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国立北平研究院

指数 国立北平研究院

国立北平研究院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于1929年在北平成立。1949年为中国科学院接管。.

91 关系: 叶企孙吴学周吴宪吴有训孙云铸尹赞勋崔敬伯严济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张印堂张克忠张星烺張元濟何基鸿徐旭生侯德榜俞大绂北平市國立北平大學國民政府刘大悲刘仙洲刘慎谔周发岐周太玄冯泽芳王寵惠秉志童第周竺可桢罗喜闻翁文灝熊庆来莊長恭顧孟餘顾颉刚顾毓珍行政院袁复礼裴文中饒毓泰马士修魏寿昆魏建功谢寿康费孝通...黄子卿黄国璋胡先骕胡经甫胡適赵进义赵承嘏董作賓蒋梦麟陳克恢陳楨陶孟和陈垣陈寅恪陈序经陈省身陆志韦李士林李宗恩李书华李书田李俨李四光李石曾李珩杨石先杨端六江泽涵汤佩松汤用彤汤飞凡沈尹默朱光潜朱物华朱恒璧朱洗戚寿南戴芳澜戴松恩昆明市曾昭抡 扩展索引 (41 更多) »

叶企孙

葉企蓀(),也作叶企孫,名鸿眷,以字行,男,汉族,江蘇省上海縣人,中国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叶企孙 · 查看更多 »

吴学周

吴学周(),譜名同棠,字萼暉,號化予,江西省萍乡縣人,物理化学家,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吴学周 · 查看更多 »

吴宪

吴宪(),字陶民,福建省侯官縣人,中国生物化学、营养学等领域研究的先驱,中央研究院院士。1931年于《中国生理学杂志》上最早提出了构形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的机理。在临床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领域的研究居当时国际前沿地位,并为中国近代生物化学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拓和奠基的工作。.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吴宪 · 查看更多 »

吴有训

吴有训(),字正之,江西省高安市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吴有训 · 查看更多 »

孙云铸

孙云铸(),字铁仙,江苏高邮人,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领域的主要奠基人。.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孙云铸 · 查看更多 »

尹赞勋

尹赞勋()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是中国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和地层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尹赞勋 · 查看更多 »

崔敬伯

崔敬伯(),原名翊昆,又名静泊,直隶宁河人,中国近代财政学家。 崔敬伯早年曾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附中、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商科。1921年毕业并要留校任教。1926年在于方舟介绍下加入中国国民党。之后还曾担任过齐燮元的家庭教师。后前往日本东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1932年返回中国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平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学院等校。他还曾出任财政部所得税筹备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北平研究院研究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重庆,任教于重庆大学。后担任财政部川康直接税局局长、直接税署副署长。1948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但六个月后便辞职,前往湖南大学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崔敬伯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后出任财政部税务总局副局长。1955年兼任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教授。1988年在北京逝世。.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崔敬伯 · 查看更多 »

严济慈

严济慈()(亦有紀錄描述出生日為1900年12月4日),乳名朱銀,譜名澤榮,學名寓慈、濟慈,字華庭、慕光,號子祥、--佛、岸佛。浙江省东阳縣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严济慈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為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在技術科學部的基礎上及國家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并称“两院”。.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张印堂

张印堂(),字荫棠,山东泰安人,中国近代地理学家、人口学家。 张印堂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1930年获地理学硕士学位。1933年返回中国。1934年他在《地理学报》创刊号发表《中国人口问题之严重》,是有文字可考的认为中国需要计划生育的第一篇论文。他曾先后担任中央大学讲师、燕京大学地理专业讲师、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后出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地质地理气象系地理组组长。抗战结束后返回北平,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后一直寓居美国,直至1991年逝世。.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张印堂 · 查看更多 »

张克忠

张克忠(),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张克忠 · 查看更多 »

张星烺

张星烺(),字亮尘,江苏泗阳人,历史学家,对中西交通史有深入研究,著有《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他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之子、经学家王舟瑶之婿。.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张星烺 · 查看更多 »

張元濟

張元濟(),中国出版家,字筱斋,號菊生,浙江嘉兴海鹽人,為宋朝張九成的裔孫。.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張元濟 · 查看更多 »

