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包岑會戰

指数 包岑會戰

包岑會戰爆發於1813年5月19日至5月20日,於包岑展開戰鬥。反法同盟雖被拿破崙打敗,卻因為內伊的判斷錯誤而順利逃出法軍包圍圈,這場戰役後,拿破崙的法軍開始漸趨劣勢。.

36 关系: 反法同盟奧古斯特·德·馬爾蒙奧熱羅弗罗茨瓦夫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萨克森国王)彼得·维特根施泰因德累斯顿俄罗斯帝国包岑呂岑會戰 (1813年)前哨火砲第六次反法同盟米哈伊尔·博格达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米歇尔·内伊爱德华·阿道夫·卡西米尔·约瑟夫·莫蒂埃萨克森自由州补给线西里西亞骑兵貝蒂埃路易·尼古拉·达武若米尼英里陸軍大臣柏林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歐仁親王汉堡波希米亚波兰法兰西第一帝国战术施普雷河拿破仑一世普魯士王國

反法同盟

反法同盟是1792年到1815年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發生革命的法国而结成的同盟。 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是为了对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其后的五次同盟则是为了对抗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反法同盟和法国进行了长达25年的战争。 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和法兰西共和国之间的战争称为法国大革命战争,后五次同盟与法兰西帝国之间的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 头五次反法同盟都以失败告终,拿破仑統治的法国也因此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盛极一时。 第六次反法同盟则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而拿破仑则被流放到埃尔巴,并使得法国历史上已经灭亡的波旁王朝复辟。 第七次反法同盟则彻底击败了东山再起的拿破仑。.

新!!: 包岑會戰和反法同盟 · 查看更多 »

奧古斯特·德·馬爾蒙

奥古斯特·德·马尔蒙,拉古萨公爵(Auguste de Marmont, Duc de Ragusa,) 法国将军和贵族。1808年被封为拉古萨公爵。1809年晋升为法国元帅。.

新!!: 包岑會戰和奧古斯特·德·馬爾蒙 · 查看更多 »

奧熱羅

#重定向 皮埃尔·奥热罗.

新!!: 包岑會戰和奧熱羅 · 查看更多 »

弗罗茨瓦夫

弗罗茨瓦夫(波兰语:Wrocław;德语:Breslau,中文譯為布雷斯勞、布列斯勞、洛克勞;捷克语:Vratislav;拉丁语:Wratislavia 或 Vratislavia),是波兰城市,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奥得河畔,自1999年起是下西里西亚省的省会。该市人口约为637,075人(2016年),列波兰第四大城(次于华沙、克拉科夫和罗兹),同时也是波兰仅次于华沙的第二大金融中心,在经济、文化、交通等诸多方面都在波兰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弗罗茨瓦夫在其城市发展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内,一直是一个以多民族、多元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德意志、波兰、捷克、犹太等民族均扮演过重要角色。而德语曾长期是占有优势地位的语言,该市的德语名称布雷斯勞(Breslau)的知名度一直很高,二战以前该市曾是德国重要的工商业与文化名城之一,城市规模居全德国第六位,那時人口已达60多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领土调整和民族大迁徙中,该市是德国在战后失去的最大城市,原有的德国居民被迫西迁,而波兰东部因為割让给苏联,大批波蘭人湧入這座城市導致弗罗茨瓦夫在人口构成上基本上成为一个纯粹的波兰城市,但由于保留下来的以及战后重建的大量普鲁士、奥地利乃至波希米亚风格的建筑,该市在波兰境内仍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城市。.

新!!: 包岑會戰和弗罗茨瓦夫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萨克森国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Friedrich August I,),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约瑟夫·玛利亚·安东·约翰·奈波穆克·阿洛易斯·克萨威尔(Friedrich August Joseph Maria Anton Johann Nepomuk Aloys Xaver),绰号:“公正者”(der Gerechte),第一任萨克森国王,1806年12月11日至1827年5月5日在位,1763年至1806年任萨克森选侯,称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1807年至1813年间兼任华沙公爵,称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一世(波兰文:Fryderyk August I)。.

