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民黨政府

指数 國民黨政府

國民黨政府可以指:.

12 关系: 嚴家淦政府中國國民黨中国大陆中華民國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行憲馬英九政府蔣中正政府蔣經國政府李登輝政府民進黨政府

嚴家淦政府

嚴家淦政府是指在嚴家淦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 由於在此時期內的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掌權者被認為是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及行政院院長的蔣經國,因此被認為是蔣經國政府時期的一部分。也是迄今執政時間最短的政府,前後僅三年餘。.

新!!: 國民黨政府和嚴家淦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國民黨政府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國民黨政府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國民黨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國民黨政府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國民黨政府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行憲

行宪是「施行宪政」的简称。该词在汉语中使用往往指的是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颁布后,在中国开始的一系列施行民主宪政的措施和行动。这个过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孙中山所著之《建国大纲》。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沿着“军政→训政→宪政”道路实现三民主义。而施行宪政是中国民主化最后一步,也是中国国民党的奋斗目标和对国民的承诺。行宪开始之后,国民政府过渡为中华民国政府,国民革命军成为中华民国国军。 《中華民國憲法》生效於1947年12月25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行宪纪念日。.

新!!: 國民黨政府和行憲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政府

英九政府,通稱馬政府,是指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馬英九自2008年5月20日起就任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其任期在2012年5月20日結束。在2012年1月14日的第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689萬票連任成功,於同年5月20日就任第13任總統,兩次任期於2016年5月20日結束,共歷時8年。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的任命權之外,並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馬英九政府首任內閣為劉兆玄內閣,第二任內閣為吳敦義內閣,第三任內閣為陳冲內閣,第四任內閣為江宜樺內閣,第五任內閣為毛治國內閣。第六任內閣為張善政內閣。內閣主要成員之中,除少數官員外,均為中國國民黨從政黨員。.

新!!: 國民黨政府和馬英九政府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政府

蔣中正政府是指在蔣中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和中國國民黨總裁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承繼於之前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國民政府,在此時期內的政府各部門首長大多為中國國民黨黨員。由蔣中正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共歷任九任八位。其中中華民國副總統陳誠分別於1950年及1958年兩度兼任行政院院長。 值得留意的是,蔣中正政府是中華民國行憲後迄今唯一能實際同時統治台海兩岸的政權。.

新!!: 國民黨政府和蔣中正政府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政府

蔣經國政府是指在蔣經國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及中華民國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 蔣經國主政期間,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部門首長全部為中國國民黨黨員;此時期的政府仍屬於一黨專政政府,臺灣省戒嚴令依然存在,直至1987年7月15日才解嚴。 1978年蔣經國正式就任總統後,提名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共歷任兩任兩位。其中,俞國華在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後仍繼續擔任行政院院長一年半,直至1989年6月才下台。.

新!!: 國民黨政府和蔣經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政府

李登輝政府是指李登輝在擔任中華民國第7(繼任)、8-9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般民眾及台灣媒體稱為李政府。執政時間為1988年1月13日-2000年5月20日。五院院長及內閣成員之中,除少數無黨籍者外,絕大部分成員皆為中國國民黨黨員。 該時期內發生兩岸恢復交流、二月政爭、鄭南榕自焚身亡、野百合學運、結束動員戡亂、國會全面改選、兩次辜汪會談、總統直選等攸關國家前途的重大事件,李登輝與連戰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由公民直選之總統、副總統,徹底實現國家的民主化;之後接續執政的陳水扁政府,則實現台灣與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的政黨輪替。 在李登輝政府就任的行政院院長,包含前任蔣經國政府末期的俞國華及李煥、郝柏村、連戰、蕭萬長等共歷任五任五位。其中,連戰的第二任行政院長任期為副總統兼任。俞國華在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後仍繼續擔任行政院院長一年半,直至1989年6月才下台。.

新!!: 國民黨政府和李登輝政府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政府

民進黨政府是對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之通稱,包括:.

新!!: 國民黨政府和民進黨政府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國國民黨政府国民党政府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