何基鸿

何基鸿(),字海秋,直隶藁城人,近代法学家。国军将领何基沣之兄。 何基鸿早年赴日本留学,191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后又前往德国留学。返回中国后,他先后担任北洋政府大理院书记官、推事,司法部参事,国民政府考试院编撰等职。他还曾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出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第三院(社会科学学院)主任及法律系、政治系主任。1929年起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曾政治系讲师、法律学系教授。1935年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6年任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名誉教授。1937年任国民政府考选委员会委员。1939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5年任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翌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被聘为国立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社会科学组会员。.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何基鸿 · 查看更多 »

徐旭生

徐旭生(),名炳昶,以字行,笔名虚生,河南唐河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徐旭生早年曾就读于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1911年毕业于京师译学馆。后考取公费留学生,1913年前往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哲学。1919年回到中国,任教于开封第一师范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1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西洋哲学史。1926年出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27年作为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团长,与瑞方团长斯文赫定率团前往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1929年起先后担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院长、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1933年他前往西安,组织成立陕西考古会,主持发掘了宝鸡斗鸡台。1937年出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所长。1940年起任第二至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7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旭生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6年1月逝世。.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徐旭生 · 查看更多 »

侯德榜

侯德榜(),又名侯启荣,字致本,化工专家,福建省侯官縣風尾坡村人。“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发明者,著有《制碱》。与永利碱业创始人范旭东同为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侯德榜 · 查看更多 »

俞大绂

俞大紱(Ta-Fuh Yu,),字叔佳,生於南京,浙江紹興人。中國知名植物病理学與微生物学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俞大绂 · 查看更多 »

北平市

北平市,簡稱「平」,舊稱北京,為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並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以前為首都。當時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综合水平远超南京。.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北平市 · 查看更多 »

國立北平大學

國立北平大學,是民国时期將數所北平(今北京市)附近的高等學校合併而成的大學,並非北京大學。 1927年,北洋政府因為連年軍閥混戰,國庫空虛,且因為各大學科系重復設置,資源重復浪費,下令將北京九所國立大學合併為京師大學校。 1928年國民黨北伐完畢之後,國民黨計畫採取法國拿破崙時代之大學院制(拿破崙時代全法國只有一所帝國大學,該帝國大學除負責大學教育外,還身兼教育部功能,管理各級學校),將全國分為數個大學區,各設一所大學,先在北平,江蘇,浙江,廣州試辦,在北平,除先前九所國立大學外,天津的北洋大學,河北保定的河北大學亦在合併之列,預定組成國立中華大學,旋因北京大學抗議,改為組成國立北平大學,預定組織方式為.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國立北平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刘大悲

刘大悲(),又名文厚,四川古宋人,森林学家。 刘大悲早年曾在成都陆军小学就读,1913年随第四期留法儉學会自北京經西伯利亞前往法国留学,1914年先后就读蒙達理中學、聖梅克桑中學,1915年轉學翁特农校。1916年巴黎華法教育会成立,任法文補習班翻譯。1919年奉華法教育会創學生事務部,統办一切儉學與勤工儉學会事宜,是年五月第一批勤工學生九十余人由滬經英倫抵法。1921年任里昂中法大學秘书,是年政府停送勤工生。1922年就读里昂大學。1923年获里昂大学理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巴黎大学理科博士学位。留法期間获授大學官奖章與騎士勛章。 1933年返回中国,出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技正,主持起草了《中华民国森林法》,1934年完成。1935年赴泰國及越南考察農業及森林。1936年赴广州,任实业部商品检验局局长。1937年回渝调任复旦大学教授。1938年出任贵州省农业改进所森林系主任。1939年成立西南垦殖公司任董事长兼總经理,為黔省開荒四千五百餘畝、植各類樹木達百餘萬株。並於1941年與農林部貴州乾溪模範農村合作擴大造林,推廣及附近農村。1946年,任农业部湖北金水农场(四十餘萬畝)场长。1947年調職河北垦业农场(百萬餘畝)场长,墾荒洗鹹,改良稻穗。 1949年前往台湾,任職士林园艺试验所技正,1953年任職罗东山林管理所所长,五年間造林兩千八百餘公頃、新植樟樹七百五十萬株。同时于1953年在台北成立中法比瑞同學会。1958奉調花连山林管理所所长。1961年轉任台北农业改良场场长。1963年公职退休后至政治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担任兼任教授,授法囯文學欣赏。1974年自教育界退休。1977年移民至新西兰。1983年8月基於落葉歸根之傳統覌念,取道香港回到成都,后担任成都市政府参事室参事。次年4月逝世。目前安葬老家四川古宋。一生慈悲為怀,清廉守法。.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刘大悲 · 查看更多 »