新!!: 包岑會戰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萨克森国王) · 查看更多 »

彼得·维特根施泰因

彼得·赫里斯季安诺维奇·维特根施泰因(俄语:Пётр Христианович Витгенштейн,1769年1月17日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 - 1843年6月11日利沃夫),俄国军人,拿破仑战争时期任俄军陆军元帅。 维特根施泰因是德国贵族后裔。 W W W.

新!!: 包岑會戰和彼得·维特根施泰因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Drážďany;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超过56万(201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殘留的考古學上的踪跡可以證明,後來成為城市區域的地區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可考的文字記錄中,德累斯頓最早於1206年被提及,並被發展為選帝侯以及後來的皇家領地,之後更成為歷史上的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2012年位列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新!!: 包岑會戰和德累斯顿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包岑會戰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包岑

包岑 (Bautzen读音,至1868年: Budissin; 上索布语:; 下索布语: Budyšyn);是德国萨克森州东部的一个市镇,包岑区的首府。它座落于施普雷河岸边。总面积66.62平方公里,总人口40457人,其中男性19409人,女性21048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607人/平方公里。小行星11580号以该市的名字命名。 包岑常被认为是上卢萨蒂亚非正式性的历史首府。它是索布人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新!!: 包岑會戰和包岑 · 查看更多 »

呂岑會戰 (1813年)

呂岑會戰是一場爆發於1813年5月2日的戰役,為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戰的第一戰,拿破崙在此役之前的俄法戰爭中大損,花費心思才又重建了新的大軍,在此戰役中初試啼聲,獲得勝利,但由於騎兵的不足,反法同盟戰力依然存在。.

新!!: 包岑會戰和呂岑會戰 (1813年) · 查看更多 »

前哨

《前哨》,是以政治新聞為主的月刊,宗旨為追求新聞自由,不向統治者低頭,不與一黨專政妥協,現任社長為劉達文。雜誌內容主要包括當今中國政治情勢、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及外交關係等等,在中國內地被禁。 《前哨》為海外華文最暢銷的政治雜誌,其「獨家新聞」在西方主要媒體亦有廣泛影響。《前哨》憑藉資料累積及編採經驗跟進及評論政策及時事,準確度高。《前哨》擁有華文傳媒業內現存最大型的實體中國資料庫。《前哨》仝人以揭示真相和推動中國的民主自由為已任,讀者是海內外關注中國局勢人士。 1989年,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指「香港是反共的前哨陣地」。 1991 年,《前哨》創刊。 1997年,某香港記者在採訪中共十五大期間, 被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短暫拘留,該記者出賣大陸的線人,香港同行自律不敢報導,《前哨》獨家將此事曝光,引起巨大爭議。 2005年 ,五名刀斧手到《前哨》的辦公室搗亂,因《前哨》如實報導真相 ,得罪權貴,故遭人尋釁上門。 2007年,見證朱鎔基責備溫家寶為「黨內最大偽君子」。 2011年,【國際版】全球率先披露福島核電廠蘊藏大量稀土。 2012年,國際新聞自由獎得主姜維平接連舉證薄熙來主政期間的政治黑幕。 2013年,富商王精入稟高院控告《前哨》,申索「譭謗賠償」8 億元,《前哨》繼續報導王精與大陸官商的連繫。同年六月,《前哨》率先獨家披露廢除「常委不立案」決議─「習近平褫奪新老常委免死金牌」; 尤其大義滅親習近平拘捕表弟齊明事件相關,都是獨家報道的「蒙眼揮大刀」習氏家庭會議內情。 2015年,香港《蘋果日報》引用《前哨》雜誌4月號報道:隨着中共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徐才厚最終病故,中共中央政法委前書記周永康面臨公審,據傳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聽到兩「愛將」不利消息後,曾親自出馬給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提意見,要求「煞車」但無功而還。 Category:香港雜誌.

新!!: 包岑會戰和前哨 · 查看更多 »

火砲

#重定向 大砲.

