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唧筒座

指数 唧筒座

唧筒座(Antlia)是南天星座之一。拉丁語義“泵”;代表氣泵。星座於18世紀經尼可拉·路易·拉卡伊創立,原名為“Antlia Pneumatica”,後由約翰·赫歇爾縮減成現在的名稱。唧筒座所在位置靠近舊星座南船座,唧筒座在北緯49度線以南可視全貌。 唧筒座光芒黯淡,最亮的恆星是疑似變星的橘色巨星唧筒座α,視星等為4.22至4.29。唧筒座S屬交食雙星系統,其亮度會因其中一顆星在另一顆星前方通過而變化。兩顆星的距離非常近,擁有共有包層,所以之後必將融合成一顆。唧筒座內已確知HD 93083和WASP-66存在系外行星,此外星座內還有螺旋星系NGC 2997和唧筒座矮星系。.

102 关系: A型主序星半人马座南半天球南船座南极南极座塵埃帶大熊座W型變星天爐座星系團天炉座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天文單位天文物理期刊好望角室女座星系團尤金·德爾波特尼可拉·路易·拉卡伊山案座巨星不規則變星丹尼斯·帕潘主序星平方度张宿弗吉尼亚州北冕座R型變星北緯45度線北緯49度線圆规座國際天文聯會唧筒座AG唧筒座BF唧筒座矮星系唧筒座α唧筒座δ唧筒座ζ唧筒座ζ1唧筒座η唧筒座θ唧筒座ε唧筒座S唧筒座U啟蒙時代共有包層光年光度B型主序星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矩尺座矮造父變星...矮橢球星系玉夫座碳星秒差距米拉變星約翰·赫歇爾經典造父變星绘架座罗盘座网罟座翼宿DEN 1048-3956螺旋星系聯星食雙星角秒视星等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變星超巨星都卜勒光譜學船帆座阿尔戈号阿爾戈英雄赤纬赤经赤道坐標系統開爾文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长蛇座雕具座耀斑F型主序星HD 93083NGC 2997WASP-66恒星光谱桌山棕矮星椭圆星系氣泵本星系群望远镜座星座星座列表星系分類显微镜座时钟座拜耳命名法拉丁化拉丁语 扩展索引 (52 更多) »

A型主序星

A型主序星(AV星)是光譜為A,亮度為V,在主序帶(氫燃燒)上恆星。這些恆星的定義是在恆星光譜类型A和光度级V。恆星光譜上有強烈的氫的巴耳末吸收譜線 ,它們的質量從太陽的1.4倍至2.1倍太陽質量,表面溫度在7,600至10,000K 。 明亮的和附近的A型主序星的例子包括牛郎星(A7 V)、天狼星A(A1 V)和織女星(A0 V)。.

新!!: 唧筒座和A型主序星 · 查看更多 »

半人马座

半人马座(Centaurus)是一个巨大的明亮星座,它拥有两颗一等大星,半人马座α星和半人马座β星。半人马座区域内有各种令人感兴趣的天体。.

新!!: 唧筒座和半人马座 · 查看更多 »

南半天球

#重定向 南天 (天球).

新!!: 唧筒座和南半天球 · 查看更多 »

南船座

南船座是南天星座之一,原是最大的星座,但于十八世纪被拆分为四个單獨的星座,分別是船帆座、船底座、船尾座和羅盤座。亮度仅次于天狼星、全天第二的亮星老人星是南船座最亮的主星。.

新!!: 唧筒座和南船座 · 查看更多 »

南极

南極(south pole)是根據地球的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公里。.

新!!: 唧筒座和南极 · 查看更多 »

南极座

南极座(拉丁文:Octans,八分儀),本作八分儀座,是一個由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Nicolas Louis de Lacaille)所命名的南天星座,象徵航海儀器八分儀。此星座缺乏亮星,並不明顯。南極座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這個天區包含了南天極。 南极座σ是最接近南天極而肉眼可見的星,但這顆星太暗淡所以不足以用作導航的極星。幸而,南十字座的長軸指向南極,可作為天空中找尋南天極的參考。 這是一個繞著南天極轉動的拱極星座,所以於南半球任何月份的晚上皆可見到。若以南極座最亮的三顆星的赤經計算,它們中天位置最高的月份是十一月,所以這月份是觀看南極座的最佳時間。.

新!!: 唧筒座和南极座 · 查看更多 »

塵埃帶

塵埃帶是星際塵埃相對密集,遮蔽背景明亮的天體,特別是星系,所形成的帶狀。.

新!!: 唧筒座和塵埃帶 · 查看更多 »

大熊座W型變星

大熊W型變星是一種食雙星變星,兩顆星非常的靠近,以致兩顆星的表面互相接觸到。因為它們外面數層的氣體是共有的,因此被稱為共包層聯星。經由兩顆星相連之處,雙方的質量和熱可以相互流通,會使兩顆星的溫度一致。.

新!!: 唧筒座和大熊座W型變星 · 查看更多 »

天爐座星系團

天爐座星系團距離銀河系約6千萬光年遠處, 它雖遠比室女座星系團小許多,但仍是在1億光年範圍內排名第二的富星系團。他主要的部份位於天爐座,並且可能與作為星系團還太小的波江座星系群結合在一起,因此天爐座星系團或許可提供星系集團發展的訊息,顯示小群的合併在主集團中的作用。, 反過來也可以提供伴生的超星系團結構的訊息。.

新!!: 唧筒座和天爐座星系團 · 查看更多 »

天炉座

没有描述。

新!!: 唧筒座和天炉座 · 查看更多 »

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

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英文: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是一家欧洲的纸质学术期刊,领域为理论、观测以及仪器方面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

新!!: 唧筒座和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 · 查看更多 »

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縮寫的標準符號為AU,也寫成au、a.u.或ua)是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曾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把天文单位固定为149,597,870,700米。新的天文单位以公尺来定义,而公尺的定义来源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就是说,天文单位现在不再与地球與太阳的實際距离挂钩,而且也不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虽然天文单位最初的来源就是日地平均距离)。 國際度量衡局建議的縮寫符號是ua,但英語系的國家最常用的仍是AU,國際天文聯合會則推薦au,同時國際標準ISO 31-1也使用AU,后来的國際標準ISO 80000-3:2006又改成了ua。通常,大寫字母僅用於使用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單位符號,而au或a.u.也可以是原子單位或是任意單位;但是AU被廣泛的地區使用作為天文單位的符號。以1天文單位距離的值為單位的天文常數的值會以符號A標示。.

新!!: 唧筒座和天文單位 · 查看更多 »

天文物理期刊

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是在天文学及天体物理学領域重要的研究期刊,于1895年創刊,至2008年底都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行;2009年1月起改由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發行。編輯部附屬美國天文學會之下,每月出版三冊,刊載的內容主要為最新的天文物理發展、發現、及学说。.

新!!: 唧筒座和天文物理期刊 · 查看更多 »

好望角

好望角(Cabo da Boa Esperança;Kaap die Goeie Hoop;Cape of Good Hope)在非洲南非共和國的西南端,北距開普敦48km,瀕大西洋,在開普半島的盡頭處,是南非最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在蘇伊士運河未開通以前,好望角是歐洲通往東方的海路必經之地;至今,特大油輪若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繞行好望角。好望角常被誤認是非洲大陸最南端,而距離其東南偏東方向約150km、隔佛爾斯灣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實至名歸的非洲最南端。.

