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吏部侍郎

指数 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別名吏侍、二銓、小天官、小宰、天官之貳、天官貳卿、倅天官、藻鏡,掌管文官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吏部」乃六部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今日,这一职位相当于中华民国銓敘部、考選部次長、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

121 关系: 卢承业司马锽吏部吏部尚書吉中孚吉顼姚璹孔纬孙简宇文融宋璟宋遥尚书省封敖岑羲崔从崔玄暐崔珙崔琳崔祐甫崔群崔蠡崔胤崔蕘崔沔崔沆崔湜崔日用丁公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庾承宣张倚张锡张镒徐堅徐彦若徐浩刘奇刘宪刘伯刍刘滋唐皎关播国家公务员局王翊王璠王起王涯班宏...窦易直盧藏用韦夏卿韦嗣立韦贯之韦陟韩愈韩思复韓朝宗韋見素韋挺萧至忠顾琮袁滋颜真卿裴坦裴宽裴遵庆裴行俭裴漼高季辅魏知古魏玄同许孟容许景先范履冰郭待举郑从谠郑余庆郑珣瑜郑畋郑肃郑愔蘇勗赵仁本赵彦昭薛廷珪薛稷薛贻矩蒋洌鄭顥蕭倣 (唐朝)苏味道苏震苗晉卿考選部陳夷行陆元方陆象先柳仲郢柳公绰柳玭李季卿李安期李元纮李固言李程李麟李迥秀李蔚李林甫李汉李敬玄李景谌杨师道杨涉杜鸿渐杜黃裳楊嗣復楊炎殷开山 扩展索引 (71 更多) »

卢承业

卢承业(),字子绘,幽州范阳人,唐朝官员,唐高宗宰相卢承庆之弟。.

新!!: 吏部侍郎和卢承业 · 查看更多 »

司马锽

司马锽,洛州温(今河南温县)人,出自三祖司马氏琅琊房,北魏琅邪王司马楚之的后裔,唐、武周时期官员,历任侍御史、徐州刺史、黄门侍郎,官居正三品。 武则天即位初年,实行吏部糊名科举考试时,司马锽与王适、刘宪、梁载言并列第二等。司马锽应对的题目是《对紫芝白兔判》,见载于《全唐文》。 司马锽由天官侍郎刘奇荐举,在693年担任监察御史,在长安四年武则天施行宰相检校制度时,司马锽是以本职检校担任徐州刺史,同时任命的20人中,仅有他和薛谦光的政绩最佳,最为称职。 唐中宗神龙年间,司马锽在黄门侍郎任上去世。.

新!!: 吏部侍郎和司马锽 · 查看更多 »

吏部

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吏」指文職官員,多是「官吏」齊稱,相等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吏部,其首長為吏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吏曹,首長改稱吏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吏部的機構。.

新!!: 吏部侍郎和吏部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吏部侍郎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吉中孚

吉中孚(?-?),生卒年不詳,楚州(今淮安市)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早年客居鄱阳。出家當道士,后还俗。大历年间,至长安,登博學宏辭科,授官校書郎,後任萬年縣尉,與盧綸、韓翃、錢起、司空曙等有詩名。李端稱其“眾口宗詩伯”。兴元元年(784年)由司封郎中、知制诰为谏议大夫,歷翰林學士,贞元二年(786年)任戶部侍郎、判度支兩稅。贞元四年八月,由权吏部侍郎改中书舍人,不久卒。有詩一卷,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僅一首,《全唐詩續拾》補詩一首。.

新!!: 吏部侍郎和吉中孚 · 查看更多 »

吉顼

吉顼,郡望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洛州河南(河南洛阳)人,武周时期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吉顼 · 查看更多 »

姚璹

姚璹(),字令璋,武康(今德清)人。 散骑常侍姚思廉之孙。少時失去父母,抚养弟妹。永徽中明经擢第。累补太子宫门郎,不久以论撰之劳迁秘书郎。累迁至中书舍人。杨再思、姚璹建議继续与突厥联盟。武则天接受他們的意见认为契丹未平,继续交好突厥,突厥日益强大。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甲子,契丹反叛,神功元年(697)八月被平定,姚璹左遷益州長史。.

新!!: 吏部侍郎和姚璹 · 查看更多 »

孔纬

孔緯(),字化文。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第四十世孫,唐朝狀元、宰相、封魯國公。.

新!!: 吏部侍郎和孔纬 · 查看更多 »

孙简

孙简(),字恒中。今东昌府区沙镇人。 孙逖的曾孙,孙公器之三子。母河東裴氏。元和初年進士。曾任左司、吏部郎中,由谏议大夫知制诰,後來擔任中书舍人。歷官同州刺史、陕虢观察使,與李商隐不合,诗人辞官,不久,朝廷命姚合接替孫簡,李商隐被留任。841年,升任河中节度使。会昌年間,历兴元、宣武节度使。官至兵部尚书。享年八十二歲。 娶武元衡之女為元配。繼室夫人李氏。有九子:孫景蒙、孫绎(孫簡墓誌記「景章」)、孫谠、孫景裕、孫纾、孫徽、孫絿、孫继(孫簡墓誌記「幼實」)、孫弘怵(《新唐書》漏);另有六女。.

新!!: 吏部侍郎和孙简 · 查看更多 »

宇文融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

新!!: 吏部侍郎和宇文融 · 查看更多 »

宋璟

宋璟(),字廣平,邢州南和人,為唐玄宗開元初期的著名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宋璟 · 查看更多 »

宋遥

宋遥,字仲達,唐代广平人。 早年為國子進士,後補东莱郡录事参军,移任密县尉。開元年間,累官侍郎,開元二十九年(741年),與苗晉卿主持官員選拔。天宝二年(743年),李林甫擔任吏部尚書後,政事繁忙,將選事悉委託宋遙、苗晉卿。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到吏部候选。苗晋卿与宋遥因张倚正受玄宗宠信,欲攀附之,遂将张奭列为第一。时人皆知张奭不读书,因此群议沸腾。前蓟县(今北京西南)县令苏孝韫將此事告知安禄山,於是安禄山上奏朝廷。玄宗亲自在花萼楼重試已录取官员,能通过考核者十不及一二,张奭则交白卷。玄宗大怒,贬晋卿为安康郡太守、宋遥为武当郡太守、张倚为淮阳郡太守。天寶六載卒於上黨,得年六十五。.

新!!: 吏部侍郎和宋遥 · 查看更多 »

尚书省

尚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新!!: 吏部侍郎和尚书省 · 查看更多 »

封敖

封敖,字碩夫。渤海蓚人。唐朝官员。 祖先是冀州蓨(今河北省景縣境)人。元和十年(815年)進士,被裴堪聘為幕僚,轉右拾遺。会昌初年,以左司员外郎被召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再升迁御史中丞。太和年間官拜中书舍人。大中十一年(857年),官拜太常卿。後任淄青、平卢、兴元節度使。终官尚书右仆射。有子封舜卿、孫女封絢。.

新!!: 吏部侍郎和封敖 · 查看更多 »

岑羲

岑羲(),字伯華,唐代南阳郡棘阳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唐朝和武周官员,在唐殇帝、唐睿宗、唐玄宗年间任宰相。他以办事公正闻名,但在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与太平公主同党,在先天政變后被诛。.