刘仙洲

劉仙洲, 原名鶴,又名振華,字付竹,河北完縣唐興店村人。 他是中國近代著名工程教育家、機械工程學家。周川,黄旭,《百年之功: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1994,福建教育出版社,ISBN 7533414101.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刘仙洲 · 查看更多 »

刘慎谔

刘慎谔(),字士林,山东牟平人,著名植物学家、林学家,是中国植物学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刘慎谔早年就读于济南第一中学,后考入保定留法高等工艺学校预备班。1920年他前往法国留学,先后就读于郎西大学农学院、孟伯里埃农业专科学校、克来孟大学理学院、里昂大学理学院、巴黎大学理学院等校,1929年获博士学位。此后他回到中国,出任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所长。1931年他作为中法西北学术考察团的一员前往迪化考察植物与森林。后又在西域进行了近两年的科考与标本采集工作,写出了《中国西北地区植物地理概论》与《中国南部及西南部植物地理概要》。1936年他带领植物学研究所迁往武功,与国立西北农学院联合成立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1941年他又随北平研究院迁往昆明。抗战结束后回到北平,继续从事植物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慎谔于1950年出任东北农学院植物调查所所长。1954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植物研究室主任。此后他还曾前往苏联、朝鲜等地进行考察。1963年他编写了《动态地植物学》、《历史植物地理学》,并提出了地带性顶极与非地带性顶级的观点。此外,他还主编了《中国北部植物图志》、《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东北植物检索表》、《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东北药用植物志》等著作。 刘慎谔还担任过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副市长,辽宁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辽宁省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森林组副组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75年在沈阳逝世,享年78岁。.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刘慎谔 · 查看更多 »

周发岐

周发岐(),河北蠡县人,有机化学家,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与炸药化学方面的研究。 周发岐早年赴法国留学,就读于里昂大学化学系,1928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返回中国,担任中法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期间随中法大学迁往昆明,并曾任理学院院长、教务长。1944年在昆明担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随研究院迁回北平,出任化学研究所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发岐出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所长。1950年起任教于北京工业学院,历任教务处处长、科研部主任、副院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还曾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火炸药学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86年退休,1990年逝世。.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周发岐 · 查看更多 »

周太玄

周太玄(),原名周焯、号朗宣,后改名周无、号太玄,祖籍河南祥符,出生于四川新都,中国近代知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人、编辑。.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周太玄 · 查看更多 »

冯泽芳

冯泽芳(),字馥堂,浙江义乌人,著名棉花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棉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 冯泽芳于1925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农科。1930年他前往美国留学,1933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返回中国,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任技术专员。1934年出任中央棉产改进所副所长兼植棉系主任,并在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系兼任教授。1938年中央棉产改进所并入中央农业实验所后,冯泽芳出任技正兼棉作系主任,后又兼任云南工作站主任。1942年任中大教授兼农学院院长。1947年任农林部棉产改进处副处长。1949年回到中大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先后任教于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出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首任所长。1959年在安阳逝世。.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冯泽芳 · 查看更多 »

王寵惠

王寵惠(),字亮疇,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历任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职务。.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王寵惠 · 查看更多 »

秉志

秉志(),动物学家。原名翟秉志,字農山,别号际潜。满族,翟佳氏。祖籍吉林,河南開封府駐防正藍旗滿洲旗籍舉人。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参与发起组织中国第一个民间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刊行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杂志。 秉志,字農山,行三,年二十歲,河南開封府駐防旗籍,癸卯科舉人,預備科,習英文,前在本省高等學堂肄業,曾祖 集成,祖 萬順,父 海林。.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秉志 · 查看更多 »