新!!: 唧筒座和好望角 · 查看更多 »

室女座星系團

室女座星系團(Virgo Cluster)是一個距離在53.8±0.3百萬光年(16.5±0.1百萬秒差距),位置在室女座方向上的星系團。它擁有約1,300(也可能高達2,000)個星系,并組成更巨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中心部份,而我們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只是這個集團的外圍成員。估計這個集團的中心8度半徑(約220萬秒差距)範圍內的質量大約是1.2M☉。 這個集團中較明亮的一些星系,包括巨大橢圓星系M87,都在1770年代末至1780年代初被梅西爾收錄在他的類似彗星天體的目錄中。它們最初被形容為「不含恆星的星雲」(nebulae without stars),直到1920年代人們才認清它們的真正本質。 這個星系集團的中心部分在室女座中延伸的弧度長達8度,其中有許多星系都能用小望遠鏡看見。.

新!!: 唧筒座和室女座星系團 · 查看更多 »

尤金·德爾波特

尤金·約瑟夫·德爾波特,比利時天文學家。.

新!!: 唧筒座和尤金·德爾波特 · 查看更多 »

尼可拉·路易·拉卡伊

尼可拉·路易·德·拉凱葉.

新!!: 唧筒座和尼可拉·路易·拉卡伊 · 查看更多 »

山案座

山案座(Mensa,桌子的拉丁文)是一個南天星座,是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所命名的,以象徵南非開普敦的桌山,他曾在此繪製南天星圖。山案座並無亮星,最亮星山案座α亮度5.09等,為全星座唯一能被肉眼所見的星。因此山案座可以說是全天最暗的星座,但這個說法並不包括有一部分位於山案座天區的大麥哲倫雲(其餘部分位於劍魚座)。包含中國星官:(附白)南,近南極。 山案座覆蓋著近南極一個楔形的天區,赤經4h至7.5h,赤緯−71至−85.5度。除南极座外,山案座是最南的星座,所以基本上在北半球不能看見。相鄰的星座有蝘蜓座、水蛇座、劍魚座及南极座。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所攝得的第一張影像就是山案座內的類星體PKS 0637-752,它有一股光譜上覆蓋可見光及X射線的巨大氣體噴流。.

新!!: 唧筒座和山案座 · 查看更多 »

巨星

巨星在本質上是一顆半徑和亮度都比主序星大,但卻有相同的表面溫度的恆星Giant star, entry in Astronomy Encyclopedia, ed.

新!!: 唧筒座和巨星 · 查看更多 »

不規則變星

不規則變星是變星的一種,它在光度的變化上呈現不出規則的週期性,不規則變星有兩種主要的類型:激變型和脈動型。 激變型不規則變星可以分成三類:.

新!!: 唧筒座和不規則變星 · 查看更多 »

丹尼斯·帕潘

丹尼斯·帕潘(Denis Papin)(1647年8月22日——1712年),是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他发明的是蒸汽机和压力锅的前身。.

新!!: 唧筒座和丹尼斯·帕潘 · 查看更多 »

主序星

主序星在可顯示恒星演化過程的赫羅圖上,是分布在由左上角至右下角,被稱為主序帶上的恆星。 主序帶是以顏色相對於光度繪圖成線的一條連續和獨特的恆星帶。這個色-光圖就是後來埃希納·赫茨普龍和亨利·諾利斯·羅素合作發展出來,著名的赫羅圖。在這條帶子上的恆星就是所謂的主序星或"矮星"。 恆星形成之後,它在高熱、高密度的核心進行核聚变反應,將氫原子轉變成氦,並且創造出能量。在這個生命期階段的恆星,座落在在主序帶上的位置主要是依據它的質量,但化學成分和其它的因素也有一些關係。所有的主序星都處於流體靜力平衡狀態,它來自炙熱核心向外膨脹的熱壓力與來自外圍包層向內擠壓的重力壓維持著平衡。在核心溫度和壓力與能量孳生率有著強烈的相關性,並有助於維持平衡。在核心孳生的能量傳遞到表面經由光球輻射出去。能量經由輻射或對流傳遞,而後著在其區域內會產生階梯狀的溫度梯度,更高的透明度,或兩者均有。 基於恆星產生能量的主要過程,主序帶有時會被分成上段和下段。質量大約在1.5太陽質量以內的恆星,將氫聚集融合成氦的一系列主要程序稱為質子-質子鏈反應。超過這個質量在主序帶的上段,核融合主要是使用碳、氮、和氧原子,經由碳氮氧循環的程序,將氫原子轉變成氦。質量超過太陽10倍的主序星在核心區域會產生對流,這樣的活動繪激發新創建的氦外移,並維持發生核融合所需要的燃料比例。當核心的對流不再發生時,發展出的富氦核心的外圍會被氫包圍著。質量較低的恆星,核心的對流區會逐步的縮小,大約在2太陽質量附近,核心的對流區就會消失。在這個質量以下,恆星的核心只有輻射,但是在接近表面會有對流。隨著恆星質量的減少,對流的包層會增加,質量低於0.4太陽質量的主序星,全部的質量都在對流。 通常,質量越大的恆星在主序帶上的生命期越短。當在核心的核燃料已被耗盡之後,恆星的發展會離開赫羅圖上的主序帶。這時恆星的發展取決於它的質量,質量低於0.23太陽質量的恆星直接成為白矮星,而質量未超過10太陽質量的恆星將經歷紅巨星的階段;質量更大的恆星可以爆炸成為超新星,或直接塌縮成為黑洞。.

新!!: 唧筒座和主序星 · 查看更多 »

平方度

平方度是一個量度立體角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這個單位是從對平面角的度量推廣得到的。對應於切分圓為360份所得到的單位度,將一個球面切分為129600\over\pi份,每一份即為一平方度。這個數值大約為41252.96。 推導方法如下: 圓形的周界: \begin S &.

新!!: 唧筒座和平方度 · 查看更多 »

张宿

張宿,張月鹿,二十八宿之一,南方七宿第五宿。.

新!!: 唧筒座和张宿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州

維吉尼亞州(),正式名称为維珍尼亞聯邦,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州,美国开国时十三州之一。 維吉尼亚州域范围位于北纬36°31'至39°37',西经75°13'至83°37'之间,其北部地区与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相邻。该州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发源地之一,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全州总人口818.6万,实现GDP总量3970亿美元。.

新!!: 唧筒座和弗吉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北冕座R型變星

北冕座R型變星(縮寫為RCB)是一種爆發型變星,這種恆星的光度變化有兩種模式,一個低振幅的脈動(十分之幾星等)和一個不規則而無法預知的1-9等級的暗淡。它的原型星是英國的業餘天文學家愛德華·皮戈特在1795年發現的北冕座R,他首度觀察到這顆星神秘的變暗。從此迄今,只確定了大約100顆的RCB變星,使這種變星成為非常罕見的變星。 這種變暗是是由凝聚的碳煤煙造成的,當可見光的亮度衰減時,以紅外線測量的亮度並沒有隨之減少。北冕座R型變星通常是超巨星,恆星光譜的類型是F和G(習慣上稱之為黃色)與典型的CN分子帶特徵。RCB星的大氣層缺乏氫,氫相對於氦和其他化學元素的豐度由千分之一降至百萬分之一,而宇宙中氫和氦的比例是3:1。.

