迪苏丹与埃及之间进行。后来,英国加入埃及一方,与苏丹作战。 曾参与这场战争的温斯顿·丘吉尔在自己的著作《The River War》中生动地描写了这场战争。.

新!!: 塞西尔·罗兹和馬赫迪戰爭 · 查看更多 »

馬托博

托博位于津巴布韦南部的南馬塔貝萊蘭省布拉瓦约南部35公里,是一座花岗岩残留山丘。由于花岗岩隆起,山丘于2000多万年前形成。该地目前也是津巴布韦的馬托博國家公園,佔地424平方公里,于1926年成立。2003年,马托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新!!: 塞西尔·罗兹和馬托博 · 查看更多 »

马克·吐温

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極其知名。其交友廣闊,、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温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於1910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安葬於紐約州埃尔迈拉。.

新!!: 塞西尔·罗兹和马克·吐温 · 查看更多 »

贝专纳

贝专纳保护国(Bechuanaland Protectorate,BP),又译作贝专纳兰,舊譯伯楚阿那蘭,是英国在南部非洲建立的一个保护国,博茨瓦纳的前身。贝专纳建立于1885年3月31日,1966年9月30日被博茨瓦纳取代。.

新!!: 塞西尔·罗兹和贝专纳 · 查看更多 »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新!!: 塞西尔·罗兹和辛巴威 · 查看更多 »

辛迪加

辛迪加(英语:Syndicate;法语:Syndicat),“组合”的意思,属于低级垄断形式,雖然不會壟斷整個市場,但會造成局部壟斷與規模經濟。它是通过少数处于同一行业的企业间相互签订协议而产生的。所有这些加入了辛迪加的企业都由辛迪加总部统一处理销售与采购事宜。这个单词在法语中同时也是工人组成的工会的意思。是一种自我组织的团体,由个人、公司、公司或实体组成,以处理某些特定的业务、追求或促进共同的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成立集团的目的是扩大利润。 生产资料通过成员间的协议进行二次分配。辛迪加的优点在于批量采购和销售可以节约资本。一个企业退出辛迪加就意味着他不得不自己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这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辛迪加的组织形式较为稳定。资本主义垄断形式还有:托拉斯、卡特尔和康采恩。 世界上目前最著名的辛迪加是鑽石商販De Beers,利用控制鑽石來源來掌控市場。不過De Beers之鑽石來源很多都是從非洲戰亂國家取得的,所以De Beers的辛迪加雖然在世界珠寶業界很著名,但是負面消息也不少(其鑽石可能來源請參見電影《血鑽石》。)。 在世界史上,辛迪加歷史比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還要早,甚至最早可追溯到地理大發現時期,當時以羊毛、遠東瓷器、香料等商販因利害近乎一致,組成所謂的「同盟」,這就是辛迪加的起源。如漢莎同盟、法蘭克福同盟都是最早的辛迪加,主要在避免有不肖商販擾亂公允市場。.

新!!: 塞西尔·罗兹和辛迪加 · 查看更多 »

茨瓦纳人

茨瓦纳人,南非民族。主要分布在奥兰治河以北的内陆高原和龍山山脈的西部。 茨瓦纳是博茨瓦纳的主体民族,博茨瓦纳国名就来自于茨瓦纳人的称呼。有自己的民族语茨瓦纳语。内部分为恩瓜托人、恩瓜克策人、奎纳人、塔瓦纳人、加特拉人、罗隆人和特拉平人七大支系。茨瓦纳人在最大支系恩瓜托人的酋长卡马领导下对殖民者展开反抗,最终在1966年获得独立,建立博茨瓦纳共和国。 Category:非洲民族.

新!!: 塞西尔·罗兹和茨瓦纳人 · 查看更多 »

阿非利卡人

阿非利卡人(Afrikaner、Afrikaans),又称布尔人(Boer),南非和纳米比亚的白人种族集团之一。其种族来源以17世纪至19世纪移居南非的荷兰移民和少量法国胡格诺教徒为主,还有德国人和弗拉芒人、瓦隆人的血统在内。操阿非利堪斯语(又称南非语),多信仰基督新教加尔文教派。根据2001年的统计,人数约为250万。.