童第周

童第周(),字蔚蓀,浙江省鄞縣人,著名胚胎學家,因在克隆技術上的貢獻而聞名。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后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童第周出生于大清浙江鄞縣(今属宁波鄞州)一个农民家庭。17岁时以插班生考试录取者中最后一名身份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就读,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于1924年获心理学学位。1927年入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担任蔡翘教授的助教。之后又于1930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1934年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 1930—1934年,童第周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布拉舍(A. Brachet)实验室开始了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他在棕蛙(Rana fusca)卵子受精面与对称面的关系的研究中,证明了对称面不完全决定于受精面,而决定于卵子内部的两侧对称结构状态。同期,还完成了海鞘早期发育的研究。 1963年,他將雄性鯉魚的DNA放入雌性鯉魚的卵子內,成為首位成功將鯉魚克隆的科學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童第周 · 查看更多 »

竺可桢

可桢(Chu Kochen)(),字藕舫,又名紹榮、烈祖、兆熊,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竺可桢 · 查看更多 »

罗喜闻

罗喜闻(),名承鼎、以字行,湖南华容人。 罗喜闻早年毕业于湖南西路师范学堂,1920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返回中国,任华容县劝学所所长。1927年赴上海国立劳动大学任教。1929年任浙江省政府设计委员会经济调查统计所所长。1933年赴南京建设委员会任职。抗日战争期间,于1939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1942年赴昆明,任中法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1945年辞职返乡。次年出任南县私立湖西中学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重工业部教育顾问,并兼任重工业部子弟学校——温泉中学校长。后又任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校长。1954年起被聘为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1972年逝世。.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罗喜闻 · 查看更多 »

翁文灝

翁文灝(),譜名存璋,字詠霓,又字永年,號君達,又號愨士。浙江省鄞縣石塘(今寧波市海曙區高橋鎮石塘村)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著名學者,輔仁大學教授,是中國最早期的地質學家之一。對中國地質學教育、礦產開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傑出貢獻。翁文灝曾以名學者之身份在國民政府內任事,在抗戰期間主管礦務資源與及生產。1948年更擔任行憲後首任行政院長。不過在任期間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混亂和惡性通脹,聲名大壞而下台。1948年12月被中共列为第12号战犯。1951年從歐洲回到中國大陸,後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71年病逝北京。.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翁文灝 · 查看更多 »

熊庆来

庆来(),字迪之,中国云南弥勒人。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并被誉为“中国数学界的伯乐”。.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熊庆来 · 查看更多 »

莊長恭

莊長恭(),字丕可。中國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中國現代有機化學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曾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首任所长。201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建立庄长恭研究所,以庄长恭先生命名以表纪念,研究内容侧重于有机化学。.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莊長恭 · 查看更多 »

顧孟餘

顧孟--(),原名兆麟,字夢漁,後改字孟余,以此字行,筆名公孫愈之。原籍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生於直隸省宛平縣。中華民國政治家、教育家,中国国民党左派要人,陳公博领导的改組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曾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交通部部長等職。.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顧孟餘 · 查看更多 »

顾颉刚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顾颉刚 · 查看更多 »

顾毓珍

顾毓珍(),字一真,英文名 Eugene Chen Koo,江苏无锡人,中国化工学家,教育家。在美国留学期间,曾是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留学生同学会会长、中国工程师学会美洲分会会长、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创始人之一。1933年回中国后,曾先后担任南京工业试验所任室主任、所长,兼任麻省理工学院南京校友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教授。因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说成是“特务”,受到刑讯逼供。被“专案组”连续毒打三天之后,于1968年7月27日,在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不幸去世。.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顾毓珍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袁复礼

袁复礼()字希渊,是中国一位地质学家。原籍直隶省安肃县孤庄营村(今属河北徐水)。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曾中过秀才。祖母彭氏出身于苏州名门世家,读过私塾,为供几个孙子上学,她先后到天津师范学校和奉天师范学校教书。袁复礼1908年到1912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祖母的教养和期望对他影响很大。1913年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今清华大学),1915年被保送赴美国留学。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担任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1927年到1932年,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1932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1938年出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1946年随清华迁回北京,出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和系主任。1952年起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1987年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 袁复礼是中国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创始人。1922年参与创建了中国地质学会。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 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大批爬行动物化石,获瑞典皇家科学院“北极星奖章”。他还是中国考古事业的先驱之一,与安特生一起开展了“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袁复礼从事地质教育6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74名学部委员中,有29位出自他的门下。 他与其弟弟前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敦礼,被中国文化教育界尊称为“袁氏三礼”。.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袁复礼 · 查看更多 »

