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加利西亚 (东欧)

指数 加利西亚 (东欧)

加利西亚(乌克兰语:Галичина;波兰语:Galicja;俄语:Галиция;德语:Galizien;意第绪语:גאַליציע‎ )是中欧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原来被称为加利西亚的地区现在分别属于乌克兰和波兰。该地区为奥匈帝国最为贫困的省份。其名称来自于中世纪欧洲城市加利奇,最先于1206年的匈牙利史书中以“Galiciæ”的形式出现。蒙古征服俄罗斯后,加利西亚的丹尼尔亲王于1253年成为罗赛尼亚国王。1352年,加利西亚和沃里尼亚王国被波兰王国及罗塞尼亚总督领吞并。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冠领地,并成立了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奥属波兰)。.

71 关系: 加利奇加利奇 (烏克蘭)加利奇统治者列表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加利西亚的丹尼尔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博伊科人卡爾·門格爾卢森尼亚人奥匈帝国奥斯威辛奧地利帝國安德烈二世巴比亞山中欧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乌克兰乌克兰人乌克兰语亚美尼亚人亞捷隆大學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佐洛乔夫德语俄语匈牙利利沃夫哈布斯堡王朝克拉科夫皮耶尼內山脈玛丽亚·特蕾西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瓜分波兰罗姆人罗曼·英伽登热舒夫留里克王朝莱谢克一世莱斯科萨诺克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马扎尔人鲁塞尼亚人胡楚爾人蘭克共和國蒙古征服俄罗斯雅罗斯瓦夫捷尔诺波尔捷克人...杜克拉波兰波兰王国 (1025年–138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第二共和国波兰表示法波兰语波蘭人波苏战争斯洛伐克人新塔爾格新松奇日維茨意第緒語扎列希基扎莫希奇扬·卢卡西维茨扬·马泰伊科拉布卡-茲德魯伊普热梅希尔智者雅罗斯拉夫 扩展索引 (21 更多) »

加利奇

加利奇(Га́лич)是俄羅斯科斯特羅馬州西部的一個城市,位於加利奇湖畔,距科斯特羅馬東北121公里、丘赫洛馬以南50公里。2002年人口19,151人。 1159年首見於文獻,1778年設市。 Г.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加利奇 · 查看更多 »

加利奇 (烏克蘭)

加利奇是烏克蘭的城市,位於該國西部德涅斯特河畔,距離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23公里,由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負責管轄,面積14.9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6,307。.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加利奇 (烏克蘭) · 查看更多 »

加利奇统治者列表

这是一份加利奇(Halych)统治者的列表。.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加利奇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

加利西亚及洛多梅里亚王国在1772年成立,王国领土包括了今天的波兰的南部和乌克兰的西部。奥地利皇帝兼任该国的国王。克拉科夫大公国、奥斯维辛和扎托尔公国也包含在该王国内。1918年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王国被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继任,在1920年被波兰吞并,1939年,苏联趁二战占领了大部分加利西亚地区并入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又被德国占领军划入波兰总督区内,二战后,又被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部分并入波兰人民共和国。.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亚的丹尼尔

加利西亚的丹尼尔一世或丹尼尔·罗曼诺维奇或达尼洛·哈利奇克伊(Данило I Галицький,Danylo Halyc'kyi;1201年–1264年)是加利西亚(哈利奇)國王(1205年-1255年)、普热梅希尔國王(1211年)和弗拉基米爾大親王(1212年-1231年)。他在1253年受德罗希琴一位罗马大主教加冕为第一位鲁塞尼亚国王(1253年-1264年)。.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加利西亚的丹尼尔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语:Галичина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是奥匈帝国解体后,加利西亚地区被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占领,是存在于1920年7月8日-1920年9月21日(波苏战争期间),由红军在西南战线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个政权共存在了2个多月,且不被国际广泛承认。.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

