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嘎顿塔钦

指数 嘎顿塔钦

嘎顿塔钦(),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东北角,是一座大经旗杆。“塔钦”意为“大经旗”。.

18 关系: 城关区 (拉萨市)十世班禅乔塔钦五世达赖哈达八廓噶厦噶丹泽旺甘丹塔钦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自治区默朗木祈愿大法会阿里藏族蒙古格桑塔钦文化大革命拉萨市

城关区 (拉萨市)

城关区()是拉萨市的主要市辖区之一,拉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25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15万。拉萨市的主要建筑,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均在城关区内。.

新!!: 嘎顿塔钦和城关区 (拉萨市) · 查看更多 »

十世班禅

#重定向 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新!!: 嘎顿塔钦和十世班禅 · 查看更多 »

乔塔钦

乔塔钦(),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是一座大经旗杆。“塔钦”意为“大经旗”。.

新!!: 嘎顿塔钦和乔塔钦 · 查看更多 »

五世达赖

#重定向 第五世达赖喇嘛.

新!!: 嘎顿塔钦和五世达赖 · 查看更多 »

哈达

哈达(;蒙古语:хадаг)是用长方形绢布制成的礼敬法器。哈达长短不一,一般为二至四尺,也有一丈多长的。大都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繁荣。也有蓝、红、绿、黄等不同种类颜色。哈达的质料也有很多种类,大多数人们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对上尊者的敬意即可。 传统上,献哈达,是藏传佛教寺庙以及蒙古族、藏族的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最初是元世祖與八思巴互相交換哈達。 在现代藏族地区礼宾交往中,哈达已经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吉祥之物了。.

新!!: 嘎顿塔钦和哈达 · 查看更多 »

八廓

八廓(),是拉萨旧城的商业中心、最繁忙的街道。八廓环形路是由八廓东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北街组成。 八廓是拉萨最古老的街道,古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率部迁徙到拉萨后,首先建造了大昭寺,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就开始围绕大昭寺转经,逐渐形成一条道路,成为拉萨三条转经道的中转经道(另两条为环绕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拉萨老城的外转经道“林廓”和大昭寺内的内转经道“囊廓”),藏族人称八廓为“圣路”,藏语“廓”的意思即为“转经道”。八廓是一条单行道,在八廓上行走,必须和转经筒的旋转方向一致,即顺时针行走。街上也有许多信徒在一步一长跪地转经。.

新!!: 嘎顿塔钦和八廓 · 查看更多 »

噶厦

#重定向 噶廈.

新!!: 嘎顿塔钦和噶厦 · 查看更多 »

噶丹泽旺

噶丹泽旺(;Galdan Chhewang;生卒年月不详)一译噶丹次旺拜桑布、噶尔丹策旺、甘丹次旺,蒙古和硕特部王族成员,达赖汗的堂弟(另一说为堂兄)、扎什伦布寺僧。.

新!!: 嘎顿塔钦和噶丹泽旺 · 查看更多 »

甘丹塔钦

丹塔钦(),又称“夏加里”,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东南角,是一座大经旗杆。林聪,一步一如来:拉萨圣境旅人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塔钦”意为“大经旗”。.

新!!: 嘎顿塔钦和甘丹塔钦 · 查看更多 »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或称人民解放军入侵西藏、中國入侵西藏、等,具体见名称章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軍事行動和谈判,在1951年將西藏納入共產黨統治的事件。共軍入藏后西藏噶厦和西藏社會架構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内保持不變,直至1959年藏區騷亂,西藏噶厦被中央人民政府解散,十四世達賴喇嘛自西藏流亡印度為止。 1949年7月,西藏噶厦為了避免捲入國共內戰,驅逐了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拉薩辦事處的人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逐步將与西藏相邻的云南、新疆、西康等省納入統治。1949年11月,西藏噶厦向美國、英國和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信,表示決意保持治權獨立状态,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侵入行動作出毫無保留的抵抗。1950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聯合發出「進軍西藏政治動員令」。中國人民解放軍10月7日开始進攻康區西部,10月19日攻克昌都,擊斃5,700餘名西藏官兵,俘虜了包括多麥總管阿沛·阿旺晉美在內的軍官和2,600餘名士兵,藏軍於10月21日投降。 噶廈政府從1950年11月起尋求國際援助,一直沒有獲得肯定答覆。噶廈在內部經過強烈爭論後,決定放棄向國際求援,而與中國談判。達賴喇嘛於1951年1月2日抵達與錫金相鄰的亞東,準備必要時流亡國外。1951年2月,西藏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4月抵達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等谈判。1951年5月23日,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共對外宣稱「西藏和平解放」。.

新!!: 嘎顿塔钦和西藏和平解放 · 查看更多 »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區(),简称藏,通稱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地理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拉萨市。.

新!!: 嘎顿塔钦和西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默朗木祈愿大法会

朗木祈愿大法会(,又称默朗欽莫、默朗钦波,漢語:傳召法會、传召大法会)是宗喀巴大師所倡導的四大藏传佛教佛事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重要的节庆之一。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僧眾及衛藏、安多地區的信徒在此期间均会前往拉萨大昭寺來參與這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活動。.

新!!: 嘎顿塔钦和默朗木祈愿大法会 · 查看更多 »

阿里

阿里可以指:;地名.

新!!: 嘎顿塔钦和阿里 · 查看更多 »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新!!: 嘎顿塔钦和藏族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嘎顿塔钦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格桑塔钦

格桑塔钦(),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是一座大经旗杆。“塔钦”意为“大经旗”。.

新!!: 嘎顿塔钦和格桑塔钦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嘎顿塔钦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嘎顿塔钦和拉萨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