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塔石廣場

指数 塔石廣場

塔石廣場(Praça do Tap Seac),位於澳門望德堂區,原址為塔石球場,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政府於2005年5月開始動工,拆卸球場並把文化局至塔石藝文館對開的一段荷蘭園大馬路整合成塔石廣場,地下設有行車道,現時工程已完成並於2007年7月22日正式通車 - 澳門日報 2007-07-21。整個項目由崔世平、馬若龍及馬斯華等人負責,建造費和工程計劃編製費合共一億六千萬元澳門幣。.

31 关系: 吳國昌塔石廣場大三巴牌坊崔世平伯多祿局長街現金分享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战納粹隧道西灣湖廣場馬若龍高士德大馬路議事亭前地葡式碎石路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柏林猶太博物館水坑尾街沙嘉都喇賈罷麗街澳門澳門博物館澳門中央圖書館澳門幣澳門輕軌系統澳門茶文化館澳門檔案館澳門文化局澳門文化中心廣場望德堂區新澳門學社文化局 (澳門)文化創意產業

吳國昌

吳國昌(葡萄牙文:Ng Kuok Cheong, António,),生於廣東南海,1959年移居澳門,歷任澳葡政府第五、六屆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二、三屆立法會議員,目前是澳門立法會四位民主派議員之一。他同時是新澳門學社首任理事長及會員,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理事、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澳門社區發展新動力會員大會主席。.

新!!: 塔石廣場和吳國昌 · 查看更多 »

塔石廣場

塔石廣場(Praça do Tap Seac),位於澳門望德堂區,原址為塔石球場,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政府於2005年5月開始動工,拆卸球場並把文化局至塔石藝文館對開的一段荷蘭園大馬路整合成塔石廣場,地下設有行車道,現時工程已完成並於2007年7月22日正式通車 - 澳門日報 2007-07-21。整個項目由崔世平、馬若龍及馬斯華等人負責,建造費和工程計劃編製費合共一億六千萬元澳門幣。.

新!!: 塔石廣場和塔石廣場 · 查看更多 »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 文匯報 2007年6月15日 於2007年11月1日造訪,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 澳門世界遺產 於2007-08-03造訪。.

新!!: 塔石廣場和大三巴牌坊 · 查看更多 »

崔世平

崔世平 (José CHUI Sai Peng,),其父親為崔德祺,1960年生於澳門。美國華盛頓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土木工程系碩士,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博士。職業為註冊土木工程師及結構工程師 (高工級)。 現任第十三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新域城市規劃暨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董事長。曾任第九屆至第十二屆為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至第五屆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副主席等。 1999年獲澳門政府授予專業功績勳章,2004年獲澳門政府授予專業功績勳章。.

新!!: 塔石廣場和崔世平 · 查看更多 »

伯多祿局長街

伯多祿局長街(或白馬行、白馬行街;古稱醫院街;Rua de Pedro Nolasco da Silva),是位於澳門的古老街道,西接板樟堂街,東至水坑尾街。長235米。乃澳門第一條水泥馬路。現在白馬行街的正式名稱為伯多祿局長街,但現今很多澳門市民仍使用此街的舊稱白馬行。.

新!!: 塔石廣場和伯多祿局長街 · 查看更多 »

現金分享計劃

金分享計劃(Plano de Comparticipação Pecuniária no Desenvolvimento Económico,Wealth Partaking Scheme)是2008年由時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提出的,目的是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抗擊通脹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首次發放為2008年,至今(2018年)已經發了10次,並且金額也有所提升。.

新!!: 塔石廣場和現金分享計劃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塔石廣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粹

-- 納粹可泛指下列有關條目:.

新!!: 塔石廣場和納粹 · 查看更多 »

隧道

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供交通立体化、穿山越岭、地下通道、越江、过海、管道运输、电缆地下化、水利工程等使用。隧道不一定全是地下通道,仅位于地面下称作地下隧道或地下道路。.

新!!: 塔石廣場和隧道 · 查看更多 »

西灣湖廣場

西灣湖廣場(葡文:Praca do Lago Sai Van),前稱為南灣圓形地(葡文:Rotunda da Baía da Praia Grande)是澳門第二大廣場,也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是一個位於澳門旅遊塔前方的鵝蛋形迴旋處。廣場面積為17,600平方米。.