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是一個盧森尼亞人(烏克蘭人)在加利西亞和沃里尼亞地區于1199–1349期間建立的一個國家。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是基輔羅斯的後繼國家之一,其領土包括了現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西部地區以及波蘭和匈牙利東部的部份地區。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君主權力較弱,而貴族權力較強,國家曾多次陷入內亂。該國最終被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王國兩國瓜分。.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博伊科人

博伊科人(Бойки,Bojkowie,Pujďáci),又稱高地人,是居住在烏克蘭和波蘭喀爾巴阡山脈地區的一個烏克蘭族民系,和蘭科人及胡楚爾人比鄰而居。他們使用烏克蘭語方言.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博伊科人 · 查看更多 »

卡爾·門格爾

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 ),生於奧匈帝國新松奇(今屬波蘭)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創始人。.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卡爾·門格爾 · 查看更多 »

卢森尼亚人

卢森尼亚人,与鲁塞尼亚人经常混同,是斯拉夫人的一支。以卢森尼亚语为母语。目前卢森尼亚人的数量大约有55,000人。他们大部分居住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等国。认为卢森尼亚人不属于东斯拉夫人,也认为卢森尼亚人只是乌克兰人的一支。大部分卢森尼亚人信奉东正教。但卢森尼亚(Rusynia)一词的词根却跟俄罗斯(Russia)一词的词根同出于罗斯(rus)一词,可见东斯拉夫民族间的历史渊源。 Category:欧洲民族.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卢森尼亚人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奥匈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斯威辛

奥斯威辛(Oświęcim;Auschwitz,譯為「奧許維茲」,又譯「奧修維茲」)是波兰小波兰省的一个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將其面積最大的集中營設置在市區西南側,即著名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O.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奥斯威辛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帝國

奧地利帝國(Kaisertum Österreich)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而且為歐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第二大國和外交第一大國。中文中所說的奧國、奧帝國等就是指奧地利歷史上的帝國時期。該國是1804-1867年間,地跨中欧、南歐和東歐的一個強國。領土包括現在的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北意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亚等廣大地區,首都位於今奧地利皇室轄地內的維也納。 因為奧地利皇帝直接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所以在德意志地區有著絕對支配權;在國際地位上一直代表著整個德意志地區、其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遠遠凌駕於德意志第二強國普魯士之上,直到普奧戰爭被普魯士打敗後才永遠與德國分離。奧地利帝國為神聖同盟的積極推動者、發起者和最主要的成員國,在神聖羅馬帝國還沒解體的七年戰爭中、和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的拿破崙戰爭中代表著舊歐洲的封建勢力和至高無上的皇權,並身兼德意志邦聯的永久主席國,為現代奧地利共和國的前身。奧地利帝國這個名稱亦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和其他領地的統稱,在1867年後,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匈帝國的主體。 因為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地域遼闊的大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西班牙殖民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奧地利帝國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二世

安德烈二世 II.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安德烈二世 · 查看更多 »

巴比亞山

巴比亞山(Babia Góra,Babia hora)是位於波蘭南部和斯洛伐克交界處的一座山峰,也是喀爾巴阡山脈這一部分的最高峰,海拔高度。這一山峰首次出現在地圖是在1558年。巴比亞山也是一個著名的觀光景點,攀爬難度較低,但有一條名為學術之路(Perć Akademików)的攀爬難度較高。.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巴比亞山 · 查看更多 »

中欧

中欧是對欧洲中部的代稱,包括奥地利、捷克、德国、匈牙利、列支敦士登、波兰、斯洛文尼亞與斯洛伐克。 但受二戰後冷戰氛圍的影響,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西德有時會被人們認為也是西歐國家的一部份,而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則也會被人普遍認為是東歐國家。.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中欧 · 查看更多 »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布罗尼斯拉夫·卡斯珀·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er Malinowski;)是位發跡於英國的波蘭人類學家,其建構以客觀民族誌記載田野調查研究成果的方式,並開創最早的社會人類學課程,故有人稱他為民族誌之父。 马林诺夫斯基對近代人類學影響深遠。他不但是第一位親自在當地長期研究,並以客觀的民族誌材料取代過往充滿研究者主觀論述的人類學家,也是首先提出完整的文化理論以取代以往演化論與傳播論觀點,進而開啟新研究方向的理論大師。.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人

