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

指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

台灣守護家庭聯盟,簡稱護家盟,為台灣跨宗教社會團體,亦曾以之名義發佈新聞稿,2013年9月7日成立,由十多個宗教團體組成,當中包括屬於基督新教、天主教、道教、佛教、統一教、天帝教等不同宗教,主要是反對同性婚姻與多元成家修法立場的宗教團體和社會團體人士,秘書長為統一教、一貫道成員張守一,發言人為基督新教台灣信義會牧師陳志宏。.

26 关系: 基督教右派台灣信義會同性婚姻壹週刊 (台灣)多元成家立法草案天帝教天主教婚姻宗教中華民國法務部下一代幸福聯盟一貫道張守一 (臺灣)佛教信心希望聯盟社会团体統一教道教香港許玉秀陳志宏Facebook柯文哲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明光社新教

基督教右派

基督教右派(Christian right)源於美國,是指基督教右翼保守派份子的一系列關於政治和社會運動相結,主要包括维护家庭及社会價值,動員社會運動和力量抗衡自由派及社會團體勢力。.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基督教右派 · 查看更多 »

台灣信義會

基督教台灣信義會(Taiwan Lutheran Church),台灣基督教新教教會,屬於新教信義宗的台灣總會之一,主要機構分布在台北、基隆、台中、嘉義、台南和高雄等地區,現約一萬信徒,穩定出席逾五千人。.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台灣信義會 · 查看更多 »

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或稱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是指性別相同的人互相締結為婚姻的關係,當中亦可能會舉辦民事或宗教儀式。婚姻平權(marriage equality)則是指所有人不分性傾向或性別皆享有彼此締結法定婚姻的權利。 截至2017年,以下國家的法律已經正式認可同性婚姻(25個,包含尚未全區域執行的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岛、愛爾蘭、盧森堡、马耳他、墨西哥同性婚姻在墨西哥城、、、、、、、、、、、下加利福尼亞州、恰帕斯州及普埃布拉州全境有立法,在克雷塔羅州則是部分市镇有立法。墨西哥全國都承認在該些轄區進行的同性婚姻。、荷兰同性婚姻在荷蘭本土全域有立法。阿魯巴、荷屬聖馬丁以及库拉索皆承認在那舉行的同性婚姻。、紐西蘭同性婚姻在紐西蘭本土全域有立法,但其法律效力不及於托克劳、库克群岛以及紐埃。、挪威、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瑞典、英国同性婚姻在 英格蘭、威爾斯以及蘇格蘭全域有立法;但在北愛爾蘭則無。 同性婚姻在以下英国海外领地有立法:,, 、、、、 、以及以及英国皇家屬地、曼島。、美国同性婚姻在美国50個州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除美屬薩摩亞以外的所有領土全域有立法。一些美洲原住民管轄區亦承認同性婚姻。、烏拉圭。而亞美尼亞、愛沙尼亞和以色列則承認在其他國家结婚的同性伴侶的法律效力。對於台灣和奧地利而言,同性婚姻分别在2017年5月和12月經其憲法法院確立通過同性婚姻的法律裁決,在其憲法法院限定日期內會完成同性婚姻的法制化台灣和奧地利的憲法法院給各自的立法機構提供一個寬限期,讓其能實施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 (奧地利的寬限期直至2019年1月為止;台灣則直至2019年5月為止)。寬限期結束後,同性婚姻便會得到法律認可。。此外在哥斯达黎加提出動議之後,美洲洲際人權法院於2018年1月9日確立通過一項有利於同性婚姻的裁決,預計這將有助於美洲若干國家承認同性婚姻該些國家為已簽署並承認法院管轄權的國家,包括巴貝多、玻利維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和蘇利南。 多米尼克、格瑞那達和牙買加也是該公約的簽署國,但都尚未承認法院的管轄權。.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同性婚姻 · 查看更多 »

壹週刊 (台灣)

《壹週刊》(Next Magazine)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是壹傳媒繼香港《壹週刊》後進軍台灣之作,2001年創刊,2018年停止發刊,轉為網路媒體。 根據AGB尼爾森台灣的數據,於2006年度,《壹週刊》12-65歲的讀者約有1,413,000人,差不多佔台灣五大週刊讀者總數的一半。 《壹週刊》在封面上註明星期四出刊,但超商和書店於星期三即開始出售;若遇特殊狀況,如重大社會事件時,則機動性提前至星期二出刊。.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壹週刊 (台灣) · 查看更多 »