新!!: 唧筒座和北冕座R型變星 · 查看更多 »

北緯45度線

北緯45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45度以北的一條緯線,橫跨歐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簡單而言,北緯45度線是赤道和北極的中點所成的集合;但由於地球是扁橢球體,實際中介線位在北緯45度線以北約16.2公里(10.1英哩)處。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5小時37分鐘,冬至時則為8小時46分鐘。.

新!!: 唧筒座和北緯45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49度線

北緯4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9度的緯線。它穿過歐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夏至時日照時間約16時12分,冬至日照時間約8時14分。 巴黎位於北緯49度以南15公里左右,它是48度線和北緯49度北緯線之間最大的城市。巴黎的門戶戴高樂機場位於北緯49度以北。在北美洲,從喬治亞海峽到伍茲湖之間的北緯49度線為美國及加拿大的國境線。此國境線是由《1818年條約》及《俄勒岡條約》所確立。.

新!!: 唧筒座和北緯49度線 · 查看更多 »

圆规座

圆规座(Circinus)是既細小又黯淡的南半天球星座,最初由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於1756年創立。英語名字為“圓規”一詞的拉丁語,這個星座代表的是繪圖中用於畫圓的圓規。圓規座內最亮的恆星是圓規座α,視星等為3.19。它是一顆變化輕微變星,同時是夜空中最亮的快速振蕩Ap星。圓規座AX是一顆肉眼可見的造父變星,而則是一顆被認為是由兩顆白矮星合併而成的黯淡恆星。圓規座內有兩顆與太陽類似且擁有行星系統的恆星:HD 134060擁有兩個小的行星,HD 129445則擁有一顆與木星類似的行星。超新星SN 185於公元185年在圓規座出現,現存有中國觀察者的記錄。在最近的20世紀圓規座內還出現過兩顆新星。 銀河橫穿圓規座,當中的顯著天體有疏散星團NGC 5823和行星狀星雲NGC 5315。圓規座內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螺旋星系——圓規座星系,它於1977年被發現,是最接近銀河系的西佛星系。在1977年被發現的還有圓規座α流星雨(ACI),它是從圓規座輻射出去的流星雨。.

新!!: 唧筒座和圆规座 · 查看更多 »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新!!: 唧筒座和國際天文聯會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AG

唧筒座AG ,也稱為HD 89353和 HR 4049,是顆位於唧筒座的前漸近巨星分支恆星。一顆非常貧金屬星,它被富含幾種分子的一層厚厚聯星拱星盤環繞著,視星等5.53等,在理想的條件下隨時都可以用裸眼看見這顆恆星。這顆恆星的距離大約是,已經被證實是聯星 ;然而,像許多單獨的特殊恆星一樣,這顆恆星有著獨特的頻譜。這顆恆星基於其巴耳末系的譜線,是顆藍超巨星,實際上它是顆位於前漸近巨星分支階段的老年低質量恆星。這顆恆星正在進行激烈的質量損失,唯一改變的是在5.29和5.83星等間,以429天的週期改變光度。.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AG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BF

唧筒座BF,又名HD 86301、CD-26 7551、SAO 178216、HR 3933,是一颗位於唧筒座的恒星,视星等为6.32,位于銀經261.9,銀緯21.17,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BF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矮星系

唧筒座矮星系是在唧筒座的一個矮橢圓星系,距離地球430萬光年,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之一。唧筒座矮星系相信與棒旋星系NGC 3109之間有潮汐作用力的存在。.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α

没有描述。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α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δ

唧筒座δ,又名CD-29 8383,HD 90972、SAO 201442、HR 4118,是唧筒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5.56,位于銀經270.06,銀緯23.06,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δ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ζ

唧筒座ζ,又名CD-31 7355,HD 82383、SAO 200444、HR 3780,是唧筒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7,位于銀經260.7,銀緯14.07,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此恒星是三合星。.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ζ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ζ1

#重定向 唧筒座ζ.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ζ1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η

唧筒座η,又名CD-35 6050,HD 86629、SAO 200926、HR 3947,是唧筒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5.23,位于銀經267.94,銀緯15,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η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θ

唧筒座θ,又名CD-27 6881,HD 84367、SAO 177908、HR 3871,是唧筒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4.79,位于銀經259.89,銀緯19.06,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θ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ε

唧筒座ε,又名CD-35 5724,HD 82150、SAO 200416、HR 3765,是唧筒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4.51,位于銀經263.39,銀緯10.96,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该星是一个巨大的红色恒星,直径为太阳的69倍,比太阳重5倍,总光度亮1300倍。该星距离太阳为710光年。.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ε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S

唧筒座S,又名CD-28 7373,HD 82610、SAO 177619、HR 3798,是唧筒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6.46,位于銀經258.55,銀緯16.62,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S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U

唧筒座U(U Antliae,U Ant)又名CD-38 6579,HD 91793、SAO 201533、HR 4153,是唧筒座的一颗恒星。.

新!!: 唧筒座和唧筒座U · 查看更多 »

啟蒙時代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Aufklärung),又稱啟蒙時代(Siècle des Lumières;Age of 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指在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地區發生的一場哲學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的“启蒙”,開啟现代化和现代性的發展歴程。德意志哲學家康德以「Sapere aude」(拉丁語,意為Dare to know,敢於求知)的启蒙精神來闡述人类的理性担当。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 啟蒙時代不同於過往以基督教神學權威為主作為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而是相信理性並,認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的理性發展可以改進人類生活。承接17世紀的科學宇宙觀及以理性尋找知識的方法,啟蒙運動相信普世原則及普世價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對傳統存有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制以理性方法檢驗並改進,產生出啟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 啟蒙時代後期,約18世紀末前後,浪漫主義接續並取代啟蒙運動思維成為19世紀的主流。不同於啟蒙運動相信知識及理性進步觀,有鑑於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的部份負面後果,浪漫主義思維主張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過了頭:藝術及科學等知識的發展並未帶給人類福祉,人類有了知識改變了自然反而使人類變得更墮落、社會不公並且忽略了心之真誠。.

新!!: 唧筒座和啟蒙時代 · 查看更多 »

共有包層

共有包層 (common envelope,CE) 歸因於天文學的聯星在發展過程中短期 (數月至數年) 的相變,兩顆星中最大的一顆 (捐助者) 開始不穩定的將質量轉移給伴星。當捐助星的半徑更快速的擴張或是聯星的軌道不是很快速的縮小,質量的傳輸是不穩定的。因此,當捐助星充滿了洛希瓣,質量開始傳輸,並且恆星開始擴張而軌道因此縮小,導致更多的質量溢出洛希瓣,這加速了質量的傳輸,導致軌道收縮得更快,捐助者也膨脹得更快,等等。這會導致失控的動力學不穩定質量傳輸程序,結果是捐助星的包層將快速的膨脹,並吞噬掉伴星,因此才稱為共有包層。 一顆能形成共有包層的典型捐助星通常都是巨星,它有著巨大的對流層和緻密的,通常是簡併的核心。由於核心和包層在尺度上的差異,核心不會參與包層與共有包層的擴張,同時共有包層將包含兩個物體:捐助星遠來的核心和伴星。這兩個物體 (最初) 在共有包層內繼續它們的軌道運動。然而,它們被認為因為包層內氣體的拖曳力,這兩個物體將失去能量,而會將它們帶入更緊密的軌道,並且使軌道的實際速度增加 (因此這兩個物體的動能增加,但是它們的在聯星系統中位能的減少大於動能,所以最終的結果是能量損失)。 失去的軌道能量被假設史包層的溫度上升並使包層擴展,並且在共有包層階段結束時,可能是包層散逸至太空中,或是這兩個物體在包層內合併而沒有更多能量史包層繼續擴展或驅散包層。在這個階段,貴到在共有包層內的收縮被稱為旋入 (spiral-in)。 共有包層階段是密接聯星演化中一個重要,但依然了解不多的機制。許多天文物理的模型都使用如上所述的共有包層作為最後卡通劇情的結果。然而,隨著電腦能力的增強,我們開始使用流體動力學的代碼,完成共有包層的模型。儘管如此,即使這些計算使用了最昂貴的CPU,在我們能建立起完整的旋入和共有包層模型的細節之前,我們也只能選擇一些的情況,而不是普遍的對大量的恆星。 必須指出共有包層和密接聯星有很重大的不同點。雖然,這兩者的關係看起來相似,因此經常造成混淆。但前者只是上文所述的動力不穩定過程,典型的時間尺度只有幾年;而密接聯星是兩顆恆星穩定組態的一種聯星系統,典型的時間尺度是數百萬至數十億年。.