新!!: 吏部侍郎和岑羲 · 查看更多 »

崔从

崔从(),字子乂,唐朝中期大臣。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西)武城人,寓居太原,出自清河崔氏。 崔从曾祖中书舍人、国子司业、修国史崔融,祖父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赠太子太傅崔翘,父亲尚书水部员外郎、渠州刺史、赠太子太保崔异。崔从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任山南西道推官,权知邛州事。从西川节度使韦皋,以拒副节度刘辟围攻邛州。唐宪宗元和初年,入拜吏部员外郎。元和九年(814年),由右司郎中擢御史中丞,改给事中。寻出为陕州大都督长史、陕虢团练观察使,兼御史中丞。旋入为尚书右丞。曾奉使安抚镇州王承宗。出为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唐穆宗即位,为尚书左丞。长庆二年(822年)为检校礼部尚书、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节度使。长庆四年(824年),入为吏部侍郎,迁太常卿。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担任检校吏部尚书,充东都留守。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为户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大和四年(830年),转任检校尚书左仆射、兼扬州大都督长史、御史大夫、充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大和六年(832年)十月,在扬州去世,赠司空,谥号贞。其子崔慎由、崔安潜,其孙崔胤。.

新!!: 吏部侍郎和崔从 · 查看更多 »

崔玄暐

崔玄暐,(),本名晔,字玄暐,为避武则天祖父武华之讳而改以字行,恒州井陉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人,祖籍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與張柬之、敬仲曄等人,乘武則天重病,發動神龍革命,迎立唐中宗復辟,封博陵郡王。后遭韋皇后流放而死。.

新!!: 吏部侍郎和崔玄暐 · 查看更多 »

崔珙

崔珙(),安平郡公,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崔珙 · 查看更多 »

崔琳

崔琳(),字元圃,號嵋右,山西蒲州(今永濟)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登进士,授會典館纂修。雍正四年(1726年)任刑部廣東司主事、刑部浙江司員外郎。雍正六年(1728年)任刑部浙江司郎中。雍正十年(1732年)任貴州道監察御史。次年,担任會試同考官、巡察直隸順德、廣平、大名三府地方監察御史。雍正十三年(1735年)掌京畿道監察御史、江蘇蘇松道。乾隆元年(1736年)任山東兗沂曹道。乾隆四年(1739年)授四川松茂道。乾隆六年(1741年)任河南南汝道。.

新!!: 吏部侍郎和崔琳 · 查看更多 »

崔祐甫

崔祐甫(),字贻孙,京兆长安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 崔沔之子。生于开元九年(721年),性格刚烈,进士出身,调寿安尉。歷官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官河南少尹。與宰相常衮不和,後來常袞貶為河南少尹,以崔祐甫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獨孤及是至交。卒于德宗建中元年(780年)。.

新!!: 吏部侍郎和崔祐甫 · 查看更多 »

崔群

崔群(),字敦詩。唐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 崔稹之子。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貞元八年進士,年僅十九歲,與韓愈為友,貞元十年中賢良方正科。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貞元十二年為宣歙觀察使從事。元和元年累遷右補闕。元和二年,召為翰林學士,歷官中書舍人。元和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长庆二年,授秘书监。太和五年,拜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太和六年(832年)八月卒,赠司空。.

新!!: 吏部侍郎和崔群 · 查看更多 »

崔蠡

崔蠡,字越卿。贝州安平(今青州西北)人。 元和五年進士。宝历中,入朝擔任监察御史。大和初年,为侍御史,後迁户部郎中,出京擔任汝州刺史。知制诰,以母丧离任守孝。在鄉里探望病人,只送茶和药,不送钱也不送布。文宗朝拜禮部侍郎。出京为华州刺史镇国军等使,历官平卢军节度使,終官尚書左丞。.

新!!: 吏部侍郎和崔蠡 · 查看更多 »

崔胤

崔胤(),字昌遐,或字垂休。清河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位夏津縣西北)人。晚唐官员。曾数度拜相(893年-895年、895年-896年、896年-899年、900年-901年、903年-904年),故外号崔四入。 進士出身,與詩人韓偓友好。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聘為從事。后入朝,累迁考功、吏部员外郎,转郎中、给事中、中书舍人。大顺中,历兵部、吏部侍郎,寻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判户部事。乾宁二年(895年)三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再入朝。同年,崔胤随从唐昭宗出逃长安。返回长安后,加礼部尚书,并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 乾宁三年七月,复以左仆射兼广州刺史,充清海军节度领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后罢崔胤政事,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等使。因朱全忠的关系,复召拜平章事。 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聯合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打敗废黜昭宗另立皇长子李裕为帝的劉季述,唐昭宗復位,崔胤进位司空,复知政事,兼领度支、盐铁、三司等使。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劫持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崔胤召朱全忠救駕。崔胤利用朱温對抗宦官,玩弄權術,排斥异己。三年(903年)神策军解散后,昭宗以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欲以皇子为名义上的大元帅,崔胤又迎合朱温的意思,在昭宗属意李裕的情况下坚请昭宗以年轻的嫡次子辉王李祚为元帅。朱温厌恶李裕,要崔胤提出以参与政变为由处死李裕,昭宗不肯,朱温否认是自己的意思。崔胤又覺得朱溫權勢漸大,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為防禦。又與京兆尹鄭元規等繕治兵甲。 天祐元年(904年)春正月,朱全忠侄子朱友伦在球场坠马而死,朱全忠怀疑是崔胤所害,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殺崔胤、郑元规,長安百姓向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年五十一。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Category:崔姓.

新!!: 吏部侍郎和崔胤 · 查看更多 »

崔蕘

崔蕘,唐朝官员,出於官宦名門。 唐懿宗時期,被派前往陝州擔任處理陝虢道民變的觀察使。崔蕘自詡清高,氣度不凡,深得皇帝寵信;更喜橫沫於清談,而不願面對災情報告,世下及同僚對其行政能力不予置評。崔蕘前往旱災地區勘查,農民訴苦陳情,崔蕘竟指著庭院樹木說:「這些還有綠葉,怎能說旱災?」遂將農民處以笞刑。過沒多久,崔蕘目空一切,對民情毫不過問的昏庸行為,終使官吏、農民協同反抗,府衙完全淪陷,崔蕘逃亡之際,口渴難耐,鑽進一家民宅乞求水喝,人民則以尿當水灌之入口,崔蕘被反抗的軍民逮捕時,被施以髡刑(剃去頭髮)後驅逐。後來被朝廷貶崔蕘至昭州任司馬一職。 Category:唐朝观察使 Category:唐朝州司马 R Category:陕虢节度使.

新!!: 吏部侍郎和崔蕘 · 查看更多 »

崔沔

崔沔(),字善沖,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唐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崔沔 · 查看更多 »

崔沆

崔沆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崔沆 · 查看更多 »

崔湜

崔湜(),字澄澜,唐代定州人,因依附太平公主,遭到唐玄宗肅清,先天之變後被迫自殺。.

新!!: 吏部侍郎和崔湜 · 查看更多 »

崔日用

崔日用(),字日用,滑州靈昌縣(今河南省安阳市滑縣)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封齐国公,谥号昭。祖崔抗,父崔漪,河间县丞。母河东裴氏,湖州治中裴怀俭之孙,滁州司马裴昉之女。唐高宗仪凤年间卒於郑州,享年二十八岁。.

新!!: 吏部侍郎和崔日用 · 查看更多 »

丁公著

丁公著可以指:.

新!!: 吏部侍郎和丁公著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简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常用简称人社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为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乃依据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议》,在原人事部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基础上所设立。.