裴文中

裴文中(),是中國現代考古學家、古生物學家。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古人类学创始人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裴文中 · 查看更多 »

饒毓泰

饒毓泰(),名儉如,字樹人,江西臨川鐘嶺人。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南開大學物理系的創始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饒毓泰 · 查看更多 »

马士修

士修(),直隶高阳人,光学专家,是中国军用光学专业的奠基人、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业的开创者。 马士修早年就读于保定中学,后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7年考入刚城大学(Université de Caen)电机学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并成为法国物理学会终身会员。1934年前往巴黎庞加莱学院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1935年回国,任中法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法大学迁往昆明,马士修则留在北平护理校产。抗战结束、中法大学复校后,继续出任物理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工业学院。1953年他指导创办了中国首个军用光学仪器专业。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创办北京工业学院光学仪器系并出任系主任。同时他还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夜视技术专业。1984年去世,享年81岁。.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马士修 · 查看更多 »

魏寿昆

魏寿昆()男,汉族,天津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 他是冶金科学界泰斗级学者,在科大师生中间享有极高的赞誉。2006年9月6日,社会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其百岁华诞举办了热烈的庆祝宴会,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出资设立“魏寿昆科技教育奖”,北京科技大学团委组织在校学生编写先生个人文集《师者如兰》。.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魏寿昆 · 查看更多 »

魏建功

魏建功(),字益三,號天行,江苏南通海安(原如皋)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學部學部委员(院士),政治面貌是九三學社(民主黨派人士)。.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魏建功 · 查看更多 »

谢寿康

谢寿康(),谱名亦銮、字次彭、号七百,江西省赣县人,中華民國外交官、戏剧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谢寿康 · 查看更多 »

费孝通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费孝通 · 查看更多 »

黄子卿

子卿,(),家名荫荣,字碧帆,广东省梅县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黄子卿 · 查看更多 »

黄国璋

国璋(),字海平,湖南湘乡人,地理学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黄国璋 · 查看更多 »

胡先骕

胡先骕,字步曾,號懺庵,江西省新建县人,植物学家、教育家、文化学者。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与钱崇澍等同为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生物学的开创人之一。 1920年代初,与梅光迪、吴宓、柳詒徵等发起成立綜合性人文学術刊物《学衡》,致力于维护中国文化,发展国学。对新青年派打倒中国文化、推崇西方文化的观点不以为然。 1950年代初,对于当时苏联流行的李森科获得性遗传理论,胡先骕在《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中公开表示批评。与谈家桢等主张发展基于基因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胡先骕 · 查看更多 »

胡经甫

胡经甫(),原名宗权、笔名胡烈,祖籍广东三水,出生于上海,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他编著的《中国昆虫名录》是中国昆虫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胡经甫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赵进义

赵进义(),字希三,河北束鹿范家庄村人,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赵进义 · 查看更多 »

赵承嘏

赵承嘏(),字石民,江苏江阴人,著名植物化学家,中草药化学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承嘏于1912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瑞士日内瓦大学博士学位。 Z赵 Z赵.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赵承嘏 · 查看更多 »

董作賓

董作賓(),原名作仁(入學後名),字彥堂,號平廬。河南南陽人。知名文史學者,在考古學、殷商史、文字學、書法及篆刻藝術等方面頗有貢獻。曾任福建私立協和大學、國立中州大學教授,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和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1951年1至1955年8月,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董作賓 · 查看更多 »

蒋梦麟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是一位生於浙江余姚的教育家、作家及官員,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1919年至1927年)及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27年至1930年)。.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蒋梦麟 · 查看更多 »

陳克恢

陳克恢(Ko-Kuei Chen,),字子振,美籍華裔藥理學家,江蘇省青浦縣人(今上海市青浦區)。幼年喪父,曾從舅父周壽南(中醫)學習四書五經。.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陳克恢 · 查看更多 »

