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哈斯蒙尼王朝

指数 哈斯蒙尼王朝

哈斯蒙尼王朝(英语发音:/ˌhæzməˈniːən/;; 羅馬字母轉寫:Ḥashmona'im)是古典时代(希腊化时期)统治犹地亚及其附近地区的王朝。从c.140-  BCE,哈斯蒙尼王朝在塞琉古帝国下,半自治的统治犹地亚。 前110年,随着塞琉古帝国的解体,哈斯蒙尼王朝完全取得独立,并向撒玛利亚、加利利、、和以东扩张,并获得“basileus”的称号。一些现代学者将哈斯蒙尼王朝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以色列王国。 前63年,哈斯蒙尼王国被罗马共和国占领,罗马人将其瓜分,变为附庸国。哈斯蒙尼王朝在被希律王朝取代之前,维持了103年。 即使在希律王朝取代哈斯蒙尼王朝后,大希律王仍然试图通过娶哈斯蒙尼公主米利暗来强化其统治合法性,并策划在其耶利哥王宫淹死哈斯蒙尼王朝的最后男性继承人。  在犹大马加比(יהודה המכבי,"Y'hudhah HaMakabi")发动马加比起义,打败塞琉古帝国的军队二十年后,西门·马加比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根据历史资料,包括马加比一书和马加比二书和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犹太战争》第一卷, 安条克四世对埃及托勒密王朝入侵的成功,遭到罗马共和国的干预后,安条克四世条转而对塞琉古帝国控制的柯里叙利亚和腓尼基施加更严厉的统治、洗劫了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制止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的宗教和文化的纪念活动,并强制推行希腊文化。随之而来的犹太人大起义(167公元前)开始的一个犹太人的独立时期,犹太人的独立因新兴的罗马共和国和安息帝国 对塞琉古帝国的入侵而得到强化。 公元前37年,大希律王 (以东人)登上王位,标志着哈斯蒙尼王朝结束,以色列成为罗马 附庸国。公元6年,罗马将 犹太, 撒马利亚 和Idumea(圣经的 以东)合并为 犹地亚(罗马行省)。 公元44年,罗马任命了总督和希律王朝的国王们一同统治 (Agrippa I 41-44年和 Agrippa II 50-100年)。.

31 关系: 古以色列塞琉古帝国大希律王大祭司 (犹太教)安息帝國安条克四世以東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從屬國哈斯蒙王朝和希律王朝统治者列表犹太教犹地亚玛他提亚第二圣殿約拿單·亞腓斯罗马共和国美國猶太教神學院猶大·馬加比猶太公會馬加比一書馬加比二書阿里斯托布魯斯一世阿里斯托布魯斯二世通用希臘語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聖殿柯里敘利亞杰里科格奈乌斯·庞培撒馬利亞托勒密王國

古以色列

以色列和犹大是与铁器时代的古王国黎凡特有关。公元前9世纪,以色列王国出现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这个早于公元前722年新亚述帝国的衰落及灭亡。以色列南部的邻国犹大王国,出现在公元8世纪Grabbe 2008, pp.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古以色列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帝國(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叙利亞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时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塞琉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希律王

希律(הוֹרְדוֹס,Ἡρῴδης,Herod,),又譯希律王、黑落德王,亦被稱為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希律大帝,希律一世(Herod I),是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從屬王。 根據記載,希律是位殘酷的國王,為了權位,曾下令殺害自己的家人與多位拉比。但他也是猶太歷史上最著名的建設者,他擴建了耶路撒冷的第二聖殿(又稱希律的聖殿),修建了凯撒利亞的港口,建立馬薩達與希律宮(Herodium)的城牆。他的生平資料主要來自於公元1世紀猶大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著作。.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大希律王 · 查看更多 »

大祭司 (犹太教)

大祭司(希伯来语 כהן גדול,Kohen Gadol或Kohen ha-Gadol)是早期犹太教最高宗教领袖的头衔(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旷野漂流时期到第二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大祭司与所有祭司一样,只有属于亚伦后裔可以担任。.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大祭司 (犹太教) · 查看更多 »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安息帝國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四世