新!!: 吏部侍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通称中共中央组织部,简称中央组织部、中组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属机构,中共中央重要工作部門之一,是中共中央在黨組織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參謀。1924年5月,中共中央正式決定分設宣傳、組織、工農等部,毛澤東為中央組織部部長。第四次党代会《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设立一有力的中央组织部,实际上真能指导地方之党的组织”。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规定凡届重大的政治、思想、军事、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毛泽东任宣传委员会书记,刘少奇任组织委员会书记。组织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中央组织部(包括中央党务委员会)、统战部、民运工作委员会、中央研究局、海外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就是现在的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中央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有极大的人事控制权。中组部对中共的权力和控制各级政府及企业人员是不可或缺的。中組部部長即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组部副部長在國務院擔任要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中组部是中共中央的关键机构之一,另外三个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

新!!: 吏部侍郎和中共中央组织部 · 查看更多 »

庾承宣

庾承宣是唐朝邓州新野人。 庾光先之孙。贞元八年进士,与韩愈、歐陽詹、崔群、王涯等同榜,号龙虎榜。贞元十年,中博学宏词科。早年为秘书省校书郎,後出京任福建观察推官。历官郑滑观察判官。元和初为殿中侍御史,元和十三年(818),权知礼部侍郎。擔任主试官。长庆二年,官陕虢观察使。大和元年,官御史大夫。改太常卿。大和九年(835)四月,检校吏部尚书充天平军节度使,七月卒於任上。.

新!!: 吏部侍郎和庾承宣 · 查看更多 »

张倚

張倚,唐朝官員。 早年授官御史中丞。天宝二年(743年),张倚之子张奭到吏部候选。選官苗晋卿与宋遥因张倚正受玄宗宠信,欲攀附之,遂将张奭列为第一。时人皆知张奭不读书,因此群议沸腾。前蓟县(今北京西南)县令苏孝韫將此事告知安禄山,於是安禄山上奏朝廷。玄宗亲自在花萼楼重試已录取官员,能通过考核者十不及一二,张奭则交白卷。玄宗大怒,贬张倚为淮阳郡太守。终官吏部侍郎。.

新!!: 吏部侍郎和张倚 · 查看更多 »

张锡

张锡(約637年-約711年),字奉孝,贝州东武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张宽乡)人,武周官员,唐高宗时宰相张文瓘之侄,700年七月接替外甥李峤为宰相,舅甥两人相互为相,被当时人称荣。次年三月,因参预谋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遭到武氏诸王忌恨,被以贪赃罪名罢职,流放循州(今广东惠州东)。唐中宗即位后,逐渐升为工部尚书,东都留守。韦皇后毒死中宗后效仿武则天临朝听政,让张锡与刑部尚书裴谈作宰相,10天后韦--被杀,他贬为绛州刺史。不久在剡县(浙江嵊州市)的长子县衙中去世。.

新!!: 吏部侍郎和张锡 · 查看更多 »

张镒

張鎰(),字季權,一字公度。吴郡昆山县人。唐德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出领凤翔河西陇右节度使。.

新!!: 吏部侍郎和张镒 · 查看更多 »

徐堅

徐堅(),字元固,湖州人,唐朝官员。 徐孝德之孙,徐齐聃之子,唐太宗徐賢妃、唐高宗徐婕妤的侄子。幼年智力過人,沛王李贤聞其名,召見他,授紙為賦,更覺訝異,後舉進士。聖曆中,為東都留守判官,專主表奏,王方慶稱為“掌綸誥之選”。楊再思說他:“此鳳閣舍人樣”。聖曆二年(699年),與徐彥伯、劉知幾、張說同修《三教珠英》。唐中宗時,為給事中。唐玄宗先天政变杀徐坚妻兄宰相岑羲等,徐坚因早辞机密官职得免。唐玄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徐堅充學士。十七年卒,追赠太子少保,諡曰文。著有《初學記》。 《太平廣記》錄—— Category:武周判官 Category:唐朝给事中 Category:唐朝学士 Category:唐朝追赠太子少保 Category:唐朝右散骑常侍 Category:长兴人 J Category:諡文.

新!!: 吏部侍郎和徐堅 · 查看更多 »

徐彦若

徐彦若(),字俞之,封齐国公,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徐彦若 · 查看更多 »

徐浩

徐浩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徐浩 · 查看更多 »

刘奇

刘奇(),山东沂水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記。现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吏部侍郎和刘奇 · 查看更多 »

刘宪

下列人的名字为刘宪:.

新!!: 吏部侍郎和刘宪 · 查看更多 »

刘伯刍

劉伯芻(758-818年),字素芝。唐代洺州廣平(今陕西洛川)人。 兵部侍郎劉迺之子。工书法,善寫八分。元和年间诏拜右补阙,官至刑部侍郎。著有《大乘本生心地觀音經》、《劉伯芻集》、《元和格後敕》等書。.

新!!: 吏部侍郎和刘伯刍 · 查看更多 »

刘滋

刘滋(《旧唐书》卷一十三),字公茂,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短期拜相。.

新!!: 吏部侍郎和刘滋 · 查看更多 »

唐皎

唐皎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唐皎 · 查看更多 »

关播

关播(《旧唐书》卷一十三),字务元,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关播 · 查看更多 »

国家公务员局

国家公务员局,成立于2008年3月31日,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的副部级国家局;自2018年3月起则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外保留的一块牌子。原主要職責是統一管理公務員錄用調配、考核獎懲、培訓和工資福利等事務,研究擬訂公務員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規草案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國公務員隊伍建設和績效管理,負責國家公務員管理國際交流合作等。.

新!!: 吏部侍郎和国家公务员局 · 查看更多 »

王翊

王翊可能是:.

新!!: 吏部侍郎和王翊 · 查看更多 »

王璠

王璠可以指:.

新!!: 吏部侍郎和王璠 · 查看更多 »

王起

王起(),字举之,行十一。唐代律赋作家,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徙居扬州(今江苏扬州)。出自太原王氏,揚州都督府倉曹參軍王恕之子,王播之弟。.

新!!: 吏部侍郎和王起 · 查看更多 »

王涯

王涯(),字广津,唐太原(今太原)人。 生年不详,父王晃,官温州(今浙江温州)刺史。王涯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调蓝田尉。宪宗時,贬虢州司马,再徙袁州刺史。王涯與妻情笃,“不蓄妓妾”。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官至宰相兼任江南榷茶使,太和九年(835年)十月颁令榷茶,受至朝野極大之反對,不久乃止。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變事敗,王涯逃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受刑之下供称意欲推翻文宗改立郑注为帝。被腰斬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全族被滅,詩人卢仝(號玉川子)因前晚與王涯一起喝酒,亦被殺。百姓因榷茶之故怨恨王涯,在他被押赴刑场时向他投掷瓦块石头。王涯家富,被抄家劫掠数日,家里仍然有很多卖官得来的艺术珍品。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所著《资治通鉴》中如是评价贾餗和王涯之死:“当时的评论家都说王涯和贾餗善文学,有名声,并不知道李训、郑注的图谋,横遭灭族之祸。他们为此气愤,哀叹他们死得冤枉。臣不以为然。社稷危亡,却不去匡正,当宰相有什么用!王、贾安于高位,享受财富和荣耀,同时李、郑这样的小人用尽奸险手段谋取将相之位。王、贾和他们比肩,不以为耻;国家面临危亡,他们不以为忧。他们苟且偷安,日复一日,自以为得保身良策,无人能及。如果人人为此且无灾祸,奸臣谁不愿意如此呢?一旦灾难降临,就不免家破人亡。这是上天要族诛他们,而非仇士良(宦官头领之一)!” 长子王孟堅,工部郎中、集賢院學士;次子王仲翔,太常博士。均因甘露之变牵连而被灭家。侄孙王羽等逃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后刘从谏侄刘稹败死,王羽等也被杀。女婿渭南尉、集贤校理窦紃因是故宰相窦易直之子,没有被宦官杀害,贬循州司户参军。 《全唐詩》錄王涯詩作一卷。.

