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君主立宪制

指数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158 关系: 加拿大君主基思·米切尔埃內爾·索本嘉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卡塔尔卡塔尔埃米尔卡塔尔首相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卢森堡大公古罗马君主專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君權神授說夏尔·米歇尔大不敬大公大洋洲大憲章威廉-亞歷山大 (荷蘭)宪法安倍晋三安道爾大公安道爾首相安提瓜和巴布達君主巴巴多斯君主巴布亞新畿內亞君主巴哈马君主巴林国王巴林首相不丹国王不丹首相中东中世纪丹麦首相列表帕拉育·詹歐查伊莉莎白二世伊朗伊斯蘭革命伯利兹君主弗罗因德尔·斯图亚特佩里·克里斯蒂彼得·奥尼尔德仁太子圣基茨和尼维斯君主圣卢西亚君主匈奴圖瓦盧君主圖普六世國家元首列支敦斯登...列支敦斯登首相哥特人啟蒙時代內閣公民公民社会元朝光荣革命国家国际君主立宪组织皇家特權皇帝獨裁者理性主义私有财产科威特首相穆罕默德六世 (摩洛哥)立憲運動策林·托傑紐西蘭君主約旦首相列表绝对君主制瑞典君主瑞典首相瑪格麗特二世 (丹麥)牙買加君主莱索托首相莱齐耶三世遊牧民族聖文森及格林納丁君主荷兰首相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革命行政机构西班牙首相親王馬克·呂特马哈迪马里亚诺·拉霍伊马来西亚首相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诺罗敦·西哈莫尼貴族費利佩六世賈斯汀·杜魯多麦肯·腾博迪安·奥利弗·巴罗霍安·恩里克·比韦斯·西西利亚阿基利西·波希瓦阿卜德里拉赫·本基拉纳阿卜杜拉二世阿尔贝二世 (摩纳哥)阿拉伯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蒙古人肯尼·安东尼英国英国君主英国宪法英国首相英国议会英国权利法案英联邦暹羅立憲革命柬埔寨君主列表柬埔寨政府首脑列表格林纳达君主梁启超梅納西·索加瓦雷欧洲民主民族大遷徙民族國家汤加君主汪达尔人沙特阿拉伯国王沙特阿拉伯首相波蘭立陶宛聯邦波蒂亚·辛普森-米勒泰國君主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大革命法国总统洪森漢斯·亞當二世澳大利亚君主挪威政府首腦列表明仁明治维新斯蒂凡·洛夫文文翠珊日耳曼人日本天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摩纳哥国务大臣政府首脑政變政教分离教宗所羅門群島君主拿破仑一世拉尔夫·冈萨尔维斯1830年革命1975年澳大利亚宪政危机 扩展索引 (108 更多) »

加拿大君主

加拿大君主是立憲君主,是西敏制議會民主制度在加拿大的體現,為加拿大國家元首。現任君主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於1952年2月6日即位。 加拿大君主除了統治加拿大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的君主。加拿大從前是英國殖民地,現為英聯邦成員之一。由於君主長期居住於英國,加拿大總督代表君主在加拿大履行禮儀職務,而各省督在各省代表君主。.

新!!: 君主立宪制和加拿大君主 · 查看更多 »

基思·米切尔

基思·克劳迪斯·米切尔(Keith Claudius Mitchell,)是一位格林纳达政治人物,自2013年开始担任格林納達總理。此前1995年到2008年他也曾担任总理职务。他是格林纳达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担任这一职务超过13年。他目前是(NNP)的领导人,是2008年至2013年议会中的反对派领袖。.

新!!: 君主立宪制和基思·米切尔 · 查看更多 »

埃內爾·索本嘉

埃內爾·索塞納·索本嘉(Enele Sosene Sopoaga;),為吐瓦魯外交官,並且在中當選成為吐瓦魯國會議員後開始投入政治。在於2010年9月至12月成立的短期中,他分別擔任過副總理、外交部部長、環境部部長以及勞工部部長等職位。2010年12月在托阿法的支持下,他則成為了監督新吐瓦魯總理之政府的反對派領導人。在特拉維遭到吐瓦魯總督去職並且一度引起政治危機時,2013年8月1日開始他先行擔任代理總理一職。隔天反對派成功地表決通過對於特拉維政府的不信任動議,而在後續選舉中索本嘉以8票對上4票當選成為下一任吐瓦魯總理。2013年8月5日時他正式宣誓就職,並且在同一天也宣告成立。.

新!!: 君主立宪制和埃內爾·索本嘉 · 查看更多 »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埃马纽埃尔·让-米歇尔·弗雷德里克·马克龙(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éric Macron;),法国政治人物,現任法國總統(第25任)。精通語言為法文、英文,投资银行家出身,2014年8月26日,他出任总理曼努埃爾·瓦爾斯政府的经济产业更新和信息技术部长。Sylvie Corbet and Elaine Ganley, Associated Press, 26 August 2014于2016年8月30日辞去政府部长职务。他於2016年4月6日成立了名為「共和前進!」的政黨,並且在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勝出,以39歲的年齡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轻的總統、以及繼拿破崙以來最年輕的法國國家元首。.

新!!: 君主立宪制和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

卡塔爾(قطر;,當地方言的Johnstone, T.M. "." Encyclopaedia of Islam.

新!!: 君主立宪制和卡塔尔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埃米尔

卡達国埃米尔是卡塔尔的君主,由阿勒薩尼家族统治。.

新!!: 君主立宪制和卡塔尔埃米尔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首相

卡塔尔首相 (رئیس الوزرا القطری是卡塔尔的政府首脑,是卡塔尔国内仅次于埃米尔的第二位最有权力的人物。 1970年5月29日,第十任埃米尔哈利法·本·哈马德·阿勒萨尼创建了首相一职。他本人就任首相直到1995年6月27日被他儿子哈迈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罢免为止。从2007年4月3日至2013年6月,哈马德·本·贾西姆·本·贾比尔·阿勒萨尼担任这一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卡塔尔首相 · 查看更多 »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全名卡尔·古斯塔夫·富尔克·休伯特斯、Carl Gustaf Folke Hubertus,),是当今的瑞典国王。 他是已故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和薩克森-科堡-哥達-的施比拉公主(Sibylla av Sachsen-Coburg-Gotha)的唯一儿子。由於其父在即位前便因遭遇空难去世,而他的叔父皆失去王位繼承權,故而他於1973年9月15日继承了祖父古斯塔夫六世的王位,而他和英國的伊莉莎白二世為最長任期君主之一。.

新!!: 君主立宪制和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大公

卢森堡大公(Groussherzog vu Lëtzebuerg)是卢森堡大公国的国家元首。卢森堡大公国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主权大公国。.

新!!: 君主立宪制和卢森堡大公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新!!: 君主立宪制和古罗马 · 查看更多 »

君主專制

君主專制(absolute monarchy;absolute Monarchie),是西方政治學概念中定義的一種政體,又譯為君主專政、絕對君主制、絕對君主专制、絕對主義王權、絕對王權等;支持君主專制的思想被歸類為專制主義(早期曾譯為“絕對主義”,系根據歐洲啓蒙運動時期enlightened absolutism等詞彙的片面直譯;而現代西方政治學多以despotism進行表述)。早期埃及、希臘、羅馬至歐洲中古時代,其君主作為世人與神之間的神聖角色,不仅是世俗的首领,也是宗教的首领;中世紀歐洲則由於天主教的盛行,教宗的教權大大高於君權,君權很大程度上受到諸侯的限制,在英國甚至產生了大憲章這樣限制君權的法律傳統;16至18世紀歐洲各國紛紛加強君權,國家教會的建立使君主專制受到強化、甚至出現了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但從17世紀英國及其他國家開始,君權受到立憲化規範,規定其權力從人民而來。 作為一種專制制度,君主專制以君主為國家主權的唯一代表,君主對他的臣民與領土有無限制的權力,其治權不受到任何其他司法、立法、宗教、經濟或選舉的制衡或約束,像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說的「朕即國家。」(L'état, c'est moi) 。文藝復興後期思想家對此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在一定程度上為君主專制提供了合理性依據,如馬基雅維利主義和霍布斯早期的思想,都從客觀上論述了身為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的君主應該擁有絕對的政治權力,以便於更好地保護整個國家的利益、應對各種階層勢力之間的角力,以及君主應處於超脫各階層利益的存在。因為君權不受到國家法律的制約,“君主專制”又被稱為無限君主制,和後來發展出的有限君主制的代表君主立憲大相徑庭。 在歷史上,君權大多數情況下受制於封建制度和封建法律、貴族階層的政治權力、圣职者的宗教權力與資產階級的經濟權力,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前的君權;而文藝復興時期以後,天主教教權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得歐洲各國國王有機會收攏權力,加強專制。作為一種專制政體,與獨裁政體相區別,“君主專制”政體下的君主仍需平衡各個諸侯、各社會階層、各個友邦或敵國的關係,并往往需要依靠一個高效運行的政府來實施其政令,其政府雖然在君主的強力領導之下、受君主個人意志影響,卻仍然遵循一系列法律運行,而並不單一聽命于君主的個人意志,也不存在“家族獨裁”傾向,此類專制政體在18世紀啓蒙運動時期的歐洲被特別稱為“開明專制”政體并加以推崇;某些當代政治學中文教材中提到的“封建君主專制獨裁政體”,其實更接近于君主領導下的貴族寡頭統治,例如中國古代史上的宋朝,其皇位繼承人是通過“朝議”來決定的、幾乎近似有限的民主選舉,而前現代的中國直到元明清三朝才形成了“君主專制”政體,卻也遠遠達不到“獨裁”的標準,而是被歐洲啓蒙運動思想家作為開明專制的典範。 在西方歷史中,主張採用君主專制的代表人物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中國在明朝以後,皇帝加強中央集權,不僅親理國政,又可以直接判處大臣死刑,歷史學家錢穆認為其已經成為了君主專制政體,例如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層廢除宰相集政務處理大權於一身,到了明成祖以後才重新設置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以使宰相職能;清朝皇帝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設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官,所有政令皆由皇帝直接發佈。在19世紀後,受民主思潮的衝擊,採用絕對君主制的國家逐漸減少,目前仍然採行絕對君主制的國家如下:文萊、沙特阿拉伯、阿曼、梵蒂岡、卡塔爾、阿聯酋和斯威士蘭。.

