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吉利支丹大名

指数 吉利支丹大名

吉利支丹大名(キリシタンだいみょう)乃是日本從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期間信仰基督教,並接受洗禮的大名。具代表性的吉利支丹大名有高山右近、大友宗麟(義鎮)、大村純忠、有馬晴信、小西行長、黑田孝高、蒲生氏鄉、筒井定次等人。.

48 关系: 基督徒基督教南蠻貿易吉利支丹大友宗麟大名 (称谓)大村純忠天主教寺庙小西行長島原之亂丰臣秀吉一揆九州幕府 (日本)传教士伴天連追放令佛像佛教僧伽切腹硝石神社神道筒井定次籌碼甲斐國聖方濟·沙勿略菲律宾西班牙马尼拉高山右近讲谈社路易斯·弗洛伊斯鹿儿岛黑田孝高蒲生氏鄉蒙古襲來繪詞耶稣会江户时代洗禮有馬晴信战国时代 (日本)斬首日本政治教條慶長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南蠻貿易

南蠻貿易是安土桃山時代(西元十六世紀中期至十七世紀初期)日本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商人之間實行的貿易。.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南蠻貿易 · 查看更多 »

吉利支丹

吉利支丹是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乃至明治初期對國內天主教徒的稱呼。該詞源於葡萄牙語「cristão」,最早指的是信仰基督宗教的信徒,後來專指成為基督徒的日本人,尤其是當時傳入日本的天主教之信徒。.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吉利支丹 · 查看更多 »

大友宗麟

大友宗麟,出生於享祿3年正月初三(1530年1月31日),卒於天正15年五月初六(1587年6月1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九州的戰國大名、並同時是位天主教大名。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領主。本名大友義鎮。因大友氏始祖出自上古名門藤原氏,故正式姓名又可記為藤原義鎮。最初他皈依禪宗、之後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禮。 父親是大友義鑑、母親是義鑑的續弦(出自大内氏)。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大内義長。宗麟的正室是奈多八幡宮奈多鑑基的女兒、田原親賢的妹妹奈多夫人。其子有大友義統、大友親家及大友親盛。官位至正四位下左衛門督。幼名塩法師丸。佛教法名宗麟、天主教洗禮名Don Francisco(普蘭師司怙)。 透過海外貿易蓄積經濟實力以及優秀的家臣團、巧妙的外交策略等,將版圖擴大,並在大内氏及毛利氏等土豪・守護大名勢力錯綜複雜的戰國時代,將北九州東部完全平定。版圖最盛期包括支配北九州六國。但是建立「天主教王國」的美夢,於遭遇島津義久受挫,晩年為豐臣秀吉傘下的一位大名,僅領有豐後一國,勢力大幅衰退。.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大友宗麟 · 查看更多 »

大名 (称谓)

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日本建立統一的國家武力以前,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甚至管轄一整個令制國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有些勢力範圍廣達數個令制國的大名,又被稱做大大名;否則即為小名;全部大小領主可以合稱為大小名。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大名 (称谓) · 查看更多 »

大村純忠

大村純忠(、舊曆天文2年-天正15年5月1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九州的基督教大名,父親是有馬晴純。有馬義貞之弟。洗禮名是巴托洛梅奥(Bartolomeo,バルトロメオ)。曾經將長崎開港。另一個有名的基督教大名有馬晴信為其外甥。參加過豐臣秀吉的九州征伐。1587年5月18日,純忠因為患上肺結核死去,享年55歲。 Category:織豐政權大名 Category:吉利支丹 Category:大村氏 Category:肥前有馬氏 Category:戰國大名 Category:罹患肺结核逝世者.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大村純忠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寺庙

寺庙,即寺院(佛寺)與庙宇的合称,有時統稱為廟、廟宇,台灣常稱宮廟,一般專指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贤哲、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實際上不限於佛寺與廟宇,還包括祠、道觀等。功能包括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的寺廟。一般所稱寺廟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但一些名人的家廟由於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同時有著寺廟的性質。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三教合流、佛道雙修、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寺廟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寺廟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寺庙 · 查看更多 »