新!!: 吏部侍郎和王涯 · 查看更多 »

班宏

班宏(),卫州汲县人。唐朝官员。.

新!!: 吏部侍郎和班宏 · 查看更多 »

窦易直

易直(),字宗玄,谥号晋阳恭惠公,中国唐朝官员,唐敬宗和唐文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窦易直 · 查看更多 »

盧藏用

盧藏用(),字子潛,中國唐朝時期幽州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度支尚書盧承慶之侄孫,父盧璥,官至魏州司馬,嫡母李晋。藏用少以辭學著稱,進士出身,隐居於终南山,學辟穀、練氣之術。武后长安年间,征授左拾遗。 唐中宗神龙中,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兵部、吏部、工部、户部、黄门五侍郎、尚书右丞,兼修文馆学士。先天之变中,因附太平公主,被流放新州。开元初年,恢复官职为黔州都督府长史,兼判都督事,未上任而卒。 卢藏用工于篆书、隶书,好琴棋,被当时人称为多能之士。少年时與陳子昂、趙貞固友善,陈、赵二人早卒,卢藏用抚养他们的子女,被人称善。他有文集二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卢藏用早年与兄长卢徵明隐居终南山,来往于少室、终南二山,当时人称为“随驾隐士”,他的道士朋友司马承祯要退隐天台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此山中大有好处,何必跑到天台山。”司马承祯说:“以我之见,这是通向官场的捷径啊。”卢藏用大感羞愧。成语稱“終南捷徑”。 卢藏用夫人郑冲,朔州鄯阳县令郑无遗之女。景云年间,封仙源县君、华阳郡君、华阳郡夫人。信奉佛教30年。天宝九载(750年)九月十日卒,年六十五。一女嫁彭城县主簿郑瑊。.

新!!: 吏部侍郎和盧藏用 · 查看更多 »

韦夏卿

韦夏卿(),字云客,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代官员。 出自京兆韦氏龙门公房。曾祖韦弼,主客郎中、莱济商三州刺史。祖韦伯阳,仓部郎中、太原少尹、赠秘书监。父韦迢,检校都官郎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与弟弟韦正卿一同应举,同时进士高第,调授高陵县主簿。历任至刑部员外郎。当时旱灾、蝗灾严重,皇帝下诏令于郎官中选择京畿的县令,韦夏卿被任命为奉天令。以考绩第一名,迁任长安令。改吏部员外郎,转本司郎中,拜给事中。贞元八年(792年),宰相窦参因罪被贬,他也因结交窦氏,出为常州刺史。改苏州刺史。 贞元末年(805年),徐州的节度使张建封病卒,韦夏卿初任徐州行军司马,不久授徐泗濠节度使。他还未至徐州上任,张建封之子张愔被军人立为留后(即代理节度使),朝廷只好改任他为吏部侍郎。之后转任京兆尹、太子宾客,检校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唐宪宗即位,迁检校吏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元和元年三月十二日,卒於东都履信里私第,享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献。夫人河东裴氏,侍中裴耀卿之孙,给事中裴皋之女。有九子,长子韦元贸、次子韋穀、三子韋璋、幼子韋佩;女婿元稹。妾段氏(770年~809年),裴夫人早逝,由其育養諸子女,韋佩之生母。 韦夏卿与宰相齐映、宣州刺史穆赞、穆赞弟侍御史穆员为文章之友,吏部郎中窦群是其门人,为其两次所荐,不出数年而至御史中丞。他任东都留守期间,征辟了很多有才华的人,后来大都官至卿相,被人赞为知人。.

新!!: 吏部侍郎和韦夏卿 · 查看更多 »

韦嗣立

韦嗣立(),字延构,唐朝鄭州陽武(河南原陽縣)人。其父韦思谦曾經担任宰相,韦嗣立於武则天长安末年与异母兄韦承庆同时任宰相,十余年间,父子三人相继为宰相,被传为美谈。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再次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因与韦皇后同宗,被封为逍遥公,次年任中书令。唐睿宗即位后,被贬出为刺史。.

新!!: 吏部侍郎和韦嗣立 · 查看更多 »

韦贯之

韦贯之(),本名韦纯,字贯之,一字正理,唐朝官员,唐宪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韦贯之 · 查看更多 »

韦陟

韦陟(),字股卿,京兆万年(今西安)人。 韋安石之子。十歲時授职温王府东阁祭酒、朝散大夫。开元年間袭郇国公,官至吏部尚书。善文辞,工书法,時稱“五朵雲”或“五雲體”,常让侍妾代他写信,韦陟只署名。韦陟穷奢极欲,時稱“人欲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相傳葫蘆雞與獅子頭皆出自韦陟家廚。.

新!!: 吏部侍郎和韦陟 · 查看更多 »

韩愈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稱「韓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東漢、魏、晉、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錄《昌黎先生集》。.

新!!: 吏部侍郎和韩愈 · 查看更多 »

韩思复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唐朝官员。.

新!!: 吏部侍郎和韩思复 · 查看更多 »

韓朝宗

韓朝宗(),京兆長安人,中國唐朝政治人物,其父親是韩思复,任官至吏部侍郎,孫子是韓佽,任官至工部侍郎。 韓朝宗最早擔任左拾遺。唐睿宗想要下令推廣乞寒胡戲,韓朝宗跟皇帝勸阻。皇帝覺得他的意見很好,就封他為中上考。唐睿宗想要傳位給兒子唐玄宗,韓朝宗與將軍龐承宗勸阻他說:「太子雖然很聰明,但需要一點時間培養品德。」唐睿宗沒有接受。他後來被任命為荊州長史。開元十八年(730年)7月25日,唐玄宗命令範安及與韓朝宗疏濬瀍水與洛水,並設置水門防止水患。 開元二十二年(732年),唐朝在十道設「採訪使」一職,韓朝宗擔任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採訪使。襄州南楚的故城長沙有一個井叫做「昭王井」,傳說喝那個井的井水會死,很多人即使沒水喝也不敢喝那個井的水,韓朝宗就寫文章並求神,之後喝那個井的水就沒有事了,大家就改稱那個井為「韓公井」。他想要將孟浩然推薦給朝廷,所以就約他見面,但是孟浩然在約定的那個時間正跟朋友喝酒,沒有赴約。韓朝宗很生氣的走了,孟浩然事後也沒有後悔。開元二十四年(734年),因為放任下屬官員任意課稅,被貶為洪州刺史。在離開襄州時,孟浩然作了一首詩《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送給韓朝宗。 天寶元年(742年),皇帝將韓朝宗召回長安擔任京兆尹。天寶二年(743年)四月,韓朝宗渭水分流,使河水流入金光門,累積成池子,來儲存西市的木材。 開元年間,當韓朝宗擔任按察使時,通州刺史李適之很有能力,韓朝宗特別寫信推薦他,讓他升任秦州都督。到了天寶元年,李適之已經是左相兼兵部尚書。但是因為李適之、韋堅與李林甫、楊慎矜不合,李林甫、楊慎矜找機會讓皇帝殺死韋堅,貶職李適之,與李適之等人友好的韓朝宗也被貶職為高平太守。 開元末年時,有謠言會有戰爭,聰明人應該要躲避戰事,而當時還是京兆尹的韓朝宗聽到了這樣的謠言就在南山建了房子。這件事情後來讓長安尉霍仙奇知道了,告訴了唐玄宗,唐玄宗聽到了很生氣,就命令御史王鉷去告訴他,把他從高平太守再貶為吳興別駕。後來韓朝宗就死於任上。 韓朝宗任官時喜歡提拔後進,曾經推薦崔宗之、嚴武與蔣沇等人於朝廷,受到當時其他人的尊敬。 在張嘉貞當宰相時,曾經推薦還是萬年縣主簿的韓朝宗升職為監察御史。而到了張嘉貞死後十幾年了,韓朝宗擔任京兆尹時,曾經跟皇帝說:「您所用的宰相都很優秀,過世之後,子孫依舊都在朝廷服務,只有張嘉貞晚年的一個兒子,到今天都還沒有當過官。」皇帝聽了就將張嘉貞的兒子召來朝廷,賜名為張延賞,任命他當左內率府兵曹參軍。.