#重定向 乌克兰族.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乌克兰人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语

乌克兰语(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是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的一种语言。它是乌克兰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乌克兰两种主要通用语言之一。乌克兰文采用西里尔字母,所用字母同俄文有一定区別。乌克兰语使用人数有4700万,在斯拉夫语族中,仅次于俄语和波兰语。 乌克兰语源于中世纪基辅罗斯所用的古东斯拉夫语。从1804年至俄国革命之前,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东乌克兰地区(重要是乌克兰中部、东部和南部),乌克兰语被所有学校禁用。但在非俄国统治的西乌克兰地区,由于未被禁止教学,乌克兰语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影响力。 标准乌克兰语由隶属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乌克兰语言所、乌克兰语言信息基金会和波特本尼亚语言研究所共同规范。从词汇角度来看,与乌克兰语最接近的是白俄语(有84%共同词汇),然后依亲疏关系依次为波兰语(77%),塞-克语(68%),斯洛伐克语(66%)。而与俄语的共同词汇仅为62%.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乌克兰语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人

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语:Հայեր)是一个发源于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东部的民族和族群,属欧罗巴人种的阿尔卑斯人种或地中海人种类型。使用亚美尼亚语,分成许多方言,属印欧语系亚美尼亚语族。文字是由4世纪末5世纪初由学者聖梅斯羅布创制的亚美尼亚字母,经修改,一直沿用至今。宗教上属基督教亚美尼亚教会,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列为国教的国家。如今亚美尼亚人约700多万,除居住在亚美尼亚外,还分布在俄罗斯、格鲁吉亚、美国、伊朗、德國、法国、烏克蘭、黎巴嫩、叙利亚、巴西,其中俄罗斯是仅次于亚美尼亚的第二大亚美尼亚人聚居地,海外亚美尼亚人多于亚美尼亚共和国的亚美尼亚人。.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亚美尼亚人 · 查看更多 »

亞捷隆大學

亞捷隆大學(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是位於波蘭克拉科夫的研究型大學,為波蘭第一所大學,由卡齐米日三世創建於1364年,並在1400年由雅蓋沃國王復興。這所學校在歷史上曾使用克拉科夫學院(Akademia Krakowska)、王家大學校(Szkoła Główna Koronna)、克拉科夫大學校(Szkoła Główna Krakowska)、克拉科夫大學(Uniwersytet Krakowski)等名稱,至1817年改以奠定其發展基礎的亞捷隆王朝命名至今。 亞捷隆大學各學院分散座落於市區,其中的Collegium Maius是全波蘭最古老的大學建築,現已成為博物館。.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亞捷隆大學 · 查看更多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Івано-Франківськ)是烏克蘭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的首府。2004年時人口約有204,200人。此地舊稱斯坦尼斯拉沃夫/斯坦尼斯瓦沃夫/斯坦尼斯劳(Станиславів,Stanisławów,Stanislau),1962年時為了紀念烏克蘭作家(Іван Франко)而改為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 查看更多 »

佐洛乔夫

佐洛乔夫(乌克兰语:Золочів)是位于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的一个镇,人口约2.4万(2004年)。 Category:利沃夫州城市.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佐洛乔夫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俄语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利沃夫

利沃夫(Львів;Lwów;Lemberg,中文译为“伦贝格”;Львов)是烏克蘭西部的主要城市,有獅城之稱,利沃夫州首府。人口860,000 (2006年),其中乌克兰人占88%,俄罗斯人占8%,波兰人占1%,另外每天有20万人从郊区进城上班。 该市是乌克兰西部主要的工业与文化教育中心,拥有许多大型工厂、乌克兰最古老的大学和著名的利沃夫歌剧与芭蕾舞剧院。利沃夫的舊城區拥有许多珍贵的建筑,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遺產。利沃夫是烏克蘭民族文化的中心都市。利沃夫市內也有著眾多的劇場和博物館。.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利沃夫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Kraków,;Krakau,克拉考)是波蘭第二大城市,為小波蘭省首府,也是波蘭的舊都。位於波蘭南部,鄰近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維斯瓦河貫穿市區,全市人口約76萬人。在波蘭歷史上,克拉科夫自1038年起成為首都,直至1596年遷都華沙為止Jagiellonian University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A Very Short History of Kraków", see: ;波蘭在1795年至1918年期間,則以該城為中心先後建立了克拉科夫自由市及。其擁有非法定的城市全銜,稱為(Stołeczne Królewskie Miasto Kraków)AGH, ACK Cyfronet.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克拉科夫 · 查看更多 »

