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斯图亚特王朝

指数 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英語: The House of Stuart/ 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斯图亞特」一詞最初的拼寫為"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其王室成員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紀法國布列塔尼的地方貴族。斯圖亞特是第一個成功統治整個不列顛群島的王室。但統治權實際上不太穩定,經歷數次革命,兩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時由於斯圖亞特王室的羅馬天主教背景,導致基督新教徒為主的英格蘭民眾經常質疑君主的宗教傾向,令不列顛群島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不少。不過,這些因素促使英國議會權力愈來愈大,使英國最早成為議會制國家,也使英國的民主步伐領先於歐陸諸國。.

61 关系: 卡洛·艾曼努爾四世大卫二世 (苏格兰)大不列顛島大不列顛王國天主教會威廉三世 (英格兰)安妮女王不列顛群島布列塔尼乔治三世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亨利七世 (英格兰)亨利一世 (英格兰)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伦敦弗朗茨 (巴伐利亚)共主邦聯光荣革命玫瑰战争玛丽一世 (苏格兰)玛丽二世 (英格兰)玛格丽特·都铎罗伯特三世 (苏格兰)罗伯特二世 (苏格兰)爱丁堡萨伏依王朝马尔科姆四世马蒂尔达皇后詹姆士一世 (英格兰)詹姆斯三世 (苏格兰)詹姆斯一世 (苏格兰)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詹姆斯五世 (苏格兰)詹姆斯党王位继承者列表詹姆斯四世 (苏格兰)路易十四都铎王朝阿倫二世蘇格蘭自由君主的真正法律苏格兰王室总务官苏格兰王国苏格兰盖尔语英國內戰英国英国君主列表英国权利法案英語...英格兰英格兰王国英格兰联邦英格蘭聯邦-護國公時期查理一世 (英格蘭)查理二世 (英格兰)汉诺威王朝法国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愛爾蘭愛爾蘭王國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卡洛·艾曼努爾四世

卡洛·艾曼努爾四世(義大利語:Carlo Emanuele Ferdinando Maria,卡洛·艾曼努尔·费迪南多·玛丽亚,)薩丁尼亞-皮埃蒙特王國國王(1796-1802)。薩伏伊王朝第四任國王。第三任國王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及其妻子西班牙的的長子。第五及第六任國王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一世及查理·費利切之兄長。作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国王查理一世幼女亨里埃塔公主的四世孙,如果不是一百多年前的光荣革命,他应该在1807年成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因此,他被詹姆斯党视为合法国王。 卡洛·艾曼努爾出生於都靈。1775年娶法王路易十六的妹妹。虽然是政治联姻,夫妇俩却真心相爱,但没有诞下子嗣。1796年,在父親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逝世後繼承王位,此前他一直称皮德蒙特亲王。这时撒丁尼亚王国不仅包括撒丁岛,也包括包含整个皮德蒙特在内的大片西北意大利领土。同年,他被迫落實早前其父王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簽訂的巴黎條約,因而失去在意大利西北的薩伏依公國及尼斯。1798年,法軍攻佔都靈並奪取薩丁尼亞王國所有在意大利半島的土地,薩丁尼亞王國只好退回薩丁尼亞島。第二年,卡洛试图收复皮德蒙特不果。他和王后住在罗马和那不勒斯,成为富有的科隆納家族的宾客。1802年3月2日,愛妻瑪麗·克洛蒂爾德逝世,他因而于同年6月4日退位,因沒有子嗣而遜位給其弟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一世,仍保有国王头衔,住在罗马或邻镇弗拉斯卡蒂。 在弗拉斯卡蒂,卡洛成为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成员枢机约克公爵亨利·贝内迪克特·斯图亚特的常客。 1807年亨利死后,卡洛成为查理一世的继承人,因而被詹姆斯党认可为英格兰、苏格兰、法兰西、爱尔兰国王查理四世。没有文件证明卡洛曾声称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位继承权。 1815年,64岁的卡洛在耶稣会宣誓出家,他从未被授予神父之职,余生都在罗马的耶稣会度过见习期。 1819年10月6日,卡洛在罗马的科隆納宮去世,葬在奎琳岗圣安德肋堂。.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卡洛·艾曼努爾四世 · 查看更多 »

大卫二世 (苏格兰)

大卫二世 (David II of Scotland),是14世纪中叶苏格兰国王,也是布鲁斯王朝的第二代和末代君王。他幼年登基,一生波折,最后却由于没有子女,而让王权传到了外甥的斯图亚特家族。.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大卫二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Breatainn Mhòr;Prydain Fawr;Breten Veur)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屿,面積,是全世界第九大岛屿,也是欧洲最大的岛屿。2008年中统计人口共5,960万,在各岛屿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印尼的爪哇岛和日本的本州岛。 整个岛屿都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统治,并且联合王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在大不列颠岛,所以“大不列颠”有时被用来指代整个联合王国。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它们的首府伦敦、爱丁堡及加的夫都在岛上。 安妮女王时期的1707年5月1日,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合并组成了大不列颠王国,直到1801年大不列颠王国又和爱尔兰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从中独立,王国又变成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大不列顛島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顛王國