新!!: 吏部侍郎和韓朝宗 · 查看更多 »

韋見素

韋見素(),字會微。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 彭城郡公赠幽州都督韋湊之子。進士出身,襲父爵彭城郡公,擢議諫大夫。景龍中,授相王府參軍。開元中太原尹。天寶五載(746年),為江西、山南、黔中、嶺南道黜陟使,有威望。遷吏部侍郎。天寶十三載(754年),楊國忠以見素為宰相。玄宗听信安禄山之言,将三镇险要之处,尽改用番人戍守。韋見素知安祿山“久有異志”,一直勸玄宗提防,不聽。天寶十四載,韋見素再三奏請升遷安祿山為平章事,調其來京,玄宗同意,但派出中使輔璆琳潛察其變,璆琳受安祿山厚賂,回朝後極言祿山“竭忠奉國,無有二心”。至此玄宗對安祿山徹底放心。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甲子(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起兵反唐,韋見素隨玄宗逃往四川,至馬嵬驛,“軍士不得食,流言不遜”,宰相楊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被殺,韋見素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頭破血流。有人喊道:“勿傷韦相公。”才免於一死。七月,至成都,兼左相、武部尚书,进封豳国公。九月初,自蜀中奉命與房琯、崔渙送傳國璽及冊命,至靈武,唐肅宗出城恭迎。时值战乱,見素曾向肃宗进谏:“臣典选岁久,周知此弊。今寰区未复,员阙不多。若总无条纲,恐难持久。”。韋見素是玄宗舊臣,漸被肅宗冷落,罢左相职,罷知政事,另拜尚書右僕射。改太子太保。唐軍收复长安后,肃宗派他去四川迎回玄宗,授开府仪同三司。上元(760年-761年)中,以足疾辞官。宝应元年(763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有子韋諤。.

新!!: 吏部侍郎和韋見素 · 查看更多 »

韋挺

韋挺(),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唐朝初年官员。.

新!!: 吏部侍郎和韋挺 · 查看更多 »

萧至忠

萧至忠()是南兰陵人。唐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萧至忠 · 查看更多 »

顾琮

顾琮可以指下列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顾琮 · 查看更多 »

袁滋

袁滋(),字德深,蔡州郎山县人,祖籍陈郡汝南县(今河南汝南)。唐朝官员,书法家。 元结内弟,经荐引入仕,授试校书郞,曾拜相,官终湖南观察使。 工书法,《旧唐书》称其“工篆籀书,雅有古法”。书迹传世极少。曾奉命出使南诏,在昭通盐津有其摩崖题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袁郊。.

新!!: 吏部侍郎和袁滋 · 查看更多 »

颜真卿

真卿(),字清臣,雍州萬年縣(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新!!: 吏部侍郎和颜真卿 · 查看更多 »

裴坦

裴坦(),字知進。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隋代营州都督裴世节裔孙。大和八年(834年)進士,置宣州观察府,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历楚州刺史。宰相裴休认为裴坦無才。令狐綯荐为职方郎中知制诰。咸通五年左古,曾官諫議大夫。进礼部侍郎,拜江西观察史、华州刺史。咸通十二年(871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建有闻喜亭,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於任上。 四子:裴質字殷敬,裴勛字思弘,裴賝字延實,裴購字昌言。.

新!!: 吏部侍郎和裴坦 · 查看更多 »

裴宽

裴宽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裴宽 · 查看更多 »

裴遵庆

裴遵慶(),字少良,绛州闻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唐朝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裴遵庆 · 查看更多 »

裴行俭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臣。裴仁基之子。著有《选谱》十卷,以及《草字杂体》,今均佚。.

新!!: 吏部侍郎和裴行俭 · 查看更多 »

裴漼

裴漼(),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出身河东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

新!!: 吏部侍郎和裴漼 · 查看更多 »

高季辅

季辅(),名冯,字季輔,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縣)人,唐朝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高季辅 · 查看更多 »

魏知古

魏知古(),深州陸澤人 (今河北深州西),唐朝政治人物。 有才名,二十歲時舉進士,長安年間升遷鳳閣舍人衛尉少卿。很受姚崇賞識。神龍初年拔擢拜吏部侍郎,後授晉州刺史。 唐睿宗即位,因兩人是藩邸舊識,景雲二年遷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玄宗开元初年官至黄门监(门下侍中)。開元二年(714年),赴洛陽考察,與姚崇不合,剛好姚崇二子前往拜訪魏知古,颇招权请托。魏知古將這件事告訴唐玄宗。不久玄宗召姚崇问其子,“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姚崇揣知上意,回答說“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五月二十五日,知古被罢为工部尚书。 五子:魏哲,延安太守;魏毖,陽安太守;魏林,朔州刺史;魏玨,鴻臚少卿;魏曜,贊善大夫。.

新!!: 吏部侍郎和魏知古 · 查看更多 »

魏玄同

魏玄同(),字和初,唐代定州鼓城(今河北晋县)人。 進士出身,任长安縣令。累轉司列大夫,因與上官儀文章屬和,被發配流放嶺外(廣東)。上元初大赦,才被召回。工部尚书劉審禮進荐他有才,拜岐州长史。累遷至吏部侍郎,再任地官尚书、检校纳言、同平章事。早年周兴做河阳县令時,高宗想提拔他,但有人說他非清流,最後不了了之。周兴不知情,一直在府中苦等,魏玄同便告訴他:“周明府可去矣。”周兴因此对魏玄同有怨恨。 魏玄同与裴炎友善,时人谓之“耐久朋”。周兴诬陷魏玄同曰:“太后老矣,不若奉嗣君为耐久。”永昌元年(689年)闰九月十五日,太后赐死于家,臨刑前负责监督的监刑御史房济告訴他:“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见,可以自证!”玄同嘆說:“人杀鬼杀,亦复何殊,岂能作告密人邪!”從容就義。.

新!!: 吏部侍郎和魏玄同 · 查看更多 »

许孟容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万年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唐朝官员。 父许鸣谦。进士出身,中明经科,调任校书郎。贞元四年(788年),徐州節度使張建封闢為從事,四遷侍御史。唐德宗用为礼部员外郎,再迁给事中。元和年間,由太常卿轉尚书左丞。後官兵部侍郎,再為河南尹。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卒,追赠太子少保,谥曰宪。.

新!!: 吏部侍郎和许孟容 · 查看更多 »

许景先

许景先(),名“杲”,字景先,以字行,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后迁居洛阳。唐朝诗人、文学家、官员。.

