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埃里克·薩蒂

指数 埃里克·薩蒂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薩蒂(Éric Alfred Leslie Satie,),后来自己改名为Erik Satie,法國作曲家。他被法国音乐六人团尊为导师,是二十世纪法国前卫音乐的先声。 他的作品大多數都以本名出版,但在1880年代後期,他曾經以維吉尼·勒鮑(Virginie Lebeau,Lebeau 雖然是法國一個姓氏,但其實可以拆開成為兩個字:le beau,意思就是「美男子」)作為筆名。.

26 关系: 对位法小节巴黎下诺曼底弗朗西斯·畢卡比亞弗朗西斯·普朗克作曲家喬治·布拉克六人团Bonjour Biqui, Bonjour!社会主义約翰·凱吉莫里斯·拉威爾馬塞爾·杜尚馬拉美諾曼底路易·迪雷达达主义阿尔伯特·鲁塞尔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阿科伊蒙馬特肺氣腫樊尚·丹第法国曼·雷

对位法

对位法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

新!!: 埃里克·薩蒂和对位法 · 查看更多 »

小节

小节是音乐作品中最基本的有规律的节奏单位,表示乐曲强弱起伏的基本结构。每个小节内含有和拍号标明的拍子数相同的节拍。一个小节通常以强拍开始,称为完全小节。所有小节重复前面小节的节拍,如三拍子,一个小节内会有强-弱-弱三拍,四拍子一个小节内有强-弱-次强-弱四拍,其他小节反复进行。 以弱拍开头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弱起小节开头的乐曲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以完全小节结尾,一种是在最后一个小节中加上一个强拍,使其和弱起小节的拍子总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小节。这种结尾的小节称为“不完全小节”。。 乐谱中以纵线分割各个小节,这个纵线叫“小节线”。依不同的指示用途,小节线分为单小节线,双小节线小節線是一條垂直線,通常畫在第一拍前。雙小節線則有兩種:用來分隔樂曲各部分時,會畫成兩條等粗的細線;作為樂曲的結束的称为终止线,是內細外粗的雙直線。当乐曲需要重复时,重复的部分也会用內細外粗的双直线表示,并且在细线旁加上垂直的兩個點。 大部分的作品都會使用小節線以清楚地標示節奏。但例如中國音樂在內的許多民族音樂並不使用類似小節線的符號。另外,法國作曲家薩提的許多作品都不使用小節線。.

新!!: 埃里克·薩蒂和小节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埃里克·薩蒂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下诺曼底

下诺曼底(Basse-Normandie)是法国西北部一個大區的名稱,北鄰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下轄卡爾瓦多斯省(14)、芒什省(50)、奧恩省(61)。.

新!!: 埃里克·薩蒂和下诺曼底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畢卡比亞

弗朗西斯·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又譯:法蘭西斯.畢卡比亞)於1879年1月22日出生於法國巴黎,其父為一成功的古巴商人。一開始畢卡比亞崇尚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後轉而立體主義(Cubism)。約於1909年加入立體主義團體「巴托.拉瓦」集團。1913年,他放棄了立體主義的觀點。1915年後,轉而投向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運動。.

新!!: 埃里克·薩蒂和弗朗西斯·畢卡比亞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普朗克

法蘭西斯·尚·马塞尔·普朗克(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又译浦朗克。法国钢琴家、作曲家,六人团成员之一。 1899年1月7日生于巴黎,5岁跟母亲学钢琴,15岁时跟随西班牙钢琴家R·比涅斯学习。在作曲方面,他1924年为俄国佳吉列夫芭蕾舞团作舞剧《母鹿》,一举成名。不过,普朗克除了曾跟法国作曲家凯什兰学过一段时间外,并无深厚功底。但是后来作曲技术日益精湛,创作出各种体裁的大量作品,包括几部相当杰出的歌剧,成为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室內樂作品亦為人稱道,他曾為各種樂器創作奏鳴曲,唯於創作薩克斯風奏鳴曲時逝世,未能完成作品。其中較為著名者有單簧管奏鳴曲及長笛奏鳴曲。大型作品包括雙鋼琴協奏曲及《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雖不甚著名,卻是細膩之作。 1963年1月30日在巴黎逝世。.

