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

指数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Djoomart Kaipovich Otorbaev,)是一名吉尔吉斯斯坦政治人物,毕业于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数学物理学博士。曾任总统特别顾问、财政部长、第一副总理等职,2014年3月25日担任代总理,4月3日担任总理,2015年4月23日辞职。.

目录

  1. 7 关系: 博士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苏联比什凯克

  2.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部长
  3. 比什凱克人

博士

博士是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一級學位。如某科系哲學博士、理學博士、文學博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管理博士。日常生活中博士學位會與姓氏相結合而被稱為某博士。而博士英文同醫生一樣是Doctor。基本上博士論文必須包含該領域創新又有深度的內容,並通過同行學者審查方能取得博士學位。 然而,醫學博士及法律博士雖稱作「博士」,這不是一般所指的學術型「博士學位」,然而在美國與PhD博士學位具備同等地位(部分國家則視為類碩士學位)。 中国古代的“博士”指专门精通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名(例如漢武帝時的五经博士)。 後來衍生為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類似近代對於服務業跟製造業師傅的稱呼。.

查看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和博士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國(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北边与哈薩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國。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达两千年,经历各种王朝与文化。因其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又因地理位置,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多个文化交汇点。尽管众多部落族群在吉尔吉斯斯坦居住已久,但时有外来势力入侵统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为单一制和议会制。吉尔吉斯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叛乱以及经济问题。现为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成员国。 吉尔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在一世纪的俄罗斯化政策影响下俄语仍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64%人口为无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尔吉斯文化还容纳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查看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和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总理

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府首脑。2010年前,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权力远远大于总理,2010年宪法公民投票后,国家过渡到议会制,总统很多的权力交给了议会和内阁。 总统可以任命临时总理,他的任命为代总理。代总理经过议会通过为正式的总理,然后由总理组成的责任内阁。.

查看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理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语: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是该国最古老的教育机构之一,至今培育出九位諾貝爾獎得主。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1924年至1948年和1989年至1991年间称为列宁格勒国立大学,1948年至1989年间称为A·A·日丹诺夫列宁格勒国立大学。.

查看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

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Атамбаев Алмазбек,),曾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主席。.

查看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和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和苏联

比什凯克

比什凯克(柯尔克孜语西里尔字母:Бишкек,柯尔克孜语阿拉伯字母:بىشكەك),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國首都。亦是該國的政治、經濟、交通、科教及文化中心。.

查看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和比什凯克

另见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部长

比什凱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