新!!: 吏部侍郎和许景先 · 查看更多 »

范履冰

范履冰(),怀州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朝官员,在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时任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范履冰 · 查看更多 »

郭待举

郭待舉,是唐朝潁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高宗与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称制)时代的高级官员和宰相。 《旧唐书》、《新唐书》没有他的传,《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说他的祖父是北齐黄门侍郎郭育,父亲郭處範是諸城县丞。而郭待举之孙郭湜墓志铭记载:“皇南阳郡太守处范之曾孙,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待举之孙,秘书郎贬辽山丞泰素之子。” 682年,郭待舉被唐高宗任命为黃門侍郎(門下省副长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这个名号第一次出现)。次年十二月,唐高宗驾崩,唐中宗即位。684年二月,太后武则天废黜中宗,立中宗的弟弟李旦为唐睿宗。英国公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反叛很快平定,宰相裴炎因为事连李敬业被杀。十一月二十,郭待舉罢相,为太子李成器的左庶子。十二月贬官为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之后事迹史书未有记载,《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他有二孙:起居舍人郭潤、陳留採訪使郭納。.

新!!: 吏部侍郎和郭待举 · 查看更多 »

郑从谠

郑从谠(?《新唐书》卷六十三),字正求,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两度拜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郑从谠 · 查看更多 »

郑余庆

#重定向 郑馀庆.

新!!: 吏部侍郎和郑余庆 · 查看更多 »

郑珣瑜

郑珣瑜(《旧唐书》卷一十四),字元伯,唐朝官员,唐德宗、唐顺宗年间任宰相。郑余庆堂兄。.

新!!: 吏部侍郎和郑珣瑜 · 查看更多 »

郑畋

郑畋(),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唐末宰相。以镇压黄巢民變而知名。 鄭亞之子。会昌二年(842年)中进士,仕藩镇幕府。咸通五年(864年)进入朝廷,累次升官至中书舍人。十年,迁户部侍郎。十一年,充翰林学士。后来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 唐僖宗即位后,郑畋先官内徙郴、绛二州,后被封为右散骑常侍。乾符四年(877年),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乾符五年(878年),因反对招安黄巢被罢官。广明元年(880年),郑畋出任凤翔节度使。同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出逃蜀地。郑畋组织军队抗击黄巢军。中和元年(881年),郑畋败黄巢部将尚让等于龙尾陂(今陕西岐山东),又与西北诸镇约盟,号召藩镇合兵攻打长安。不久,其部将李昌言兵变,赶走了郑畋。于是郑畋被罢黜为太子少傅。二年,朝廷召郑畋至成都,复官以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军务。三年,黄巢军从长安撤退,僖宗回到长安。时权宦田令孜及其兄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郑畋不和,排挤郑畋,乃投其子于彭州(今四川彭县)。不久病逝。 子郑凝绩字裕圣,户部侍郎;孙郑绍余,字垂芳。女儿嫁给相如令李德休。 Category:鄭姓.

新!!: 吏部侍郎和郑畋 · 查看更多 »

郑肃

郑肃(?),字乂敬,中国唐朝官员,唐武宗和唐宣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郑肃 · 查看更多 »

郑愔

郑愔(愔的讀音同音,),字文靖,《全唐诗》唐朝和武周官员,唐中宗年间短暂拜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郑愔 · 查看更多 »

蘇勗

蘇勗,字慎行,中国唐朝武功人,隋朝宰相苏威之孙。 娶唐高祖之女南昌公主,他的侄女苏氏是太子李承乾之妃。貞觀十二年(638年),司马苏勖“以自古名王多引賓客,以著述為美”,勸唐太宗四子魏王李泰奏請撰《括地志》,後與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就府參撰,由光祿司供給飲食,衛尉供帳。貞觀十五年,撰成《括地志》55O卷,又序略5卷,為唐代著名地理著作。李泰表上之,太宗賜李泰物萬段,蘇勗、蕭德言等成加給賜物。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相继被废黜后。在贞观十七年(643年),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因此任命了一批东宫官员。苏勖以吏部侍郎之位任太子右庶子。 子苏均、苏干。.

新!!: 吏部侍郎和蘇勗 · 查看更多 »

赵仁本

赵仁本(),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拜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赵仁本 · 查看更多 »

赵彦昭

赵彦昭(),字奂然,唐朝和武周官员,唐中宗、唐殇帝、唐睿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赵彦昭 · 查看更多 »

薛廷珪

薛廷珪,字不詳。河東(今山西永濟)人。 薛逢之子。中和年間,進士及第。乾寧二年(895年),唐昭宗封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晋王,以薛廷珪、李琪为册使前往河东军部太原。乾寧中,為中書舍人。入後梁,為禮部尚書。同光三年九月,卒。贈右僕射。.

新!!: 吏部侍郎和薛廷珪 · 查看更多 »

薛稷

薛稷,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省万荣县)人,著名書畫家,初唐四家之一,因依附太平公主,遭到唐玄宗整肅,先天之變後賜死。.

新!!: 吏部侍郎和薛稷 · 查看更多 »

薛贻矩

薛贻矩(《大梁故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判建昌宫事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赠侍中薛公墓志铭并序》《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字熙用,一字式瞻,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旧五代史》卷一十八中国唐朝及随后的后梁官员,在后梁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薛贻矩 · 查看更多 »

蒋洌

蒋洌(),字清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唐朝官员。与弟蒋涣,并进士及第。 曾祖父蒋子慎与唐高宗时期的宰相高智周是同乡好友,嫁女与其子蒋绘。蒋绘之子蒋挺进士及第,唐玄宗开元年间历任湖州、延州二州刺史。蒋挺生四子:蒋洌、蒋湲、蒋洽、蒋涣。 蒋洌弱冠举进士及第,开元七年官太子校书郎。历任参军、告成县丞。之后丁父忧在家。后参加选试,登科,授大理评事。开元二十二年,江南道采访使刘日正表充判官,寻除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迁屯田员外郎、江淮黜陟使判官,加朝散大夫。转司封员外郎,判吏部南曹。迁考功郎中、谏议大夫,累加上柱国。拜御史中丞、兼京畿采访处置和糴和市等使。因郊丘之礼,封汝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后失意时宰,徙大理少卿。居数月,迁户部侍郎,除吏部侍郎。因事旁累,出为杭州刺史,改信王府长史。徵拜右庶子,迁礼部侍郎、尚书左丞,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至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以广德二年(764)六月廿一日寝疾薨于平康里之私第,享年七十有四。有制追赠太常卿。大历三年(768)十一月改窆于东都偃师县西北亳邑乡之原。夫人太原郭氏。 蒋洌与弟蒋涣曾在安史之乱中接受安禄山的官职,但因其家风休整,仍被士大夫阶级所称。到蒋錬、蒋镇兄弟时,再次因贪生怕生,接受叛军委任的官职,最后身死节丧,为天下人所笑。.

新!!: 吏部侍郎和蒋洌 · 查看更多 »

鄭顥

鄭顥(817年 - 860年),字奉正,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憲宗元和中宰相鄭絪之孫,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集状元、驸马于一身之人。 父鄭祗德,官至兵部尚書。以言行文雅聞名,會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狀元,任右拾遺,詔授銀青光祿大夫。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充翰林學士。.

