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查看 古須塔屋·北亞哥曼和哲学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学派(Wiener Kreis),1920年代发展出来的一个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学派。 维也纳学派是发源于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学术团体。其成员主要包括领袖人物石里克、鲁道夫·卡尔纳普、纽拉特、费格尔、汉恩、伯格曼、弗兰克、韦斯曼、哥德尔,等等。他们多是当时欧洲大陆优秀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们关注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成果(如数学基础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去探讨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等问题。 受到19世纪以来德国实证主义传统影响,加上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思想启示下,维也纳学派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传统的见解。大致来说,他们的(除哥德尔)中心主张有两点:一,拒绝形而上学,认为经验是知识唯一可靠来源;二,只有通过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才可最终解决传统哲学问题。 20年代末以来,维也纳学派通过组织一系列国际会议与发行丛书,与欧美思想相近学者(如德国的柏林学派与波兰华沙学派)相联系,而逐渐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然而,随着30年代中起纳粹在欧洲兴起,学派中的犹太的学者受到迫害,导致不少重要成员被迫逃亡海外。及至1933年汉恩病逝,1936年石里克遇刺身亡,维也纳学派最终走向解散的结局。尽管如此,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却因此得在英美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并促成了二战后分析哲学成为英语世界的学术主流。.
本体论
本体论可以指:.
另见
分析哲学家
- 丹尼爾·丹尼特
- 乔治·爱德华·摩尔
- 亚科·欣蒂卡
- 以赛亚·伯林
- 伊莉莎白·安斯康姆
- 伯特兰·罗素
- 伯纳德·威廉姆斯
- 保羅·格萊斯
- 克里斯汀·柯斯嘉德
- 卢恰诺·弗洛里迪
- 厄內斯特·蓋爾納
- 唐纳德·戴维森
- 大卫·刘易斯
- 奧圖·紐拉特
- 威廉·詹姆士
- 山姆·哈里斯
- 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
- 帕斯卡·梅西耶
- 库尔特·哥德尔
- 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
- 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
- 彼得·辛格
- 德里克·帕菲特
- 戈特洛布·弗雷格
- 托马斯·斯坎伦
- 杰瑞·福多
-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 查尔斯·泰勒 (哲学家)
- 湯瑪斯·內格爾
- 理察·斯溫伯恩
- 瑟爾斯坦·哥理法森
-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
- 约翰·杜威
- 约翰·罗尔斯
- 罗伯特·莱克
- 羅伯特·諾齊克
- 艾瑞斯·梅鐸
- 華樂夫人
- 菲利普·基彻
- 蒂莫西·威廉姆森
- 诺姆·乔姆斯基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 金特·阿贝尔
- 阿尔弗雷德·塔斯基
- 阿尔文·普兰丁格
- 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
- 雅克·布弗莱斯
- 馬素·麥克魯漢
- 鲁道夫·卡尔纳普
奧地利哲學家
奧地利猶太人
- 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
- 保罗·埃伦费斯特
- 保罗·罗森斯坦·罗丹
- 保罗·谢尔德
- 傅莱
- 利盖蒂·捷尔吉
- 卡尔·兰德施泰纳
- 埃爾文·查戈夫
- 奥托·弗里施
- 奥斯卡·施特劳斯
- 奧圖·紐拉特
- 奧托·魏寧格
- 布鲁诺·克赖斯基
- 弗里茨·克莱斯勒
- 弗里茨·马赫卢普
- 弗雷德·金尼曼
- 彼得·德鲁克
- 彼得·柏格 (美國社會學家)
- 恩斯特·托赫
- 愛德華·伯內斯
- 比利·懷德
- 汉斯·凯尔森
- 沃夫岡·潤德勒
- 沃尔特·科恩
- 沃尔特·米歇尔
- 沃爾特·芒克
- 漢斯·哈恩
- 特迪·科勒克
- 理查德·科恩
- 理查德·诺伊特拉
- 約瑟夫·布羅伊爾
- 约瑟夫·波普尔-林扣斯
- 罗伯特·容克
- 羅伯特·巴拉尼
- 羅伯特·羅伊
- 艾利·馮·史托洛海姆
- 艾瑞克·沃爾夫
- 赫希·劳特派特
- 路德维希·明库斯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 阿图尔·博丹茨基
- 阿尔弗雷德·舒茨
- 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
- 阿诺德·勋伯格
- 马克·范戈
爱荷华大学教师
犹太裔美国学者
- 吉爾·艾布拉姆森
- 哈羅德·布魯姆
- 塞斯·哈里斯
- 安德列·艾席蒙
- 安德鲁·斯图尔特·塔能鲍姆
- 尼尔·波兹曼
- 朱迪丝·N·施克莱
- 朱迪斯·巴特勒
- 朱迪斯·霍伯斯坦
- 李侃如
- 欧文·埃德曼
- 湯瑪士·薩斯
- 理查德·塞勒
- 瓦爾特·阿諾德·考夫曼
-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
- 艾伦·布鲁姆
- 苏珊·桑塔格
- 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
- 莱昂内尔·特里林
- 蓋兒·魯賓
- 阿尔弗雷德·塔斯基
- 阿爾伯特·赫希曼
- 雷欧·拉斐尔·莱夫
- 马丁·韦茨曼
维也纳学派
语言学转向
亦称为 Gustav Ber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