新!!: 塞西尔·罗兹和阿非利卡人 · 查看更多 »

赞比亚

赞比亚共和国(Republic of Zambia)是中部非洲的一个內陸國家。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安哥拉相邻。赞比亚的首都是卢萨卡。.

新!!: 塞西尔·罗兹和赞比亚 · 查看更多 »

赞比西河

赞比西河(Zambezi River)是非洲第四长的河流,也是从非洲大陆流入印度洋的最长河流,当地方言意为“巨大的河流”。 赞比西河是非洲南部的大河,源于赞比亚西北部,距刚果河的源头约1千米;河流上游有一部分經過安哥拉,但大部分位於赞比亚境内海拔约1000米的巴罗茨高原,经过纳米比亚及博茨瓦纳的边境后,到达长130多千米的巴托卡峡谷(Batoka Canyon)时形成了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然后沿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边境线冲过卡-里-巴峡谷(Kariba Canyon)进入莫桑比克境内的平原,水流开始趋缓,成为非洲东南部主要的航运河道,最后在欣代附近注入莫桑比克海峡。 赞比西河全长2574千米,流域面积139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6万立方米/秒,干流河道中共有72处瀑布,河流水力的总蕴藏量约1.37亿千瓦。.

新!!: 塞西尔·罗兹和赞比西河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貝克

赫伯特·貝克爵士(Sir Herbert Baker,),英國建築師,從1892年到1912年的20年,主導了南非的建築。他設計了南非的普利托里亞的工會大廈;並與埃德溫·魯琴斯合作規劃了新德里。 他出生於英國的肯特考勃哈姆,並在倫敦進修建築學。他於1892年來到南非,並於1893年由賽西爾·羅茲雇用,要改建葛魯特歇爾,羅宅就在開普敦桌山的山坡。 貝克很快地在建築上受注目了,並被約翰尼斯堡富有的礦業巨頭委託設計一些建築,他亦設計了商業樓宇及公共建築。 1909年,貝克被任命興建工會大廈,南非政府的所在地。 1912年,貝克與埃德溫·魯琴斯往印度工作,要建好在新德里的部長大樓及國會成員的平房。 1926年,貝克被封為爵士,並在1927年獲得英國建築師皇家協會的金質獎章。他在1946年死於肯特。.

新!!: 塞西尔·罗兹和赫伯特·貝克 · 查看更多 »

赫特福德郡

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英文簡稱:Herts),英國英格蘭東部的郡。赫特福德是郡治。以人口計算,代科勒姆是第1大自治市鎮(Borough),聖奧爾本斯市和區是第2大自治市鎮,第1大(亦是唯一一個)城市;赫默爾亨普斯特德是第1大鎮(Town),沃特福德是第2大鎮,斯蒂芬尼奇是第3大鎮,聖奧爾本斯是第4大鎮。 赫特福德郡實際管轄10個非都市區,因為沒有包含單一管理區,無論把它看待為名譽郡還是非都市郡,其人口和面積都分別是1,058,600和1,643平方公里。.

新!!: 塞西尔·罗兹和赫特福德郡 · 查看更多 »

開羅-開普敦鐵路

#重定向 開羅-開普敦鐵路.

