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基督教化

指数 基督教化

基督教化,也称基督化(Christianization或Christianisation)指或集体改宗至基督教。从古典时代晚期直到中世纪,人们使用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基督教化的改宗工作。有一些是通过信徒、牧师来传播福音,在一个已经部分基督教化的社区中和平地传教;也有通过打压异教的方式,如将异教宗教设施改造成成基督教教堂和谴责异教神灵、宗教行为等,来进行传教。 一种非常著名的基督教化的方式是“”,即通过基督教信徒努力传教(按照大使命去傳福音),将本土的异教文化、宗教图案、宗教地点、宗教教历来转化成基督教的方式。.

20 关系: 基督教基督教传教活动十字軍東征古典时代晚期大使命太平天國之亂中世纪伊斯兰化征服者傳福音立陶宛的基督化美洲殖民異教荷蘭歷史里昂歷史英格蘭歷史果阿宗教裁判所汤加历史法羅群島教會改宗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基督教化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传教活动

基督教传教活动現今通常涉及教会向其他地方(例如外国)派遣个人(传教士)或团体到他们的家乡传播宗教。这包括通过传福音、吸新信徒来使基督教扩张,以及其他人道主义工作,例如照顾穷人和弱势人群。传教团体拥有传讲基督教信仰、管理圣礼的权力,并通过人道主义活动来改善经济、文艺、教育、医疗卫生,还经常建立孤儿院。基督教教条允许向人提供援助而不强制其信仰基督教。.

新!!: 基督教化和基督教传教活动 · 查看更多 »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新!!: 基督教化和十字軍東征 · 查看更多 »

古典时代晚期

古典時代晚期又稱作古代晚期、晚古時期或近古代(Late Antiquity),是歷史學上的術語,意指古典古代到中世紀之間的期間,地區包含了歐洲的大部分和環地中海地區,歷史學者彼得·布朗(Peter Brown)把這段期間界定在2世纪到8世紀,一般而言這段時期的開端是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 (公元235年– 284年),在7世紀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席哈克略在位期間遭受穆斯林入侵結束。 羅馬在皇帝戴克里先在位時,社會、文化以及組織出现重大轉變,羅馬開始出現東西部的概念,在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間除了基督教化,甚至有更大的舉措-遷都拜占廷,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當4世紀日耳曼人大舉遷徙使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蠻族也在各地建立王國,文化也呈現日耳曼-羅馬的形式,歐洲文化的基礎就在日耳曼族和基督教傳統混合而成。 歐洲的人口和知識科技也在此際慢慢轉變,社會崩潰直到文藝復興才開始恢復,而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到中世紀之間的時期,也是所謂的黑暗時期,也是近古代較狹義的定義。.

新!!: 基督教化和古典时代晚期 · 查看更多 »

大使命

在基督教中,大使命(Great Commission)是指耶稣復活後對門徒指示,將其教導傳到世界各地。在基督教神學中,這使命是基督徒傳教士活動的一個主要依據。.

新!!: 基督教化和大使命 · 查看更多 »

太平天國之亂

太平天國之亂是指太平天國引起的戰亂,廣義來說是指1851年1月11日江宁之战到1872年李文彩部的覆灭。其中依戰事年代可分為江寧之戰、太平軍北伐、太平軍西征、太平軍一破江南大营、安庆之战、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浙江大戰等。共22年的太平天國之亂,依據美國歷史學者柔克義說法,死亡人數估計為2000萬人。 太平天國是一個起義組織,據點為太平(現南京),是由基督千禧年主義為本的社會改革組織。由洪秀全創始,其自稱為上帝的後代、耶和華的幼弟。在19世紀中期,太平天國的軍隊控制了中國南部大部分的地區,最終擁有大約3000萬人。 此次動亂為1644年甲申之變後規模最大,也是人類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戰爭之一,估計有2000萬至7000萬人因戰亂而死,而更多的是流其失所。影響的地區主要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及河北。其實在此動亂年間,幾乎每個省份都被觸及,除了甘肅。 太平天國之亂爆發於廣西,起源於地方政府官員反對由洪秀全領導的千禧年主義拜上帝會。拜上帝會為政教合一的民族主義組織,致力於推廣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華),擊滅「閻羅妖」(滿族皇帝),為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奮鬥。.

