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指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西班牙语: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生於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哥伦比亚文学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西班牙语系作家之一,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的作者。.

51 关系: 古巴吳繼文墨西哥墨西哥城小说上校上海译文出版社丹尼尔·笛福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伯尔尼公约張大春弗吉尼亚·吴尔夫弗朗茨·卡夫卡作家志文出版社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大学内战短篇小说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罗德里戈百年孤独莫言西班牙语駱以軍記者詹姆斯·乔伊斯魔幻现实主义诺贝尔文学奖诗歌黃凡迷宫里的将军迷宮中的將軍霍乱时期的爱情阿尔瓦罗·穆蒂斯阿拉卡塔卡肺炎老年痴呆症枯枝败叶欧内斯特·海明威欧洲波哥大法律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法国淋巴瘤文學意大利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智利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古巴 · 查看更多 »

吳繼文

吳繼文(),臺灣作家。南投人,先後就讀於台北東吳大學、日本廣島大學,曾任台北《聯合報》副刊編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總編輯、臺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作品散見報章雜誌,已出版長篇小說《世紀末少年愛讀本》(1996,時報文化出版,聯合報「讀書人」1996文學類年度好書)和《天河撩亂》(1998,時報文化出版,中國時報「開卷」1998年度十大好書)。 《天河撩亂》部份章節曾先後收入《天使之翼:台灣當代酷兒小說選》(2003,馬嘉蘭翻譯、主編,夏威夷大學出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2003,馬森主編,九歌出版)、《台灣同志小說選》(2005,朱偉誠編,二魚文化出版)、《媲美貓的發情──LP小說選》(2007,黃錦樹、駱以軍編,寶瓶文化出版)、《新郎新 '夫'——台灣性的少數者 文學3-小說集》(2009, 黃英哲、白水紀子、垂水千惠編,作品社出版)。 詩作曾入選《七十八年詩選》(1990,爾雅出版)、《創世紀詩選1954-1984》(1993,爾雅出版)。 劇本創作《公園1999的一天》1998年11月首演於台北藝術大學。 另翻譯有河口慧海《西藏旅行記》(2003,馬可孛羅文化)、中沢新一《看不見的人》(2011,橡樹林文化出版)、井上靖《我的母親手記》(2013,無限出版)以及吉本芭娜娜作品《廚房》、《哀愁的預感》、《鶇》(均為時報文化出版)等多種。.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吳繼文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墨西哥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城

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缩写为CDMX)是墨西哥的首都及該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樞,亦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區中央,其與周圍的衛星城市原被稱為墨西哥聯邦特區(México, D.F.),行政级别上與該國其他31個州(Estados)同等但在行政上直屬中央。2016年1月29日,墨西哥聯邦特區改制为墨西哥市(Ciudad de México),改制後的墨西哥市擁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包括自己的市自治法與和其他州級行政區類似的市議會機構。原本联邦区下各区(delegaciones)也一併改制为市镇(municipio)并选出各自的市长。.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墨西哥城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小说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现在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 该社现开始从事日本轻小说引进发行的工作。 ISBN代号为978-7-5327。.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上海译文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原名丹尼尔·福(Daniel Foe),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丹尼尔·笛福 · 查看更多 »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1年的作品。以複雜的倒敘法描述維卡立(Vicario)兄弟謀殺聖地牙哥·那砂(Santiago Nasar)的故事。.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 查看更多 »

伯尔尼公约

#重定向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伯尔尼公约 · 查看更多 »

張大春

張大春(),筆名大頭春,當代華文作家。.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張大春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吴尔夫

維吉尼亞·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在一战与二战的战间期,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最知名的小說包括《達洛維夫人》(Mrs.)、《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奥兰多》,散文《属于自己的房间》等,其中的名言指出,女人必须有她自己的一点收入及独立的房间。.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弗吉尼亚·吴尔夫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卡夫卡