安条克四世(神顯者)或譯安提約古四世(希臘語:Αντιοχος ο Επιφανης;約),是塞琉古帝國国王(前175年—前164年在位)。他是安条克三世第三子,原名米特里達梯,登基後改名為安條克。 安條克四世任內最著名的兩件事分别是:他差點征服埃及,卻在羅馬干涉下不得不撤退,此事亦是西方諺語“在沙地劃下底線”(Line in the sand)的典故;另外,安條克四世對猶太人推行希臘化政策,導致後來馬加比起義。 安條克是首任在錢幣上使用神性稱號(divine epithets)的塞琉古國王,这或许是仿效早先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希臘化君主推行的类似政策,也可能是受到其父安條克三世已在帝國境內所建立的統治者崇拜的鼓舞。安條克四世的稱號包含Θεὸς Ἐπιφανής(「顯現的神」)及擊敗埃及後的稱號Νικηφόρος(「勝利擁有者」)。另外,安條克也試圖展現他親民的風格,并积极與民眾接觸:他曾出現在公眾澡堂,亦曾尝試擔任新創的市政官。這些舉動讓他的臣民難以適應,甚至覺得相當古怪,又因安條克時有任性行為,因而也有厭惡他的人把他的稱號Επιφανης改念成Επιμανης(「瘋子」)。.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安条克四世 · 查看更多 »

以東

以東(;,希伯来语:אֱדוֹם; 阿卡德語: Udumi; 敘利亞語: ܐܕܘܡ)是閃米特人曾居住過的一個區域,位在,位在犹大山地及死海的南邊。聖經中有記錄在西元前第一世紀铁器时代的的以東王國,在希臘古典時代也用名源詞Idumea來指此地區一個較小的區域。以東這個名字在希伯來文中為「紅」,一開始是給以撒的長子、雅各的哥哥以掃的名字。因為他因為紅豆湯而將長子的名分賣給弟弟,故得此名-->。摩西五经、塔納赫及新約均認為以東人是以掃的後裔。.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以東 · 查看更多 »

弗拉維奧·約瑟夫斯

提圖斯·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全名Titus Flavius Josephus,),原名約瑟·本·馬賽厄斯(Joseph ben Matthias,意思是Joseph,Matthias的儿子),簡稱約瑟夫或約瑟夫斯,或譯約瑟法斯或約西弗斯,是第一世紀時的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也是軍官及辯論家。 约瑟夫斯曾经做犹太军官,后来被俘虏后入罗马军队服役。有一段时间他跟随罗马军队征讨和平叛在罗马帝国犹迪亚行省的叛乱,并见证了公元70年提多将军摧毁耶路撒冷城。他晚年在罗马潜心研究圣经,专注写作。 作為猶太人,约瑟夫斯对希伯來圣经做了深入的研究,将圣经的正典和外典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外典圣经從來沒有被猶太人包括在受感示的聖經之內。另外他撰写的《犹太古史》记载了从圣经旧约最开始到公元一世纪整个的犹太历史,这些记载表明约瑟夫斯本人认为圣经的记载是真实的。同时在他的作品中有记录了很多福音书和使徒行传记载的事件,由此可以从侧面印证福音书的内容不是杜撰出来的。他撰写的作品《犹太古史》、《犹太战史》、《驳斥阿比安》和自传《人生》对于了解犹太人在古代和罗马统治时期的面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弗拉維奧·約瑟夫斯 · 查看更多 »

從屬國

從屬國(Client state),是指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依附在另一個更強大國家之下。在從屬國之下,又分為衛星國,聯繫邦,傀儡政權,新殖民地,保護國,附庸國,朝貢國等類型。狹義而言,從屬國專指保護國及附庸國二者。.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從屬國 · 查看更多 »

哈斯蒙王朝和希律王朝统治者列表

本页是犹太哈斯蒙王朝及希律王朝统治者列表,这两个王国始于马加比起义,终于被罗马吞并。.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哈斯蒙王朝和希律王朝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303; Ewa Morawska, Insecure Prosperity: Small-Town Jews in Industrial America, 1890-194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犹太教 · 查看更多 »

犹地亚

犹地亚(יהודה, 標準讀音: , 提式發音: ;Ἰουδαία/,يهودية/,IVDÆA/)是古代以色列地的南部山區地帶從聖經記載、到羅馬帝國時期、直至現今的通稱,自1948年成為約旦王國之「西岸」而聞名。 该山地又叫中央山脉,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宽约15里、长约50里,高度平均在2000至3000尺之间。东连犹大旷野,南连南地,西连高原,北连以法莲山地。主要城市有北部的耶路撒冷和南部的希伯伦。.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犹地亚 · 查看更多 »