大不列顛王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曾為英国歷史上的正式國名,位於西歐大不列颠岛及其附属岛屿,存在於1707年至1800年。是根據《1707年聯合法案》,由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所共組的單一王國。新的單一政府與單一議會設於倫敦的西敏宮,而自從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成為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以來,這兩個王國就有共同的君主。 當《1800年聯合法案》通過以來,大不列顛王國又與愛爾蘭王國合併,在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取代。.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大不列顛王國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威廉三世 (英格兰)

#重定向 威廉三世 (奥兰治).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威廉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安妮女王

#重定向 安妮 (英国女王).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安妮女王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群島

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是欧洲西北海岸外,大西洋上的群岛。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马恩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赫布里底群岛等等岛屿,习惯上还包括海峡群岛。 不列颠群岛今天有两个主权国家并存,分别是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 不列颠群岛这一名称在爱尔兰共和国不受欢迎,因为它过于强调英国和大不列颠岛在这一范围内的主导,民间和政府都不使用这个名称。不过在地理学上这个群岛历来并没有其它合适的名称可供使用。英国各界在与爱尔兰的交涉中,为避免触及敏感情绪,常使用“这些岛屿”等含混的名称。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1999年发表的著作就只稱作《群岛》(The Isles)。.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不列顛群島 · 查看更多 »

布列塔尼

#重定向 布列塔尼大區.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布列塔尼 · 查看更多 »

乔治三世

#重定向 喬治三世.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乔治三世 · 查看更多 »

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

佐治一世(George I,),原名格奧爾格一世·路德維希,汉诺威选帝侯、英国国王。.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 · 查看更多 »

亨利七世 (英格兰)

亨利七世(英文:Henry VII,),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他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埃德蒙·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的曾孙女玛格丽特之子。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因為理查三世要求布列塔尼引渡亨利七世回國,亨利七世流亡至法国。1485年,在法国攝政法兰西的安妮援助下,將理查三世杀死,宣布继承英格兰王位。 1486年,亨利七世與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约克的伊丽莎白结婚,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玫瑰戰爭。其後亨利七世採取联姻政策,亨利七世為长子亞瑟·都鐸聘娶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爾後長子亞瑟早逝,為繼續保有與西班牙之間以聯姻方式獲得的友好關係,亨利七世說服凱瑟琳留下,並將其嫁給次子亨利;亨利七世的长女瑪格麗特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亨利七世任內獎勵工商业发展,有贤王之稱。.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亨利七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亨利一世 (英格兰)

亨利一世(英语:Henry I;约1068年–1135年12月1日),亦被称为儒雅者亨利(英语:Henry Beauclerc),是1100年至1135年在位的英格兰国王。亨利是征服者威廉第四子,曾学习拉丁语并接受博雅教育。1087年,征服者威廉死亡,亨利的长兄短袜罗贝尔和三兄红毛威廉分别继承了诺曼底和英格兰,但亨利却没有分到土地。亨利从罗贝尔那里购买了位于诺曼底西部的科唐坦郡,但在1091年,红毛威廉和罗贝尔废黜了他对科唐坦郡的所有权。在与红毛威廉结盟对抗罗贝尔的基础上,亨利逐渐恢复了自己的权势。在1100年,红毛威廉死于一场狩猎事故,亨利夺取了英格兰王位,并在加冕礼上承诺要更改红毛威廉的许多不合民意的政策。亨利迎娶了苏格兰的玛蒂尔达,但还是和数以百计的情妇生有大量非婚生子女。 对亨利统治英格兰存有异议的罗贝尔于1101年进犯。亨利一世在国内励精图治。他于1106年渡海至法国,在坦什布赖战役中击败竞争对手、兄长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柯索斯,将其监禁至死。 1120年,其继承人威廉·艾德林溺死。亨利一世遂指定女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因里希五世的遗孀玛蒂尔达及其后夫安茹的若弗鲁瓦为继承者。但其死后王位实际落入他的外甥布卢瓦伯爵艾蒂安手中。.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亨利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亨利八世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終生未婚,因此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稱,亦稱“荣光女王”(Gloriana)、“賢明女王”(Good Queen Bess,或直譯“好女王貝絲”)。在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和她的異母姊瑪麗一世。 伊丽莎白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但在她两岁八个月的时候,生母不僅即被父親处死,其婚姻關係亦被宣布无效,伊丽莎白被剥夺王室称号。她的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继承了王位直到1553年駕崩,他无视两位同父异母姐姐及當時的法律规定,伊丽莎白和罗马天主教徒玛丽,而把王位传给了简·格雷夫人。爱德华的遺願並沒有成功,玛丽赶走了简·格雷夫人,当了女王。 1558年,伊丽莎白接替她的同父异母姐姐而成为女王,聲稱要在優秀顧問的帮助下治理國家。她非常信任一群以為首的顾问官们。伊丽莎白上任後首先采取的行动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新教的英格蘭教會,她成为该教会最高领袖,實施。人们原以为伊丽莎白会结婚生子,以延续都铎王朝。但她没有,尽管有很多人追求她。随着她的年龄渐长,伊丽莎白因为其未婚而变得知名。当时有不少人通过画像,游行和文学作品讴歌她。 在国家管理方面,伊丽莎白比她的父亲和姐姐更加温和Starkey Elizabeth: Woman, 5.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 (巴伐利亚)