新!!: 包岑會戰和火砲 · 查看更多 »

第六次反法同盟

在第六次反法同盟(1812年—1814年)中,由匈牙利、普魯士、俄羅斯、瑞典、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及萊茵聯邦的某些邦國組成的同盟,打敗了法國,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拿破崙俄法戰爭中遭受慘敗後,歐洲的力量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40萬與聯軍作戰。不料,各附庸小邦國乘機起來擺脫法國控制,拿破仑陷入困境。在1813年十月的萊比錫戰役中,在薩克森擊敗拿破崙的軍隊。在1814年3月30日,聯軍攻陷巴黎,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登上皇位。然而,拿破崙從戒備森嚴的厄爾巴島上逃了出來。1815年3月20日,進占巴黎,重新登上皇位,建立了「百日王朝」。 在第六次反法同盟中,250萬軍人參與了戰爭,總共約有200萬人陣亡。重要战役包括民族會戰及斯摩棱斯克戰役等。.

新!!: 包岑會戰和第六次反法同盟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博格达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

米哈伊爾·博格達諾維奇·巴克萊·德托利親王(Mikhail Bogdanovich Barklay-de-Tolli,西里爾字母: Михаи́л Богда́нович Баркла́й-де-То́лли,),俄羅斯帝國陸軍元帥、親王,冬宮六十四元帥之一,芬蘭總督(1809—1810),戰爭大臣(1810–1813),及第六、第七次反法同盟中的帝俄皇家陸軍總司令。.

新!!: 包岑會戰和米哈伊尔·博格达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 · 查看更多 »

米歇尔·内伊

米歇尔·内伊(Michel Ney,),埃尔欣根公爵,莫斯科瓦亲王,被称为Le Rougeaud(“red faced”或“ruddy” 红脸子)和le Brave des Braves(“the bravest of the brave”勇士中的勇士),法国军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的军事指挥官,拿破仑一世手下18名法国元帅之一。.

新!!: 包岑會戰和米歇尔·内伊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阿道夫·卡西米尔·约瑟夫·莫蒂埃

爱德华·阿道夫·卡西米尔·约瑟夫·莫蒂埃(Édouard Adolphe Casimir Joseph Mortier, duc de Trévise,),特雷维索公爵(duc de Trévise),拿破仑的法国元帅之一。 莫蒂埃生于勒·卡托-康布雷齐。在法國大革命戰爭中,1789年加入敦刻尔克的国民自卫队,1791年进入北方军团任一名上尉,后在多瑙河军团、赫爾維蒂(Helvetia)军团中服役,1799年提升为准将、少将,1800年被任命为巴黎第十七军军长,1803年英国对法宣战,领兵占领汉诺威。1804年晋升为中将,5月被授予法国元帅称号。 1805年12月任第五军团军长,1806年10月-1807年6月转任第八军团军长。1808年,被授于特里维索公爵爵位。1807年任第十军团指挥官,1812年入侵俄罗斯时任任青年近卫军军长,攻占莫斯科后,任莫斯科总督。 1814年拿破仑一世退位后,被路易十八封为法国贵族,授圣路易勋章。任第十六军区总督。百日王朝期间,拿破仑一世任命他为自卫队骑兵司令。1825年被授于王国的最高荣誉圣灵勋章(Order of the Holy Spirit)。1830-1831年在圣彼得堡任驻俄大使。1831年获荣誉勋章。1834年11月18日-1835年3月12日,任战争大臣和部长委员会主席(president of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1835年7月28日路易-菲利普国王检阅国民自卫队,法国共和主义者朱塞佩·马尔科·菲埃希暗杀路易-腓力未遂,陪同的莫蒂埃元帅和另外11人被炸弹炸死,路易-菲利普在元帅的葬礼时痛哭哀悼。 Category:法國總理 Category:法国元帅 Category:法國公爵 Category:法國遇刺身亡者.