新!!: 埃里克·薩蒂和弗朗西斯·普朗克 · 查看更多 »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新!!: 埃里克·薩蒂和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喬治·布拉克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為法國立體主義畫家與雕塑家。布拉克於1882年出生於法國阿讓特伊,1963年卒於法國巴黎。他與巴伯羅·畢卡索在20世紀初所創立的立體主義運動,深深影響了後來美術史的發展,「立體主義」一名也由其作品而來。 乔治的童年在法国北部度过,他的父亲是一个油漆工人,受他的父亲的影响,乔治从小就对涂画有所兴趣,他于1907年与毕加索相遇,然后他们一起在法国南部作画。因天性安靜,他的名聲很大程度上被畢加索所掩蓋了。.

新!!: 埃里克·薩蒂和喬治·布拉克 · 查看更多 »

六人团

六人团(Les Six)指二十世纪的前期六位法国作曲家,该称呼最初由法国音乐评论家科莱提出,引申于俄罗斯五人团(或译为强力集团)。 这六位作曲家是:.

新!!: 埃里克·薩蒂和六人团 · 查看更多 »

Bonjour Biqui, Bonjour!

Bonjour Biqui, Bonjour! 是法國作曲家艾瑞克·薩提在1893年為鋼琴與人聲所作的一首小品。這首曲子僅僅只有4小節 - 而即使這首曲子的速度很慢,演奏起來的長度也在半分鐘內。這首曲子是薩提的所有作品中最短的一首。這首曲子獻給當時薩提正熱戀著的畫家蘇珊·瓦拉東(Suzanne Valadon)。 這首曲子在1893年4月2日完成,被薩提當成是復活節周日的禮物之一送給瓦拉東。而曲名中的Biqui,便是薩提對她的暱稱。.

新!!: 埃里克·薩蒂和Bonjour Biqui, Bonjour!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新!!: 埃里克·薩蒂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約翰·凱吉

約翰·米尔顿·凱吉(John Milton Cage Jr.,),美國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勋伯格的学生。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952年作曲的《4'33"》,全曲三個樂章,卻沒有任何一個音符。他是機率音樂(aleatory music,或「機會音樂」(chance music))、(extended technique,樂器的非標準使用)、電子音樂的先驅。雖然他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但仍普遍被認為是他的年代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同时是一位蘑菇专家。.

新!!: 埃里克·薩蒂和約翰·凱吉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拉威爾

約瑟夫-莫里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1937年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樂壇中与克勞德·德彪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他的音樂以纖細、豐富的情感和尖銳著稱,同時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樂曲、室內樂以及管絃樂在音樂史上不容忽視。鋼琴曲諸如《Miroirs》和《夜之魔》是經典的作品;管絃樂例如《達夫尼與克羅伊》,還有替穆索斯基編曲的《展覽會之畫》出色的展示了他以音樂表現光影色彩的技巧。對於大眾而言,最熟悉的應是他的《波麗露》,但他本人不十分看重此作品,並一度把它描述為“沒有音樂的管絃樂曲”。 根據SACEM的統計,拉威爾比其他法國作曲家擁有許多忠實的支持者,使他成為至今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

新!!: 埃里克·薩蒂和莫里斯·拉威爾 · 查看更多 »

馬塞爾·杜尚

亨利-羅伯特-馬塞爾·杜尚(Henri-Robert-Marcel Duchamp ,--,)美籍法裔画家、雕塑家、国际象棋玩家与作家,二十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驱,被譽為「現代藝術的守護神」。其作品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西方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於15歲開始繪畫,受立體主義、觀念藝術、達達主義影響。作品多顯示反戰、反傳統、反美學。.

新!!: 埃里克·薩蒂和馬塞爾·杜尚 · 查看更多 »

馬拉美

斯特凡·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原名艾提安·馬拉美(Étienne Mallarmé),19世紀法國詩人,文學評論家。與阿蒂爾·蘭波、保爾·魏爾倫同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希羅狄亞德》(1875年)、《》(1876年)、《骰子一擲》(1897年)等。.

新!!: 埃里克·薩蒂和馬拉美 · 查看更多 »

諾曼底

#重定向 诺曼底大区.

新!!: 埃里克·薩蒂和諾曼底 · 查看更多 »

路易·迪雷

路易·迪雷(Louis Durey,),法国作曲家,六人团中年龄最大的成员,后来加入共产党,创作了不少政治性明显的音乐,包括以毛泽东、胡志明等人的诗歌作品为词的声乐作品。.