新!!: 吏部侍郎和鄭顥 · 查看更多 »

蕭倣 (唐朝)

蕭倣(),字思道,封蘭陵郡侯,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曾任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蕭倣 (唐朝) · 查看更多 »

苏味道

苏味道(),唐朝大臣,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高宗乾封年间进士。武则天当政时为宰相数年,凡事都阿谀奉迎,自称凡事模棱两端即可,史載“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常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故时人称为“苏模棱”。中宗时因依附张易之兄弟被外贬。少时以文章知名,与李峤合称“苏李”。 又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今存有诗稿十餘首。.

新!!: 吏部侍郎和苏味道 · 查看更多 »

苏震

苏震,唐朝官员,雍州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苏瓌孙,苏诜子。.

新!!: 吏部侍郎和苏震 · 查看更多 »

苗晉卿

苗晉卿(),字元輔,上黨壺關人。唐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官员,官至侍中(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苗晉卿 · 查看更多 »

考選部

#重定向 中華民國考選部.

新!!: 吏部侍郎和考選部 · 查看更多 »

陳夷行

夷行(《旧唐书》卷一十八),字周道,颍川许昌(今属河南)人。他在唐文宗、唐武宗年间两度担任宰相,被视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导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陳夷行 · 查看更多 »

陆元方

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武周官员,两度出任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陆元方 · 查看更多 »

陆象先

陆象先(),本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陆元方之子。清净寡欲,初任扬州参军,景雲二年(711年)與崔湜同为拜相。唐睿宗为他改名象先。唐玄宗時,外放益州(今四川省),先後擔任大都督府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在官“以宽仁为政”。司马韦抱真勸他要用刑罰(稍行杖罚)來建立自己的威嚴,“不然,恐下人怠堕,无所惧也。”陆象先卻表示何必以严刑树威,這只是“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先天元年任河中尹,开元六年任蒲州刺史,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卒,赠尚书左丞相,谥曰文贞。 成語“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即典故自《新唐书·陆象先传》。.

新!!: 吏部侍郎和陆象先 · 查看更多 »

柳仲郢

柳仲郢,字谕蒙,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南)人。唐朝官员。 柳公绰之子。幼年好学,其母韓氏(韓皋之女)乃以熊膽製成藥丸,使他夜晚讀書時咀嚼,以苦提神,方能在夜裡看書能看更久。元和末中进士,为校书郎。得牛僧孺賞識,入為監察御史,遷戶部尚書。会昌五年(845年),任京兆尹。咸通五年(864年),官至天平节度使。好手抄六經,又抄司馬遷、班固、范曄的史書,家藏書萬卷。曾為其妹撰并書墓誌銘 。 娶韦贯之女。子柳璞、柳珪、柳璧、柳玭。.

新!!: 吏部侍郎和柳仲郢 · 查看更多 »

柳公绰

柳公绰(),字起之,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稠桑乡柳家塬)人。唐朝官员。 祖柳正礼,邠州士曹参军。父柳子温,丹州刺史。生母崔氏、繼母薛氏。其弟柳公权。柳公绰幼聪敏,贞元元年(785年),应制举,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秘书省校书郎,时年十八。贞元四年,复应制举,再登贤良方正科,时年二十一。按古人计岁惯用虚岁,据此推算其生年为大历三年(768年)。 武元衡节度剑南,召为吏部郎中。元和初年,官御史中丞。元和中,遷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改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後官鄂岳观察使。贞元十一年,柳公绰久任無功,以李道古代之。大和(太和)六年四月乙丑(832年5月6日),柳公绰去世,虚岁六十五。赠太子太保,谥曰成。娶韩皋女。子柳仲郢,有女柳道娘、柳愔愔及柳老師。.

新!!: 吏部侍郎和柳公绰 · 查看更多 »

柳玭

柳玭(),晚唐官员。 柳公绰孙,柳仲郢之子,以明經補秘書正字。歷官御史大夫。乾符中,出京为广州节度副使。黄巢陷广州,邓承勋以小舟载柳玭逃归长安。黃巢攻陷长安,柳玭为刃所伤。廣明二年(881年),隨唐僖宗逃亡至成都,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在成都書肆中看到出售相宅、算命等雜書。光啟元年(885年),僖宗返長安後,柳玭遷尚書右丞。 文德元年(888年),以吏部侍郎脩國史,拜御史大夫。後貶為瀘州刺史。乾寧二年(895年),卒於北歸途中。曾经作《家训》告诫子弟:“夫门第高,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時人評價甚高。著有《續貞陵遺事》。哥哥柳璧。堂弟柳璨,唐末宰相。妹婿弘農楊堪。.

新!!: 吏部侍郎和柳玭 · 查看更多 »

李季卿

李季卿(),名李鼎,唐朝宗室。唐玄宗左相李适之的孙子。.

新!!: 吏部侍郎和李季卿 · 查看更多 »

李安期

李安期(),字不詳,定州安平人,李百藥之子。唐朝官员,乾封时,授同東西台三品(实质宰相)。 生卒年不詳。幼聰慧,七歲能屬文。隋代大業末年,父百藥貶桂州,行至太湖,遇盜匪,要殺害百藥。李安期跪泣請代,盜匪被感動,於是釋放之。唐代貞觀初年,累轉符璽郎。預修《晉書》成,除主客員外郎,歷任祠部郎中、中書舍人、黃門侍郎、司列少常伯、參知國事。乾封二年(667年)任检校東臺侍郎、同東西台三品,同年,出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約卒於唐高宗咸亨初年。有《李安期集》傳世。.

新!!: 吏部侍郎和李安期 · 查看更多 »

李元纮

李元紘(),字大綱,京兆萬年人。 武则天时宰相李道廣之子,冒称祖上为漢騎都尉李陵之后,被北魏赐姓丙氏,曾祖父李粲率衆歸唐高祖,後賜姓李。元紘最初擔任雍州司戶,當時太平公主的家奴侵佔寺院的一座磨坊,寺僧不服告官。元紘要求她歸還百姓,雍州長史竇懷貞怕事,命令他改判。元紘說:“南山可移,此斷不可搖。”历任好畤令、润州司马等职,皆有名声。 開元初年,迁任万年县令,以政绩擢拔為京兆尹。又历工部、兵部、吏部三侍郎。十三年,拜户部侍郎。十四年,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水男。 李元纮为官清俭,拜相后没有迁移府第,家中仆人马匹依旧弊劣,未尝新置配饰,所得的赏赐,分散给亲族。右丞相宋璟赞叹他有季文子之德。宰相任内与杜暹政见不合,至于互相攻讦,由此唐玄宗不悦,将其罢相,出为曹州刺史。后因病去官,久之才以户部尚书衔致仕。开元二十一年疾情稍好,起为太子詹事,旬日而卒。赠太子少傅,谥曰文忠。 三子:李有孚、李有容、李有功。.

新!!: 吏部侍郎和李元纮 · 查看更多 »

李固言

李固言(),字仲樞,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唐朝官员,追赠太尉。 生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年),元和六年(811年)首次科舉未中,在洛陽時有算命師告之:“紗籠中人,不用相問。”元和七年(812年)壬辰科狀元。太和初年,累官至户部郎中、知台杂。太和四年,李宗闵为宰相,任命他为给事中。六年,李固言迁工部侍郎,七年四月,转为尚书左丞(或作尚书右丞《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七》),奉诏定左右仆射上事仪注。 太和八年,李德裕辅政,李固言贬为华州刺史。不久李宗闵复用,召为吏部侍郎。第二年五月,进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闵获罪,李训选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或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加崇文馆大学士。李训实际上厌恶李固言与李宗闵为朋党。九月,以兵部尚书出为兴元节度使(即山南西道节度使)。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复召为平章事,仍判户部事。 开成二年(837年),寻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判户部事。其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杨嗣复。唐文宗下令李固言复官门下侍郎。上表辞去门下侍郎,乃检校尚书左仆射。 840年,唐武宗登基,授尚书右仆射,当时崔珙、陈夷行以仆射的官职为宰相。所以李固言改检校司空兼太子少师,领河中节度使。以旧疾复发为少师,迁东都留守。武宗一朝,又任兵部、户部尚书。唐宣宗初年,还任尚书右仆射。累授检校司徒、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后以太子太傅官职分司东都。卒於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年),年七十八,追赠太尉。 二子:李懽,河南功曹參軍;李悦。.