新!!: 包岑會戰和爱德华·阿道夫·卡西米尔·约瑟夫·莫蒂埃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自由州

萨克森自由州(Freistaat Sachsen,上索布語:Swobodny stat Saksk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位于德国东部。它是1990年新成立的。从1919年到1933年在该领域上曾经有过一个名为“自由州”的魏玛共和国的联邦州(Freistaat,是德语中共和国的一个旧称)。 其北部是勃兰登堡州,西北是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部是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南方有捷克共和国,东方是波兰。首府为德累斯顿。目前州长是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Stanislaw Tillich)。萨克森州在德国统一后于1990年恢复联邦州建制。.

新!!: 包岑會戰和萨克森自由州 · 查看更多 »

补给线

补给线泛指軍事上運輸軍隊所需一切有形物資及兵力從後方到前線的交通路線,可能是海上、陸上、航空的形式,也常作為後送傷兵和撤軍時的路線,若此線被敵軍得知並有效切斷而前線物資兵力又吃緊時,往往會造成全軍覆沒的下場,軍事上的包圍戰術也隱含有切斷補給線的意圖。.

新!!: 包岑會戰和补给线 · 查看更多 »

西里西亞

西里西亞(波兰语:Śląsk;德语:Schlesien;捷克语:Slezsko;西里西亚语:Ślonsk / Ślónsk;拉丁语:Silesia)是中欧的一个历史地域名称。目前,该地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波兰西南部,小部分则属于捷克和德国。奥得河及其支流几乎流经整个地区,两岸都有许多重要城市。该地沿着苏台德山脉,其南部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接壤。西里西亚现在最大的城市是历史名城弗罗茨瓦夫和卡托维兹。 在中世纪,西里西亚最先属于波兰皮亚斯特王朝,后来为波希米亚王国夺得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1526年起,它随着波希米亚王国归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742年,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取胜,从奥地利获得西里西亚的大部分。这些地区后来组成了普鲁士的西里西亚省。 1945年之后,西里西亚绝大部分并入波兰(见右图)。小部分位于德国萨克森自由州,而奥匈帝国统治的部分现在位于捷克。 现在,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位于波兰,目前被分为数个省(Voivodship):.

新!!: 包岑會戰和西里西亞 · 查看更多 »

骑兵

騎兵是陸軍當中,騎乘動物作為移動手段的兵種。并不是只有使用马匹的军种称为骑兵,也有騎乘其他動物,例如戰象或駱駝;有些步兵如龙骑兵使用马匹移动,但下马作战。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野戰最重要的主力兵种,殺傷力極大,中外戰史皆常見以少量騎兵牽制大量步兵。 在現代陸軍中雖然已經甚少使用動物,但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移動的部隊仍可稱作騎兵。.

新!!: 包岑會戰和骑兵 · 查看更多 »

貝蒂埃

#重定向 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

新!!: 包岑會戰和貝蒂埃 · 查看更多 »

路易·尼古拉·达武

路易·尼古拉·达武(Louis Nicolas d'Avout;),法国军人和政治人物,第一帝国元帅。先后受封奥尔施泰特公爵(1st Duke of Auerstaedt)及埃克米爾亲王(1st Prince of Eckmühl)。富于韬略,对军纪素来严苛,因而昵称铁帅。.

新!!: 包岑會戰和路易·尼古拉·达武 · 查看更多 »

若米尼

#重定向 安東莞·亨利·約米尼.

新!!: 包岑會戰和若米尼 · 查看更多 »

英里

英里或哩(读音:lǐ或yīnglǐ,英語:mile)是使用於英國、美國、前英國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家的長度單位。 沒有統一符號,有mi, ml, m, M等用法,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現在推薦使用mi。.

新!!: 包岑會戰和英里 · 查看更多 »

陸軍大臣

軍大臣(りくぐんだいじん)是负责陸軍省管理的日本國務大臣。陸軍三長官之一。.

新!!: 包岑會戰和陸軍大臣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包岑會戰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

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瓦尔施塔特公爵(Gebhard Leberecht von Blücher, Fürst von Wahlstatt,1742年12月16日-1819年9月12日),普鲁士元帅,在数次重大战役中名声远扬。他积极进攻的指挥风格为他赢得了“前进元帅”的称号。布吕歇尔在1816年被评为柏林和罗斯托克的名誉市民。瓦尔哈拉神殿建有他的胸像。.

