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京大學文學院

指数 南京大學文學院

南京大學文學院,原為南京大學中文系等,是南京大學最早成立的學科院系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

40 关系: 劉師培劉國鈞 (圖書館學家)卢前南京大学南京大學哲學系南京大學歷史系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南京官話吕叔湘孫家正學衡徐乃昌匡亚明北京官话國家語言周法高唐圭璋入聲王季思王伯沆程千帆缪荃孙羅根澤韋昭莫砺锋高明 (文史學者)谢元胡小石金陵大学雅音陈中凡陈三立陈白尘李瑞清汪辟疆汪東沈祖棻潛社文學普通话

劉師培

劉師培(),字申叔,改名光漢,號左盦,筆名韋裔,又署光漢子。揚州儀徵人。.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劉師培 · 查看更多 »

劉國鈞 (圖書館學家)

劉國鈞(),字衡如,江苏南京人,中國著名圖書館學家、教育家。1920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哲學系,隨後赴美就讀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哲學及圖書館學,並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擔任金陵大學圖書館主任、北平圖書館編纂部主任(主編《圖書館學季刊》)、金陵大學圖書館館長、國立西北圖書館籌備主任、館長。1951年,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教授。1958年,擔任系主任。1929年,他編訂《中國圖書分類法》,經過了數次的修改、增訂後,至今仍被台灣、香港、澳門,以及中國部分的圖書館所採用,影響深遠。.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劉國鈞 (圖書館學家) · 查看更多 »

卢前

盧前()原名正紳,字冀野,自號飲虹、小疏。江蘇南京人。詩人、文學和戲劇史論家、散曲作家、劇作家、學者,稱為“江南才子”。.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卢前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缩写为NJU),簡稱「南大」,位於中國南京市,是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上可溯至三國吳永安元年,歷史上曾歷經多次變遷,亦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南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由「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径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在長期的歷史中积淀了豐厚的學風傳統和精神遺產。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亦為現代儒家思想與中華文明復興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會通與學術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榮,在教育、學術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貢獻和影響。 南京大學是研究型綜合大學,格物致知,廣博易良,向有學科齊備的傳統,涵蓋了眾多領域。现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海洋、地球、大气、天文空间、环境、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医、政、法、商、社会、信息管理、新闻传播、外国语、工程管理、建筑与规划、电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科学(含材料、能源、生物医学、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等二十多个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校園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樓校區和位於南京東北部棲霞區的仙林校區,其中仙林校區為本科生主校區,并在逐步成为南大主校区。 南京大學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点大学,屬“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九校聯盟成员。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和部、省工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27个各类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全校还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医学院有附属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除大学外,还有南大附属中学、丁家桥小学等。另有科技产业园区和多个产学研结合机构。南京大学的师资队伍包括超过二十位诺贝尔奖得者。 依据评估全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南京大学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全亚太地区第三、全球第十二,超越加州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帝王学院等名校。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排名保持在全国前两名,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或仅次于北京大学。除此,南京大学中文系为培养全国第一位中文博士莫砺锋教授的大学。因此,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中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界被公认为全国最卓越的学府。南京大学以门槛高而著称,在“最难进的大学”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14位。.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學哲學系

南京大學哲學系是南京大學最早成立的人文系科之一,也是溯源最古老的學科之一。.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南京大學哲學系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學歷史系

#重定向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南京大學歷史系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

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由文學院戲劇戲曲學科發展而來。.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 · 查看更多 »

南京官話

#重定向 南京話.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南京官話 · 查看更多 »

吕叔湘

吕叔湘(,其中「叔」常被誤為「淑」),江苏丹阳人。中国语言学家,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吕叔湘 · 查看更多 »

孫家正

孫家正(),江苏泗阳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届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孫家正 · 查看更多 »

學衡

《學衡》是1922年成立的一份支持傳統中國文化的雜誌,在中華民國初年,儒家思想一時失去统治地位,歐美各種新文化思潮湧入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衝擊。各種西方近世文化流端風靡一時,學衡派兴起而刊行《學衡》雜誌,“樹立了一面旗幟分明的大旗,擔負起中流砥柱的重責大任”。 《學衡》雜誌雖因文學評論而起,卻非純粹文學方面的刊物,雖和陳獨秀、胡適、魯迅等進行所謂新文化運動的《新青年》常持不同主張,卻並非論戰刊物,而是綜合的學術刊物。.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學衡 · 查看更多 »

徐乃昌

徐乃昌(),字积余, 晚号随庵老人,清末文人、著名藏书家。 出身安徽南陵世家。伯父徐文达,曾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堂兄徐乃光,曾任驻美国纽约首席领事。徐乃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二十七年任淮安府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曾主办积谷、厘捐、赈捐和督察通海垦务。约于光绪二十八年受命考察日本学务(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2月成行),回国后提调江南中、小学堂事务,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督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徐为官清正,以礼待人,重视录用、提拔有才识的人。清亡后,隐居著述和校刊古籍,成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学者。 著有或与他人合著《南陵县志》《安徽通志》《安徽丛书》《东游日记》等书。.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徐乃昌 · 查看更多 »

