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加贺级战列舰

指数 加贺级战列舰

加贺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中的3、4号舰,在长门级战列舰的设计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平甲板船型,舰体中后部的三号炮塔之前与后桅杆之间加装一座双联装410毫米口径主炮。加强了水平方向以及船体两舷舯部水线下的防护,水线装甲带10-11英寸「軍艦尾張製造の件」p.17~19。舷侧装甲带采用倾斜式设计。同型舰两艘分別為「加贺」和「土佐」。1920年开始建造。 日本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后,按照条约规定已经下水但未完工的加贺级应予以拆毁,「加贺」预定作为靶舰进行实弹试验后销毁。后来经条约签字国同意,「加贺」接替在關東大地震中报废的天城,改装成了航空母舰;「土佐」则在完成了舰炮实弹射击和装甲防护试验后,于1925年2月9日在日本近海的宿毛湾外沉入海底。.

16 关系: 加贺号航空母舰华盛顿海军条约司令塔大日本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天城號航空母艦中途岛海战三年式140公厘艦炮令制國土佐號戰艦紀伊型戰艦關東大地震长门级战列舰水线装甲带戰艦海里

加贺号航空母舰

加贺號是日本帝國海軍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加贺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国加贺国名,這與大部分是使用瑞獸命名的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她是由加贺级戰舰改裝,却沒有改名而沿用原本的战舰命名所致。.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海军条约

《华盛顿海军条约》(《五國關於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于1922年2月6日由美、英、法、意、日五国在华盛顿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条约的有效期到1936年12月31日为止。条约主要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總噸之比為5:5:3:1.75:1.75。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从1922年至1936年15年间,史称“--”时代,而根據規定建造的戰艦稱為條約戰艦。.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华盛顿海军条约 · 查看更多 »

司令塔

指挥搭是舰只或潜舰上的高耸起的平台,在那里军官可以对舰进行conn(下达航海指令给舵手),它也给航海提供了良好视野因此在军舰上越造越高。conn这个词可能来自conduct而不是control。 Category:潜艇设计 category:航海 category:军事术语.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司令塔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是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結之前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或計劃擁有的艦艇一覽。 另外,屬於陸軍船舶兵擁有的船舶請參考大日本帝国陆军兵器列表 再者,關於艦種類別及等級,基本上為竣工時。於終戰時被廢除的類別則不在此限。另外曾作變更的除特別記述外均會以較最要的作為類別的分類,而航空母艦改造等的重要情況下將會在艦種變更前後都作分類。關於日本海軍艦種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条目说明,將會在另一條目記述。.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城號航空母艦

天城號航空母艦可以指:.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天城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中途岛海战

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Midway,ミッドウェー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海戰的主要戰鬥在1942年6月4日於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後續戰事一直持續至6月7日。 1942年初,日本陸續達成南方作戰的戰略目標,但軍方卻對下一步行動意見紛歧。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堅持下,大本營放棄向新畿內亞、斐濟、薩摩亞一帶的西南太平洋推進,轉為在6月4日進攻中太平洋的中途島。山本五十六的目標是利用登陸艦隊引誘在珍珠港事件倖免於難的美軍航空母艦,再派遣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空母艦予以伏擊。不過,日本海軍有兩艘航母在5月珊瑚海海戰受損而無法參戰,其無線電通訊密碼更遭到美軍部分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根據破譯信息提供的情報,隨即制訂反埋伏作戰,緊急募集三艘航母到中途島。結果,美軍在6月4日成功伏擊機動部隊,以一艘航母沉沒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軍四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美軍憑藉此場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開戰以來的被動,並恢復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均勢。日本海軍則失去開戰以來的戰略主導權,隨後於西南太平洋與盟軍陷入消耗戰,在戰爭中漸走下坡。.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中途岛海战 · 查看更多 »