新!!: 君主立宪制和君主專制 · 查看更多 »

君主制

君主制(Monarchy)是指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的擔任與政權掌控,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

新!!: 君主立宪制和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新!!: 君主立宪制和君主立宪制 · 查看更多 »

君權神授說

君權神授說,或作天授君權說(Divine right of kings),是古代以宗教來主導政治時期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種法。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於凡間管治世人,是神在人間的代表,作為人民只可遵從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這個說法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過,但在啟蒙時代後,人們思想開始由宗教指導中釋放出來,使這個說法的相信者變得越來越少,在現代社會這個說法早已為不可信及無稽。.

新!!: 君主立宪制和君權神授說 · 查看更多 »

夏尔·米歇尔

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比利时政治人物,現任比利时首相。 其父路易·米歇尔是比利时前外交大臣和欧盟发展与人道主义援助委员。 夏尔·米歇尔曾任比利时发展合作大臣,他在2011年2月当选法语革新运动党主席后辞去部长职务。 2014年10月7日成功組建中間偏右聯盟,当选比利时首相,11日向菲利普国王提交新聯合政府成员名单并宣誓就职,時年39歲,是成为该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新!!: 君主立宪制和夏尔·米歇尔 · 查看更多 »

大不敬

大不敬(又稱作不敬罪、冒犯國王罪或冒犯君主罪)是对侵犯大公、国王、皇帝和君主等君主及王室的名誉、尊严等不尊敬君主行为之犯罪的一种罪名。现在存在「大不敬」罪名的国家,主要有伊斯兰国家、泰国、荷蘭、丹麥、西班牙等。.

新!!: 君主立宪制和大不敬 · 查看更多 »

大公

大公是一个中世纪欧洲贵族等级的对应汉语翻译词汇简称,系“大公爵”的简称。参见:.

新!!: 君主立宪制和大公 · 查看更多 »

大洋洲

大洋洲(Oceania),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個大洲,主要分为两部分,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各岛屿,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

新!!: 君主立宪制和大洋洲 · 查看更多 »

大憲章

大憲章(Magna Carta,The Great Charter)又称作自由大宪章(Magna Carta Libertatum,The Great Charter of the Liberties),是英格兰国王約翰最初於1215年6月15日在温莎附近的訂立的拉丁文政治性授权文件;但在随后的版本中將大部分对英國王室絕對權力直接挑战的条目删除;1225年首次成为法律;1297年的英文版本至今仍然是英格兰威尔士的有效法律。 这份由坎特伯里大主教史蒂芬·朗顿起草的大憲章乃封建貴族用來對抗英國國王(主要是針對當時的約翰)權力的封建權利保障協議。訂立大憲章的主因是教宗、英王約翰及封建貴族對王室權力出現意見分歧。大憲章要求王室放棄部分權力,保护教会的权力,尊重司法過程,接受王權受法律的限制。大憲章是英格蘭議會接收國王行政及立法權的端點。 约翰死后,亨利三世的摄政政府为了争取支持,在删除了一些比较极端的条款后,于1216年重新颁布了“大宪章”。到1217年第一次诸侯战争结束时,亨利三世颁布的大宪章成为了停战协议的一部分。由于资金匮乏,1225年,亨利再次颁布了“大宪章”,以此换取征收新税的权力。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在1297年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爱德华一世确认了大宪章是英格兰成文法的一部分。.

新!!: 君主立宪制和大憲章 · 查看更多 »

威廉-亞歷山大 (荷蘭)

威廉-亚历山大·克劳斯·乔治·费迪南德(Willem-Alexander Claus George Ferdinand,),現任荷兰國王。他是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和克劳斯亲王的长子。 威廉-亚历山大王子出生於烏得勒支,於平民學校畢業後就讀萊頓大學並取得文憑。現今除了是荷蘭國王外,也擔任荷蘭奧林匹克運動會委員會會員。2013年4月30日,他接替母親貝婭特麗克絲女王出任國家元首,成为荷兰1890年以来的首位男性君主。.

新!!: 君主立宪制和威廉-亞歷山大 (荷蘭) · 查看更多 »

宪法

憲法,又稱宪章、根本法或憲制文件,是一个主權国家、政治實體或地區、自治地区、聯邦制國家的联邦州或國際組織及其成員的最基本法律。與憲法擁有同樣地位的還有基本法。 憲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但不一定包含以上全部內容,例如會逐漸增加憲法內容的英國不成文憲法。憲法定義國家政體及政府運作方式,以及法律訂定的方式。憲法在一個國家之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權威和最大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之依據。有些憲法(特別是成文憲法)會限制政府的權力,其方式是訂定一些政府權力的運作範圍,例如人民的基本權,例如美国宪法就是這類的憲法。憲法之制定和修改,一般須經過特定之程序。考量美國憲法與美國黑奴曾經同時並存,認定憲法並非民主國家特有的法律種類,以憲法的原文"Constitution"作為思考的起點,憲法的定義其實是國家基本結構的意思,漢朝的約法三章亦能歸類為憲法。 印度憲法是世界所有主权国家中,篇幅最長的成文憲法,,共有444條,分為22章,12份附表及118個修正案,若翻譯為印度英語有117,369字。美國憲法是篇幅最短的成文憲法,共有7條,27個修正案,合計4,400字。.

新!!: 君主立宪制和宪法 · 查看更多 »

安倍晋三

安倍晋三(,)是日本自由民主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第90、96、97、98任)、自由民主黨總裁(第25任)、日本眾議院議員(连任9屆)。 安倍晉三出生於東京都,本籍在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現今長門市)。其父親安倍晋太郎也曾是日本政治界的三大领袖之一,与竹下登、宫泽喜一并称;其外祖父岸信介(原姓佐藤)及外叔公佐藤荣作亦曾任總理大臣,號稱「一家三宰相」。 安倍在1982年踏入政壇,曾任自由民主黨幹事長及內閣官房長官,之後在2006年至2007年擔任自由民主黨總裁(第21任)與內閣總理大臣(第90任),是日本首位二戰後出生的首相、也是二戰後最年輕就任的首相(但2011年出任首相的野田佳彥歲數又更小),但僅擔任一年就以健康理由辭職。後於2012年再度當選自民黨總裁,成為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的總裁,同年舉行的众议院选举中領導自民黨再次重新奪回取得執政權,成為平成時代第一位回任的內閣總理大臣。在2017年眾議院大選後,安倍成為平成時代以來第二位達成三連任、日本國憲法頒布後繼吉田茂第二位擔任四屆內閣的日本總理大臣,同時也是1885年日本改為內閣制後第三位達成四任首相的政治家。.

新!!: 君主立宪制和安倍晋三 · 查看更多 »

安道爾大公

#重定向 安道爾親王.

新!!: 君主立宪制和安道爾大公 · 查看更多 »

安道爾首相

安道爾大公国首相(),是安道爾的政府首脑,被安道尔总委员会选举产生。1982年1月4日实行体制改革,行政权从议会改由政府行使。.

新!!: 君主立宪制和安道爾首相 · 查看更多 »

安提瓜和巴布達君主

安提瓜和巴布達国王,安提瓜和巴布達的君主称号。安提瓜和巴布達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81年11月安提瓜和巴布達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安提瓜和巴布達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安提瓜和巴布達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安提瓜和巴布達君主 · 查看更多 »

巴巴多斯君主

巴巴多斯国王,巴巴多斯的君主称号。巴巴多斯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66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巴巴多斯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巴巴多斯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巴巴多斯君主 · 查看更多 »

巴布亞新畿內亞君主

巴布亚新几内亚女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君主称号。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君主兼任。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巴布亚新几内亚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巴布亞新畿內亞君主 · 查看更多 »

巴哈马君主

巴哈马国王,巴哈马的君主称号。巴哈马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73年7月10日巴哈马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巴哈马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巴哈马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巴哈马君主 · 查看更多 »

巴林国王

巴林国王 (ملك البحرين)是巴林的君主、国王。从1783年到1971年,巴林的君主称号为哈基姆,从1971年到2002年,称埃米尔。2002年2月,巴林当时的埃米尔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称巴林王国,他就是巴林的第一个国王。.

新!!: 君主立宪制和巴林国王 · 查看更多 »

巴林首相

巴林王国首相是巴林王国的政府首脑。根据巴林王国宪法规定,首相由国王直接任命,而不需要经过国会选举产生。 巴林王国自1971年独立以来,仅有一位首相,并任职至今,即哈利法·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他是巴林王国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的叔叔。.

新!!: 君主立宪制和巴林首相 · 查看更多 »

不丹国王

不丹王国现在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國家元首。而在不丹历史上,作为诸多大权于一身的最高统治者,国王在不丹政治制度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不丹的政治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国王的作用进行的。 现在不丹国王使用“朱甲布”(,意为“龙王”)作为头衔。而在1905年之前,使用“朱第悉”()或“德布拉贾”(Deb Raja)作为头衔。.

新!!: 君主立宪制和不丹国王 · 查看更多 »

不丹首相

#重定向 不丹首相列表.

新!!: 君主立宪制和不丹首相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君主立宪制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君主立宪制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丹麦首相列表

丹麦首相是丹麦的政府首脑,现任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自2015年6月28日就任。.

新!!: 君主立宪制和丹麦首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帕拉育·詹歐查

#重定向 巴育·占奥差.