弗朗茨·卡夫卡(德文:Franz Kafka,),是奥匈帝国一位使用德语的小说家和短篇猶太人故事家,被评论家们认为是20世纪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变形记》、《审判》和《城堡》有着鲜明的主题并以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与隔阂、心灵上的凶残无情、亲子间的冲突、迷宫一般的官僚机构为原型。以及有着对人物角色恐怖的追求和使角色发生奇异般的转换在小说中都有所表现。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波西米亚王国的首都,后来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的一个中产阶级、讲德语的犹太家庭。卡夫卡在世时,布拉格的大多数人口都说捷克语,并且当时说捷克语的捷克人和说德语的奥地利人之间的分歧日趋明显。两种族群都在加强自己国家的认同感。聚居在布拉格犹太人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卡夫卡能流利地说这两门语言,并选择了德语为母语。 卡夫卡曾受过律师这门职业的培训,在他完成法学课程后在受聘于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任职后的空余时间,卡夫卡开始写短篇故事。对于工作剩余的时间,卡夫卡经常会抱怨难有较充裕的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因为自己不得不将大量时间去工作。他后悔对他的Brotberuf(“日常工作”,即“生计”)投入了过多的关注。卡夫卡喜欢使用书信交流,他给自己家人(包括他的父亲赫曼·卡夫卡(Hermann Kafka)和最小的妹妹奥蒂莉·奥特拉·卡夫卡(Ottilie "Ottla" Kafka)和亲密的女性朋友(包括他未婚妻)写过上百封的信件,卡夫卡与他父亲的关系复杂且陷入了困境,这极大地影响了卡夫卡后来的文学创作。因为欧洲当时对犹太人的压迫排挤,卡夫卡时常曾抱怨自己身为一名犹太人。他对犹太人处境的低下、被动的埋怨与不满也对他作品的风格有影响,但卡夫卡自认为身为犹太人却对自己没有起多大的帮助。 仅有少部分卡夫卡的作品是在他生前出版的:故事集《沉思》(Betrachtung)、故事集《乡村医生》(Ein Landarzt)和刊登在文学杂志上的单一故事作品(如:《变形记》)。卡夫卡曾计划印刷他的短篇故事合集《饥饿艺术家》(Hungerkünstler),但却在他死后才出版。卡夫卡未完成的作品,包括他的小说《审判》、《城堡》和《美国》(或译作《失落者》)都是在卡夫卡去世后,由他的挚友马克斯·布洛德帮忙出版的,但这违背了卡夫卡生前想要销毁掉自己手稿的意愿。阿尔贝·加缪、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让-保罗·萨特三位大作家都受到卡夫卡作品的影响。英语中有"Kafkaesque"(即卡夫卡式的)这一词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裏那样离奇的现象。.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弗朗茨·卡夫卡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志文出版社

志文出版社為出版家張清吉(1927-)於1967年所創立的出版社,是台灣資深出版社之一。.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志文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Colombia)是南美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它的北部是加勒比海,东部与委内瑞拉接壤,东南方是巴西,南方有秘鲁和厄瓜多尔,西部是巴拿马和太平洋。.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哥伦比亚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哥伦比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内战

内战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爆发的战争James Fearon, i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7.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内战 · 查看更多 »

短篇小说

一般以万言左右为界限,以下称为短篇小说。虽然小说本质上篇幅区别并不十分重要,但典型的短篇小说仍发展出较长篇小说不同的特点。如:短篇小说长于描绘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往往有强有力的开头和结尾;人物关系通常并不复杂;时空跨度一般不大。通常,任何现代的小说家都会写短篇,这些短篇亦时常是对未来长篇创作的准备和练习;但是也有若干仅以短篇或中短篇小说传世的大师,例如:蒲松齡、鲁迅、契诃夫、博尔赫斯、巴别尔、胡安·鲁尔福等;另外还有一些小说家虽然也写长篇,但被冠以“短篇大师”之名,或者认为其短篇的艺术成就超过长篇,如莫泊桑、卡夫卡等,近代華文小說家張愛玲、白先勇亦都以短篇小說膾炙人口。短篇的優點在於對讀者來說易於欣賞了解。小說長篇中篇短篇各有所長,如較巨大的編劇架構短篇自然不是適宜的創作手法,但如單以小說而不加以其他近代的宣傳影音輔助,短篇中篇實則為最易讓讀者留下印象或反覆閱讀的篇幅之一。此外創作應以故事型態適切性及作者發揮為主,不拘泥於篇幅長短。.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短篇小说 · 查看更多 »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是國際著名的文學獎之一,由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及其所屬期刊《今日世界文學》(World Literature Today)設立,每兩年頒發給一位作家,被稱為「美國的諾貝爾獎」。.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 查看更多 »