陳楨

陳楨(),字席山,中年後改字協三,動物遺傳學家,出生於江蘇邗江,改籍江西鉛山,1918年畢業於金陵大學,獲得農學士學位,隨後留校擔任育種學助教,1919年考取清華學校公費赴美留學,先在康乃爾大學農學系進修,1920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系學習,1921年獲得碩士學位後,跟隨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作研究。1922年回國擔任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1926年起擔任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27年任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1928年任中央大學教授。1929年至1937年擔任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8年至1946年擔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起復任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其間曾於1947年兼任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中國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續任於清華大學生物系。1952年清華大學生物系併入北京大學,他擔任合併後的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並兼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1953年起擔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主任,1957年動物研究室改制為動物研究所,由他擔任所長。同年11月病逝於北京。 他長期投入於金魚遺傳與變異、動物行為學、生物學史等研究工作,是中國較早的現代生物學者及教育家,也是中國動物遺傳學的創始人。194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陳楨 · 查看更多 »

陶孟和

陶孟和(),原名履恭,字孟和,以字行,天津人,祖籍浙江紹興,社會學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陶孟和 · 查看更多 »

陈垣

垣(),字援庵,广东新会棠下石头人。中国宗教史研究巨匠,歷任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首任社長。與錢穆、呂思勉、陳寅恪並稱為嚴耕望所評選的「現代四大史學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陈垣 · 查看更多 »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陈寅恪 · 查看更多 »

陈序经

序经(),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在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研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陈序经 · 查看更多 »

陈省身

省身(国语罗马字:Shiing-shen Chern,),號辛生,中國旅美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陈省身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学数学教授。 陈省身于1982在伯克利主持创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的首任所长;该研究所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之一。为了纪念陈省身,国际数学联盟于2010年成立了“陈省身奖”,以表彰在数学界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个人、是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陈省身 · 查看更多 »

陆志韦

陆志韦(),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音韵学家。浙江吴兴人。他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陆志韦 · 查看更多 »

李士林

李士林,字英選,直隸晉州人。清朝將領。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武舉人。嘉慶元年(1796年)成武進士,選三等侍衛。差滿,出授陝西漢中營都司,遷遊擊。天理教牛亮臣民變期間,李士林督兵圍剿,嚴厲搜捕。道光初年,奉檄調往西寧,征黑番,以軍功晋升參將。歷官靖遠、莊浪、洮泯、漳關副將,擢升西安延綏鎮總兵。卒於官。.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李士林 · 查看更多 »

李宗恩

李宗恩(),字伯纶,江蘇省武進縣人,熱帶病學醫學家及醫學教育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李宗恩 · 查看更多 »

李书华

李書華(),字潤章。直隸省昌黎縣新房子村人,中华民国生物物理學家,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劉国銘主編(2005)、835頁。徐主編(2007)、516頁。.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李书华 · 查看更多 »

李书田

李书田(),字耕砚,直隶昌黎人,水利学家,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李书田 · 查看更多 »

李俨

李俨,可以指:.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李俨 · 查看更多 »

李四光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省黄冈縣人,蒙古族。祖父厍里是蒙古族人,通汉文,以在乡间设私塾为生,与汉族妇女结婚,后代取李姓。。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大清工科進士,中華民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是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创立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之前的大地构造理论之一。然而其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压制,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利用权力对其地质力学理论和第四纪冰川理论进行的推广和对其他观点的压制,也被认为是政治对科学发展和传播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例子。.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李四光 · 查看更多 »

李石曾

李石曾(),又名李煜瀛,笔名石僧、真民,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國社會教育家,故宮博物院創建人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李石曾 · 查看更多 »

李珩

李珩(),字晓舫,四川成都人,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李珩早年就读于成都华阳中学,1917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数学系。192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任教于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返国,任教于山东大学,并任青岛观象台研究员。1937年起担任华华西协合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教务长,四川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并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任研究员。1948年至1949年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访问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珩出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曾任上海佘山观象台与徐家汇观象台负责人。1962年出任上海天文台首任台长。1982年起任名誉台长。 此外,李珩还担任过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天文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 1989年8月1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李珩 · 查看更多 »