玛他提亚

玛他提亚·本·Johanan(מַתִּתְיָהוּ בֶּן יוֹחָנָן הַכֹּהֵן‎ Matityahu ben Yoḥanan HaKohen; )是一个犹太教祭司(Kohen),马加比书记载了他在反抗异教的希腊化的塞琉古帝国的马加比起义中的角色。玛他提亚相应的在光明节故事中扮演中心角色。.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玛他提亚 · 查看更多 »

第二圣殿

二圣殿,旧址位于耶路撒冷,是继第一圣殿被毁后所建的。前586年,犹太人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掳往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第一圣殿被毁。后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的古列二世所灭,古列二世释放了犹太人,并允许犹太人重建圣殿。重回故地的犹太人开始了圣殿的重建,但重建过程并不顺利,直至大流士时期才完成,大流士也对第二圣殿的重建给予了帮助,此时已是第一圣殿被毁70年后的前516年,整个重建过程被记录在旧约的以斯拉记。 公元前19年,大希律王开始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第二圣殿,由此有时被称为希律圣殿,但大部分情况下它仍被称为第二圣殿,整个施工过程,祭典仪式继续进行。 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在犹太战争中被罗马帝国将军提多攻陷,第二圣殿也被毁,圣殿里的圣物被掳往罗马,为纪念这件事情,罗马人开建了提圖斯凱旋門,由于圣物现已下落不明,凯旋门上的雕塑成为人们对圣物的推测根据。 2009年,英国诺福克78岁退休农民亚历克·加勒德用30多年时间,搭建出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二圣殿复原模型。.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第二圣殿 · 查看更多 »

約拿單·亞腓斯

約拿單·亞腓斯,或譯約納堂·阿弗斯(希伯來語:יונתן הוופסי;古希臘語:Ἰωνάθαν Ἀπφοῦς,),是猶太馬加比軍領導者,後臣屬於塞琉古帝國,統治時間從前161年到前143年。「亞腓斯」(Ἀπφοῦς)是他的綽號,意思可能是「虛偽者」、「謹慎者」或是「通權達變者」,綽號展現他的人格特質。.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約拿單·亞腓斯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罗马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美國猶太教神學院

美國犹太教神学院(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America,JTS),成立于1886年,是犹太教保守派主要的学术中心和精神中心之一,另外几个犹太教保守派的主要神学院包括洛杉矶的犹太教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拉丁美洲犹太教神学院(Seminario Rabínico Latinoamericano)、耶路撒冷的(Schechter Institute of Jewish Studies)。其名称和基本理念都来自于现已不存在的布雷斯劳的犹太教神学院。美洲犹太教神学院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4所附属学院之一——另外3所是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美國猶太教神學院 · 查看更多 »

猶大·馬加比

大·馬加比,或譯猶大·瑪加伯(希伯來語:יהודה המכבי, 即「鐵鎚」猶大),是古以色列人祭司長亞倫的後裔,父親是猶太祭司瑪他提亞,猶大·馬加比是第三個兒子。猶大·馬加比繼承父親對抗塞琉古帝國的統帥職位,他也是猶太人歷史中與約書亞、基甸、大衛齊名的英勇戰士。 猶太人的馬加比節,就是記念猶大·馬加比在前165年收復耶路撒冷的聖殿,並驅逐聖殿內的非猶太教信仰。.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猶大·馬加比 · 查看更多 »

猶太公會

太公會或猶太公議會(希伯來語:סנהדרין,希臘語:συνέδριον,意思就是“坐在一起”)是古代以色列由71位猶太長老组成的立法议会和最高法院。这个议会包括一名大法官、一名副大法官和其他69名成员。在开会时这其他69名议员坐成半圆形。.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猶太公會 · 查看更多 »