罗德里戈

罗德里戈(Rodrigo),又譯作羅德里哥,西班牙与葡萄牙名字,可以指:.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罗德里戈 · 查看更多 »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作者也因此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的頒獎理由是:“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樣,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而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 《百年孤独》發表於1967年,小說以虛構市鎮馬康多(Macondo)的榮衰作為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縮影。以奇詭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故事講述一個光怪陸離的邦迪亞(Buendía)家族在一百年間,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第一代的老邦迪亞在晚年被綁在樹上過日子,烏蘇拉是邦迪亞家的女主人,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著家人,但她又充滿正義感,她的孫子阿克迪亞在馬康多以暴力統治人民時,挺身而出為人民打抱不平。最後一個子孫——倭良諾的兒子在剛出生時被螞蟻吃掉,倭良諾在看完吉卜賽人(梅賈德斯)的預言遺稿後,隨著馬康多一起消失了。智利作家聶魯達稱讚《百年孤独》是“繼-zh-hans:塞万提斯;zh-hk:塞萬提斯;zh-tw:塞凡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 該書的中文譯本有多種,例如中國大陸有1984年黃錦炎、沈國正、陳泉翻譯的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2011年正式授权出版的范晔版,臺灣則有1982年宋碧雲遠景,ISBN 978-957-39-0104-4,2010年9月四版、1984年楊耐冬志文,ISBN 978-957-545-291-7,1990年10月再版與2018年葉淑吟皇冠,ISBN 978-957-33-3357-9 三個版本。.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 · 查看更多 »

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生於中國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大陆作家,中国共产党黨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硕士,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汕头大学兼职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85年起,莫言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创作出了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得第8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為其“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籍作家。.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莫言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西班牙语 · 查看更多 »

駱以軍

駱以軍(),生於臺北市,祖籍安徽省無為縣,臺灣專職作家。.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駱以軍 · 查看更多 »

記者

記者是媒體從業人員中,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英文通常稱為「journalist」或「reporter」,但「reporter」特別是指電視台、電台等電子媒體的記者。或稱訪事員(流行於清末民初)。.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記者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奥古斯丁·阿洛伊修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 尽管乔伊斯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远离故土爱尔兰,但早年在祖国的生活经历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爱尔兰为背景和主题。他所创作的小说大多根植于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敌人、中学和大学的岁月。乔伊斯是用英文写作的现代主义作家中将国际化因素和乡土化情节结合最好的人。.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詹姆斯·乔伊斯 · 查看更多 »

魔幻现实主义

#重定向 魔幻現實主義.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文学奖

諾貝爾文學獎(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诺贝尔文学奖 · 查看更多 »

诗歌

詩(廣義),一般認為是一種內容與形式高度結合統一,并體現出“美感”、適宜吟詠的文學形式。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詩」根源於簡潔、有力地想像覺察,或與經驗、想法、情緒反應作聯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象徵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聲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則加以重組安排。這種文學類型包含敘述性、戲劇性、諷刺性、訓誡式、情色和個人形式。 詩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早期企圖界定詩歌的有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主要聚焦於修辭以及戲劇、歌曲與喜劇中措辭的運用。後來人們認為詩的特點在於可以吟誦,以及如字句段落的格式與韻律的要求,並強調詩的美感,稱為韻文,以此與散文相區別。至二十世紀中期,詩的定義轉為寬鬆,即以語言作的基本創作。.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诗歌 · 查看更多 »

黃凡

凡(),本名黄孝忠,臺灣小說家。.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黃凡 · 查看更多 »

迷宫里的将军

#重定向 迷宮中的將軍.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迷宫里的将军 · 查看更多 »

迷宮中的將軍

迷宫中的将军 (西班牙语原名: 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9年發表的小說,描寫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1830年12月生命最後的14天,沿著馬格達萊納河幻影般的旅程。這部小說是受好友阿爾瓦羅·穆蒂斯的激勵而著手創作的。.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迷宮中的將軍 · 查看更多 »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1985年),又譯《--》,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故事讲述了发展于费尔米纳·达萨(Fermina Daza)、费洛伦蒂诺·阿里萨(Florentino Ariza)以及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Juvenal Urbino)之间的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爱。这部小说,一个如画般的没有回报的爱情故事,用马尔克斯标志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写就,深入地剥析了一个观念,即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霍乱时期的爱情 · 查看更多 »