新!!: 唧筒座和共有包層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唧筒座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光度

光度在科學的不同領域中有不同的意義。.

新!!: 唧筒座和光度 · 查看更多 »

B型主序星

B型主序星(B V)是燃燒氫的恆星,光譜分類為B,光度分類為V的主序星。這一類恆星的質量介於太陽的2至16倍,表面溫度載10,000至30,000K。B型恆星是非常明亮的藍色恆星。它們的光譜中有中性的氦線,在B2的類型中最為明顯,和溫和的氫線。例如,軒轅十四和大陵五A。 這種恆星的哈佛光譜分類法刊登在哈佛恒星测光表修订版。在定義上,B型恆星在光譜的藍紫色部分缺少一條氦的電離譜線,也就是沒有氦的電離譜線。所有的光譜類型,包括B型,都有細分的數值尾碼,表示它們與下一種類型接近的程度,因此B2是B型十分級中的第二級,比B0更接近A型。 但是,之後更精細的光譜顯示B0有氦的電離譜線;同樣的,A0也有微弱的中性氦線。隨後細分的光譜類型基於特定頻率的吸收線在恆星中強度,或是比較不同譜線的強度。例如,在MK分類系統中,波長438.7奈米的譜線強度比420.0奈米強的歸類為B0型。氫的巴耳末系譜線在B型中逐漸增強,並在A2型達到峰值(最大值)。電離的矽現被用來矽分B型的恆星,同時鎂線被用來區分溫度上的差異。 B型恆星在大氣層之外沒有冕,並且缺乏對流層。它們比較小的恆星,像太陽這一種,有更高的質量流失率,恆星風的速度大約是3,000公里/秒。B型主序星的能量來源是CNO循環的熱核融合。因為CNO循環對溫度非常敏感,能量的來源大量的集中在這類恆星的核心,結果是對流層出現在核心。這導致核融合產生的氦穩定的與氫燃料混合在一起。許多B型恆星有高速的自轉,在赤道的轉動速度大約是200公里/秒。 有些B型恆星,像是分類為B0至B3的恆星,顯示出有非常強的中性氦譜線。這些化學特殊恆星未稱為強氦恆星,通常他們在光球層會有強大的磁場。對照之下,也有弱氦恆星,它們的氦線強度不足並且有很強的氫光譜。其他化學異常的B型恆星有汞-錳星,它們的光譜類型是B7至B9。Y最後,還有有著途出的氫發射譜線的Be星。.

新!!: 唧筒座和B型主序星 · 查看更多 »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領域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之一。出刊於1827年,發表作為天文等相關領域原創研究的論文或事件通報。另外,該期刊實際上並非每月出刊,所發表的文章也不僅限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訊息 。.

新!!: 唧筒座和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 查看更多 »

矩尺座

矩尺座(Norma,拉丁文:角尺)是一個小型而黯淡的南天星座,位於天蝎座與半人馬座之間,銀河在此星座通過。矩尺座並無任何神話故事,它是在1763年由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所創立,象徵角尺。.

新!!: 唧筒座和矩尺座 · 查看更多 »

矮造父變星

座δ型變星 (英語:Delta Scuti variable,也稱為矮造父變星、船帆座 AI)是一種光度會因為表面在徑向上的脹縮和非徑向脹縮兩種原因造成光度變化的變星。通常表面光度的變化在0.003至0.9視星等,在可見光的變化週期為數小時,雖然振幅和週期的影響可能非常大。這類變星的類型通常是A0至F5的巨星或主序星。 這一種變星的原型是盾牌座δ,它展示在光度上的變化從 +4.60到 +4.79等,週期為4.65小時。其他著名的盾牌座δ型變星包括五帝座一(獅子座β)和王良一(仙后座β)。織女星被懷疑也是盾牌座δ型變星,但是尚未能證實。.

新!!: 唧筒座和矮造父變星 · 查看更多 »

矮橢球星系

橢球星系(dSph)是天文學的術語,原本是用在9個屬於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的低光度矮橢圓星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大多數矮橢球星系的特性不同於橢圓星系,反而和不規則星系和晚期的螺旋星系較為相似,這個名詞已經用於有這些性質的所有星系。 根據最佳的證據,這一類型的星系在宇宙中是最普遍的。(雖然它們的光度不足以佔有優勢。).

新!!: 唧筒座和矮橢球星系 · 查看更多 »

玉夫座

玉夫座是由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在南天創建的一個小星座,原來的名字是雕刻家的工作室,在拉丁化時被縮減成現在的名稱。 由於是在17世紀才新創的星座,因此沒有相關的神話故事。.

新!!: 唧筒座和玉夫座 · 查看更多 »

碳星

碳星是大氣層內的碳比氧多,類似紅巨星 (偶爾是紅矮星) 的晚期星。這兩種元素在恆星大氣的上層結合,形成一氧化碳,消耗掉大氣中所有的氧,只留下自由的碳原子和其他的碳結合,使得恆星充滿了像"煤灰"的大氣層, 而觀測人員看見的則是醒目的紅色。 在光譜上,這類恆星的特徵非常明顯,因此早在1860年就被安吉洛·西奇在早期的天文分光學上標示出來。在一般的恆星 (像太陽的恆星) ,大氣中的氧含量都比碳多。.

新!!: 唧筒座和碳星 · 查看更多 »

秒差距

差距(parsec,符號為pc)是一個宇宙距離尺度,用以測量太陽系以外天體的長度單位。1秒差距定義為某一天體與1天文單位的為1時的距離,但於2015年時被重新定義為一個精確值,為天文單位。1秒差距的距離等同於3.26光年(31兆公里或19兆英里)。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為。絕大多數位於距太陽500秒差距內的恆星,可以在夜空中以肉眼看見。 秒差距最早於1913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提出。其英語名稱為一個混成詞,由「1角秒(arcsecond)的視差(parallax)」組合而來,使天文學家可以只從原始觀測數據,就能夠進行天文距離的快速計算。由於上述部分原因,即使光年在科普文字與日常上維持優勢地位,秒差距仍受到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喜愛。秒差距適用於銀河系內的短距離表述,但在描述宇宙大尺度的用途上,會將其加上詞頭來應用,如千秒差距(kpc)表示銀河系內與周圍物體的距離,百萬秒差距(Mpc)描述銀河系附近所有星系的距離,吉秒差距(Gpc)則是描述極為遙遠的星系與眾多類星體。 2015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B2決議文,將絕對星等與進行標準定義,也包含將秒差距定義為一個精確值,即天文單位,或大約公尺(基於201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於天文單位的精確國際單位制定義)。此定義對應於眾多當代天文學文獻中對於秒差距的小角度定義。.