新!!: 君主立宪制和帕拉育·詹歐查 · 查看更多 »

伊莉莎白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新!!: 君主立宪制和伊莉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朗伊斯蘭革命

伊朗伊斯蘭革命(又稱1979年革命;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 Enghelābe Eslāmi)是1970年代后期在伊朗发生的历史事件,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領導的伊朗君主立宪政體在过程中被推翻,阿亞圖拉(革命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成立了以伊斯兰教什叶派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於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因此在兩星期後,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在不久後的2月11日,游擊隊和叛軍在巷戰裡擊敗了忠於沙阿的部隊,導致皇室政權的崩坍。經過了全國公投後,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為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宪法《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 這一次異乎尋常的革命使全世界感到錯愕:它的发生沒有那些引起革命的慣常因素,更傾向於價值觀上,西方開放生活形态、世俗化宗教與傳統而保守的伊斯蘭思想之間的深刻矛盾;革命很快使國家发生了彻底的轉變;革命获得了廣大群众的支持The Unthinkable Revolution in Iran,第121頁;耗費大量資金建立的軍隊及保安部門保護下的原政权仍能被推翻,親美巴勒維政權所推崇的、物質主義的世俗化政策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以法基赫的监护(伊斯蘭法理學家的管治)之下的神權性政教合一政體,即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在一位來自庫姆的80歲流亡宗教學者監護下,伊斯蘭共和國需要進一步證明它的存在價值」。.

新!!: 君主立宪制和伊朗伊斯蘭革命 · 查看更多 »

伯利兹君主

伯利兹国王,伯利兹的君主称号。伯利兹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81年9月21日伯利兹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伯利兹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伯利兹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伯利兹君主 · 查看更多 »

弗罗因德尔·斯图亚特

弗罗因德尔·杰罗姆·斯图亚特(Freundel Jerome Stuart,)是第7任巴巴多斯总理。他接替了2010年10月23日因为胰腺癌去世的戴維·湯普森。他是(DLP)的成员。.

新!!: 君主立宪制和弗罗因德尔·斯图亚特 · 查看更多 »

佩里·克里斯蒂

佩里·格拉德斯通·克里斯蒂(Perry Gladstone Christie,,PC,MP)是一位巴哈马政治人物,自2012年5月开始担任巴哈马总理,之前曾于2002年至2007年担任巴哈马总理,他以前是一位运动员。.

新!!: 君主立宪制和佩里·克里斯蒂 · 查看更多 »

彼得·奥尼尔

彼得·查尔斯·派尔·奥尼尔 CMG(Peter Charles Paire O'Neill,),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他是领袖和国会议员。2011年巴新时任总理迈克尔·索马雷在新加坡接受心脏病治疗,一度陷入昏迷。8月,巴新国民议会表决委任奥尼尔为新总理。2012年6月,巴新举行大选。8月组成新一届议会和政府,奥尼尔继续担任总理。 奥尼尔的父亲布莱恩·奥尼尔是澳洲出生的地方治安官,有部分爱尔兰血统。母亲雅萬波·亞力来自南高地省。他父亲作为澳洲政府地方官员在1949年移居巴新,在戈罗卡任治安官到1982年去世。 奥尼尔在当地读完中小学后,进入,1986年获巴新大学商业学学士学位。他在参政之前是一名商人。他有两个女儿(蘿莉絲與喬安·歐尼爾)和三个儿子(崔維斯、布萊恩與帕特里克·歐尼爾)。 奥尼尔曾在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和金融机构任职。2002年6月当选国会议员,历任劳工与产业关系部长、公共服务部长、财政与国库部长、工程部长等职。2004年成为反对党领袖,2007年进入迈克尔·索马雷政府任国库部长,2011年索马雷总理因病不能行使职务,8月2日议会投票选举他为总理。然而,巴新最高法院在12月宣布恢复索马雷的职务,造成该国出现政治僵局。索马雷的支持者2012年1月策划发动兵变未遂。巴新当局随后表示将重新举行总理选举,并实现政治和解。 2012年6月大选中奥尼尔再次当选议员,奥尼尔的与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在8月3日组成新一届政府,奥尼尔继续任总理。.

新!!: 君主立宪制和彼得·奥尼尔 · 查看更多 »

德仁太子

#重定向 德仁親王.

新!!: 君主立宪制和德仁太子 · 查看更多 »

圣基茨和尼维斯君主

圣基茨和尼维斯国王,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君主称号。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83年9月19日圣基茨和尼维斯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圣基茨和尼维斯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圣基茨和尼维斯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圣基茨和尼维斯君主 · 查看更多 »

圣卢西亚君主

圣卢西亚国王,圣卢西亚的君主称号。圣卢西亚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79年2月22日圣卢西亚独立后,王位設立,作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圣卢西亚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圣卢西亚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圣卢西亚君主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君主立宪制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圖瓦盧君主

图瓦卢国王,图瓦卢的君主称号。图瓦卢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78年图瓦卢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图瓦卢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图瓦卢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圖瓦盧君主 · 查看更多 »

圖普六世

圖普六世(Tupou VI,),原名烏盧卡拉拉·拉法卡·阿塔(ʻAhoʻeitu ʻUnuakiʻotonga Tukuʻaho Tupou),東加現任國王。喬治·圖普五世的--弟。他在2006年9月27日正式由圖普五世宣布為東加王位的假定繼承人。截至2008年8月,他也是東加對澳洲的高級專員,駐留於坎培拉。2012年3月18日,其兄喬治圖普五世在香港病逝後,繼承王位,稱圖普六世。 Category:东英吉利亚大学校友 Category:湯加君主 Category:湯加首相 Category:邦德大學校友 Category:東加駐外大使 Category:東加駐澳大利亞大使 Category:東加政府部長 Category:现任君主 Category:新南威爾斯大學校友.

新!!: 君主立宪制和圖普六世 · 查看更多 »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新!!: 君主立宪制和國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親王國(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也译作列支敦斯登公國,舊譯力喜騰斯坦因,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聯合國區域集團定義為西歐國家),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烏茲別克)。同时该国也是唯一一个官方语言是德语但与德国没有交界的国家。這個君主立憲制的山區小國,雖然土地狹小兼人口稀少,但卻擁有極高的國民收入水準,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達60,000歐元,是一個以阿爾卑斯山美麗風光、避稅天堂與高生活水準而著稱的富裕小國。.

新!!: 君主立宪制和列支敦斯登 · 查看更多 »

列支敦斯登首相

本頁列出的是列支敦斯登歷任首相:.

新!!: 君主立宪制和列支敦斯登首相 · 查看更多 »

哥特人

--(哥特语:𐌲𐌿𐍄𐌰𐌽𐍃),又譯--,是东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分支部族,从2世纪开始定居在斯基泰、達契亞和潘诺尼亚。5到6世纪时,分裂为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 哥特人生活在今天德國的區域裡,是日耳曼的一個部落。德涅斯特河劃分了他們,河東的叫東哥特人,河西的叫西哥特人。 哥特人曾南下西班牙甚至北非,替代羅馬人,統治西班牙和北非。但亦有一說指哥德人並未有南下到非洲,而是推使了原本在西班牙的汪達爾人橫渡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東哥特人於5世紀末在義大利建立東哥特王國。西哥特人於法國南部和伊比利亞半島,建立西哥特王國。.

新!!: 君主立宪制和哥特人 · 查看更多 »

啟蒙時代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Aufklärung),又稱啟蒙時代(Siècle des Lumières;Age of 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指在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地區發生的一場哲學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的“启蒙”,開啟现代化和现代性的發展歴程。德意志哲學家康德以「Sapere aude」(拉丁語,意為Dare to know,敢於求知)的启蒙精神來闡述人类的理性担当。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 啟蒙時代不同於過往以基督教神學權威為主作為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而是相信理性並,認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的理性發展可以改進人類生活。承接17世紀的科學宇宙觀及以理性尋找知識的方法,啟蒙運動相信普世原則及普世價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對傳統存有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制以理性方法檢驗並改進,產生出啟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 啟蒙時代後期,約18世紀末前後,浪漫主義接續並取代啟蒙運動思維成為19世紀的主流。不同於啟蒙運動相信知識及理性進步觀,有鑑於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的部份負面後果,浪漫主義思維主張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過了頭:藝術及科學等知識的發展並未帶給人類福祉,人類有了知識改變了自然反而使人類變得更墮落、社會不公並且忽略了心之真誠。.

新!!: 君主立宪制和啟蒙時代 · 查看更多 »

內閣

內閣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机构。.

新!!: 君主立宪制和內閣 · 查看更多 »

公民

公民(英文:Citizen)是在一个政治实体如国家或城市中,拥有公民身份并根据该地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身份或公民權(英文:Citizenship)是一種認同或身份的形式,使個人在政治社群中取得相關的社會權利和義務,和国籍概念不同,擁有國籍如未成年的國民可能沒有行使公民權的權利及義務,在宪法学及政治學則指由法律规范及政治社群中的個人和群體的权利及义务關係。 近代公民權或公民資格的擴張或縮減與封建、專制、民主等制度的關係有不少的政治及學術討論 。 對民主國家及專制國家的公民權教育和保障的跨國比較仍是政策制定及學術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 在各國培養公民素養的學校教育方面,全球規模最大的公民素養及公民教育的研究計劃國際公民及素養調查研究調查各國如何解決下一代公民積極參與社會的挑戰,評估各國青少年對未來公民身分之準備教育,對學生的公民素養的概念知識與能力進行測驗評量,其測驗及調查的範圍包括:公民認知、政治組織、公民概念(如人權)、以及負責任公民的作為及態度等等 。.

新!!: 君主立宪制和公民 · 查看更多 »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它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企業的的一部分。换言之,它是处于“公”与“私”之间的一个领域。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宗教团体、专业协会及工会等等。.

新!!: 君主立宪制和公民社会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君主立宪制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是英国一场政变,導因於英国國王與英国国会權力之爭以及基督教新舊教(英國國教會及天主教會)之爭,发生於1688年到1689年。 英国国会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英國國教會)之黨人們聯合起義;將信奉舊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罷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與夫婿威廉三世,兩伉儷君主共治英国。.

新!!: 君主立宪制和光荣革命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君主立宪制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国际君主立宪组织

#重定向 國際君主主義者會議.