阿尔瓦罗·穆蒂斯

阿尔瓦罗·穆蒂斯·哈拉米约(Álvaro Mutis Jaramillo,),哥伦比亚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著有小说集《瞭望员马克洛尔的道路和遭遇》等。穆蒂斯的作品風格及寫作技巧,沒有受到魔幻寫實主義這股風潮的影響。對於魔幻寫實主義,他反而如此評價:「我懷疑它是否真的存在過,這是典型的由歐洲生造出來解釋拉美現象的套路。」穆蒂斯的文學成就備受國內外肯定,獲獎紀錄輝煌。1974年獲哥倫比亞國家文學獎,1983年獲哥倫比亞國家詩歌獎,1988年獲墨西哥薩維爾‧比亞烏魯蒂亞獎,1989年獲法國麥迪西文學獎,1997年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1997年獲西班牙蘇菲亞王后伊比利美洲詩歌獎,1997年獲義大利格林尚內卡渥文學獎。2001年获塞万提斯奖,2002年获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阿尔瓦罗·穆蒂斯 · 查看更多 »

阿拉卡塔卡

阿拉卡塔卡(Aracataca)是哥倫比亞的城鎮,位於該國北部,由馬格達萊納省負責管轄,距離首府聖瑪爾塔88公里,始建於1885年6月24日,面積1,77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0米,2005年人口51,975。.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阿拉卡塔卡 · 查看更多 »

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現發炎的症狀,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肺炎常見的症狀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發熱及呼吸困難。症狀可能由輕微到嚴重不一。特別高齡的長者或新生兒可能會出現不典型的症狀。通常在治療開始後三天會逐漸好轉;然而,患者在未來一個月以上可能會感到疲倦。 肺炎通常是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的,偶爾會由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另外藥品影響或者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造成肺炎。危險因子包括諸如囊腫性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部疾病,以及氣喘、糖尿病、心臟衰竭、具吸菸史,還有使咳嗽能力貧弱的中風、免疫抑制。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理學檢查來判斷 -->。、血液測試,痰液都能幫助確認診斷。這個疾病可以依照感染的地點分類為社區、醫院、或醫護相關的肺炎。 疫苗可用於防止特定種類的肺炎 -->,其他預防包含多洗手和禁菸。治療方式則取決於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抗生素可用於治療細菌造成的肺炎 ,如果病人病情嚴重,通常會住院治療。當病人氧氣含量低時,會用。 全球每年約有4.5億人(全球人口的7%)罹患肺炎,每年約400萬人因此死亡。肺炎被十九世紀時的醫生視為「死亡統帥」。在二十世紀,抗體和疫苗的發明使存活率得以改善。然而,開發中國家居民、年老、年幼與慢性疾病患者,肺炎依然高居主要死因之一。由於肺炎經常縮短垂死之人的煎熬,因此被稱為「老人之友」。.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肺炎 · 查看更多 »

老年痴呆症

#重定向 阿茲海默症.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老年痴呆症 · 查看更多 »

枯枝败叶

《枯枝败叶》(西班牙文:La hojarasca)是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于1955年的小说。广受赞誉的《百年孤独》故事发生的背景小城马孔多首次在此书出现;因此《枯枝败叶》被认为是《百年孤独》的试验场和前奏作品,同时也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作。 《枯枝败叶》分别从祖孙三代(父亲、女儿和孙子)三个人的不同视角叙述了一个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剧情推进的过程中叙事的视角不断地被转换,三人的不同感触和回忆互相穿插。.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枯枝败叶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复杂,先后结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并称自己为「普通的古巴人」。在這段期間海明威写下了闻名於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古巴革命成功以後,海明威曾与古巴革命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会面。2002年11月11日,卡斯特罗更親自出席海明威故居博物馆的落成仪式。 海明威一生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2年,他以《老人与海》一書獲得普立兹獎;1954年,《老人与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兩部作品被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簡潔著称,對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極具權威。.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欧内斯特·海明威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波哥大