匡亚明

匡亚明(),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中國教育家。江苏丹阳人。.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匡亚明 · 查看更多 »

北京官话

北京官話可指:.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北京官话 · 查看更多 »

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一般簡稱國語,通常是指在事實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的的語言,或是作為官方語言。.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國家語言 · 查看更多 »

周法高

周法高(),字子範,中国语言学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妻王绵,为师王伯沆之女。.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周法高 · 查看更多 »

唐圭璋

唐圭璋(),字季特,中国江蘇南京人,漢族,中国现代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唐圭璋 · 查看更多 »

入聲

入声(checked tone、entering tone)是音韵学上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的统称。 入声韵是指古代汉语中的一类音节结构。入声字是指音节属于这类结构的字。受音节结构影响,这类字的声调在《切韵》时代都相同,因此都属于入声调类,其入声调值的调型是短而急促。入声调类也可以用来特指某个特定时期、某种特定汉语方言中的一个或几个和《切韵》入声调类有传承关系的调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方言中的入声调类,都拥有各自的入声调值,但调型一般也都是短而急促的。 尽管入声在根据传统音韵学属于“四声”之一,但“入声和非入声的差别更多来自音质而非音调”(王力)。在切韵至广韵时代,入声都稳定并完整(拥有-p,-t,-k三种辅音韵尾)存在于中原的方言中。但是由于当时的具体调值已经不可考,我们便无法得知入声与其他声调在当时是否拥有相同的调值。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不少是保留入声的(有的完整保留辅音韵尾以及区别于其它声调的调值;有的已经失去或正在丢失辅音韵尾但具有区别于其它声调的调值等),这可视为入声作为声调存在的必要性。 在行文中,这些概念往往都混同、省称为入声。.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入聲 · 查看更多 »

王季思

王季思(),是一位生於浙江溫州永嘉梧埏上田村(今屬甌海區)的戲曲研究者。.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王季思 · 查看更多 »

王伯沆

王瀣(),字伯沆,號冬飲,無想居士,祖籍江蘇溧水。國學大師,愛國耆儒。博通經學、理學、禪學、詩、文、書、畫、篆刻。.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王伯沆 · 查看更多 »

程千帆

程千帆(),湖南长沙人,中国文史学家。.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程千帆 · 查看更多 »

缪荃孙

缪荃孙(),中国近代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缪荃孙 · 查看更多 »

羅根澤

#重定向 罗根泽.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羅根澤 · 查看更多 »

韋昭

韋昭(),字弘嗣。吳郡雲陽(今江蘇丹陽)人。東吳史學家、經學家。因避司马昭之讳,《三国志》称其为韦曜。.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韋昭 · 查看更多 »

莫砺锋

莫砺锋,男,1949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科院士)、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师从国学大师程千帆和周勛初、郭維森、吳新雷,习古典文学,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是“南大程门弟子”的大弟子(程门弟子包括蒋寅丶张宏生丶程章灿丶张伯伟丶曹虹丶陈书禄等),是程千帆最器重的门人。被誉为极具魅力的南京大学学术偶像。 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丶台湾大学中文系学科评鉴委员丶哈佛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丶台湾清华大学丶香港浸会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学术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理事、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务。 曾就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杜甫的文化意义丶诗歌唐朝丶杜甫草堂丶白居易等栏目。.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莫砺锋 · 查看更多 »

高明 (文史學者)

#重定向 高明 (學者).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高明 (文史學者) · 查看更多 »

谢元

谢元(),字有宗,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侍中、镇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奕的曾孙,散骑郎谢攸的孙子,辅国参军谢球的儿子,谢灵运的堂弟。母親是琅瑘王氏的王德光,王羲之的曾孫,王獻之孫甥,晉安帝皇后王神愛堂外甥。 刘宋元嘉十五年(438年),当时国子学还未建立,宋文帝刘义隆很关注六艺和方术,就派丹阳尹何尚之建设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建设史学,司徒参军谢元建设文学。 谢元以学识才智闻名,后官至尚书左丞,与御史中丞何承天一向关系不好,互相窥伺对方所在御史台、尚书台的过失,多次互相上书弹劾。太尉江夏王刘义恭每年从朝廷获得开销钱币三千万,布帛五万匹,粮米七万斛,可是刘义恭一向奢侈,这些费用时常满足不了。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恭向尚书索取第二年的资金费用,按照旧制规定支出钱币二十万,布帛五百匹以上都应该向朝廷上奏,谢元却不按规矩上奏,直接下令拨给刘义恭钱币两百万。事情被人得知后,谢元又派一个令史前去讨要仆射孟顗拨款的指令。当时谢元刚被任命为太尉谘议参军,还没正式授予官职,被何承天检举了,宋文帝大怒,将谢元贬回家乡,终身禁锢。谢元此时又揭发何承天将以高价将四百七十束茭卖给自己的属下,何承天因此被免除官位,保留职权。谢元后在禁锢中死去。.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谢元 · 查看更多 »