新!!: 塔石廣場和西灣湖廣場 · 查看更多 »

馬若龍

没有描述。

新!!: 塔石廣場和馬若龍 · 查看更多 »

高士德大馬路

士德大馬路(Avenida de Horta e Costa,前稱柯高大馬路),位於澳門半島中北部,東南端由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起,西北端至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止,長795米。為東西主要通道。.

新!!: 塔石廣場和高士德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議事亭前地

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一個廣場,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新!!: 塔石廣場和議事亭前地 · 查看更多 »

葡式碎石路

Calçada portuguesa formando mosaico, 里斯本, 葡萄牙. 澳門議事亭前地 葡式碎石路 (葡萄牙語Calçada Portuguesa),是在葡萄牙地區及前葡萄牙帝國殖民地,如巴西及澳門,最常用來鋪砌行人路路面的傳統方式。這鋪砌方法亦常見於廣場及行人專用區。 其中一個最突出地運用這鋪砌技巧的,是在科英布拉市的葡萄牙皇后聖伊利莎白圖像,以黑白色的玄武岩及石灰岩設計。.

新!!: 塔石廣場和葡式碎石路 · 查看更多 »

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

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Avenida do Conselheiro Ferreira de Almeida)又名荷蘭園大馬路和荷蘭園正街,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東北—西南走向。南端在東望洋街口接水坑尾街,北端至美副將大馬路,全長約1030米。是澳門半島重要的南北通道。.

新!!: 塔石廣場和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柏林猶太博物館

柏林猶太博物館(德語:Jüdisches Museum Berlin)是一家位於德國柏林的博物館,以德國猶太人兩千年來的歷史文物與生活紀錄為主要展出。 1933年,該館在柏林奧蘭尼安貝格街的一個猶太教教堂創辦,5年後,由於納粹政權興起,而被迫關閉。 1971年才第一次有人提出恢復柏林猶太博物館的計劃。1975年,猶太博物館協會成立。1978年,此館開幕,當時它僅僅是柏林博物館中的一個分部。到了1999年,猶太博物館正式獨立成為單一的機構,並尋找館址成立獨立的建築物。2001年,柏林猶太博物館落成,建築師是知名的丹尼爾·里伯斯金。 目前博物館館長是出生於柏林的麥可·布魯蒙賽爾教授。他曾在美國卡特總統時期,擔任過美國的財務部長。.

新!!: 塔石廣場和柏林猶太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水坑尾街

水坑尾街(Rua do Campo),位於澳門半島中部大堂區歷史悠久的街道,是澳門商業購物區和交通樞紐之一。北在東望洋街連接荷蘭園大馬路,南在南灣大馬路連接約翰四世大馬路,長380米。.

新!!: 塔石廣場和水坑尾街 · 查看更多 »

沙嘉都喇賈罷麗街

沙嘉都喇賈罷麗街(Rua de Sacadura Cabral),市井通稱沙嘉都喇街,是一條位於澳門半島中部的街道,名稱是以葡萄牙飛行員撒卡度拿·卡伯拉爾來命名,街道全長約440米,闊約9米。它的東南端在望德堂區的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塔石廣場之西端起,沿途與荷蘭園正街、塔石街、厚望街、羅德禮將軍街相交,並在賈伯樂提督街跨進聖安多尼堂區後,再與僑樂巷、俾利喇街和亞利鴉架街相交,西北端至連勝馬路止並連接墨山街。這條街道由荷蘭園正街至厚望街的一段,舊稱塔石斜巷(Calçada do Tap Siac)。.

新!!: 塔石廣場和沙嘉都喇賈罷麗街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門博物館

澳門博物館(Museu de Macau, Macao Museum),是展示澳門歷史及民俗的城市博物館。澳門博物館位於澳門市中心的古蹟大砲台上,由葡萄牙建築師馬錦途所設計,於1996年9月動工興建,於1998年4月18日落成開放。澳門博物館所在地的大炮台,以及毗鄰的澳門著名景點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及學院遺址)等所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遺產(文化)名錄。.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澳門中央圖書館

澳門中央圖書館(Biblioteca Central de Macau、Macao Central Library),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屬下圖書館網絡的總稱,是澳門地區最大的公共圖書館網絡。 該網絡創建於1895年,本名“公共圖書館”。初期附屬於利宵中學,館址設於聖奧古斯定修道院。1952年更名為“澳門國立圖書館” (Biblioteca Nacional de Macau),至1989年再更名為“澳門中央圖書館”。 另外,該網絡的總館也稱為“中央圖書館”。 該網絡由位於荷蘭園大馬路的總館和分佈澳門各地的7所分館所組成。其中總館館藏9萬多冊圖書,整個圖書館網絡的總藏書量約80萬冊。其中位於岡頂前地的何東圖書館同時設有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接受在澳門出版的國際標準書號、國際標準期刊號和國際標準錄音錄像資料代碼的申請。 在2013年,該網絡的進館人數約120萬人次,外借圖書超過40萬冊次。 在2016年1月1日和民政總署民政總署圖書館合併為澳門公共圖書館。.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中央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澳門幣