新!!: 君主立宪制和国际君主立宪组织 · 查看更多 »

皇家特權

皇家特權是特有的權力、特權和豁免權的組合體,只在擁有屬於君主的君主國的普通法中并且有時在民法司法權中被承認。它是一些政府關於他們國家的統治方式的進程的行政權力被執行的手段,由君主擁有并被賦予君主。它是一些政府關於他們國家的統治方式的進程的行政權力被執行的手段,由君主擁有并被賦予君主。個別特權能被國會廢除,雖然在聯合王國特別程序適用。 雖然一些共和國國家元首擁有類似的權力,但它們并不完全相同,包含一些基本的不同處,而且不同處可能或多或少都比較廣泛。見保留權力。 雖然特權起初只由君主行使,並且不需要國會的同意,但它們現在總在首相或內閣的建議下被行使,首相或內閣就相關向國會負責。可能有君主可以在沒有首相或內閣的建議下選擇行使皇家特權的情形。這樣的情形是罕有的,並且通常只發生在緊急狀況或現有的先例不足以適用於存有疑問的境況的情形。在許多自由民主制君主立憲國家,這樣的行為可能促成憲法危機。 然而不是所有君主立憲國家都有能被獨立行使的皇家特權。例如,瑞典國王和日本天皇有不能被以任何程度的個人自行決定權行使的特定的政府職責,不論有什麽樣的境況。.

新!!: 君主立宪制和皇家特權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君主立宪制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王是一個領袖的頭銜,一般是君主的稱號,即「國王」。皇是一朝的主庭、王上之王。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製使用的,後來一些藩屬國,例如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君主也被中國皇帝封為國王。亦可以是不同部落的首領。 除了指君主之外,亦可是一些地方的首領,例如諸侯王、藩王。亦可以是沒有統治實權的爵位,即王爵,如親王、郡王等等。.

新!!: 君主立宪制和王 · 查看更多 »

獨裁者

裁者指在獨裁或專制的政權下,拥有國家最高權力的「領導人」,也有部分人士是透過民主制度成為領導人或由國家元首任命執政後才實行獨裁統治。社會科學及世界史中對於介定獨裁者存有爭議,因為最常使用這一術語的是出於現代自由主義人士,用法也通常是負面的,用來指責在共和或君主立憲下的領袖,但不包括做出可被認為是獨裁行為的殖民地或君主專制政權,也不包括在前普選制下統治階級的民主制和軍閥割據下的政體,而且批判獨裁的人經常會默許無政府狀態或金權政治,認為前者優於獨裁或當後者是民主的必要之惡。。企業管理模式討論有借用政治學及社會科学關於獨裁或專制的理論去評估組織方式及領導風格郑元春.

新!!: 君主立宪制和獨裁者 · 查看更多 »

理性主义

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於並獨立於感官感知。理性主義最早的發源地是在英國,一般认为是隨著以哥白尼日心說為先驅的科學革命在歐洲大陸的發展,然後在包含法國在內的歐洲大陸各地繼續發揚光大,最後在笛卡儿的思想出現以後而产生的一套理論,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各地例如在歐洲大陸以及冰島和愛爾蘭跟英國得以传播。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稱為經驗主義,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有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實踐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理性主义及经验主义并非由当时的哲学家,而是后人作出了区分。事实上,有时两者之间的区分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显著。三位主要的理性主义者都认同经验科学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在研究方法及形而上学的理论上更接近笛卡儿而不是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和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tz)。尽管这种区分在--著书立作时很有必要,他们在哲学本身来说不是非常有用。 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随后可以依据这些推理出其余知识。最典型的持这种观点的是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在他们试图解决由笛卡儿提出的认知及形而上学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使理性主义的基本方法得以发展。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都认为原则上所有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单纯的推理得到,另一方面他们也承认现实中除了数学之外人类不能做到单纯用推理得到别的知识。 笛卡儿的理论相对来说更接近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只有一些永恒真理(包括数学以及科学的认知及形而上学基础)可以单纯靠推理得到,其余的知识需要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必要的科学手段。更准确地说笛卡儿是一位重视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者,是一位重视科学的经验主义者。 康德开始时是一位理性主义者,但是经过休谟(David Hume)的“将他从沉睡中唤醒”的著作(《人类理智研究》)的熏陶,他成了理性主义者以及经验主义者的综合体。 现在理性主义表达一种人类行为应该由理性所支配的观点(这种观点被欧洲所有的理性主义者以及所有的经验主义者所认同)。.

新!!: 君主立宪制和理性主义 · 查看更多 »

私有财产

私人物品(英文:private good)是經濟學中財貨的一種分類,相對於私人物品,從需求方面的觀點上,具有「竞争性」(或稱「獨享性」、「競用性」、「敵對性」、);從供給方面的觀點上,具有「排他性」。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商品都是私人物品。.

新!!: 君主立宪制和私有财产 · 查看更多 »

科威特首相

科威特首相,科威特的政府首脑。自1962年设立以来一直为埃米尔家族独占。.

新!!: 君主立宪制和科威特首相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六世 (摩洛哥)

罕默德六世(阿拉伯語:الملك محمد السادس للمغرب)(),),全名:西迪·穆罕默德,摩洛哥前国王哈桑二世的长子,1979年被立为王储。1999年7月30日登基,成为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的第22位君主。2002年7月12日同拉拉·薩爾瑪王妃举行结婚庆典。.

新!!: 君主立宪制和穆罕默德六世 (摩洛哥) · 查看更多 »

立憲運動

立憲運動是中國清朝政府繼洋務自強運動(1861年-1895年)、維新運動(1898年)之後推動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國成為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

新!!: 君主立宪制和立憲運動 · 查看更多 »

策林·托傑

林·托傑(,按藏语译法:次仁多吉;),一譯策林·托布蓋,不丹政治家,自2013年起出任不丹總理。.

新!!: 君主立宪制和策林·托傑 · 查看更多 »

紐西蘭君主

紐西蘭君主是紐西蘭王國的君主和國家元首,也是紐西蘭西敏制議會民主制度的核心。現任君主是伊莉莎白二世,由1952年2月6日統治至今。 紐西蘭君主除了統治紐西蘭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的君主。紐西蘭君主的根源來自英國君主。由於君主通常居住於英國倫敦而非紐西蘭,所以君主會任命總督在紐西蘭和女王代表在庫克群島及紐埃代表君主履行憲政和禮儀職務。.

新!!: 君主立宪制和紐西蘭君主 · 查看更多 »

約旦首相列表

約旦首相列表,下列为1921年起的約旦哈希姆王國政府的最高行政首長。.

新!!: 君主立宪制和約旦首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绝对君主制

#重定向 君主專制.

新!!: 君主立宪制和绝对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瑞典君主

典君主是瑞典王國的國家元首。瑞典奉行君主立憲制,實行代議民主的議會制,故此君主雖然擁有瑞典最高官職和軍階,但只負責國家禮儀。1810年的《繼承法案》指定貝爾納多特王朝為瑞典王室,也規定國王(同時暗示女王)必須為新教徒。 現任瑞典君主為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

新!!: 君主立宪制和瑞典君主 · 查看更多 »

瑞典首相

典首相(Statsminister)是瑞典的政府首腦。1876年,新成立的瑞典議會的議員路易斯·德·吉爾(Louis de Geer)就任第一任首相。現任首相為2014年10月就职的斯蒂凡·洛夫文。.

新!!: 君主立宪制和瑞典首相 · 查看更多 »

瑪格麗特二世 (丹麥)

玛格丽特二世(Hendes Majestæt Dronning Margrethe II,登基前名为瑪格麗特·亞歴山德琳·托希爾杜爾·英格麗德(Margrethe Alexandrine Þórhildur Ingrid),)是现任丹麦女王。她以平易近人而称誉于北欧,並廣受丹麥人民的愛戴。.

新!!: 君主立宪制和瑪格麗特二世 (丹麥) · 查看更多 »

牙買加君主

牙买加国王,牙买加的君主称号。牙买加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62年8月6日一国牙买加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牙买加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牙买加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牙買加君主 · 查看更多 »

莱索托首相

#重定向 莱索托首相列表.

新!!: 君主立宪制和莱索托首相 · 查看更多 »

莱齐耶三世

莱齐耶三世()是莱索托王国之国王及国家元首,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国王只行使礼节性的职权 。.

新!!: 君主立宪制和莱齐耶三世 · 查看更多 »

遊牧民族

游牧民族群體傾向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甚少定居於一地。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工業化後,游牧民族愈來愈罕見。.

新!!: 君主立宪制和遊牧民族 · 查看更多 »

聖文森及格林納丁君主

聖文森及格林納丁国王,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的君主称号。聖文森及格林納丁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79年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聖文森及格林納丁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聖文森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聖文森及格林納丁君主 · 查看更多 »

荷兰首相

荷兰首相(Minister-president van Nederland)荷兰王国政府首脑,1848年宪法修订后创立,首相一职称为大臣会议主席,自1945年起改称为大臣主席(Minister-President)。.

新!!: 君主立宪制和荷兰首相 · 查看更多 »

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

萨巴赫四世·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Sabah Al-Ahmad Al-Jaber Al-Sabah,)是科威特第15代埃米尔(国家元首),生于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2006年1月29日登基。他是科威特第10代埃米尔艾哈迈德一世的第四子,第13代埃米尔贾比尔三世的异母弟。.

新!!: 君主立宪制和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 · 查看更多 »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سلمان ابن عبد العزيز آل سعود,,;)是沙特阿拉伯第七任,亦即現任國王兼首相、兩聖地監護人。是第六任沙特已故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同父异母的弟弟,2012年被排定為王儲,阿卜杜拉駕崩後繼任職位。.