新!!: 唧筒座和秒差距 · 查看更多 »

米拉變星

#重定向 刍藁变星.

新!!: 唧筒座和米拉變星 · 查看更多 »

約翰·赫歇爾

約翰·弗雷德里克·威廉·赫歇爾爵士,第一代從男爵,FRS,KH(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1st Baronet,)出生於英國白金漢郡的斯勞,英国天文學家、數學家、化學家及攝影師,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的兒子。 約翰·赫歇爾首創以儒略紀日法來紀錄天象日期,他亦在攝影的發展方面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發現硫代硫酸鈉能作為溴化銀的定影劑。又創造了"photography"(攝影)、"negative"(負片)及"positive"(正片)等名詞。古典攝影工藝是另一項重要發明。.

新!!: 唧筒座和約翰·赫歇爾 · 查看更多 »

經典造父變星

經典造父變星(也稱為第一星族造父變星、第一型造父變星、或仙王座δ變星)是造父變星的一種。它們是第一星族星,有著周期從數天至數月,質量是太陽4-20倍的變星Turner, David G..

新!!: 唧筒座和經典造父變星 · 查看更多 »

绘架座

繪架座(Pictor)是一個位於南半天球的星座,在老人星和大麥哲倫星系之間。星座名稱拉丁語“Pictor”意為“畫家”,是以前拉丁語名“Equuleus Pictoris”(畫架)的縮寫。繪架座一般以畫架來代表,由修道士尼可拉·路易·拉卡伊於18世紀命名。繪架座內最亮的恆星是繪架座α,它是一顆距地球約97光年的白色主序星。繪架座內還有繪架座RR,這個激變變星系統於1925年爆發成新星,視星等最高時達1.2,隨後就逐漸化作黑暗。 繪架座因為它的第二亮星繪架座β而受到關注,該恆星距地球63.4光年,它被一個碳含量高的不尋常塵埃盤所包圍,而且還擁有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另外還發現繪架座內還有五顆擁有行星的恆星。其中一顆是HD 40307,它是一顆擁有六顆行星的橙矮星,它的其中一顆行星——HD 40307 g——有可能是適居帶上的超級地球。繪架座中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卡普坦星是一顆紅矮星,距地球12.76光年,於2014年發現了它擁有兩顆超級地球。是一個電波星系,正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射出長達80萬光年的等離子體。2006年觀測到一股源自繪架座的伽瑪射線暴————它極長的X射射線餘暉在之後差不多兩年還能被探測到。.

新!!: 唧筒座和绘架座 · 查看更多 »

罗盘座

羅盤座(box)是在南天的一個小且暗淡的星座。它的名稱源自拉丁文的水手的指南針(參考英文時不要與圓規座混淆)。在北緯53度以南的地區可以完整的看見這個星座,在黃昏觀看的最佳時間在每年的一月到三月。 羅盤座是尼可拉·路易·拉卡伊在18世紀首度介紹的,它稱之為船用羅盤(Pyxis Nautica),但是後來名稱被縮短了。這個星座的位置靠近古老的南船座(阿戈爾號),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在19世紀建議重新命名為船桅座(Mast),但是沒有被接受。.

新!!: 唧筒座和罗盘座 · 查看更多 »

网罟座

没有描述。

新!!: 唧筒座和网罟座 · 查看更多 »

翼宿

翼宿,翼火蛇,二十八宿之一,南方七宿第六宿。.

新!!: 唧筒座和翼宿 · 查看更多 »

DEN 1048-3956

DEN 1048-3956是一颗离地球大约13光年的褐矮星,位于唧筒座南部,处于更近的星际天体之间。该天体视星等只有大约17,不能被肉眼看见。 2005年,通过射电天文学方法观测到该天体发出强烈的耀斑。.

新!!: 唧筒座和DEN 1048-3956 · 查看更多 »

螺旋星系

螺旋星系是星系的類型之一,但哈伯在1936年最初的描述是星雲的領域(pp. 124–151),並且列在哈伯序列,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多數的螺旋星系包含恆星的平坦、旋轉盤面,氣體和塵埃,和中央聚集高濃度恆星,稱為核球的核心。這些通常被許多恆星構成的黯淡暈包圍著,其中許多恆星聚集在球狀星團內。 螺旋星系是以它們從核心延伸到星盤的螺旋結構命名。螺旋臂是恆星正在形成的區域,並且因為是年輕、炙熱的OB星居住的區域,所以比周圍明亮。 大約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都有附加的,形狀像是棒子的結構,從中心的核球突出,並且螺旋臂從棒的末端開始延伸。棒旋星系相較於無棒的表兄弟的比率可能在宇宙的歷史中改變,80億年前大約只有10%有棒狀構造,25億年前大約是四分之一,直到目前在可觀測宇宙(哈伯體積)已經超過三分之二有棒狀構造。 在1970年代,雖然很難從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很難觀察到棒狀結構,但我們的銀河系已經被證實為棒旋星系 。在銀河中心的恆星形成棒狀結構,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自最近的幾個調查,包括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包含不規則星系在內,現今宇宙中的星系有大約60%是螺旋星系。 它們大多是在低密度區域被發現,在星系團的中心則很罕見。.

新!!: 唧筒座和螺旋星系 · 查看更多 »

聯星

聯星是兩顆恆星組成,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著它們共同質量中心運轉的恆星系統。有著兩顆或更多恆星的系統稱為多星系統。這種系統,尤其是在距離遙遠時,肉眼看見的經常是單一的點光源,要過其它的觀測方法,才能揭示其本質。過去兩個世紀的研究顯示,一半以上可見的恆星都是多星系統。 雙星(double star)通常被視為聯星的同義詞;然而,雙星應該只是光學雙星。之所以稱為光學雙星,只是因為從地球上觀察它們在天球上的位置,在視線上幾乎是相同的位置。然而,它們的"雙重性"只取決於這光學效應;恆星本身之間的距離是遙遠的,沒有任何共用的物理連結。通過測量視差、自行或徑向速度的差異,可以揭示它們只是光學雙星。 許多著名的光學雙星尚未進行充分與嚴謹的觀測,來確認它們是光學雙星還是有引力束縛在一起的多星系統。 聯星系統在天文物理上非常重要,因為它們的軌道計算允許直接得出系統的質量,而更進一步還能間接估計出半徑和密度。也可以從質光關係(mass-luminosity relationship,MLR)估計出單獨一顆恆星的質量。 有些聯星經常是在以可見光檢測到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被稱為視覺聯星。許多視覺聯星有長達數百年或數千年的軌道週期,因此還不是很了解它們的軌道。它們也可能通過其他的技術,例如光譜學(聯星光譜)或天體測量學來檢測。如果聯星的軌道平面正巧在我們的視線方向上,它與伴星會發生互相食與凌的現象;這樣的一對聯星會被稱為食聯星,或因為它們是經由光度變化被檢測出來的,而被稱為光度計聯星。 如果聯星系統中的成員非常接近,將會因為引力而相互扭曲它們的大氣層。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接近的聯星系統可以交換質量,可能會帶來它們在恆星演化時,單獨的恆星不能達到的階段。這些聯星的例子有大陵五、天狼星、天鵝座X-1(這是眾所皆知的黑洞)。也有許多聯星是行星狀星雲的中心恆星,和新星與Ia型超新星的祖恆星。.