新!!: 吏部侍郎和李固言 · 查看更多 »

李程

李程(?),字表臣,封彭原郡公,谥缪,唐朝官员,唐敬宗年间拜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李程 · 查看更多 »

李麟

李麟,山东诸城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贡生出身。 李麟曾于1747年接替李宏儒任华亭县知县一职,1748年由余畅接任。.

新!!: 吏部侍郎和李麟 · 查看更多 »

李迥秀

李迥秀,字茂实,涇陽人。武则天时期的宰相。 出身陇西李氏武阳房,涼州都督李大亮族孫,其母出身貧賤,為李家婢女時,因其美貌,甚得寵,生迥秀。最早為相州參軍,後累官鳳閣舍人。娶散騎常侍張昌宗的母親臧氏為妻,史載,臧氏美貌,淫蕩成性,李迥秀因無法滿足臧氏的旺盛慾火,終日飲酒消愁,常醉不醒。長安中,官至同平章事。左遷岩州刺史。中宗時,終官兵部尚書。卒贈侍中。 兒子李俊,黃州刺史。.

新!!: 吏部侍郎和李迥秀 · 查看更多 »

李蔚

人名为李蔚的人物有:.

新!!: 吏部侍郎和李蔚 · 查看更多 »

李林甫

李林甫(),小名哥奴,號月堂,陕西人。祖籍隴西成紀,唐朝宗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出任礼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任相十九年。李林甫任相期间主要对唐高宗以来逐渐恶化的冗官现象进行了整顿,并编订《长行旨》改革地方财政,在京师设置常平仓解决长安长期的缺粮情况,编订《唐六典》等。后期因卷入唐玄宗震慑太子李亨一案而开罪唐肃宗,又与杨国忠不和导致身后名声急剧恶劣。.

新!!: 吏部侍郎和李林甫 · 查看更多 »

李汉

李漢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吏部侍郎和李汉 · 查看更多 »

李敬玄

李敬玄(),亳州譙(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人。唐代政治人物,自称赵郡李氏南祖一支的后代。.

新!!: 吏部侍郎和李敬玄 · 查看更多 »

李景谌

李景諶,唐朝大臣,在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武则天临朝期间,684年担任宰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李景諶任宰相之前的经历几乎没有记载,《旧唐书》和《新唐书》一般有宰相的传,却都没有他的传。684年九月,李景諶时任鳳閣舍人(中书舍人),当时英国公李敬业反对睿宗的母亲武则天临朝称制在扬州造反,宰相裴炎说太后将权力交给皇帝,叛乱自然平定。李景諶证明裴炎必定谋反。结果,武则天以裴炎勾结李敬业谋反之罪,将他处死。李景諶被太后武则天任命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为宰相。仅仅十天之后,李景谌罢相,为司賓少卿。之后史书没有了李景谌的记载。.

新!!: 吏部侍郎和李景谌 · 查看更多 »

杨师道

楊師道(),字景猷,封爵安德懿公,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桂陽公主之夫,趙節繼父。 楊師道是隋文帝族侄观王楊雄的儿子,楊雄和高熲、虞慶則、苏威在隋朝初年并称四贵。楊師道的哥哥楊恭仁历事隋唐二朝,并且是唐高祖的宰相。 隋末大乱,楊師道在东都洛阳曾一度被王世充扣留。之后,楊師道离开洛阳,投奔在长安建立唐朝的李渊。621年九月,东突厥入侵靈州(今宁夏灵武),楊師道为靈州總管,击破东突厥的进攻。622年九月,交州刺史權士通、弘州總管宇文歆、靈州總管楊師道在三觀山擊破突厥。加之楊恭仁是唐高祖的老友,所以唐高祖加授楊師道上儀同,為備身左右,将第五女桂陽公主嫁给了他。624年,太子李建成的部将楊文幹造反,唐高祖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623年,唐高祖改總管为都督)杨师道去讨伐。之后,楊師道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楊雄曾经担任过)。贞观十年(636年),楊師道接替魏征任門下省的首长侍中,成为宰相。楊師道为人谨慎,从没有泄露过禁中语。他说:“在我年幼时曾读过《汉书》,上面说孔光不言溫室之樹,我非常钦佩他的风度。”退朝后,常邀请才俊之士到他家里讨论文学;宴集園池,品评文坛,切磋书法。639年,楊師道任中書省的首长中書令。 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同谋的趙節是桂陽公主和前夫趙慈景所生的儿子。楊師道负责处理这个案子,他力图为繼子趙節说情,触怒了唐太宗,他被解除中書令职务,為吏部尚書,趙節也被处决。唐太宗亲自去姐姐家,桂陽公主“泣谢子罪”,唐太宗哭着说国法为重不能徇私,所以辜负了姐姐。由于楊師道出身高贵,与世家贵族熟识。为避嫌疑,他常常提拔他不认识的人为官。然而舆论还是抨击他,用人不公,无识人之才。 644年,唐太宗评价国家重臣时提到楊師道: 645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楊師道随驾并攝中書令。战争结束后,有人说他的坏话,貶為工部尚書,尋轉太常卿。647年楊師道去世,贈吏部尚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懿,賜東園祕器,并為立碑。.

新!!: 吏部侍郎和杨师道 · 查看更多 »

杨涉

杨涉(),字文川,唐朝及其后继者后梁朝官员,在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和后梁得到广泛承认的两位皇帝太祖(朱全忠)及其子朱瑱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侍郎和杨涉 · 查看更多 »

杜鸿渐

杜鸿渐(),唐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字之选。进士及第,因安史之乱中迎立肃宗,受封卫国公,至代宗朝官至宰相。大历四年(769年)辞宰相职,三日后卒,年六十一岁。赠太尉,谥文宪。.

新!!: 吏部侍郎和杜鸿渐 · 查看更多 »

杜黃裳

杜黃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莱国公杜如晦六世孙。.

新!!: 吏部侍郎和杜黃裳 · 查看更多 »

楊嗣復

楊嗣復(),字繼之,又字慶門,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縣)人。 楊於陵次子,與楊虞卿為族兄弟。八歲能文,主考官權德輿錄為進士,二十歲登博學宏詞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賞識,“皆權德輿門生,情義相得,進退取捨,多與之同”。累遷中書舍人。由戶部侍郎擢尚書右丞,封爵弘農伯。李德裕輔政,被黜為湖南觀察使。會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貶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為吏部尚書。卒諡孝穆。.

新!!: 吏部侍郎和楊嗣復 · 查看更多 »

楊炎

楊炎(),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省凤翔县),中國唐朝中期的政治家,兩稅法的創造和推行者。.

新!!: 吏部侍郎和楊炎 · 查看更多 »

殷开山

殷開山,名嶠,字開山,以字行,雍州鄠县(今陕西省户县)人。初唐军事人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新!!: 吏部侍郎和殷开山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南京吏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