新!!: 君主立宪制和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 · 查看更多 »

革命

革命,指權力或組織結構的根本性改變,這些改變是在相對短暫的時間中發生。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中所進行之重大變革。 人們改造自然的重大變革,有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等;人們改造社會之重大變革,即社會革命。一般而言,是指由下而上對當前制度進行根本上的變革。社會革命是歷史發展之火車頭;它最深刻之根源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矛盾。相對於改革,則是由上而下的變革。例如在政治層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稱之為革命,但也有和平革命。當現存之生產關係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之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革命,改變舊生產關係以及維護這種舊生產關係之舊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之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相反,由上而下從帝制推行君主立憲制,成立民主議會,稱之為改革。通常革命較激進劇烈,改革則較保守溫和。在階級社會裡,社會革命是階級鬥爭之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通常要使用暴力。 在工業層面上的重大革新,稱之為工業革命。通常是指對當前工業或生產模式進行變革,即以新的機器例如蒸汽機取代舊有的人力,提升生產效率。 一般而言,“革命”這個詞表示一個政治制度的改變。Jack Goldstone, "Theories of Revolutions: The Third Generation, World Politics 32, 1980:425-53John Foran, "Theories of Revolution Revisited: Toward a Fourth Gener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11, 1993:1-20Clifton B. Kroeber, Theory and History of Revolutio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7.1, 1996: 21-40 而在許多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政治學和歷史學方面,社會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受同等程度的研究。.

新!!: 君主立宪制和革命 · 查看更多 »

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也称执法机构、行政機關 ,其工作是对组织進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广义上,行政被定义为负责国家政策的执行的政府机构。狭义上,则专指内阁等行政决策机构,而只从事事务性执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则归为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区分也存在争议,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立宪政体,占据行政机构顶端的部长职位的也是行政管理者。.

新!!: 君主立宪制和行政机构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首相

西班牙政府主席, publish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Translation states the following: 19.29 Spain.

新!!: 君主立宪制和西班牙首相 · 查看更多 »

親王

#重定向 王爵.

新!!: 君主立宪制和親王 · 查看更多 »

馬克·呂特

克·呂特(Mark Rutte,,),荷蘭政治人物。現任荷蘭首相。.

新!!: 君主立宪制和馬克·呂特 · 查看更多 »

马哈迪

#重定向 马哈迪·莫哈末.

新!!: 君主立宪制和马哈迪 · 查看更多 »

马里亚诺·拉霍伊

里亚诺·拉霍伊·布雷(Mariano Rajoy Brey,,「拉霍伊」又譯為「拉荷義」;),西班牙政治家,2011年11月20日领导人民党赢得大选,成為西班牙首相並任職至2018年。此前他在何塞·玛丽亚·阿斯纳尔政府任期内担任过公共管理大臣、教育与文化大臣、第一副首相和内政大臣等职。上任后繼續執行緊缩经濟政策,加上政府出现贪腐醜聞,導致支持度下降。 2018年6月1日,西班牙國會以180票贊成,169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對拉霍伊的不信任動議成為首位被國會罷免的首相。.

新!!: 君主立宪制和马里亚诺·拉霍伊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首相

来西亚首相(Perdana Menteri Malaysia,Prime Minister of Malaysia)是马来西亚联邦行政机关的首脑,也是马来西亚三权分立制度下行政方面的首脑,对外则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对内则负起国家行政上的最高责任。.

新!!: 君主立宪制和马来西亚首相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

来西亚最高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 Malaysia;Supreme Head of Malaysia)是马来西亚的选举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马来西亚武装部队海陆空三軍的名誉最高統帅以及马六甲州、槟城州、沙巴州、砂拉越州与联邦直辖区的伊斯蘭教和马来习俗領袖,尊称为「陛下」或者「端姑」。现任最高元首为吉兰丹州苏丹暨统治者端姑莫哈末五世,头衔为「苏丹莫哈末五世陛下,蒙真主的恩典,马来西亚联邦各州暨地区的最高元首」。 最高元首是由統治者會議在9個世襲统治者(马来西亚13个州属中9个拥有君主的州属)中通过选举選出一位資歷最高的统治者擔任國家元首,在他就任最高元首的5年内,不得兼任原州属的统治者职务以及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最高元首擁有马来西亚立法、司法和行政名义上的最高權力,但在实际运作上,他必须依照首相以及内阁的意见行使职权,宪法也限制了他的权力,亦即是虛位元首。 最高元首的官邸位于吉隆坡国家皇宫,正式的委任、册封和接待活动多在此处举行;除此之外,最高元首在布城也有一座名为美拉华蒂皇宫的行宫。最高元首的法定配偶为最高元首后(Raja Permaisuri Agong)。.

新!!: 君主立宪制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為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其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其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王位,王位落到了其新教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认为他的儿子是合法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派。 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一直到他死后,路易、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策划恢复詹姆斯派的王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新!!: 君主立宪制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君主立宪的另一种形式,特点是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以政府首脑(通常为首相和总理)为首的内阁是国家的行政机构,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君主是虚君,无实权。代表国家有: 分类:君主政體 分类:君主制.

新!!: 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查看更多 »

诺罗敦·西哈莫尼

诺罗敦·西哈莫尼(;),中文简称“西哈莫尼”,柬埔寨国王(2004年10月14日即位)。西哈莫尼为前国王西哈努克長子,生母為西哈努克第六位妻子莫尼列王后(即莫尼克王后,擁有法、中、意、柬混血血統),有华人血统,诺罗敦·西哈莫尼1994年被封为坤亲王,继任国王之前任柬埔寨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大使)。2004年10月6日,寓居北京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发表告全国书,宣布因健康原因退出王位,之后谢辛临时受命为代理国家元首;10月14日,柬埔寨王位委员会成员首相洪森、国民议会议长拉那烈亲王等9人于金边王宫举行会议,推选西哈莫尼继任柬埔寨新国王。 西哈努克与莫尼列王后1952年4月结婚后,次年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生下西哈莫尼。 西哈莫尼从小对艺术有着强烈兴趣,曾是一名芭蕾舞演员,以前从未介入过政治,因此也没有得罪过任何政治人物,被看作是柬各政治派别都可以接受的王位继承者,也是西哈努克和莫尼列王后覺得合適的继承人。 1993年8月30日,西哈莫尼被任命为柬埔寨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西哈努克宣布退位前不久,他已经辞去这一职务从法国巴黎返回金边。舆论认为,西哈莫尼这一举动暗示他很可能继承柬埔寨王位。 西哈努克退位前公开表态,支持西哈莫尼继任王位。他在致全国公开信中说,西哈莫尼是“一位正直的爱国者,不论在任何环境都会与国家、人民同甘共苦,对抗侵略者”。他还表示,西哈莫尼「立场中立,不介入政治,不属于任何党派,这适合柬埔寨现状」。 柬埔寨王位委员会2004年10月14日在金边发表公报宣布,首相洪森和国民议会议长诺罗敦·拉那烈亲王等9名王位委员会成员当天在金边王宫举行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推选51岁的诺罗敦·西哈莫尼为柬埔寨王国新国王。.

新!!: 君主立宪制和诺罗敦·西哈莫尼 · 查看更多 »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新!!: 君主立宪制和貴族 · 查看更多 »

費利佩六世

費利佩六世(Felipe VI,全名:万圣的費利佩·胡安·巴勃罗·阿方索·德·波旁-希腊,Felipe Juan Pablo Alfonso de Todos los Santos de Borbón y Grecia,)是西班牙国王。是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與索菲亚王后的最年幼的孩子。他在其父胡安·卡洛斯一世于2014年6月19日宣布退位后继位。 2004年,費利佩與電視主播萊蒂西亞·奧爾蒂斯結婚,育有二女:萊昂諾爾和索菲亞。前者是假定繼承人。根據西班牙憲法,作为國王,他是西班牙國家元首和西班牙軍隊最高指揮官,並且在增進與西班牙語美洲的關係上發揮作用。.

新!!: 君主立宪制和費利佩六世 · 查看更多 »

賈斯汀·杜魯多

賈斯汀·皮耶·占士·杜魯多 (Justin Pierre James Trudeau,),加拿大政治人物,現任加拿大總理,加拿大自由黨黨魁及加拿大眾議院帕皮諾選區議員,並曾任該黨的青年、專上教育及業餘體育事務評議員。他是已故前加拿大總理皮埃尔·特鲁多的長子。他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理(最年輕的是喬·克拉克),就任時43歲。.

新!!: 君主立宪制和賈斯汀·杜魯多 · 查看更多 »

麦肯·腾博

麥肯·布莱·腾博(Malcolm Bligh Turnbull,,澳大利亞當地譯譚保),澳大利亚政治人物,现任澳大利亚总理、澳大利亞自由黨黨魁。他是悉尼东区溫特沃思选区的议员。曾於2008-2009年任澳大利亚反對黨領袖;2013-2015年担任通訊部長。 从政前,他曾是大律师和投资银行家,身价过亿,曾是澳大利亚政界中的首富。 与前总理陆克文一样,腾博也是澳大利亚共和运动的积极支持者。1993年至2000年期间,曾任澳大利亚共和运动组织的主席。 2015年9月14日,腾博挑战时任总理、自由党党魁艾伯特,在议会党团表决中以54-44的票数胜出,并在2015年9月15日,获总督正式任命为澳大利亚第29任总理。.

新!!: 君主立宪制和麦肯·腾博 · 查看更多 »

迪安·奥利弗·巴罗

迪安·奥利弗·巴罗(Dean Oliver Barrow;),中美洲国家伯利兹总理,联合民主党领袖。 巴罗先后在伯利兹的圣米切尔学院、巴巴多斯西印度群岛大学、牙买加金斯敦的诺曼·曼利法学院、美国迈阿密大学法学院等学校学习,并且获得了西印度群岛大学的法学学士学位。后来他成为一名资深大律师,与人合伙的律师事务所在伯利兹很有名气。 1993年至1998年,联合民主党执政,曼努埃尔·埃斯基韦尔任总理,他担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98年大选,人民联合党获胜,萨伊德·穆萨(Said Musa)出任总理,巴罗开始担任在野的联合民主党领袖。2008年2月,他率领联合民主党,击败了执政长达10年的人民联合党,赢得大选胜利,成为伯利兹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理。 Category:伯利兹总理 Category:邁阿密大學校友 Category:现任国家领导人.

新!!: 君主立宪制和迪安·奥利弗·巴罗 · 查看更多 »

霍安·恩里克·比韦斯·西西利亚

安-恩里克·维韦斯·西西利亚(Joan-Enric Vives i Sicília,),是西班牙籍的天主教總主教。也是现任烏格爾教區總主教及安道尔大公。.