新!!: 唧筒座和聯星 · 查看更多 »

食雙星

英仙座β星(大陵五),较亮者为主星、较暗者为伴星 食双星(),亦称食变星、光度双星、光变双星、交食双星,是指互相绕行轨道几乎在与观察者视线平面的平行方向、会彼此掩食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交食双星系统由两颗子星组成,一颗较亮的主星与一颗较暗的伴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围绕公共质量中心运动,其互相绕行的轨道几乎在视线方向,这两颗恒星会彼此掩食(一颗子星从另一颗子星前面通过,如同月亮掩食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 阿拉伯人很早就发现英仙座β星(大陵五)恒星亮度有周期性的变化,当时的天文学理论认为恒星亮度永恒不变,于是用鬼魔来解释亮度变化的现象,为之起名,“魔星”(),意即“食尸鬼”。1783年5月,年仅18岁的荷兰裔英国天文学者约翰·古德利克()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英仙座β星亮度光变的交食双星理论。他经过长期的观测,发现英仙座β星的亮度降到原亮度的三分之一时开始增亮,恢复到原亮度后又开始变暗,如此周而复始。他求出英仙座β星的亮度光变周期为2天20小时49分09秒(现代实际值为2天20小时48分56.5秒),并提出亮度光变是由亮度较暗的伴星交食于亮度较高的主星与观察者视线平面的平行方向的前面而造成的。.

新!!: 唧筒座和食雙星 · 查看更多 »

角秒

角秒,又稱弧秒,是量度平面角的單位,即角分的六十分之一,符號為″。在不會引起混淆時,可簡稱作秒。「角秒」二字只限用於描述角度,不能於其他以「秒」作單位的情況使用(如時間)。.

新!!: 唧筒座和角秒 · 查看更多 »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新!!: 唧筒座和视星等 · 查看更多 »

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

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或譯高精度視向速度行星搜索器;英文: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縮寫:HARPS)是一個高精確度的階梯光柵攝譜儀,於2002年裝置在智利拉西拉天文台的ESO 3.6米望遠鏡。於2003年2月開光。這是以儀器ELODIE攝譜儀和CORALIE攝譜儀為基礎發展的二階段徑向速度攝譜儀。.

新!!: 唧筒座和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 · 查看更多 »

變星

變星是指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定的,經常變化並且伴隨著其他物理變化的恆星。 多數恆星在亮度上幾乎都是固定的。以我們的太陽來說,太陽亮度在11年的太陽週期中,只有0.1%變化。然而有許多恆星的亮度確有顯著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星。 變星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兩種形態:.

新!!: 唧筒座和變星 · 查看更多 »

超巨星

超巨星是質量最大的恆星,在赫羅圖上占據著圖的頂端,在約克光譜分類中屬於Ia(非常亮的超巨星)或Ib(不很亮的超巨星),但最明亮的超巨星有時會被分類為0。 超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10至70倍,亮度則為太陽光度的30,000至數百萬倍,它們的半徑變化也很大,通常是太陽半徑的30至500倍,甚至超過1000倍太陽半徑。斯特凡-波茲曼定律顯示紅超巨星的表面,單位面積輻射的能量較低,因此相對於藍超巨星的溫度是較冷的,因此有相同亮度的紅超巨星會比藍超巨星更巨大。 因為她們的質量是如此的巨大,因此壽命只有短暫的一千萬至五千萬年,所以只存在於年輕的宇宙結構中,像是疏散星團、螺旋星系的漩渦臂,和不規則星系。她們在螺旋星系的核球中很罕見,也未曾在橢圓星系或球狀星團中被觀測到,因為這些天體都是由老年的恆星組成的。 超巨星的光譜佔據了所有的類型,從藍超巨星早期型的O型光譜,到紅超巨星晚期型的M型都有。參宿七,在獵戶座中最亮的恆星,是顆藍白色的超巨星,參宿四和天蝎座的心宿二則是紅超巨星。 超巨星模型的塑造依然是研究領域中活躍且有困難之處的區塊,例如恆星質量流失的問題就仍待解決。新的趨勢與研究方法則不只是要塑造一顆恆星的模型,而是要塑造整個星團的模型,並且藉以比較超巨星在其中的分布與變化,例如,像在星系麥哲倫雲中的分布狀態。 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被認為是比存在於現在的宇宙中的恆星都要明亮與巨大的。這些恆星被認為是第三星族,她們的存在是解釋在類星體的觀測中,只有氫和氦這兩種元素的譜線所必須的。 大部分第二型超新星的前身被認為是紅超巨星,然而,超新星1987A的前身卻是藍超巨星。不過,在強大的恆星風將外面數層的氣體殼吹散前他可能是一顆紅超巨星。 目前所知最大的幾顆恆星,依據體積的大小排序如下:盾牌座UY、天鵝座NML、仙王座RW、WOH G64、仙后座PZ、維斯特盧1-26、人馬座VX、大犬座VY(the Garnet Star)。以上排名与亮度和重量无关。.

新!!: 唧筒座和超巨星 · 查看更多 »

都卜勒光譜學

都卜勒光譜學(Doppler spectroscopy),或者是徑向速度量測是以光谱学方式搜尋太陽系外行星。該法是以觀測恆星光譜中譜線的都卜勒效應以尋找是否有行星環繞。 因為距離的關係,從地球上所見的系外行星光度極弱,難以直接觀察,雖然在2004和2005年已有直接觀察到太陽系外行星的聲明。因此必須以間接方式觀測太陽系外行星,因為其母星所受到影響更容易觀察。目前成功的方式包含都卜勒光譜、天體測量、微引力透镜、脈衝星計時法、凌日法。直到2011年9月15日,超過 90% 已知系外行星都由都卜勒光譜學法發現。.

新!!: 唧筒座和都卜勒光譜學 · 查看更多 »

船帆座

船帆座(Vela),于十八世纪由南船座拆分得来。南船座原是南天星座之一,后被拆分为四个单独的星座,分别是船帆座、船底座、船尾座和罗盘座。.

新!!: 唧筒座和船帆座 · 查看更多 »

阿尔戈号

阿尔戈号(Argo),希腊神话中的一条船,由伊阿宋等希腊英雄在雅典娜帮助下建成。众英雄乘此船取得金羊毛。此后该船作为进献雅典娜的祭品被焚毁。南船座由此而来。.

新!!: 唧筒座和阿尔戈号 · 查看更多 »

阿爾戈英雄

阿爾戈英雄(Αργοναύται)是一夥希腊神话曾提及、在特洛伊戰爭之前出現的英雄。他們伴隨伊阿宋乘阿爾戈號到科爾基斯(今天的格魯吉亞)去尋找金羊毛。而阿爾戈英雄字面意思即阿爾戈號的船員。有時他們也被稱為米尼安人(Μινύες),即該地區的史前部落。.

新!!: 唧筒座和阿爾戈英雄 · 查看更多 »

赤纬

赤纬(英文Declination;縮寫為Dec;符號為δ)是天文学中赤道座標系統中的两个坐标数据之一,另一个坐标数据是赤经。赤纬与地球上的纬度相似,是纬度在天球上的投影。赤纬的单位是度,更小的单位是“角分”和“角秒”,天赤道为0度,天北半球的赤纬度数为正数,天南半球的赤纬的度数为负数。天北极为+90°,天南极为-90°。值得注意的是正号也必须标明。 例如,织女星的确切赤纬(曆元2000.0)为+38°47'01"。 在观测者天顶的赤纬与該觀測地的纬度相同。.