多元成家立法草案

多元成家立法草案是指中華民國(臺灣)有關修改民法中涉及婚姻及家庭制度以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律草案。最早起源於1990年代起臺灣社會對性別平等相關議題的重視,之後在馬英九政府時代起由關注性別平等的社會團體推動修法,是「性別主流化」的一環。隨著部份爭議相對較少的法律與政策施行後,目前經常以「多元成家」概括及通稱相關審議中的議題,內容包含婚姻平權草案、伴侶制度草案、家屬制度草案等三個法案,目前其中又以同性婚姻關係的合法化、領養子女的權利最引起輿論關注與評論。三個草案各自獨立,且同時送入立法院審查,其中婚姻平權(含同性婚姻)草案首先獲得足夠提案立委人數的連署,並在2013年10月25日通過一讀,交付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伴侶制度草案、家屬制度草案仍處於民間倡議的階段。 2016年10月下旬,立法委員尤美女領銜第二次提出婚姻平權法案,獲得時代力量黨團、以及部分國民黨與民進黨籍立委連署,得以超過15人之提案門檻。各版本法案分別在同年11月8日、11日在立法院院會一讀通過付委。.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多元成家立法草案 · 查看更多 »

天帝教

天帝教,李玉階於台灣復興的新興宗教團體。該教於1982年於台灣正式合法成立,1986年成立財團法人。天帝教在台灣、美國、日本約有50萬信徒。有社團法人紅心字會和宗教哲學研究社等社會福利團體。天帝教支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復興中華文化,並致力於推動宗教交流活動,促進宗教大同思想。其教內常舉辦靜心靜坐班、自然養生班與中國正宗靜坐班。.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天帝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婚姻

婚姻是一種人際間取得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根據观念和文化的不同,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這種結合通常以婚禮的方式来对外宣告其正式成立。结婚的具体原因很多,比如法律、社會、情感、經濟、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婚姻雙方家長互稱“親家”或“姻親”。 現代婚姻普遍為單偶制形式。但在部分地區過去的文化歷史及許多古老部落中亦存在其他的婚姻形式,現今某些地区或宗教的法律亦承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多偶制婚姻。 世界上多数国家与地区采用婚姻登記制,在满足其他条件下不限制結婚次數。目前,世界上婚龄最长的夫妇已经结婚80年。.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婚姻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法務部

法務部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行政機關。本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博愛特區內,與司法院為鄰,隔重慶南路與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相望。 除本部之外,法務部另轄調查局、廉政署、最高檢察署、臺灣高等檢察署、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分署、行政執行署、矯正署、司法官學院、法醫研究所以及所屬機關28個檢察機關與77個矯正機關等一共124個機關,本部暨所屬機關員工約一萬八仟餘人。.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中華民國法務部 · 查看更多 »

下一代幸福聯盟

下一代幸福聯盟,簡稱幸福盟,是臺灣反對同性婚姻與多元成家法案的倡議團體之一,2013年成立,主要由基督宗教團體組成,主張應維護天主教法典中所聲稱的「自然婚姻」價值,認為婚姻的法律定義僅能限於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且不可更動。政治立場被加拿大籍記者寇謐將認為傾向泛藍。信心希望聯盟立委候選人曾獻瑩為家長代表,部分活動由基督教桃園市召會王之瑋擔任聯絡人,信心希望聯盟立委候選人簡孟軒為青年代表,委託律師為基督教林森南路禮拜堂會友葉光洲律師,信心希望聯盟候選人、政治團體安定力量秘書長游信義亦擔任部份陳情活動之總召。 成立之初,幸福盟多與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簡稱護家盟)共同發動反同婚集會,被支持多元成家的伴侶盟認為是護家盟主要的人脈、錢脈來源,2015年下福盟成員自組政黨信心希望聯盟後便與護家盟漸行漸遠。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爆發通姦私生風波之後,幸福盟為主的基督教右派成為當今台灣反同婚運動主力。.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下一代幸福聯盟 · 查看更多 »

一貫道

一貫道原先是秘密宗教先天道的一個支派,自清代開始發展,於八年抗戰期間達到巔峰發展。主要興盛於臺灣及香港,今日的一貫道以傳承中華文化、發揚儒家思想為其主旨。 「道」有多重意義,主要指“創生宇宙萬物的本體、永恆不變的真理”,並以無極老母(或稱無極老母、明明上帝)為代表,也是一貫道最主要的神祇。「道」可以透過各種形式顯現,故世上五大宗教儒、釋、道、耶、回,分別於世界各地展現真理教化人心的力量,實殊途同歸。.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一貫道 · 查看更多 »

張守一 (臺灣)

張守一(),出生於臺灣台北市,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秘書長,前中國時報記者。.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張守一 (臺灣)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信心希望聯盟