弗朗茨·波拿文图拉·阿达尔贝特·玛利亚(Franz Bonaventura Adalbert Maria,),巴伐利亚、法兰克尼亚和士瓦本公爵,莱茵行宫伯爵,巴伐利亚王位继承人,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首领。同时他也是大部分詹姆士派支持的英国王位继承人,被詹姆士派称为弗朗西斯二世(Francis II)。 弗朗茨1933年出生于慕尼黑大学校医院,巴伐利亚王位继承人阿尔布雷希特与第一任妻子玛利亚·德拉什科维奇·冯·特拉科什乾的长子,巴伐利亚末王路德维希三世的曾孙。他出生时并没有得到“巴伐利亚王子”的头衔,因为他父母的婚姻不符合巴伐利亚王室法律,1941年他的祖父鲁普雷希特修改了王室继承法,将此次婚姻合法化,他才得到“巴伐利亚王子”的称号。 1939年,弗朗茨跟随父母因逃避纳粹政权的迫害而流亡,定居匈牙利。1944年10月,德军占领匈牙利,他和家人被盖世太保抓获,拘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1945年被转移到达豪集中营,在那里被美军释放。战后,弗朗茨接受了本笃会的教育,并在慕尼黑大学和苏黎士工商业学院学习工商管理。他懂得英语、法语、德语和匈牙利语。1996年7月8日,父亲阿尔布雷希特去世,他成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人,并被詹姆士派称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法兰西国王,还有一些人称他为耶路撒冷国王、塞浦路斯国王甚至埃及法老王子。 弗朗茨与他的祖先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一样对收藏艺术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私人收藏中有许多都租给了慕尼黑现代美术馆展览。弗朗茨在巴伐利亚的许多艺术、教育和宗教机构拥有名誉称号:他是慕尼黑大学世袭评议员、巴伐利亚科学与人文学学会荣誉会员、慕尼黑工业大学荣誉评议员、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监理会成员、巴伐利亚天主教学会委员会和学会管理处成员、哲学高等学校监理会成员、卡尔·伯姆基金会荣誉协会会员、巴伐利亚人口基金会监理会成员、旧美术馆创建者协会主席、现代美术馆基金会的赞助人等。1996年,他获得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圣-文森特学院荣誉博士的学位。 作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人,弗朗茨同时拥有许多头衔:圣-休伯特骑士团团长、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军团团长、圣乔治骑士团团长,他也是马耳他骑士团的执行官和奥地利金羊毛骑士团成员。 弗朗茨至今未婚,现居住在位于慕尼黑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夏宫宁芬堡裡。由于没有子嗣,巴伐利亚王位的继承权将由他的弟弟巴伐利亚的公爵马克斯继承。马克斯没有儿子,王位将传给他们的远房堂弟巴伐利亚王子柳特波德及其后代,见巴伐利亚王位继承顺序。 |- F F Category:詹姆斯党王位继承人 Category:慕尼黑人.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弗朗茨 (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共主邦聯

共主邦聯,又可譯作君合國、身合國或人合國(Personal union),是指兩個或两个以上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共同擁戴同一位國家元首所組成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共主邦聯和聯邦制國家的不同是在於,共主邦聯的成員維持各自的獨立,而且這種關係沒有永久性;而聯邦制國家在國際上則被視為一個國家,而且通常還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 由於共和國的元首多由選舉產生,因此共主邦聯多在君主制國家之間產生。在古代歐洲,多數共主邦聯的形成,往往是由於某國君主絕嗣,另一國的君主以他的血緣關係繼承某國的王位。有些君主在聯姻後,嫁娶一國之君,以取得更多領土。在議會制興起後,也有經構成共主邦聯的各國之議會同意,以立法的手段,使構成共主邦聯的諸國合併為一國者。未經法律手段定義的共主邦聯,成員之間保持着很鬆散的關係,甚至還不及一個國際聯盟。政治、法律、人民訴求的差異,如繼承律例的不同,往往會導致這種邦聯的解散。 進入20世紀,君主國的數目已大大減少,共主邦聯也越來越少見。現存最大的共主邦聯,是由英國和15個英聯邦王國國家組成的;這些國家共同推舉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 共主邦聯依其形式而有不同狀況,有些接近於國際組織(如-zh-cn:英联邦;zh-tw:大英國協;-);但也有結合成為一個國家的情況(如英國);也有因為歷史因素而形成的(如安道爾)。.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共主邦聯 · 查看更多 »

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是英国一场政变,導因於英国國王與英国国会權力之爭以及基督教新舊教(英國國教會及天主教會)之爭,发生於1688年到1689年。 英国国会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英國國教會)之黨人們聯合起義;將信奉舊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罷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與夫婿威廉三世,兩伉儷君主共治英国。.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光荣革命 · 查看更多 »