新!!: 唧筒座和赤纬 · 查看更多 »

赤经

赤經(英文Right ascension;縮寫為RA;符號為α)是天文學使用在天球赤道座標系統內的座標值之一,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另一個座標值是赤緯。.

新!!: 唧筒座和赤经 · 查看更多 »

赤道坐標系統

赤道坐標系統,又作赤道座標系統,大概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天球坐標系統,他的元素是.

新!!: 唧筒座和赤道坐標系統 · 查看更多 »

開爾文

#重定向 开尔文.

新!!: 唧筒座和開爾文 · 查看更多 »

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

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或是長蛇座和半人馬座超星系團是一個被分為兩個部份,並且最靠近銀河系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團的超星系團。這個超星系團在半人馬座的部份可以分為4個主要的星系集團(A3526(半人馬座星系團)、A3565、A3574和A3581),還有長蛇座星系團(A1060)和矩尺座星系團(A3627)。除了中央的星系集團之外,在1.5億至2億光年的距離上,還有一些較小的星系集團也屬於這一個超星系團。.

新!!: 唧筒座和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 · 查看更多 »

长蛇座

长蛇座 是现代88星座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托勒密所列48星座之一。包含中国古代星座:柳宿,外厨,星宿,张宿,平,翼宿,青邱,陣車。.

新!!: 唧筒座和长蛇座 · 查看更多 »

雕具座

雕具座(Caelum),是一個黯淡的南天星座,是現代88星座之一,由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於1750年代劃定。它的拉丁文名稱“caelum”指的是“”,舊拉丁名稱為“Caelum Scalptorium”(意指雕刻者們的鑿子);“caelum”是一個僻字,與意指天空、天堂或大氣層的常用字“caelum”沒有任何關係。它是全天面積第8小的星座,其所對的立體角約為0.038球面度,只比南冕座的小一點兒。 由於雕具座面積小,離銀河系平面遠,而且又沒有多少有趣的天體,因此是一個頗為無趣的星座。雕具座最亮的恆星雕具座α的視星等只有4.45,另外只有一顆恆星亮於視星等5──雕具座γ¹。其他值得注意的雕具座天體還包括距地球20.13秒差距(65.7光年)且擁有一個行星的聯星、與雕具座γ¹組成光學雙星的盾牌座δ變星,以及最初看起來像噴流且沒有可見宿主星系的西佛星系HE0450-2958。.

新!!: 唧筒座和雕具座 · 查看更多 »

耀斑

閃焰是在太陽的盤面或邊緣觀測到的突發的閃光現象,它會釋放出高達6 × 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大約是太陽每秒鐘釋放總能量的六倍,或相當於160,000,000,000百萬噸TNT,超過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撞木星能量的25,000倍)。它們通常,但並非總是,伴隨著發生日冕大量拋射的事件。閃焰會從太陽日冕拋射出電子、離子、和原子的雲進入太空。通常,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兩天,這些雲就可能會到達地球。這個名詞也適用在發生類似現象的恆星,但通常會使用「恆星閃焰」來稱呼。 閃焰會影響到太陽所有的大氣層(光球、色球和日冕)。當電漿物質被加熱至數千萬K的溫度時,電子、質子和更重的離子都會被加速至接近光速。它們產生電磁頻譜中所有波長的電磁輻射,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然而絕大部分的能量都在視覺範圍之外,因此絕大碩的閃焰都是肉眼看不見的,必須要用特別的儀器觀測不同的頻率。閃焰發生在圍繞著太陽黑子的活動區,強烈的磁場從那兒穿透光球聯接日冕和太陽內部的磁場。 閃焰會突然(時間的尺度在幾分鐘至幾十分鐘)釋放儲藏在日冕中的磁場能量;日冕大量拋射(CME)也可以釋放出相等的能量,但是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尚不明確。 閃焰發射的X射線和紫外線輻射會影響地球的電離層,擾亂遠距離的無線電通訊。在分米波長的電波輻射會直接干擾雷達和使用這些波長的儀器和設備的操作。 對太陽閃焰的首度觀測是理查·卡靈頓和理查·霍奇森在1859年獨立完成的"",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v20, pp13+, 1859,在黑子群當中看見一個小範圍的明亮區域。觀察望遠鏡或衛星觀測到的恆星光度變化曲線,可以推斷其他恆星是否產生恆星閃焰。 太陽閃焰發的頻率隨著平均11年的活動週期,從太陽位於活躍期的一天數個,到寧靜期的一星期不到一個,有很大的變化(參見太陽週期)。大的閃焰出現的頻率遠低於小的閃焰。 根據NASA的觀測,在2012年7月23日,一個有著巨大和潛在破壞力的太陽超級風暴(閃焰、日冕大量拋射、和)與地球擦身而過。估計在2012年至2022年之間,有12%的機率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新!!: 唧筒座和耀斑 · 查看更多 »

F型主序星

#重定向 黃-白矮星.

新!!: 唧筒座和F型主序星 · 查看更多 »

HD 93083

HD 93083是一個位於唧筒座的視星等8等恆星,距離地球約94光年。它的光譜類型是K2V,屬於橙矮星,質量、表面溫度與光度都低於太陽。.

新!!: 唧筒座和HD 93083 · 查看更多 »

NGC 2997

NGC 2997是一個朝向地球的無棒螺旋星系,位於2億5千萬光年遠的唧筒座。NGC 2997是NGC 2997星系群中最亮的星系。 NGC2997的核心被巨大電離氫雲所包圍。它也是科學家詹姆斯·賓尼(James Binney)與斯科特·特里梅因所編著的《星系動力學》第一版的封面。.

新!!: 唧筒座和NGC 2997 · 查看更多 »

WASP-66

WASP-66,又名TYC 7193-1804-1,是一顆像太陽的恆星,其光譜型為F4,位於唧筒座。它的視星等為11.6,對肉眼來說太黯淡了,因此不能看見。它有一顆質量為木星2.3倍的行星,需要4天才能圍繞它一週,於2012年以凌日法發現。.

新!!: 唧筒座和WASP-66 · 查看更多 »

恒星光谱

在天文學,恆星分類是將恆星依照光球的溫度分門別類,伴隨著的是光譜特性、以及隨後衍生的各種性質。根據維恩定律可以用溫度來測量物體表面的溫度,但對距離遙遠的恆星是非常困難的。恆星光譜學提供了解決的方法,可以根據光譜的吸收譜線來分類:因為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只有特定的譜線會被吸收,所以檢視光譜中被吸收的譜線,就可以確定恆星的溫度。早期(19世紀末)恆星的光譜由A至P分為16種,是目前使用的光譜的起源。 恒星光谱分类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他们根据恒星不同的谱线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它们与颜色也有关系.

新!!: 唧筒座和恒星光谱 · 查看更多 »

桌山

桌山(英语:Table Mountain,南非荷兰语:Tafelberg)位于南非西开普省开普敦附近,是一座顶部平坦的沙岩山。 桌山(或譯特布爾山)海拔1,086米,大约形成于志留纪或奥陶纪。由于其顶部异常平坦且可以俯看開普敦半島,因此桌山成为了南非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桌山有雲覆蓋,雲層是刮東南風迅速形成的,它是高原植被繁茂的主要因素,5個高山水庫貯藏的水就是由冬天西北風帶來的雨水,山頂的年降雨量為1525毫米。.