新!!: 包岑會戰和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 · 查看更多 »

歐仁親王

#重定向 欧仁·德·博阿尔内.

新!!: 包岑會戰和歐仁親王 · 查看更多 »

汉堡

漢堡(;, 当地发音:; 低地德语/低地撒克逊语:Hamborg)),全称为汉堡汉萨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汉堡宪法 ,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汉堡拥有近180万人口,是仅次于柏林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欧盟第八大城市。作为一個城邦,其行政级别有其联邦州议会和州立法委员会。汉堡及其周围城镇共有274万人口,而汉堡大城市群则有500万人口。 汉堡港位于易北河出海口,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第20大港口。同时因为包括汉堡机场和众多轨道交通,汉堡是欧洲物流的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汉堡经济主要为高科技经济,包括航空航天工程企业(空中客车)、生命科学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制成品企业(拜尔斯道夫和联合利华),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中心其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新!!: 包岑會戰和汉堡 · 查看更多 »

波希米亚

波希米亚(Čechy;Czechy;Böhmen;Bohemia)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广义上,尤其是有关波希米亞王國的历史文献中,也常指代包括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在内的整个捷克地区。波希米亚是古中欧国家,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王国,随后成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波希米亚曾经南临奥地利,西抵巴伐利亚,北接萨克森和卢萨蒂亚,东北与西里西亚为邻,并與东部的摩拉维亚接壤。1918年至1939年以及1945年至1992年,波希米亚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993年之后成为组成捷克共和国的主要部分之一。 如今的波希米亚拥有52,065平方公里的疆域,捷克共和国1030万居民中有约600万人生活在波西米亚地区。现今的波西米亚地区西与德国接壤,北邻波兰,东部为古摩拉维亚地区,南部则与奥地利为邻。波希米亚地区山峦环绕,分别通过波希米亚森林,厄尔士山脉,克尔科诺谢山和蘇台德山脈等与其他地区接壤。其中最高峰位于蘇台德山脈内。.

新!!: 包岑會戰和波希米亚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包岑會戰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蘭西第一帝國(Empire français)是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的君主制國家,又稱為拿破崙帝國,並對19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影響甚大。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加冕,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結束法国执政府的統治。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魯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及弗里德兰戰役(1807年)等。欧洲战争于1807年7月,《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下結束。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甚至整個歐洲。 1814年4月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一度复位;1815年6月再次退位,第一帝国告終。.

新!!: 包岑會戰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 查看更多 »

战术

戰術是指取得小規模勝利或實現小規模優化的技術。在戰爭、經濟、貿易、遊戲和協商中戰術經常被使用。具體而言戰術就是戰略的過程,即執行戰略的方法。單純的戰術上勝利往往未必能夠令戰爭成功,如姜維的劍閣山之戰中就是明顯的例子。即使能夠對敵陣造成大量傷亡,仍然無法逆轉戰略的失敗。.

新!!: 包岑會戰和战术 · 查看更多 »

施普雷河

施普雷河(德语:Spree,索布语: Sprjewja, 捷克语: Spréva)是条流经德國萨克森自由州、勃兰登堡、柏林和捷克烏斯季州的河流,哈弗尔河的左支流,之后汇入易北河,注入北海。全長403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發源於勞西茨山北麓,向北流經寛闊的沼澤,形成多个湖泊,在柏林施潘道區滙入哈韋爾河,春季為洪水期。科特布斯附近年平均流量12米3/秒。呂本以下153公里可通航。.

新!!: 包岑會戰和施普雷河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包岑會戰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個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王國,存在於1701年至1918年,同時也是從1871年至一戰戰敗前,領導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實體,其領土囊括整個帝國的三分之二。王國名字是繼承普魯士而來的,雖然它的權力基礎是從勃蘭登堡得來的,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新!!: 包岑會戰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包岑戰役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