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指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没有描述。

22 关系: 古典文献学中山大学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国文学京师大学堂应用语言学北大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周作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留学魏建功鲁迅费振刚胡適陈希同陈平原抗战林昭杨晦沈阳事件

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一般来说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资料的专业文献学,尤其侧重于对古典文史社科资料的研究。.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古典文献学 · 查看更多 »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Sun Yat-sen University,缩写为SYS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是中国大陆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 该校前身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改称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模仿法国“大学区”制度,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央级“中山大学”,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称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直称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科和理工多学科厚实基础,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11名,世界第297名;在2018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學位列中国大陆第9名。 中山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广州校区包括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园(南校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医学部(北校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校园(东校园),另有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外,在广东省内多地还设有多家附属医院、研究机构和独立学院。.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中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导下对中国大陆境内高等院校进行的整合和重组,規模較大者有兩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决定重建教育体系,于是将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并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学习借鉴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放棄原中华民国政府建立的美国式教育體系,且受其正反两方面影响。狭义的“院系调整”通常仅指第一次。第二次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决定回归到原有的教育体制上去,于是许多专门学院更名为大学,并将学院内部分科系扩建为学院,以完善大学的综合性。中国教育部也开始批准将部分高校并入原有的部分学校,或由若干学院合并而成立新的大学。.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 查看更多 »

中国文学

文學」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先進篇》,該節孔子按才能把學生分成四類: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後世稱為“孔門四科十哲”。按北宋邢昺的疏註釋為「文章博学」,意為通曉許多古今文獻及學問。按此說法,廣義來看文學可以解釋為學問又或是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文化。如果按現在狹義的說法,文學可以被看成5世紀南朝劉宋文帝所定立的四學:儒學、玄學、史學、文學。在此之後,正史之中專載優秀文人行事的“文學傳”也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那種文學只是代表上流階層的文學,並不包括像小說,戲曲的大眾文學又或是近代的主流文學。因此,當我們談及“中國文學”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古人與近代學術上之間的文學概念的差別。 另外,自古以來,中國文學包含了著政治,許多的作品均以現實生活為主題,從政的人也寫下不少的文學作品。就像三國時代曹丕的名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也。”所指出,中國人都認為文學擁有左右國家發展的強大力量,文學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係。故此,自宋以後,文學之所以多出自官僚之手也正是受到這個思想影響,這也是中國文學的特別地方。受天人合一觀念影響,中國的文學跟道學之間並沒有很明顯的界線。 自古以來,中國文學一向以韻文為主流,尤其是有不少以描畫自然景物及歌頌友情等等為主題的抒情詩。相比之下,雖然敘事詩並不發達,但古代《詩經·公劉》,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從北朝民歌演變而來的《木蘭辭》等等也是有名的作品。如果不計敘述歷史,宗教,思想等等的文章,散文文學最初興盛於唐朝。那種散文的題材,除了一些例外,許多作品並非純創作而是取材於現實,這個傳統直到在西歐文明影響之下誕生的小說時期為止一直長久地維持著。還有,我們要注意在古代中國韻文散文一詞與其說是富有文學性的意義,倒不如說成是文體的一種名稱來得合適。除此之外,還有被稱為駢文的文體。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不少朝代興替,有一些民族也坐上這個土地的權力的寶座。雖然外來文化的流入也對文學有一定的影響,但一般而言,中國文學是指以漢字及中文所創作的文學。 漢文及漢詩也對日語及日本文學的確立給予非常大的影響。.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中国文学 · 查看更多 »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共同前身。京師大学堂由清政府于1898年创立,为中国第一所官办现代大学,目的是教授“西文西艺”。它与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四川大学前身四川中西学堂属同时期的近代新式高校。.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京师大学堂 · 查看更多 »

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它研究语言如何能够得到最佳利用的问题。 应用语言学注重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形态。应用语言学可以看成是各种语言学理论的试验场。 应用语言学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应用语言学 · 查看更多 »

北大

北大可以指:.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北大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没有描述。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查看更多 »

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号知堂、药堂等。魯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周作人 · 查看更多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抗戰時期由当时的北大、清華、南开在雲南昆明共同組成的大學,前身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最初由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和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后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长期主导校务。从1938年4月2日于昆明更名西南联大,5月4日正式开课,至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設立時間共8年整。期间,毕业学生2000余人。抗战胜利以后,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迁回原址复校,唯有师范学院留昆,也就是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查看更多 »

留学

留学,旧称留洋,一般是指一个人出国或出境接受各类教育,时间可以为短期或长期(从几个星期到几年)。这些人被称为“留学生”。 另外,美国等国家组织的一类海外短期的交换学生计划,其英文名字“Study abroad”直译也为留学,又稱為海外研修(中国大陸、港澳称为「海外交流」)。 除了自行向收留外國學生的學校申請之外,很多學生出國也都會利用留學代辦或稱留學仲介來註冊學校或選擇留學國家,或者兩者搭配使用的方式來協助出國學習的手續辦理。.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留学 · 查看更多 »

魏建功

魏建功(),字益三,號天行,江苏南通海安(原如皋)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學部學部委员(院士),政治面貌是九三學社(民主黨派人士)。.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魏建功 · 查看更多 »

鲁迅

鲁迅,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聞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鲁迅 · 查看更多 »

费振刚

费振刚(),辽宁辽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史家,原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妻子冯月华。.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费振刚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陈希同

希同(),男,漢族,四川安岳人,北京大学校友。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国务委员、北京市市长等职务,後在江泽民担任总书记期间被以贪污罪名判刑,是第一个因腐败问题被落马判刑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希同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的角色充满争议,他在晚年的谈话中表现出忏悔之意,对六四流血事件感到遗憾。后因罹患癌症于2013年6月2日病逝。.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陈希同 · 查看更多 »

陈平原

平原(),广东潮州潮安县人,中国大陆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陈平原 · 查看更多 »

抗战

#重定向 中国抗日战争.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抗战 · 查看更多 »

林昭

林昭(),原名彭令昭,中国苏州人。林昭1954年入北京大学新闻系学习,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公开支持北京大學学生張元勛的大字報“是时候了”而被劃為右派,后因“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罪、反革命集团罪”于1962年起被关押於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在獄中書寫了反对毛泽东的血書與日記。1968年4月29日林昭在狱中当着众多在押人员的面被宣判死刑,同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枪决于上海龙华机场(张春桥时任南京军区兼上海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 林昭在1949年以前曾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60年代成為基督徒,被殺前一日模仿汪精卫《被逮口占》作五言絕命诗: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灵台。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他日红花发,认取血痕斑。 媲学嫣红花,从知渲染难。 1980年8月2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军管会的判决,以精神病为由宣告林昭无罪。1981年1月25日上海高院再次做出复审,认定以精神病为由撤销判决不妥,撤销1980年的裁定,但仍与之前判决一并撤销,宣告林昭无罪。.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林昭 · 查看更多 »

杨晦

杨晦(),原名兴栋,字慧修。辽宁辽阳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剧作家。1952年—1966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文学团体沉钟社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杨晦 · 查看更多 »

沈阳事件

沈阳事件是多名北京大学校友于2018年4月在网络实名举报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后为南京大学汉语言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性侵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女生高岩,致其于1998年自杀死亡的事件。.

新!!: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沈阳事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北京大学中文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