新!!: 唧筒座和桌山 · 查看更多 »

棕矮星

褐矮星又称--矮星,是質量太低,在核心不能維持大規模的氫融合反應,與主序恆星不同的次恆星。它們的質量據有最重的氣體巨星和最輕的恆星,質量上限大約在75至80 木星質量(MJ)。棕矮星的質量至少超過氘融合所需要的13 MJ,而超過〜65 MJ,鋰融合就可以進行。 在2013年3月,有一篇論文提出質量非常低的棕矮星和巨大行星的分界大約在〜13木星質量,引起了學界的討論。相似的研究涉及DENIS-P J082303.1-491201 b,在2014年3月發現的一個極低溫的聯星系統,質量較低的成員大約只有29木星質量,並且被列名為質量最大的系外行星。儘管如此,一個學派認為要基於形成;另一派認為要依據內部的物理。 棕矮星一樣可以依據光譜分類,主要的類型有M、L、T、和Y。不管它們的名稱,棕矮星有著不同的顏色。依據A.

新!!: 唧筒座和棕矮星 · 查看更多 »

椭圆星系

橢圓星系(Elliptical galaxy)是哈伯星系分類中的一種類型,具有下列的物理特徵:.

新!!: 唧筒座和椭圆星系 · 查看更多 »

氣泵

氣泵(air pump)是一種用於推動氣體的裝置。例子包括自行車用的打氣筒、通過來對水族館或池塘曝氣的泵、用於發動氣動工具、空氣喇叭和管風琴的壓縮機、促進燃燒的風箱、吸塵機和真空泵。.

新!!: 唧筒座和氣泵 · 查看更多 »

--,一種用以增加液體或氣體的壓力,使加壓過的氣體或液體產生比平常狀況下更巨大的推進力量,用於推進某些機械裝置或是氣體或液體產生巨大的力量作為多項用途,與「蹦」同音,為英語pump的音譯,日語也藉此為發音。中文直譯稱幫--浦,是一種用來移動液體、氣體或特殊流体介质的裝置,即是對流體作功的機械。 人類及動物的心臟可說是天然的泵,它把血液输送到身體各個部分。.

新!!: 唧筒座和泵 · 查看更多 »

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英文:Local Group;又常被誤稱為本星系團(Local Cluster):因該區域為星系群,並不是星系團,且不合語源,故屬積非成是的名詞),是包括地球所处之银河系在内的一群星系。这组星系群包含大约超过50个星系,其质心位于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的某处。本星系群中的全部星系覆盖一块直径大约1000万光年的区域,本星系群的為61±8 km/s.

新!!: 唧筒座和本星系群 · 查看更多 »

望远镜座

望远镜座(拉丁语名称为Telescopium)是一个南天黄道带星座,面积251.51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0.610%,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五十七。望远镜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17颗,最亮星为鳖一(望远座α),视星等为3.49。每年7月10日子夜望远镜座中心经过上中天。.

新!!: 唧筒座和望远镜座 · 查看更多 »

星座

弗雷德里克·德·威特在1670年绘制的星座图 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星座几乎是所有文明中确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在航海领域应用颇广。对星座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不同的文明对于其划分和命名都不尽相同。星座一直没有统一规定的精确边界,直到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確的邊界把天空分為八十八個正式的星座,使天空多数恆星都屬於某一特定星座。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以中世紀傳下來的古希臘傳統星座為基礎。与此相对地,有一些广泛流传但是沒有被认可为正式星座的星星的组合叫做星群,例如北斗七星(参见恒星统称列表)。 在三維的宇宙中,這些恆星其實相互間不一定有實際的關係,不過其在天球這一個球殼面上的位置相近,而其实它们之间可能相距很远。如果我们身处银河中另一太阳系,我们看到的星空将会完全不同。自古以來,人们对于恆星的排列和形狀很感興趣,並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聯繫起來組成星座。.

新!!: 唧筒座和星座 · 查看更多 »

星座列表

星座現時共有88個,皆由國際天文聯合會所定義,名字多數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和動物。 古代的蘇美人和希臘人(由托勒密記錄)建立了北方大部分的星座。當歐洲的探險家往南進發時,能夠看見一些以前看不到的星空,所以歐美天文學家加入新星座以填滿南面的天空。 1922年,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了88個星座的現代名單。 在此之後,尤金‧德爾波特為每個星座繪製了精確的邊界,使得天空中的每一個點都屬於一個星座。.

新!!: 唧筒座和星座列表 · 查看更多 »

星系分類

在天文學中,星系的分類主要是根據星系的外觀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型態,分為橢圓星系、螺旋星系、或棒旋星系(閂狀星系),而且可以更進一步的的標示出各類星系的特性。例如,橢圓星系的外觀扁平度,旋渦星系的旋渦數目或棒閂的特性。這種星系分類稱為哈伯音叉圖或哈伯序列。.

新!!: 唧筒座和星系分類 · 查看更多 »

显微镜座

显微镜座(Microscopium)是南天半球中的一个星座,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于18世纪确立,是拉卡伊星座家族中以科学仪器命名的12个星座之一。显微镜座的英文名来自古希腊语中显微镜一词的拉丁化。它的恒星光芒黯淡,在北半球热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几乎不可见。 显微镜座中最亮的恒星是璃瑜增一(显微镜座\gamma),其视星等为4.68,是一颗黄色的巨星,和地球相距约381光年。显微镜座中有两个恒星系统拥有行星(WASP-7和),另有两个恒星系统拥有岩屑盘(年轻的红矮星显微镜座AU和类似太阳的)。二元红矮星系统显微镜座AU和可能组成了一个三合星系统,同时也是繪架座β移動星群的成员。恒星昵称为“飞快的显微镜”(Speedy Mic),其自转周期仅9小时7分钟。.

新!!: 唧筒座和显微镜座 · 查看更多 »

时钟座

时钟座是现代88星座之一,是位于南天的一个小星座(赤纬约-60度)。最早被修道士拉卡伊命名为摆钟座,用来纪念摆钟的发明人惠更斯。 时钟座在波江座之南,水蛇座和网罟座之间;由于创立于17世纪,没有相对应的神话;时钟座包含中国古代星座:近天园南。.

新!!: 唧筒座和时钟座 · 查看更多 »

拜耳命名法

拜耳命名法(Bayer designation)是一種恆星命名法,它以一個希臘字母做前導,後面伴隨著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拜耳命名的原始清單載有的恆星共有1,564顆。 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拜耳於1603年在他的星圖《測天圖》(Uranometria)中,首先有系統的為許多亮星命名。拜耳在他的星圖上,使用小寫的希臘字母,像是α、β、γ、等等為前導,分配給星座中的每一顆星,再與恆星所在星座的拉丁文所有格結合,組成恆星的名字(參見所有格的星座列表,在中文則是字母跟隨在星座名稱之後)。例如,畢宿五命名為金牛座α,它的意思就是在金牛座排序為第一顆的恆星。 單一個星座可能包含50顆甚至更多的恆星,但是希臘字母只有24個,當這些字母用完之後,拜耳開始使用小寫的拉丁字母:因此便會有船底座s和半人馬座d等名稱。在星星數量極多的星座內,拜耳最終使用到大寫的拉丁字母,像是天蝎座G和船帆座N。拜耳使用的最後一個大寫字母是Q。.

新!!: 唧筒座和拜耳命名法 · 查看更多 »

拉丁化

#重定向 罗马化.

新!!: 唧筒座和拉丁化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唧筒座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