馬加比一書

加比一書(1 Maccabees, ΜΑΚΚΑΒΑΙΩΝ Α),天主教思高版聖經譯為瑪加伯上,(而由香港聖公會在2008年出版並由香港聖經公會印刷的附次經新標點和合本中,此書卷則譯作瑪咯比傳上卷),是一部描述猶太人在前2世紀努力復國故事的書籍,此書雖然本來是以希伯來語寫成的,但是最原始的希伯來語版本已經逸失,現存最重要的版本為希臘語著就的七十士譯本。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科普特教會認為此書是聖經正典,但是新教持反對意見,認為馬加比一書只是經外書。在現代的猶太教中,此書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不被认为是神应用神迹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军事天才达成目的,因此並不被當做宗教經典。 马加比מכבי在希伯来语中意为“锤子”,作为名字用在起义首领瑪他提亞家的三子猶大·馬加比身上颇为合适。另说取自出埃及记15:11“耶和华啊,众神之中,谁能象你?”( מי כמוכה באלים י'ה)一句的前四个字母。 此書所描述的年代在猶太山地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後一個世紀,當時亞歷山大的帝國已經分崩離析,埃及則由塞琉古帝國統治。塞琉古帝國時任皇帝安條克四世試圖廢止哈拉卡,因而遭到猶太人的反抗。馬加比一書描述的是著整個事件的經過,時間段為前175至前134年。其中強調了瑪他提亞家族,尤其是猶大·馬加比、約拿單·亞腓斯、西門·太西和西門的兒子约翰·许尔堪的貢獻。此書中還給出了當時猶太人在地中海的一系列殖民地的列表。.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馬加比一書 · 查看更多 »

馬加比二書

加比二書(2 Maccabees, ΜΑΚΚΑΒΑΙΩΝ Β),是一部關於猶太人反抗安條克四世的次經。天主教思高版聖經譯為瑪加伯下,而由香港聖公會在2008年出版並由香港聖經公會印刷的附次經新標點和合本中此書卷則譯作瑪咯比傳下卷。書中記述了猶太人英雄猶大·馬加比擊敗塞琉古帝國將軍尼卡諾爾的經過。 與馬加比一書不同,馬加比二書採用通用希臘語寫作,地點可能是前124年左右的埃及亞歷山德里亞Harris, Stephen L.,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馬加比二書 · 查看更多 »

阿里斯托布魯斯一世

阿里斯托布魯斯一世(?-103年B.C.)希伯來人,猶太國家哈斯蒙尼王朝的國王,統治該猶太國的時間約為西元前104年-西元前103年。從母親奪回政權的阿里斯扥布魯斯,在位僅一年,並隨即因病去世,不過仍被視作哈斯莫尼安王朝的創始者。 Category:猶大君王.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阿里斯托布魯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里斯托布魯斯二世

阿里斯托布魯斯二世(?-前50年)希伯來人,猶太國家哈斯蒙尼王朝的國王,統治該猶太國的時間約開啟於西元前67年。西元前63年,阿里斯扥布魯斯二世自王位卸任,並於西元前50年遭刺身亡。 A.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阿里斯托布魯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通用希臘語

Κοινὴ Ἑλληνική |region.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通用希臘語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聖殿

聖殿(),是古代以色列人最高的祭祀場所。在聖殿建成之前,以色列人在會幕中進行祭祀。直到聖殿建成,聖殿隨即成為敬奉上帝的崇拜場所,也成了以色列民族的象徵。歷史上的耶路撒冷曾先後出現兩座聖殿,現已被毀。.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耶路撒冷聖殿 · 查看更多 »

柯里敘利亞

柯里敘利亞(Coele-Syria, Coele Syria, Coelesyria),字面的意思是敘利亞山谷,是塞琉古王朝與托勒密王朝爭奪的南敍利亞地區。嚴格來說,即是黎巴嫩的貝卡谷地,但亦經常用作代表包括猶太的整個南Nahr al-Kabir河地區。 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首先在前318年佔領柯里敘利亞。當托勒密在前313年加入對抗安提柯的陣營時,他因歐邁尼斯來襲迅速撤出柯里敘利亞。托勒密於前312年在加薩戰役擊敗安提柯的兒子德米特-里-後,托勒密再次佔據柯里敘利亞。雖然數月後他因旗下將領被德米特里打敗,托勒密再次撤出柯里敍利亞,安提柯武力進入並全面佔據敘利亞,但卻讓塞琉古得以粉碎巴比倫尼亞並對之穩固地控制著。前302年,托勒密加入新聯盟對抗安提柯及再次佔據柯里敘利亞,但在收到一個安提柯戰勝的假消息後,他馬上又撤退了,直至安提柯在前301年伊普蘇斯戰役被殺後才返回柯里敘利亞。雖然從以往戰績來說,托勒密似乎不大願意為保衛柯里敘利亞而戰,但塞琉古仍默許讓他佔領,也許因為塞琉古記得托密勒是如何幫助他取回巴比倫尼亞,或因為準備還未充裕。後來的塞琉古國王對此卻不太明白,導致托勒密王國與塞琉古帝國之間一世紀之久的敘利亞戰爭。 Category:敘利亞歷史 Category:馬其頓歷史 Category:托勒密王朝 分類:塞琉古帝國.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柯里敘利亞 · 查看更多 »