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1558年?-1600年11月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武將。基督教大名,肥後南半国廿四萬石之領主,第一任宇土城和麦岛城城主。父親是小西隆佐,幼名彌九郎。基督教洗禮名是奧古斯都(アウグスティヌス)。.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小西行長 · 查看更多 »

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1637年—1638年 寛永14年10月25日)是江戶時代初期發生的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揆(人民起義),幕府時代結束前的最後一場內戰。亦可稱為島原天草之亂、島原天草一揆。始於寬永14年(西元1637年)10月25日,終於寬永15年(西元1638年)2月18日。內亂的成因是高壓政治、重稅等。.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島原之亂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一揆

一揆在古代日本意思是人民起義。「一揆」照字面解釋為「團結一致」,白話的說法就是民變、民亂。原意是指在神明的面前立誓要團結的團體或其所發起之戰鬥,而且一揆不一定要武裝起義,他們多是為了本身的要求來進行談判,當談判破裂時才武裝起義。一揆最早發起於室町幕府時代。 一揆隨著屬性的不同大概可分成下列幾種類型:.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一揆 · 查看更多 »

九州

九州可以指:.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九州 · 查看更多 »

幕府 (日本)

幕府()是指日本歷史上由征夷大將軍(俗稱幕府將軍,簡稱將軍)領導與統治的武家政權,為日本特有國情下所產生的的政治體制,從1185年源平合戰結束時開始,至1867年明治維新時結束,歷經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的三個幕府時期,時間總長682年。 日本有著長期軍人(武家)执政的歷史,軍事強人以統治天下為志向,開設最高指揮機構「幕府」,類似於現代所稱的軍政府。征夷大將軍必須由天皇任命,表面上是天皇的臣子,但大部分均為世襲,且從凌駕正規的朝廷體系後來慢慢變成正規的朝廷體系之內的一部份(公家);由於當時日本實施封建統治,征夷大將軍並不會直接掌控全國,而是會分封采邑給諸有力的武士,征夷大將軍的地位則等同為天下之共主,事實上也就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治国。另一方面,由於天皇在當時的地位神聖,即使擔任征夷大將軍的氏族有所更迭,也沒有外人敢直接篡奪天皇大位。日本這種特殊的政治體制,迥异於同時代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中国歷史时代将軍出征在外,辦公的府署设在帐幕内,因而称為「幕府」。該詞傳入日本後,成為了近卫大将的汉名。之后右近卫大将源赖朝担任征夷大将军,因为是“大将军”,所以征夷大将军远征蝦夷时的本营也被称作「幕府」。战时的司令部,和平时期的政策发出地,实质上是武家政权的政府机关。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随着朱子理学的普及,研究漢學與儒学者的推廣,人們把征夷大將軍治事之處稱做「幕府」,意義變成了政府機構。有人認為「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實上是現代用詞而由後世使用;當時人們並未稱呼過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將軍府署機構為「幕府」。.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幕府 (日本) · 查看更多 »

传教士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師或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利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语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远方传教的人,汉语也译作宣教士,而一词则指在人群中进行讲道的传道人。.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传教士 · 查看更多 »

伴天連追放令

伴天連追放令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所發布關於限制基督教傳教與南蠻貿易的法令,由豐臣秀吉於1587年7月24日在筑前箱崎(今福岡市)下達。「伴天連」是葡萄牙語「Padre」的日語漢字翻譯,意為神父或傳教士,「追放」則是放逐的意思。由於當時傳入日本的基督教宗派只有天主教會,因此該法令實際上係針對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等天主教國家的商人及傳教士而來。.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伴天連追放令 · 查看更多 »

佛像

佛像,是佛塑像的簡稱,通常形相皆以世尊為主體,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理想特徵,仍然各尊佛像的形體、容貌和姿儀皆祥和、寧靜、端祥、莊嚴。.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佛像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僧伽