新!!: 塞西尔·罗兹和開羅-開普敦鐵路 · 查看更多 »

開普殖民地

开普殖民地(Cape Colony,荷兰语:Kaapkolonie),位于现今南非和纳米比亚地区,是大英帝国历史上的一个殖民地,因好望角而得名。在此之前,开普殖民地曾是荷兰的殖民地,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52年建立。1795年,荷兰在中战败,开普殖民地归为英国。1802年,《亚眠和平协议》让开普殖民地重回荷兰。1806年,布劳乌堡战役后,英国再次占领开普殖民地。1814年,《》正式承认英国对该地的所有权。 之后,开普殖民地一直属于大英帝国,1872年成为自治省,1910年与另外三个殖民地一起组成南非联邦。之后更名为好望角省 。1931年,根据《威斯敏斯特法案》,南非完全独立。1994年建立了如今的南非各省,开普省被划分成东开普省、北开普省和西开普省,另外还有几小部分归为西北省。 开普殖民地与后来的开普省一样大小,从大西洋海岸的陆地一直向东延伸至南部海岸,面积大约是如今南非的一半。经过与科萨人的几次战争,开普殖民地的疆域最终东至大魚河。在北部,一度以奥兰治河为界,尽管后来该河与博茨瓦纳南部边界之间的一些土地也归为开普殖民地。自1878起,鲸湾港附近地区和企鹅群岛也属于开普殖民地,而现今它们都属于纳米比亚。.

新!!: 塞西尔·罗兹和開普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開普敦

開普敦(英语:Cape Town;南非荷蘭語:Kaapstad /ˈkɑːpstɑt/;科萨语:iKapa)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也是開普敦都會城區組成部分、西開普省省会,開普敦為南非立法首都,因此國會及很多政府部門亦座落於該市。開普敦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聞名,知名的地標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點好望角。因其美麗的自然及地理環境,開普敦被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亦成為南非其中一處旅遊勝地。 開普敦最初環繞碼頭發展,因為由荷兰開往東非、印度和亚洲的商船都會路經此地作補給,久而久之便成為欧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第一個長期聚居點。其後歐洲人亦建立了他們的第一所軍事基地好望堡,亦即good hope castle,在約翰內斯堡的建立及在德兰士瓦發現大量的黃金和鑽石之前,開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開普敦擁有南非第二繁忙的機場开普敦国际机场,是世界旅客到南非的主要渠道之一。 根據2007年南非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開普敦共有350多萬人口。陸地面積為2,499平方公里,相對其他南非城市來說面積較大,人口密度較小(1,158/平方公里)。.

新!!: 塞西尔·罗兹和開普敦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葡萄牙語:os portugueses)是歐洲的一個民族。主要居住在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西端的葡萄牙。以葡萄牙語為母語。多信奉天主教。葡萄牙人是葡萄牙的主體民族,在葡萄牙居住的葡萄牙人約有1000萬。此外有大量的葡萄牙人移民到歐洲的其他國家及葡萄牙的殖民地如巴西。在歐洲國家中,以法國的葡萄牙人移民最多。此外葡萄牙人占了盧森堡人口的13%。在美國,約有140多萬人出生於葡萄牙家庭或擁有葡萄牙血統;而葡萄牙移民多居住於新英格蘭地區、新澤西州和加州。 Category:歐洲民族.

新!!: 塞西尔·罗兹和葡萄牙人 · 查看更多 »

自由党 (英国)

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是英国歷史上一個曾經長期執政的政党,成立於1859年,曾與保守黨並列英國國會兩大政黨,直至1922年被工黨取代,成為第三大黨,惟仍相當具有影響力。到了1988年和社會民主黨合併(兩黨數年前已結為政治聯盟),組成自由民主黨。.

新!!: 塞西尔·罗兹和自由党 (英国) · 查看更多 »

金伯利 (北开普省)

金伯利(Kimberley)是南非中部城市和北开普省的首府。它位于瓦尔河与奥兰治河交汇处附近,1871年随着钻石的发现而建立,城名則取自當時英國駐南非殖民總督金伯利伯爵,是世界上著名的钻石中心。其中最大的为金伯利矿,占地17万平方米,深240米,钻石产量达到3吨,但已於1914年关闭。 该市在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曾遭围困。 城市主要工业为机械工程、制衣和钻石切割。 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以该市命名。 Category:南非城市.