澳門幣(單位:圓)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貨幣,常用縮寫“MOP$”表示,正式 ISO 4217 簡稱為“MOP”(Macau Pataca)。澳門的貨幣政策由澳門金融管理局管理。1澳門幣可分成100仙(Avos)。澳門幣的葡語名字「Pataca」源自曾在亞洲廣泛使用的銀圓“墨西哥的八個雷亞爾”(葡語:Pataca Mexicana)。首批澳門圓於1905年發行,總額為九千圓。.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幣 · 查看更多 »

澳門輕軌系統

澳門輕軌系統(Sistema de Metro Ligeiro de Macau,Macau 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 (Macau LRT System))是澳門的鐵路運輸系統,也是澳門的第一條鐵路。第一期主線工程於2012年2月動工,預計首期氹仔段於2019年通車。.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輕軌系統 · 查看更多 »

澳門茶文化館

澳門茶文化館(Casa Cultural de Cha de Macau),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盧廉若公園的博物館,由澳門民政總署管理。澳門茶文化館有系統地重新展現中西的茶文化特色,是澳門首座以茶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茶文化館 · 查看更多 »

澳門檔案館

澳門檔案館(Arquivo de Macau,The Archives of Macao)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荷蘭園大馬路,乃澳門官方檔案文史資料收藏、保管、分析和研究之機構。.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檔案館 · 查看更多 »

澳門文化局

#重定向 文化局 (澳門).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文化局 · 查看更多 »

澳門文化中心廣場

澳門文化中心廣場(葡文: Praça do Centro Cultural de Macau),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位於澳門文化中心側傍,也是1999年中葡舉行澳門回歸的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場館原址。 中葡兩國政府為了在1999年進行澳門政權移交儀式,於是在澳門文化中心側的空地興建臨時用途的澳門政權移交儀式場館。在2000年6月,移交儀式場館被澳門特區政府拆卸,政府解釋是以廣場的形式以紀念該事。2002年,澳門文化中心廣場落成,但至今仍未進行過任何活動和落成典禮。 澳門文化中心廣場的中央遺留下葡萄牙政府在澳門政權移交儀式場館所設的澳門移交时间囊,時間囊的用意是在2049年(澳門回歸50週年)時重開該時間囊內有關回歸的文本,包括《澳門基本法》。.

新!!: 塔石廣場和澳門文化中心廣場 · 查看更多 »

望德堂區

望德堂區(葡語:Freguesia de São Lázaro)位於澳門半島中部,除了是澳門半島上五個堂區之中最小的一個,亦是澳門唯一一個內陸堂區。.

新!!: 塔石廣場和望德堂區 · 查看更多 »

新澳門學社

新澳門學社(Associação de Novo Macau)成立於1992年7月10日,是澳門主要的民主派政黨,也是澳門少數有組織性的、獨立於政府的政治傳播團體。首屆理事長為吳國昌,現任理事長為甘雪玲。.

新!!: 塔石廣場和新澳門學社 · 查看更多 »

文化局 (澳門)

文化局(Instituto Cultural, IC),為澳門政府社會文化司轄下的行政自治部門,其目的在於藉展開中葡文化間的交流活動、推廣葡萄牙語言文化及協助制定和執行澳門的文化及學術研究和政策。前身為文化司署,該司司長最後一任為王增揚。.

新!!: 塔石廣場和文化局 (澳門) · 查看更多 »

文化創意產業

--,或稱--(英文: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或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簡稱文創產業,中文詞彙最早由中華民國行政院於2002年5月依照〈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子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所確定。文化創意產業為臺灣官方定名,而文化及創意產業則為香港官方定名,但世界各國與各學術層面的定義不同,文化及創意產業有時被稱為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內容產業、數位內容產業、文化內容產業、創意工業、版權產業與時尚流行產業等。目前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較出名者,如有英國、韓國、美國、日本、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等。.

新!!: 塔石廣場和文化創意產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塔石球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