玫瑰战争

玫瑰戰爭(又稱薔薇戰爭;英語: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争夺英格蘭王位而發生斷續的內戰。兩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次子及第四子的後裔,蘭開斯特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的後裔。玫瑰战争是约克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对兰开斯特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的王位战争。 「玫瑰戰爭」一名當時並未出現,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該戰爭大部分由馬上騎士和他們的封建隨從組成的軍隊所進行。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貴族力量在整个戰爭期間被大大削弱。例如,在戰爭爆發前的1425到1449年間,有25個家族滅絕消失,在戰爭期間的1450到1474年間,有24個家族滅絕消失。随着雄心勃勃公然叫陣的貴族們在戰爭初期大量戰死,接近戰爭後期,越來越少的貴族願意在不確定的戰爭中以他們的生命和頭銜冒險。这是貴族封建力量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进而導致了都鐸王朝統治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 戰爭最終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莉莎白聯姻結束,同時也結束了法國金雀花王朝在英格蘭的統治,開啟威爾斯人的都鐸王朝。這也標記著在英格蘭中世紀時期的結束並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代。為了紀念這場戰爭,英格蘭以玫瑰為國花,並把皇室徽章改為紅白的「都鐸玫瑰」。.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玫瑰战争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苏格兰)

玛丽一世(英语:Mary I;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亦称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或苏格兰人的女王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于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24日统治苏格兰。 玛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父亲去世后,仅有六天大的玛丽继承了王位。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法兰西度过的,而苏格兰则由摄政统治。1558年,她嫁给了法兰西海豚弗朗索瓦。1559年,弗朗索瓦登上法兰西王位,是为弗朗索瓦二世,玛丽也一度成为法兰西王后,直至丈夫在1560年12月去世。玛丽在寡居后返回苏格兰,于1561年8月19日抵达利斯。四年后,她嫁给了她的大表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但两人婚姻并不美满。1567年2月,一场爆炸摧毁了达恩利的住所,而死于谋杀的达恩利则在花园里被发现。 第四代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被通常认为精心策划了达恩利的死,但他于1567年4月获判无罪,并在翌月迎娶玛丽。反对这对夫妇的起义爆发之后,玛丽被囚禁在列文湖城堡。1567年7月24日,她被迫逊位给她与达恩利所生的一岁儿子詹姆斯六世。玛丽意欲夺回王位,失败后逃往南方,向其大表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寻求保护。玛丽一度声称伊丽莎白的王位应属于自己,包括称为北方崛起的反抗者在内的许多英格兰天主教徒视玛丽为英格兰合法君主。伊丽莎白视她为威胁,把她囚禁在英格兰内陆的各种城堡和庄园里。经过十八年半的监禁,玛丽被判在1568年密谋暗杀伊丽莎白,并于翌年被斩首。.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玛丽一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玛丽二世 (英格兰)

麗二世(Mary II,),自1677年11月4日起出任奧蘭治王妃,自1689年2月13日起出任英格兰、苏格兰與爱尔兰女王,至逝世时为止。玛丽的羅馬天主教父亲詹姆斯二世及七世在光荣革命中遭废黜,未几同为新教徒的玛丽与夫婿兼表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登基分别成为女王和国王,并在不久后签署《權利法案》。瑪麗在1694年死後,威廉便成了英伦的單一統治者。史學界普遍將夫妻倆的共治稱做「」。 瑪麗並不熱衷於統治,當丈夫威廉留在英格蘭時,她總是退居幕後,把大部分的權力讓與威廉;然而,當威廉到海外忙於軍事戰役時,瑪麗仍舊得獨自統治英伦,事實證明她是一位強大、果決、有力的統治者。當威廉動員英伦人物力進行反法的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時,他發現自己在英伦的合法性不足,只有依靠廣受人民愛戴的瑪麗,才能夠有效地在議會發揮影響力,進行擴軍加稅。瑪麗身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統治者,對國教會的事務十分積極、活躍;她以自身品行作出良好表率,改善了1660年代以來的不良風俗。史學家認為,儘管她與丈夫共有王位,瑪麗主要仍是獨自行使其權力。.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玛丽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都铎

玛格丽特·都铎(Margaret Tudor;),也被称为苏格兰王后玛格丽特。她出生于英格兰威斯敏斯特宫,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和约克的伊丽莎白两个年长存活的女儿。1503年,她嫁给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1513年詹姆斯四世死后,他们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詹姆斯五世。她改嫁安格斯第六代伯爵-阿奇博尔德·道格拉斯。由于她的第一和第二次婚姻,她成为了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和她的丈夫亨利·斯图亚特的祖母。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一可以追溯到玛格丽特嫁给詹姆斯的婚姻。他们的曾孙,玛丽和达恩利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在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成为了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 玛格丽特出生于1489年11月28日。在她出生两天后的圣安德鲁节,玛格丽特在西敏寺的圣玛格丽特教堂接受了洗礼。她的名字是以她的祖母玛格丽特·博福特命名。.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玛格丽特·都铎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三世 (苏格兰)