波哥大(Bogotá),西班牙統治時期及1991年至2000年曾取名圣菲波哥大(Santafé de Bogotá),是哥伦比亚的首都和昆迪纳马卡省的省会。它的市区居民数为7,881,156人(2008年),整个都市地区的人口数目为8,250,000人(2005年),大多数居民是混血儿。它是哥伦比亚最大的城市,也是南美洲发展最快的都市。 波哥大在哥伦比亚的行政地位是“首都地区”(Distrito Capital),由中央政府直辖。它是哥伦比亚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和文化中心。他有多个大学、高校,以及众多博物馆和名胜。.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波哥大 · 查看更多 »

法律

法律(Law) 是一種由規則組成的體系,經由社會組織來施與強制力量,規範個人行為。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學者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国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於西元前350年寫道:「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法律 · 查看更多 »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Légion d'honneur,英文譯作 Legion of Honour,又譯為法國榮譽勳位勳章),全名為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位(Ordre national de la Légion d'honneur),是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勳位勳章,以表彰對法國做出特殊貢獻的軍人和其他各界人士。1802年由拿破崙設立,勳章绶带為紅色,分六個等級。.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淋巴瘤

淋巴瘤(英文:lymphoma)又稱淋巴癌,是由淋巴細胞病變造成的。有時候這個詞彙被用來單指癌症、而不包括良性的腫瘤。症狀包括淋巴結腫大 (通常為無痛性)、發燒、盜汗、皮膚癢、體重減輕,以及疲倦感。而盜汗則通常在夜晚發生。 淋巴瘤主要分為兩大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而其他包含在世界衛生組織分類中的尚有多發性骨髓瘤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佔所有淋巴瘤的90%,其中包含各種次分類。淋巴瘤為的一部分 。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風險因子包含EB病毒和其他同病毒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風險因子則包含自體免疫疾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或愛滋病、感染、攝取過量肉類及脂肪、使用免疫抑制劑、及部分殺蟲劑。通常藉由血液、尿液、診斷淋巴癌,而淋巴結切片可能有助於診斷。醫學影像可用於淋巴癌細胞是否轉移,而可發生轉移處有肺、肝、腦等。 治療淋巴瘤可能會合併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手術等多種方式。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的血液可能因蛋白質成分增多而較濃稠,需要接受的治療。某些型態的淋巴瘤可能必須採用所謂「」的策略,而某些型態則可治癒。在美國,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五年整體存活率約85%,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則僅69%。在2012年,約有566,000人罹患淋巴瘤,並造成305,000死亡,佔所有癌症的3至4%,為第七常見,而在兒童則為第三常見。相對於開發中國家,淋巴瘤通常多發生在已開發國家。.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淋巴瘤 · 查看更多 »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文學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簡稱拉美,是美洲的一部分,狭义上包括了以拉丁語族(也称罗曼语族,主要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语言为官方语言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广义上包括了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国家与地区。拉丁美洲拥有占地球陆地表面积将近13%的19,197,00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截止2013年,拉丁美洲的人口估计超过6亿。在2014年,拉丁美洲有着5.573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则是7.532万亿美元。单词拉美最早在1861年被一本叫做《拉丁种族的审查》的致力于泛拉丁化的杂志提出。.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拉丁美洲 · 查看更多 »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Boom Latinoamericano)是一场发生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的文学运动,在那期间一大批相关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流行于欧洲并最终流行于全世界。说起这场文学爆炸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四位主将:阿根廷的胡利奥·科塔萨尔、墨西哥的卡洛斯·富恩特斯、秘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及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些作家受到欧洲和北美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秉承了拉美先锋运动的衣钵,向拉美文学的传统套路发起挑战。他们的作品带有实验性质,并且十分政治化。“毫不夸张的说”,评论家杰拉尔德·马丁写道,“在1960年代南方大陆上有两件事比其他所有事情都更有影响,首先是古巴革命对拉丁美洲和第三世界的广泛冲击,第二件便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它的起伏与1959年至1971年古巴自由观念的兴衰息息相关。” 这些新晋作家的迅速成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的作品是最早一批在欧洲出版的拉美小说,主要由像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先锋文学出版社希克斯·巴拉尔这样的出版社出版。当然,弗雷德里克·M·纳恩也写道“拉美小说家变得闻名世界是通过他们作品中对政治和社会行为的鼓吹,同时也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很幸运的在拉丁美洲之外获得受众——通过翻译和传播,有时也由于作家们流亡他乡。”.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G·賈西亞·馬奎斯加夫列爾·賈西亞·馬奎斯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G.賈西亞·馬奎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