新!!: 塞西尔·罗兹和金伯利 (北开普省) · 查看更多 »

金馬倫

金馬倫爵士,KCB,VD(Sir William Gordon Cameron,),英國軍人,1884年出任駐中國、香港及海峽殖民地英軍司令(Commander of British Troops in China, Hong Kong and the Straits Settlements)。1884年10月平息了香港因中法戰爭引發的罷工。 1887年4月至1887年10月出任署理香港總督。1891年1月至1892年12月,及1894年5月至7月出任開普殖民地署理總督。1895年退休。 香港的金馬倫道、金馬倫里、金馬倫山道,以及馬來西亞的金馬倫高原都是以他命名。.

新!!: 塞西尔·罗兹和金馬倫 · 查看更多 »

英國樞密院

英國樞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是英國君主的諮詢機構。它在以往具有十分大的權力。樞密院擁有不同的委員會,當中,英國內閣擁有其絕大部份的權力。樞密院亦具有司法權力,並主要由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所行使。當君主遵照樞密院的建議行事時,一般會稱之為「國王會同樞密院」或「女皇會同樞密院」。全體的樞密院成員則稱為「女皇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全體大臣」(The Lords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有時又會寫成「……全體大臣及其他成員」(The Lords and others of...)的字樣。 掌管樞密院的首長是樞密院議長,擔任此職的人士除了是內閣成員外,也是位階第四高的內閣大臣。按照慣例,樞密院議長還會兼任上議院或下議院的領袖。文書是樞密院內另一重要職位,所有由樞密院發出的指令,都要由文書所簽署,方能生效。「樞密院顧問官」(Privy Counsellor)和「樞密院委員」(Privy Councillor)同樣指樞密院的成員,對於兩字的使用一直存在混淆和爭拗。但樞密院當局較偏向用前者作稱呼,因為他們的工作是提供意見,而非作為一委員會之成員。此外,新的樞密院顧問官在加入樞密院時,要向樞密院「宣誓」。樞密院辦公室設於倫敦西敏的卡爾頓花園;其司法委員會原於唐寧街辦公,內有大廳作開庭審案之用,但司法委員會已在2009年8月正式遷往聯合王國最高法院三號法庭繼續辦公。.

新!!: 塞西尔·罗兹和英國樞密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塞西尔·罗兹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国会

#重定向 英国议会.

新!!: 塞西尔·罗兹和英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塞西尔·罗兹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林波波河

林波波河(Limpopo)是南部非洲--入印度洋的第二大河流,長1,750公里,流域面積415,000平方公里。 起源於博茨瓦納和南非共和國交界地區,先往北,再往東、南(並形成了南非和博茨瓦納及津巴布韋的國界),最後在莫桑比克的賽賽以下--入印度洋。主要支流有象河、沙謝河等。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南非河流 Category:津巴布韋河流 Category:博茨瓦納河流 Category:莫三比克海峽 Category:波札那-南非邊界 Category:南非-辛巴威邊界.

新!!: 塞西尔·罗兹和林波波河 · 查看更多 »

根瘤蚜

根瘤蚜(學名: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是一種寄生於葡萄的害虫,會造成葡萄根的腐烂,令植株死亡。根瘤蚜原产于北美洲東部,因商旅關係帶回歐洲,现在已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加拿大、法國、以色列及中國等。根瘤蚜是一種淺黃色的微型昆蟲,寄生於葡萄的根和葉,視乎其品種而定。基本上,會入侵葉的品種,只在北美發現。 1863年在法国发现根瘤蚜,在19世紀中至末期,約三分之二的葡萄園受根瘤蚜影響,仅在法国就造成的高达5000亿法郎的損失。1869年法國生物學家找到根瘤蚜源頭在美洲,於是利用接枝的方法種植葡萄,令蟲災得以控制。但1894年,由于西班牙的赫雷斯产区亦爆发了葡萄根瘤蚜虫灾害,令當地遭到沉重打击,大的葡萄种植园改种耐虫害品种,而大多数小种植园无法与灾害抗争,不得不永远荒废了他们的种植园。.