新!!: 埃里克·薩蒂和路易·迪雷 · 查看更多 »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Dada或Dadaism)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涉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20世纪的一切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新!!: 埃里克·薩蒂和达达主义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鲁塞尔

阿尔伯特·夏尔·保罗·玛丽·鲁塞尔(Albert Charles Paul Marie Roussel,),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新!!: 埃里克·薩蒂和阿尔伯特·鲁塞尔 · 查看更多 »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阿希爾-克洛德·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法國作曲家。法国作曲家。他被视为第一个印象派作曲家,尽管他极力反对这个形容词。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德布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和《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組曲《貝加馬斯克組曲》、《意象集》、《版畫集》等;而他的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林逸聰,388頁。 德布西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家庭内部并没有多少文化兴趣,但是他在10岁的时候就有足够的音乐天赋,可以进入法国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他最初是学钢琴的。但是,尽管音乐学院的保守派教授不赞成,他还是发明了他的创新写作风格。并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发展成熟,在他1902年获得国际声誉之前,他已经快四十岁了,他完成了他唯一一部歌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森德。 德布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熏陶。他在馬斯奈等前輩作曲家開創的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其音樂對自他已降的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Lesure, Page 783。德布西被總括為印象派音樂的代表,雖然他本人並不同意,甚至設法遠離這一稱謂。一些作家如羅伯·施密茲(E.

新!!: 埃里克·薩蒂和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 查看更多 »

阿科伊

阿科伊(Arcueil)是法国法兰西岛大区马恩河谷省的一个市镇,属于亚伊莱罗斯区。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埃里克·薩蒂和阿科伊 · 查看更多 »

蒙馬特

蒙馬特(Montmartre)是位於法國巴黎市十八區的一座130公尺高的山丘,在塞納河的右岸。蒙馬特高地著名的旅遊景點有白色圓頂的聖心堂、聖彼埃爾教堂(L'église Saint-Pierre)、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皮加勒廣場(Place Pigalle)、紅磨坊(Moulin Rouge)、狡兔酒吧(Le lapin agile)、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和愛牆等。 許多藝術家都曾經在蒙馬特進行創作活動,包括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義大利畫家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克勞德·莫內、巴勃羅·畢卡索與文森·梵谷等人。蒙馬特也出現許多電影場景中,譬如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Amelia」,「特務殺很大 Three days to kill」等等近期的電影,很多影迷慕名而來流連電影中出現場景的咖啡廳以及街道。 人們搭乘地鐵巴黎地鐵2號線在安特衛普站與畢嘉樂站,或者搭乘巴黎地鐵12號線在阿貝斯站、拉馬克-戈蘭古站與于勒·若夫蘭站出地鐵站,即可抵達蒙馬特。從地鐵2號線畢嘉樂站出來,就可以看紅磨坊(Moulin Rouge)。.

新!!: 埃里克·薩蒂和蒙馬特 · 查看更多 »

肺氣腫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一种肺部病理状态,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造成持久性扩张,导致肺部纤维组织弹性减弱,肺泡间隔破坏,容积增大,以致影响正常呼吸的现象。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矽肺和肺结核可引起本病;常见症状有咳嗽、多痰、气急、紫绀等,病情长期发展可导致肺原性心脏病。 Category:呼吸系统疾病.

新!!: 埃里克·薩蒂和肺氣腫 · 查看更多 »

樊尚·丹第

保罗·马里·泰奥多尔·樊尚·丹第(Paul Marie Théodore Vincent d'Indy,),法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新!!: 埃里克·薩蒂和樊尚·丹第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埃里克·薩蒂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曼·雷

曼·雷(原名伊曼纽尔·拉德尼茨基,生于1890年8月27日,卒于1976年11月18日)是一位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在法国巴黎度过了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他为达达主义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并没有正式地参与这两次运动。他的作品多见于各种类型的媒体中,但他自认为是一位画家。曼雷因他的先锋派摄影而为人所知,他同时也是一位有声望的时装摄影师和肖像摄影师。曼雷也因他对物影照片—他自己口中的光影图片—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而著名。 曼雷的大部分作品—除了他的时装照片和肖像照片—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并不被人赏识,特别是在他的家乡美国,不过在他去世後他的名声在逐渐增长。.

新!!: 埃里克·薩蒂和曼·雷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Erik Satie埃里克·萨蒂萨蒂,E.艾瑞克·萨第艾瑞克·薩提艾瑞克·薩第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