罗伯特三世,原名约翰·斯图亚特(John Stewart),是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苏格兰国王,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二代君主。.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罗伯特三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二世 (苏格兰)

罗伯特二世,是14世纪后期苏格兰王国的君主,也是统治苏格兰(和之后英格兰)长达三百多年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代君王。.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罗伯特二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爱丁堡

爱丁堡(Edinburgh,Dùn Èideann),是英国苏格兰首府,也是繼格拉斯哥后苏格兰的第二大城市,位于苏格兰东海岸福斯湾南岸。截止到2013年,全市人口為487,500。 自15世紀以來愛丁堡就被當做蘇格蘭首府,但在1603年和1707年政治力量多次南移到倫敦。1999年蘇格蘭議會的自治權利才得以確立。蘇格蘭國家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和蘇格蘭國家畫廊等重要文化機構也位於愛丁堡。在經濟上,現在的愛丁堡主要依靠金融業,是倫敦以外英國最大的金融中心。 愛丁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歷史建築亦完好保存下來。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聖吉爾斯大教堂等名勝都位於此地。愛丁堡的舊城和新城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2004年愛丁堡成為世界第一座文學之城。愛丁堡的教育也很發達,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愛丁堡大學就坐落於此,為一所歷史超過四百年的世界頂尖名校。加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愛丁堡成為了英國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旅遊城市。.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爱丁堡 · 查看更多 »

萨伏依王朝

薩伏依王朝(Casa Savoia),是歐洲的一个王朝,曾于1861年至1946年統治義大利。其建立者為擁有薩伏依、萊茵河以東及日內瓦湖南部地區的亨伯特一世(卒於1048年?)。中世紀時期,他的繼承人,包括阿梅迪奥六世在內,將法國、義大利和瑞士交界的阿爾卑斯山西部併入了版圖。1416年該家族被提升為神圣罗马帝国的公爵,但此後直到16世紀晚期一直處於衰敗的狀態。雖然它在17世紀歸義大利統治,但該家族在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時代獲得了義大利東北部的領土並奪得了國王的頭銜,先是西西里國王(1713),後改為薩丁尼亞國王(1720)。薩伏依王室在復興運動時期很強盛,在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一世和卡洛·阿尔贝托領導下對19世紀義大利統一作出了貢獻。它後來失去了其主導地位,其君主翁貝托一世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只是名義上的國王,1946年的公投通過廢黜王室,從而結束了薩伏依王室的統治。.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萨伏依王朝 · 查看更多 »

马尔科姆四世

尔科姆四世 (中世纪盖尔语:Máel Coluim mac Eanric;现代盖尔语:Maol Chaluim mac Eanraig;1141年4月23日和5月24日之间1165年12月9日)是苏格兰国王(1153年5月24日 – 1165年12月9日在位),绰号处女王(Virgo)、"少女王"(the Maiden)。 他是亨廷顿和诺森布里亚伯爵亨利 (死于1152年)和瓦伦的阿达的长子。其曾祖父马尔科姆三世 (Máel Coluim mac Donnchada)的绰号马尔科姆·坎莫尔(Malcolm Canmore),可能原本是他的绰号。他继承了其祖父大卫一世的王位并深受了盎格鲁和诺曼人的影响。 后来的编年史称其为少女马尔科姆(Malcolm the Maiden),这个绰号可能会错误地暗示给现代读者他是个无力或柔弱的君主,事实上他有迷信宗教并对骑士与战争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他自小体弱多病,年仅二十四岁就未婚而死。.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马尔科姆四世 · 查看更多 »

马蒂尔达皇后

#重定向 玛蒂尔达皇后.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马蒂尔达皇后 · 查看更多 »

詹姆士一世 (英格兰)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詹姆士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三世 (苏格兰)

詹姆斯三世(James III of Scotland,),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五任君主,詹姆斯二世之子,1460年至1488年在位。 詹姆斯在其父战死于英格兰罗克斯堡城下之后即位,1469年亲政,一生致力于与反叛的贵族们作战。1488年,在斯特灵附近战死。.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詹姆斯三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一世 (苏格兰)

詹姆斯一世(James I of Scotland,),是15世纪苏格兰王国的君主、诗人,罗伯特三世之子。詹姆斯是斯图亚特王朝第一任真正试图掌握政权的君主,少年时被长期拘禁在英格兰。.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詹姆斯一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

詹姆斯二世()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之子。 週歲生日前,詹姆斯二世的孖生兄長羅斯西公爵亞歷山大已死。詹姆斯順理成章成為蘇格蘭王儲及羅斯西公爵。1437年2月21日,父親詹姆斯一世被行刺身亡,當時只有六歲的詹姆斯繼承王位。 1449年,十九歲的詹姆斯二世迎娶了只有十五歲的瑪麗。瑪麗為他生了七位子女,六名長大成人。他們的婚姻使蘇格蘭與瑪麗王后的娘家法蘭德斯關係大為改善。詹姆斯二世有強而有力的政治手腕,他與蘇格蘭的領主們關係良好。在位期間,注重學術發展,當時成立了格拉斯哥大學。他有着父親詹姆斯一世的不倦的魄力。可惜的是,親手殺死道拉格斯侯爵,成為他在位期間的污點。 他于1452年创立苏格兰骑士团。.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為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其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其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王位,王位落到了其新教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认为他的儿子是合法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派。 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一直到他死后,路易、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策划恢复詹姆斯派的王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五世 (苏格兰)