新!!: 基督教化和太平天國之亂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基督教化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化

伊斯兰化(aslamah)在历史学上通常指一个社区或社会整体向伊斯兰教信仰转变的过程。该词汇在当代的使用则指伊斯兰主义者向一个社会带有强制性的推广其社会及政治形式。 在1940年前,「阿拉伯化」、「穆斯林化」与伊斯兰化几乎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因為在此之前,西方人認定穆斯林就是阿拉伯人。实际上“阿拉伯化”的使用是不准确的,因非阿拉伯穆斯林还包括印度-伊朗语族诸民族和突厥语族、南島民族甚至斯拉夫人(如波士尼亞人和屬保加利亞人一支的波馬克人)和非洲人诸民族。而“穆斯林化”除了“伊斯兰化”的涵義之外,最近被用作一个术语,用以描述新皈依穆斯林的公开化做法,用以加强其本身对新信仰的认同Lindley-Highfield, M. (2008) '"Muslimization", Mission and Modernity in Morelos: the problem of a combined hotel and prayer hall for the Muslims of Mexico'.

新!!: 基督教化和伊斯兰化 · 查看更多 »

征服者

征服者(西班牙語:Conquistador)指的是15世紀至17世紀間,到達並征服美洲新大陸及亞洲太平洋等地區的西班牙与葡萄牙軍人、探險家。自1492年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來,這些征服者便在美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統治。.

新!!: 基督教化和征服者 · 查看更多 »

傳福音

傳福音是指傳播基督信仰的行為,亦稱傳道、講道、傳教、宣教、佈道(新教使用較多)、福傳(天主教多用此詞),其字源來自耶穌在世時的通用語——通用希臘語的「」,意為「好消息」,後引申為傳播基督的福音。.

新!!: 基督教化和傳福音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的基督化

立陶宛的基督化(Lietuvos krikštas)是发生在1387年,由立陶宛大公与波兰国王雅盖沃与他的堂兄维陶塔斯领导的事件,这标志著欧洲最后的异教国家立陶宛正式接受基督教。这件事在历史上也结束了欧洲复杂而漫长的基督教化时期。.

新!!: 基督教化和立陶宛的基督化 · 查看更多 »

美洲殖民

最早发现并移民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是东亚后裔,迁徙时间至晚约在一万年前。歐洲各個強權對美洲殖民的熱潮是在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開始的,在那之後大量的歐洲殖民者來到了美洲,進而改變了美洲大陸的歷史。 儘管是哥倫布開始了大量的美洲移民潮,但是他並不是第一個來到美洲的歐洲人,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北歐人〔其中包括維京人〕才是第一個登陸美洲的歐洲人,他們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500年前就在文蘭建立了殖民地,但是後來這些維京人放棄了他們在美洲的殖民地。 第一個歐洲勢力在美洲征服當地原住民文化的是西班牙,其在美洲的佔領地幅員遼闊,包含了絕大部分的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北美洲的一部分。葡萄牙佔據了巴西,英國、法國、還有荷蘭則佔據了加勒比海中的大小島嶼。除此之外,英國與法國人也分別在北美洲的加拿大、新英格蘭、北美十三州及路易西安納建立各自的殖民地。 剛開始的殖民大部分都是由各個國家所贊助,到了後來前往美洲殖民的主要因素,是因為人民為了逃離歐洲的貧窮或是宗教迫害。.

新!!: 基督教化和美洲殖民 · 查看更多 »

異教

教,指不同的教。 有兩種含義:.