新!!: 君主立宪制和霍安·恩里克·比韦斯·西西利亚 · 查看更多 »

阿基利西·波希瓦

撒美拉·阿基利西·波希瓦(Samiuela 'Akilisi Pōhiva;),是一名湯加民主活動家和政治人物、黨魁。2014年起擔任汤加首相,是當地第一位平民首相。 波希瓦也是汤加立法会年資最高的議員,自1987年出任。.

新!!: 君主立宪制和阿基利西·波希瓦 · 查看更多 »

阿卜德里拉赫·本基拉纳

#重定向 阿卜杜勒-伊拉·本·基兰.

新!!: 君主立宪制和阿卜德里拉赫·本基拉纳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二世

阿卜杜拉二世·本·侯赛因(الملك عبد الله الثاني بن الحسين,ʿAbdullāh aṯ-ṯānī ibn Al-Ḥusayn;Abdullah II bin Al Hussein,) 约旦国王,是约旦已故国王侯赛因一世的长子。他于1999年1月被侯赛因国王立为王位继承人(王储),2月7日继位登基。 阿卜杜拉二世曾先后就读于安曼伊斯兰学院、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英国步兵学校和英国指挥参谋学院,学习军事和国际政治。1994年任约旦特种部队司令,并晋升为--准將,1997年任约旦特別行動部队司令兼特种部队司令,1998年5月晋升为少将。 他的王后是拉尼娅·亚辛。他们育有四个孩子:侯赛因王子(1994年6月生),伊曼公主(1996年9月生),萨尔玛公主(2000年9月生)和哈西姆王子(2005年1月生)。.

新!!: 君主立宪制和阿卜杜拉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贝二世 (摩纳哥)

阿尔贝二世(法语:Albert Alexandre Louis Pierre Grimaldi,),生于摩納哥親王宮,现任摩纳哥亲王,格里马尔迪王室首领和摩纳哥公国国家元首。 他是已故摩纳哥亲王兰尼埃三世与王妃格蕾丝·凯莉的独子,姐姐是汉诺威王妃卡洛琳公主,妹妹是斯蒂芬妮公主。2005年3月7日兰尼埃三世病危消息传出后,阿尔贝于3月31日被宣布为摄政。4月6日,兰尼埃亲王医治无效去世,作为王储的阿尔贝成为摩纳哥公国的新君主。 阿尔贝二世是慈善组织的顾问,以及多家環保、体育、海洋自然組織的忠實成員。.

新!!: 君主立宪制和阿尔贝二世 (摩纳哥)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人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新!!: 君主立宪制和阿拉伯人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دولة الإمارات العربية المتحدة),是由阿布達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歐姆古溫、哈伊馬角七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制君主國。位於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東南部,與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首都阿布達比,也是境內最大部族的酋长国领地,阿聯酋的國際代碼為UAE。.

新!!: 君主立宪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

蒙古人,可以指:.

新!!: 君主立宪制和蒙古人 · 查看更多 »

肯尼·安东尼

肯尼·安东尼(Kenneth "Kenny" Davis Anthony,),畢業于西印度大學和英國伯明翰大學,法律博士,在英獲律師資格。曾在西印度大學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分校執教。曾任教育部長、加共體秘書處首席律師。圣卢西亚总理兼财政和国际金融服务、经济事务和信息部长。1997年5月出任圣卢西亚总理,2002年连任。2011年到2016年再次出任总理。 安東尼曾於2015年訪問臺灣,並於輔仁大學進行演講、訪視聖露西亞在台學生。 |- A Category:現任國家領導人 Category:伯明罕大學校友.

新!!: 君主立宪制和肯尼·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君主立宪制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

英国君主(Monarch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君主的头衔为“国王”(King)或“女王”(Queen)。现任君主和国家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继承其父乔治六世登基为英国女王。 君主及其近亲具有一系列的官方、礼仪、外交和代表性权力。在君主立宪体系之下,君主的职责仅限于授勋及嘉奖和任命首相。根据传统,君主亦为。现今英国政府的行政权力名义上仍旧通过君主的皇家特权来行使,但事实上这一权力仅能根据国会立定的法律行使,并且受到传统与先例的限制。 英国的君主政体可以追溯至及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诸多。这些政权至公元10世纪已统一为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1066年在诺曼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中,最后一位加冕盎格鲁-撒克逊君主哈罗德二世于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败并战死,英格兰王权由此转移至胜者威廉及其后裔手中。 13世纪,威尔士公国成为英格兰的从属国。同一时期,《大宪章》开始对英格兰君主的政治权力进行限制。 1603年,苏格兰君主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称詹姆斯一世,由此英格兰与苏格兰开始为同一君主统治。1649年至1660年,英国君主制传统为共和制的英格兰联邦所打断。1701年的《》(现今仍旧有效)将信仰罗马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合者排除于王位继承顺位之外。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爱尔兰王国加入联邦,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由此成立。英国君主成为大英帝国的名义元首,这一帝国于1921年达到其领土最大范围,囊括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领土。 1920年代,爱尔兰六分之五的领土宣布脱离联邦,成立爱尔兰自由邦。1926年的《》承认帝国各自治领将各自发展为独立自治国家,但仍旧为英联邦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的英国殖民地和领地独立,基本宣告了帝国时代的终结。乔治六世及其继承者伊丽莎白二世使用了英联邦元首这一称号,象征其独立成员国的自由联合。 英国和十五个英联邦国家共享一个君主,称英联邦王国。“英国君主”一词仍旧用于形容这一体系下的君主和政体,但事实上每个国家都为独立主权国家,在不同国家君主的官方亦有所不同。.

新!!: 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英国宪法

和其他许多国家不同,英国并没有成文宪法,因此称作“不成文宪法”。所谓的英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British constitution),是对一整套包含基本规范和政治体制的成文法、习惯法和惯例的统称。英国宪法实际上是对英国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概括,是英国几百年政治流变的产物,并非一时制定的法律文件。英国著名宪法学家布莱斯曾评论道:“英国宪法是任何作者也作不出透彻说明的智慧产物,所具备的性质於几个世纪逐渐浸染而成。” 虽然英国宪法不是具体法律文本,但实际其大部分内容还是以成文法形式出现,包括由议会通过的法例、法院的判例和国际公约等等。除此之外,英国宪法的法律渊源还包括英国议会惯例和国王的特权。 英国宪法的根基是“议会至上”原则。所谓“议会至上”,是指法案一旦獲议会通过,便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宪法并没有像其他国家如美国、法国獲赋予至高无上地位;相反,理论上英国议会可以以通过一项普通法案的方式对英国宪法的内容加以改变。 哲學家約翰·洛克對推動英國的憲法變革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詳細可以參閱洛克的1690年著作《政府論》。.

新!!: 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君主立宪制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国议会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聯合王国議会(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中文简称为英国国会或英国议会,是英国和英國海外領地(独自享有议会主权(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的最高立法机关。英国国会的首领为英国君主;它还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议员分为两种:上议院靈职议员(Lords Spiritual,即英国国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和上议院俗職议员(Lords Temporal,即贵族成员)。上议院议员大部分是以指派方式产生。下议院则恰恰相反,是由选举产生。上议院和下议院位于大伦敦威斯敏斯特市威斯敏斯特宫(即国会大厦)不同的房间内。 国会是由早期为君主提出治国建议的政务会发展而来。理论上国会的权力并不归属于国会,而属于“君临国会”(Queen-in-Parliament,或国王:King-in-Parliament)。尽管有争议,国会中的女王仍常被认为是完整的君主主权。现代的国会权力属于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下议院;君主仅作为象征意义的领袖,而由非选举产生的上议院,其权力也十分有限。 由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其立法机构以英国国会为原型,英国国会通常被称作“国会之母”。但这却是对约翰·布赖特(John Bright)的错误引用。实际上,他是在1865年1月18日一篇支持建立国会政府的先锋国家扩大投票权利的文章中谈到“英格兰是国会之母”。.

新!!: 君主立宪制和英国议会 · 查看更多 »

英国权利法案

#重定向 1689年权利法案.

新!!: 君主立宪制和英国权利法案 · 查看更多 »

英联邦

--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國際組織,由53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内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基於其歷史淵源,雖然其正式名稱直譯是“國家聯邦”,漢語中一般仍稱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或“--”(臺灣)或“--”(新馬地區)。英語裏,一般通稱為“the Commonwealth”(“聯邦”),此外在非英聯邦國家亦稱為“British Commonwealth”(“不列顛聯邦”),用以區分世界其它聯邦或邦聯。部分人士认为英联邦是大英帝国体系的继承,但是英国在英联邦裏的影响力远不及19世纪和20世纪其对殖民地的影响力。 2018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於大英國協高峰會中提到下一任大英國協元首繼任者希望是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在53個會員國領袖討論之下同意下一任大英國協由查爾斯王子接任。.

新!!: 君主立宪制和英联邦 · 查看更多 »

暹羅立憲革命

暹罗立憲革命(Siamese revolution of 1932;或Siamese coup d'état of 1932; or) 發生於1932年6月24日,是一場由泰國軍人和部分平民發動的幾乎不流血的政變,這次立憲革命結束了泰國的君主專制,開啟了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是20世紀泰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轉折點。這場"革命"乃是由相對較為少數的軍隊與平民所發動,而後成立了泰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眾政黨泰國人民黨。這場革命終結了拉達那哥欣時代150年的專制統治,與泰國歷史長達八百年的國王專制統治。這場革命是由於全球歷史進程以及國內社會和政治變化的所造成的產物。這次革命同時也造成了泰國第一部憲法的誕生。.

新!!: 君主立宪制和暹羅立憲革命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君主列表

在不同历史时期,柬埔寨国号并不一样。早期柬埔寨国家的历史主要来源于中国史籍。 现今的柬埔寨君主是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 另见柬埔寨历史。.

新!!: 君主立宪制和柬埔寨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政府首脑列表

今柬埔寨王国的政府首脑称首相,现任柬埔寨首相是洪森。而从前柬埔寨在非君主制时期的政府首脑则多译作总理。.