三年式140公厘艦炮

三年式140公厘艦炮(50口径三年式14cm砲)是日本帝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的中口徑艦炮,也是在1945年日本戰敗前帝國海軍最普及的中口徑火炮,大量配備在軍艦及防衛據點使用。.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三年式140公厘艦炮 · 查看更多 »

令制國

令制國,又稱律令国,是古代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設置的地方行政區劃,自奈良時代開始實施,直到明治初期的廢藩置縣為止。令制國依國力分大國、上國、中國、小國,底下有郡,郡分三個級別:大郡四十里,中郡二十里,小郡五里。一里五十戶,故一郡最多二千戶、最少二百五十戶。一個令制國有數個郡,相當古代中國一個縣長到縣令管轄的戶口數。 令制國的行政機關稱為「國衙」或「國廳」,國衙所在地或國衙為中心的都市稱為「國府」或「府中」。 現在日本人有時會以令制國的名稱來稱自己的故鄉,因為比起日本現行行政區劃,特別在關東以西地區,就算是劃在同一都道府縣,每個舊令制國的風土民情還是會有些許不同,甚至在一個舊令制國中也會依照地區而有不同的習俗,例如讚岐國所在的香川縣,就依習俗而分為東讚地區與西讚地區。.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令制國 · 查看更多 »

土佐號戰艦

土佐(とさ)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加賀級戰艦計畫中的二號艦,由日本著名軍艦設計師平賀讓操刀設計;其艦名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國之一的土佐國。作為日本海軍「八四艦隊」計畫的組成艦隻之一,該艦在規劃中將搭載十門口徑艦炮。然而在日本參與華盛頓會議並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後,該艦的建造工程遭到取消,隨後未完成艦體便作為武器測試用的靶艦,最終並於1925年2月9日遭到拆解。.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土佐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紀伊型戰艦

紀伊級戰艦(きい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劃中計劃了的戰艦。原先計劃建造4隻,但由於華盛頓裁軍條約,因此在動工前中止建造。.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紀伊型戰艦 · 查看更多 »

關東大地震

東大地震,又稱關東大震災()是一場在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日本時間上午11時58分,發生在日本關東平原的地震災害,矩震級高達8.1,震源深度15千米,震央位於神奈川縣相模灣的伊豆大島,屬於上下震動型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影響範圍包括了東京府(今 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以及靜岡縣,又稱為東京大地震。這次地震持續的時間眾說紛紜,介於4至10分鐘。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時間12時1分與3分又分別發生規模7.3與7.2的餘震,這三次地震合計持續5分鐘以上。 這次地震對東京、橫濱這兩個日本大城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受災範圍廣及整個關東地方。關東大地震的破壞力相當驚人,將93公噸重的鎌倉大佛塑像震移,該地距離震央超過60公里,導致塑像向前滑動大約兩英尺。 關東大地震死亡人數估計大約介於100,000至142,000人(包括大約40,000人失踪,被推定均已死亡)之間。是大日本帝國期間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根據鹿島建設的研究報告顯示,直到2005年9月為止,總共有105,000人證實死於關東大地震。.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關東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长门级战列舰

長門級战列舰是日本设计建造的一种战列舰,也是在华盛顿条约生效期间,日本威力最大的战列舰。同级舰两艘:長門及陸奥。.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长门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水线装甲带

水线装甲是装在军舰的两侧的一种厚金属装甲,它可以装在船壳之外或是之内,一般常见于主力军舰如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上。 一般来说战列舰上的主装甲带是从主甲板的高度起安装,一直到略低于水线为止。如果是安在船壳内侧的话还要有一定的倾角以提高防护效能。 category:装甲 category:军舰 category:战列舰.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水线装甲带 · 查看更多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戰艦 · 查看更多 »

海里

海里(Nautical mile),或浬(双音节字,读作“海里”),是用於航海或航空的長度單位,通常等於1.852公里。沒有統一符號,通常是M、NM、Nm、nmi、nm(nm亦為纳米符號)。.

新!!: 加贺级战列舰和海里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加賀型戰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