僧伽(巴利文: सन्घ ,, संघ,,),簡稱為僧,又譯為僧眾、僧團、教團、和合眾,佛教術語,意譯為大眾,源自古印度傳統,最初意指由多人所組成的團體,在各沙門傳統中,如耆那教等,聚集的弟子,皆稱為僧伽。佛教也傳承了相同傳統,將信奉佛教的弟子皆統稱為僧伽。在一般的使用上,若不做特別指定,僧伽大部份用來泛指佛教僧侶,也就是受具足戒的出家眾。.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僧伽 · 查看更多 »

切腹

切腹是用脇差等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主要為日本武士所實行,日本文化中,將切腹視為有尊嚴的死法。近代除了自殺,也用在處刑。也稱為腹切り(はらきり)、割腹(かっぷく)、或屠腹(とふく)。 切腹自殺者日語稱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為了追隨君主而自殺殉葬,則稱為「追腹」。切腹後產生劇痛,亦不太會即刻死亡,為了減輕痛苦,可能會找介錯,在最痛苦的一刻,将切腹人斬首。.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切腹 · 查看更多 »

硝石

硝石,也称消石、火硝、牙硝(古書上又稱茫消或北帝玄珠,焰硝等),是一种天然矿物,主要成分为硝酸钾。 其他来源的硝酸钾,以及其他的硝酸盐矿物如智利硝石(硝酸鈉)、挪威硝石(硝酸钙)有的时候也被称作硝石。但注意芒硝不是硝酸盐,而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钠。 硝石为透明或白色晶体,属斜方晶系。其摩氏硬度与石膏接近,比重2.1, 折射率 nα.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硝石 · 查看更多 »

神社

是神道的信仰中心,日本人的精神圖騰。神社雖起源甚早,但該宗教建築的真正深殖民心與發揚,應該是19世紀中的明治維新之後。 神社主要祭祀對象一方面為主神——「天照大神」(太陽女神),一方面也崇仰自然萬物及各種神靈,具代表性者為全日本現今將近四萬座掌管財富與農作物的稻荷神社。日本最重要的神社包括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最古老的神社的出雲大社,世界文化遺產的嚴島神社,供奉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供奉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與近年頗引起爭議的靖國神社。 日本人在每年的新年亦會到神社參拜,透過捐獻、祈求和求籤等途徑希望在新的一年吉祥。除此之外,在重要的時刻,如相親、考試、懷孕等,日本人亦會到神社購買相對的守護符以求平安。而在不同的節日,如夏祭,人們亦會神社舉行祭禮。 早年神社建立有一定的幽靜環境、資格、規模與場地大小限制(例如場地要5000坪以上、本殿5坪、拜殿20坪左右),現今已較無規束。 除少數神社外,現今多數日本神社由宗教法人神社本廳監督管理,平日祭祀則由各駐社的宮司處置打理。.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神社 · 查看更多 »

神道

道是日本的原生傳統宗教,為日本人(大和民族)的,奠基於日本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與自然崇拜,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其特色是將世間萬物中令人敬畏及崇拜的均視為神,從山、海之類的自然界物體或現象、祖靈、傳統神話中的的神祇與英雄、乃至各種幽靈等皆是,數量之多可以「八百萬神」來形容。與其他民間信仰相似,神道沒有統一的信仰組織,旗下分為數個流派。.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神道 · 查看更多 »

筒井定次

井定次(永祿5年(1562)-慶長20年(1615))安土桃山時代大名、武將,江戶時代初期伊賀上野藩主。幼名藤松。父親是筒井順國,受堂兄順慶收養為養子。別名、通稱藤四郎。官位:從五位伊賀守。.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筒井定次 · 查看更多 »

籌碼

是指用作取代現金,在賭博場所中用作投注的代用品,通常設計成類似硬幣般的圓形膠餅,也有是方型設計的籌碼。.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籌碼 · 查看更多 »

甲斐國

斐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為甲州(こうしゅう)。其位置相當於現代日本行政區中的山梨縣。.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甲斐國 · 查看更多 »

聖方濟·沙勿略

#重定向 方濟·沙勿略.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聖方濟·沙勿略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马尼拉