新!!: 君主立宪制和柬埔寨政府首脑列表 · 查看更多 »

格林纳达君主

格林纳达国王,格林纳达的君主称号。格林纳达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74年2月7日格林纳达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格林纳达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格林纳达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格林纳达君主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新!!: 君主立宪制和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梅納西·索加瓦雷

梅纳西·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是所罗门群岛的前总理,在2006年5月4日就任,曾在2000年6月30日至2001年12月17日担任总理,当时是人民进步党的成员。在2001年12月的大选中,他所属政党只赢得三个议席,但在2006年他的支持者就表现出色。 索加瓦雷领导社会信用党,想击败前总理阿伦·凯马凯扎任命的继承者斯奈德·里尼,但谁人应该继任总理就引来争议。4月18日,索加瓦雷得到五十票中的十一票,是得到第三多票数的候选人。他后来就转而支持里尼,让里尼接任总理而自己就作为执政联盟的成员。 里尼就职后被指舞弊,令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 里尼在4月26日辞职,故此索加瓦雷决定要再度争取成为总理。这次,凯马凯扎与里尼的支持者的支持者联合支持索加瓦雷。在5月4日的议会选举中,索加瓦雷得到二十八票,击败获得二十二票的候选人副总理弗雷德·福诺(Fred Fono),因此成功出任总理。他承诺尽快国家的问题,包括重建国家秩序。 Category:所罗门群岛总理.

新!!: 君主立宪制和梅納西·索加瓦雷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君主立宪制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民族大遷徙

民族大迁徙,是一個4到7世紀間,由匈人入侵歐洲大陸所觸發的一連串民族遷徙運動;在西方歷史研究中,這段約四百年的時期,稱為「民族大遷徙時期」()。.

新!!: 君主立宪制和民族大遷徙 · 查看更多 »

民族國家

民族国家(Nation state),一種國家的形式與意識型態,不只是一個政治及地理的單一實體,在文化與族群上也是一個完整共同體。乃歐洲在20世紀主導的現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實踐。與歐洲在18及19世紀傳統帝國或王國不同,民族国家成員效忠的對象乃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認同感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創的政體。因此,從一個民族構成政體,或者由數個民族經同一共享的政體構成的國族,都是民族國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民族国家是政體的一种形式;民族则是共同體的認同概念,其來源可以是共享的體制、文化、或族群。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應此包括以公民民族主義及種族民族主義等不同的思維,主要取決於認同概念的形成要素。所謂的單一民族国家,所有公民共享同一价值、歷史、文化、或语言;不論是繼承前帝國/王國的統治範圍或者是當代全球化的移民現實來說,少有国家符合此類型。因此,當代民族国家常為多民族國家,而今日多元文化主義常用來形塑及爭取對體制的認同,而非民族,但按國家族群比例的多寡,一國對於外來移民的包容程度也會不同。.

新!!: 君主立宪制和民族國家 · 查看更多 »

汤加君主

没有描述。

新!!: 君主立宪制和汤加君主 · 查看更多 »

汪达尔人

汪达尔人(Vandals)是古代一個東日尔曼部族,在民族大迁徙中于429年占领今北非突尼斯一带,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公元455年,他们从海上出发,并于6月2日洗劫了羅馬城。 公元533年,東羅馬帝国名將贝利萨留讨伐汪达尔人,大獲全勝並毀滅了汪达尔王国,將其重新纳入帝国疆土。汪达尔王国的亡国之君盖利默则被押解到君士坦丁堡,在软禁中度过余生。汪达尔人曾在554年发动过一次武装叛亂,亦被帝國派兵迅速鎮壓。此後大部分汪达尔人被陆续押解到帝国各境為奴,而少部分人则分散在帝國军中服役。如此这般,汪达尔人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国家,而且作为一个民族自此之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新!!: 君主立宪制和汪达尔人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国王

沙特阿拉伯国王是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元首和专制君主(即政府首脑)。国王亦拥有“两圣地监护人”()的头衔,于1986年取代原先的“陛下”(),象征其对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管辖权。.

新!!: 君主立宪制和沙特阿拉伯国王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首相

沙特阿拉伯王国内阁首相(阿拉伯语:)或译大臣会议主席,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领导下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形式上的政府首脑、诸大臣之首,实际行政大权仍然掌握在国王手中。不过自1964年费萨尔国王登基以来,沙特王国首相一职历来由国王兼任,国王与首相实际是同一个人,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掌握着最高行政权。.

新!!: 君主立宪制和沙特阿拉伯首相 · 查看更多 »

波蘭立陶宛聯邦

#重定向 波蘭立陶宛.

新!!: 君主立宪制和波蘭立陶宛聯邦 · 查看更多 »

波蒂亚·辛普森-米勒

波蒂亚·柳克丽霞·辛普森-米勒(Portia Lucretia Simpson-Miller,),牙买加政治家,2006年开始担任人民国家党党魁至今,2006年至2007年间任牙买加总理,是该国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2011年12月29日人民国家党赢得国会选举63席中的41席,她于2012年1月再次担任总理。.

新!!: 君主立宪制和波蒂亚·辛普森-米勒 · 查看更多 »

泰國君主

泰國君主(中文世界稱為泰國國王,簡稱泰王,歷史上曾被稱為暹羅國王;พระมหากษัตริย์ไทย)為泰國(以前為暹羅)的君主立憲制君主。泰王為泰國國家元首,同時也是現今王室卻克里王室的領導者。 雖然卻克里王朝於1782年才建立,但傳統上認為,泰國君主制度起源於1239年的素可泰王國,隨後在厄伽陀過世後進入空缺期,直到18世紀擁有華裔血統的鄭信登基才恢復王室。1932年發生不流血的暹羅立憲革命後,泰國君主轉型成為君主立憲君主。泰國君主官方住所是位於曼谷的大皇宮;然而,前任國王蒲美蓬·阿杜德則是長期居住在吉拉達宮或位於海灘度假城市華欣的。 泰國君主的頭銜包含了國家元首、、佛教的擁護者與宗教的維護者。 而其中最偉大的國王稱為五大帝,備受人民崇敬,分別是蘭甘亨大帝、烏通王、納黎萱大帝、達信大帝、拉瑪五世。 在2016年10月13日收訂為八大帝,分別是蘭甘亨大帝、烏通王、納黎萱大帝、達信大帝、通鑾、蒙固、朱拉隆功和普密蓬·阿杜德。 現任泰王為拉瑪十世(瑪哈·哇集拉隆功),於2016年10月13日繼位。.

新!!: 君主立宪制和泰國君主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蘭西第一帝國(Empire français)是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的君主制國家,又稱為拿破崙帝國,並對19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影響甚大。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加冕,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結束法国执政府的統治。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魯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及弗里德兰戰役(1807年)等。欧洲战争于1807年7月,《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下結束。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甚至整個歐洲。 1814年4月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一度复位;1815年6月再次退位,第一帝国告終。.

新!!: 君主立宪制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国总统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國總統,是法国的國家元首。總统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現時的法國是第五共和,根據1958年的《法國憲法》,法國總统與總理領導的內閣執掌行政權,由全體法國合資格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2002年前任期為7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另根据安道爾公國憲法,法國總统也是安道尔國家元首安道爾大公兩位大公之一(另一位是天主教烏赫爾教區主教)。.

新!!: 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洪森

洪森(;),亦称雲升或韓森,是柬埔寨政治人物,柬埔寨首相兼柬埔寨人民黨領袖。.

新!!: 君主立宪制和洪森 · 查看更多 »

漢斯·亞當二世

汉斯·亚当二世殿下(Hans-Adam II,全名Johannes "Hans" Adam Ferdinand Aloys Josef Maria Marko d'Aviano Pius;官方名称Hans Adam II von and zu Liechtenstein,头衔為HSH The Sovereign Prince of Liechtenstein,头衔全稱Fürst von und zu Liechtenstein, Duke von Troppau und Jägerndorf, Count zu Rietberg,生于1945年2月14日),中歐國家列支敦斯登元首,為弗朗茨·约瑟夫二世(1906年-1989年)和他妻子吉纳·冯·维尔泽克(Gina von Wilczek,1921年-1989年)的长子。 汉斯·亚当生于瑞士苏黎世,少年时立为王储,为王室的财产管理人。1984年8月从其父约瑟夫二世手中继承亲王国统治权,任列支敦士登副国家元首。1989年11月13日约瑟夫二世逝世,同日,他宣布即位,定名为汉斯-亚当二世。 汉斯·亚当和夫人、维希尼茨和泰陶的女伯爵玛丽·金斯基(Marie Aglaë, Countess Kinsky von Wchinitz und Tettau)于1967年7月30日结为夫妇,共生有四个孩子:.

新!!: 君主立宪制和漢斯·亞當二世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君主

澳大利亞君主,即澳大利亞(澳洲)君主,是立憲世襲君主。现任澳大利亚君主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由1952年2月6日在位至今。澳洲總督在澳洲代表君主,由君主根據憲法以君主制誥委任,在君主不在澳大利亚的时候代表她行使《澳大利亚宪法》授予的权力。君主會另外直接委任六位州總督,在各個州代表君主。根据《1986年澳大利亚法》澳大利亚君主同时是澳大利亚各州的君主。 澳洲君主除了担任澳洲的君主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国家君主。 澳洲君主的继承规则遵循由英国历代法律确定、所有英聯邦王國共同承认的继承规则。如需修改继承规则时,根据20世纪30-40年代各英联邦王國之间确立的宪政惯例,英聯邦王國王位继承规则必须经由所有王國按照各国自身法律要求立法,方可修改有效。其中,根据澳大利亚的联邦制度和1986年以来的宪政制度,澳大利亚联邦须在所有州立法通过之后方可代表澳大利亚立法对王位继承规则进行修改。 根据澳大利亚的西敏制君主立宪制度,君主和总督都不会过问日常政府的施政。根据澳大利亚的现代宪政惯例,君主只有在根据总理建议任免总督,和更改君主的权力本身时才会直接过问澳大利亚事务,君主的其他权利均已交予总督行使。.

新!!: 君主立宪制和澳大利亚君主 · 查看更多 »

挪威政府首腦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君主立宪制和挪威政府首腦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仁

明仁(;)是日本第125任天皇,為現任之天皇(今上天皇)。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為平成。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御印為「榮」(,「榮」是桐的別稱)。.