詹姆斯五世(James V of Scotland)(),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七任君主,詹姆斯四世與妻子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之長女瑪格麗特·都鐸之子,1513年至1542年在位。.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詹姆斯五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党王位继承者列表

詹姆斯黨王位繼承者列出了自光榮革命罷黜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國王詹姆斯二世及七世以來的王位覬覦者。傳統上,詹姆斯與其詹姆斯黨後裔被冠以「水上的國王」(The King over the Water)之稱。假如英國沒發生光榮革命,那麼相對於到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世系而言,詹姆斯黨所屬的一支查理一世後裔更有權利優先傳承自威廉一世的世系及其王位。.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詹姆斯党王位继承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四世 (苏格兰)

詹姆斯四世(蘇格蘭蓋爾語:Seumas IV、英語:James IV,),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六任君主,詹姆斯三世之子,1488年至1513年在位。 詹姆斯在其父战死于斯特灵城下之后即位,由于杀死其父的反叛贵族们起兵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其继位,因此他认为自己应对父亲的死负责,在其余生,他用苦行懺悔,他一直在腰间紧束赎罪铁腰带。1489年,他平定了贵族叛乱,1493年,他又征服了群岛贵族,将苏格兰再次统一。 詹姆斯的统治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他对于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十分热心,据信他本人能说十门语言,其中包括苏格兰盖尔语,他是最后一个能说这门语言的苏格兰君主。他在爱丁堡建立了枪械研究所,又创建了苏格兰皇家海军,千吨战舰迈克尔号一度是欧洲第一巨舰。 詹姆斯支持英格兰王位觊觎者珀金·沃贝克,并试图进军英格兰为其夺回王位,但是招致了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报复。两国最终于1502年议和并联姻。1503年,詹姆斯迎娶了英格兰公主玛格丽特·都铎,这为其曾孙詹姆斯六世获得英格兰王位打下了基础。 1513年,英格兰和法国开战,蘇格蘭與法国、英格兰都是盟友,最後詹姆斯选择攻擊英格兰,他希望能乘亨利征战法国的机会打败英格兰,6月他被羅馬教廷教皇利奥十世处以破門律,9月9日于弗罗敦原野战役中阵亡,苏格兰也因此战败北而退出了康布雷同盟战争。其尸体被带回伦敦展示,有传言说他并未战死,而是流亡国外,但是没有实际证据可以证明。.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詹姆斯四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红衣主教马萨林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李希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国。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強化法国国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遗产战争和重盟战争。法荷戰爭和兩次小衝突讓他建立霸權,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英-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也使國庫日漸空虛,使法國國力在他死後日漸下滑。.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路易十四 · 查看更多 »

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是1485至1603年間統治英格蘭王國和其屬土的王朝。而該王朝首位君主亨利·都鐸乃威爾士古時的德赫巴思公國(Welsh principality of Deheubarth)統治者和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室的後裔。 亨利·都鐸不但得到蘭開斯特王朝的支持者的民心,更在戰爭中獲得蘭開斯特宿敵——約克王室的支持,在薔薇戰爭後期漸漸得勢。之後順利登上英王大位,是为亨利七世。而他和伊莉莎白·約克的聯姻,象徵著過往開戰的雙方,在新王朝的旗幟下聯合起來,進一步鞏固了都鐸家族的勝利。而都鐸王朝的權勢並不局限在英格蘭,他們在《》中成功將威爾士兼併入英格蘭,並確立了英格蘭對愛爾蘭王國的治權。他們亦維持了對法國王位的主張,但歷任君主都沒有在實現該主張上有任何實質進展。 歷史上總共有五位都鐸君主統治過英格蘭的屬地,超過一個世紀。而亨利八世是唯一一位活至成年的亨利七世後裔。因此王位繼承一直是都鐸年間的主要政治議題。 隨著終身不嫁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駕崩,都鐸王室從此絕嗣。而當時在位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的曾祖母,正是亨利八世的長姊馬格麗特·都鐸公主。因此詹姆士根據和伊麗莎白生前的秘密約定,入繼英格蘭王位,英蘇兩國組成共主邦聯,結束兩國持續近六百年的戰爭,進入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都铎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倫二世

阿倫·本·班哲明(Aaron II;),十世紀可薩汗國國王。 根據一些猶太人的紀錄,阿倫二世統治時期阿蘭人曾與拜占廷聯攻可薩汗國,後來在烏古斯人僱傭兵的幫助下,活捉阿蘭國王,後來赦免他並要他宣誓效忠,並要他把女兒嫁給兒子約瑟夫,這場戰爭大致發生在羅曼努斯一世時代(920年代早期)。.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阿倫二世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自由君主的真正法律