尼拉(Maynila,Manila),又稱岷里拉,是菲律宾首都,位於菲律宾的最大岛—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今為菲國第二大城,人口有150萬;乃全國經濟、文化、教育和工業中心,現為人口達1000萬的馬尼拉大都會區之發展核心。2013年4月,馬尼拉人口排名全球第6名,達2120萬人。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马尼拉之名源於一种生长着白豔花朵的湿地树(Maynilad),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开着,便像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马尼拉 · 查看更多 »

高山右近

山右近()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大名。著名吉利支丹大名。利休七哲之一。本名友祥、長房、重友(現存文書上只有重友能被確認)。通稱彦五郎。父親是高山友照。與中川清秀是從兄弟。 洗禮名是Juste,ジュスト(或Juist,ユスト),在葡萄牙語中是「正義的人」的意思。 號南坊。.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高山右近 · 查看更多 »

讲谈社

讲谈社(講談社)是位于东京都文京区音羽的日本出版社,與King Records、光文社、星海社、日刊現代同為音羽集團成員。.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讲谈社 · 查看更多 »

路易斯·弗洛伊斯

路易斯·弗洛伊斯(葡萄牙語:Luís Fróis、)是葡萄牙天主教傳教士,年輕時已經離葡萄牙,主要在日本傳教,是《日本史》及《日歐比較文化》的作者。在方濟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推薦下來日傳教,曾與織田信長見面。1597年在長崎病逝,最後他記載日本二十六聖人被處死的事件。.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路易斯·弗洛伊斯 · 查看更多 »

鹿儿岛

鹿兒島,為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鹿儿岛 · 查看更多 »

黑田孝高

黑田孝高()日本戰國安土桃山時代武將,亦為天主教徒大名。小寺家臣、姬路城主黑田职隆之子,母親是小寺政職之養女小寺氏,其妻為之女,兒子黑田長政為筑前國福岡藩初代藩主。 諱為「祐隆」(すけたか)、「孝隆」(よしたか),後改為「孝高」,一般通稱黑田官兵衛,出家法號為黑田如水。以身為豊臣秀吉心腹的立場,在軍略與外交工作方面都相當活躍。與竹中重治(半兵衛)是秀吉身邊最重要的參謀雙璧,對其取得天下的過程有重大影響,後世並稱為「兩兵衛」。.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黑田孝高 · 查看更多 »

蒲生氏鄉

蒲生氏鄉()是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蒲生賢秀的嫡男。正室為冬姬,另有三名側室,幼名為鶴千代,元服後名為賦秀,再改為教秀,洗禮名里奧(レオン或レオ)。長子為秀行。.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蒲生氏鄉 · 查看更多 »

蒙古襲來繪詞

蒙古襲來繪詞(),是日本十三世纪捲軸畫,配有文字描述蒙日戰爭。畫工不明,但畫中主角是肥後國豪族菊池氏部下竹崎季長,因此亦稱竹崎季長繪詞。以前是皇家藏品。 這繪詞是他個人功绩的記錄。現有两版本,正本由宮内廳藏於東京都千代田区皇居東御苑内的三之丸尚藏館。臨摹本藏在九州國立博物館。.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蒙古襲來繪詞 · 查看更多 »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耶稣会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洗禮

洗禮(英语:Baptism),又稱浸禮、聖洗聖事、施洗、受洗,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東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洗禮 · 查看更多 »

有馬晴信

有馬晴信()為16世紀末-17世紀初日本肥前有馬氏當主、有馬義貞次子、島原藩初代藩主。亦是知名的海上鉅商、基督教大名。洗禮名唐·玻罗大削(Don Protasius)。.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有馬晴信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斬首

斬首,亦稱砍頭、殺頭或開刀問斬,是死刑的一種,即將人的頭部砍去。.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斬首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政治 · 查看更多 »

教條

#重定向 宗教教義.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教條 · 查看更多 »

慶長

慶長是一個日本年號,接在文禄之後,元和之前。即公元1596年到1615年為止之間。這時代的天皇是後陽成天皇、後水尾天皇 。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康、德川秀忠。.

新!!: 吉利支丹大名和慶長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