胡小石

胡小石,名光煒,字小石,號倩尹,又號夏廬,齋名願夏廬,晚年別號子夏、沙公。江蘇南京人,原籍浙江嘉興。 國學大師。兼為文字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藝術家。於古文字、聲韻、訓詁、群經、史籍、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書畫之學,以至辭賦、詩歌、詞曲、小說、戲劇,無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學、書學、楚辭、杜詩、文學史最為精到。.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胡小石 · 查看更多 »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1888年—1952年)是美国教会1888年在中国南京创办的私立教会大学,1928年向中华民国教育部注册。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Jinling University in China)金陵大学。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金陵大学各院系分别并入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原私立金陵大学校舍归南京大学,原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归南京师范学院。在香港,上海圣约翰大学董事会主席以及岭南大学的李应林另行建立了崇基學院(1963年及以後成為香港中文大學一部分),以承繼包括金陵大学在内的13所大陆地区国民政府迁台前存在的著名基督教大学。.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金陵大学 · 查看更多 »

雅音

雅音,即中原雅音,又稱雅言、通語、正音等,指自上古以來中國各朝的通用語言,通行於中央官方和文人群體。 孔子在春秋時期的文學文化活動和著述採用雅言,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的礼仪活动以及《诗经》、《尚书》的教学皆以雅言交流。 汉代纬书讲孔子作《尔雅》,孔子云:《尔雅》以观於古。《爾雅》一书为声形训诂之原,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尔雅》是雅言字义书之祖,用义训法,发展为许多雅书,如魏张揖《广雅》、宋陆佃《埤雅》、明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以上各种都是训诂书,后人就称为训诂学,是两汉人训释先秦古书的一种学问。尔雅学也就是研究雅言的学问。.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雅音 · 查看更多 »

陈中凡

陳中凡(1888年—1982年),原名陳鍾凡,字覺元,號玄、清暉、清暉館主。江蘇建湖人。 祖籍江州,宋末遷江蘇,光緒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1888年9月29日)生於建湖上岡鎮七里庵鄉。父陳玉冠是私塾師。中凡自小隨叔父陳玉澍讀《四書》、《五經》,1905年就讀於淮安中學。1909年就讀於兩江師範學堂,受業於李瑞清、繆荃孫、陳三立。1914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17年畢業,留校工作。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兼課,歷任國立東南大學國文系主任,先後在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南京大學等校教授。著有《古書讀校法》、《中國文學批評史》等書,其中《中國文學批評史》是中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史。 C 0 分類:南京大學校友 分類:國立中央大學教席學者 分類:南京大學教席學者.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陈中凡 · 查看更多 »

陈三立

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客家人,同光體贛派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出身世家,當年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又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但戊戌政變後,頗思避禍全身,甚少參與政治,自謂「神州袖手人」(憑欄一片風雲氣,來作神州袖手人)。.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陈三立 · 查看更多 »

陈白尘

白尘(),原名陈征鸿,中国江苏省淮阴市人,著名剧作家。.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陈白尘 · 查看更多 »

李瑞清

李瑞清()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李瑞清 · 查看更多 »

汪辟疆

汪辟疆(),原名汪國垣,字辟疆,又字笠雲,號方湖,又號展庵,中國江西省彭澤縣人,中國近代國學大帥、古典文獻學名家、詩史專家。.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汪辟疆 · 查看更多 »

汪東

汪東(),原名東寶,字叔初,後改字旭初,號寧庵,另號寄生、夢秋,又署寄安。江蘇吳縣人。汪凤瀛之子,汪荣宝之弟。中国教育家、文學家、學者、政治人物。.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汪東 · 查看更多 »

沈祖棻

沈祖棻(),字子苾,別號紫曼,筆名絳燕、蘇珂。中国詞人,詩人,文學家。生於江蘇蘇州,祖籍浙江嘉兴海鹽。.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沈祖棻 · 查看更多 »

潛社

潛社是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師生的人文活動學社,「潛」取「潛心學術」之意,寄含了古典文人的創作心境和交遊生活方式。 潛社初於民國13年春由吳梅與學生在南京組織成立。「潛社」每一月或兩月一聚,在遊玩飲酒中填詞譜曲。在東大時期,學生成員有趙萬里、陸維釗、孫雨霆、王起、王玉章、袁鴻壽、唐圭璋、張世祿、葉光球、龔慕蘭、周惠專、濮舜卿等人。國立東南大學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後又改名南京大學)之後,學生成員有王起、唐廉、盧炳普、常任俠、張惠衣等人。吳梅早期領銜詞曲,後改領銜南北曲,汪辟疆、汪旭初領銜填詞。 潛社有規條三:「一、不標榜;二、不逃課;三、潛修為主。.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潛社 · 查看更多 »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文學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新!!: 南京大學文學院和普通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學中文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