皮耶尼內山脈

耶尼內山脈是歐洲中部的山脈,位於波蘭南部和斯洛伐克北部,最高點海拔高度1,050米,由石灰岩和白雲石組成的山體在白堊紀形成。.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皮耶尼內山脈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特蕾西亚

玛丽亚·特蕾西亚·沃尔布加·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哈布斯堡君主国史上唯一女性统治者,亦为哈布斯堡王朝末代君主,统治范围覆盖奥地利、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波希米亚、特兰西瓦尼亚、曼托瓦、米兰、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奥属尼德兰及帕尔马。通过婚姻,其亦为洛林公爵夫人、托斯卡纳大公夫人及.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玛丽亚·特蕾西亚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瓜分波兰

一次瓜分波蘭(或稱為第一次瓜分波蘭立陶宛聯邦)發生在1772年,是1772年至1795年間,造成波蘭立陶宛聯邦滅亡的三次瓜分波蘭之中的第一次。這次瓜分背後的主要目的是扩展俄羅斯帝國勢力,以威慑普魯士王國及哈布斯堡。日渐衰弱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國土,包括其中已被俄羅斯統治的部分,遭到它比較強盛的鄰國——奧地利、俄羅斯和普魯士——的瓜分,而使上述三國在東歐重新达到權力平衡。由於波蘭無力保衛自身國土,再加上外國軍力早已駐紮在波蘭國內,於是波蘭國會(波蘭稱之為瑟姆,Sejm)在1773年由上述三個政權召開的中,承認了這次瓜分。.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第一次瓜分波兰 · 查看更多 »

罗姆人

罗姆人(Roma)(常訛稱為吉普賽人或吉卜賽人)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不過,“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认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是“埃及”的音变。而大多数罗姆人也认为“吉普赛人”這個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並不使用。 其他地区对包括了:波希米亚人(法国)、黑塔诺(黑塔娜)(西班牙)、茨冈人(俄罗斯)、埃弗吉特人(阿尔巴尼亚)、罗里人(伊朗)、阿金加诺人(Atsinganoi,希腊)、阿什卡利人與。羅姆人称自己为罗姆(Rom),敘利亞和波斯吉卜賽人的「多姆人」(Dorn),在梵文中對應是「Doma」,現代印地語是「Dom」,意思是「靠歌舞為生的下等人」。在歐洲羅姆语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视和迫害。羅姆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许多人对罗姆人仍保有极其反面的印象,认为罗姆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人贩子。.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罗姆人 · 查看更多 »

罗曼·英伽登

罗曼·维托德·英伽登(Roman Witold Ingarden,1893-1970),波兰哲学家,研究领域包括现象学、本体论和美学。 二战之前,英伽登的多数著作都是以德文出版的。战争期间他回到波兰,所以他的一些有关本体论的著作并没有被哲学界注意到。.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罗曼·英伽登 · 查看更多 »

热舒夫

热舒夫(Rzeszów;Ряшів)是波兰东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维斯沃克河两岸。热舒夫自1999年起是喀尔巴阡山省的首府(1945年—1998年期间是热舒夫省的首府),2015年人口186,770。熱舒夫是波蘭重要的工業都市,位於克拉科夫和利沃夫兩座重要都市的中間,交通發達,有鐵道車輛製造等產業。熱舒夫自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有人居住。1772年瓜分波蘭之後,熱舒夫被劃入奧地利帝國,后归属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亚和洛多梅利亚王国。熱舒夫在戰後發展為工業都市。.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热舒夫 · 查看更多 »