《自由君主的真正法律》(中文譯名又作《自由君主制的真正法則》本條目名稱「自由君主的真正法律」,見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46頁。此外,「自由君主制的真正法則」譯名見陳曉律、王蘇琦、王君、袁滿《英帝國》,三秦出版社,121頁。,The True Law of Free Monarchies; or, The Reciprocal and Mutual Duty Betwixt a Free King and His Natural Subjects,蘇格蘭語原題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Or, The Reciprock and Mvtvall Dvtie Betwixt a free King, and his naturall Subiectes),英國政治書籍,由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國王詹姆斯六世(即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所撰。1598年,時任蘇格蘭國王的詹姆斯在平定連串叛亂後,寫成本書,以闡述君權神授思想,目的在於鞏固君權。本書與《國王的天賦能力》(Basilikon Doron)均被視為詹姆斯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自由君主的真正法律 · 查看更多 »

苏格兰王室总务官

苏格兰王室总务官(High Steward、Great Steward),又譯王室总管或王室大管家等,是沃尔特·菲兹阿兰于12世纪在苏格兰获封的头衔,他的后裔世襲傳承了這個頭銜,人稱斯图亚特家族。1371年,最后一代总务官罗伯特·斯图亚特继承了苏格兰王位,从此苏格兰王室总务官成为罗撒西公爵的附属头衔,为苏格兰的王储所拥有。所以,现任苏格兰王室总务官为查尔斯王子,该头衔有时也被称为苏格兰王子和苏格兰王室总务官。.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苏格兰王室总务官 · 查看更多 »

苏格兰王国

苏格兰王国(The Kingdom of Scotland、Rìoghachd na h-Alba、Kinrick o Scotland),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古国,最大版图包括大不列颠岛北部以及周围的数个群岛,即今天联合王国苏格兰地区的范畴。苏格兰王国最早约出现于公元843年以后。1707年,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正式合并,成为现在的联合王国(英国)的主要组成部分,王国从此消失。1700年左右,王国总人口约为110万。王国的主要行政中心在爱丁堡市。.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苏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苏格兰盖尔语

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或僅簡稱蓋爾語(Gàidhlig;IPA:),屬於凱爾特語族蓋爾亞支的一種語言。也被稱為高地蓋爾語或高地蘇格蘭語。.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苏格兰盖尔语 · 查看更多 »

英國內戰

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是指1642年至1651年發生在英國議會派(「圆颅党」)與保皇派(「」)之間的一系列武裝衝突及政治鬥爭。辉格派历史学家稱之為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第一次(1642年-1646年)和第二次(1648年-1649年)内战发生在查理一世的支持者与的支持者之间,第三次内战(1649年-1651年)则是查理二世的支持者与残缺议会的支持者之间的冲突。1651年9月3日,内战以议会派在的胜利而结束。 內戰期間,議會派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對查理一世的頑抗態度感到莫大威脅,於是他強勢要求議員簽名支持他,處死國王。當許多議員反對克倫威爾而表態保住查理之後,克倫威爾用軍隊驅逐反對自己的議員,順服自己的議員因此召開議會(史稱「殘缺議會」)處死查理。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依「叛國者」的罪名公開斬首,克倫威爾順勢創建了英吉利共和國。處死國王不但震驚全英,也震驚歐陸,引起各種批評。1658年克倫威爾死後,其子無能又無氣魄控制軍隊,1660年在多數英國人思念王室的氛圍下,迎回查理一世的長子復辟,是為查理二世。.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國內戰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列表

英国君主由苏格兰王国與英格兰王国共組大不列顛王國開始計算,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共有12名君主(见英国君主)。自1603年3月24日以来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便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领的共主邦聯之下,而1707年5月1日这两国正式合并,建立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1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同愛爾蘭王國合并,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12月6日,爱尔兰大部脱离联邦;1927年4月12日该国因此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国权利法案

#重定向 1689年权利法案.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国权利法案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现今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王室的首要居所原本是汉普郡的温切斯特,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特别是伦敦,从1066年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参见《1707年联合法案》),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联邦

英格蘭联邦(Commonwealth of England),1649年由英國國會建立,統治英格蘭王國。在奧利弗·克倫威爾征服愛爾蘭王國後,從1653年5月起開始統治蘇格蘭王國。 1653年,奧利弗·克倫威爾解散殘餘國會,自任為護國公,將國號改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联邦(Commonwealth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結束了這段共和國時期,國號改為英格蘭王國。.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格兰联邦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聯邦-護國公時期

#重定向 護國公時期.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格蘭聯邦-護國公時期 · 查看更多 »

查理一世 (英格蘭)