杰里科

杰里科(Jericho;英語:,此譯名不合於當地的希伯來語及阿拉伯語名稱發音),或譯耶利哥或耶律哥(希伯來語:,Yeriḥo;阿拉伯語:;,Arīḥā;希腊语:Ἱεριχώ),在中文聖經中譯為耶利哥,是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一個城市。杰里科是杰里科省的省會,目前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法塔赫派系控制。根據2007年人口統計,杰里科有人口18,346名。而杰里科省是巴勒斯坦国西岸地区十一省之一,面积593平方公里,人口32,713。 杰里科位於耶路撒冷以北,是一個擁有超過三千年歷史的古城。但根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1千年前就已經有在這裡居住,被認為是之一。位於城市和其周圍的豐富泉水在這數千年來吸引不少人來居住Bromiley, 1995, p. 715。 在《聖經·舊約全書》申命記34章第3節就以「棕樹城耶利哥」來形容這裡。在過去,由於耶利哥城有充足的水源,而且位於死海北岸至地中海與加利利至耶路撒冷兩條路線之間,所以經濟與貿易十分發達。.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杰里科 · 查看更多 »

格奈乌斯·庞培

格奈乌斯·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勇悍善戰,兇殘嗜殺,於前三頭同盟中勢力最強。 在公元前70年左右,羅馬共和国爆發了著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一群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奴隸為了爭取自由和反對暴政便集體起義。當時克拉苏奉命敉平叛亂,成功消滅起義軍主力,又對殘餘的奴隸勸降。庞培趕到時,見功勞全都落在克拉苏手中,深心不忿,便把五千多名殘餘奴隸捉來,不分男女老幼,把他們每隔十步便釘在一個十字架上,令他們活活淌血而死。 四年後,庞培率軍平定了敘利亞一帶,並建為行省,權力到達頂峰。在公元前六零年,他與凯撒與克拉苏秘密結成「三头政治同盟」跟元老院對抗。后和凯撒发生权力之争,爆发内战。他於法薩盧斯戰役進行決戰中被凯撒擊敗後,逃往埃及。 前48年秋季,龐培在凱撒軍的追擊下來到了亞歷山卓外海,尋求庇護。年僅15歲的托勒密十三世還很年輕,此事主要由財政大臣波提紐斯處理。 前48年9月28日,龐培雖然覺得事情有異,托勒密迎接的場面既不隆重,還有點肅殺,岸上滿是士兵,加上托勒密還派出艦隊像是監視龐培般。龐培自知無法逃脫,只得乘著對方安排的一艘小船,準備要登上埃及的海岸。 然而迎接他的托勒密軍官在龐培一上岸,就殺了龐培並砍下他的頭,動手的軍官中還有龐培的老部下。托勒密顧命大臣阿基拉斯(Achillas)和(Lucius Septimius)動手殺了龐培。 龐培的妻子和孩子在海上看到這件慘案,連忙揚帆逃走,這天剛好也是龐培58歲生日。 &格奈乌斯·奥菲迪乌斯·奥雷斯特斯 -->.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格奈乌斯·庞培 · 查看更多 »

撒馬利亞

撒馬利亞(Samaria,希伯来语Shomron שומרון),是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王國分裂后,北部十个支派形成北國以色列的首都。 以色列王國经过了大卫和所罗门的全盛时期,但在公元前931年所罗门死后,其12部族发生分裂,北部十个支派形成北國以色列。南部两个支派形成犹大国(南国),首都繼續在原統一王國耶路撒冷。 与南国犹大国不同,北国以色列人及撒馬利亞人不再受到宗教的约束。他们受原迦南住民影响,崇拜偶像,与异族通婚。为南国犹大人所不认同。根据旧约圣经记载,北国以色列因此受到上帝耶和华的惩罚,被亚述帝国消灭,比南国犹大国早灭亡136年。(以色列国722B.C 亡国,犹大国586 B.C 亡国).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撒馬利亞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新!!: 哈斯蒙尼王朝和托勒密王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