留里克王朝

留里克王朝(Рюриковичи)是统治东斯拉夫人的古罗斯国家(大致相当于今日俄罗斯东欧部分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部分地区)的第一个王朝。.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留里克王朝 · 查看更多 »

莱谢克一世

莱谢克一世“白公爵”(Leszek Biały,),桑多梅日公爵和克拉科夫公爵。1194年到1227年间为波兰的统治者,其中1200年、1201年和1206年被废黜。梅什科三世和瓦迪斯瓦夫三世当时都赋予莱谢克一世权力成为国王。Malcolm Barber, 《The Two Cities》, 莱谢克一世于1202年正式加冕。 莱谢克一世是卡齐米日二世的儿子,在其父亲逝世后继承了桑多梅日领土。.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莱谢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莱斯科

莱斯科(波兰语:Lesko)位于波兰喀尔巴阡山省南部,是莱斯科县的县治。 L.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莱斯科 · 查看更多 »

萨诺克

萨诺克(波兰语:Sanok)位于波兰喀尔巴阡山省南部桑河畔,是萨诺克县的县治。.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萨诺克 · 查看更多 »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Західно-Україн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ика、Zakhidno-Ukrayinska Narodna Respublyka 或 ЗУНР、ZUNR)是在1918年10月18日至1919年7月短暫出現在加利西亞東部的共和國,領土範圍覆蓋布科維納和喀爾巴阡魯塞尼亞部分地區及利維夫、普熱梅希爾、科羅亞、史坦尼斯拉維夫(即現時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等城市。紋章以藍色作背景,中間為一頭朝左的黃色獅子。國旗的顏色是藍、黃。.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马扎尔人

札兒人(;又譯--人)為匈牙利主要民族(於2001年人口約為1千萬),因此又稱匈牙利人,為烏拉語系,曾經在中亞停留了一段時間,因此現代馬札兒人帶有突厥血統。他们為匈牙利主体民族,也分布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及烏克兰,少数生活在美国、加拿大、巴西与澳大利亚。認為,他们最初生活在西伯利亚西南方巴什基尔一帶;与他们最似的民族為曼西人。.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马扎尔人 · 查看更多 »

鲁塞尼亚人

鲁塞尼亚人(Русины,; Русини/Руські,; Русіны, 鲁森语: ,)是称呼不同的东斯拉夫民族的一个民族名。历史上这个名字指的是生活在奥匈帝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位于现在乌克兰、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的领土上。魯森人是广义的鲁塞尼亚人的一支。鲁塞尼亚人有时也用于狭义,等同于魯森人。 Category:欧洲民族 Category:斯拉夫民族.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鲁塞尼亚人 · 查看更多 »

胡楚爾人

胡楚爾人(гуцули;Hucuł;huțul)是烏克蘭的一個民族Encyclopedia of Ukraine: Richard T.Schaefer (ed.), 2008, Encyclopedia of Race, Ethnicity, and Society, Volume 1, SAGE Publications, p. 1341.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胡楚爾人 · 查看更多 »

蘭克共和國

蘭克共和國(Lemko Republic或是Ruska Narodna Respublika Lemkiv)在1918年十二月五日時建立於弗羅林卡(一個位在今天波蘭東南部的小城鎮),由中央國會的議長,傑洛斯拉夫‧卡克馬西克博士所統治。此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的解體之後。做為一個親俄組織,它在最初的時候就有與民主的俄羅斯統一的傾向,並且反對與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統一。當與俄羅斯不可能統一時,該國轉而試圖加入在喀爾巴阡山南坡的喀爾巴阡羅賽尼亞以做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自治省。這個計畫後來遭到了喀爾巴阡羅賽尼亞的首長格雷戈里‧札克維奇)反對。 這個共和國的命運受聖日耳曼條約這個給予了波蘭桑河以西的加利西亞地區的條約和1920年的里加和約所決定。在1920年的三月,蘭克共和國被波蘭政府所終結。 這個國家與東蘭基斯奇恩的短命國家戈曼薩共和國不同。戈曼薩共和國比蘭克共和國小,立場上親烏克蘭,存在於1918年十一月到1919年一月二十三日。.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蘭克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蒙古征服俄罗斯

