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嚇阻理論

指数 嚇阻理論

嚇阻理論(deterrence;Abschreckung。或譯:威嚇理論)是犯罪學中關於(抵消)犯罪動機、在刑事政策中關於預防犯罪的一種理論觀點。治亂世用重典、向毒品宣戰、三振法案、嚇乖計畫皆屬於嚇阻理論的產物。 嚇阻理論最初是指:透過預先宣告嚴刑峻罰,就能嚇阻人類的犯罪行為;如果已經有人犯罪,透過嚴懲他們來殺雞儆猴,便能嚇阻其他人犯罪。 除了正式制度的制裁(刑罰)外,嚇阻理論亦使用非正式制度的制裁概念,當中包括輿論批評、親友的不認同等等。.

12 关系: 嚇乖計畫台灣中華民國三振出局法乱世用重典刑事政策犯罪學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心理学美國費爾巴哈死刑

嚇乖計畫

#重定向 恐嚇從善.

新!!: 嚇阻理論和嚇乖計畫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嚇阻理論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嚇阻理論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三振出局法

三振出局法(英文: Three-strikes law),又称三振法,是美国聯邦層級與州層級的法律,要求州法院对于犯第三次(含以上)重罪(英文: felony) 的累犯,採用强制性量刑準則(英文: Mandatory sentencing),大幅延长他的監禁时间:目前所有法案下限皆為25年有期徒刑,最高是無期徒刑,而且後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得假釋(大多法案規定為25年)。这样的法案在1990年代极为盛行,至2012年,全美國有27个州以及美國聯邦政府都颁布了此类的法案。 三振法案的名称来自于美國盛行運動棒球的术语,一名打擊者可以失誤兩次,每次都被判一個好球,在第三個好球時便會被判三振出局。 三振出局法明显增长了曾有过兩次以上暴力犯罪或严重犯罪紀錄的犯人的刑期,并減少了此类刑事案的被告被判無期徒刑以外刑罰的機會。.

新!!: 嚇阻理論和三振出局法 · 查看更多 »

乱世用重典

亂世用重典,或治亂世用重典,是中國歷史上關於治理犯罪的一種觀點,對應現代西方刑事政策理論中的嚇阻理論(或譯:威嚇理論:deterrence)。其背後思維是兩個相關的觀點:(1)人通常出於功利主義,理性計算行為之利弊得失,依此決定要不要犯罪;(2)人都怕痛苦、怕死,之所以會犯罪猖獗,必是因為懲罰不夠嚴厲,也就是犯罪的成本不夠高。所以在犯罪率升高、或者人民感覺治安惡化時,便容易出現“只要提高處罰,便能直接減少犯罪”的這類呼聲。 著名的、屬於「治亂世用重典」思想的刑事政策例如:三振法案(第三次犯罪是暴力罪或重罪者,處25年以上到無期徒刑,而且至少25年不得假釋)、潔西卡法案(兒童性侵初犯即重罰25年以上)。.

新!!: 嚇阻理論和乱世用重典 · 查看更多 »

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Criminal Policy,Kriminalpolitik)是刑事法學、犯罪學、犯罪社會學、犯罪心理學與政治學的匯流學門,主要探討:政府如何在不侵犯人權底線的前提下,以及公帑成本效益的考量下,運用刑事司法部門的各種政策,例如警力配置、追訴效率、起訴率、刑罰、轉向處遇、心理治療、精神治療、戒癮等等,來達成最有效率的降低犯罪率、再犯率之效果。刑事政策使用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上所稱的方案評估大致相同。 德國19/20世紀之交的刑法大師Franz von Liszt於1898年有句名言:「確切針對目標的社會政策同時也是最好、最有效的刑事政策。」(" abzielende Sozialpolitik zugleich auch die beste und wirksamste Kriminalpolitik darstellt.").

新!!: 嚇阻理論和刑事政策 · 查看更多 »

犯罪學

犯罪學(Criminology)是一門社會科學,主題是尋找犯罪行為的現象與規律,尋找犯罪發生的原因,藉此尋找方法以減輕犯罪對社會的影響(最後這項於今日已被更精緻地分科為刑事政策,而與犯罪學同屬刑事學的分支學門)。除了針對犯罪人以外,犯罪學研究也會調查社會與政府對犯罪的認定標準和反應,以及研究如何改善被害人的處境。 在研究方法上,當世的犯罪學特別著重於應用社會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及研究方法來觀察和瞭解犯罪現象、成因。此外,隨著大腦神經科學和基因的研究興盛,這兩種領域的觀點也越來越受犯罪學的歡迎。.

新!!: 嚇阻理論和犯罪學 · 查看更多 »

社会学习理论

会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心理學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本质上说是受到增強與惩罚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的发生概率。例如,小孩说真话,得到了糖果奖励,以后他傾向於更多说真话;小孩说谎话,得到了糖果,以后他傾向於更多地说谎话。 而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不仅加诸于个体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让其获得或失去某种行为,观察别的个体的社教化学习过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小孩看到幼儿园老师夸赞彬彬有礼的小朋友,并且给其糖果吃,等到他(她)见到幼儿园老师,也会彬彬有礼;而小孩其他特質如性別角色等也是從社會環境學習而來的。 社会学习理论的这个论断,从在常识看是走了一小步,从在科学上看是了一大步。通过这种理论,行为主义学派的增強理论被用来解释许多社会心理学问题。社会心理学第一次拥有了改造社会的理论。自社会心理学理论出现之后,大量的电视报道、討論会便随之出现,社会管理者开始更多地注意示范作用。榜样的教育意义被空前重视起来。.

新!!: 嚇阻理論和社会学习理论 · 查看更多 »

社会心理学

会心理学是从跟社会的关联研究人屬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学问领域。被个人内过程的研究,对人过程的研究,集体内过程的研究,集合现象的研究等分类。而心理学家则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在社会情景下,以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实证方法为手段,基于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理论的社会科学。 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创立于1908年,在那一年,美国人罗斯和英国人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题名为社会心理学的学术专著。 社会心理学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学科,因而拥有两个学科的许多基础理论。通常,学者们将基于心理学理论和实证方法的社会心理学内容叫做心理-社会心理学。把基于社会学理论和实证方法的社会心理学内容叫做社会-社会心理学。 心理-社会心理学曾经被看做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倾向,而今作为心理学的分支科学而存在。 目前来看,心理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心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社会-社会心理学。但是在少数场合,社会心理学一词则被理解为心理-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合。.

新!!: 嚇阻理論和社会心理学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嚇阻理論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費爾巴哈

費爾巴哈可能指:.

新!!: 嚇阻理論和費爾巴哈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嚇阻理論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威嚇理論阻嚇理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