查爾斯一世(Charles I,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尔士亲王去世后成为王储。所有本文中的日期,除了特殊指明的,都取自儒略历。)自1625年3月27日登基至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以国王身分被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卷入了与议会的权力斗争,他试图获得王室的收入,而议会则试图节制国王自以为的君權神授。他的很多臣民都反对他的行为,认为他是残暴的独裁者。尤其是他干扰英格兰与苏格兰教会的活动,未征得议会同意就任意向民眾課税。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混乱的宗教冲突。臣民们普遍不信任他们国王的信仰,一方面,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然而另外一个事实却是,他迎娶了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例如(Richard Montagu)和威廉·劳德,他们都曾任查理一世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由于企图推翻英格兰与苏格兰国会的权威,他与国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为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利用自己英国国教领袖的身分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加尔文派清教徒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年 - 1645年)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拘捕,审判,定罪,并以叛国罪处死。君主制瓦解,英格兰成了共和国,名为英格兰联邦,由國會的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執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但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得以行使君主权力。.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查理一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查理二世 (英格兰)

查理二世(Charles II;),蘇格蘭及英格蘭爱尔兰国王,屬於斯圖亞特家族,生前獲得多數英國人的喜愛,以「歡樂王」、「快活王」(Merrie Monarch)聞名。 早年父親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處死,查理二世被迫流亡外國。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由其子理查·克倫威爾繼稱護國公。理查無力鎮壓反叛的貴族與軍官,英国政坛混乱,國會遂聲明由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国。 1660年,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陆,回到伦敦即位。1661年4月,正式加冕为不列颠国王。即位之初他就與強勢的議會妥協,謹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權。他在1665與1672年,發動兩次英荷戰爭,結果因為戰局不利,得失參半;國內政局反而捲入外國勢力的鬥爭,深受法、荷的操控與干擾。1678年,反天主教的激進派議會,利用“天主教阴谋”釀成的政治大風暴,展開對天主教徒的強力迫害,並試圖徹底架空王權。1679年,查理二世签署國會制定的“人权保护法”,以後政治人物即使身處風暴,仍有一定的人權保障。1681年後查理掌握主動,打敗政敵並大幅提升王權,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專制王權)。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為了順應民心,長期保持英國國教的信仰;但他生前一向同情天主教,临死前就皈依了天主教。他死後,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 查理二世被称为「歡樂王」,個性活力四射并奉行享乐主义;他意志坚定,臨機制變,精明機智,知人善任,在充满教派冲突的危机时仍能操纵大局、挽回民心。但是他在作戰外交上成果不多,1670年後英國成為法國實質上的附庸(他最寵愛的法國情婦牽線引出英法聯盟),國際地位下降成二流國家;他的最大政績是讓英國海權大幅擴張,提升英國未來爭霸的實力(參見「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他死后没有留下合法的子嗣,但和情妇至少有14个私生子。 史家至今無法分斷查理真實的意圖,因此對他好與壞的各種行動,也就無法判斷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動機,或是出於利國利民的善意;他外表高貴幽默,但內心神祕且難以捉摸,是一個不容易下定論的傳奇人物。.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查理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汉诺威王朝

漢諾威王朝(Haus Hannover),是於1692年-1866年間統治德意志漢諾威地區與在1714年-1901年間統治英国的王朝。.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汉诺威王朝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

斯蒂芬(英语:Stephen;约1092/1096年 –1154年10月25日),有时被称为布卢瓦的艾蒂安(英语:Stephen of Blois),是征服者威廉的外孙。他从1135年直到死亡为英格兰国王,因妻之权亦为布洛涅伯爵。斯蒂芬统治时面对着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和表妹玛蒂尔达的内战。玛蒂尔达之子亨利二世在斯蒂芬身后继承了王位,成为英格兰首位安茹国王。 艾蒂安生于位于法国中部的布卢瓦伯国;他的父亲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亨利死时,艾蒂安还很年轻,于是由阿黛拉抚养长大。艾蒂安在被送往舅舅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宫廷后声威上升,并被授予许多土地。艾蒂安娶了布洛涅女伯爵马蒂尔德一世,额外继承了肯特和布洛涅的财产,两人成为英格兰最富有的一对夫妇。在1120年白船事故中,艾蒂安险些与亨利一世之子显贵者威廉一同被溺死;威廉死后,英格兰王位继承受到了冲击。亨利一世死后,艾蒂安在强势的教会和弟弟亨利的帮助下,飞快穿过了英吉利海峡,夺得了英格兰王位,但因亨利一世早先曾让封臣们对自己的女儿玛蒂尔达宣誓效忠,使得玛蒂尔达认为自己的继承权优先于艾蒂安。.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

#重定向 爱尔兰.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愛爾蘭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王國

愛爾蘭王國(Ríocht na hÉireann;Kingdom of Ireland)是指愛爾蘭國會在1541年通過《愛爾蘭王位法》後在愛爾蘭島上成形,和英格蘭王國有共主邦聯關係的國家,藉此取代1171年以來愛爾蘭領地(Lordship of Ireland)的建制,而時任愛爾蘭領主的亨利八世則成為1169年來首位愛爾蘭國王。但英格蘭人對愛爾蘭統治基於早前的武力征服,王國的統治也並非沒有挑戰。而法理上獨立的愛爾蘭王國,國祚直至1801年愛爾蘭和大不列顛王國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為止。.

新!!: 斯图亚特王朝和愛爾蘭王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史都華王朝史都華特王朝斯圖亞特王室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