蒙古征服俄罗斯是蒙古帝国西征时期征服俄罗斯诸公国的战争。摧毁了梁赞、科洛姆纳、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基辅等无数城市。.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蒙古征服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雅罗斯瓦夫

雅罗斯瓦夫(波兰语:Jarosław;德语:Jaroslau,雅罗斯劳)是波兰喀尔巴阡山省的一个镇,也是雅罗斯瓦夫县的县治所在。.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雅罗斯瓦夫 · 查看更多 »

捷尔诺波尔

捷尔诺波尔(Тернопіль)位于乌克兰西部,是捷尔诺波尔州的首府,人口约22万(2004年)。 T.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捷尔诺波尔 · 查看更多 »

捷克人

捷克人(捷克文:Češi,國際音標:)屬於中歐的西斯拉夫人,主要居住於捷克。小部分捷克人分佈於斯洛伐克、奧地利、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德國、俄羅斯。捷克人的母語是捷克語。自6世紀起,捷克人居住於波希米亞、摩拉維亞、西里西亞地區,直至現在。.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捷克人 · 查看更多 »

杜克拉

杜克拉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距離克羅斯諾16公里,由喀爾巴阡山省負責管轄,面積5.48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136。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1939年9月8日至1944年9月期間佔領該鎮。.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杜克拉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波兰王国 (1025年–1385年)

波兰第一王国(波兰语: Królestwo Polskie kruˈlɛstfɔ ˈpɔlskʲɛ; 拉丁语: Regnum Poloniae),是从1025年波兰第一王国第一个国王波列斯瓦夫一世加冕的时候开始,到1385年波兰与立陶宛大公国进行克雷沃联合且被雅盖洛王朝统治的时候为止,这一段的时期内的一个波兰国家。.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波兰王国 (1025年–1385年) · 查看更多 »

波兰立陶宛联邦

#重定向 波蘭立陶宛.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波兰立陶宛联邦 · 查看更多 »

波兰第二共和国

波兰第二共和国(波兰语:II Rzeczpospolita),或称战间期波兰,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波兰国家。其正式国名为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波兰第二共和国是在1918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时建立,并且取代了德国的傀儡政权波兰王国。波兰第二共和国的周边国家有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但泽、罗马尼亚、苏联、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该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坐落于格丁尼亚,是波兰极少数的沿海城市。尽管波兰第二共和国不断地受到来自邻国及国内分裂分子的压力,但是该国一直存在至1939年(持续约20年),该年8月,波兰第二共和国同时受到纳粹德国、苏联和斯洛伐克的入侵并被瓜分,这次入侵行动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波兰第二共和国的疆域范围,与目前的波兰第三共和国不同,大部分第二共和国的东部领土不属于第三共和国的管辖范围。 第二共和国的边境于1921年确立,1938年10月的面积约389,720平方公里(欧洲第六)。1931年,第二共和国共有人民3136万,波兰人占68.9%,乌克兰人占13.9%,犹太人占8.7%,白俄罗斯人占3.1%,德意志人占2.3%,其餘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捷克人等,估计到1939年9月1日之前有3500万人。国外方面,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与乌克兰(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和苏联(波苏战争)都发生过战争;国内方面,发生过大波兰起义(1918年-1919年)和西里西亚起义(1919-1921)。 尽管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沿海城市十分的少,但是该国仍保持发展缓慢但稳定的经济。两次世界大战后,华沙、克拉科夫、波兹南、利沃夫和维尔纽斯都是拥有高度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欧洲大城市。1939年时,波兰已是“欧洲大国”之一。尽管如此,波兰第二共和国的经济水平与目前的波兰第三共和国相比要低得多(据估计,在1929年波兰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为50-60亿美元,而在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到达约422亿美元)。2007年波兰在国际贸易份值中占1.1%,而在1937年是0.8%。.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波兰第二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波兰表示法