信心希望聯盟,簡稱信望盟,是一個主要由多位基督教右派信徒發起的臺灣政黨,成立於2015年9月6日,初期有高俊明牧師作為顧問參與,自許超越藍綠。第一屆主席團主席為陳志宏、雷倩、王秉森、張信一,現任主席團主席為陶君亮。 ,第二屆主席團以陶君亮為首。黨員雖不以基督徒為限,然而絕大多數皆有教會背景 。 創黨後隨即投入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並發動公投聯署,遭到諸多LGBT權利運動團體批評。雖達到第一階段連署門檻,但2016年2月,該案最終遭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委員以10比1之壓倒性票數,以不屬於法律複決、重大政策之創制複決,或憲法修正案之複決,且不符合一案一事為由駁回。在2016年立委選舉結束後,信望盟未進行謝票,粉絲專頁也鮮少貼文。由於選舉結果不如預期,內部檢討後幾未再以政黨名義對同性婚姻議題發聲。 政黨成員至今仍活耀於各種反同婚陳抗活動,前候選人曾獻瑩等人持續積極主導反同婚團體下一代幸福聯盟及反同婚媒體風向新聞(愛傳資訊媒體)之運作;前候選人游信義則發起北北基安定力量聯盟,對支持同性婚姻的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發動罷免;中部地區簡孟軒亦對台中市政府掛彩虹旗發動群眾抗議。.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信心希望聯盟 · 查看更多 »

社会团体

會團體(簡稱社團)多指以文化、學術或公益性為主的非政府組織。人民組織社會團體與社會團體進行活動之自由權利,在現代法治國家,已被視為基本人權。例如中華民國憲法第14條即規定:「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 但在台灣法律上,凡是「以人為成員、基礎之組織體」,都常被簡稱為社團,亦為人民團體之統稱,而不著重於其組成目的是否有文化、學術或公益性質;社團若依民法或其他法律規定,而取得法人資格者,稱為「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以財產為基礎之組織體)、「公法人」(依公法設立具行政或公共目的之法人)並為法人之一種而具有人格,得以享受權利或負擔義務。.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社会团体 · 查看更多 »

統一教

統一教,全名為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原名世界基督教統一神靈協會,是由文鮮明創立, 統一教除了《聖經》之外,亦採納了文鮮明個人的著作,其教義神學與主流基督教神學部分相左。.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統一教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許玉秀

許玉秀(),臺灣法律學者,德國佛萊堡大學博士,前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專門研究刑事法,於2003年至2011年出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是迄今最年輕的女性大法官。卸任後曾任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2012.11.27.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許玉秀 · 查看更多 »

陳志宏

陳志宏,基督教台灣信義會牧師,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信心希望聯盟第一屆主席團成員及輪值主席。中華福音神學院兼任講師。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護家盟)發言人。.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陳志宏 · 查看更多 »

Facebook

Facebook(簡稱FB),華人地區有臉--書、臉--譜、面--書、面--簿等中文名稱。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zh-hans:圣马特奥县; zh-hant:聖馬刁郡-门洛帕克市的線上社交网络服务網站。Facebook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現在也可以傳送其他檔案類型如.doc,.docx,.xls,.xlsx等,但是.exe可能會被禁止傳送)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MIT、紐約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創建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截至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Facebook · 查看更多 »

柯文哲

柯文哲(),臺灣新竹市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科重症醫學、器官移植 、人工器官等,是臺灣第一個急診與重症加護專職醫生,為臺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ECMO)技術引進臺灣的醫師。綽號柯P、KP。 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014年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同年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柯文哲 · 查看更多 »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簡稱波卡事件,是指2015年8月至9月間,臺灣電子票證業者悠遊卡公司发行以日本AV女優波多野結衣為悠遊卡封面的悠遊卡,由此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和政治事件。此款悠遊卡分別推出波多野結衣身穿黑衣的「惡魔造型」、以及身穿白衣的「天使造型」兩種版本,而悠遊卡銷售的收入將會捐贈給慈善機構。然而悠遊卡公司決定使用波多野結衣形像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引起臺灣輿論及新聞媒體的熱烈討論。主要意見在於考慮到波多野結衣在日本從事AV女優這一特殊行業,使得將其照片作為悠遊卡封面有許多爭論之處。 在面臨許多反對意見後,悠遊卡公司曾經一度考慮撤回這批具有爭議的悠遊卡。但是在8月28日經過公司內部開會討論後,悠遊卡公司決定繼續推出印有波多野結衣照片的悠遊卡。不過由於原本的「天使造型」版本悠遊卡被民眾質疑直接使用AV的封面照片,使得悠遊卡公司決定另外推出新的「天使造型」版本,並延後至9月中旬發行。而原本的「惡魔造型」以及遭到替換的「天使造型」悠遊卡,則仍然按照計畫於9月1日推出。.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 · 查看更多 »

明光社

明光社為香港基督教非牟利機構,1997年5月成立。 明光社關注傳媒文化、流行文化、賭風、性教育、婚姻、娼妓問題、性傾向、同志運動,此外亦關注一些生命倫理議題(包括自殺、安樂死、生物医学工程、墮胎等)。本著基督教信仰的理念,藉研究、監察、教育及出版等工作去關心社會、服務人群。前主席為林海盛牧師,現任主席為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雷競業博士,總幹事為蔡志森。 明光社持守基督教福音派神學立場,傾向保守派。http://www.truth-light.org.hk/intro/enter?quicktabs_5.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明光社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