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祸神星
(55 Pandora)是第5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9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66.7千米,质量为3.1×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673.243天。.
查看 喬治·瑪麗·塞爾和祸神星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喬治·瑪麗·塞爾和美國
星系
星系(galaxy),或譯為銀河,源自於希臘语的「γαλαξίας」(galaxias)。廣義上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組成的運行系統。參考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星團、星雲、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通常距離都在幾百萬光年以上。星系平均有數百億顆恆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107)顆恆星的矮星系到上兆(1012)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 歷史上,星系是依據它們的形状分類的(通常指它們視覺上的形狀)。最普通的是橢圓星系,有橢圓形狀的明亮外觀;螺旋星系是圓盤的形狀,加上彎曲的塵埃旋渦臂;形狀不規則或異常的,通常都是受到鄰近其他星系影響的結果。鄰近星系間的交互作用,也許會導致星系的合併,或是造成恆星大量的產生,成為所謂的星爆星系。缺乏有條理結構的小星系則會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在可以看見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一千億(1011)個以上。大部分的星系直徑介於1,000至100,000秒差距,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則是百萬秒差距的數量級。星系際空間(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極稀薄的電漿,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多數的星系會組織成更大的集團,成為星系群或團,它們又會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團。這些更大的集團通常被稱為薄片或纖維,圍繞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週圍。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很少,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佔有大約90%的質量。觀測的資料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也佔了絕大多數,它們被認為是造成一些星系有著活躍的核心的主因。銀河系,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星系,看起來在核心中至少也隱藏著一個這樣的物體。.
查看 喬治·瑪麗·塞爾和星系
另见
天主教教士科学家
- 三田一郎
- 乔治·勒梅特
- 伊尼亚齐奥·丹蒂
- 保罗·卡萨蒂
- 保罗·麦克纳利
- 利玛窦
- 加布里瓦·法罗皮奥
- 南怀仁
- 博納文圖拉·卡瓦列里
- 博韦的樊尚
- 卢卡·帕西奥利
- 喬治·瑪麗·塞爾
- 埃德姆·马略特
- 奥卡姆的威廉
- 安東尼奧·何塞·卡瓦尼列
- 宗座科學院
- 尤利乌斯·纽兰德
- 尼古拉·哥白尼
-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 尼古拉斯·斯坦诺
- 弗兰茨·冯·保拉·施兰克
- 思維二世
- 托馬斯·布拉德華
- 白晋
- 皮埃尔·伽桑狄
- 皮埃爾·伐里農
- 约翰内斯·鲁伊希
- 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
- 罗吉尔·培根
- 耶德利克·阿纽什
- 艾塞尔伯特·布拉特
- 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
- 范康仁
- 譚衛道
- 让·布里丹
- 贝纳丁诺·巴耳蒂
- 阿德里安·范·羅門
- 马丁·瓦尔德泽米勒
- 马兰·梅森
美国天主教大学教师
- 克莱德·科温
- 卡尔·阿莫瑞
- 喬治·瑪麗·塞爾
- 基思·詹姆斯·萊德勒
- 莉泽·迈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