新!!: 塞西尔·罗兹和根瘤蚜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部

殖民地部(Colonial Office,舊譯藩政院、理藩院),英国政府部门,负责处理海外领土事务。掌管殖民地部的官员称为“殖民地大臣”(Colonial Secretary)。 英国海外领土事务,在1768年殖民地部建立之前,由南部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Southern Department)和枢密院下属委员会贸易及种植园委员会(Board of Trade and Plantations)负责处理。1768年,为处理英属北美事务,政府建立了殖民地部。北美十三州独立建国后,政府在1782年廢除了殖民地部,殖民地事务先后交由内政部和陆军部负责处理。 1801年,陆军部更名为陆军及殖民地部,由新设的陆军及殖民地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War and the Colonies)掌管,显示出殖民地变得越来越重要。1825年,政府又在陆军及殖民地部之下,创设了称为“殖民地常务次官”(Permanent Under-Secretary for the Colonies)的职位。 1854年,为应对繁重的殖民地事务,政府将陆军及殖民地部拆分为两个部门:陆军部和殖民地部,后者专门负责处理殖民地事务,由新设的殖民地大臣掌管。殖民地部并非负责处理英国所有海外领土事务的部门。印度事务由印度部(India Office)负责,而埃及等英国保护国的事务,则由外交部负责。1907年,政府又在殖民地部之下创设了称为“自治領部”的部门。1925年,政府提升了自治領部的级别,从此,自治領部拥有和外交部、印度部、殖民地部一样的级别。1947年,印度独立后,自治領部和印度部合并为英联邦关系部(Commonwealth Relations Office)。1966年,殖民地部又和英联邦关系部合并,是为英联邦部(Commonwealth Office)。1968年,英联邦部和外交部合并,终于成为今日的外交及联邦事務部。.

新!!: 塞西尔·罗兹和殖民地部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塞西尔·罗兹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戴比尔斯

戴比爾斯(英語:De Beers)是世界鑽石業的卡特爾、跨國公司,一條龍主宰了全球4成的鑽石開採和貿易。戴比爾斯在1888年被塞西爾·羅德斯創辦,現公司總部在盧森堡,是一家私人公司。其集團下的一間子公司鑽石諮詢中心,負責市場推廣。 戴比尔斯主要業務包括钻石礦石开采、贸易、工业钻石生产及加工等。戴比尔斯的钻石開採包括:露天开采、井下开采、大规模冲积矿床、海岸开采以及深海开采。开采地点在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和加拿大。.

新!!: 塞西尔·罗兹和戴比尔斯 · 查看更多 »

戈登·斯普里格

戈登·斯普里格爵士(Sir Gordon Sprigg,),開普殖民地第二任首相,1878-1881年、1886-1890、1896-1898年、1900-1904年間四度拜相,總計在位14年零兩個月。任內摒棄首任首相多民族團結方針,一改前任對各民族的包容作風,而對南非原住民採強硬軍事管制政策,內閣亦以英國人為主。 獲英國樞密院顧問官(PC)與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GCMG)勳銜。.

新!!: 塞西尔·罗兹和戈登·斯普里格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塞西尔·罗兹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慶伯利岩

金伯利岩(Kimberlite)是一种火成岩,同时是金刚石的母岩,因此寻找钻石矿通常由寻找找金伯利岩开始。金伯利岩得名于其首次被发现的地点南非金伯利,1869年于此产出的83.5克拉(16.70g)钻石南非之星曾在该地引发了一场钻石热。国内曾将该类岩石译作角砾云母橄榄岩。.

新!!: 塞西尔·罗兹和慶伯利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塞西尔·罗得斯塞西爾·約翰·羅德斯塞西爾·羅德斯罗得斯罗得斯,C.J.賽希爾·約翰·羅德赛西尔·罗得斯赛西尔·罗兹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