杨石先

杨石先(),原名绍曾,又名允柱。原籍安徽怀宁,生于浙江杭州,蒙古族,男。他是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在应用化学研究和南开大学的建设方面卓有成就,是南开大学的第三任校长和南开大学化学学科的奠基人。.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杨石先 · 查看更多 »

杨端六

杨端六(),原名勉,后改名超,祖籍江苏苏州,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杨端六 · 查看更多 »

江泽涵

江泽涵(),安徽旌德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拓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江泽涵 · 查看更多 »

汤佩松

汤佩松(Pei-Sung Tang,),湖北省蘄水縣人。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48年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曾任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植物学会第一任理事长。 父亲为民国议长汤化龙,1918年在加拿大被王昌刺杀。 1917年-1925年就读于清华学校,体育和学业都非常出色。1925年就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27年以全校第一名成绩毕业。1930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1930-1933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1933年回国,任武汉大学教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普通生理实验室。 抗日期间在西南联合大学1945至1950年任清華大學農學院教授、院長。從事农业研究所工作,创办植物生理研究室。这个研究机构所在的大普集聚集了许多有才华的青年科学家,成就斐然,成为与费孝通领导的魁阁齐名的中国学术史传奇之地。1950至1952年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副校長。1952至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兼復旦大學教授。 文革期間飽受折磨,先是被強迫交代回國動機,後被懷疑為特務遭到關押,後流放河南五七幹校。 2001年9月6日去世,終年88歲。.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汤佩松 · 查看更多 »

汤用彤

汤用彤(),字锡予,湖北省黄梅縣人,生于甘肃省渭源縣。 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汤用彤 · 查看更多 »

汤飞凡

汤飞凡(),幼名瑞昭,湖南醴陵人,微生物学家,砂眼衣原体首次分离者。 汤飞凡早年曾就读于甲种工业学校、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1925年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师从著名细菌学家秦瑟(Hans Zinsser)。1929年在颜福庆邀请下回国,任國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后独立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教授、教授、細菌學系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出任中央防疫处处长,首創中國微生物學研究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防疫处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继续任所长。后又组建成立了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他兼任首任所长。1955年分离出獨立的砂眼病原體——砂眼衣原體(CT, Chlamydia trachomatis)。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拔白旗运动中,因不堪受辱而自杀身亡。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委员。.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汤飞凡 · 查看更多 »

沈尹默

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厅(今陕西省汉阴县)。中国书法家,早期尝试派诗人。.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沈尹默 · 查看更多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實,筆名孟實、孟石。安徽省桐城县人,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汉大学等教授。.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朱光潜 · 查看更多 »

朱物华

朱物华(),又名佩韦,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扬州,无线电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胞弟。.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朱物华 · 查看更多 »

朱恒璧

朱恒璧(),江苏阜宁人,医学教育家和药理学家,中国生理学会会长,上海医学院创始人之一,为中国的医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朱恒璧 · 查看更多 »

朱洗

朱洗(),原名朱永昌,字玉文,浙江临海人。中国细胞学家,中国细胞学和实验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朱洗 · 查看更多 »

戚寿南

戚寿南(),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内科医学的奠基人。浙江宁波人。.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戚寿南 · 查看更多 »

戴芳澜

戴芳澜(),字观亭,湖北省江陵县人。植物病理学家、真菌学家,中国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戴芳澜 · 查看更多 »

戴松恩

戴松恩(),江苏常熟人,作物育种与细胞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松恩于193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专业,获农学士学位。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生,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作物育种与细胞遗传学。1936年获博士学位。后返回中国,任职于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抗日战争期间前往贵阳中央农业实验所工作站工作。1942年出任湖北恩施农业改进所所长。1944年前往重庆北碚中央农业实验所,出任技正兼麦作杂粮系主任。1947年前往北平,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场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戴松恩出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起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历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副院长。 此外,他还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87年在北京逝世。.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戴松恩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曾昭抡

曾昭抡(Chao-Lun Tseng)(),字雋奇,又字振鏊,號俊奇,又號叔偉,乳名聞。湖南省湘乡縣(现湘乡市)人。中国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

新!!: 国立北平研究院和曾昭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北平研究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