波兰表示法(Polish notation,或波兰记法),是一种逻辑、算术和代数表示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符置于操作数的前面,因此也称做前缀表示法。如果操作符的元数(arity)是固定的,则语法上不需要括号仍然能被无歧义地解析。波兰记法是波兰数学家扬·武卡谢维奇1920年代引入的,用于简化命题逻辑。 扬·武卡谢维奇本人提到: 阿隆佐·邱奇在他的经典著作《数理逻辑》中提出该表达方法是一种值得被关注的记法系统,甚至将它与阿弗烈·諾夫·懷海德和伯特兰·罗素在《数学原理》中的逻辑表达式相提并论。.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波兰表示法 · 查看更多 »

波兰语

波兰语(język polski)是波兰的官方语言。也是西斯拉夫語支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語種。.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波兰语 · 查看更多 »

波蘭人

波蘭人(Polacy ;單數為Polak)具有多個涵義,是指廣泛概念上之稱呼,在各種場合或立場上都有不同的界定。平常來說是一種住在波蘭的人或在波蘭出生的人簡稱波蘭人。 以下並非要明確界定一个人是否為波蘭人,但可作為考虑的因素,除了以下因素以外,还有其本人和其他人的认同(价值观因素)也非常重要。.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波蘭人 · 查看更多 »

波苏战争

波苏战争(1919年2月-1921年3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苏维埃俄国与波兰第二共和国这兩个新成立的政权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是由两国对扩张领土和扩大影响力的企图所引起。 《凡尔赛条约》使波兰自18世纪末被瓜分以来重新立國,刚刚恢复独立的波兰寻求保住那些在被瓜分时失去的领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文简称:苏俄)的目标是控制同样的领土,那些地方曾经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失去。两国都声称自己获胜。在这场战争中,波兰人声称成功的保卫了自己的国家,而苏俄则声称波兰的向东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击退,认为那是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波兰与苏俄的边界在《凡尔赛条约》中并未加以详细说明,战后的骚乱事件:1917年俄国革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崩溃;俄国内战;同盟国从东部阵线撤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独立的尝试。波兰的国家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认为这是波兰向东拓展疆土的有利时机,计划通过联合中东欧其余国家建立一个波兰化的联盟「海間聯邦」(指從波羅的海至黑海),作为对付德国和俄国帝国主义再度出现这一潜在威胁的防波堤。弗拉基米尔·列宁则认为红军可以經由波兰支援德国共产党,并在欧洲其他地方制造革命。 1919年,波兰军队控制了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在波乌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波兰人和乌克兰人都提出要求的版图上建立一个乌克兰国家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尝试未能成功。同时,布尔什维克在内战中取得优势,并向西进攻有争议的领土。1919年末,形成了一条清楚的阵线。边境小型冲突逐步升级,1920年4月,毕苏斯基的向东攻入乌克兰,开始了公开的战争。几乎同时,苏俄军队已经开始反攻,最初的反攻非常成功,苏军進至波兰首都华沙附近。这时,西方国家担心苏军抵达德国边境,对波苏战争的兴趣增加。在仲夏,华沙看来即将陷落,但在8月中旬局势再次倒转,波兰军队在华沙战役中取得了意外的、决定性的胜利。向东前进的波军節節勝利,苏俄提出求和,1920年10月,双方停火。1921年3月18日签订了正式的和平条约——《里加条约》,划分了波兰和苏联之间有争议的边界。这次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波苏边界。.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波苏战争 · 查看更多 »

斯洛伐克人

斯洛伐克人(斯洛伐克語: Slováci )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主要聚居於歐洲中部的斯洛伐克共和國。通用斯洛伐克語。多信奉羅馬天主教。斯洛伐克人是斯洛伐克的主體民族,另外在斯洛伐克的周邊國家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也有分布。也有大量的斯洛伐克人移民北美的美國、加拿大。 Category:斯洛伐克 Category:歐洲民族 Category:斯拉夫民族.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斯洛伐克人 · 查看更多 »