新!!: 君主立宪制和明仁 · 查看更多 »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新!!: 君主立宪制和明治维新 · 查看更多 »

斯蒂凡·洛夫文

谢尔·斯蒂凡·洛夫文(Kjell Stefan Löfven,;)是瑞典政治家、第33任首相,2012年起担任瑞典反对党领袖和社会民主党领袖。在进入工会时他曾经当过焊工,1995年,以基层工会代表的身份进入斯德哥尔摩全国五金工会总部工作。2006年至2012年成为五金工会领袖。 洛夫文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在2014年的选举中以31.3%的选票获得选举胜利。洛夫文表示,该党赢得大选后与绿党组建少數派政府,10月3日就任首相。.

新!!: 君主立宪制和斯蒂凡·洛夫文 · 查看更多 »

文翠珊

--(Theresa Mary May,),婚前姓布拉西耶(Brasier),英國保守黨政治家,2016年7月起出任英國首相和保守黨黨魁,1997年至今擔任下議院梅登黑德選區國會議員,並曾於2010年至2016年擔任內政大臣。她是繼戴卓爾夫人之後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出任首相的女性。 文翠珊畢業於牛津大學聖曉治學院,1977年至1997年間先後任職於英倫銀行、銀行同業研究組織和付款結算服務公會等金融機構。她於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投身地方政治,除了在1986年至1994年代表保守黨擔任倫敦默頓自治市議員,還於1992年和1994年兩度參與下議院大選,但不成功。1997年,她當選下院國會議員,成功晉身英國國會,並且於翌年加入下院前座成為反對黨教育及就業事務發言人。1998年,她獲邀加入影子內閣,此後歷任影子教育及就業大臣、影子運輸地方政府及區域大臣、影子環境及運輸大臣、影子家庭大臣和影子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等職。2005年至2009年間,她出任影子下議院領袖,期間分別於2007年至2010年兼任影子婦女部長,以及於2009年至2010年兼任影子工作及退休金大臣。此外,她於2002年至2003年出任保守黨主席,是歷來首位擔任該黨主席的女性。 2010年保守黨上台籌組聯合政府後,文翠珊獲時任首相大衛·卡麥隆起用為內政大臣,並於2010年至2012年間兼任婦女及平等部長。任內,她著手削減警務及相關開支,同時廢除了前工黨政府有關國民身份證和《反社會行為令》等政策,以便把資源重新調配到反恐和打擊罪案等重點範疇。同時間,她曾應對2010年英國學生示威、以及2011年先後爆發的英格蘭騷亂和佔領倫敦等騷動。另外,她任內嘗試削減移民增長,但未能兌現把每年淨增長限制於10萬人以下的目標。在反恐方面,她較主要的工作包括在2013年成功把約旦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教士阿布·卡塔達遞解出境,以及於2015年立法禁止涉嫌在伊斯蘭國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的英國公民返回英國本土等。文翠珊在任內政大臣前後六年,是60多年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 2016年6月,英國公投通過脫離歐盟,導致支持留歐的卡麥隆決定辭任首相和黨魁席位。文翠珊雖然也屬於留歐陣營,但在公投期間沒有高調表態,這使她得以代表黨內的留歐派競逐黨魁一位。文翠珊在黨內首兩輪黨魁初選都獲得最多票數,本應與另一對手利雅華進入第三輪投票。然而,--其後退選,使文翠珊在7月11日自動成為黨魁,並於7月13日正式接替卡麥隆成為首相。.

新!!: 君主立宪制和文翠珊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會)的总称。这些民族从西元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紀時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各自生活,分別成為現今的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东普鲁士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份,二次世界大战時曾經被納粹德國以大日耳曼主義為由而併吞。其他日耳曼人的後裔還包括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紐西蘭、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等,現今这些新的民族很多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自古日耳曼人是羅馬人等其他族群對他們的稱呼,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在某方面來說可以將日耳曼人視為現今的德國人。.

新!!: 君主立宪制和日耳曼人 · 查看更多 »

日本天皇

#重定向 天皇.

新!!: 君主立宪制和日本天皇 · 查看更多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的國家行政首長,負責領導內閣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中文常稱其為日本首相,在日本則簡稱為總理大臣()、總理()、首相()等,尊稱「閣下」。現任(第98任)為自民黨籍的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

新!!: 君主立宪制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 查看更多 »

摩纳哥国务大臣

摩納哥首相官邸 摩纳哥国务大臣(Ministre d'État),是摩纳哥政府首脑,又称摩纳哥首相。 国务大臣主持四人政府委员会(内阁)。国务大臣是一名法国公民,由摩纳哥亲王从法国政府提交的多名候选人中选择并任命,根据1962年宪法约定,国务大臣与一院制的国家会议(议会)分享权力。这一立法实体的24名成员是通过普选从名单中产生,任期5年。.

新!!: 君主立宪制和摩纳哥国务大臣 · 查看更多 »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内閣的领导人,在議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在總統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總統(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例如美国),而在半总统制政治体制下政府首長由总统在议会多数政党中指定(如法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为总理,例如前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總理。此外,也有比較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中華民國: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行政首長為行政院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由民選的總統逕行任免之。 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因此也可稱為行政首長。.

新!!: 君主立宪制和政府首脑 · 查看更多 »

政變

政變(法語:coup d'État,,亦音译为“苦跌打”、“苦迭打”),是指一個國家之中有一部份人通过密谋策划,采取軍事叛亂或政治行动,夺取国家政权的行为。如果能成功完成政變,則會造成权力的转移、政府的更迭、或政体的改变。.

新!!: 君主立宪制和政變 · 查看更多 »

政教分离

政教分離(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指的是國家政府權力(凱撒即世俗王權)與宗教機構權力(基督即教會)的分割;也可以是說,是指政府不支持或壓迫任何一個宗教機構,任何一個宗教機構也不可以代理政府的職權。.

新!!: 君主立宪制和政教分离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君主立宪制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所羅門群島君主

所羅門群島国王,所羅門群島的君主称号。所羅門群島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1978年所羅門群島独立后,王位設立,作為國協內的獨立君主國。 所羅門群島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所羅門群島总督代行职务。.

新!!: 君主立宪制和所羅門群島君主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君主立宪制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拉尔夫·冈萨尔维斯

拉尔夫·冈萨尔维斯(Ralph Gonsalves,),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政治家,2001年3月领导统一工党在大选中获胜,首次出任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总理。2005年12月连任。 冈萨尔维斯首先进入政治生活,是在牙买加西印度群岛大学读书期间。1968年,英国政府禁止非常受欢迎的历史学家沃尔特·罗德尼的著作,作为学生会主席的贡萨尔维斯率领学生抗议英国政府的做法。贡萨尔维斯后来获得西印度群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在巴巴多斯继续学习法律,然后返回祖国。 Category: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总理 Category:現任國家領導人.

新!!: 君主立宪制和拉尔夫·冈萨尔维斯 · 查看更多 »

1830年革命

1830年革命是指1830年代初期歐洲革命力量與貴族間的對抗。實際發生時間為1830年-1832年。該活動源自1830年7月26日,法國國王查理十世頒布一連串壓制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法律。此擴充貴族勢力並限制公民權利的法案,導致街頭罷工與武力革命。響應者則有波蘭、比利時、義大利、德意志、希臘等地區。此革命活動成功者有法國、比利時與希臘。其中,法國廢除了君主專制,成功成立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政府,比利時與希臘獨立。不過波蘭、德意志和義大利則均被俄羅斯帝國和奧地利帝國的君主專制政府鎮壓。其中,波蘭更被俄國沙皇政權併吞。.

新!!: 君主立宪制和1830年革命 · 查看更多 »

1975年澳大利亚宪政危机

1975年澳大利亚宪政危机(又称“解雇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严重的政治和,其最终导致了惠特拉姆总理领衔的工党政府于1975年11月11日被时任总督爵士解散。随后克尔总督任命反对党领袖马尔科姆·弗雷泽出任看守政府总理。 在1972年大选中,惠特拉姆领导的工党以5.4%的微弱优势胜出,但参议院仍由自由党和国家党的保守派联盟控制,参众两院分属不同阵营的现象在1974年选举后仍没有较大变化。尽管惠特拉姆内阁在执政时期引入许多新政,但其也一直饱受丑闻和政策失当的困扰。1975年10月,反对党保守派联盟利用其控制的参议院驳回了稍早时众议院通过的由内阁提交的旨在支持金融体系的财政拨款法案。反对党保守派联盟随后宣称将继续反对该法案,除非惠特拉姆同意解散政府举行大选。假使惠特拉姆不举行大选,他们还将会敦请克尔总督解散政府以实现他们的要求。当时惠特拉姆认为总督不会解散他们的政府,而当时克尔总督也没有采取行动打消惠特拉姆的这种错误想法。 1975年11月11日,为了打破僵局,惠特拉姆决定对参议院半数议席再次进行改选。当惠特拉姆前去总督府报请克尔总督批准时,却被克尔宣布解除了他的总理职务,并且任命了自己的对手弗雷泽担任总理职务。这一决定并未按例事先征得惠特拉姆的同意,并且政府的更迭之速使工党议员措手不及,弗雷泽及其盟友随后迅速通过预算案,並隨即向總督提請解散眾議院。克尔总督同时宣布解散参众两院全部議席再次举行大选,弗雷泽領導的保守派聯盟在随后的大选中以优势胜出。 此次事件后,澳大利亚联邦宪法进行了小规模的修改。参议院继续拥有封殺预算案的权力,总督也继续持有解散政府的权力,但两项权力在此之后从未行使。克尔因此事受到工党的广泛批评,随即提前结束总督任期并在海外度过了余生中的大部分日子。尽管克尔于1991年去世,但对他的批评声仍余音未歇,而惠特拉姆和弗雷泽则最终达成和解。.

新!!: 君主立宪制和1975年澳大利亚宪政危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立宪政体君主立憲君主立憲制民主君主制立宪君主立宪君主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