新!!: 基督教化和異教 · 查看更多 »

荷蘭歷史

羅馬帝國時期,荷蘭歸屬高盧行省以及下日耳曼行省,當時這塊地區有廣義的日耳曼部落,而南部有高盧人,高盧人後來佔領這塊地區並建立墨洛溫王朝。 中世紀時期,這些沿著北海的低地國家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之後伴隨哈布士堡家族的勢力興起,這個地區又轉為他們的勢力範圍,隨著查理五世的兒子菲利浦二世在1581年7月26日出任西班牙國王,哈布士堡也一分為二,同時荷蘭爆發武裝起義「八十年戰爭」(1568年-1648年),在荷蘭在脫離西班牙哈布士堡王朝而獨立後也開始荷兰黄金时代。 1795年荷蘭被法國入侵而亡國,直到1815年滑鐵盧戰爭之後,諸國召開維也納會議,其中確立荷蘭由奧倫治家族統治,並確立荷蘭王國的建立,然而在這個時期自由主義的興起,王族的統治受到挑戰,在1840年-1848年間荷蘭逐步建立議會民主的體制,與此同時南尼德蘭爆發革命宣布獨立。 近代荷蘭王國在貿易上仍是巨大的殖民帝國,殖民統治維持荷蘭穩健的經濟,在二次大戰後荷蘭逐步邁入現代國家的歷程。.

新!!: 基督教化和荷蘭歷史 · 查看更多 »

里昂歷史

里昂歷史相當久遠,這個地區在史前時代(至少九千年前)已經有人居住。里昂建城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羅馬帝國時代,當時因為它位於兩條河流交匯處的緣故,所以迅速成为高卢的主要城市。.

新!!: 基督教化和里昂歷史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歷史

英格蘭是聯合王國四個主要地區中面積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會有這種地區上的劃分,可以追溯到5世紀時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到來。而英格蘭地區在政治上的統一則是從10世紀開始的。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在敘述這塊地區的歷史。要注意的是,自从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即位為英格蘭國王直到公元10世紀之前,英格蘭的歷史其實是很難和整個不列顛的歷史分割開來的。.

新!!: 基督教化和英格蘭歷史 · 查看更多 »

果阿宗教裁判所

果阿宗教裁判所,是葡萄牙天主教會在葡屬印度殖民地果阿設置的宗教裁判所。 它成立於1560年,在1774年至1778年短暫地取締,並最終於1812年廢除。由1561年至在1774年臨時取消期間,有16202人在宗教裁判所受審。在這個數字中,已知有57人被判處死刑並執行;另外64幅肖像被燒毀,其他人受到較輕的懲罰或被命令懺悔,但也有許多人被審判後命運不明。 審判的對象是新天主教徒:剛從印度教、猶太教和穆斯林改宗的天主教徒及其他基督教教派信徒。果阿的宗教裁判所將注意力集中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他們雖然已改教但被懷疑暗中保持原來信仰。 雖然它表面上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信仰天主教,但也是葡萄牙人控制當地社會一種方式,因其中一懲罰是沒收財產。 大多數果阿宗教裁判所裁判記錄在1812年裁判所被廢除後銷毀,因此不可能知道這些受審者的確切數目和他們被規定的處罰。.

新!!: 基督教化和果阿宗教裁判所 · 查看更多 »

汤加历史

汤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

新!!: 基督教化和汤加历史 · 查看更多 »

法羅群島教會

#重定向 法羅群島國教會.

新!!: 基督教化和法羅群島教會 · 查看更多 »

改宗

改宗(Religious conversion)指的是放弃一种宗教或宗派,并皈依到另一宗教或宗派的行为。 改宗可以是不同宗教的轉換,比如從猶太教改宗基督教,錫克教改宗印度教,耆那教改宗佛教,瑣羅亞斯德教改宗摩尼教等。 改宗也可以是在同一种宗教,不同宗派的轉換,比如从道教正一派改宗全真派,南傳佛教改宗漢傳佛教,佛教禪門改宗淨土宗,佛教禪門臨濟宗改宗到禪門曹洞宗,藏傳佛教薩迦派改宗格魯派,基督新教改宗到基督舊教,新教信義宗改宗到新教歸正宗,或者从伊斯蘭教逊尼派改宗到什叶派等。在某些情况下,改宗“代表了一种宗教身份的转换,并通过特殊的仪式表达出来”。.

新!!: 基督教化和改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