新塔爾格

新塔爾格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由小波蘭省負責管轄,始建於十三世紀,面積51.0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38米,2006年人口33,493。納粹德國在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1月29日期間佔領該鎮。.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新塔爾格 · 查看更多 »

新松奇

新松奇(波兰语:Nowy Sącz,德语:Neu Sandez)是波兰小波兰省的一个镇。.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新松奇 · 查看更多 »

日維茨

日維茨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由西里西亞省負責管轄,面積50.5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00米,2006年人口32,078。在第一次瓜分波蘭中,該鎮在1772年被納入奧地利管治範圍。.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日維茨 · 查看更多 »

意第緒語

意第緒語(ייִדיש yidiš,又譯「依地語」)屬於日耳曼语族。全球大约有三百万人在使用,大部分的使用者是犹太人,而且其中主要是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在操用此語。意第緒(語)這個稱呼本身可以來代表“犹太人”(跟德語的“猶第緒”一词來比較),也可能是“意第緒-塔烏特緒”(ייִדיש־טײַטש)的簡稱,或者說是用作表示“德國猶太人”的稱呼。在“意第緒(語)”稱呼于13至14世纪的早年發展階段,它也是被當作“德國猶太人”的意思;在早先時期有時候“意第緒”,亦如它以後所表示的意思,也被視“意第緒語”為這種語言的名稱來看待。.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意第緒語 · 查看更多 »

扎列希基

扎列希基是烏克蘭的城市,位於該國西部,距離首府捷爾諾波爾100公里,由捷爾諾波爾州負責管轄,海拔高度160米,面積7.1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9,426。.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扎列希基 · 查看更多 »

扎莫希奇

扎莫希奇(Zamość)是波兰东南部一座城市,属于卢布林省管辖。其古城为波兰贵族扬·扎莫厄斯基在16世纪建造。由意大利建筑师贝尔南多·莫兰多设计。至今古城还保留着最初的规划,建筑上结合了传统的意大利和中欧的风格。1992年,扎莫希奇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扎莫希奇 · 查看更多 »

扬·卢卡西维茨

扬·卢卡西维茨(波兰语:Jan Łukasiewicz,1878年12月21日奥匈帝国利沃夫 - 1956年2月13日爱尔兰都柏林),波兰数学家,主要致力于数理逻辑的研究。著名的波兰表示法和逆波兰表示法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著作有《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以现代形式逻辑为基准的)等。 L L L Category:逻辑学家 Category:天主教鲁汶大学校友(1970年前) Category:柏林洪堡大學校友 Category:利沃夫大學校友.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扬·卢卡西维茨 · 查看更多 »

扬·马泰伊科

扬·马泰伊科(Jan Matejko ,也被称为Jan Mateyko;1838年6月24日—1893年11月1日)是一位波兰画家,以其描绘波兰史上著名政治与军事事件的画作而著称。.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扬·马泰伊科 · 查看更多 »

拉布卡-茲德魯伊

拉布卡-茲德魯伊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由小波蘭省負責管轄,面積36.5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60米,鎮上的水療設施用於治療哮喘和上呼吸道疾病,2006年人口13,052。.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拉布卡-茲德魯伊 · 查看更多 »

普热梅希尔

普热梅希尔(Przemyśl、Перемишль)是波兰东南部的一座城市,人口为67,847人(2005年)。该市的地理坐标为。 普热梅希尔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有利的地理位置,位處Przemyśl Gate,一个连接山地和平原的地区,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又濒临适于航行的桑河。重要的贸易路线经过该市,确保其重要地位。.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普热梅希尔 · 查看更多 »

智者雅罗斯拉夫

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智者)(俄语:Ярослав I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ый,约)古罗斯王公,基辅大公(1016年—1018年,1019年—1054年)。在成为大公之前,他是罗斯托夫(约978年—约1010年)和诺夫哥罗德(约1010年—1036年)的王公。他统治的时代是基辅罗斯最强盛的时期之一。.

新!!: 加利西亚 (东欧)和智者雅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